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企盼新政府展現拚經濟的能力

.聯合報社論..刁民,且看柯P辣手
.聯合報黑白集.時代力量的虛名與實力
.聯合報黑白集.企盼新政府展現拚經濟的能力




經濟/企盼新政府展現拚經濟的能力


2016-02-28 04: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近日展開產業之旅,陸續拜會「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綠色能源、生技醫藥、智慧機械、國防產業及物聯網(亞洲矽谷)業者,希望透過專家討論及深度溝通,讓政策在實踐上更妥善周全,顯然新政府將以五大產業作為台灣經濟的亮點,但能否「點亮台灣」,仍需有更大開大闔且周延的思維。
首先,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的內容涵蓋範圍本來就不夠寬廣,明顯忽略傳統、服務、文創、觀光等也相當重要的其他產業;而且只針對投資層面提出對策,未對持續衰退的出口、消費和政府支出等當前經濟困境對症下藥。產業之旅若不能將視野打開,涵蓋更多產業,未來的政策效果恐怕極為有限。
其次,針對該五大創新研發產業,民進黨將推出「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作為政策工具,但令人擔心重蹈過去「產業別」獎勵的覆轍。過去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時代,政府偏好選擇重要產業、策略性產業給予各種租稅、金融等優惠獎勵,遭人詬病為贏者圈的明星產業「錦上添花」,忽視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不但造成每年上千億的重大稅收損失和稅制不公,甚至誤導資源競相投注於政府指定的產業。扁政府時代的兩兆雙星產業,後來演變成「慘業」,正是產業別獎勵政策失敗的事證,新政府研擬的「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如何避免產業別的政策濫用過頭?又如何保證這五大產業不會淪為新興的「慘業」?恐怕先要解釋清楚。
事實上,產業別的獎勵問題重重,以致於促產條例後來被「產業創新條例」取代,改以「功能別」例如研發、創新等給予獎勵,且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至17%,讓所有產業和企業雨露均沾。產創條例既然已對「創新研發」獎勵,新政府又何必再挑選「創新研發產業」給予獎勵?新政府如果認為政府投入的資源不夠,何不直接在既有的產創條例和生技新藥條例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如果捨此不為,而以「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退回到租稅減免模式,等於以納稅人的血汗錢來培植明星產業,恐怕會惡化所得分配,豈不是與新政府一再強調的轉型正義相互衝突?
再就此五大產業而言,其實馬政府的「六大新興產業」就已涵蓋「五大創研」的生技與綠能產業,並非全屬新意;且大多屬於高科技,無法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對低迷經濟的突破,助益有限;若新政府的產業政策無法鼓勵業界建立自有品牌或切入行銷來提升附加價值或打入國際市場,恐怕只有量大而無轉型升級的經濟效益。
更何況綠能產業受到化石能源價格崩跌的衝擊,短期內不容樂觀,國防產業、亞洲矽谷若無法突破關鍵技術或關鍵零組件自給自足,很難心想事成。生技醫藥有賴「兩岸醫療衛生合作協議」,但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受到質疑,又如何落實協議?若失去大陸市場,國內市場如何支撐?而每一產業需才孔急,民進黨又反對外籍白領人才給予優遇。還有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等重大問題,都跟民進黨的土地、環保、反核、反外勞等政策或意識形態環環相扣,恐怕短時間內都無法解決,甚至造成內部的政治衝突和社會動盪。
因此,建議蔡總統的產業之旅,能夠跳脫「五大產業不代表全部產業,產業政策也不等於經濟政策」的邏輯框架,進一步提出更有高度、寬度和深度的經濟政策,新國會也能多將心思用在財經法案上面,我們才能對新政府拚經濟的能力寄予厚望。

聯合/時代力量的虛名與實力


2016-02-28 04: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開議,「時代力量」新人問政,獲得超乎比例的曝光度。然而,從洪慈庸的緋聞,林昶佐的「我是台獨」論,黃國昌的核廢質詢,徐永明和柯建銘因交換委員會引發的爭執,都暴露該黨立委的問政光鮮有餘、而深度不足的問題。時代力量如何拿出與其社會期待相符的問政實力,將是它的大挑戰。
時代力量趁著洪仲丘事件及太陽花學運的風雲而起,成立不到一年,即突破五%的不分區門檻,並扳倒多位國民黨資深立委,躍居第三大黨。如此快速的崛起,顯示它的確抓住年輕世代的主流思維,不愧「時代力量」之名。然而,觀察其與聞政治的表現,卻不禁令人憂心:這股力量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樣的社會思潮?
不可否認,時代力量的表現深受各界期許,因而能吸引這麼大的關注。但也正因為期待甚深,外界對該黨的整體或個人表現也會放大檢驗,這也是洪慈庸的緋聞、林昶佐未服兵役,徐永明和柯建銘互控等事件不斷浮現的主因。進一步說,一個新政黨的問政表現,恐怕不能僅繫於咄咄逼人的質詢秀,而必須在專業議題上拿出夠水準、夠深度、夠持久的立法表現;就這點而言,時代力量的「阿基里斯之腱」恐怕正要浮現。
時代力量急於找民進黨商討交換立院委員會,主要原因,正是該黨立委多人抽中的委員會均非他們所長。黃國昌想進交通委員會,卻抽中財委會;林昶佐想去教育委員會,卻抽到外交國防;洪慈庸也想進教委會,卻抽中衛環會。問題是,立法院的生態就是如此,熱門的委員會搶破頭,冷門的委員會乏人問津;國、民兩黨自己內部都不夠分,哪有多餘之粥與新政黨分享?
以黃國昌為例,他之所以要進交委會,是因為希望推動「反媒體壟斷法」,以遂其媒體改革之夙願。然而,立委職志只為推動一法,會不會太窄化了問政面向?進一步看,時代力量之崛起,一路上是靠著民進黨或其他陣營的「讓賢」而來,包括黃國昌在汐止當選,是民進黨中央強迫沈發惠禮讓;林昶佐在中正萬華出線、洪慈庸在后里潭子勝出,均是如此。而如今挑選委員會,這些人還擺出一副他黨有義務禮讓的姿態,這種心態難道就是時代力量的民主信念?或者,它已經把「被寵壞」當成理所當然?
這也難怪,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臉書上嘲諷說:「從前我們的天下,得自己打出來。現在進入廿一世紀,社會文明得不得了,叫別人讓出來就行了。」此話雖酸,倒也道出了民進黨對時代力量「天之驕子」心態之不以為然。務實地說,被林昶佐打敗的林郁芳,被黃國昌打敗的李慶華,被迫禮讓黃國昌的沈發惠,被洪慈庸擊敗的楊瓊瓔,乃至多年來推動環保、人權等價值的「綠社盟」成員,如果有機會進入立法院,其表現未必輸給時代力量這些立委;他們缺乏的,只是像時代力量那樣的人氣光環加持罷了。
諷刺的是,時代力量竟然也向國民黨團私下探詢交換席次的可能性,且在被揭發後才被動承認。這種作法,豈不落入時代力量口口聲聲要打倒的「反黑箱」窠臼?黃國昌同一天還在臉書宣稱自己如何峻拒遠傳前來說明中嘉案,要求一切都到公聽會上說;但對於委員會交換,與國民黨的私相授受卻暗地進行。
外界對時代力量的期待,是希望它能扮演國會的「防腐劑」,並大膽為年輕世代的生存與發展代言。若以此標準觀察,時代力量的表現令人失望。原因是,他們最近的質詢,多半不脫台灣社會討論已久的議題,其發言亦未提出新的見解或創見;而在委員會中挑三揀四談交換,卻見其黑箱手法不輸國會老將。更嚴重的是,他們在大剌剌高唱「我是台獨」之際,對年輕世代的問題竟絲毫未提,讓人失望。

聯合/刁民,且看柯P辣手


2016-02-28 04: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天龍國的市民,平日養尊處優慣了,以為凡事不滿意只要大聲嚷嚷幾句,馬上會有政府官員來幫你收拾。但是,今天碰上的是柯文哲,你有本事再吵吵看!
春節前首都交通大打結,許多民眾責怪市府交通規劃不力,害得柯文哲臉上無光,差點就革了交通局長的職。但君子報仇三月不晚,柯P馬上推出新政,停車將改採e-Tag自動收費,市民若不配合,將加收兩百元手續費,罰到你投降為止。同時,還要推動「汽車共乘制」,不遵行的,「我就用價格來對付你」。
你沒聽錯,柯文哲用的就是「對付」兩個字。天龍國的市民,現在是他眼裡的「刁民」。柯P那天的原句是:駕駛人又要路邊停車,又抱怨塞車,「這樣就民粹到頭了!」一向民粹的市長,竟然罵起民眾民粹,就知道這個城市的問題不輕。
改採e-Tag收費,是與時俱進,又可監測流量、實施量化管理,自是好事。然而,台北市停車場規模和形制五花八門,未必能統一執行。儘管有人提出可能造成千名收費員失業,請放心,這等小事絕不會干擾柯P的意志。
有趣的是,柯文哲隨即遭人「起底」:兩年前遠傳e-Tag上路時,曾遭不少民眾反對,柯文哲還以台大醫師身分上街聲援示威活動,指控政府圖利財團,侵犯個資。時移勢易,醫師變市長,英雄變狗熊,市民變刁民;那麼圖利財團、侵犯個資這些老帳,柯P又怎麼說?
柯文哲看來已經失去耐心,刁民小心!

名家縱論/提升數位競爭力 翻轉台灣產業

.開發社子島 資訊先透明
.社子島開發/投廢票 也是 i-Voting
.社子島開發/拜託市長謙卑 傾聽居民心聲
.星期透視/共同推動「新」獨立宣言
.天真就業政策 納稅人埋單
.名家縱論/提升數位競爭力 翻轉台灣產業
.重視人格教育 孩子,你就是名牌
.敘利亞停火 中東和平仍未定
.唯有讀書高 誰管一技在身?
.回響/教育有風險 學生融化我的心
.慕谷慕魚 應實施門票制
.畫中有話/危樓都更 讓人民安心





名家縱論/提升數位競爭力 翻轉台灣產業


2016-02-28 04:29 聯合報 簡立峰



總統大選結束,除了政黨再次輪替,結果也呈現出世代交替現象。網路世代開始翻轉台灣政治,年輕人的聲音、價值與生活方式,正逐步影響台灣發展;不過,年輕世代的創意是否能進一步翻轉台灣產業,全民數位競爭力的提升將會是關鍵。
從全球發展脈動看,軟體與網路正顛覆傳統產業的各面向。台灣多年來建立的產業模式與技術,在新經濟衝擊下已呈脫節與疲態。正如Netscape創始人Marc Andreessen所言,軟體正在吃掉全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包括亞馬遜、蘋果、Google、臉書、阿里巴巴與騰訊等全球高市值企業,都屬網路或軟體公司,它們開發的雲端運算、大數據、數位金融、共享經濟等服務,對大眾可能是新鮮名詞,但對產業經營者卻是一波波衝擊。
這股浪潮對全世界都是地動山搖的革命,包括商業模式、產業技術、經營管理與跨境服務都出現翻轉。
以商業模式言,新經濟企業鮮少以銷售硬體獲利,反而藉由數位服務創造新的營運方式,例如推低價平板電腦,亞馬遜的Kindle可藉電子書銷售獲利,但純硬體公司只能賺微利,甚至虧錢苦撐;Google的服務可進行廣告播放,包括搜尋、Gmail、Android多是免費,這是顛覆思維的新經濟—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埋單。在新的價值鏈下數位服務當道,台灣擅長的硬體代工,甚至日本高品質終端產品,多半只是低毛利商品。
然而在萬物聯網的未來,新商業模式還是會不斷推出,台灣要有一拚高價值鏈的企圖,新一代創業家有較佳的數位服務思維,老一輩有硬體底子與規模經濟經驗,新舊世代若能合作翻轉產業,包括智慧汽車、智慧工廠、智慧家庭、智慧醫療,台灣都具硬體優勢,可以軟硬整合創造新服務領域。
在新技術方面,新經濟服務多運用大量數據,透過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分析使用者行為,不斷開發創新服務。例如,此次感恩節購物季,亞馬遜一成五商品是透過機器分析各地銷售情況與競爭對手售價,自動決定價格且隨時調價;最近全球寒流來襲,一些航空公司也藉機器綜合天候、交通、旅館等即時數據,針對個別旅客狀況,透過手機協助轉機與旅館服務,這些服務過去即使有大量人力也難施行。台灣長期以B2B、製造代工為商業模式,缺乏對終端產品、終端消費者的掌握,不易累積消費端的資料庫。
新經濟也帶來全新管理思維。在軟體與網路產業中,需要各式各樣的創意服務,也更尊重創意人才,重視平等的價值觀,倡導扁平化組織,強調給員工優質工作環境與參與公司治理,Google在這方面具代表性,甚至員工對外的名片,都讓員工自己有空間展現創意,像有些人的職稱是「Google經濟學家」或者「網路傳道者」(Evangelist)。
新經濟更改變跨境服務與國際貿易。過去台灣企業為爭取市場,經常帶一只皮箱跑遍世界;但進入網路時代,真正戰場是如何透過網路行銷,吸引各地客戶的眼球。若能發展強勢商品,便可輕鬆利用網路穿透國界,提供跨境服務。
發展新經濟明顯需要大量優秀數位人才,各國都在加強數位人才培育,例如矽谷有不少創新育成組織與開設線上課程,包括編寫程式或大數據分析,協助非資訊科系人才投入新經濟,其中提供一對一線上程式協助的Codementor網站,是台灣團隊所開發。台灣有優秀數位人才,就是缺乏發揮的舞台。
數位人才培育更要向下扎根。英國在前年將程式語言納入義務教育,學童從五歲起學習;新加坡則是在公立學校推廣程式設計課程,就連美國也在歐巴馬總統支持下,鼓勵學童從小學習程式設計與加強數位能力。全球各地逐漸形成Code for America, Code for Singapore, Code for Tomorrow鼓勵提升數位競爭力的浪潮。
台灣網路世代已開翻轉政治運作,如果台灣要翻轉產業,一定要提升各行業及各年齡層的數位能力,Code for Taiwan提升台灣的數位競爭力,才有機會讓台灣產業脫胎換骨。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星期透視/共同推動「新」獨立宣言

.開發社子島 資訊先透明
.社子島開發/投廢票 也是 i-Voting
.社子島開發/拜託市長謙卑 傾聽居民心聲
.星期透視/共同推動「新」獨立宣言
.天真就業政策 納稅人埋單
.名家縱論/提升數位競爭力 翻轉台灣產業
.重視人格教育 孩子,你就是名牌
.敘利亞停火 中東和平仍未定
.唯有讀書高 誰管一技在身?
.回響/教育有風險 學生融化我的心
.慕谷慕魚 應實施門票制
.畫中有話/危樓都更 讓人民安心




星期透視/共同推動「新」獨立宣言


2016-02-28 04:29 聯合報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一)經濟獨立最為重要
美國獨立宣言,發表在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新」獨立宣言是我以退休年齡的身分宣布:「人人必須尋求自己的經濟獨立。」
沒有一個現代人不嚮往「獨立」─尤其是思想與行為獨立;甚至拋頭顱、灑熱血,爭取獨立的民主體制─自由、人權、法治、正義、公平…。我何其幸運在一生的關鍵歲月中,生活在自由與開放的美國校園中。
今天的台灣人民,已享受民主果實;可惜的是在民主沒有成熟扎根前,就演變成了民粹!目前陷入束手無策的地步。
本文的「獨立」是指:做為個現代人,不要常依賴政府,時時想占政府便宜。在市場經濟運作下,如個人沒有經濟自主,那會比失去政治民主更痛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形容一九六○年代初大陸家庭的貧窮。他說:「因為吃,我曾經喪失過自尊;因為吃,我曾經被別人像狗一樣地凌辱;因為吃,我才發憤走上的創作之路。」因此,古今中外「窮」是最可怕敵人。
(二)內鬥與白吃
這個世界最可靠的不是政府承諾,而是自己的志氣;此刻最需要的志氣:就是拒絕「白吃午餐」—除了低所得及弱勢團體外—大家都需要接受:排富條款、使用者付費、以及能者多付稅。
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以來,最大白吃午餐製造者,就是參選政治人物,在內鬥與白吃操縱下,不斷以國家資源、納稅人的錢及政府舉債,對特定團體、區域、年齡、產業…補助、獎勵、施惠,製造更多白吃午餐者,造成少數獨占與壟斷。
接著產生四個必然後遺症:(1)從政者「討好」替代「求好」;(2)白吃午餐者胃口愈來愈大;(3)自我奮鬥意志愈來愈弱;(4)財政赤字愈來愈不可收拾。民粹籠罩下,台灣站在懸崖邊緣。
(三)推動五階段的獨立人生
新政府有太多施政要推動;給人民更多「白吃午餐」是絕大誘惑,但絕不是理性選項。新政府要提倡「新」獨立宣言,就是「經濟獨立」。
讓我提出「新」獨立宣言中人生五個階段論:
第一階段:求學階段,自己功課自己做。
第二階段:踏入社會,自己工作自己找。
第三階段:建立家庭,自己幸福自己建。
第四階段:事業奮鬥,自己舞台自己創。
第五階段:夕陽餘暉,自己晚年自己顧。
學習「自立」最重要階段,是從幼年開始:從小要養成自己動手、動腦;流汗、流淚;用力、用心。親人、師友、同學、同事都可以當「推手」,但自己要上台演出。別人可幫忙,但不能替代。臨門一腳要靠自己。
人生中最重要的名片,不是家世,而是自己的本領—學識、技能、人品、態度總和。這些資產不能以遺產方式繼承,必須要靠自己努力獲得。大部分的人都像你我,生長在小貧與小康家庭,養成獨立奮鬥性格,自己要面對每一次困難,珍惜每一個機會,克服每一次挑戰。
(四)年長者的自述
工作一輩子,如果晚年不能獨立安排晚年,豈不是功虧一簣?到了晚年,如有政府照顧(如研擬中的長照法案),子女孝順,要把這些看成「額外」及「意外」的好意,不能視為當然。
不要認為這說法是高調,而是回歸到人性的自尊與自立本質—不占公家便宜、不增加子女負擔,不倚靠不相識第三者幫忙。更進一步說:自己的財富與愛心,應當慷慨與社會分享。「捨」比「得」、「施」比「受」更延年益壽。
新政府要有「溫暖的心」照顧大約二成的弱勢團體,但必須要以「冷靜的腦」推動施政,為八成人民構建一個工作、創業、投資、開放競爭、自我奮鬥的大環境;這些施政才能逐漸走向全民的經濟獨立。

王健壯/一個時間祇有一位總統

.王健壯/一個時間祇有一位總統
.馬家輝/香港「二二八」的台灣影子
.平路/華勒沙與轉型正義
.朱宗慶/無常世界有情天
.薛承泰/震出美麗與哀愁
.陳立恆/學習失落日本的不失落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王健壯/一個時間祇有一位總統


2016-02-28 04:29 聯合報 王健壯

歐巴馬與小布希的政策立場一向南轅北轍,總統大選期間,痛批小布希更是歐巴馬的政見主軸,但他們二人的政權交接卻被公認是史上罕見範例。
歐巴馬在當選後一周就與小布希在白宮見面,當時美國內有剛爆發的經濟危機,外有拖延多年的戰爭,歐巴馬幕僚為此曾多次要求他對小布希的政策施壓,免得接任後要收拾太多爛攤子,但歐巴馬的回答卻是「一個時間內,我們祇有一位總統」(We have only one president at a time.),拒絕干預將卸任總統的政策。
總統當選人不干預即將卸任總統的政策,其實是美國政權交接的一個傳統。自一九六三年制定「總統交接法」後,這部法律雖曾多次修訂,但其內容卻始終祇涉及事務性的交接項目,從早期僅規範交接補助金應如何撥款運用,到目前增列製作交接指南與人員職前訓練等事項外,「交接法」中並沒有任何規範總統當選人與將卸任總統的條文,也就是說,這部法律完全不涉及總統當選人與將卸任總統,在權力或政策上,應有如何的積極作為或消極不作為。從「交接法」的主管機關是聯邦總務署來看,更可知美國政權交接祇有關行政事務,而無關權力或政策。
在政權交接的過渡期間,將卸任總統雖仍有憲法權力,但影響力卻劇減;而總統當選人卻是影響力劇增,但並無任何憲法權力,以至於政府治理在交接期間難免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領導真空的狀態。
但即使如此,將卸任的總統仍是總統,他的憲法權力不能被任意限縮或剝奪。相對的,總統當選人即使再有影響力,但他仍然祇是當選人而非總統,既非總統,當然就不擁有憲法所賦予總統的應有權力,否則豈非國有二主?總統當選人如果對將卸任總統行使憲法權力又擁有否決權,總統當選人豈非變成了太上總統?
美國「總統交接法」之所以完全無涉將卸任總統與總統當選人的權力作為,正是根據前述那些憲政常識而來;而立法院綠營版本的「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之所以被質疑有違憲之嫌,也是因為這些版本完全違背了那些憲政常識。
況且,民進黨當初拒絕在交接期間提前組閣,理由之一是擔心責任不明,卻又何以會在「交接條例」中規定「經總統當選人認定之爭議性政策、命令、預算等均應暫停執行」?如果總統當選人擁有叫停政策的權力,難道不應負叫停可能所應有的政策責任?既然要負責任,豈非跟提前組閣一樣,也會面臨責任不明的問題?彼非而此是,這種斷裂式的思維在「交接條例」中比比皆是。
而且,綠營版本不但可能創造出一個不存在於憲法中的太上總統,「時代力量」的版本更可能創造一個也不存在憲法中的太上國會。「交接條例」祇是一部法律,但若依照綠營版本完成立法,其結果不但如同修憲,而且是法律凌駕了憲法,但天底下有這樣的憲政國家?有這樣不懂憲政常識的國會議員嗎?
政權交接當然應該法制化,但立法的人先看看美國的「交接法」,也先想想歐巴馬講過的那句話吧。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