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企盼新政府展現拚經濟的能力

.聯合報社論..刁民,且看柯P辣手
.聯合報黑白集.時代力量的虛名與實力
.聯合報黑白集.企盼新政府展現拚經濟的能力




經濟/企盼新政府展現拚經濟的能力


2016-02-28 04: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近日展開產業之旅,陸續拜會「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綠色能源、生技醫藥、智慧機械、國防產業及物聯網(亞洲矽谷)業者,希望透過專家討論及深度溝通,讓政策在實踐上更妥善周全,顯然新政府將以五大產業作為台灣經濟的亮點,但能否「點亮台灣」,仍需有更大開大闔且周延的思維。
首先,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的內容涵蓋範圍本來就不夠寬廣,明顯忽略傳統、服務、文創、觀光等也相當重要的其他產業;而且只針對投資層面提出對策,未對持續衰退的出口、消費和政府支出等當前經濟困境對症下藥。產業之旅若不能將視野打開,涵蓋更多產業,未來的政策效果恐怕極為有限。
其次,針對該五大創新研發產業,民進黨將推出「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作為政策工具,但令人擔心重蹈過去「產業別」獎勵的覆轍。過去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時代,政府偏好選擇重要產業、策略性產業給予各種租稅、金融等優惠獎勵,遭人詬病為贏者圈的明星產業「錦上添花」,忽視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不但造成每年上千億的重大稅收損失和稅制不公,甚至誤導資源競相投注於政府指定的產業。扁政府時代的兩兆雙星產業,後來演變成「慘業」,正是產業別獎勵政策失敗的事證,新政府研擬的「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如何避免產業別的政策濫用過頭?又如何保證這五大產業不會淪為新興的「慘業」?恐怕先要解釋清楚。
事實上,產業別的獎勵問題重重,以致於促產條例後來被「產業創新條例」取代,改以「功能別」例如研發、創新等給予獎勵,且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至17%,讓所有產業和企業雨露均沾。產創條例既然已對「創新研發」獎勵,新政府又何必再挑選「創新研發產業」給予獎勵?新政府如果認為政府投入的資源不夠,何不直接在既有的產創條例和生技新藥條例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如果捨此不為,而以「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退回到租稅減免模式,等於以納稅人的血汗錢來培植明星產業,恐怕會惡化所得分配,豈不是與新政府一再強調的轉型正義相互衝突?
再就此五大產業而言,其實馬政府的「六大新興產業」就已涵蓋「五大創研」的生技與綠能產業,並非全屬新意;且大多屬於高科技,無法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對低迷經濟的突破,助益有限;若新政府的產業政策無法鼓勵業界建立自有品牌或切入行銷來提升附加價值或打入國際市場,恐怕只有量大而無轉型升級的經濟效益。
更何況綠能產業受到化石能源價格崩跌的衝擊,短期內不容樂觀,國防產業、亞洲矽谷若無法突破關鍵技術或關鍵零組件自給自足,很難心想事成。生技醫藥有賴「兩岸醫療衛生合作協議」,但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受到質疑,又如何落實協議?若失去大陸市場,國內市場如何支撐?而每一產業需才孔急,民進黨又反對外籍白領人才給予優遇。還有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等重大問題,都跟民進黨的土地、環保、反核、反外勞等政策或意識形態環環相扣,恐怕短時間內都無法解決,甚至造成內部的政治衝突和社會動盪。
因此,建議蔡總統的產業之旅,能夠跳脫「五大產業不代表全部產業,產業政策也不等於經濟政策」的邏輯框架,進一步提出更有高度、寬度和深度的經濟政策,新國會也能多將心思用在財經法案上面,我們才能對新政府拚經濟的能力寄予厚望。

聯合/時代力量的虛名與實力


2016-02-28 04: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開議,「時代力量」新人問政,獲得超乎比例的曝光度。然而,從洪慈庸的緋聞,林昶佐的「我是台獨」論,黃國昌的核廢質詢,徐永明和柯建銘因交換委員會引發的爭執,都暴露該黨立委的問政光鮮有餘、而深度不足的問題。時代力量如何拿出與其社會期待相符的問政實力,將是它的大挑戰。
時代力量趁著洪仲丘事件及太陽花學運的風雲而起,成立不到一年,即突破五%的不分區門檻,並扳倒多位國民黨資深立委,躍居第三大黨。如此快速的崛起,顯示它的確抓住年輕世代的主流思維,不愧「時代力量」之名。然而,觀察其與聞政治的表現,卻不禁令人憂心:這股力量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樣的社會思潮?
不可否認,時代力量的表現深受各界期許,因而能吸引這麼大的關注。但也正因為期待甚深,外界對該黨的整體或個人表現也會放大檢驗,這也是洪慈庸的緋聞、林昶佐未服兵役,徐永明和柯建銘互控等事件不斷浮現的主因。進一步說,一個新政黨的問政表現,恐怕不能僅繫於咄咄逼人的質詢秀,而必須在專業議題上拿出夠水準、夠深度、夠持久的立法表現;就這點而言,時代力量的「阿基里斯之腱」恐怕正要浮現。
時代力量急於找民進黨商討交換立院委員會,主要原因,正是該黨立委多人抽中的委員會均非他們所長。黃國昌想進交通委員會,卻抽中財委會;林昶佐想去教育委員會,卻抽到外交國防;洪慈庸也想進教委會,卻抽中衛環會。問題是,立法院的生態就是如此,熱門的委員會搶破頭,冷門的委員會乏人問津;國、民兩黨自己內部都不夠分,哪有多餘之粥與新政黨分享?
以黃國昌為例,他之所以要進交委會,是因為希望推動「反媒體壟斷法」,以遂其媒體改革之夙願。然而,立委職志只為推動一法,會不會太窄化了問政面向?進一步看,時代力量之崛起,一路上是靠著民進黨或其他陣營的「讓賢」而來,包括黃國昌在汐止當選,是民進黨中央強迫沈發惠禮讓;林昶佐在中正萬華出線、洪慈庸在后里潭子勝出,均是如此。而如今挑選委員會,這些人還擺出一副他黨有義務禮讓的姿態,這種心態難道就是時代力量的民主信念?或者,它已經把「被寵壞」當成理所當然?
這也難怪,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臉書上嘲諷說:「從前我們的天下,得自己打出來。現在進入廿一世紀,社會文明得不得了,叫別人讓出來就行了。」此話雖酸,倒也道出了民進黨對時代力量「天之驕子」心態之不以為然。務實地說,被林昶佐打敗的林郁芳,被黃國昌打敗的李慶華,被迫禮讓黃國昌的沈發惠,被洪慈庸擊敗的楊瓊瓔,乃至多年來推動環保、人權等價值的「綠社盟」成員,如果有機會進入立法院,其表現未必輸給時代力量這些立委;他們缺乏的,只是像時代力量那樣的人氣光環加持罷了。
諷刺的是,時代力量竟然也向國民黨團私下探詢交換席次的可能性,且在被揭發後才被動承認。這種作法,豈不落入時代力量口口聲聲要打倒的「反黑箱」窠臼?黃國昌同一天還在臉書宣稱自己如何峻拒遠傳前來說明中嘉案,要求一切都到公聽會上說;但對於委員會交換,與國民黨的私相授受卻暗地進行。
外界對時代力量的期待,是希望它能扮演國會的「防腐劑」,並大膽為年輕世代的生存與發展代言。若以此標準觀察,時代力量的表現令人失望。原因是,他們最近的質詢,多半不脫台灣社會討論已久的議題,其發言亦未提出新的見解或創見;而在委員會中挑三揀四談交換,卻見其黑箱手法不輸國會老將。更嚴重的是,他們在大剌剌高唱「我是台獨」之際,對年輕世代的問題竟絲毫未提,讓人失望。

聯合/刁民,且看柯P辣手


2016-02-28 04: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天龍國的市民,平日養尊處優慣了,以為凡事不滿意只要大聲嚷嚷幾句,馬上會有政府官員來幫你收拾。但是,今天碰上的是柯文哲,你有本事再吵吵看!
春節前首都交通大打結,許多民眾責怪市府交通規劃不力,害得柯文哲臉上無光,差點就革了交通局長的職。但君子報仇三月不晚,柯P馬上推出新政,停車將改採e-Tag自動收費,市民若不配合,將加收兩百元手續費,罰到你投降為止。同時,還要推動「汽車共乘制」,不遵行的,「我就用價格來對付你」。
你沒聽錯,柯文哲用的就是「對付」兩個字。天龍國的市民,現在是他眼裡的「刁民」。柯P那天的原句是:駕駛人又要路邊停車,又抱怨塞車,「這樣就民粹到頭了!」一向民粹的市長,竟然罵起民眾民粹,就知道這個城市的問題不輕。
改採e-Tag收費,是與時俱進,又可監測流量、實施量化管理,自是好事。然而,台北市停車場規模和形制五花八門,未必能統一執行。儘管有人提出可能造成千名收費員失業,請放心,這等小事絕不會干擾柯P的意志。
有趣的是,柯文哲隨即遭人「起底」:兩年前遠傳e-Tag上路時,曾遭不少民眾反對,柯文哲還以台大醫師身分上街聲援示威活動,指控政府圖利財團,侵犯個資。時移勢易,醫師變市長,英雄變狗熊,市民變刁民;那麼圖利財團、侵犯個資這些老帳,柯P又怎麼說?
柯文哲看來已經失去耐心,刁民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