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產官合作 有序發展金融科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748/web/ 

◆  聯合報社論/背向目標,郭台銘的總統夢要走去哪?
◆  聯合報黑白集/鐵飯碗與金湯匙
◆  經濟日報社論/產官合作 有序發展金融科技







經濟日報社論/產官合作 有序發展金融科技


2023-08-29 03:37  經濟日報/ 社論
ChatGPT熱潮推動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正主導全球新一波的產業革命。去年底 ChatGPT 令人拍手稱奇的擬人化應對能力,突破人們對人工智慧(AI)的想像界線。資訊科技如何平順地融入社會,成為政府最需重視的課題,行政院因此在今年初推出「臺灣 AI 行動計畫2.0」。金管會隨之於8月初公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之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未來並將要求產業遵循。

先進國家金融業者運用科技,突破營運藩籬限制,提升服務品質早已內化於 DNA 中。過去囿於政府求穩心態,以及金融業本身結構的特殊性,使得科技導入台灣金融的步調略顯遲滯。儘管五年前立院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希望以「監理沙盒」加速科技與金融整合,卻只收到雷大雨小的成效。

金融科技的發展包羅萬象,讓人目不暇給,而政府對新科技的理解與接納則影響產業發展與民眾的觀感。舉例來說,金管會被批評忽視im.B包裝P2P外衣,實為二胎貸款媒合平台的弊端,竟造成許多投資人損失。政府慣性地對金融科技應用採取「鋸箭法」管理,固然掌握既有金融機構的風險,卻無視「金融活動與弊端無所不在」的社會現實,最後傷害了自身威信。

政府因不熟悉而不納管創新商品是會危害金融穩定的。以加密貨幣為例,這已是市值過1兆美元,近1萬種幣別,在800個以上的交易所交易,並且還衍生出價值超過1,300億美元各種不同類型穩定幣,形成幾無管制的複雜幣圈生態。去年因美國聯準會升息,竟引發加密幣投資機構與平台的倒閉危機,差點釀成美國中型銀行金融風暴。這說明政府對「體制外金融」視而不見,並無助於金融穩定。

金管會這次加速公布運用 AI 核心原則,則有化保守被動為積極主動的「典範轉移」意義。這在科技主導時代,機構責任、個人保護與系統安全的重要性,是涵蓋層面完整的政策綱領。金管會預先架構金融業者應用科技的原則,可以節約開發新商品的時間與成本。台灣金融業在減少自我限縮制約後,未來應用金融科技發展的前景因此可期。

「魔鬼藏在細節裡」。金管會的宣示固然對金融業運用科技具有指標意義,但其執行與監理的實際過程,才是考驗政策落實度的開始。金管會除要求金融業遵循科技應用發展原則外,更須「反求諸己」,檢視自己對金融科技的正確認識,以及既有監理模式可能無法配合的落差。

的確,金融業過去應用科技與金管會的監理都有可改進之處。以理財機器人為例,三年前金管會金檢指出,業者對客戶 KYC 不確實,機器人給出幾無差別的投資建議,而質疑業者未驗證演算法的合理性。不過,金管會要求驗證演算法,是因業者任意套用第三方技術,還是認為AI「深度學習」可以用傳統的邏輯剖析?前者重視金融科技導入的嚴謹機制,但後者就須斟酌管理者的資訊科技素養了。

金融科技,尤其是人工智慧,將被金融業更廣泛應用。金管會除了以開放的監理態度應對外,更宜與業者在開發過程中,共同論證新金融商品與流程的適切性。政府重視機構風險、消費者權益與隱私保護,而業者則關注商品市場性與流程提升經營效率的可行性。政府與業者需要形成溝通密切的「夥伴關係」,建立彼此認同的科技應用驗證機制,而這將有助於日後金檢時,雙方能用「共同語言」進行對話。

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之際,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萬事通,政府自然也不例外。金管會要求金融業遵循核心原則運用金融科技的同時,也須檢討自己組織體系是否具備自我學習,明辨金融科技本質的能力,與時俱進,才能完善金融監理。













聯合報黑白集/鐵飯碗與金湯匙


2023-08-29 03:41  聯合報/ 黑白集
公職薪水、環境穩定,是過去不少人搶捧的鐵飯碗。圖為國家考試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務員及國營事業工作和待遇穩定,常被視為「鐵飯碗」。但蔡政府執政七年,卻讓這兩種「鐵飯碗」逐漸生鏽。是經濟太好,年輕人不屑於捧鐵飯碗,還是有其他因素讓鐵飯碗失去吸引力?答案其實很清楚。

公務員鐵飯碗生鏽,從報考人數可見端倪。兩年前,高普考有八萬五千人報考,去年降至約七萬人,今年再降到六・六萬人。報考人數大幅減少,政府需用人數卻比去年高出一大截,因為很多公務員離退職。

公務體系「退的人多,考的人少」,恐和蔡政府大砍軍公教年金脫不了關係。試想,當政府承諾給公務員的福利,可以說收回就收回,政府還能信賴嗎?此外,公務員調薪速度趕不上物價,中央過度集權使「官不聊生」,鐵飯碗失去吸引力也就不意外。

國營事業員工收入和福利甚至優於公務員,原也是令人渴欲的鐵飯碗。但大型國營事業如台電、中油、台鐵都因政策任務纏身,而有鉅額虧損。雖說政府保證不會讓它們破產,但失去自主權的企業,誰還想加入?去年經濟部國營事業錄取率創近年新高,就是吸引力大不如前的證明。

比起鐵飯碗失色,「含著金湯匙出生」,就令人稱羨了。好比「雲豹小公主」賴品妤,毫無任何歷練,靠著家族庇蔭和派系支持就當上立委,名利雙收。鐵飯碗真的遠不如金湯匙。












聯合報社論/背向目標,郭台銘的總統夢要走去哪?


2023-08-29 03:43  聯合報/ 社論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28日宣布參選總統,並邀請另外兩位會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一起談在野整合。記者曾原信/攝影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宣布參選總統,並展開連署。郭台銘表示,參選是要推動在野整合,共商最佳整合方式,以實踐政黨輪替,下架民進黨。他還宣稱,給他四年,他會讓台灣在廿年內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首富」。話說得好聽,但由於他不斷攪局,賴清德最近的民調已突破原先的天花板,遙遙領先侯、柯。裂解在野陣營的人,卻聲稱要推動在野整合,這是自欺欺人吧!

對於郭台銘參選,會鼓掌叫好的大概只有民進黨;此舉,不啻宣告賴清德從此可高枕無憂。為此,民進黨甚至可能私下動員在基層幫他連署,以確保他大選不缺席。對這個情勢,郭台銘不會一無所悉,幫他操盤的幕僚及公關公司也都了然於胸。在這種情況下,郭董仍堅持參選,這無論是為了他宏大的總統夢,或是為了不甘服輸的首富顏面,他都可能慘賠作收,連殘餘的聲譽都丟掉。

觀察郭台銘此次參選,存在幾點他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第一,他的目標與手段明顯背道而馳。他聲稱,二○二四大選的最大目標就是要「下架民進黨」,在野陣營必須整合。然而,他自己卻用攪局的方式撕裂在野陣營,使要求下架民進黨的多數民意分崩離析。其結果,必然是保送民進黨繼續執政。郭台銘真的在乎民意、在乎公義,在乎中華民國嗎?

第二,他要求在野陣營必須擁他為共主,這顯然昧於現實。在野黨必須整合,這是毋庸置疑。如果郭董的聲勢一馬當先,他自有資格號召藍軍和白營來歸,共同對抗綠營。而如今他的支持度殿後,身旁簇擁者不乏投機之輩,卻自稱「主流民意大聯盟」,要求藍白兩黨須聽命於他。如此不自量力,而且自大自滿,選民會相信這樣的人能民主、公正地領導國家嗎?

第三,四年來兩次大選,郭台銘均介入國民黨提名攪局,已使他誠信蕩然。郭董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富可敵國,但這只能解釋他身邊為何從不缺乏熱中之謀士及地方派系人物,卻不意味他是人民可以信任的政治人物。例如,只為四年總統,他卻開出廿年超越新加坡的誇口,未免大言不慚。尤其,他參加了國民黨的初選整合,隨即食言;忽而與柯文哲海誓山盟,次日即說忘記。如此懷抱總統大夢卻輕易毀諾的人,還要以「大哥」姿態整合他人,難道不是因權力欲而迷失了自我嗎?

昨天的一幕,人們似曾相識,因為四年前即曾有過類似場景。二○一九年七月,郭台銘不滿韓國瑜在國民黨民調中勝出,以「韓國瑜無法撼動理性中間選民」為由,宣布參選並展開連署。九月十二日,他更以「我正在做翻轉中華民國命運的大事」宣布退黨,準備孤注一擲。但到了九月十六日深夜十一點,即中選會受理申請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的最後一刻,郭台銘發出了「棄選」聲明。四年之後,同樣的一幕會不會再度上演,人們且拭目以待。

偉大的歷史事件總會上演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只是「鬧劇」。郭台銘四年前上演過的事,四年後又捲土重來。這一次,他沒有因嫻熟劇情而演出更多新意,反而因固執、刻板而更顯拙劣。最令人遺憾的是,他口口聲聲為了中華民國,口口聲聲要下架民進黨,而他的所做所為卻是背向目標而行,在葬送自己追求的目標。

兩年前,郭董基於大義向台灣人民捐贈了寶貴的BNT疫苗,他的無私和慷慨曾贏回人們的尊敬。而今,他崇高的情操又急劇崩毀,只為了一場不識時務的選舉。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6:麻辣老師 少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9:孩子的模仿力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8:我從小就是這樣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7:一家六個醫生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6:麻辣老師 少來!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6:麻辣老師 少來!


2023-08-31 14:38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麻辣老師 少來! 示意圖(ingimage)


日本州奈良縣有間私立小學,老師出題目 : 要學生舉兩項在不違法情況下,可以害死配偶的方法。有的學生說讓配偶酒醉駕車,有的說每天給他吃大量油腻食物。這件事被家長知道後,群起譁然。該名老師辯稱,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生知道如何避險,不要被別人害到。

麻辣老師要不得
家長們當然不會接受這種辯解,最後老師悔過道歉,並被學校解聘。

台北某知名高中,有位女老師為了跟學生打成一片,穿著暴露的衣服,雙胸若隱若現,不時有與學生擁抱的動作,人稱麻辣老師。

麻辣老師很受學生歡迎,但也受到社會非議。麻辣老師辯解說,她這樣做為的是能與學生更接近,教學就更容易。由學生對她歡迎的程度,可知她的做法頗收成效,只是家長與社會實在不能接受她的前衛教學法

有間學校,畢業典禮後,打水仗,校長當靶子,讓學生潑水,校長全身濕透,學生乘機去脫校長的褲子。校長最後只穿著內褲,站在操場上,面對著嘻嘻哈哈的全校師生。幹嘛要這個樣子,理由當然也是要與學生打成一片。

身教更甚言教
美國有所中學,老師要學生討論不必孝順父母的理由。有的學生說,父母是因為性快樂才生出他們的,並不真的要他們,所以不必孝順父母。

有的學生說,父母雖有養育我們,但父母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已經得到樂趣,就如同養寵物或種花一樣。我們對父母並不虧欠,所以長大了不必孝順父母。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 教育固然可以兼顧現實社會的需求,但總要激發人善良的天性和培養高尚的情操。其方法可以是活潑的,但活潑的方法不能害及教育的本質。教育題材可以是生動的,但再生動的題材也不應發生負面的影響。

校長及老師在學生心中多少具有偶像性質,有其權威性,老師們若不能謹言慎行,總弄些譁眾取寵的教學方法,其遺害將是無窮的。孟子說過:「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7:一家六個醫生


2023-09-05 14:3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一家六個醫生。 示意圖(ingimage)


在中國大陸一次餐會上,有位台商很得意的對我說 : 「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三人都是醫生;媳婦及女婿也都是醫生,一家共有六個醫生。」這位台商的公司規模不小,頗有財力。我建議他可以捐資,在大陸偏遠的地方建一所慈善性質的醫院六個醫生就能撐起醫院的半邊天,這樣對窮鄉僻壤窮苦人家,有極大的幫助,這是積財寶在天上行為

醫生的家庭
馬太福音第十九章21節:「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而且這種大愛,終使子孫蒙福。詩篇第三十七篇26節:「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國人也常說:「積善之家慶有餘」,這位大老闆聽我這麼說,雖然覺得不錯,但似乎沒有這樣做的打算,真是可惜。

舊約聖經》有一卷書,名「以斯帖記」,描述在波斯帝國第五位國王亞哈隨路時期,立了一位猶大女子以斯帖為王后。以斯帖的堂兄末底改因為拒絕跪拜當時權臣宰相哈曼,哈曼在王面前讒言猶大人不守王的律例,將來危害很大,請王下令滅絕全地的猶大人。猶大人慌亂心焦,末底改乃託人傳話給以斯帖,請她向王說明,解救猶大人。

以斯帖接到信息後,也無能為力,因為當時國家有項規定,任何人未經國王允許,擅入內見王的,無論男女都必賜死,除非王向此人伸出金杖,赦免他。而以斯帖已有三十天未蒙王召見,根本沒有機會向王進言,以斯帖派人將上述苦衷告訴末底改。

王后的位分
末底改又差人傳信息給以斯帖,鼓勵她勇敢的去見王,末底改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意思是說,全國這麼多美女,唯你被選為王后,怎麼知道這不是上天的意思,特地安排你在這個位置上,得有機會解救猶大全族人呢 ? 以斯帖乃勇敢的去見了王,王也因而取消屠殺猶大人的命令,使猶大人免於滅族之禍。

以斯帖記中最精采的這句話「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可以用在我們許多人的身上。例如前面提到的這有位台商大老闆,兒女婿六人皆為醫生,自己又那麼富有,焉知上天給他這麼好的條件,不是為了要在貧困地區設立醫院,醫治窮人的病痛的呢

忽視了應善盡的責任
上天要人做某些大事,常會先裝備他,使他有能力去行那項大事,當我們有能力時,如果無視上天的期許,只顧自己金錢財富的累積,以及兒孫滿堂的榮華,小則最後眼睛一 閉,什麼都沒有了,大則眼睛還沒閉,就禍及己身。

有位大老闆選了個非常落後的國家,做製鞋生意。當地工資十分便宜,但衛生條件極差,也沒有醫院。大老闆的生意還不錯,但有次發生嚴重的傳染病,有一半以上的工人病死,老闆的孩子及台灣去的員工,也多不能倖免。

當時如果在工廠裡設一個小型衛生所,改善廠區及員工的衛生,或能避免傳染病。老闆絕對有能力建一個衛生所,可惜他當時眼裡只看到錢,忽視了應善盡的責任。

我們有沒有想過,背景相似的人有一籮筐,為什麼別人努力卻不成功,別人也碰到機會卻未能把握,冥冥中是不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支持著你呢 ? 這隻看不見的手支持你的目的是什麼 ? 只是讓你功成名就嗎 ? 是不是還有更崇高的目的希望你去完成呢 ?

所以我們每個人有能力時,都要想想是不是還有更崇高的事,在等待我們去奉獻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8:我從小就是這樣


2023-09-04 15:0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我從小就是這樣。 示意圖(ingimage)


先生對太太說,醫生及媒體醫療常報導,說早餐吃得豐富十分重要,妳為什麼都不吃早餐?太太說,我從小就不吃早餐,大學住宿時,早餐飯票都分給同學,她們最喜歡我了。

壞習慣始自小時候
先生說,那你可以喝杯牛奶,吃個水煮蛋,也比只喝杯咖啡要好些。太太說,我從小就不喝牛奶,喝了想吐。

先生說,妳們女人家有時穿長長的裙子,十分悠雅、大方、很有氣質。太太說,我一向習慣穿長褲,從小就不穿裙子,別人都叫我小男生。

先生說,你做菜不要放太多鹽,醫生都說太鹹對身體不好。太太說,習慣了,我們家從小就吃得鹹。

從小愛漂亮
先生說,妳說話為什麼這麼大聲,脖子的筋都要爆出來了,好像跟人吵架一樣。太太說,我從小說話就大聲,同學給我起個外號:「大聲婆」。

先生說,已經老太婆了,為什麼還要塗手指甲油,而且連腳指甲也塗得五顏六色的,穿了鞋子又看不見。太太說,我從小就愛漂亮,讀幼稚園時就要媽媽替我塗指甲。

先生說,妳切竹筍為什麼要切三角形,夾都夾不起來,不可以切成其他好夾一點的形狀嗎?太太說,我從小看媽媽就是這麼切的。

好習慣從小養成
辦公室同事說,妳怎麼天天剪指甲,動不動就洗手?這是我媽媽教的,從小就這樣。

媽媽總是說要勤剪指甲,因為指甲容易藏污納垢,洗手一定用肥皂,這樣可以遠離疾病。

朋友說,妳的孩子好有禮貌,跟我講話時都會站起來,而且還會說謝謝阿姨。

這位母親說,從小我就這樣教他們,他們都習慣了。

妳的聖經怎麼那麼熟,好像讀過神學院似的!這要謝謝我母親,我在唸幼稚園時,每晚睡前她都講聖經故事給我聽,講完故事才睡覺。讀小學時,就要我看有注音符號聖經圖畫書,多數也是聖經故事。

妳好虔誠啊,三餐吃飯都做謝飯禱告!我從小就這樣,都是母親教的,而且睡前還要跪在床前禱告後才上床。

我從小就博覽群書
某國立大學知名國學大師,人家問他是不是從小就立志學中文研究國學。他說是,也不完全是,因為從小母親就讓他博覽群書,他幾乎什麼書都看,看了林肯及愛迪生傳,想當總統及發明家;看了居禮夫人傳,大學想進物理系;古書看多了,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最後讀了中文系。

他讀的書真的不少,因為從小就喜歡讀書。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
所謂「我從小就是這樣」其實就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所謂習慣則是一種周而復始難以改變的行為。這種習慣如果是好的,受益終生。如果是不好的,就會一輩子受害。

所以做父母的、當老師的,都要在孩子或學生很小時,就用各種靈活的方法,導引孩子養成良好習慣,避免壞習慣在不知不覺中被養成。

這是聖經上為甚麼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就是儘早養成孩子的優良習慣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59:孩子的模仿力


2023-09-06 14:38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孩子的模仿力。 示意圖(ingimage)


同事有一個讀幼兒園的小女兒,看見媽媽有胸部,最近姐姐胸部也高起來了,她就用兩條小手帕,揉成團狀,放在胸部,並用手托住,然後很得意的對爸爸說:「爸爸你看!媽媽、姐姐有、我也有!」

由這件令人會心一笑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孩子的模仿力有多麼的強。

做父母的千萬處處要謹慎,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因為孩子時時都在模仿你,甚至在你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你的習慣已變成孩子的慣有動作,這還包括你的各種觀念在內

愛心孩子的養成
父母常帶孩子到孤兒院、老人院、身心障礙等慈善機構去獻愛心,孩子的愛心也會隨之成長茁壯,成為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這樣的孩子,由於助人已成為習慣,受恩的人很多,一但孩子遇到困難時,受過他幫助的人,都會以報恩的心情,來幫助你的孩子,孩子會覺得世界真美好,他身邊的人,都對他這麼友善。

父母如果是個吝嗇鬼,孩子能否有愛心,用膝蓋想,都知道答案是什麼。

孟母必須三遷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小時候家居墓地附近,孟子乃模仿祭祀跪拜、哭泣遊戲。孟母乃遷居,遷至市場附近,孟子則玩起模仿商人叫賣的遊戲,孟母認為此非教養兒子的好所在,又再遷居。遷至學校旁邊,孟子就學讀書人禮節,孟母大喜,認為此乃最適合孩子居住的地方。

孟母三遷故事,表面是為孩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更深一層看,則是在找一個有好模範的地方,因為她知道孩子的模仿力太強了。

「爸爸媽媽、姐姐有,我也有!」由這個小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有多強。她雖然不知道媽媽為甚麼有高高的胸部,姐姐也突然由無到有,但是她心裡一定想知道那是為甚麼。

從爸爸肚子生出來
許多父母大概都會碰到,孩子會問一些生理上的題目,例如問媽媽,為甚麼我是從你肚子裡出來的,而不是從爸爸肚子裡出來的?為什麼要結婚才會生孩子?

類似的問題,父母若不是不知如何答覆,就藉口塘塞敷衍一下或乾脆說,等你長大就會明白。

我們讀初中時,有門生理衛生課是位女老師教,當教到男女結婚生孩子這一堂課時,她都跳過去不教,我們也都識相不問她為何不教。

這都不是好的方法,我們沒有從孩子的好奇心上,給他們好好的上一課。答覆孩子這類問題,仿間有不少專書,教你如何以最聰明的方式,解答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是造物主裝在我們心裡的,大人、小孩學歷高低都一樣。現在各國花了幾十億或百億美元,去探測太空不也是人類的好奇心使然嗎?

好奇心是寶
現在每年頒發的諾貝爾獎,得獎人多數都是因為好奇心,並努力尋求解答以滿足自己好奇心的方法,當找到方法時,就會成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或得主。

好奇心雖人人皆有,但有些好奇心被時間及環境磨光了,我們的教育包括家庭、學校教育,對孩子好奇心的啟發都做得不夠,甚至根本漠視

大科學家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見蘋果掉下來,好奇的想知道,為甚麼蘋果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飛,為了要知道原因,不停的尋找,終於發現了地心引力

因為造物主為了讓人能在世生存,特別安置了地心引力,這一發現立刻驚動了全世界,牛頓也因而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

請大家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好奇心,那是寶貝不要隨便丟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60:謝謝您載我到學校! 


2023-09-08 14:40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謝謝您載我到學校!  示意圖(ingimage)


孩子今天學校運動會,要早到,因為要表演跆拳道。但時間來不及了,計程車叫不到,孩子焦急煩燥,父母亦不知如何是好。救星來了,隔壁張爺爺說,我騎機車送你去,大家如釋重負,稱謝不已。到了學校孩子又對張爺爺說:「張爺爺辛苦您了,謝謝您載我到學校!」

回家後,孩子還專程去張爺爺家表示謝意。可是張爺爺也每天用摩托車送自己的孫子上學,但孫子不但沒謝過一次,有時還怪爺爺動作太慢,駕車不夠穩,椅墊子未擦乾淨。

這是你的責任
張爺爺都是送人上學,前者只有一次,稱謝不已,後者天天做,除了抱怨卻沒有一句感謝的話。原因在哪裡?差異在哪裡?

前面鄰居孩子之所以稱謝,因為他知道這不是張爺爺應該做的是因為愛心才送他的,所以稱謝不已。後者孫子則認為爺爺送他上學是責任,既然是責任,當然沒有甚麼好謝的,做不好當然要接受批評。

行人應優先
現在政府嚴格執行行人優先交通規則,車人相遇人先行,所以很多人過馬路,悠哉悠哉散步而行,無視轉彎車大排長龍。

早年,駕車者最偉大,行人見到車都習慣的讓車先行,否則遇到冒失鬼會惹禍上身。偶遇有禮貌的司機,作讓路人先行的手勢,路人都用跑的過馬路,且頻頻向司機表示感謝。

二者為何差異這麼大?因為前者認為車讓人理所當然的,是法令規定的,行人優先是權利,既然是權利,當然要好好享用一下。

後者認為習慣上車都不讓人,現有人肯讓行人先,有意外感,認為那是好司機,故而稱謝。

何需孝順父母
社會上現在愈來愈多忤逆不孝的孩子,視年邁父母為垃圾,父母對他們曾經竭盡心力盡其所有,包括物質上的,體力上的,無不全數奉上,但孩子並不感謝,因為他們認為那是父母應盡的責任,那家父母不都是這樣的?

既然是責任,就沒有甚麼要感謝要回報的。既然是責任,當然要接受抱怨,所以對父母抱怨是正常的,不孝順父母,也不必大驚小怪。

誰叫你是我的媽媽
單親媽媽每個月給唸大學的孩子3,000元零用金,孩子抱怨太少了,別人家至少5,000元,他難道不知道母親是靠打零工維持家計並供養他唸大學的嗎?知道又怎樣?

那是你母親的責任,誰叫你生我,誰叫你是我的母親,難道你不知道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嗎?

早餐稀飯不見了
東南亞有個極貧的國家,在偏遠鄉下,有位華僑見孩子因貧沒有早餐吃就上學,動了善念,供應學校千位小學生,早餐吃一碗稀飯,大家喝著熱騰騰的稀飯,感謝不已。

但久之,大家似乎認為這是華僑爺爺應該做的,就抱怨稀飯裡沒有小菜,有了小菜又說應該有個饅頭,最後還說應該要有個雞蛋。

華僑爺爺並不是個很有錢的人,無力供應,同時他發現孩子們居然認為這是他的責任,不知感恩,心中一陣難過,停止了稀飯的供應

斷糧之後,學生始知華僑爺爺幫助他們是愛心不是責任。但瞭解已經太晚華僑爺爺的愛心已經受傷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森林野火 生物互成生態寡婦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748/web/ 

◆  校園霸凌防制策略 脫離國際
◆  郭參選 三個和尚沒水喝
◆  「恐怖情人」 把在野推往邊緣
◆  可憐可惡可悲 台灣社會反智危機
◆  願郭董懸崖勒馬
◆  公部門留才 以簡任官格局培養基層
◆  南北對抗 印度、非盟待價而沽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森林野火 生物互成生態寡婦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森林野火 生物互成生態寡婦


2023-08-29 02:58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講座教授)


日前夏威夷茂宜島森林大火,毀滅了一個小城,奪去近百人生命。加拿大卑詩省西北也有數百起野火竄燒,撤離近四萬人;延燒面積相當於四個台灣,濃煙蔽天,天際線紅黑一片,燒出將近二億噸二氧化碳,這個數字直逼台灣一年的排碳量!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原如此,森林亦然。人類未存在之前,森林已經生活了數億年,天然野火不定期發生,成了大自然調控森林的巧妙手段。野火的催動,主要是靠著大自然季候乾濕的韻律,以及森林裡殘枝枯葉堆積的程度;不時天雷勾動地火,野火清除野林,開闢新的開闊地,展開新一輪森林演替。野火的範圍也跟地形、林相、水流分布、雲霧、降雨…種種自然因素有關。

近年,原來大自然的野火現象被人類活動的影響打亂了。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屢創新高,帶來了全球暖化,高緯度的「寒帶」阿拉斯加森林也被燒毀了;原來比較潮濕多雨的熱帶雨林,因局部的炎熱少雨,也成為野火肆虐的焚場。全球森林大火的範圍與頻率連年擴大,近十年來「年度森林燃燒面積」呈指數型成長,大火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也減少了森林碳匯的容量。全球暖化、森林大火、溫室效應互為因果,火上加油,三個「正向回饋」的脫韁野馬把更多的森林燒成煉獄。

古話說:「城門失火,池魚遭殃」。現在森林大火,不只河川池塘的水族遭殃,居住在森林裡的生物也連帶受難。芸芸眾生中最讓科學家關注的是飛蛾、蜜蜂、蝴蝶之屬,他們平常飛到東、飛到西,嗡嗡營營,勤採花蜜。古人問:「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現代科學給出了答案,為的是幫雄蕊雌花傳遞花粉、傳宗接代!

一場大火,千林萬樹百花殘,蜂巢覆滅,蝶蛾斷翅。倖存的昆蟲找不到可食的花蜜,「蝴蝶夢中家萬里!」殘留的植物也沒了媒人,落單的植物悲哭:「春草年年綠,王孫胡不歸?」原來相依為命的動、植物都成了生態寡婦,訴盡相思無覓處。

往後數年,各地森林復育,因為少了些蟲媒精靈,一時很難恢復舊貌,還需走過長長的一段生態演替。十年樹木,百年「養蟲」;最後來到蝶飛蜂舞,植媒配對,天衣無縫,不知是猴年馬月?

老文青如我傷春悲秋,集李商隱詩為森林愁:「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校園霸凌防制策略 脫離國際


2023-08-29 02:59  聯合報/ 林滄崧/教育部103-108年防制校園霸凌安全學校諮詢輔導團委員(台中市)
校園霸凌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閱讀廿五日民意論壇張金章老師「防校園霸凌 別被民粹牽著走」一文後,欣慰有教育人員踏上第一線論述校園霸凌議題,並指出現行我國在處理校園霸凌的謬誤之處。就以國際通行、學理論證與防制策略的角度來說,張老師所言皆可做為教育部此次修訂「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的重要參考。

該文所指出的現況困境,也是目前我國處理校園霸凌事件與國際、學理脫軌之處。基於長期投入校園霸凌與少年犯罪防治的角度,提供以下意見供有關單位思考:

一、霸凌知識體的搖擺:二○一○年底發生桃園八德國中校園霸凌事件,引發社會對校園霸凌事件的重視,當時教育部便引進諸多國際、學理的定義與防制模式,後於二○一二年制訂「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從全球共同觀點來防制我國校園霸凌的問題。但到了二○二○年,只因要將教師加入霸凌準則的規範對象,硬是將國際學理中關於霸凌要件極為核心的「勢力失衡」要件刪除;到了今年又企圖將另一核心的「長期持續」要件弱化。若此次修訂結果如此,也正式宣告我國校園霸凌防制策略完全與國際學理脫鉤。

二、師生衝突與生生衝突的定性謬誤:現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把師生衝突及生生衝突都放在同一準則內進行規範,這只是凸顯對兩者之間的定性誤解。生生衝突是屬於少年偏差行為學的範疇,其防制策略與技術在於教育、輔導、指導或矯正;而師生衝突則是屬於管教權力濫用的議題,其防制策略與技術在於行政調查、懲處與再教育輔導。這兩個不同性質的議題卻擺在同一個準則內,妄以同一個霸凌定義作為處理標準,當然會產生捉襟見肘的現象。將師生衝突與生生衝突各自獨立、建置處理法規才是解決之道。

三、處理過程極端向法律傾斜,完全漠視教育輔導功能:校園霸凌既然冠上「校園」二字,自然是採取校園處理模式;就如職場霸凌、監獄霸凌、軍隊霸凌,都自有依其組織運作而制訂的操作基礎。揆諸國際學理對於校園霸凌的操作,皆採取柔性的教育輔導模式;唯獨我國卻反其道而行,採剛性的行政調查模式。更有部分行政法院判決認定校園霸凌調查處理係屬行政處分範疇,徒將我國校園霸凌的處理推向教育行政司法化之路。難怪教育界一直有些呼籲「請政府成立校園法庭」、「都讓法律來就好,還要教育做什麼?」

四、以「判定成案率」做為評估防制成效的迷思:筆者參加某次專家座談會上,聽到官員稱:因為立委質疑我國校園霸凌判定成立率只有一成,所以要修改準則擴大判定成立範圍。本次修訂準則的依據若真是如此,那麼又是因誤解校園霸凌而修法的例子。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全球校園霸凌率依國情不同,介於五%至卅%,全球平均值介於十%至十五%之間波動。若我國校園霸凌判定成立率在一成左右,也在國際標準區間,為提高校園霸凌判定成立率而修訂擴大成立門檻,實無必要。










郭參選 三個和尚沒水喝


2023-08-29 02:59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季青漫畫


國民黨於全代會確認以侯友宜為總統參選人已逾一月,本希望塵埃落定,大家齊心「下架民進黨」,孰料至今紛擾未息,「政黨輪替」強大民氣似逐漸潰散,讓支持者焦灼不已。

侯為本屆國民黨能推出的最強參選人,人無完人,侯之出線,既有新北市傲人政績,又有正義鐵漢形象;地方選戰中雖頻遭對方陣營猛攻,兩次均以大勝收場,可謂耐打,不意在此次中央級選戰中,飽受內憂外患之苦。民進黨的全面攻訐,本在意料之中,即使綠營炮製的「幼兒園餵毒」事件,也證明是烏龍一場,攻防暫告一段落。反而是非綠陣營「內憂」愈演愈烈,各路人馬賣力演出,置攸關台海和戰大局於度外,讓人慨嘆。

國民黨執政時期,長年有「本土派」出走之隱憂;在失去政權、黨產被奪之後,此番不少地方政治人物,在歷年來最草根參選人當前,卻與郭台銘眉來眼去。有些固然由於昔日小恩小怨,大多恐別有所圖。以「狐與虎」自況的郭,捭闔商場多年,豈看不透這些人物支持的虛假或脆弱?但仍似「鐵了心」,以侯民調不振為樂,處處見縫插針,並不顧自己民調墊底,喊出要與其他二人喝咖啡,共謀大計,明顯要繼續攪局,除了身為巨富想大玩一票,猛刷存在感外,讓人想不透「所為何來」?

柯文哲在坐享民調第二,偶與賴不相上下一段時期後,遭到綠營猛攻即聲勢下滑,與賴之距離已經拉開;加之民眾黨區域立委參選人「找無強棒」,暴露其「一人政黨」的本質。縱然在不分區立委席次上或略有斬獲,在政壇影響力卻受到局限,忍令其口中「貪腐不堪」的民進黨政府繼續掏空台灣,又是為哪樁?

郭在四年前自國民黨「翻桌走人」,連累總統與立委選舉雙雙大敗,民進黨得以「五權在握」、橫行霸道;不僅造成「五缺」,而且不顧深厚血緣關係,捨棄在馬政府時代尚能與大陸友善往來、雙贏互利的局面,配合美國抑制中國戰略,竟然考慮在海灘布雷、都市巷戰等陷台灣為廢墟的戰術,可謂已達「喪心病狂」程度。而郭上次雖壞了大局,選前還知道宣布退選,此番不論是故技重施還是玩票到底。「三個和尚沒水喝」,讓賴清德「躺著當選」,形勢日益明顯。

作家柏楊曾撰文「活該他喝酪漿」,重點是「活該」;非綠陣營如再這樣糾纏下去,慘敗已是必然。就郭而言是「自作自受」,但直接促使台灣唾棄民進黨政府倒行逆施的選民,因而繼續受其荼毒,則罪莫大焉。












「恐怖情人」 把在野推往邊緣


2023-08-29 02:59  聯合報/ 方復權/國貿業(台中市)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宣布投入二○二四總統大選,即將全面展開連署以取得參選資格。很顯然,郭台銘企圖以玉石俱焚、藍白陣營全輸的策略,逼迫「三隻小豬」坐上談判桌,因為他強調「我的參選要推進在野整合,整合才能勝選」。

儘管「世事難料」,以及「Nothing is impossible」,但筆者認為賴清德終於躺著選了;因為郭台銘此舉,不僅第二次對國民黨背信棄義,重傷藍營支持者,他也陷自己於不義。郭董事業有成,總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

國民黨已經發布新聞稿,表示郭台銘在五月十七日徵召結果公布時,曾在臉書發表「我心長照中華民國」貼文,強調「將信守承諾會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市長勝選,戰勝二○二四的大選,讓無能的政府下架」,可見郭台銘已明確承諾支持侯友宜勝選,更將其重要政見託付給侯友宜,促其認真實現。不管現在提出任何理由,都不應推翻其三番五次、白紙黑字的承諾,違逆捍衛中華民國的共同理念。此外,國民黨員若公開為郭台銘站台,將黨紀處分;換言之,國民黨中央堅決和郭台銘分道揚鑣。

郭台銘扮演「恐怖情人」,急得下險棋,卻把侯、柯和自己都推到了政壇邊緣而不自知。二○二四總統大選,在野黨先天不良,勝負已定。












可憐可惡可悲 台灣社會反智危機


2023-08-29 02:59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最近有三件新聞,讓我對台灣的反智現象感慨良多。

第一則新聞是高雄旗津有一家三口,為了增強免疫力抗疫,到廟裡求符水,結果喝到三人都意識不清出現幻覺送醫。

第二則新聞是駐日代表謝長廷在臉書發文指出,日本三一一地震後,世人對放射性的議題有些敏感,並稱「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似乎有意淡化日本核廢水入海的疑慮。

第三則新聞是本名陳時奮的綠營台派國師翁達瑞,在臉書號召支持者連署向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抗議,指其介入台灣政爭,有義務對台灣球迷好好解釋,並且要求MLB公開道歉與澄清。

這三則新聞裡面的人物包括了底層百姓、國家官員、高教學者。就新聞內容而言,第一則最可憐,第二則最可惡,第三則最可悲。但不論是可憐、可惡或可悲,他們所代表的都是台灣這些年來由下到上,社會集體退化的反智現象。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曾經說過,低智商社會包含「集體不思考」、「集體不學習」、「集體不負責」三大特點。這種不思考、不學習、不負責的反智主義,主要緣於在不對稱的經濟環境下,所產生對「社會不公」與「前途無望」的自我消極與自我放逐。表面上是反知識,本質裡卻是反精英、反理性、反權威、反建制。

不過台灣社會的反智現象,除了有一部分是因人民對前述經濟相對剝奪感所產生不公與絕望,而選擇自我躺平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則是執政者透過教育與媒體對人民洗腦。前者是資本主義的惡靈,後者是專制主義的魔掌,二者雙管齊下,遂造就了今日台灣的民粹反智社會。

底層的人民勞苦終日,只能靠既有的認知與本能自我救贖,最為可憐。掌權的政治人物吃香喝辣,用無知與謬論洗腦底層的人民,建構他們的認知與本能,最為可惡。而高教學者降志辱身,引經據典用偏頗不全的知識與邏輯為掌權者護航洗白,最為可悲。

今日台灣的反智民粹,是社會集體思想困境的直接體現;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台灣政治的恍惚和迷茫,以及國家整體能源、農業、經貿政策的無知與荒謬。這種反智與非理性,只會使台灣人民思想愈來愈封閉、認知愈來愈侷限,至終會愈來愈偏離正常軌道,愈來愈趨向於愚昧、蠻勇、極端的一面。

我們應當警惕與避免反智民粹被無良政客進一步地利用和煽動,從而造成台灣社會更多的分化與撕裂。為政者當思考,如何在藍與綠、獨與統、破與立的矛盾中,重建台灣人的光榮與夢想。











願郭董懸崖勒馬


2023-08-29 02:59  聯合報/ 葉美霞/公退(彰縣和美)


果不其然,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總統,真正成了賴清德的最佳助選員,對於口口聲聲要「下架民進黨」的郭而言,真是莫大的諷刺。

有錢又不甘寂寞的郭台銘,自以為出馬角逐二○二四大選一定可以當選,殊不知他的民調是「四腳督」中墊底的一員。尤其是他號稱組成「主流民意大聯盟」,事實上沒有與藍白結盟,哪來大聯盟?

其實郭台銘可做的事很多,可投身公益助人,拿錢出來建設許多有益大眾的場館,相信會讓更多民眾喜愛他、尊敬他。否則執意硬要參選,將成歷史罪人、徒留罵名,但願郭董能懸崖勒馬!













公部門留才 以簡任官格局培養基層


2023-08-29 02:59  聯合報/ 李冠儒/前地方公務員(台中市)


報載公務員流失,去年六都離職一五五八人。筆者身為今年初離職,同樣在六都的七職等公務員,提出三項建議供公部門參考,以期未來在攬才、留才之外,更能讓才能有所發揮。

建議一:工作上手後可調配。筆者從報到至離職,工作內容毫無改變,同樣是一個案子接一個案子,源源不絕。調配工作甚至借調至其他科室,除了讓各個科室間有所交流外,更能持續學習不同的專業,讓不同的思維有激盪的可能,避免見樹不見林。且不管是行政類還是工程類的公務員,本質上都是公務行政,應該要以培養未來簡任官的格局培養基層承辦,讓其熟悉不同業務與不同的處理、思維方式,從根深化及提升公務的水準。

建議二:更彈性的上班時數。從疫情的居家辦公成效可知,工作時間並不需要那麼長;除了少數突然有臨時交辦事項,或隔日有重要會議需準備資料外,時間通常都浪費在公文往返(長官出差或休假不在)、流於形式的會議、及做面子工程(開工典禮、啟用典禮、視察、做簡報、衝執行率)等制式事務上。更彈性的上班時數,讓公務員得以兼顧各自工作、家庭與個人生涯發展。

建議三:減少短視近利的面子工程。好的政策需具前瞻性,且建立在服務人民上,而非短視近利或服務少數權勢上。目前以KPI衡量優劣,因政策或選舉趕東趕西,只是將問題延後,最後所花費的時間往往更長(例如新竹棒球場),更累死基層公務員。又如為了一場長官出席半小時的開工典禮,除花費民脂民膏外,典禮前還要歷經多次會勘;且當天除重型機具無法施工外,全科亦需總動員到場協助,遂影響工程進度且導致公務停擺。長官若想親臨現場,可配合工程查核,或各機關工程品質督導小組之督導,減少非必要的面子工程。

綜上,讓公務員精進專業、保持熱忱,並兼顧工作與個人發展,如此,即便不留在公部門,也能成為社會持續進步的珍貴資產。












南北對抗 印度、非盟待價而沽


2023-08-29 02:59  聯合報/ 張孟仁/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此次金磚國家成功達成歷史性擴員,彰顯了金磚國家欲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決心。儘管被視為對抗北方 G7(七大工業國)的南方集團,金磚國家擁有提供發展中國家在地緣政治不選邊的優勢。不過,內部各方所圖之分歧,嚴格看來,中俄僅贏了面子,居中獲取最大利益者為印度及非盟。

何以致此?答案不脫東西方紛紛拉攏兩者。中俄想創造「金磚貨幣」挑戰美元做為世界外匯儲備貨幣的地位,卻無所獲;金磚國家也無意發展新的支付系統來取代 SWIFT,而是考慮創建加強本幣貿易的系統。中國、印度之間的關係微妙,正是金磚國家目標搖擺所在。

中國大陸一直試圖在金磚國家的保護傘下,建立一個獨立的發展中國家集團,並由中國占主導地位,以期對抗七國集團;而印度的目標卻想站上獨立於東西方、號召發展中國家的第三勢力,帶頭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讓非洲聯盟參與廿國集團(G20)。中國奉行南方主導戰略,而印度因無需面對西方威脅,可將發展中國家代言人的角色發揮到淋漓盡致,向西方已發展國家表達發展中國家的關切,符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非洲深植於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有關的長期苦難歷史。非洲領導人對俄羅斯藉由瓦格納集團和其他私營軍事公司介入非洲有戒心,特別是在利比亞、馬利和尼日的干預,以及在血腥內戰中對敘利亞的支持。非洲人民和領導人更厭惡幾個世紀以來對非洲進行殖民和掠奪的歐洲國家,而歐盟屢以宣揚人權及不可能的條件來掛鉤資金的提供,美國和歐盟還繼續插手非洲政治,隨意更換國家元首,並將非洲國家的苦難和貧困歸咎於腐敗和管理不善。

同理,非洲在中國和俄羅斯身上嗅到了同樣的帝國主義脈絡,動用金錢和武力,兩國都急於展示自己的領導力,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非洲人民。相反地,非洲不認為印度具有帝國野心;印度成功地在擔任廿國集團主席國期間取得進展,並努力確保金磚國家不會成為中國主導的平台,似乎更能博取非洲國家的好感度。

面對中俄有意將金磚國家打造成南方集團的合作平台,歐洲國家(至少義大利)卻發現了印度這個突破口,打算接納印度拉攏非盟進入 G20 的提議,順勢分化金磚國家的目標。無論結果為何,印度和非盟成了待價而沽的寶。




蘇蘅/你看的民調是不是傾斜版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你看的民調是不是傾斜版本?
◆  嚴震生/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蘇蘅/你看的民調是不是傾斜版本?


2023-08-29 02:57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總統選舉變數太多,愈近投票,選民愈需要參選者們強弱的訊息。此時,民調的製作,就出現被操弄的空間。台灣總統選舉熱滾滾,最近一個民調,就引起不小爭議。

二○二○年拜登和川普競逐總統,選前民調滿天飛,真偽難辨。很多民調誇大了拜登領先川普的優勢,皮尤研究中心針對這類民調批評:這些民調已完全毀掉民調可信度,這些民調機構用「廢墟」形容也不為過。

當時民調專家認為,這場選舉最微妙的是,川普的支持度並未在民調中充分顯現。皮尤研究中心事後分析選前一年的民意調查問卷發現,二○二○年部分選舉民調出現的嚴重錯誤之一,是問題測量的選擇性偏差,例如能源政策、社會福利、聯邦政府信任等話題,讓民調中的川普選民代表性不足;不但預測不準確,也低估川普支持率,更顯示民調可被操縱。

例如詢問是否支持「黑人生命也是命」運動的民調,同時問拜登的支持度,結果勝過川普十二個百分點,如果反過來問,是否認為美國不斷增長的移民數量威脅到美國傳統習俗和價值觀,拜登領先就只有個位數。

很明顯,議題設定在前、再問投票傾向的民調,會影響對總統候選人的認同,也可能讓不支持這個議題的選民不回答,這即傳播理論的預示效果(priming effect),或民調常說的「誤導性問題」、「民調的情境陷阱」,造成的民調測不準。可悲的是,這種結果往往正符合民調操弄者的期望。

研究指出,社會意見兩極化的國家,候選人之間的巨大差異,很可能受民調問題排列順序或測量問題偏向的影響,點點滴滴累積之下,改變部分樣本的意見,極可能導致候選人之間極大差距。

研究發現,戰況激烈的選舉中,民調常出現「平衡版本」和「傾斜版本」兩種。如果有利於某政黨的議題出現,多會「刺激」某政黨選民勇於表態支持,議題不但誘導性強,容易幫特定候選人造勢,亦容易在民調中出現較多領先優勢,但仔細分析,極可能是問卷設計的預示或誘導效果所致。即使CNN,都有平衡版和傾斜版問卷,也造成偏差。

八月廿二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總統民調也引起很大爭議,民調顯示,選民投票傾向四成三受訪者支持賴清德。值得注意的是:問卷前面的題目設計,包括對賴出訪敦睦邦交的信心,以及麻生太郎「台、美、日要做好打仗的覺悟」的看法,這兩題毫不遮掩,完完全全是對賴清德有利的「傾斜版問題」。這類題目設計非常多,引導性之明顯,有如雪地上的黑兔子。

如果從更早的民調結果來看,七月下旬ETToday民調的賴支持度是卅五點六%,TVBS是卅三%,美麗島電子報卅五點一%。有趣的是八月十八至廿日ETToday的賴清德民調支持是卅五點四%,和該機構自己七月民調結果在誤差範圍內,但台灣民意基金會八月十四至十五日的民調和ETToday施做時間接近,卻驟升至四十三點四%。比各家七月平均民調多了近十個百分點,乖離非常巨大。

怎麼解釋這種差異?一種可能是民意支持真的上升,另一可能是問卷設計造成選民被議題情境或社會期望套住,無法反映真誠的想法。

因此,記者或民眾解讀選舉民調,不但要取得完整問卷,並且應檢視是不是暗藏玄機的「傾斜版本」,也要注意比較不同民調結果之間,有無特別奇怪的差異。畢竟,集體操弄總是比個別操弄要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