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黑白集/防災士大點將
◆ 聯合報社論/國安法庭不只把台灣戒嚴化,更將香港化
◆ 經濟日報社論/金價創新高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金價創新高的啟示
2025-03-22 00:36 經濟日報/ 社論
國際黃金現貨價格已經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大關。新華社
國際黃金現貨價格已經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大關,不斷創下歷史新高;金價自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初以來飆漲了近1,000美元,漲勢猛烈,市場更已預期今年底時金價可能上看3,500美元或更高。這波金價輝煌的背後,源自避險資金大量流入金市,加上各國央行增購黃金做為儲備,直接反映了市場對美國總統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的恐慌快速蔓延,以及對經濟前景的憂慮正不斷升高,凡此都彰顯當前世界正邁入關鍵變局,政府當局應有迎來全球政經大動盪的高度警覺。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地相似。民國十八年(1929年)10月28日美國股市暴跌,即為史稱的「黑色星期一」,一般常視為「經濟大蕭條」的引爆點;「經濟大蕭條」為期長達十年,這段期間全球經濟衰退,出現大量企業倒閉及失業潮,民生陷入困境。儘管後來的經濟學家對於發生大蕭條的原因有不同觀點,但多認同是各項事件及政策的總和所致;彼時政經環境與今時有異,但包括泡沫溫床、關稅壁壘等諸多現象都有相似之處,不由得令人心驚。
環顧當前情勢,首先,在股市方面,美國銀行最近才預測美股目前的泡沫程度已達歷史最高,且火熱程度超越了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代追捧50檔大盤股的「漂亮 50」泡沫和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末的網絡泡沫。同時,川普上任後祭出強硬的關稅政策,使得地緣政治與金融市場飽受巨大壓力,加上遍地烽火,全球股市劇烈波動。以史為鏡,泡沬環境常常就是股市崩盤及引爆金融與經濟危機的導火索。
另一方面,美國國債仍在快速擴增,這也是川普2.0打算精簡政府組織、大幅削減支出及開啟關稅大戰的原因。根據美國財政部發布的最新統計,截至3月12日,美國國債總額已逾36.2兆美元,財政前景不容樂觀。美國國債危機一直是危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不確定性因子,若是處理不慎,早晚會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大麻煩。
近期市場湧現強烈不安心理,特別是針對經濟前景的憂慮,川普上周在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還親口說出,美國經濟正面臨過渡期,不排除關稅政策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 性,隨後股市一度大跌。之後。美國財長貝森特更直白地表示,白宮正致力於防止一場金融危機,不保證經濟不衰退。聽到如此的談話,投資人怎麼會不擔心,金價的飆升可謂其來有自,閃亮行情的背後,「川普衰退」的風險正在加劇。
美國同時對墨西哥、加拿大、歐盟及中國大陸掀起無差別關稅戰,引來各國對等反制,促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機率升高,很多經濟學家對此表達憂慮。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已從30%升至40%;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更悲觀地預期,由於政策急轉,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已從10-15%衝上約50%。美國密西根大學最新公布3月消費者調查報告則顯示消費者信心劇降,通膨預期及失業憂慮急升,川普政策打擊經濟展望的效應開始顯現。
綜上所述,川普2.0上台才二個月,已顛覆全球地緣政治、貿易秩序及金融體系等原有格局,各領域都出現高度不確定性,恐慌日益升高,在找回新的均衡態勢或政策影響塵埃落定之前,將不免歷經一些陣痛、甚至是災難。我們無意危言聳聽,更不樂於看到世界重蹈民國十九年(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覆轍,但當局不能不審時度勢,當此變局前夕,針對經貿、金融、外交及兩岸關係等可能發展,責令各相關部門預先做好因應最壞衝擊的充分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防災士大點將
2025-03-22 04:02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災害防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政務次長馬士元表示,已整合跨部會培訓防災士,且另有一個管道是專案強化,讓計程司機、公寓大廈管理人員接受訓練。 記者張曼蘋/攝影
正當賴政府「抓共諜」及「備戰」的風聲四起,內政部傳出,將把計程車司機和公寓大廈管理員都納入「防災士」訓練,連同役男要組成「十萬防災大軍」。表面上,這是響應賴總統的「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實際上卻帶有戰爭動員的意味,計程車司機工會率先表示反對。
內政部的「防災士」培訓,原是要提升民眾自主救災的能力,應鎖定各業相關的工安、保全人員為主。如今突然任意擴大點將,小黃運將和公寓大廈管理員都「中獎」,民眾當然備感狐疑。是政府目前的人力不足以對付特殊狀況了嗎?還是真的要準備打仗了?
再說,徵召某行業人員當防災士,都不必有法源嗎?政府官員若手隨便一指,就說「你們先來」,那這個國家跟戒嚴或威權有什麼兩樣?計程車司機如果被徵召受訓,他就無法如常工作賺錢,內政部跟運將工會溝通過嗎?至於大廈管理員,多數都是從正職退休的人員,年齡偏高;賴政府指定他們擔任防災工作,絕對稱不上是什麼高明主意。
去年軍方要求宮廟支援存放彈藥,人們就看到,政府正把民間社會一步步拉進戰爭。義務役剛剛延長為一年,最近,又傳出美方要求增為兩年。現在,在賴清德「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奇想下,連運將和大廈管理員也要被推上火線支援,那下一個將輪到誰?
聯合報社論/國安法庭不只把台灣戒嚴化,更將香港化
2025-03-22 03:56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提出17項反統戰措施,包括恢復軍事審判,但因和過往民進黨主張大相逕庭,引發質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宣布「賴十七條」,並恢復「平時軍事審判制度」,設立「國安法庭」的問題也隨即引發關注。設立國安法庭,美其名是「因應國安特殊需要」及提高對國安案件審理的「專業度」,實則是要透過政治左右國安案件的審判。這與民進黨過去抨擊的「戒嚴體制」已無二致。
蔡英文任內制定了「國安六法」,大幅提高國安案件的範疇。政治立場鮮明的檢察總長邢泰釗曾稱,檢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偵辦國安案件,但因為量刑過輕,因此嚇阻能力有限。此一論點,也成為「軍審復辟」及設立「國安法庭」的論據。
賴總統宣布恢復軍審後,他欽定的民進黨國防召委沈伯洋隨即加碼,建議成立「國安法庭」,因而備受矚目。事實上,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今年初即曾因某案件判決結果不合其意,批評法官「膠柱鼓瑟」,說其拘泥不知變通,主張設立「國安法庭」。沈伯洋近日更稱,若只恢復軍審,純軍事法庭「不能處理共犯問題」;設立國安法庭速度較快,也更專業。
這些說法,都在為不合理的主張尋找藉口。過去每逢涉及政治的司法案件,在野黨批評「司法不公」、「政治迫害」,民進黨便高舉「司法獨立」回敬。但民進黨不認同國安案件的判決時,官員民代卻又批評司法不專業、拘泥,不滿判決太輕。這難道不是在利用政治壓迫司法?
民進黨認為「國安法庭」能遂其意志,主要是國安法庭是「選定特定法官」,經專業訓練後,負責所有國安相關案件的審理,範圍擴及全民。曾主張完全「廢軍審」的學者林鈺雄,則主張「國安法庭」應納入「軍法官參審」。依此規劃,國安法庭不但有「指定」的一般法官,還有直屬於國防部管轄的軍法官。
這套體制一旦上路,為求「提高定罪率」和「加重刑責」,賴政府必然想方設法,選定政治立場與自己一致、且能忠實執行任務的法官擔任國安法庭成員。而所謂國安案件原本就具有高度政治性,被調查起訴者甚至就是在野黨政治人物,當「國安案件」與「政治案件」互為表裡,國安法庭勢必成為民進黨迫害異己、操作抗中保台、鞏固政權的最大利器。
民進黨近年力推「轉型正義」,主要是質疑在戒嚴體制下以國安、反共為名造成的司法不公。當時的軍審制度擴及一般民眾,相關判決,也是近年促轉會「平復司法不法」的標的。而設立國安法庭,事實上就是「不稱為軍審的軍事審判」、「沒有宣布戒嚴的戒嚴體制」。民進黨正在做的事,就是「批評威權、理解威權、成為威權」的第三部曲。
國安法庭不止將台灣「戒嚴化」。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中國大陸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明定國安案件的承審法官由香港行政長官指定。此一設計,當然是要確保審判過程、結果都與「上意」一致。賴政府的國安法庭構想,正走在同一條路上。國安法庭不僅把台灣「戒嚴化」,更是「香港化」。
目前,陸委會已表態支持設立國安法庭,沈伯洋亦稱,此構想「半年前就和國防部長顧立雄討論過」。亦即,國防部、陸委會都支持國安法庭,沈伯洋更是賴清德的「國安國師」;加上親綠學者、檢察官助攻,一旦民進黨重新掌握立院過半席次,勢必會強勢修改法令,付諸實現。
民進黨如再度完全執政,各種鞏固權力的「反民主」作為,勢必更肆無忌憚。除了國安法庭,其他假借國安之名迫害異己的行動必然越演越烈,民眾對此不會感到背脊發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