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2024開新局 改革再出發 系列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315/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助賴清德登基,國會將出現綠白合?(系列二)
◆  聯合報黑白集/盧秀燕的跨度示範
◆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2024開新局 改革再出發 系列二)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


2024-01-15 02:57  經濟日報/ 社論
2024大選結果出爐,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產業界希望未來政府能源政策能與國際同步,此外,兩岸能夠恢復溝通。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4開新局 改革再出發 系列二)
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就任後將面對來自兩岸、外交與內政新挑戰。此次民進黨雖史無前例連三任贏得總統大選,但賴蕭配得票率僅40%,保住民進黨基本盤,卻在立法院失去多數地位降至第二大黨,代表新民意期待新政府能改變蔡政府現行執政缺失,走出新的路。

蔡英文總統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上周六大選結束後均表示要尊重新民意並坦率面對執政時相關政策未竟完善之處。過去八年來,蔡總統執政爭議最大的內政項目之一就是能源政策,亦是本屆總統大選三組候選人的攻防焦點面對新民意與國際能源新趨勢,賴政府上任後必須做出改變。

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將在明年到期,她的廢核、增綠與以氣代煤方針,部分已有成果,但也有相當程度出現續行困難的狀況。首先,蔡政府與民進黨仍堅持明年如期廢核,但綠能增幅不如規畫,太過仰賴天然氣發電另有電價與國安疑慮,蔡政府在任期尾聲雖提出了用氫能極大化綠能新方向,但氫能占比在短、中期內提升不 易,遠水救不了當前減碳需求的近火,新政府必要重新檢視能源配比,找到一個全民可以接受的新方案。

能源政策高位上,我們建議新政府仿效日本能源戰略革新方案,先提出一個中長期能源占比願景,再據此找到實踐路徑,其中核能新政府不可忽視選項。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上,以核能應對氣候變遷成為多國建議採納方案,就算不將核能視為準綠能,但包括日本、美國、南韓等國家,都視核能全球邁向零碳合理選項

對台灣而言,使用核能有兩種選擇,首先是現有的核電廠延役。核一與核二廠雖然已停機進入除役程序,核三廠明年也將除役,但延役仍是可行的選項。排除發電量較小、硬體環境較不適合的核一廠,核二和核三的延役在技術上均可行,兩電廠發電量大,又位處一北一南,若延役十到二十年,不但有助供電穩定與降低電價成本,也有利供電調度。另一個選擇是興建新核能機組核四重啟的爭議大,但或可考慮在現有的核四廠址興建新機組,採用新一代核能技術,降低國人的疑慮。

新政府除研擬新的能源占比方案,另一個關鍵是要將台灣能源供應分散化。蔡政府的能源配比方案是一半為天然氣發電,剩下一半為綠能加燃煤。然而,天然氣發電全數仰賴進口,加上售價較高,對供電穩定與電價均構成挑戰。我們建議新政府繼續使用核能,將可降低上述風險,在減碳一事上,核能貢獻將比天然氣發電更明顯

新政府在能源政策的另一個挑戰是減碳。八年前蔡總統上任時,能源政策核心是非核與降空汙減碳一開始並沒有在施政藍圖。八年後,減碳迫切性已跟供電安全與電價穩定一樣重要國際間對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已有共識,但台灣仍欠缺可落實減碳路徑,蔡總統卸任時,她的減碳成績難稱合格,這也將成為新政府上台後迫切需要面對課題

能源政策純內政議題,無關兩岸或統獨,理應是藍綠白三方可以好好磋商的項目。在立院新民意的態勢下,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要適度修正國家能源方向避免民進黨內的反彈聲浪,亦有相當的正當性。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將在明年落日,賴政府的能源政策不能等到明年才來擘畫,必須現在就著手研議,貼近新民意與國際新趨勢,才能找到更適合台灣需要的能源發展方向。 











聯合報黑白集/盧秀燕的跨度示範


2024-01-15 02:51  聯合報/ 黑白集
台中市長盧秀燕(右二)力挺蔡壁如(右),照亮台中立委選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選舉,盧秀燕領軍在台中攻下六席立委,號稱「F4」的四名年輕新面孔即當選三人,戰果驚艷。尤其,她跨黨輔選民眾黨的蔡壁如,聲勢打到直逼綠營對手現任立法院副院長的蔡其昌,並讓「藍白合示範區」的中一效應擴散至整個台中。媽媽市長示範輔選戰略和風範,令人耳目一新。

「藍白合」在黨中央層級已破局,盧秀燕本來沒必要那麼賣力跨黨輔選蔡壁如。但她豁達大度力挺,繼續在台中營造藍白合的氛圍,並借力使力,將「柯粉」成功導向支持在地藍委候選人。盧秀燕態度柔軟,言語圓潤,完全沒有劍拔弩張的殺伐之氣,卻成功示範了跨黨合作、化敵為友的政治修為,寫下清新的一頁。

每次選舉,無論勝負如何,都應該讓民眾看到一些政治精神萌芽,盧秀燕的「台中經驗」做到了這一點。去年三月,當藍營還在為總統黨內初選傷神時,盧秀燕也被點名;但她率先表態無意參選、也不搭檔副總統,把空間讓出來。當時她考慮的是,新北和台中市長剛當選如果立刻心繫其他職位,必然引發批評,因此率先表態禮讓。這就是「顧大局」的風範

蔡壁如這次成績不差,雖敗猶榮。她選後向盧秀燕說,「市長,抱歉讓妳失望了,但我會更加努力」。可見,選舉除了爾虞我詐,還可以有動人跨黨友情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賴清德登基,國會將出現綠白合?(系列二)


2024-01-15 02:55  聯合報/ 社論
波波漫畫


這次大選藍白合未能成局,即註定「投柯等於投賴」的效果;從選舉結果看,絲毫不差。柯文哲一路的誇口落空,也未能帶動民眾黨立委選情,民眾黨區域立委全軍覆沒不分區立委只得八席。在國會「三黨不過半」下,國民黨雖躍居立院最大黨,加上兩席無黨籍的友軍仍未過半;因此,僅有八席的民眾黨反而成為「關鍵少數」,可以左右逢源。未來,柯文哲將與國民黨攜手合作,或轉而投靠綠營,深受各界關注。

依照現行憲政體制,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但必須向立法院負責;因此,閣揆人選理應尊重國會多數產生。但在三黨不過半的情況下,藍綠兩黨都須與民眾黨合作,在不同法案或人事案的表決方能取得多數的優勢。換言之,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為了執政順利,可能釋出某些政治利多,以換取民眾黨的合作和歸順,以維持政局穩定。柯文哲在競選後期不斷強調自己的「墨綠色彩,似乎也是看準這樣的機會之窗,向民進黨示好。

面對未來民進黨總統、立院「雙少數」的局面,藍綠白三大政黨的合作模式不外三種:第一種,是民進黨與民眾黨「綠白合」,以五十九席的絕對多數,組成聯盟或聯合政府,並分別出任立法院正副院長職位;第二種,是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除共同掌握國會共同監督,也敦促賴清德任命立法院多數聯盟能接受的閣揆人選,形成「左右共治」;第三種,是三黨都不結盟,行政部門由民進黨組成,國民黨、民眾黨各自扮演忠誠反對黨」。

賴清德宣稱,他會以「溝通、協商、參與、合作」四原則處理「朝小野大」的關係,言下之意,可能循「扁政府模式」用個人名義延攬其他黨派人士入閣,組成少數政府,並「整碗捧走」。柯文哲則表態,「不會固定只跟誰合作」;表面上似乎將視議題決定合作對象,實則預留「在行政部門與民進黨合作、在立法院兩面討好」的投機空間,謀求該黨的最大利益。就柯文哲與國民黨談藍白合的過程看,他一再利用黨內民調與郭台銘為槓桿自抬身價,予取予求,即不難理解其善變本質了。

進一步看,如果柯文哲可以不顧自己喊過「下架民進黨」的宣示,而選擇與民進黨在新內閣或新國會合作,那麼,他將如何面對那些投票給自己的三六九萬選民?那三六九萬張選票,除了為柯文哲賺進一・一億元的選舉補助款,實質作用就是把賴清德送上總統寶座。柯文哲選前高呼「下架新潮流」,選後若選擇「侍候新潮流」;他自己沒有中心思想就罷了,但對那些把他當神簇擁的年輕「柯粉」,將情何以堪?

事實上,前天開完票後,許多柯粉感到極為失落,沒想到柯文哲竟然真的是「老三」。柯文哲再度向他們喊話,「四年後一定能贏回國家」;但在PTT網站上,已經開始有人稱他「宋神掌」、「宋文哲」,把他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提並論,也有人譏諷他「先贏回褲子再說」。如果柯文哲不想讓三百多萬名年輕世代一夕幻滅,他在跨進綠白合」這條界線時,勢必得慎思才行。一旦辜負了一整個世代年輕人,四年後他別想再捲土重來。

台灣的政局變化詭譎,有時看似前進,其實卻在倒退。這次選舉,年輕族群全力挺柯文哲確實是罕見政治現象;但其結果,卻是讓政黨輪替願望熄滅。如果柯文哲轉身加入綠白聯盟,那麼整場選舉就像演一場民主假戲選民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脆弱的新三國演義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315/web/ 

◆  請讓孩子免於戰爭恐懼
◆  務實彈性因應,避免兩岸經貿風暴
◆  藍白互撕 柯文哲為綠白合鋪路?
◆  賴勝 別解讀為兩岸關係公投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脆弱的新三國演義
◆  「務實台獨」衝擊兩岸 應避免對撞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脆弱的新三國演義


2024-01-15 03:12  聯合報/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民眾黨選前為避免被棄保,多次拿出內參民調,強調柯文哲才是最有希望下架民進黨的候選人,如今選後對照,民眾黨內參民調卻成為反指標。圖/記者林雍琁設計


根據「全民查假會社」(Taiwan Society for Targeting Misinformation;tstm.tw)剛出爐的民調評比結果顯示十五家封關民調中以聯合報一月二日公布的最準。以扣除未表態率後換算的支持度對比各候選人實際得票率評比標準,聯合報預測三組人馬誤差總和僅○點五%,依序為 TVBS(三點六一%)、鋒燦傳媒(三點九四%)及台灣民意基金會(四點八七%)。而最不準的民調由民眾黨的內參(求真)民調奪魁,誤差總和高達十六點一五%,國民黨的內參(十方)民調亦有七點七六%誤差總和,製造大選許多聲量的美麗島電子報誤差總和也達八點四%皆屬評比後段班

結果顯示老字號且長期執行民調單位還是值得信賴的,而內參民調對外公布,確認只有文宣功能。若說民眾黨民調是沒穿褲子滿街跑,國民黨民調大概是褲子只穿一半,兩者五十步笑百步。

識者或謂封關民調準會不會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封關後仍有事件左右選情,卻無法估計?我們從後設的選票構成分析:民眾黨不分區原始得票率為廿二點○七%,恰恰是四年前民眾黨、時代力量與台灣基進黨的總和(廿二點一三%),也就是第三勢力在立法院應是穩固二成。其次,柯P 的三六九萬票分布應包含賴較蔡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短少的二五九萬,加侯較韓減少的八十三萬,再加原宋楚瑜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六十萬,最後減去較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少的卅五萬未投票數(等於三六七萬票)。這顯示在有選擇時,第三勢力亦占據二成五的政治板塊。板塊結構一旦成形,例如藍白合破局,個別事件如「飛彈」簡訊、馬英九專訪及郭台銘拒表態等,影響有限

分割政治版圖讓我們更清楚評斷最後十天內,誰在做錯誤的掙扎?既然藍只占柯粉的三分之一,操作棄保徒勞無功,反而應回防基本盤,激出最高投票率。就此,「信習論」雖對中間選民是毒藥,但綠攻擊時,若順勢操作「說真話卻被鞭笞」的委屈,或可激起藍營心中的憤慨;正如同綠發「飛彈」簡訊,不是爭取中間選民,而是在鞏固基本盤

選舉結果讓三黨表面「維持現狀」,然國民黨與民眾黨未來四年各自有發展隱憂年輕世代對國民黨的印象已被洗腦成「親中」,雖因烏克蘭及加薩戰爭,理解民進黨挑釁大陸的做法不可取,但仍不喜歡國民黨「對中國卑躬屈膝」(柯 P 語)。柯 P 兩岸模糊不清的言語,反而讓選民自動帶入對中國「不統、不獨」的安全距離。故其對民進黨施政不滿時,他們的替代選擇是第三勢力。國民黨若一直無法對美國及外媒摘掉紅帽子,往後的總統大選將一直受美中角力箝制,且從三分之一選票基礎上打選戰,幾乎沒有單獨勝選的可能。

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票較柯 P 總統票少了六十五萬票,區域立委除中一選區蔡壁如因藍白合而高票飲恨外,其餘候選人得票率皆未破二成,再加上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黃珊珊在北市慘敗,顯示柯 P 的票甚難移轉給他人。民眾黨就是柯粉俱樂部,其壽命端看柯P 人氣能維持多久。而所有巨星也都有遲暮的一天,不是嗎? 













請讓孩子免於戰爭恐懼


2024-01-15 03:11  聯合報/ 王者欣/高中公民教師(桃園市)
國防部9日下午發布國家級警報,中文寫衛星,英文卻寫missile(飛彈),引發爭議。記者林澔一/攝影


總統選舉落幕了,但選前因國家級警報在教室內引起的恐慌和討論,依然歷歷在目。希望新總統,能以最大智慧和作為保護中華民國,別讓孩子生活在擔憂戰爭的恐懼裡。

警報當天我在高二上著經濟學進出口理論圖形,同學們正專心了解為何開放貿易對進出口國都有著更大貿易利益,忽然人人的手機警報聲大響,同學們都拿出手機查看。

我錯愕地問:「是有大地震嗎?」學生卻很安靜地查看訊息不回答。我說:「怎麼了?」有人說:「是國家級警報,有中國的衛星飛過我們上空,要我們小心。」另一位說:「難道是飛彈嗎?是假的衛星嗎?」正討論時,第二次的警報聲又響起了。有人問:「老師,我們是要打仗了嗎?」還有人大聲問:「老師,現在我們是要躲去哪裡啊?」其實,我回答不出來,因為我也開始緊張…。

我心裡想的是,若真有什麼空襲的危險,我該怎麼保護學生?如何讓他們平安回到父母身邊?我甚至想到自己九十多歲的父親當年高中年紀離家時,就是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躲警報和戰事,而一別就是四十多年後回鄉為父母掃墳的悲痛。

之後,學生比平常安靜許多。我試圖重新講經濟學的圖形,大家仍滿臉嚴肅地滑著手機,或若有所思地呆看黑板。我知道,他們剛經歷了生平第一次以為「台海要戰爭了」的恐懼。

我乾脆放下課本,讓他們聊一下在想什麼。有人問:「老師,如果開戰我們會打贏嗎?」馬上有同學回答:「怎麼可能!他們人那麼多,軍事又很強。」也有人問:「那我們要上戰場嗎?」我問他們:「你們想嗎?」所有人都沉默了,有些人用力地搖著頭。

氣氛有些沉重,我說我們都沒有經歷戰爭的經驗,即使從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的報導和畫面中,都很難想像在當中人民內心經歷的恐懼。我問他們家裡有沒有曾經歷過戰爭的長輩?我說自己的父親學生時代經歷戰爭,即使到九十歲時,還會因作了逃難躲飛彈的噩夢而驚醒。剛剛的警報響起已讓我們有些驚嚇了,更何況是真正發生戰爭啊…。

凝結沉重的教室氛圍,讓我決定繼續上進出口貿易理論,讓學生思考由經濟帶來和平的希望。我問:「什麼國際組織是台灣和中國都一起加入的、平起平坐的?」他們指著課本說:「WTO!」我說,「是的!世界貿易組織兩岸共同對話及參與平台,我們都要依循 WTO 的精神,貿易互惠方式合作。當國際社會在經濟體中更緊密地合作及連結時,才能化解政治僵局,進而尋求和平雙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經濟學的重要!我們來繼續看看這張進出口貿易圖形吧!」同學們表情稍稍放鬆,於是我們一起上完了這堂被國家級警報驚嚇過後的公民課

事後雖然國防部向國人道歉了,總統選舉也順利落幕了;但那堂課中學生們的表情和眼神,卻一直停留在我心中。

希望新總統,一定要用最安全、穩定又平安的方式保護中華民國,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戰爭的恐懼。這需要集思廣益的創意加上智慧,絕不可拿孩子們當砲灰,成為硬碰硬的賭注,祈求天佑中華民國!












務實彈性因應,避免兩岸經貿風暴


2024-01-15 03:11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中國大陸商務部9日預告,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結果已揭曉,接下來的執政團隊,將面對更為複雜的兩岸關係。首當其衝,是大陸對台經貿政策的限縮。

日前,大陸商務部指稱,由於我政府仍未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因此繼公布對台貿易障礙調查結果、取消十二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後,預告將取消機械、紡織、汽車零組件等 ECFA 關稅減讓。一般認為,在兩岸仍存在高度歧見、且各自堅持下,陸方將逐步加大對台貿易制裁。

近年來,由於國際需求放緩,以及西方「去風險化」戰略的推動,歐美品牌廠商開始加大生產基地的轉移,即便大陸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所謂「新三樣」出口大增,但大陸外貿仍呈現衰退趨勢,以美元計,去年就有八個月出口金額呈現衰退,全年出口甚至衰退四點六%,創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基於此,大陸一方面調整外貿結構,並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價值;另一方面,則著力於擴大內需以期透過雙循環重新找回大陸經濟動能

在此前提下,以及以美國為主西方抗中力道的加強,對大陸來說,穩定的兩岸關係基本上最符合其利益;因此,即使兩岸關係低盪,但大陸仍一再出台各類「惠台」政策,一方面是避免台海問題擴大成中美衝突;另一方面,則希望藉由台灣產業的能量,加速其產業的升級轉型。然而,和過去不同的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施為,將更多考慮自身發展狀況及兩岸的動態關係

也就是說,隨著大陸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大陸對台經貿政策將會朝向以下三個方向推進:首先,加速進口替代。在兩岸經貿方面,大陸將逐步以投資取代貿易;因此未來對以大陸為主要市場的台灣企業來說,除非產品具有不可取代性,否則勢必加速在地化布局才有機會搶占大陸市場。其次,引導產業群聚。大陸將透過優惠政策,加大對台灣企業磁吸力道,並促使台商往特定區域群聚,例如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各地自貿試驗區等。最後,強化挑商選資。基於「高質量發展」與「自主創新」,大陸將對具研發能力、擁有高新技術的特定產業,提供更多政府資源及市場機會,促使其持續布局大陸。亦即低附加價值或技術門檻不高的台商,將面臨升級轉型,甚或轉移撤離的壓力

基於上述原因,可以預料:大陸對台貿易讓利必要性已逐漸降低空間也愈來愈小。因而近年來大陸不少鷹派論者認為應直接終止 ECFA,甚至推動所謂的窮台策略,但大陸當局為維繫兩岸經貿臍帶,迄今仍未放棄兩岸重新互動的可能。雖然不可諱言,對大陸來說,兩岸脫鉤斷鏈絕對是兩敗俱傷的雙輸;但問題是:誰的損失較大?答案不言可喻。因此,在大陸仍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投資地區的前提下,如果政府仍堅持既有意識形態,不以務實思維彈性作法因應,則台灣勢必迎來接下來一波波的經貿風暴












藍白互撕 柯文哲為綠白合鋪路?


2024-01-15 03:11  聯合報/ 林猷盛/研究生(高雄市)
2024總統大選,民眾黨總統候選人兼黨主席柯文哲雖落選,但8席民眾黨立委可掐住藍綠咽喉,選後政壇地位仍至關重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大選落幕,另一齣熱門大戲準備上映;第十一屆立法委員即將於二月一日報到,屆時將舉行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此次民眾黨除了在政黨輪替當中扮演了失敗的關鍵少數以外,也在立法院當中成為左右國會關鍵少數。雖有支持者期待看到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黃國昌當選副院長的狀況,然而就民眾黨近期言論和該黨立委背景,或許藍白合無法順利上演,下一幕接替的將是綠白合大戲。

民眾黨在本次大選中成功將民進黨送進總統府,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這般偉業,功勞肯定不小;而做為執政黨,民進黨勢必有辦法端出比國民黨更好的條件;賴清德當選少數總統,勢必要與國民黨搶奪關鍵票數,組成泛綠聯盟好站穩腳步。

其次,民眾黨依靠的是年輕支持者,其有一定比例是源自太陽花及後續運動當中反對國民黨的黃國昌勢力,若在立院達成藍白合,對支持者會無法交代,何況藍白合後國民黨打柯力度不大,但民眾黨卻沒在客氣,不斷攻擊國民黨。

第三,如黃珊珊實際受過民進黨禮讓,其兄也受蔡英文恩惠,如今弊案疑雲,國民黨要查,黃珊珊可以接受嗎?又如陳昭姿獨派立場鮮明,甚至於十四日受訪表示個人傾向綠營較多;而黃國昌多次嗆聲韓國瑜,柯文哲在上次總統大選也背棄韓國瑜,不斷嘲諷韓為草包。這樣的狀況,國民黨即便成為最大黨也難推動藍白合,更遑論選舉最後幾天,柯文哲說「只要是講得有道理,我們就會跟他合作,不會太注重於政黨的分別」。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遠看為藍白合荒謬戲碼,近看或許是綠白合的前戲,雖然一切都得等到二月立法院長選舉見真章,然而此時便可看出柯文哲的反覆。對於國民黨來說,最大的問題仍是在經歷了柯文哲多次轉變反悔,其支持者們反而更加死心塌地的追隨柯,因此如果綠白合成真,即便與柯文哲的競選理由背道而馳,卻仍可獲得支持者的歡迎。

對於柯文哲的支持者們,綠白合高於藍白合或許也毫無懸念,畢竟在藍白合的六點協議和君悅大戲中,民眾黨已將支持者們完全洗腦千錯萬錯都是國民黨的錯,唯有「柯學理性務實才是真理。















「務實台獨」衝擊兩岸 應避免對撞


2024-01-15 03:09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華盛頓郵報報導,過去曾主張台獨的賴清德當選台灣的總統,現在他主張一方面要抗拒北京的侵略野心,一方面要與北京維持和平。美聯社


新一屆總統大選結果,一如選前民調所呈現,六成主張下架民進黨」民意最終因藍白合破局,致獲得四成選票的賴蕭配當選。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曾因主張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及默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說法,衝擊台灣既有兩岸政策論述與路線,恐形成民選總統以來兩岸局勢最為嚴峻及兵凶戰危之風險。

賴蕭配當選對兩岸關係影響,首要是大陸認為要面對是雙獨政權,其「務實台獨」遠比蔡「維持現狀」更為激進,大陸可能採取因應策略:一、且行且走,端視中美關係互動、美對中競爭是否大於合作;也端看賴勝選後至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是否釋出政治善意。二、外交壓制、軍事威懾及經濟制裁力度愈來愈大,愈來愈採取單向融合,比蔡英文時期更為嚴厲。三、反獨武統機率增加,融合和統可能性趨小,兩岸關係全面倒退、衝擊加劇。

檢視後蔡英文時代兩岸論述及路線形成,賴清德一再重申其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為尋求蔡英文支持,也一再宣稱遵循蔡之「維持現狀」兩岸路線,及宣稱「兩岸互不隸屬」。遵循蔡英文路線固然可維持低限度冷和平,但卻無助於改善兩岸關係及重啟協商對話之門。

賴清德善用概念內涵轉移方式模糊化等同化原本相衝突的概念內涵,例如「務實台獨」等於「台灣主權獨立」、「中華民國主權獨立」;標籤化「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而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則被賴反轉成支持「一國兩制」之「親中賣台」政黨。在此前提下,無論國民黨提出任何創新兩岸政策主張,皆被一再標籤化與汙名化

賴清德批判一中原則帶來戰爭,宣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批判陸配擔任不分區立委衝擊國家安全。賴的兩岸論述具顛覆性、斷裂式、分化效應。其當選成為少數總統,未能凝聚台灣共識,反可能導致政黨互信降低、族群分化及國家認同分歧。

尤其賴重新界定務實台獨涵義,稱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宣布獨立及變更國號必要性;這樣將務實台獨等同台灣主權獨立,再等同中華民國,使中華民國從「中國之國」蛻變為「台灣之國」,從而失去兩岸互動之緩衝空間。

賴清德既然當選新總統,整合國家社會責無旁貸。面臨即將對撞的兩岸關係,應管控分歧進行危機管理,表達政治善意。例如過去曾提的「親中愛台論」、「廢除民進黨黨綱也不是問題」、「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及接受美方學者葛來儀等人建議適度凍結和處理台獨黨綱。

建議新總統察納雅言,邀請反對黨、社會賢達及學者專家,針對兩岸此種高度敏感政治議題,就職後盡速召開國是會議商議應對共識及策略。也衷心期盼新總統多講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少講務實台獨;可以多談台灣是中華民國一部分,少談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多講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少講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賴勝 別解讀為兩岸關係公投


2024-01-15 03:09  聯合報/ 王信賢/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關中心副主任
邁入2024年,美中台三方的互動、兩岸關係的課題,乃至於台灣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都會對台灣的現在與未來,帶來深遠影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大選落幕,民進黨的賴清德與蕭美琴組合以四成得票率贏得總統大選,立法院則出現國民黨、民進黨與民眾黨的「三黨不過半」,並可能形成「朝小野大」的格局。針對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我們有以下看法:

首先,由於這是在美中戰略競爭以及包括俄烏戰爭等重大國際紛爭後的一場選舉,不少國際媒體將選舉結果解讀為台灣民眾支持民進黨持續執政以對抗中共。但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大選主軸「亡國感」在此次選舉大為淡化,最主要議題還是選票結構的政黨結盟、候選人特質以及內政議題,不應輕易解讀為民眾對兩岸關係的「公投」,更何況勝選的組合僅獲四成支持。而賴副總統在國際記者會提及的「台灣人民用行動成功抵禦外部勢力介入」以及「民主與威權的選擇」,與對岸不少人士的過度解讀也是相同道理。

其次,由於中共早已對賴清德定性為「不折不扣的台獨分子」,另將賴蕭配界定為「獨上加獨」,首次在選前就將我國總統候選人「定性」,也因此,對未來新政府的觀察,由「五二○就職演說」提前至「勝選感言」。賴副總統在當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中雖提及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和平穩定、維持現狀、交流與對話等,看似放軟身段,但對北京而言,應該是不滿意的,主要是通篇以「中國」稱對岸、將過去八年兩岸關係總結為蔡總統釋放善意而中共不予回應,以及前述將選舉結果視為抵禦外部勢力介入等,相較於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的勝選感言,顯然離北京更遠。

再者,對岸國台辦與外交部都已發出聲明,有幾項值得關注:一、在兩岸關係的本質方面,國台辦提及「台灣是中國的台灣」,外交部則是「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顯然空間愈來愈窄。二、在兩岸政治定位方面,國台辦提及「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比過去的「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更加緊縮;外交部更直接提到「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連「九二共識」都不提了,從稍加模糊又回到戰略清晰。三、國台辦或外交部的聲明,都不脫反獨、促統、促融、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等論調,似乎中共尚未完全拍板要如何回應此選舉結果,主要還是「少數總統」與「朝小野大」代表的兩岸關係意涵,得仔細拿捏,以免釋放錯誤訊號。這也代表國台辦與外交部聲明僅是「前菜」,我們須謹慎因應。

最後,此次大選已遠非我們自己的選舉,而是涉及美中關係發展。雖然美中有分歧,但在管控台海軍事風險是有共識的,此從去年十一月「拜習會」及隨後的發展即可看出。拜登政府絕不希望在今年十一月美國大選前兩岸關係有所差池,避免來自川普更強硬的挑戰。因此拜登總統重申不支持台獨,國務卿布林肯則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訴諸的對象都是中共當局可見美方在可能引發台海危機議題極為謹慎,也因此派遣跨黨派高階代表團訪台

在外有美中戰略競爭、俄烏與以哈等戰爭未歇、各國大選頻繁所可能帶來的內部政治競爭與外交連動,在內則有少數總統與立委三黨不過半所產生的攻防與政治效應,現任的蔡總統與即將繼任的賴總統、國安團隊應更加著重專業性與連續性,以因應可能的變局,確保台灣安全與台海和平。


趙春山/台灣大選落幕 兩岸何去何從(選後新局系列 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台灣大選落幕 兩岸何去何從(選後新局系列 二)







趙春山/台灣大選落幕 兩岸何去何從(選後新局系列 二)


2024-01-15 03:10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全國競選總部推出「在路上—交棒篇」的影片廣告。圖/擷取自賴清德Youtube


(選後新局系列 二)
在「三腳督」的格局下,這次台灣大選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民進黨選前製作的一部廣告影片,蔡英文總統坐在汽車駕駛座上,最後把車鑰交給旁邊的副手賴清德,含傳承之意。如今賴已成功勝選,大家關注的是,他會把這輛車子駛向何方。

橫亙在賴清德車前的一座大山就是兩岸關係。對岸以「雙獨定性賴蕭配」,賴雖多次宣稱「蔡規賴隨」,但對岸已把「蔡英文路線」簡化成「台獨路線、對抗路線、害台路線」。民、共本就缺乏互信賴在選戰期間大肆炒作「中國介選」,選後想要延續蔡的「路線」,恐將更為窒礙難行

中共國台辦主任宋濤發表「新年寄語」時提到,「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八個字。根據大陸學者的解讀,這是要提醒廣大台灣民眾當前兩岸關係又一次面臨重要十字路口,希望他們順應時代潮流,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

這次台灣選民的投票取向,顯然沒有符合對岸的期待。《BBC News中文》評論賴清德的獲勝時認為,「對民進黨來說,這將是台灣民主化以來,第一次連續拿下三屆總統任期,亦是對北京的一記耳光。」

我認為中美雙方都為選後台海形勢做好危機管控準備選前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訪美選後美國派遣前政府高官組團訪台,都是在從事預防性外交」的工作

大陸學者聲稱,北京對賴清德不設「觀察期」,但對他的勝選不會視而不見。中共國台辦發言人的回應認為,北京仍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但強調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故「將與台灣有關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一道,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大陸國台辦的說法顯示,選後中共將從「可操之在我」的部分,以「軟硬兩手」,對民進黨當局和台灣人民進行「區別對待」。中共先以經濟為主、軍事為輔,逐步對台施壓

在經濟方面,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擴大取消 ECFA 品項,甚至全面終止 ECFA,都有可能陸續展開;在軍事上則採先剿後撫以剿促撫的「因剿寓撫戰略,迫使台灣在軍事壓力下,接受中共的和談條件實現兩岸統一目標

賴清德勝選感言提出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來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達到和平共榮目標。在對岸看來,這只是一張「空白的答卷」,不會有任何善意的回應。我認為除非出現政策大轉彎,否則「依美抗中」還是賴當前的唯一選擇

中美共管台海風險各有所圖,希望在美國總統大選時期,維持雙方「鬥而不破」的關係。此前兩岸會有一段緩衝的時間,美國大選後則是民、共執政當局攤牌的開始

選前馬前總統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提出的「信習說」,曾讓民進黨認為「撿到槍」,誣指「支持侯友宜就是支持馬英九,支持習近平,相信一中」;賴清德也把這場選舉,操弄成「信賴台灣與信賴習近平之間的選擇」

中共始終沒有改變「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對台政策目標。賴清德登上大位後,恐怕必須「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不但要對習近平「反獨促統」的說法「深信不疑」,並且還研擬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