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打炒房 需要兩稅齊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又蓄意欠缺。

◆  聯合報社論/除了搶功,蔡政府對BNT疫苗該做點正事
◆  聯合報黑白集/謝志偉的謝長廷化
◆  經濟日報社論/打炒房 需要兩稅齊下








經濟日報社論/打炒房 需要兩稅齊下


2021-08-31 02:34  經濟日報 /   社論
為了打炒房,財政部推出房地合一2.0修法,持有兩年內的房屋出售要課45%稅率。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赴財政部考察「打炒房措施執行成效」,焦點放在今年7月上路的房地合一2.0(簡稱房2),也就是針對2017年之後,原本持有一年以內的房地交易利得課45%、逾一年未逾兩年課35%,改為兩年內就要課45%、逾兩年未逾五年課35%,等於持有不到五年即進行交易的案件,視為「投機」而課以重稅,是否確實有效抑制炒房。

財政部指出,交易日落在7月適用房地合一2.0的案件,共約3,835件;較上半年每月平均6,491件,減少約四成,似乎顯示房2確實導致交易量減少。但因5月爆發疫情,影響看屋和成交件數,將交易量的冷卻全歸功於房2難免以偏概全,且房2在4月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7月上路,引發4到6月之間一波搶搭舊制末班車的逃命潮,必然拉高第2季的房市交易量,因此,財政部有必要公布今年前七個月的逐月交易量資料,才能客觀解讀房2對交易量的實際影響。

其次,兩年內短期交易案件,今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約1,232件;7月新制實施,持有兩年內交易案件剩下901件,約減少兩成七,財政部認為房2確實發揮抑制投機炒房的效果,也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比較基礎不一致,前半年的數字包含了逃命潮而墊高持有二年內的交易件數,7月才交易則會被加重10%的稅率,必然會導致短期交易的數字驟降。

就比重而言,7月課徵35%、45%重稅件數的比重,也從上半年近兩成,成長到四成左右,財政部說是更多案件落入重稅範圍,此種說法也有待商榷;因為比重的增加,不等於件數增加,且短期的定義拉長,難免有些逃命潮因作業上的失誤或拖延,來不及在6月底前完成過戶,因而落入重稅的範圍,此種情形在8月之後不太可能再出現。而且上半年適用20%稅率的案件有2,981件,其中持有不到五年的件數應該超過一半,加上7月的房2總件數下降,當然會得到重稅比重增加的結果。從事件分析法的角度來看,財政部應公布上半年及7月之後,不同持有年限的交易件數,才能清楚辨明逃命潮和急速冷卻效果是否明顯。

而央行近日公布的7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金額,較6月大減164億元,也較去年同期下滑44億元。從六都買賣移轉棟數來看,7月份除台南市較去年同期成長13%之外,其餘五都均較去年衰退,總計7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月減三成、年減25%,印證當初許多專家關於逃命潮的推測正確,也證實房2實施後,多房的投資客,仍可以利用持有稅偏低的優勢,將房地持有的年限拉長至五年以上,輕易地規避房2的衝擊。

當初實施房2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抑制短期投資交易,避免房價飆漲,因此民眾關心的是,打炒房的租稅政策是否引導房價緩跌,讓一般民眾有買得起房屋的希望。雖然政府說,去年下半年以來台灣土地、人工、原物料等營建成本走高,導致房價居高不下,但是影響應該僅限於新成屋或預售屋。

根據最新的信義中古屋房價資訊,第2季都會區季指數的年增率,新竹高達24%、桃園、台中在11%,比大台北地區的8%年增率還高,顯示舊屋漲價仍是進行式。而台北市、新北市7月房價指數雙雙較上月成長,且年增率分別達9.9%及11.7%,各自創下2014年4月、6月以來的新高紀錄,相對於大台北地區交易量年減三成,呈現房2實施以後,連中古屋市場還是呈現量縮價增的趨勢。難怪引發各界質疑,僅憑房地合一2.0似乎仍打不了房價。

因此,財政部說要花兩年研議囤房稅,顯然緩不濟急,且違背蔡總統2016年「全面改革房屋持有稅」的承諾,財政部有必要在年底之前提出囤房稅改革方案,兩稅同步,雙管齊下,才能發揮抑制房價續漲的綜效。












聯合報黑白集/謝志偉的謝長廷化


2021-08-31 02:37  聯合報 /   黑白集
駐德代表謝志偉。 本報資料照片


爭議最多的駐外代表,非駐日代表謝長廷莫屬。但近來,駐德代表謝志偉的風頭卻有壓過謝長廷之勢,日漸「謝長廷化」。就駐外使節而言,這並非好現象。

稱職的駐外代表,主要的工作就是增進駐在國與我國的邦誼。但謝志偉增進了什麼台德友誼,沒人說得出來。蔡政府捐口罩給德國,德國政府不願道謝,謝志偉說他「理解」;政府稍早兩度採購 BNT 疫苗失利,也看不到謝志偉的「表現」。

當鴻海、台積電、慈濟成功採購 BNT 疫苗,謝志偉便開始刷存在感,說自己年初曾整理兩方備忘錄,又說德國官員打電話給他致意。這幾天更離譜,他稱自己不認識 BNT 執行長,卻說對方董事曾向他道歉。東拉西扯,就是要讓自己居功。

本職沒做好,如果低調也就罷了;偏偏謝志偉不甘寂寞,對意識形態的關注遠超過外交。他連續發文,說支持本土高端疫苗,等同「宣告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接著又和同黨前立委郭正亮為「台灣價值」與「同溫層」大打口水戰,怒指對方「洗白中國,抹黑台灣」。這位台獨急先鋒,到底在德國為台灣做了什麼?

駐外代表月領數十萬元,遠高於內閣政務官。兩位「謝代表」都建樹不多,搶功跑第一,無法忘情政治。從這個「謝謝二人組」,即可知蔡政府特任使節的品質。












聯合報社論/除了搶功,蔡政府對BNT疫苗該做點正事


2021-08-31 02:39  聯合報 /   社論
季青漫畫


永齡、台積電與慈濟捐贈的 BNT 疫苗,經郭台銘積極奔走搶貨,首批二百萬劑明天將提前抵台,廿多小時內即有三百萬人爭先登記。郭台銘說,他已請 BNT 明年為台灣保留三千萬劑額度,希望政府能「有備無患」。對其好意,行政院長蘇貞昌冷回「謝謝提醒」,對台灣疫苗部署落後之嚴重似無反省。

這兩百萬劑 BNT 提前來台,對於填補目前國內疫苗的青黃不接,如同大旱雲霓。蔡政府立即透過大內宣,展開一波搶功、卸責攻勢。黨政高層先透過綠媒釋出政府早就掌握有這批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隨後登場,標榜政府「三個小時就決定放行」。至於疫苗標籤將出現復必泰及復星等字樣的大轉彎,則營造蔡總統「高明政治手腕」的風向,厚顏邀功。陳時中更對去年拒絕東洋及採購 BNT 疫苗破局,導致八百人染疫死亡,堅稱「我不後悔」。這齣戲演到這裡,嘴巴和身段已經完全無法對應。

郭台銘五月初即釋放要購捐疫苗訊息,卻一路遭遇各種政治操作和行政刁難,酸言酸語、拖延進度,及至交易完成,已過了二個月。及至 BNT 藥廠要開始為台灣生產疫苗,衛福部的緊急授權還未下來,並在檢驗程序上設定嚴苛條件。這些操作,每一步都在牽制 BNT 抵台期程,以便高端疫苗可以趁此空檔上市施打。

蔡政府如今極力否認曾「卡疫苗」,但當初蔡政府極力宣傳的重點,就是爭取「原廠標籤」。事實是,綠營名嘴和政治人物及網路側翼都在宣傳「復必泰非原廠疫苗」、「BNT 現貨即將過期」的謠言,連陳時中、李秉穎等指揮中心核心人物也帶頭造謠。如今來台的 BNT 疫苗既是現貨,又印有復必泰、復星字樣,綠營卻能大轉彎邀功,豈非人格分裂?

蔡政府外購的疫苗,不是碰壁就是遲交;至於國產疫苗,則是爭議頻傳。反觀唯一由民間負責的「專案」,卻在排除政府障礙後就一路暢通,甚至提早交貨;陳時中也承認,每個月皆會有穩定數量的 BNT 運抵台灣。兩相對照,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可信度遠不如民間團體,已一目了然。蔡政府除了繼續編造話術,在疫苗部署上,能不能做點福國利民的正事呢?

在搶勾選 BNT 的人潮中,有不少人已打過第一劑疫苗或曾勾選其他疫苗,都被預約平台拒絕。而相對於十八歲以下的國高中生已被列為 BNT 優先施打對象,許多十八歲以上的青年卻仍然是疫苗孤兒,指揮中心跳躍式的指定施打對象,思慮並不周延。韓國最近出現數例青年施打 BNT 後猝死事件,美國的研究則發現,十幾歲的青少年接種輝瑞/BNT 後,出現心肌炎的比率較成年人高出十四倍。現在,指揮中心一心想要擴大疫苗覆蓋率,卻不顧接種對象的年齡及身心差異,未免太過輕率。為何不讓身心更成熟的年輕人先接種 BNT,試打一段時間,再擴及國高中學生?

再者,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輝瑞/BNT 疫苗的藥證,台灣順勢跟進,應是合理做法。但蔡政府對於是否開放藥證申請,乃至是否核准,是否比照美國開放民間採購、施打,態度顯得諱莫如深,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政府的權力太大,卻常常徇私行險,行事又缺乏透明,今天台灣的疫苗荒正是因此造成的。如果心態不改,面對下半場,同樣的問題必然重演。

BNT 疫苗從去年政府的棄買、破局,到今年民間團體購捐過程的受阻、延宕,到今天疫苗終於可望登台,證明民間效能遠高於政府。其秘訣,就在真誠、無私與大愛。面對輝瑞,政府也該如此。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昔日孟母三遷 今日城鄉再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又蓄意欠缺。

◆  勞保破產危機:繳40年卻「勞」無所終
◆  這些券那些券 模糊缺疫苗焦點
◆  軍公教加薪 救經濟?救政治?
◆  科學防疫 讓音樂在校園浴火重生
◆  恢復正步 展現軍人驃悍氣勢
◆  與其恢復正步 何不強化訓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昔日孟母三遷 今日城鄉再生
◆  病毒突變快 我研發疫苗良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昔日孟母三遷 今日城鄉再生


2021-08-31 03:32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系系主任)
校園與大學城的環境涵構無形中也滋潤了生活、學習於中者之人文氣質與對環境之敏感度。圖/郭瓊瑩提供



昔日孟母三遷的故事與良禽擇木而棲的信念大家都耳熟能詳,今日挑剔的父母會讓子女越區就學,或遷居到好學區。誠然,學區好壞影響了學習者,而同儕也相互影響。惟「學校」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空間載體之一小環,更大的影響力尚包括其生活經驗與環境、旅行體驗,乃至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點點滴滴與一草一木。

多年前到瑞典開會,參觀了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基金會,展示大廳中,高掛了歷屆各獎項得主的照片,而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幅短短三個字「Culture of Creativity」的布條。當下並不太理解這句話之真諦,在紀念品店買了一本《Culture of Creativity》,回旅館用心拜讀方了解其意涵是—經分析,除了天分,多數諾貝爾獎得主其生活的、成長的、就學的或教學研究所在的城鄉環境涵構與其創作發明有絕對關係。

許多美國得獎者多出身於名校如哈佛、芝加哥、耶魯、賓夕凡尼亞、哥倫比亞、柏克萊、普林斯頓…等,各大學城均有其豐厚之文化藝術氣息。而歐洲更不用說了,牛津、劍橋、海德堡、佛萊堡、巴黎…等乃至東京、京都大學;還有首位亞洲得主泰戈爾,其成長的環境如詩如畫。再回顧我國李遠哲先生其成長的竹塹城,畫家父親、最有自由思想的新竹中學,亦反映出其興趣並不只限於科學,藝術、體育、音樂…在在都涉獵。

今日不應再是孟母三遷的時代了,中央決策者、城鄉規劃者、縣市首長…均有責任優化百姓的生活環境,包括軟體的城鄉基礎建設,讓它有豐富的藝文品味。且看波蘭小說家、巴黎文學家他們聚會、獨思的咖啡館不像今日的starbucks,是累加了多層次生活文化歷史與思想智慧交輝之場域。各種清幽的散步徑、湖畔綠廊乃至荒野中的小山屋…,一個接地氣的空間場域會無形中激發出各種「發明創造」之爆發能量。

如果未真正感知到銀河星光、天然花香,泰戈爾的靈感從何而來?如果不會「玩」,不敢跳脫框架思考,如何能有創新發明?或許物理、化學、醫學離庶民太遠了,如果我們日常生活的城鄉環境就有一種自然與人文潛藏的能量基底,則這些養分自然而然會內化為每一個體的DNA。走過廿年的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似乎也正填空了被異化的「都更」與物化的「新市鎮建設」。

當舉國歡騰年輕的東奧國手成就時,期待新世紀的城鄉再生讓處處宜居宜學,則多光譜菁英之孕育就應更有底了。













病毒突變快 我研發疫苗良機


2021-08-31 03:25  聯合報 /   金傳春、顧家綺、陳世英
台灣目前取得之新冠疫苗包括AZ、莫德納、高端、BNT為主。圖為接種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顧家綺(台大醫學院免疫所副教授)、陳世英(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暨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國快速流行,即使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也無法倖免,先進國的公共衛生決策者開始規畫接種第三劑,科學界也思考面對快速突變的病毒,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更為重要,尤其必須啟動多元免疫功能,才能真正抵禦變化多端的病毒。

具極高傳染力以呼吸道感染造成廿至卅%致死率的天花病毒,是全球唯一以疫苗成功根絕的傳染病。研究發現天花疫苗的成功,不是僅靠抗體,而是整合馬上啟動的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及更重要具免疫記憶的T細胞,包括會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的CD4+T細胞與可毒殺細胞內病毒的CD8+T細胞,此兩種T細胞具有的免疫記憶,讓疫苗接種者得以長期免疫;即使此病毒已根絕致自然界不再經由感染天花病毒而強化免疫(boosting immunity)。然而有些接種者只打一劑疫苗的七十五年後,仍具有針對天花病毒的免疫T細胞。換言之,近年的免疫評量重視細胞免疫的持久性,讓接種者減少不必要的追加接種。

早年許多小兒病毒傳染病疫苗,多仰賴傳統活的減毒疫苗與不活化疫苗產生優質抗體,期望接種者產生的中和抗體在病毒感染之「前」已在體內先備妥(pre-existing neutralizing antibody),一旦病毒入侵,即發揮抗體和細胞免疫阻擋功效,例如小兒麻痺口服沙賓疫苗與接種的麻疹疫苗、日本腦炎疫苗均已大幅降低病例數而達公共衛生成效。

但新冠疫苗接種在各年齡層,尤其得重症的高危險群是免疫力低又易有慢性病的年長者,因此研發的疫苗要能長久保護這些高風險群,是極大挑戰!

面對多變的病毒,近年疫苗研發設計不同病毒株間被B與T免疫細胞所辨認的共同抗原決定基,以建構多層防火牆來保護,如愛滋病毒疫苗為克服病毒突變已改進而同時注重抗體與細胞免疫。

綜言之,新冠變種病毒仍是未來流行的要角。第三期臨床試驗證實世衛組織認可的AZ、莫德納與輝瑞三大疫苗均可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但公共衛生仍難防杜傳播,是國內正開發新冠疫苗的良機,至今尤缺第三期臨床試驗疫苗保護力數據,未來最好也能提供免疫保護機制的科學佐證。例如高端疫苗是激發抗棘蛋白抗體,尚在申請EUA的聯亞疫苗以新冠病毒S1、M、N三蛋白的多元化蛋白/胜肽為基石(multitope protein/peptide-based)設計的新穎疫苗,同時兼顧CD4+T與CD8+T兩免疫T細胞,加上變異病毒入侵時,第一棘蛋白(S1)能被免疫B細胞辨識之共同抗原決定基(common B cell epitope)可在病毒欲入細胞時即在門口有中和抗體或細胞免疫先被攔截,如此多層防護網,聚焦不同病毒株沒變異的免疫B與T細胞之共同抗原決定基,是否真正較能對變異病毒多處攻防優勢,仍需第三期臨床試驗及更多長期追蹤接種後具免疫持久保護與免疫記憶的B與T細胞持續性的支持數據。

政府更應積極補助第三期臨床試驗與抵擋變種病毒的疫苗免疫探研,促台灣疫苗進軍國際,共謀全球衛生。












與其恢復正步 何不強化訓練


2021-08-31 03:34  聯合報 /   張若愚/退役上校(高雄市)
民國113年黃埔百年校慶,傳國防部下令陸軍官校學生恢復正步訓練,屆時校慶將展示正步分列式。圖為往昔陸軍官校踢正步。 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報導國軍有意恢復陸軍官校正步訓練,並於民國一一三年黃埔建校百年時展現成果。略陳淺見:

當年國軍以正步訓練有損健康之虞將之廢除,其實成了政治人物以正步是威權統治的象徵欲去之而後快的「幫兇」。

正步訓練欲成「正果」一如戰技之鍛鍊,必須納入課程排表持恆施訓,拿出成果不可能一蹴可成,得要「曠日廢時」,無疑這也成了廢除的理由。去掉正步,照理可以騰出更多時間與心力投入學習與訓練,但實況與結果如何呢?

有句笑話值得玩味。隨著時代進步,高鐵成了許多人「搶快」的交通選項,但快了又如何?是不是只快轉個地方「殺時間」?從這個角度省視軍隊與軍校:去了正步換來了什麼?軍容更壯盛?戰技更精湛?學業更進步?我們不得而知,端賴當局與當事者捫心自問了。

軍隊常言:為戰而訓、訓用一致,歸根究柢,就是強調「仗怎麼打,就怎麼訓」。以此推論,踢好正步能打好仗、打勝戰嗎?顯然不具針對性。但又要問:不踢正步就比較能打仗嗎?似乎也無從評斷。

當初廢正步我並不能苟同,因為理由很可笑,但若於今又要恢復,我也難表贊同。因為還有比恢復正步更重要、更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是為了在一一三年慶祝黃埔建校百年。

什麼是比恢復踢正步更重要、更值得做的事情呢?一言以蔽之,落實教育訓練!譬如體能戰技、射擊、兵科專長等。至於軍校—軍隊中堅幹部培育的搖籃,在此期間充實學能之外,更應鍛鍊強健體魄、矯捷身手,而體能之強化、戰技之精進尤為要項。

不同時代,軍人養成應具備的職能或許與時俱進,但武德之陶冶、武藝之精練,古今中外皆然。從前,藉由正步嚴整性之要求,以養成堅韌、服從、耐勞、團隊精神,並形塑儀態、鍛鍊體魄。而今,時不我待,與其恢復正步以求前述所望,何如將心力與時間落實在體能戰技教育訓練之中,既能練力練技練心練氣練神,更能強身健體、精進戰技,為應敵接戰做好準備!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軍校教育訓練目標是培育帶兵練兵的骨幹,踢正步雖有其訓練效用,卻不如體能戰技之實用實戰;如果有時間磨練形式整齊、動作一致的正步,何不將時間投資在可讓軍隊更強大、更精壯、更能打仗的體能戰技呢?

一一三年黃埔建校百年,何不以舉辦多元的體能戰技競賽為之慶賀!












恢復正步 展現軍人驃悍氣勢


2021-08-31 03:41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因應民國113年黃埔百年校慶,傳國防部下令陸軍官校學生恢復正步訓練,屆時校慶將擴大展示正步分列式的訓練成果。圖為陸軍官校學生「齊步分列」受校畫面。圖/本報資料照


國軍將恢復正步訓練,讚啊!

踢正步整齊劃一通過閱兵台,很振奮人心。尤其營方隊廿四人正面,上身挺直、右手托槍、左手擺到九十度定位,五百多人齊聚一心,將腿膝蓋繃直踢高卅公分,同時平踏地面,發出轟轟震撼聲音,部隊在軍樂節奏下前進,那不是外人汙辱為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正步,而是表現軍人堅強的團隊精神與最基本的軍人儀態,故早就該找回國軍的正步訓練。

民國七十七年光武演習閱兵分列,首次採營方隊通過閱兵台,短短三個月集中在新竹湖口台地訓練。每周的綜合訓練驗收,空降部隊幾乎輪末尾,輸給野戰部隊、陸戰隊、憲兵。九月參謀總長做最後總驗收,傳出要淘汰部分部隊,各部隊無不拚命訓練,想不到空降部隊竟變成示範部隊,重回閱兵線再踢一次給全軍看,至今曾參與的阿兵哥提起來都引以為傲。

正步訓練出軍人團隊精神與基本儀態,亦可展現軍威、提振士氣,國軍正派將領當勇敢承擔,不做政客的跟屁蟲,堅持延續國軍忠義驃悍勇猛頑強的氣勢,做個會打仗的軍人。












科學防疫 讓音樂在校園浴火重生


2021-08-31 03:45  聯合報 /   林晉名/長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台南市)
從教育部到台北市教育局的指引中,音樂活動並沒有被禁止,只是需要調整。 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媒體報導,國中管樂社「雨傘防疫罩」練習遭檢舉,引發疫情下無人關切的音樂教育問題,尤其是課後的音樂性社團活動。

新冠疫情影響校園快兩年了,因應一一○學年度開學,教育部依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指引,規定體育課與音樂課如果不能戴口罩就應該調整課程內容。為此,台北市教育局針對音樂班的個別課和團體課,規範出「倘無法配戴口罩進行的課程內容,授課教師須調整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與評量方式」,被認定為「嚴禁脫口罩吹奏、合唱」、「脫口罩吹奏、合唱都不行」。

其實從教育部到台北市教育局的指引中,音樂活動並沒有被禁止,只是需要調整。不過病毒當前,防疫誰也說不準的情況下,上從國立藝術教育館連續兩年停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團體項目,下至各縣市教育局和各級學校都紛紛禁止音樂團隊的練習;尤其在今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後至今,各級學校音樂社團活動幾乎全面停擺,各式音樂會也紛紛取消。校園裡,音樂老師們已著手調整課程,準備將歌唱和直笛放在一旁,讓人擔心長期禁止演奏與演唱,將可能會弱化國中小基礎音樂能力的培養,而各級學校音樂性團隊的教學與演奏活動亦受到嚴重打擊,從教育角度這是病毒的成功,還是防疫的失敗?

以筆者身兼社團指導老師的觀察而言,國中管樂社「雨傘防疫罩」真是有創意極了!最有趣的是,文化部所轄之演藝場館與樂團展演等活動皆如火如荼地復甦中,教育部所轄的學生樂團卻愁雲慘霧,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甚至還有校內不准團練,準備跨縣市到校外遠足團練去了,這又是何邏輯?

合奏與合唱要建立聲部間的關係,是一種複雜的音樂行為,目前為止無法以遠距教學取代,因此,儘管病毒仍然猖獗,各國卻不停地從科學角度去研究如何有效防止病毒擴散,開發各種措施來保護音樂活動並加以驗證。美國的明尼蘇達大學去年九月就開始與民間機構研發可以將整個樂器包裹的防護罩,並投入氣溶膠在演奏樂器中如何傳播的研究。紐約時報也報導樂團如何使用適當的防護措施讓音樂活動在疫情中存活。日本的一般社團法人全日本合唱聯盟和全日本吹奏樂聯盟,皆發表詳盡的合唱和管樂練習與演出的相關防護指引,顯示出美日兩國都在艱困的疫情中,以科學的態度致力於讓音樂教育和音樂活動正常化。

反觀台灣近兩年校園音樂活動都以禁止和暫停為優先選擇。教育上的防疫落後,造成了音樂上因疫情而失落的世代,若未來又有全新的、未知的感染傳播事件,音樂活動還要永遠禁止下去嗎?

開學在即,疫情下的音樂教育與社團活動如何維持,不是一線的音樂老師可以決定的。在音樂生命的延續上,全世界已經示範了一輪,有關演奏防護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且完整,有效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且普及,若能以各國為借鏡研究並公布一個有科學根據、安全的防疫指引,讓台灣從疫情中重生,讓學生再次演奏出動人的樂章!













軍公教加薪 救經濟?救政治?


2021-08-31 03:46  聯合報 /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長(台北市)
蘇貞昌正面表態,喊話給勞工、軍公教加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優先軍公教加薪,究竟是加薪救經濟,還是加薪救政治,大家都在密切關注。

行政院長蘇貞昌廿八日確認對明年軍公教待遇往加薪方向調整的態度很清楚,惟調整幅度還要相關部會做細部評估。同時,蘇貞昌也特別交代勞動部準備資料,讓全國勞工基本工資的向上再調增.有了確切的發展。

針對明年優先替軍公教人員加薪的「蘇貞昌政策行動」,表象目的是希望這項由政府帶頭激勵經濟行動,可以作為工商企業界全面加薪示範,是一個經典的「加薪救經濟」超前部署;但是智庫專家則認為,其實這是一個經典的「加薪救政治」或者是「加薪救執政黨選情」的超前部署。

倘若蔡英文政府是想利用優先替軍公教人員加薪的「示範作用」,得以帶動全社會跟進配合政府「加薪救經濟」,抑或是想利用優先替軍公教人員加薪,連帶積極調升全國勞工基本工資,一舉籠絡軍公教人員及全國勞工,以作為「加薪救執政黨選情」的超前部署,恐怕都不容易達陣。

蘇貞昌為明年軍公教人員加薪的典型「政治行動作為」,固有其高度政治意涵,但不一定能齊備「經濟意涵」或「經濟效應作用」,尤其是「可以帶動民間企業也給員工加薪」的一廂情願想法,恐怕不會成真。從經濟學分析觀點看,蘇貞昌行動的經濟性「示範作用」期待,其實很難具備「市場拉動作用」,甚至只有負向示範作用,而沒有正向示範作用。

蔡政府希望達到的正向示範作用是,全社會都普遍認同政府行動,也普遍認為應該跟進政府行動,為自己員工加薪;但負向示範作用卻可能是,當整個社會都看到軍公教人員在防疫警戒的「經濟封鎖」困頓期間,竟然能夠逆大勢而加薪,這對於無業可就者、放無薪假當中者、失業而賦閒居家者等兩年來半喪失或全喪失所得來源的諸多人等而言,簡直就是「情何以堪」!另一方面,對早已經因為「疫災封鎖」而致倒閉、歇業或仍奮力苦撐的老闆們而言,「蘇貞昌行動」不啻是對他們的莫大諷刺,他們根本無能無力跟進啊!

暫且不陰謀論看待「蘇貞昌行動」是否是「加薪救政治」或「加薪救執政黨選情」的超前部署;真正能有效達陣的政策作為,應該是解除防疫警戒、解除行動禁制,好讓社會回復正常,讓經濟回歸常態運轉,循序漸進重拾疫前經濟動能、產業活力,讓工商企業界再啟市場運作能力與能量。如此,民間工商產業部門才能跟進配合,為全國勞動者加薪,讓台灣經濟復甦。














這些券那些券 模糊缺疫苗焦點


2021-08-31 04:13  聯合報 /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疫情重創民生經濟,政府將推出的五倍券因應救經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開學前最後一個周末,新聞到處是景點人擠人畫面,攤販和餐廳老闆笑得闔不攏嘴,侃侃而談來客增加了多少多少。

等等,上周不是還在討論五倍券?各部會共襄盛舉大撒錢,有些要抽獎,有些只要登記,好像只要關心有沒有抽到券,就可以忘記還有超過一半的人打不到疫苗,打了第一劑還不知道第二劑在哪裡的現實。

給券不是最好的振興或紓困,再來一次三級警戒商店關門,這些券只能買網購。最好的振興或紓困是疫苗的覆蓋率,可憐的是,下個月還會有多少疫苗進來,沒有人敢問,部長和院長也不敢回答。

我們的疫苗政策徹底失敗。五月份疫情剛爆發,對岸表示願意捐贈疫苗給我們,陳部長說「他們沒打的(指復必泰),我們有一點興趣」,但是卡在標籤和中國代理,一直拖到上周,知道冬天沒衣服穿了,和八百多人的逝去,部長才不後悔地開放進口。要開學了,學生只能賭隔壁同學不是無症狀帶原者。代課老師們只能每七天快篩一次,或是把手臂捐給國產疫苗。

這些券,那些券,都是從納稅人的口袋拿出來的,是轉移焦點的煙火,讓我們的目光暫時朝向天空,卻忘記如果疫情再爆發,要拿什麼來保護自己和家人?肯定不是這些券那些券。














勞保破產危機:繳40年卻「勞」無所終


2021-08-31 04:15  聯合報 /   王醒之/基隆市議員柯逸民/左下角工作室研究員
行政院院會日前拍板通過明年度的總預算案,編列了300億元挹注勞保基金。 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院會日前拍板通過明年度的總預算案,編列了三百億元挹注勞保基金。光是從去年二百億、今年二二○億、明年三百億這種趨勢來看,就知道二○二六年勞保基金破產危機已近在眼前,甚至還會加速威脅政權的穩定。此刻雖然勞保基金還有近七千億,但潛藏負債卻已高達十兆元。

目前勞保的被保險人約一千萬人,另外領取年金者(退休人口)近一五○萬人,並以每個月一萬人的速度增加,預估二○五○年會攀上最高峰約六五○萬人,但同一時間的被保險人(工作人口)卻可能只剩下五百萬人了。

勞保老年給付二○○九年由一次性給付改為年金化,雖說是落實社會保險「世代互助」與風險分擔的精神,但也可說是將勞保潛藏性負債向後遞延到下一代;拖到現在,當年政策美意已變成「世代剝削」的惡意,甚至上升到國安層次。

固然嬰兒潮、高齡化、少子化是導致勞保財務危機的背景條件,但二○○九至二○一九的十年期間藍綠輪政都未針對勞保基金進行預算挹注,任由情況惡化,直到二○二○年才進行第一次撥補。

更嚴肅的問題是政府政策評估與決策失靈。這段期間政府對經濟成長模式的預估完全失準。早在勞保年金開辦之初,全球經濟已走下坡,經濟成長數據多來自衍生性金融商品遊戲,各界亦提出警語,但勞保年金規畫仍循傳統經濟成長模式為依據,自然會出大問題;更可議的是至今政府依然以此經濟模式進行多項決策,不僅年金政策,電業能源、土地房市等也都是如此。

無法信任勞保、預期有一天會出大問題的心理,普遍存在勞工心中。一個人如果從出社會到退休,工作繳稅了四十年還換不到「老有所終」,真的會讓人懷疑,「國家」、「政府」這種東西真的有用嗎?而「勞無所終」的問題表面上是社會保險、社會安全網建構,實際上直指經濟成果的分配問題。房間裡的大象如此巨大卻無所作為,「勞保沒救了」才是真正的亡國感。

目前針對勞保危機,不論是延後退休年齡、降低年金給付、延長投保薪資採計期間、提高保險費率等方案,其實都是對前後兩代勞動人口的傾軋;哪怕是增加政府預算挹注,也都是來自升斗小民的稅捐,不但失去勞保年金的意義,必定導致社會全面反彈。

台灣能度過種種危機的關鍵,在於「分配問題社會共識」的形成。勞保年金的改革若以財務永續自主為目標,除關注「世代」正義外,必須同步考量「左右」問題。台灣的經濟成果分配並沒有透過稅制改革朝向社會正義,如何透過勞保保費「分攤負擔比例」的調整以得到所得重分配的效果,必須是下一個社會共識的重點議程。


劉維公/被自己的邪惡打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被自己的邪惡打敗
◆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關於和平學的構想








劉維公/被自己的邪惡打敗


2021-08-31 03:17  聯合報 /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佛羅里達州、德州,以及加州是全美現今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尤其嚴重的是,全美兒童住院的比率越來越高。圖為邁阿密一所小學上課情形。美聯社



邪惡,是我們迫切需要檢視的人性課題。想要解決地球發展的極端危機,我們積極倡議新思維新作法,鼓勵創新創意,冀望人類智慧能夠發揮效用造福世間萬物。然而,令人氣餒的是,阻礙我們突破困境,邪惡才是關鍵。

再多再傑出的智慧,包括人工智慧,往往對抗不了掌權者邪惡的念頭根據路透社八月廿七號報導,美國因新冠狀病毒送醫就診的人數再次突破十萬人,達到近八個月以來新高。過去一個禮拜,平均每一個小時就有超過五百人需要住院治療。佛羅里達州、德州,以及加州是全美現今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三州加起來的住院病患人數占全美總數大約百分之卅二。尤其嚴重的是,全美兒童住院的比率越來越高,大約占百分之二點三。

從客觀的醫學知識角度出發,政府應該儘速執行能夠減緩疫情擴散、拯救民眾性命的政策手段。但是,沿襲與追隨川普的政治意識形態,佛州與德州的州長皆拒絕頒布強制戴口罩的命令,佛州甚至威脅不提供教育經費,給任何規定戴口罩的公立幼稚園到中學學校。佛州州長德桑提斯,「我自己有小孩。我太太與我不會讓小孩戴口罩。絕對不會。我想看到我小孩的笑容,我想要他們開心玩樂」。這句美麗詞藻的代價是,在佛州奧蘭多市的橘郡,現今大約有百分之廿的新病患屬於年紀五到十四歲的孩童

政客自以為是的傲慢嘴臉,不只出現在美國政壇,全球以及台灣都看得到類似的場景不尊重科學與專業,已經不足以解釋政客非理性的行徑。想要用理性說服他們做出有智慧的決策,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應該要問的核心問題是,為何人們會如此容易接受邪惡的擺佈?讓政客得以搬弄是非、玩弄權術,是支持者縱容的結果。

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的畫喜歡針對人類邪惡的一面進行思考波希的畫風完全不同於米開朗基羅,亦即一般人所熟悉的文藝復興藝術主張在西斯丁教堂大廳天頂的畫作創世紀》(The Sistine Chapel Ceiling)中,米開朗基羅筆下的畫中人物,每個都是健美的體態造型,象徵人類的正向能力,歌頌天神治理人世的美好。

波希畫作呈現的是,撒旦統治世界在他著名的畫作塵世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聖安東尼誘惑三聯畫》(Triptych of 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等,掌權者(當時教會神職人員)往往是以猥瑣或怪物的形貌出現,而人們要為自己的無知負責,因罪惡與道德沉淪接受煉獄殘酷的懲罰。

人類對抗新冠狀病毒,以及解決極端氣候危機,至今一直都很辛苦。愚蠢的事情不斷發生,並不是我們喪失智慧,而是我們輕易屈服於邪惡的誘惑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機構應強化審慎監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8024/web/ 

◆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機構應強化審慎監理
◆  聯合報社論/國安團隊的裙帶小圈,真不在乎批評?
◆  聯合報黑白集/桃李不言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機構應強化審慎監理


2021-08-30 02:40  經濟日報 /   社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有兩項攸關金融穩定性的議題,令人感覺到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理實有強化的必要。第一項議題是日前中華信評示警部分的金控公司舉債發放現金股利,必須注意流動性風險管理。這不是新的議題,雖然金管會已提醒業者應該注意,卻缺乏有效的監理作為。

由於股市投資人把金控股當成存股標的,因此普遍而言,金控公司有著較高的股利發放率。根據中華信評統計,近二年國內金控公司平均的股利發放率(每股股利除以每股盈餘)大約五成,高於美國前十大銀行控股公司三至四成的水準。直覺而言,五成的股利發放率應不至於需要舉債因應,但實際情況不是如此,原因為何?

國內金控公司是以管理旗下子公司為設立目的,大部分的金控持有旗下壽險公司、銀行子公司100%股權,金控本身並沒有業務,因此獲利來自於子公司,要發放現金股利給股東,自然得依賴來自於子公司的上繳現金。

由於壽險公司有超過九成的資金來自債權人(保戶大眾),因此每年獲利要先提撥30%的法定和特別盈餘公積,保留在公司;再者,壽險公司出售未到期的債券,基於過去利率持續下降與低利環境,目前主管機關要求此項獲利要提特別盈餘公積,亦即不能立即分配,隨剩餘年限攤到未分配盈餘,使很多壽險公司帳上有很高的獲利,卻沒有多大的能力上繳現金給其金控母公司。

更甚者,未來要採用IFRS 17號公報,保險合約的利差損要列為負債,壽險公司更要把盈餘保留下來,因此這種現象將會持續下去,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另外,銀行業的獲利也需提撥30%的法定盈餘公積後,才能分配股利給股東。上述的規定是基於保護債權人即存款戶與保戶大眾的權益,應是可被支持的監理政策。

在現行政策下,部分金控因其壽險子公司無法上繳現金,金控若要發放現金股利,必須要舉債籌集資金;此舉由於有還本與利息支出的壓力,並非財務穩健的作法。金融機構絕大部分的資金來自債權人,因此監理的重點不能只著重於讓股東高興。中華信評認為金控公司的借款水準正日漸升高,若沒有積極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將可能造成額外的財務風險,特別是在市場流動性變化較為不利的期間。

第二項金融穩定性議題是今年7月金管會宣布針對六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再延後一年實施「增加2%之內部管理資本」的要求,並將資本計提的標準下調0.5%。系統性重要銀行被要求更嚴格的資本標準,必須在四年內額外增提各2%的「法定資本」及「內部管理資本」;原本需在2020年到2023年滿足資本要求,去年5月延長一年、今年7月又延長一年,期間變成2022年到2025年。

金管會二次延後實施的原因,主要是考量新冠疫情的衝擊,讓銀行更有彈性分配較多資源,藉以辦理紓困貸款的工作。但是當銀行發放高現金股利、又積極紓困放款,則陡增整體的系統性風險。目前尚未提前符合資本要求的二家系統性重要銀行,皆是公股銀行,而且其母公司金控在近二年皆有很高的現金股利率;亦即這二家銀行是可不用上繳那麼高的現金股利給金控,自然就可提高資本適足率。

綜合而言,目前實有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資本要求的必要。我們建議對於經常舉債發放現金股利的金控公司,必須提出普通股增資的資本改善計畫,降低流動性風險與強化資本的適足性。其次,對於未達到資本要求的系統性重要銀行,應該要求其達到規定後始能上繳股利給金控母公司,以控管整體系統性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桃李不言


2021-08-30 02:28  聯合報 /   黑白集
波波漫畫


BNT疫苗未演先轟動,首日開放登記三小時,即湧入一九七萬人。不像高端,雖有蔡政府的力挺宣傳,連續開放幾波也不過六十萬人登記,還有一成多最後未赴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如此。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僅憑著花香和果實,就能吸引人來。BNT被政府卡了又卡,醜化又醜化,現在終於帶著「復必泰」的汙名標籤要登台了,年輕人對它的喜愛絲毫不減。至於高端,則是政府吹了又吹,放水又放水,終究抹不掉「瑕疵品」印象。

蔡政府是歷來最崇拜宣傳的政權,它最精於挑選新聞發布時機,發最多的哏圖和臉書,養最多的網軍側翼,外包最多的大內宣案件。它以為發動文宣洗腦,即可改變民眾認知,塑造「政府英明」的形象。但它的操作手法漸漸因無信而失靈,民眾已看穿:政府宣傳揮霍的是人民血汗錢,滿足的只是他們的自大欲。

五倍券的發放,是另一種政客狂妄現形記。閣揆蘇貞昌撒了一千多億元,然後各部會又巧立名目發行藝FUN券、動滋券、客庄券、農遊券再撒一波幣,毫不手軟。更荒謬的是,政府竟以「打國外疫苗」為誘餌,要求國營事業員工前往監獄協助監督受刑人分裝五倍券。蘇揆拒發現金,就是覺得台灣有這些近乎無償的人力可以剝削嗎?

虛浮成癮的政府,以桃李為師吧!











聯合報社論/國安團隊的裙帶小圈,真不在乎批評?


2021-08-30 02:28  聯合報 /   社論
央行業務局長蕭翠玲(右)將接任金管會政務副主委,由於蕭翠玲先生是國安局長陳明通(左),成為蔡政府第二對「政務官夫妻檔」。圖/翻攝自四年級部落格1979台大政治系


媒體斗大的新聞標題寫著:「蔡政府再添政務官夫妻檔」。繼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經濟部長王美花「最威夫婦」之後,政院再任命國安局長陳明通之妻蕭翠玲出任金管會副主委,讓原本明年屆退的蕭翠玲因轉政務官不受退職影響。國安團隊兩位核心官員都成為「最有權力的夫妻檔」,說明了蔡總統「用人唯親」的風格。她無畏清議,不斷打造「親信小圈」,對政府的公開透明及公平性都是重創。

王美花和蕭翠玲皆經長年公務員生涯歷練,未必能說她們全然是「妻以夫為貴」。但王美花在陳水扁任內從組長三級跳到智財局長,在蔡英文任內則從局長躍升為部長,不能說與其夫「御用律師」顧立雄直飛雲霄無關。蕭翠玲在央行四十年,其工作固與金管工作有關;但央行和金管會任務本質截然不同,她在屆退之際破格轉任,說明這項人事案之不尋常。

蔡總統不會不知道這項任命可能引發的爭議,但她顯不在意。就如當年她任命表姐林美珠出任勞動部長,因一例一休政策引發莫大爭議後,林美珠稱病請辭。不久後,林美珠又被任命出任年薪八百萬的台灣金聯董事長,輿論大嘩,林美珠才當了一天董事長,旋即請辭。

但蔡英文對林美珠的厚愛,繼續愛屋及烏,兩年內將林美珠之夫吳明鴻陸續拔擢為最高行政法院庭長及院長。林美珠在勞動部任內,曾被立委批評為「神隱部長」;吳明鴻也因極少舉行法官會議,被譏為「神隱院長」。蔡英文「內舉不避親」已屬可議,而最高行政法院主審民眾與政府間爭議,院長竟是政府一方的「特殊近親」,當然加深民眾的不信任感。蔡總統宣示推動司法改革,自己卻帶頭示範「家天下」,也難怪近期許多判決備受爭議。

國安團隊是總統最倚重的決策核心團隊,也是「小圈圈中的小圈」。當初顧立雄以無金融專業出任金管會主委,其手中一些不按牌理出牌的決策,震動金融界。其後,毫無軍事和外交經驗的他,竟被拔擢任國安會秘書長。說穿了,蔡英文借重的不是其國安專業,而是他的高度忠誠和執行能力,用來反制外來政經威脅。同樣的,陳明通以陸委會主委轉任國安局長,是蔡英文相信他對兩岸情勢的立場和研判,可就近提供她決策參考。

再看,這兩位國安部門主管之妻,王美花主管的是國家經濟大政,蕭翠玲掌管的是金融機關治理,兩者都是蔡英文極關注的領域。這樣的任命,意味蔡英文要藉此將經濟與金融的大權捏在自己手裡,以減少執行的誤差。深一層看,這正是蔡英文信不過蘇貞昌及其他內閣成員,因此必須組建如此奇怪的裙帶小圈圈,以確保自己的意志可以貫徹。

這種「小圈圈偏好症」,除政府權力明顯過於集中,也失去了體制的透明與專業,勢必打擊文官體系的效能與士氣。最近太魯閣號事件和台電核二跳機等「低級錯誤」,都是文官末梢神經麻痺的證明。蔡總統上任後廣設黑機關,諸如「口譯哥」未經外交特考卻三級跳出任駐美處政治組長的事件層出不窮,都引發專業文官強烈反彈,類似情緒也在政府機關蔓延。蔡政府非但不思改正,卻反而變本加厲,最後只會腐蝕自己執政的正當性與公平性。

一個瞻矚宏遠的領導人,應從不同的領域發掘人才,一則讓國家治理的視野更開闊且具未來性,二則彌補自己或本黨見識的不足。然而,蔡英文如今只能藉親信裙帶網路來自我鞏固,可見蔡蘇體制的信任危機已相當嚴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無遠弗屆的飛天神器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8024/web/ 

◆  振興券 勿淪為民怨券
◆  自阿國撤軍 美陷困境 如何取信盟友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無遠弗屆的飛天神器
◆  防最壞情況 老人醫護混打第2劑
◆  愛國手臂 抵不過科學實證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無遠弗屆的飛天神器


2021-08-30 02:55  聯合報 /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毅力號」(圖前)所帶去的「機智號」火星無人駕駛直升機已進行多日飛行。(美聯社)



今年二月中旬,毅力號探測車降落在火星耶澤羅隕石坑,它的車腹裝載了一架一點八公斤的無人機「機智號」(Ingenuity)。機智號是第一架在地球之外的行星起飛的動力航空器,自四月在火星第一次起降後,至八月底已飛航十多次。機智號的太陽能板下,還繫上一片郵票大小、來自萊特兄弟首飛成功的飛機翼布,藉此與當年壯舉相呼應。

目前機智號的飛行高度都不超過十二公尺,在火星的總飛行距離約三公里,飛行時間廿幾分。這些數據看來不怎麼樣,但火星氣候因素相當惡劣,大氣壓力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溫度極低且溫差極大,因此在火星上的飛行,其實遠比極地飛行更加艱難。所幸機智號配置卓越的飛航器材、先進的通訊晶片、輕巧的運算設備及敏銳的導航感測,在遠端非同步的設定下,仍能自主安全起降,提供精密的火星空拍照片,並為毅力號探勘地理環境,指引安全可行的道路。

無人機對你我並不陌生,早期應用多在軍事用途上,包括偵察、監控、導引、標靶、攻擊、防衛、補給等功能。隨著科技的進展,無人載具不僅有天上飛的無人機,還有陸上行的無人坦克和水中游的無人潛艦等。

近年來,無人機的性能愈來愈優異,價格愈來愈親民,已經廣泛應用在各個場域,如物流運輸、醫療救援、油礦探勘、精準農業、休閒娛樂等。例如Wing的無人機外送先導計畫,近日就達到十萬次客服的里程碑,其中大部分的外送都不超過十分鐘,最快的紀錄從下單到送達只花不到三分鐘。

疫情期間,已有多國嘗試以無人機運送醫療物資,加強防疫力道。飛天快遞便捷可靠,能飛抵馬路不通的地方,且空中直線距離比馬路行走距離短,商機潛力無窮,乃兵家必爭之地。我國於兩年前制訂了「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雖對街頭巷尾胡飛亂竄的無人機產生管束作用,但未來應多留意無人機的產業趨勢,朝節能、防噪、機巧的設計努力,協力研發出增進人類福祉的嶄新應用。

八月初,新建才四年多的明霸克露橋被夾雜土石的高漲溪水沖斷,桃源復興、拉芙蘭、梅山三部落頓時成為孤島。試想這段受困期間,若能有無人機來回勘災與救援,或許不會發生熱心區代表勘災不幸落水的憾事,民生補給也能做得更細緻。如今維生便道終於搶通,但願未來的重建之路,政府能回應布農族語「明霸克露」的期待,帶給族人平安通達四方的「希望」。












愛國手臂 抵不過科學實證


2021-08-30 02:48  聯合報 /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國產疫苗高端23日開打,但近日卻出現施打率越來越低的情形。圖為新北市三重體育館民眾接種疫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沒有人會唱衰國產疫苗,因為只要成功了,這就是台灣人的驕傲,甚至對於台灣的生技產業是一劑強心針。

但是很可惜的,從高端出現在國人面前,就充滿爭議,其中最令人憂心的是,政治力不斷的介入,也讓高端的努力逐漸淹沒在政治口號中。如今,提早上場的結果,恐怕會讓國人更失望,因為我們所期待的國產疫苗,極可能就被政治力揠苗助長。

基本上,從高端開放預約後,國人就看法分歧,不過當「愛國手臂」熱血登場之後,終究抵不過科學實證,尤其在死亡人數增加時,這樣的情況勢必越來越明顯。

從許多的訊息,我們知道高端疫苗的保護力也許不像其他疫苗,但是後遺症相對是比較低的;沒想到,卻也不斷出現死亡的案例,當然至今還沒有證明與施打疫苗相關,只是民眾看到這些因果關係中,心中的恐懼應該是難以避免的,而這也反映在預約爽約率逐漸提高的現實上。

對於這樣的現象,政府應該深自反省,因為在高端疫苗的施打過程,確實有許多無法令人接受的政治操作痕跡,尤其刻意跳過科學實證,絕對是無法令人信服的,如今整個事實也反映這一個事實,政府如果還不願意面對,最後恐怕難以跟國人交代。

更令人感到憂心的,「愛國手臂」這個名詞更讓高端沾上政治內涵,難道不施打高端就不愛國嗎?而這些人的「愛國」背後如果是缺乏科學實證的忠誠態度,政府難道不會覺得慚愧嗎?

現在,隨著國外疫苗的逐漸到位,政府應該思考的是,暫時停止高端疫苗的施打,讓整個實驗更完整之後再上場,這不僅是保障國人健康,更是保護台灣這個品牌;因為沒有人不希望高端的成功,只是如果光要依賴「愛國手臂」來掩飾科學實證的貧乏,那高端的未來恐怕就難以令人期待了!













防最壞情況 老人醫護混打第2劑


2021-08-30 02:51  聯合報 /   王宏育/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高雄市)
指揮中心日前發函說明運用剩餘疫苗殘劑供混打,引發基層醫界不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由於美國和日本的捐贈疫苗,台灣的疫苗覆蓋率已經超過四成。五月分雙北嚴重的社區傳播,也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一百天後全國確診個案大幅下降。現在的重點當然是要堅壁清野,將威力更強大的Delta變種病毒阻絕境外。

最近許多國家均有Delta變種病毒更嚴峻的疫情,尤其防疫模範生越南,竟然每天超過一萬多個確診個案,醫院也無法應付蜂擁而來的病人,人民哀號,胡志明市被迫嚴格封城。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所以筆者認為目前台灣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設想有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須想盡任何辦法降低其可能性,而非居安不思危,等到墨菲定律發生,後悔已晚。

目前台灣確診個案減少,民眾急需紓壓活動,也要活絡經濟,台灣只得慢慢解封,萬一有R0值七的Delta變種病毒入侵,有專家學者估計將可能導致上次萬華地區的一倍半確診病例,萬一醫療崩壞,生靈塗炭,是我們最害怕發生的情況,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死傷。唯一的辦法就是幫第一類醫護人員、邊境海關飛機駕駛機組人員,以及七十五歲以上老年人施打兩劑疫苗。前者是為了維持我們的醫療量能,後者是為了防止太多人重症住院,導致醫療崩壞。

台灣一年大約有十七萬人往生,一天平均四七○人,超過一半以上是七十五歲長者。根據國外經驗,這些免疫力差、共病多的長者,若被傳染到新冠肺炎,假使事前沒有比較有效的兩劑疫苗,住院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勢必造成病床不足醫療崩潰,這就是台灣有可能的最壞情況。

台灣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六月中旬第一劑全部施打AZ疫苗,已經超過十周,即將施打第二劑,「如果在這些長者同意之下」,第二劑能夠混打即將進口的BNT疫苗。根據英國等的研究報告,會產生更高的中和性抗體,T細胞防禦能力也佳,更能夠抵禦Delta變種病毒,而降低重症率、住院率,這應該是減輕台灣最大危機的最佳解方,值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召集防疫專家詳細討論,可行後實施。

另外,根據疾管署八月廿三日的資料,有五十八萬第一類醫事人員打完第一劑AZ疫苗,只有卅二萬人打完第二劑AZ,還有廿六萬人可以選擇混打AZ+BNT或莫德納,希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這些醫護方便,以增加抵抗變種病毒的防範能力。















自阿國撤軍 美陷困境 如何取信盟友


2021-08-30 02:58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右)強調,阿富汗與台灣情況不同,美國對台承諾也一如既往堅實。路透


美軍自阿富汗撤軍混亂,遭到各國嚴厲批評,其狼狽形象如同一個三流國家,而美國「拋棄盟友」的話題在全世界被不斷地議論。許多西方評論家關切台灣的處境,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強調「阿富汗與台灣情況不同,美國對台承諾一如既往堅實。」然而美國與台灣之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軍事同盟,因此一旦台海發生戰爭,美國將基於何種法理依據以及以何種方式介入,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題目。因此此刻美國官方說「阿富汗與台灣情況不同」,是何意義?並不明確。

事實上,台灣不同於阿富汗之處,是蔣介石在一九四八年底國共內戰失敗前後,即開始布局台灣,將部分政府機構、人員、文物與黃金有序遷台。一九四九年八月美國發表「白皮書」表示放棄國民政府,一九五○年韓戰爆發,美國重新支持國民黨,一九五四年底簽訂台美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華民國在風雨飄搖逐漸穩定下來。過程中蔣介石非常清楚,美國是可以聯盟,但是一切要靠自己。

而阿富汗前總統甘尼在其主政期間獲得美國完全的政治、軍事支持以及千百億美元的挹注。可是在二○一八年美國和神學士展開和平談判以及二○二○年二月雙方達成協議的近兩年中,甘尼政府已經明顯被美國公開「放棄與出賣」,而甘尼卻沒為其政府機關人員、政府軍以及不支持神學士的阿富汗不同族裔人民做出任何有實質意義的準備;美國也沒有提出明確的計畫處理這些不久就會變成「前朝」的機構與人員,甚至不曾規畫出與新政權合作的作法,而一切隨交神學士接收,相信神學士在協議中「善意的承諾」。

在美國政府與神學士協議的過程中,阿富汗地方勢力以及政府軍皆已清楚風向而逐漸投向「新主子」神學士。由於原阿富汗政府沒有及早規畫與執行自保方案,最後等於「等死」,因此八月十五日以後數以萬計的阿富汗人民在驚恐中衝向美國飛機逃難的慘劇是必然的結果。媒體報導「阿富汗守軍崩潰如此之快,很多美國官員及外交觀察家都感震驚」,說明美國官方脫離過去兩年來阿富汗的實際情況,其悲劇美國應負主要責任。

美國前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史塔夫瑞迪斯說:「美國在阿富汗政策面上犯下許多錯誤,包括未能堅定要求神學士遵守與川普的協議,使得『有條件撤退』成無條件撤退。美國現在必須讓盟友確定我們是可靠的。」這話拿來形容一九四五年底美國介入國共和談的過程與結果非常貼切。

長期而言,美國和其認知的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並不穩定,合作的結果常常出現夥伴過度依賴甚至失敗受辱的結局,然而美國的政界和學術界對此現象缺乏深入研究與檢討。美國人長期以來相對的優越性,造成對於自己的認識以及錯誤的檢討一直是缺乏的。

對於台灣來說,由於冷戰結構,政治經濟皆納入美國體系,習於從美國中心思考問題,其世界觀亦是美國主義,而離開中國歷史主軸越來越遠。因此,台灣欲從美軍撤離阿富汗的經驗中檢討台灣今後的走向,其實是相當困難的。














振興券 勿淪為民怨券


2021-08-30 03:04  聯合報 /   余宗龍/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疫情重創民生經濟,政府將推出的五倍券因應救經濟,但五倍券最小面額200元起跳,讓主打銅板經濟的夜市攤商大跳腳,對小攤商幫助有限。 記者曾吉松/攝影



疫後拚經濟,行政院將推出振興五倍券,各部會也來加碼助陣,希望達到提振買氣、救內需產業的效果。時值政府規畫詳細實施辦法之際,筆者提出三項建議給主事者參酌,以期各式方案能減少民怨、發揮最大功效,達到最好的提振效果。

一、振興券加碼須擴增受惠民眾,勿淪為畫大餅賭籤運:五倍券拚成效翻倍,各部會助威八種振興券約一千三百萬份,但民眾想得到需靠運氣抽籤。日前行政院提到五倍券免費領取是我國經濟成長的成果讓全民共享,所以筆者認為:儘管各部會的加碼措施,礙於預算限量發行,但仍應設計可廣泛讓多數民眾抽中的機制。

政府與其讓民眾抽籤比運氣,看得到、卻吃不到振興大餅;倒不如透過政府的共通平台,限制每人只能登記二至三項券別,提升中籤率、增加實際領券的人數。此舉除了更貼近全民共享的精神外,受益者可更多、更廣,才能維持消費熱度不墜,而非曇花一現的振興效果。

二、政府僅負責點燃引信,應讓民間接棒祭優惠:政府的振興方案應該是點燃民生經濟的引信,促銷加碼的事理應交給民間業者接棒構思。簡言之,政府促進消費的號角已響起,並已備妥銀彈給民眾;「額外消費」的任務應交給各行各業,讓其積極思索如何推出折扣與優惠,讓顧客回流、商機重現,才能重新把經濟模式建構起來,創造乘數效果。

但令人不解的是,不讓中央專美於前,各縣市陸續加入發現金、抽禮物。一起參與振興,應是整合民間資源,發揮最大功效,而不是只求立竿見影,卻忽視了亂撒幣,可能排擠其他重要建設的經費支出,亦可能惡化財源結構債留子孫。

三、五倍券應有小面額,方便彈性使用:民間反映,中央公布振興五倍券面額較大,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攤商較難受惠;按過去的經驗得知,面額高的券容易導流人潮至大型通路消費。因此,建議行政院在兼顧防偽的設計下,可參考百貨公司或園遊會的禮券,將振興五倍券千元面額的背面劃分十格,各一百元可拆式的區塊,方便國人自行選擇在大、小店家消費,避免有受創慘重的小攤商淪為振興券孤兒。據此,現在研議一套總額五千元的十張五倍券,不妨縮減成五張面額一千元,降低印製成本,一舉兩得。我國的製造與科技力充沛,這絕非難事。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關於和平學的構想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關於和平學的構想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關於和平學的構想


2021-08-30 03:06  聯合報 /   羅智成(作者為作家、詩人)
神學士入主喀布爾後能否有效治理全阿富汗備受矚目,各地零星的反抗勢力仍擁兵自重。(法新社)



在人類文明史上,需要警惕與反省的篇章裡頭,我覺得有幾幅關於兒童的影像,將永遠不會被遺忘。

一是在中日松滬會戰之後,一個全身遍布塵土,被留在滿目瘡痍的鐵道旁大哭的中國嬰兒;一是越戰時期,一個全身衣服被燒光,邊哭邊跑於鄉道上的越南少女;一是在阿富汗戰爭期間,被刊登於雜誌封面上,有著美麗如翡翠卻又受驚茫然的眼眸的十二歲女孩;還有一張,就是為了逃避敘利亞內戰,跟家人搭走私船去歐洲,最後孤獨趴在海灘上的溺斃男孩。

無辜者的苦難,最讓人怵目驚心,也最讓人深刻感受到戰爭殘酷。在那一時刻,每個人都發自內心相信,再沒有比和平更珍貴的事了!

但是我也發覺,「和平可能是人類談論最多、提倡最力、追求最久,卻最少被認真對待的主題。除了空泛的言談,似乎很少人或機構真正深入去探討它的本質、它的基礎或永續的條件。也許是我們總把它視為終究會恢復的常態,雖失去時驚恐不已,恢復後便置之腦後;也許是對優勢者(每個人都會有相對優勢的時刻)來說,和平與戰爭都只是達成目的的選項,端看何者划算。對優勢者來說,和平甚至是他們挑起戰爭最常用的詞彙。

追根究柢,人類到底視和平為珍貴、不可替代的價值,還是無奈的妥協、損害的控管與經濟的盤算和平是人類天賦的本性,還是學習而來的態度

我悲觀的理解是,和平從不是「智人」後裔的我們天賦的本性。透過長期、殘酷的殺戮,最終在這個星球主宰一切的智人,如果沒有更強的敵人、更大的恐懼或更長遠的考量,他的基因是不足以阻止他去踩扁一隻昆蟲、消滅某個嫌惡的生物、掠奪自己想要的資源或殺害任何可能的競爭者的。就像在生物演化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某種平衡或靜止狀態,似乎被維繫於自然循環、數目消長,或獵食者與被獵者之間相互的威懾與暫時的滿足。但這不是和平。

和平是人類學習而來的,是後天創造出來的價值。起初也許是為了共同利益,或勢均力敵時的觀望,然後也許是對穩定環境的需求,開始了和平共存的各種形式。在強者與弱者之間,生存的安定,或和平,是被拿來交換的,需要付出代價。代價需要多方衡量,強與弱的關係也非一成不變,這裏頭需要情勢的判斷、規則的商量,理性大量的參與,尤其是彼此對(資源)需求的抑制、對情緒(嫉恨或恐懼)的抑制、對行為的抑制。在漫長的過程中,宣戰權被提升到團體或國家層面,非武裝的人民被馴化,交換的規則也漸漸內化為價值。

但是矛盾與衝突會不時動搖這個價值,不論是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我們不時看到偶發甚至虛構的事件,撩起無窮的爭端或不可收拾的戰禍。這意味著人類的野性仍遠遠未被文明收服,和平的發生與永續,必須伴隨苦心經營的環境,伴隨更多複雜的條件才能獲致。這些條件包括:人類學、心理學、經濟、社會與政治學上的種種認知、信念、制度與行動。

作為普世價值,和平是強勢西方文明意圖壟斷但成績最差的一門功課,我們自身優良的傳統文化、相對和諧的人際理念及對和平的真切渴望,應該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動力與啟發,在和平學上引領新時代的國際社會。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高鐵宜蘭站選址爭議\星期透視/學校防疫應常態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蓄意欠缺。 

◆  防疫 更應落實健康素養
◆  振興券加碼賭籤運 誰便宜行事
◆  名家縱論/高鐵宜蘭站選址爭議
◆  畫中有話/直到全解封…
◆  星期透視/學校防疫應常態化
◆  大屋頂下/說好中共故事(上):沒有鄧小平 中共無今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大屋頂下/說好中共故事(上):沒有鄧小平 中共無今日


2021-08-29 04:14  聯合報 /   黃年
深圳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最為成功的城市和經濟特區之一。圖為深圳福田區街景。(新華社)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核心思想是期望中共繼續推升鄧小平一代啟導的維新變制、改革開放。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百年黨慶大會在天安門舉行。開場前,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曲合唱暖場,穿雲入霄。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村村流血、戶戶鬥爭,造成上百萬人非自然死亡的土地改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引蛇出洞的反右整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土高爐大煉鋼」、「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人民公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活活餓死四千萬人的大饑荒」、「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文化大革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數千萬人被戴帽插牌遊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劉少奇橫死及林彪墜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四人幫」…。

中共一直說「說好中國故事」,但必須先「說好中共故事」。百年黨慶就是要做這件事。

習近平談話的主軸是「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但從前述中共的斑斑史實,可見在這「站/富/強」的三部曲中顯然遺漏了一些重要的過程。整個故事的發展應是:「中國站起來/跌下去/醒過來/爬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說好中共故事,必須說好「跌下去/醒過來/爬起來」的過程,不能閃避。

習近平黨慶談話要群眾思考「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但他顯然閃避了更應記取「我們為什麼曾經失敗到幾乎亡黨亡國?」不弄清楚為什麼「跌下去」,就忘了是怎麼「醒過來」的,更不知道是怎麼「爬起來」的。

中共正在重整已經錯亂不堪的政治譜系及道統。如今的決定似乎是返祖馬克思毛澤東。毛澤東曾說「我是秦始皇加馬克思」,則展開後的馬毛譜系傳承應當就是:

秦始皇→李自成(看昌平的英雄銅像)→洪秀全(以上二人皆毛師法的農民革命先驅)→孫中山(中共自詡為最忠實的繼承者)→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

從這個譜系看,毛澤東與鄧小平的繼替是中共命運的主要拐點。毛澤東真正的成就在領導內戰勝利,使「中國共產黨站起來了」。但當他死時,幾乎已亡黨亡國,「中國」其實終毛澤東也沒有「站起來」。因此,毛澤東的中共歷史,其實是「我們為什麼曾經失敗」的歷史。失敗於他的馬克思、列寧、秦始皇、洪秀全,終使中國「跌下去」,重跌得幾乎亡黨亡國。

鄧小平一代的維新變制是歷史的拐點。由於葉劍英、汪東興等人組織的懷仁堂事件,與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等引領的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逐漸使中國「醒過來/爬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而鄧小平一代之所以能成為「我們為什麼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好不容易地以「不論黑貓白貓/不論姓資姓社」,甩掉了馬克思、毛澤東、秦始皇、洪秀全。

習近平黨慶談話:「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這是承認了鄧小平是中共命運的拐點。

但是,眼前面對的景象卻是:中共因為馬毛譜系而「曾經失敗」,如今竟回過頭去欲以馬毛譜系解釋「我們為什麼成功」,甚至表態要返祖馬克思毛澤東。寧非怪事?

其實,從前述政治譜系看,甚至可以說: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毛澤東。

前述毛澤東死亡時已呈亡黨亡國的危機,若非葉劍英、鄧小平等力挽狂瀾,恐怕中共已經敗亡,則如何還有今日的毛澤東?而毛澤東尚倖存於今世,直接原因亦是鄧一代對毛的「七三開」,這其實是中共要續命的高明政治技巧,但若因毛澤東並未被鞭屍,就把「我們為什麼成功」歸功於毛,這就失去了理智。

習近平黨慶談話九度提到「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中共今天最大的課題即在:應當如何以馬克思與毛澤東的歷史「為鑑」?

毛的歷史評價被歸於希特勒及斯大林一類。但毛與斯的身後處境與希特勒不同。希特勒的「雅利安治理」在內政上其實頗有績效,但因他侵略異國、屠殺異族,所以被世人視為人魔。而毛與斯皆主要在國內造孽,因此世界罵名不如希特勒。唯若就對內的殘暴來說,希特勒則遠不如斯毛,而斯又不如毛。然而,如今德國已與希特勒完全切割,斯大林在俄國也面對清算,只有毛澤東反而好像是牆倒眾人扶。

日本將為國戰爭的國際戰犯入祀靖國神社,世人議論。中共卻以在思想及方法上對內枉法亂政至此地步的毛澤東為靖黨的精神象徵。這豈能天長地久?甚至,這究竟是聰明還是愚笨?

中共的治理走到今日地步,可謂相當成功。但要解釋「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卻面臨兩條路線的選擇:

一條是主張成功來自馬毛譜系,塗抹去「曾經失敗」的種種浩劫,並宣示未來仍以馬毛為指引。另一條是認知馬毛曾經「跌下去」,是因鄧小平一代的改革開放使中共與中國「醒過來/爬起來」,並以此證明中共是一個知道反省,能夠自我糾錯甚至脫胎換骨的政黨。

鄧一代之所以能「醒過來/爬起來」,正因擺脫了馬毛的綑綁。當時的拐點出現在中共否定了「兩個凡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論」、認定文革是「由領導者(毛澤東)錯誤發動的,給黨及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是「十年浩劫」,也是「一全局性、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總結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鄧一代給毛澤東「七三開」,功七罪三,唯毛的評價早在「七千人大會」已作成是罪七功三。但是,保住毛澤東畢竟是整體權謀操作的一部分,卻絕不構成應當洗白毛澤東、返祖毛澤東的理由。

毛澤東對中共及中國的傷害皆是鐵板釘釘的歷史事實。因此,如今種種迎回毛澤東,粉飾文革的修史動作,皆猶如出土後才長出新芽的馬鈴薯,都是變造加工的假歷史。

今天的中共,即使前半截成自毛澤東,但也幾乎毀於毛。後半截能活下來,且能活到今日的精彩,卻是成自鄧小平「迷途知返/改革開放/起死回生」的一代。

用鄧小平來說中共故事,遠比用毛澤東說中共故事有活路。習近平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還必須加一句話:「鄧小平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人。」

沒有鄧小平,中共沒有今天,沒有毛澤東,也沒有習近平。




經濟日報社論/Fed敲定鴿式退場 與升息脫鉤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蓄意欠缺。

◆  聯合報社論/阿富汗內戰化殘局,美國撤軍成為悲劇
◆  聯合報黑白集/不容陳時中後悔
◆  經濟日報社論/Fed敲定鴿式退場 與升息脫鉤








經濟日報社論/Fed敲定鴿式退場 與升息脫鉤


2021-08-29 00:00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Fed今年將減緩購債,但不會急於升息。(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7日在傑克森洞年會上發表視訊演說,全球央行與金融市場莫不聚睛以待。結果雷聲很大,因為鮑爾終於敲定購買資產計畫將在今年內開始「退場」;但雨點很小,理由是他對於確定的退場時間、速度及結構皆語焉不詳,同時還強調諸多可能影響退場步驟的不確定因素。

先看「退場」的「三大曖昧條件」。第一是平均通膨率「在一段期間內」能達到2%目標,原則是容忍通膨暫時超標,來彌補以往通膨偏低所留下的缺口,但Fed只強調「平均值」,卻未說明「一段期間」到底是多長。第二項是「最大就業」,純粹是普通名詞,Fed可以自由心證。

第三項則是要求上述兩項目標有「重大的進一步進展」,更讓Fed能夠隨心所欲地解釋。

正因為「三大曖昧」,使Fed內部出現鷹、鴿、中「三派分立」。鷹派偏重通膨,而目前通膨率顯然已高到危險的程度;依據Fed內部的計算,即使以過去五年為期,平均通膨率也已超標,於是鷹派勢力增強,尤其是各地區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更是頻頻向中央逼宮,連鮑爾也不得不承認通膨已經達成「重大進一步進展」的目標。

反觀鴿派,則更看重就業,希望能藉由景氣過熱而讓更多較弱勢的勞工也能就業,並使工資升高。由於這符合民主黨政府的經濟思維,而Fed的人事異動高峰期即將來到,鮑爾及中央的理事諸公絕對不願忽視此一政治因素,因此鴿派堅持目前就人數仍比去年2月頂峰期約少600萬人。不過由於6、7月就業人數共增加約190萬人,鮑爾因而承認就業已有「明確進展」,但似還不夠「重大」。

儘管「退場」在原則上已經定案,但細節方面仍涉及「三項不確定因素」。第一是近月來Delta病毒擴散,美國確診人數再度升高,因此未來兩、三個月的疫情變化及對經濟復甦的影響,當然攸關「退場」的時機與速度。第二是拜登政府提出的兩大支出計畫能否在國會順利通過;財政支出若能大量增加,購債計畫便能順利「退場」。第三是後續經濟數據的變化,尤其是8月的就業數字與通膨率。

各界最關切的,其實是「退場三時機」,也就是早、中、晚,時間點牽涉到Fed 9月、11月及12月三次決策會議的時間。

鷹派主張9月決定,10月啟動;但要想如願,首要條件是疫情明顯降溫,有此一項便已足夠;必要條件則是8月就業續強,然而單憑這點仍然不夠。鴿派希望12月宣布,明年元月啟動。目前大部分市場人士相信Fed將在11月會議時宣布,於12月開始實施。

無論何時啟動「退場」程序,基於資產購買計畫包括公債及房貸擔保證券(MBS)兩大項,因此還須觀察「結構三組合」。

第一種是先減購MBS,不減購公債;第二種是MBS快減,公債緩減。看重MBS,主因美國房市已經太火,須釜底抽薪。第三種則是等比率減購,因為金融市場乃是活水自流,單挑MBS並無實質意義。目前Fed大部分決策官員偏向第三種模式。

整個「退場」流程還可分成「三階段操作」。第一階段是「減購,續增持」,就是減少每月的購買數額,但Fed持有資產總額及市場流動性仍繼續增加:第二階段是「停購,不減持」,Fed不再增購資產,但既有資產到期後收回的本金將再度投入市場,資金水位不變;第三階段是「減購,也減持」,即收回的資金不再投入,金融情勢將開始縮緊,但不能視為緊縮。

總之,依據鮑爾的演說內容研判,「退場」已成定局,最可能啟動的時間是在今年之內,將會是一次「鴿式退場」,而且把「退場」與「升息」脫鉤,以儘量降低對經濟及市場可能引發的衝擊。市場普遍希望平順「退場」,不致引發「風暴」。













聯合報黑白集/不容陳時中後悔


2021-08-29 02:54  聯合報 /   黑白集
波波漫畫
據彭博調查,台灣防疫韌性本月排全球第41,比上月退後一名。路透



就在蔡政府大轉彎攔截BNT疫苗之際,彭博資訊公布八月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在全球五十三個主要經濟體中居四十一,較七月退了一名。台灣疫情漸歸零,為何仍列在後段班?從指揮官陳時中對去年東洋BNT破局堅稱「不後悔」,可得到部分答案。

蔡政府去年拒絕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陳時中說,當初是「希望符合人民期待」;其實就是操弄反中而遭民粹挾持的結果。如今再回頭,八百條人命與社會經濟損失灰飛煙滅,陳時中仍不後悔;但國際社會記住了,台灣只示範一次:優等生跌落末段班。

防疫韌性排名警示,變種病毒讓未來更不確定,低感染率已不足恃,因疫苗接種率低、封城警戒升級、對外航班銳減等因素而失去防疫韌性,才是硬傷。尤其防疫韌性不僅牽涉疫病傳染問題,也涉及國家戰略布局;當防疫碰到政治,更是台灣軟肋。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即指出,防疫已成為新冷戰下國家集團競爭的新戰場,台灣處於集團對抗戰略斷層線上,疫苗訂購數量與國際政治連結,接種疫苗與國內政治息息相關,戰略圈與疫苗圈重疊,以致身陷疫情政治掛帥的新冷戰當中。

原來是蔡英文決定的台灣戰略位置,不容陳時中後悔;但作為美國抗中棋子,台灣不只喪失防疫韌性,更削弱生存韌性。











聯合報社論/阿富汗內戰化殘局,美國撤軍成為悲劇


2021-08-29 03:47  聯合報 /   社論
喀布爾機場外26日發生兩起自殺炸彈攻擊,阿富汗平民和美軍均有大量死傷,ISIS-K宣稱犯案。(美聯社)


在美國總統拜登斬釘截鐵表示八月底撤軍期限不變並加速撤離之際,伊斯蘭國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在喀布爾機場外發動兩起自殺炸彈攻擊,至少造成一百七十人死亡,其中包括十三名美軍。雖然拜登誓言追捕懲罰,隨後美軍也用無人機擊斃恐攻策畫者,但美國倉促撤軍已成為一場悲劇,除丟下阿富汗內戰化的殘局,恐怖組織趁勢擴張也將為美國和世界帶來更多血腥威脅。

近二周來,國際媒體的重點完全集中在喀布爾機場四周成千上萬群眾要逃命的場面,凸顯美國撤退計畫的失策。就像當年西貢美國大使館屋頂上最後一架美軍直升機,定義了美國在越南的失敗;如今攀附在C—17運輸機起落架上從空中掉下的民眾,則是拜登政府在阿富汗失敗的象徵。

雖然現在每天都有上萬人撤退疏運,可是運能增加並不意味美國已經控制了撤離過程,相反的,是神學士在控制,他們在機場外設立檢查關哨,機場的美軍指揮官每天都要與神學士指揮官聯繫,通告最新的要求與進度,呈現出兩者之間奇怪的合作關係。

神學士要求阿富汗人,尤其是那些曾與外國合作的專業人才,不要離開,希望這些工程師與醫師們留下來參與重建,並保證他們的安全。在這個要求下,美國撤退僅限美國或北約公民及其配偶、子女等直系親屬,而神學士在關卡攔檢民眾證件,過濾不符資格者。而由於過濾需要較長時間,北約各國希望美國延長駐軍時間,拜登政府秘密派中情局局長伯恩斯赴喀布爾商議,但神學士不同意,還稱後果要美國自負,拜登只好宣布撤軍期限不延長。

撤離行動已經成為一場災難性悲劇,由於擔心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會有自殺炸彈攻擊,美英先前已經要求公民不要再來機場,更不用說那些曾經協助英美軍隊的阿富汗人,美國勢必要丟下他們。機場恐攻事件加劇混亂局面,加強安全管制又將拖延時程,整個撤離作業更為艱困。

機場恐攻事件也凸顯阿富汗面臨內亂或內戰化的危機,並可能再度成為恐怖分子的天堂。神學士雖以破竹之勢讓阿富汗變天,但外部面臨前政府軍殘部與不同部族的反抗,內部則權力整合不易,派系各擁山頭,並與不同恐怖組織存在或敵或友的錯綜複雜關係。二十年來美國並未能消滅恐怖主義,一些聖戰組織反而在美國撤軍、神學士尚未站穩之際,強勢回歸。例如呼羅珊伊斯蘭國與神學士原為宿敵,並指責神學士與美國簽訂撤軍協議背叛了聖戰士,這次恐攻就同時劍指美國和神學士。阿富汗情勢更不穩定,美國的反恐戰爭勢將延長。

拜登想在九一一事件廿周年和平撤軍,過程卻血腥呈現,遑論還要繼續打沒有期限的反恐戰爭。拜登飽受國內外壓力,歐洲盟國對他很不諒解,撤軍決定沒事先告知,撤退計畫也不尊重歐洲各國,機場恐攻又讓撤離更艱困;而在國內,兩黨一致砲轟這位標榜「外交總統」竟然這麼拆爛汙,共和黨更要他下台,這將嚴重影響明年期中選舉,甚至會重創拜登三年後的連任計畫。

但美國最大的損失是國際信譽破產。美國拋棄阿富汗已經很不堪,呼羅珊伊斯蘭國的恐攻,雖可能促成美國和神學士的合作,但阿富汗親美政權才瓦解,美國就迅速擁抱神學士,將更無信譽可言。歐洲盟國對未來與美國共同出兵,要三思而後行,更多人強調戰略自主,亞洲盟國更不敢隨便在美國與中共之間選邊;美國信譽受到國際挑戰,對台灣來說,也應該是個警惕。


陳亮恭/久分不合的穀倉效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久分不合的穀倉效應
◆  陳立恆/取消或覺醒 誰來思考文化
◆  李清志/防疫旅館日記
◆  范疇/沒有「美國秩序」便車可以搭了!
◆  葉銀華/如何將環保變成策略?
◆  楊永明/阿富汗面臨內亂、恐怖組織擴大中
◆  蘇蘅/政府宣傳、謊言和另類事實








陳亮恭/久分不合的穀倉效應


2021-08-29 04:55  聯合報 /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路透)



吉蓮.邰蒂是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長年對於金融、企管、商業與人生關係有很深入的觀察,她撰寫《穀倉效應》一書,分析索尼與微軟遭遇的困境,對比臉書與亞馬遜的成功,她認為「穀倉效應」是這些差異的主因,而「穀倉效應」不僅造成企業崩壞,甚至造成政策失靈政府失能

穀倉是農業運作的重要設計,穀物收成後需大量儲存空間與後續處理,農夫常多興建幾座高聳穀倉各自運作,也可避免病蟲害影響穀物,吉蓮.邰蒂以此比擬現代企業及政府因為專業而高度分工的運作機制。

專業化與分工是現代社會運作常態,由於領域發展與專業,企業部門越來越多,各自有其定位、人力、預算與目標,透過「成本會計」制度,為這些分立的「成本中心」訂定目標,並依業務需求分配資源,企業彷彿被切成幾個小公司獨立運作,因而出現「穀倉效應」。各單位就像一座座穀倉,運作產生強烈本位主義,在成本會計部門目標下,穀倉間欠缺共同目標合作動機

高聳穀倉也建立在健康照護體系中,人生由年輕到老過程,很多事情連續進展也交錯發生,絕非分門別類依次出現。但預防保健、疾病治療、長期照顧、社會安全等各有法源、預算、人力與執行單位。在法源與預算規範下,也如同索尼與微軟,專業分工管理機制難以有效整合,漸失競爭力。從各領域專業眼光觀之,甚或由個別器官觀點出發,每個元素都缺一不可,健康長壽的人生需要兼顧個別差異全方位方案,人生數十年間面對的系列挑戰,難以透過各座穀倉分別維護,如果過往的策略有效,今日台灣不會踏著失能擴大的腳步走進超高齡社會。

台灣的社會發展與高齡化現象晚於歐洲,過去數十年間,歐盟再三強調照護整合永續發展核心價值歐洲強調的是以人為中心資源與服務整合行政體系因應整合需求調整,並以健康長壽永續社會為目標,整合醫院、社區、治療、保健與長照,以處理長者照護需求為主調整照護體系,只要體系能因應高齡多元複雜需求,因應其他狀況便相對簡單。

國內常有人舉歐洲就醫或手術等候,對比台灣醫療的便捷與平價,然而,就是這個「沒有效率」的歐洲持續減少人民不健康歲月,而台灣卻走著相反方向,人民不健康生存時間不斷延長我們該以真正的品質與價值,思考與生命相關議題,而不是以性價比滿足於普遍低薪低價環境

穀倉不會從現代社會消失,也可能越蓋越多。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是個打破穀倉藩籬良好示範,打破醫院科別界限,以「心血管」、「癌症」等整合主題回應民眾需求,民眾追求的是協調整合的醫療服務,而非在穀倉間穿梭;他們更破除醫學中心只做急性醫療觀點直接進入社區整合資源與服務,畢竟病患都由社區進入醫院,積極從社區管理民眾健康風險,而非讓民眾看見一望無際穀倉,這也是其成為全美頂尖醫院的核心。

四年後,台灣高齡人口突破總人口兩成,專業分工不可免宏觀調整體系快速回應健康長壽社會至為關鍵,健康餘命就在每個穀倉穿梭間而流失。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蓄意欠缺

◆  接種後猝死 亟待科學釐清
◆  恐攻事件 阿富汗政局轉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散步的文明思潮
◆  因果證明不易 猝死救濟不應嚴苛
◆  別讓國軍成疫苗人體試驗場
◆  學生未接種 防疫與開學角力
◆  疫情趨緩 一些限制該檢討
◆  美拉攏東南亞國家 恐徒勞無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台灣要找最佳戰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蓄意欠缺。

◆  聯合報社論/鄭文燦的無奈,再戳破政府超前部署空話
◆  聯合報黑白集/擋也是你,收割也是你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台灣要找最佳戰略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台灣要找最佳戰略


2021-08-28 03:29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中關係示意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沿襲川普遺留的印太「圍堵」戰略,持續抗衡中國。一時間,自川普時代全球即隨美中爭霸裂解的世界格局,更加涇渭分明。近期美軍宣布撤出阿富汗,拜登雖是言明達成反恐的階段性任務,但卻意有所指點出中國、俄羅斯兩位「旁人」,足見美國走出帝國墳場後,還將回到美中爭霸主戰場,蕞爾小國台灣必須看懂真實的世界局勢。

在塔利班政權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後,原本在大衛營度假的拜登也返回白宮發表談話。拜登指出,就算美軍再留守一年、五年甚至是20年,情況也不會改變。但是,美國真正的戰略競爭者: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卻是樂見美國持續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源與心力,無限期穩定阿富汗情勢。

這段談話,透露了拜登的心跡。事實上,拜登自3月上任以來,始終奉行圍堵中國戰略。他一方面與西方盟國重修舊好,矯正川普時代恣意獨行的外交關係;二方面,也與大陸的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印度,及亞太重要成員澳洲積極交好,他的盤算就是要東、西方包抄,重建一個圍堵中國的新世局。

從川普到拜登,美國對中國的提防、警戒更加升級,持續開打的貿易戰、科技戰,也在近期融入了法律的拘束,更顯威力。就在7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美國創新與競爭法》,預告五年內將投入2,500億美元,幫助美國產業重新領先全球。其中,有近2,000億美元的資金,將用於科技研究,另外的500多億美元,則用來加強研發和生產半導體、電訊設備、汽車晶片等,以維護美國供應鏈安全。

美國積極圍堵,中國大陸也非省油的燈。自美國宣布撤離阿富汗後,中國大陸也開始著手應變阿富汗變局,畢竟阿富汗不僅與新疆接壤,更位於大陸推動多年的「一帶一路」沿線上。中國或許無意填補美國撤離阿富汗後的權力真空,但是確保新疆穩定,與維護一帶一路政策,卻是符合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

事實上,面對美國一波波的圍堵攻勢,在更早以前,中國大陸就已想方設法積極突圍,包括,儘管美國已拉住了西方盟友,但是中國還是持續拉攏德國、法國,而大陸推動中的「十四五」(大陸第14個五年計畫),也把半導體列為科技自主的重中之重,更遑論大陸人大也在今年6月通過了《反外國制裁法》,禁止大陸境內的組織與個人配合美國制裁措施。

美中兩強爭霸,台灣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呢?首先自然是要看懂美中爭霸的世界格局,及大國戰略、戰術應用的虛實表裡。

透析美國圍堵中國的印太圍堵戰略,實際上是混和了人權、台海、新疆、香港、國家安全與科技等議題,台灣讓自己位居美中爭霸的熱點,猶如行走在鋼索上,極為危險且不智。

再回頭看看,包括法國、德國,在與美國交往的同時,還是盡可能維護其在中國的市場利益;而台灣的出口企業,為了呼應美國對國家安全的需求,也將生產線分裂為兩套供應鏈,就足以說明,台灣絕非是只有單押一邊的選擇。

在看懂美中爭霸格局後,台灣真正要在意的,並非是選邊站,或是成為大國的「代理人」、馬前卒。台灣反而是要把台海和平視為是自己的責任,因為唯有和平,台灣才能持續追求經濟繁榮與產業發展。其次,就是在美、中都積極發展科技產業的同時,台灣不能懈怠,如何打入雙邊的供應鏈,藉由關鍵零組件掌握話語權,是台灣必須思索的。台灣須謹記,唯有在科技與經濟命脈上多所用心,讓自己強悍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自主。













聯合報黑白集/擋也是你,收割也是你


2021-08-28 03:37  聯合報 /   黑白集
波波漫畫


千阻萬擋,從東洋的三千萬劑BNT遭封殺,到郭董等團體的一千五百萬劑延宕,都是為了那個該死的名字「復必泰」和不應該的大陸代理上海復星。現在蔡政府華麗轉身,歡迎復必泰八月底「提前」抵台,說「內容物有效最要緊」;那麼,過去一年政府到底在卡什麼?

民間出錢出力購贈疫苗,蔡政府從不領情,還千方百計刁難。因為「復必泰」三字,綠營認為有害國家尊嚴,名嘴謊稱這是「中國製造」恐對台灣「不利」;因此,蔡總統堅持郭董等人必須「原廠、原標籤、直送台灣」。事實上,「復必泰」就是輝瑞/BNT疫苗的中文商品名稱,英文叫「Comirnaty」,內容物都是一樣的。這點,難道蔡政府現在才搞清楚?

蔡政府對這批復必泰開綠燈,其實是迫於手中疫苗用罄,不得不然。外界不認為值得歌頌,但政府官員可為此大大自嗨一番:有誇總統英明,有讚顧立雄開明,有稱謝志偉功高,有推崇台積電溝通有成;反正,就是沒人提郭董。阻擋的是你們,收割的也是你們;貶人褒己自古有之,奧祕就在「厚黑」二字。

此事還有個小眉角。據稱,政府八月中即知有這批復必泰可用,仍硬生生卡了十天才同意。機關就在,八二三要開打高端疫苗,此事若提前公開,人不都跑光了?所以,壓到此刻恰恰好!













聯合報社論/鄭文燦的無奈,再戳破政府超前部署空話


2021-08-28 03:36  聯合報 /   社論
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明境外生入境會造成與民眾搶桃園、雙北防疫旅館。圖/桃市政府提供


九月起,中小學與大專院校將陸續開學。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顯然未記取去年大批境外學生入境爭搶防疫旅館教訓,以致災難再度發生。這也逼使首當其衝的桃園市長鄭文燦無奈向教育部喊話:「桃園塞不下這麼多境外生!」再次證明,政府所謂超前部署,根本就是一戳即破的空話泡泡。

去年底,教育部長潘文忠在部務會報說,在許多國家都要求留學生回國之際,台灣竟能讓高達兩萬名境外學生陸續返台,並依照防疫流程回到校園,「這實在是個不可思議的數字」。然而,數字背後,卻掩蓋不了大專境外生人數從前年十三萬餘人的高峰遽降至去年不足十萬人的事實。今年舊戲重演,政府對境外生入境配套依然缺乏部署與配套,導致境外生怨聲載道,學校則人仰馬翻。

其中,尤以欠缺防疫旅館問題最為嚴重,使得境外生難以如期入境,返校期程則一延再延。更糟的是,防疫旅館不僅僧多粥少,且價錢高昂,導致十四天防疫旅館加上七天自主健康管理費用不斷推高;光是隔離,學生就等於要多繳一學期學費。這對蔡政府極力爭取的新南向國家學生,更是沉重負擔。

去年政府宣布境外生解禁時,各校即已預見防疫旅館短缺問題,心急如焚之餘,只能要求政府協助擴增房間數提高收容量,以加速學生返校。但最後,學生也只能延後返台,或以南北奔波隔離的方式解決,無形中,增加了學校必須實體、線上並行授課的困擾,也損及境外生的受教權益。

一年後,同樣的「災難」依舊上演。讓人不解的是,今年約有一萬三千名境外生,已較去年為少;既有上回處理經驗,再加上一年時間足以部署,結果卻如同缺疫苗、缺醫療設備、缺人員訓練一般,問題照舊。若非民進黨明日之星鄭文燦跳出來揭露桃園及雙北防疫旅館數量不足,只怕無法獲得「關愛的眼神」。

再說,無論是鄭文燦向教育部的喊話或是官方的回應,包括延長入學報到時間讓境外生入境分流,集中檢疫所一千五百床優先給境外生使用,或是啟動防疫巴士讓各縣市防疫旅館可就近服務境外生等,皆是重彈老調,皆未治本,配套措施也依然不足。

例如,所謂安心就學機制,雖可以線上選課、授課解決求知問題,卻難以彌補與本地新生交流磨合、及早融入大學生活的無形損失。又如,境外生須遠赴其他縣市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隔離檢疫,增加的防疫專車費用該由誰負擔?此外,境外生入境除須十四天居家檢疫加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又因規定不得進入校園入住宿舍,等於要比一般民眾多支付七天防疫旅館費,對境外生絕不公平。

鄭文燦點出的境外生爭搶防疫旅館問題,還只是教育防疫問題的燃眉之急,其他包括開學後的學校防疫措施及設備、遠距教學是否落實、一旦發生校園群聚感染的學生安置及篩檢問題等,依據過往經驗,中央多只扮演下指令的「上級指導」角色,鮮少主動出擊或給予學校實質支援。各大學窮於應付之餘,也讓爭取境外生的底氣更為不足。

 大學除了傳授知識,來自不同國家學生的多元交流,更是台灣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面,或因3+11政策破口陰影猶存,外加變種病毒虎視眈眈,雖然境外生染疫比率並未偏高,仍導致政府不敢稍有彈性。擺盪在隱性鎖國以及憂心破口之間確是當前的兩難抉擇,但從中央到地方至少浪費一年超前部署的寶貴時間,如此怠忽失職,怎不讓人民生氣!




陳立恆/取消或覺醒 誰來思考文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取消或覺醒 誰來思考文化
◆  李清志/防疫旅館日記
◆  范疇/沒有「美國秩序」便車可以搭了!
◆  葉銀華/如何將環保變成策略?
◆  楊永明/阿富汗面臨內亂、恐怖組織擴大中
◆  蘇蘅/政府宣傳、謊言和另類事實








陳立恆/取消或覺醒 誰來思考文化


2021-08-28 05:40  聯合報 /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歐新社



在歷史長河裡,凡瘟疫或飢荒等大災難之際,很容易催生一些響應煽動、挑戰秩序、顛覆階級的新文化現象。

去年全球疫情爆發後越演越烈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到今年的「覺醒文化」(Woke Culture),不難發現網路新文化現象傳播速度與影響,不是印刷時代可望其項背,側身於兩個時代間的我輩,因經歷了過去,所以更憂慮未來。

誠然,取消文化不是疫情才出現的現象,但疫情封鎖下壓抑情緒,為這現象升溫加速。事實上,取消文化其來甚久,從封建神權除名去籍,到今天網路抵制行動,例如社群媒體上名人或企業品牌說或做些讓人不滿言行,就會受到攻擊,致其商業代言、企業贊助,甚至其網路勢力「被取消」,尤甚者,取消文化延燒到廣場銅塑雕像、書籍裡的人物,因道德標準昨是今非,也遭不同程度破壞與指責。

除了取消,還有覺醒,由黑人俚語(woke)而來的思潮,因去年「黑命也是命形成新一波覺醒文化,因為疫情如同一面照妖鏡,反映出昇平歲月裡,被勉強遮掩卻難以改變的種族歧視性別偏見階級差距

有人把取消文化和網路暴力畫上等號,其實兩者性質不盡相同,不過一群憤怒激動的人群,的確容易受到有心人士的驅使,就像對岸半世紀前文化大革命,十年間成功「取消」中華文化,也取消一個國家繁榮幸福,後來花了卅年慢慢找回被取消的中華文化,才重建國家的驕傲與希望。

雖然取消文化有其必要性,一些惡性重大之徒確實有被「社會取消」後快的需要,但吾人以為取消文化非常容易讓一個社會或世代掉入俗稱「奶頭樂」(Tittytainment)」陷阱這個由英文奶頭」(titty)與「娛樂」(entertainment組成名詞,據說是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在九十年代提出的政治概念,他建議統治或菁英階級運用發洩性娛樂滿足性遊戲,轉移基層群眾的注意與監督,有計畫地鼓勵創造大量明星八卦、電子遊戲、政治口水,讓膚淺議題與娛樂占用人們大量時間精力,使其在簡單粗暴的感官刺激中,逐漸喪失思考辯證能力,接下來只需提供一個滿足馬斯洛低層次需求生活環境,大部分群眾便會沉溺在感官刺激中,無心也無力挑戰既有的統治或菁英階級。

因此,覺醒文化或可視為取消文化進化版,但無論是取消,還是覺醒,都不應該被憤怒、武斷、偏見、報復、操弄等負面能量綁架,我認為在資訊時代,一個真正能夠改變社會與世代的文化運動,是需要一群具備相當知識積累、辯證精神、思考能力的網路鄉民,不做網軍、不為出征,而是從明星八卦、電子遊戲與政治口水井底裡爬出來,好好思考一下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裡去?更要好好思考如何讓統治或菁英階級們也能有所覺醒!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壓低房價為何徒勞無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989/web/ 

◆  聯合報社論/接種致死,政府和高端須提出合理說明
◆  聯合報黑白集/重演的荒謬劇
◆  經濟日報社論/壓低房價為何徒勞無功?








經濟日報社論/壓低房價為何徒勞無功?


2021-08-27 04:0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房市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房市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立法院財委會罕見地在休會期間赴財政部考察「打炒房措施執行成效」,隨後又到中央銀行考察「選擇性信用管制執行成效」。財委會關心房價的作為讓社會耳目一新,並為立院其他委員會樹立了問政典範。

房地產價格高不可攀一直都是台灣無殼蝸牛族的痛。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第1季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13倍,亦即平均家庭要工作九年以上才能付清房價。若以個別縣市觀察,台北市與新北市15.54與12.25倍的房價所得比更是高得驚人。年輕人面對高房價的殘酷現實,不僅生活上難以喘息,更影響人生與家庭規劃,是形成少子化現象主因之一。

雖然最近政府各部門齊心協力的「打房」獲得社會正面評價,不過嚴格地說,在各種壓抑房價措施中,只有禁止預售屋的紅單交易與實價登錄2.0對嚇阻房市投機心態稍有幫助。至於政府藉7月實施的房地合一稅2.0,以及央行先前推動的信用管制政策,想對房價產生立竿見影的壓制效果就恐怕會失望了。

財政部說明房地合一稅2.0實施一個月,房地產交易案件萎縮四成,所以看起來「打擊短期炒作已有初步成效」。而央行也認為過去除了信用風險管控,更進行14次的專案金檢,總裁因此對上漲房價感性地說「我總覺得這一波,比上一波來得小一點」。可是房地產交易的實情卻是7月份大台北地區信義房價指數竟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0.7%;台北地區房價並未因政府的打房政策而緩漲。

檢討起來目前政府執行打房政策是忽略了預期心理的運用,且過度相信租稅與信用政策的能耐,卻未正視住宅政策須配合國家整體的發展策略。過去政府推動房地合一稅1.0時有六個月的緩衝期,能讓市場有充分的時間形成預期心理,進而成為抑制房價的有效壓力。可是這次房地合一稅2.0從通過到施行僅短短二個月,市場反應措手不及,反而遏止房價向下螺旋進行的動力。顯然政府急於展現打房的決心竟抹殺了房地產交易需要時間醞釀的特性。

房地合一稅2.0的設計加重短中期房地產買賣的稅負,這樣反而讓持有者惜售,影響到房地產供給,房價自然也就無法回落。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亦是房價高攀不起的癥結。

我們若以四年前的房價負擔能力跟現在做比較,便可發現兩者其實相差不大,甚至平均還有些微改善。所以房價負擔不起應與作為分母的勞工薪資成長遲緩有關。這十年來台灣每人GDP年平均成長率為4.7%,但勞工經常性薪資與總薪資卻只有2.2%與1.7%的年成長率。勞工薪資成長過緩,房價自然高不可攀,而富人買豪宅保值的示範效果,讓房價要跌也很困難。所以合理分配經濟成長紅利,有效提升勞工薪資水準才是舒緩房價過高的重要手段。

決定房地產價格的另一特質就是位置因素。政府如果能重視區域的產業、交通、衛生、教育與活動機能的平衡發展,人們就不會侷限只想在特定地區生活,自然就舒緩都會區房地產的供需壓力,房價長期也就會趨於平穩。所以政府除了要在都會區推動社會住宅外,更要規劃台灣全島各個生活區與城鄉平衡的發展。

讓房價變得能夠負擔永遠應該是政府的優先施政目標。目前政府以財政及金融手段急就章地打壓房價,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充其量只是政治減壓的作為罷了。

我們呼籲政府應以全面性的社會建設來解決年輕人住的問題,而其中社會住宅、所得分配與區域平衡發展都是必須落實的重點項目。很可惜目前除了社會住宅稍有進度外,執政者似乎忽略所得分配與城鄉建設才是長期減輕房價負擔的王道。











聯合報黑白集/重演的荒謬劇


2021-08-27 01:4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地院審理「三中案」,前總統馬英九出庭。記者王聖藜/攝影


早年黨外人士諷刺情治機關不學無術卻任意栽贓,常舉馬克斯韋伯和左拉為例,說官員看到前者,以為是提出共產主義的馬克斯;看到後者名字有「左」,八成是鼓吹邪說。

國民黨出售三中案,檢察官要求判前總統馬英九重刑;理由是,他在審判前多次找律師演練避罪串證。但花錢請律師本來就是要證明自己無罪,當然須充分討論案情。難道一味附和檢方想法,搶著認罪,才不算串證?

另有週刊報導退伍軍官涉入「史上最大共諜案」,近日指控對象再加上前空軍司令沈國禎,說他五年前赴對岸打高爾夫,除在孫中山紀念大會聽習近平訓話,還與對岸國安官員見面。報導中引我「國安人士」說法,稱四月我發現共機刻意貼海飛行躲避我方雷達偵測,可能偵搜水下潛艦,「是誰提供對岸這些情資,值得細究。」

事實上,低空是地面雷達不易偵獲的死角,反潛機想偵測潛艦必須貼海飛行,只是基本軍事常識,放話者卻宛如發現新大陸。而沈國禎前往大陸,到所謂共機貼海飛近台灣,時間相隔長達五年。中南海若真如此魯鈍,美國何須為「中國威脅論」緊張?

馬克斯和左拉可以當罪證,多年後只剩下脫線鬧劇效果。把轉型正義掛在嘴上的政府,卻仿效當年的入人於罪,手段同樣拙劣,把荒謬劇演到最高點。











聯合報社論/接種致死,政府和高端須提出合理說明


2021-08-27 01:4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高端疫苗開打後,已傳出4名猝死案例,圖為高端疫苗接種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端疫苗接種三天,造成四名青壯者死亡及多例不良反應;這些事件除影響預約民眾的接種率,在野黨更要求應該暫停施打。指揮中心不為所動,聲稱不會叫停,進而提前公布高端第二劑的施打預約。蔡政府全心扶植高端,絕不可能為幾例失敗認錯道歉;但高端疫苗是全球首支採取「橋接」方式破格取得緊急授權的疫苗,就算不暫停施打,至少應由相關專家調查相關事件之因果,才能釐清外界疑慮,避免國民生命的無謂損失。

先前開放施打AZ和莫德納疫苗時,國內也發生不少猝死案例,其中AZ高達六百例。但高端的情況,無法與這兩者相提並論。原因是,其一,AZ和莫德納疫苗都經過完整實驗程序,取得世衛組織及多國認證;AZ因價格低廉,在一百七十多國有超過十億人施打。其二,AZ的高死亡率,主要是當時施打者皆為超高齡的長者,身體較為脆弱;而高端的施打者多為正值盛年的青壯族群,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進一步說,高端疫苗上架,是在全台人民眾目睽睽下經過三次黑箱放水,取得衛福部的緊急使用授權。其中,包括獨步全球的「免疫橋接」之投機取巧,包括無法露臉的專家以黑箱審查同意發給EUA,乃至最後在生產過程以不連續批號送驗封緘,食藥署再度放水。每一段過程,都留下嚴重的政治操作痕跡,也留給民眾偌大的疑慮。所有經國際認證的疫苗,在第三期臨床試驗都有多達三、四萬人參與;而高端的二期試驗人數不到四千,卻要打進數十萬人身上,這是其可靠性及安全性備受質疑的原因。

退一萬步說,假設高端疫苗研發的技術無虞,確能為接種者帶來保護作用;但高端在生產上的疏忽或政府封緘的草率,也極可能造成接種者難測的負作用。近日高端疫苗的猝死和不良反應事件,都集中在北部數縣市,被懷疑可能與高端某個批號的藥劑品質不良有關。對此,衛福部必須認真調查,並儘快公布調查結果。

這個推想並不是無的放矢。七月間,曾傳出高端在二L放大規模到五十L的生產過程中,有八成二遭到退貨,這表示它無法在量產過程維持疫苗品質的穩定和一致。同一問題,也曾發生在與高端採同一重組蛋白技術的美國疫苗諾瓦瓦克斯(Novavax)身上。該疫苗在三期試驗表現的有效率高達九○・四%,但在向美國食藥局(FDA)申請緊急授權時,卻因合作廠商的問題,使其大規模量產的品質無法維持,而遭FDA勒令停工,諾瓦瓦克斯只好延至十月再提申請。且看美國食藥局的鐵腕把關,對比我國食藥署的黑箱放水,正是「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之別。也難怪,陳時中對於三天四死一事無動於衷。

不同技術的疫苗產品,可能引發人體的不同反應或病變,這是政府有責任預警與說明的事。開打前,指揮中心曾說打高端會有「眼壓高」和「顏面神經麻痺」的副作用;實際開打後,首日多人有不良反應,陳時中又呼籲有慢性病及身體狀況不穩定的人別打。及至猝死案例相繼發生,陳時中卻企圖用吸毒、肥胖、心肌梗塞等理由搪塞,死者家屬顯然無法接受。其中真相,包括先前諸多施打AZ致死的事件,政府有必要請專家調查,儘速作出客觀的分析和解釋。

三月間,丹麥在施打AZ疫苗後出現兩起血栓案例,其中一人死亡,該國隨即宣布暫時停打AZ。一個月後,更宣布永久停打。台灣的情況,或許不能和丹麥完全類比;但一個政府是否以人民的生命為念,在此已一目了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989/web/ 

◆  台灣未來 美麗島?煙囪島?
◆  誰殺了154隻走私貓 看德國怎麼做
◆  離岸風電弊案連連 真相為何
◆  五倍券包裝 勞民傷財
◆  東京帕運的向陽精神
◆  為台灣帕運國手加油
◆  麟洋還可以這樣選擇
◆  經濟新常態 台灣準備好沒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都是「資訊不對稱」惹的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經濟日報社論/都是「資訊不對稱」惹的禍!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筆者研究領域是探索資訊科技如何改變移動,其中包含實體車輛的移動、社會階級的移動,與人性好惡的移動。十幾年的研究發現告訴我,這個世界許多問題,都是「資訊不對稱」惹的禍。

從經濟學角度,資訊不對稱指在市場中,參與交易的雙方所擁有、可影響交易的資訊有所不同。在過去的舊經濟時代,因為資訊不對稱(或資訊不完全)問題很難解決,因而導至逆選擇或是引發尋租行為。「尋租」這個專有名詞簡單來說就是,在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廠商或個人為了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獨占地位,從而得到獨占利潤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百年以來,由資本主義所主導的經濟邏輯,許多交易行為與商業模式都是拜資訊不對稱所產出的尋租與套利。

如今打著共享之名的新經濟來了,帶著巨大的科技力量打破舊經濟的資訊不對稱問題,但也引發新的問題。共享經濟的核心問題在於利用資訊科技解決資訊不對稱。從工業革命至今,隨著組織的專業分工、市場競爭效率與資訊數位科技的發展,早已將人類社會從過去「供不應求」的缺乏年代,走向「供過於求」的過剩年代。人類不斷追求物質生活的結果,製造出大量的閒置資源,過度的經濟剩餘造成了資源的嚴重耗竭,環境永續與保護地球成為人類正在面對的生存功課。

從目的面來看共享經濟,共享經濟在於解決經濟剩餘,這□所謂的經濟剩餘,意指規模生產與過度消費的產物。經濟剩餘在企業層面的表現為閒置庫存與閒置產能,在個人層面的表現為閒置的資源、物品、空間、時間(人力)或知識。在過去,社會中的經濟剩餘就像玻璃碎片,零零散散存在於各個領域,整合成本極高,卻很難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想分享,也只能小規模、小區域的進行。但是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讓人工智慧得以實現,人類已有能力能把大量的碎片資源整合到專業的網路平台,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進行同時可以滿足大規模與客製化的線上供需配對,並進行線上到線下的經濟剩餘交換,創造過往無法想像的新經濟效益。

在這個共享經濟系統中,需要以網路(包含互聯網與物聯網)為手段,連結所有人促進大規模的供需媒合;而執行供需媒合的中介組織就叫做「平台」。事實上,這樣的供需媒合平台若是交由民間企業來,極容易推生出另一種超級無敵的獨占企業,它可以藉由巨量資訊輕易掌控人們生活行為,形成新型態的資訊不對稱與套利行為。

上帝賦予人類思考與創造的能力,但如果人類沒有行善與利他的心,既得利益的平台組織繼續挾持著資訊不對稱力量,那麼人類就有禍了。










經濟新常態 台灣準備好沒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張宮熊/大學財經教授(高雄市)


企業管理分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研究發展、與財務管理;外部環境包括社會、文化、政治、法治與自然環境。

過去三次工業革命以來,外部環境與企業的經營績效沒有直接關係,甚至標準作業程序就是讓內部成本外部化,例如排放水空汙染、用化學原料甚至回收原料取代自然原料傷害消費者等,盡量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達到企業利潤極大化為目標。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是中華文化庚子年,代表一個舊時代結束,也啟動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起我們歷經新冠疫情延燒與對經濟的重大破壞。舊的經濟結束代表新的經濟興起,我們目前可觀察到,旅遊航空業,甚至娛樂行業陷入大滅絕的道路之中;宅經濟、AI人工智慧、生醫產業與新能源,將分別成為未來生活與尖端科技的主流。

與三次工業革命後的經營思維不同的是:未來十年企業與產業外部成本將更一步內部化。其中最重要的將是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生活的影響。《巴黎氣候協定》由聯合國一九五個成員國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在氣候高峰會中通過,取代京都議定書,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其目的在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兩度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一點五度之內。

其中碳稅被視為可有效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碳稅是遏制氣候變化的最有效方法,許多歐美國家已立法,相信將成為全球共識,以遏止近二年來除了新冠疫情外,世界自然環境所遭受到的極端氣候的攻擊。

然而台灣卻似乎獨立於全世界之外。當全球碳稅實施時,將是台灣外銷導向型經濟重大的挑戰。

歷史以似曾相識的腳步往前循環出現,我們常高估了一年的發展,卻低估了五年甚至十年的趨勢。未來十年將是百年來最大的拐點。筆者認為,除了面對環境極端變化帶來的生活挑戰外,高物價加低度成長的通貨緊縮將成為未來至少十年人類最有可能的經濟新常態,台灣政府與□業界準備好了嗎?








麟洋還可以這樣選擇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陳弈忻.林泉利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奧運金牌得主王齊麟李洋二人,現在是台灣當紅炸子雞,紛紛有廠商請他們代言,奈何受限公務人員身分。為此主管機關財政部打算為他們另開扇門,讓他們既可保有公務人員身分,又可為廠商代言,極為禮遇讓很多公務人員羨慕不已。

二人在奧運上表現十分耀眼,就國光獎金來說,可各領二千萬。這筆金額,讓很多人欣羨不已,這也是他們努力的成果。可既是公務人員,就必須照規定來。筆者認為,如果麟洋只想待在土銀接受球團支持好好練球,也就罷了;若想要走商業路線代言,那何不放下公務人員身分束縛,可以更自在,也能杜攸攸眾口。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周刊爆料麟洋兩人悠遊卡活動,恐有觸法之嫌,引發議論;具公營單位身分是否可為公司行號代言,筆者認為要有一定規範與準則,不容含糊處理!

傑出運動明星不打球時,能依各項升等考試,在職位上步步高升。日前入選台灣棒球名人堂的謝明勇,年輕時在合庫隊,卸下球衣後一路做到副理退休。選手在場上努力,政府給予獎勵金及輔導就業是必要幫忙。但年輕世代成名後,都會聘經紀人代為打理代言項目,及與所屬球隊與公司爭取權益。希望釐清相關規範,讓當事人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為台灣帕運國手加油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馬鈺龍/台灣體大運動資訊與傳播系助理教授


晚了一年的東京帕運,在東京奧運閉幕後登場,日本德仁天皇親臨廿四日開幕式宣布比賽開始,邀請全球民眾一同見證全球一百六十四個國家地區、四千餘位身心障礙選手在運動場上的勵志故事。我國也有十位選手參與帕運,期待國人給予鼓勵與掌聲,一起感受身障選手自我實現的精神。

依照慣例,夏季奧運承辦城市要接續承辦屬於全世界肢體、視力、腦性麻痺及智能障礙者最高競技水準的運動比賽。根據統計,全球約七十八億人口中有百分之十五的身障人士(約十二億人),他們靠著堅強意志力、高昂鬥志與樂觀心態,藉運動為自己進行心靈與身障缺陷的復健工程。

從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羅馬帕運開始,競技體育的最高殿堂就張開雙手迎接全球身心障礙選手共聚一堂,克服缺陷,在運動場上互爭榮耀,每一張奮戰不懈的臉孔都在告訴世人:我們不懼任何困難,勇敢向前。

東京帕運開幕式呈現We Have Wings」 (我們擁有翅膀)的理念,鼓勵人們也要像帕運選手一般,不管是面臨逆風還是順風,都能發掘自身潛能,勇敢追逐夢想。同時,帕運選手們就像是在世界颳起的一陣清風,猶如一雙無形的翅膀,克服阻礙、挑戰極限,讓人們在賽場看到一個包容、互助、相互尊重的世界。

我國在剛落幕的東奧拿下史上最佳的成績,奧運選手成為全台關注的焦點,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全民英雄。目前在日本出賽的十位帕運國手,也希望能得到國人關愛的眼神,為他(她)們加油打氣。

誠如東京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在帕運開幕儀式致辭說:「我們希望東京帕運能成為一個契機,建立一個人人都能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沒有歧視和任何障礙的社會。」

國際帕拉林奧會主席帕森斯對延後一年開賽的帕運諸多感觸,他表示,當疫情陰影籠罩時,全球帕運選手們從未停止訓練,從未停止追求夢想。日本東京克服萬難先為身心健全的選手搭起競技舞台,現在也為身障選手築起追夢橋梁。

東京奧運中華代表團繳出二金四銀六銅的空前佳績,為飽受疫情打擊、民心低迷的台灣注入一股強心劑;接下來的帕運,期望也能激起國人關注我國身障選手的表現,不吝給予掌聲,做國手堅強的後盾。










東京帕運的向陽精神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李淑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東京帕運廿四日晚揭幕,開幕典禮被喻為充滿「吉卜力」感的空港物語,緊扣大會主題「We Have Wings」,得到比東奧開幕式更高評價,勵志向陽精神,值得回味。

主演「單翼小飛機」單元的十三歲女孩和合由依,由於先天雙腳和左手都無法自由活動,但憑著豐富表情與動作,征服所有觀眾,宛如宮崎駿動畫世界人物真實再現;目前就讀國二的她,用生活、行動證明身障依然能活出光亮。日本媒體報導,她成功演出後激動大哭,國際帕委會盛讚和合由依是新巨星。

在「單翼小飛機」出現的殘障小提琴家伊藤真波,曾代表日本參加二○○八北京帕運、一二倫敦帕運游泳競賽,當她以假肢手臂拉小提琴畫面登場,無疑以行動鼓舞所有遇挫折的徬徨心靈,她也是日本第一位義肢護理師。

帕運委員會配合東京帕運提出We The 15」活動,為身心障礙者爭取平權;帕委會主席帕森斯在開幕致詞指出:帕運最大意義是證明人類有無限可能,人與人的差異不該帶來岐視,必須創造人人有機會的社會,「只有你們可以決定自己是誰」。

在台灣,媒體與大眾對帕運重視程度,不如奧運熱烈,但適逢疫情趨緩開學之際,除了持續防疫,也不妨籍由帕運的競技與演出,指引學子:所謂成功人生,並不只是金錢、名氣、外在條件出色;即使身障,依然能找出自我風格,活出獨一無二物語。










台灣未來 美麗島?煙囪島?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廖明輝/製造業(新北市)



聯合報報導,台灣版氣候變遷報告及四大行業擬強制減排相關新聞;報告甚至說再不減碳,未來台灣將面對更劇烈的極端氣候,在最劣情境下,四十年後台灣恐怕就沒有冬天了,令人怵目驚心。

國內碳排放量前五大產業,以國營事業居多。最近曾到高雄小港的臨海工業區參訪,在谷歌地圖上,看到整個臨海工業區盡是褐色般的鐵鏽地帶,整個工業區的天空,恰如「煙囪之島」書中所形容,被八九一根煙囪包圍住,放眼望去都是灰濛濛一片。

因此,面對氣候變遷涉及的社會、經濟、環境等課題,台灣應轉換思維,從耗用資源多寡與產生附加價值高低的視角,重新檢視台灣「褐色經濟」低能源價格、低薪、高環境承載的轉型困境與系統性風險,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接軌並行。

五大排碳產業須主動積極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目標七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目標十二責任消費及生產、目標十三氣候行動,納入公司治理,以「綠色永續」長遠觀點進行系統性思考,而不只是被動應付「空品惡化緊急防治辦法」的「有條件強制減排」,才能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讓台灣未來的土地與天空,依然是美麗之島。








五倍券包裝 勞民傷財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士兵喜歡出公差,因為可免除嚴苛累人訓練,還能有短暫自由。但行政院推動「振興五倍券」,遭爆料台電、中油,甚至水利署都有員工出公差,協助包裝作業,讓我困惑。

以機關立場,被指名出公差,對機關形象可不是好事;是否長官認為機關冗員多,派出幾位無傷大雅?以個人來說,主動請纓包裝監工,是否本職太過輕鬆?若是被指派,是否主管也認定抽調公差無損業務推動?而以人力資源應用觀點,要求專業人員去幹包裝監工,不只不務正業,更是大材小用。

每年五月一日起至十月底止防汛期,水利機關通常非常忙碌,還能有人力派出公差?我推測,水利署較佳方式應是派出替代役,但國營事業有替代役可派?把替代役當免費雜役使用,是否符合其功能與目的,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台灣號稱科技島,提款機、點鈔機也不是甚麼高科技,把幾張券包裝起來,難道無法自動化,也要勞動龐大人力、抓公差處理?











誰殺了154隻走私貓 看德國怎麼做

2021/08/27  02:43  聯合報/黃瑞彬/實習醫學生(新北市)


一五四隻走私貓在「國際流浪動物日遭安樂死,是近日重大新聞,其中有兩點,筆者認為值得國人深思。

首先就是執法單位長期怠於修法。相關單位在執行安樂死時,的確以「走私沒入動物及其產品處理作業程序」為法源根據,然而此法的合理性及是否牴觸更高層級的「動物保護法」,有待商榷。

走私動物案例每年都有,以鳥類為大宗,這十年來處死了一八九一隻動物,可見已經是長期問題,卻不見法規或其他相關規定有滾動式修正,實不符人道精神。

不管是海巡署或是農委會,針對此案只採最迅速且成本最低的方式,而非尋求更完善的處理,在面對生命的態度上,令國人難以接受。對比國外規定,以德國來說,除了將寵物列為禁止強制執行之物,更在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就將動物保護予以入憲!德國在動物權利的保障上,或可為我國將來修法的範例,透過這一次的事件,也是完善本國法規的好時機。

其次,走私寵物的源頭何在?「沒有買賣沒有傷害」,農委會數據指出,家貓數量從民國一○○年的卅萬隻,提高到民國一○八年的七十萬隻。家貓數量提升可能與人口都市化有關,本次走私貓都是昂貴的品種貓,業者才會鋌而走險。

現今許多自媒體,都以自家寵物為主題,促進飼主交流固然是好事,但若有人為爭取更高的點擊率,或出奇制勝,或以名貴品種為賣點,造成愈來愈多飼主想購買,需求提高導致業者走私圖利,「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也有部分品種貓會進入繁殖場,其環境之惡劣,動物何辜?

經過這次事件,不管是農委會或相關立法單位,應理解動物權修法的急切性與重要性。對比於本次犧牲的貓,蔡總統所領養的「蔡想想」,原是從土石流中救出來的流浪貓,並非每隻貓都能有這般「好貓運」。若總統與政府能加強宣導「以領養代替購買」、「沒有買賣沒有傷害」,不以名貴品種為榮,風行草偃,加之修法,杜絕非法走私源頭,以整體規劃完善各方面規定,將來可大大避免動物犧牲情形發生。

宋朝蘇軾尚有詩曰,「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對於走私的大批寵物貓,相信也有比趕盡殺絕更好的做法。










離岸風電弊案連連 真相為何

2021/08/27  02:43  聯合報/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聯合報大篇幅報導離岸風電的諸多問題。透露今年違反招標規定釋股的允能風場,其釋股真正原因是進行水下基礎時,發生重大施工意外,業界早有耳聞,但此為媒體首次披露。

如果允能瀕臨破□的真正原因,是施工出問題,就不可歸究於疫情等不可抗力,經濟部允許其釋股理由是否有瑕疵?否則經濟部為何又以疫情為不可抗力,允許釋股?原先合約對工程失敗是否另有規定,經濟部應解釋清楚?

各界對經濟部處理離岸風電專案,沒有信心也不難了解。去年底,沃旭國□化承諾跳票,經濟部亳無辦法,竟然允許沃旭以遠在天邊,尚未招標之未來標案「補單」,創處理工程違約解決辦法世界紀錄。

為何經濟部遇到國外離岸風電廠商就矮一大截?離岸風電弊案連連,三年前監察院就提出糾正,至今仍然如此,是否因為有大人物「罩」?

再說一件極端離譜之事。蔡政府已規畫到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離岸風場裝置容量,依規畫,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光電加風電等電力總裝置容量為廿七GW二千七百萬瓩);更進一步宣布,民國一一五-一二四年(二○二六到三五年),每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增加一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增加一.五GW,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光電風電之總裝置容量將達五十二GW

依數月前經濟部「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即使每年尖峰用電以二.三%高速成長,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夏天尖峰負載約為五十二GW,冬天約為四十GW。換句話說,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光電風電裝置容量將與夏季尖峰相同,遠高於冬季尖峰。

依全球經驗,以獨立電網而言,不穩定光電風電電力滲透率最多五十%。民進黨政府規畫之裝置容量較合理裝置容量高了整整一倍。不過好像沒有人敢告訴國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