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2024開新局 改革再出發 系列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315/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助賴清德登基,國會將出現綠白合?(系列二)
◆  聯合報黑白集/盧秀燕的跨度示範
◆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2024開新局 改革再出發 系列二)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


2024-01-15 02:57  經濟日報/ 社論
2024大選結果出爐,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產業界希望未來政府能源政策能與國際同步,此外,兩岸能夠恢復溝通。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4開新局 改革再出發 系列二)
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就任後將面對來自兩岸、外交與內政新挑戰。此次民進黨雖史無前例連三任贏得總統大選,但賴蕭配得票率僅40%,保住民進黨基本盤,卻在立法院失去多數地位降至第二大黨,代表新民意期待新政府能改變蔡政府現行執政缺失,走出新的路。

蔡英文總統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上周六大選結束後均表示要尊重新民意並坦率面對執政時相關政策未竟完善之處。過去八年來,蔡總統執政爭議最大的內政項目之一就是能源政策,亦是本屆總統大選三組候選人的攻防焦點面對新民意與國際能源新趨勢,賴政府上任後必須做出改變。

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將在明年到期,她的廢核、增綠與以氣代煤方針,部分已有成果,但也有相當程度出現續行困難的狀況。首先,蔡政府與民進黨仍堅持明年如期廢核,但綠能增幅不如規畫,太過仰賴天然氣發電另有電價與國安疑慮,蔡政府在任期尾聲雖提出了用氫能極大化綠能新方向,但氫能占比在短、中期內提升不 易,遠水救不了當前減碳需求的近火,新政府必要重新檢視能源配比,找到一個全民可以接受的新方案。

能源政策高位上,我們建議新政府仿效日本能源戰略革新方案,先提出一個中長期能源占比願景,再據此找到實踐路徑,其中核能新政府不可忽視選項。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上,以核能應對氣候變遷成為多國建議採納方案,就算不將核能視為準綠能,但包括日本、美國、南韓等國家,都視核能全球邁向零碳合理選項

對台灣而言,使用核能有兩種選擇,首先是現有的核電廠延役。核一與核二廠雖然已停機進入除役程序,核三廠明年也將除役,但延役仍是可行的選項。排除發電量較小、硬體環境較不適合的核一廠,核二和核三的延役在技術上均可行,兩電廠發電量大,又位處一北一南,若延役十到二十年,不但有助供電穩定與降低電價成本,也有利供電調度。另一個選擇是興建新核能機組核四重啟的爭議大,但或可考慮在現有的核四廠址興建新機組,採用新一代核能技術,降低國人的疑慮。

新政府除研擬新的能源占比方案,另一個關鍵是要將台灣能源供應分散化。蔡政府的能源配比方案是一半為天然氣發電,剩下一半為綠能加燃煤。然而,天然氣發電全數仰賴進口,加上售價較高,對供電穩定與電價均構成挑戰。我們建議新政府繼續使用核能,將可降低上述風險,在減碳一事上,核能貢獻將比天然氣發電更明顯

新政府在能源政策的另一個挑戰是減碳。八年前蔡總統上任時,能源政策核心是非核與降空汙減碳一開始並沒有在施政藍圖。八年後,減碳迫切性已跟供電安全與電價穩定一樣重要國際間對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已有共識,但台灣仍欠缺可落實減碳路徑,蔡總統卸任時,她的減碳成績難稱合格,這也將成為新政府上台後迫切需要面對課題

能源政策純內政議題,無關兩岸或統獨,理應是藍綠白三方可以好好磋商的項目。在立院新民意的態勢下,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要適度修正國家能源方向避免民進黨內的反彈聲浪,亦有相當的正當性。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將在明年落日,賴政府的能源政策不能等到明年才來擘畫,必須現在就著手研議,貼近新民意與國際新趨勢,才能找到更適合台灣需要的能源發展方向。 











聯合報黑白集/盧秀燕的跨度示範


2024-01-15 02:51  聯合報/ 黑白集
台中市長盧秀燕(右二)力挺蔡壁如(右),照亮台中立委選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選舉,盧秀燕領軍在台中攻下六席立委,號稱「F4」的四名年輕新面孔即當選三人,戰果驚艷。尤其,她跨黨輔選民眾黨的蔡壁如,聲勢打到直逼綠營對手現任立法院副院長的蔡其昌,並讓「藍白合示範區」的中一效應擴散至整個台中。媽媽市長示範輔選戰略和風範,令人耳目一新。

「藍白合」在黨中央層級已破局,盧秀燕本來沒必要那麼賣力跨黨輔選蔡壁如。但她豁達大度力挺,繼續在台中營造藍白合的氛圍,並借力使力,將「柯粉」成功導向支持在地藍委候選人。盧秀燕態度柔軟,言語圓潤,完全沒有劍拔弩張的殺伐之氣,卻成功示範了跨黨合作、化敵為友的政治修為,寫下清新的一頁。

每次選舉,無論勝負如何,都應該讓民眾看到一些政治精神萌芽,盧秀燕的「台中經驗」做到了這一點。去年三月,當藍營還在為總統黨內初選傷神時,盧秀燕也被點名;但她率先表態無意參選、也不搭檔副總統,把空間讓出來。當時她考慮的是,新北和台中市長剛當選如果立刻心繫其他職位,必然引發批評,因此率先表態禮讓。這就是「顧大局」的風範

蔡壁如這次成績不差,雖敗猶榮。她選後向盧秀燕說,「市長,抱歉讓妳失望了,但我會更加努力」。可見,選舉除了爾虞我詐,還可以有動人跨黨友情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賴清德登基,國會將出現綠白合?(系列二)


2024-01-15 02:55  聯合報/ 社論
波波漫畫


這次大選藍白合未能成局,即註定「投柯等於投賴」的效果;從選舉結果看,絲毫不差。柯文哲一路的誇口落空,也未能帶動民眾黨立委選情,民眾黨區域立委全軍覆沒不分區立委只得八席。在國會「三黨不過半」下,國民黨雖躍居立院最大黨,加上兩席無黨籍的友軍仍未過半;因此,僅有八席的民眾黨反而成為「關鍵少數」,可以左右逢源。未來,柯文哲將與國民黨攜手合作,或轉而投靠綠營,深受各界關注。

依照現行憲政體制,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但必須向立法院負責;因此,閣揆人選理應尊重國會多數產生。但在三黨不過半的情況下,藍綠兩黨都須與民眾黨合作,在不同法案或人事案的表決方能取得多數的優勢。換言之,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為了執政順利,可能釋出某些政治利多,以換取民眾黨的合作和歸順,以維持政局穩定。柯文哲在競選後期不斷強調自己的「墨綠色彩,似乎也是看準這樣的機會之窗,向民進黨示好。

面對未來民進黨總統、立院「雙少數」的局面,藍綠白三大政黨的合作模式不外三種:第一種,是民進黨與民眾黨「綠白合」,以五十九席的絕對多數,組成聯盟或聯合政府,並分別出任立法院正副院長職位;第二種,是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除共同掌握國會共同監督,也敦促賴清德任命立法院多數聯盟能接受的閣揆人選,形成「左右共治」;第三種,是三黨都不結盟,行政部門由民進黨組成,國民黨、民眾黨各自扮演忠誠反對黨」。

賴清德宣稱,他會以「溝通、協商、參與、合作」四原則處理「朝小野大」的關係,言下之意,可能循「扁政府模式」用個人名義延攬其他黨派人士入閣,組成少數政府,並「整碗捧走」。柯文哲則表態,「不會固定只跟誰合作」;表面上似乎將視議題決定合作對象,實則預留「在行政部門與民進黨合作、在立法院兩面討好」的投機空間,謀求該黨的最大利益。就柯文哲與國民黨談藍白合的過程看,他一再利用黨內民調與郭台銘為槓桿自抬身價,予取予求,即不難理解其善變本質了。

進一步看,如果柯文哲可以不顧自己喊過「下架民進黨」的宣示,而選擇與民進黨在新內閣或新國會合作,那麼,他將如何面對那些投票給自己的三六九萬選民?那三六九萬張選票,除了為柯文哲賺進一・一億元的選舉補助款,實質作用就是把賴清德送上總統寶座。柯文哲選前高呼「下架新潮流」,選後若選擇「侍候新潮流」;他自己沒有中心思想就罷了,但對那些把他當神簇擁的年輕「柯粉」,將情何以堪?

事實上,前天開完票後,許多柯粉感到極為失落,沒想到柯文哲竟然真的是「老三」。柯文哲再度向他們喊話,「四年後一定能贏回國家」;但在PTT網站上,已經開始有人稱他「宋神掌」、「宋文哲」,把他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提並論,也有人譏諷他「先贏回褲子再說」。如果柯文哲不想讓三百多萬名年輕世代一夕幻滅,他在跨進綠白合」這條界線時,勢必得慎思才行。一旦辜負了一整個世代年輕人,四年後他別想再捲土重來。

台灣的政局變化詭譎,有時看似前進,其實卻在倒退。這次選舉,年輕族群全力挺柯文哲確實是罕見政治現象;但其結果,卻是讓政黨輪替願望熄滅。如果柯文哲轉身加入綠白聯盟,那麼整場選舉就像演一場民主假戲選民只能無語問蒼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