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RCEP生效 台灣經貿新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只要夠明智,台灣不會變成香港或烏克蘭
◆  聯合報黑白集/普普與拜登
◆  經濟日報社論/RCEP生效 台灣經貿新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RCEP生效 台灣經貿新挑戰


2022-02-28 03:10  經濟日報 /   社論
涵蓋15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國在今年2月又增加了南韓,連同1月已生效已有11國生效,預計馬來西亞將在3月中成為第12個生效國。路透


在國人將焦點集中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際,涵蓋15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國在今年2月又增加了南韓,連同1月已生效的中國大陸、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東協的新加坡、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及汶萊,目前 RCEP 成員已有11國生效,預計馬來西亞將在3月中成為第12個生效國

RCEP 在民國 101 年(2012年)正式啟動談判,歷經多次延宕,以及印度退出等不利因素,在各界普遍不看好情況下終於到位。就人口數、國內生產毛額(GDP)及貿易額而言,RCEP 堪稱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規模不但遠大於 CPTPP,也超過目前歐盟對外最大的歐盟-日本 FTA,也高於美墨加FTA,RCEP 有與美系及歐系 FTA 三足鼎立的態勢。

RCEP 常被批評自由化程度不高,例如平均約有92%產品納入降稅範圍,只有65%產品完全消除關稅,遠不及 CPTPP 及歐美 FTA 將95%以上產品消除關稅。另外 RCEP 有七國服務業是採取開放程度較高的負面表列」,但包括中國大陸的其他八國仍引用較保守的正面表列,僅承諾在六年內轉為負面表列,估計屆時大約只有約三分之二的服務業項目完全開放。

RCEP 可說是並不具備高品質 FTA 的條件,卻能將過去沒有交集的中國-日本及日本-南韓成功串接彼此開放市場,彌補談判近20年卻無進展的中日韓 FTA。

根據 RCEP 規定,在生效一年半後才可有新成員加入,所以 RCEP 短期內不會增加新成員;與 CPTPP 隨時可接受新會員申請、目前各國競相申請加入 CPTPP 的情況不同。目前香港表示已經申請加入 RCEP,也得到成員普遍正面回應,預估香港很有可能成為 RCEP 第16個成員。香港過去憑藉區位優勢,以及轉口貿易之利,一直是中國大陸與東協界接平台;若香港未來可以藉由 RCEP 進一步鞏固中轉地位,更有助於香港將觸角延伸,與日、韓及澳、紐深化經貿連結。

RCEP 未來發展仍有不少挑戰。RCEP 的規模雖大,但主要還是整合原有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及澳紐等四個 FTA 並加碼開放。過去東協 FTA 一直被垢病開放幅度不高,執行效率較差,以致利用率偏低的情形。RCEP 未來是否會重蹈覆轍,產生「新瓶裝舊酒」的情形,仍待觀察。

其次,RCEP 號稱涵蓋15國,但其中若干國家,例如中國大陸與澳大利亞之間、日本與南韓之間,彼此經貿關係不佳;未來這些國家若在 RCEP 體制外繼續交惡,也會影響 RCEP 的發展。

RCEP 雖是以東協為整合軸心,但最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巨大,不但將 RCEP 視為可以強化產業聯結,鞏固紅色供應鏈,更具有重要地緣政治價值,可以做為其與美國抗衡的平台。

美國已明確表示不會重返 CPTPP,更不可能加入 RCEP。美國目前積極推動「印太經濟架構」,但並不涉及市場開放;所以美國國內認為不應缺席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例如應展開與日本第二階段貿易協定,並積極與各國建構數位貿易協定。

基於中國大陸是 RCEP 創始成員,台灣當然不會將 RCEP 視為優先選項,而將重點放在申入 CPTPP。但是加入 CPTPP 也絕非一蹴可及,以目前進展最快、已成立工作小組進入實質談判階段的英國為例,至少也要耗費約二年才有可能在民國 112 年(2023年)加入。台灣申請加 CPTPP,未來仍需克服不少關卡。

現階段台灣除了申入 CPTPP 外,也不應小覷 RCEP 的影響。 民國 110 年(2021年)台灣對 RCEP 成員出口 2,510 億美元,約占總出口的56%,若再納入香港轉口中國大陸部分,比率達到70%,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轉口)的貿易順差更達到 1,04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RCEP 生效後必會對台灣產生貿易移轉效應,如何降低衝擊,必須有所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普普與拜登


2022-02-28 04:35  聯合報 /   黑白集
美國前總統川普今天大讚俄國總統普亭是「天才」,還說美國現在若仍由他掌權,這類危機便不會發生。美聯社



俄軍攻入基輔,搞得西方國家極其難堪;發動戰爭的普亭雖得意洋洋,卻難逃千夫所指。此時,竟有人站出來大讚普亭是「天才」,此人正是同為狂人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川普還誇口,若他還在位,普亭一定「不敢亂來」。

川普民國 113 年(二○二四)還想捲土重來,此時趁著拜登出糗,當然要滅一滅對方威風。不僅如此,這老兄還故意把台灣拖下水,說普亭和習近平像「孿生姊妹」,習近平一定會效法普亭,對台灣動武。事實上,要論「狂妄」,川普的瘋狂程度絕對不輸普亭,這兩人更像「普普兄弟」一對寶。

對此,白宮副發言人貝茲Andrew Bates可就不客氣了,推文嗆「雙普」是「兩隻噁心又可怕的豬」。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爆不了這種粗口,只能罵川普「可恥」,說「普亭正是川普想成為的領導人」。前幾年被川普政府帶著團團轉的蔡政府,如今不知作何感想?

值得玩味的是,拜登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困境,正因他執政後走的仍是「川普路線」,大搞美中、美俄對抗策略,導致全球局勢走回「新冷戰格局」。拜登忙著拉幫結派抗中抗俄,視周邊國家非友即敵,導致區域政治神經緊繃。如今,這個路線竟還遭川普冷嘲熱諷,拜登只能怪自己缺乏主見。

這兩天川普看情勢不對,改口譴責俄軍侵烏。這種隨意曲線作風,拜登恐難望其項背!













聯合報社論/只要夠明智,台灣不會變成香港或烏克蘭


2022-02-28 04:37  聯合報 /   社論
被摧毀的俄軍火箭發射戰車2月25日停在烏克蘭東部大城哈爾科夫。路透


俄羅斯派兵入侵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下令全國總動員,卻只能孤軍奮戰。第一天,他即痛批盟國並砲轟「世界最強國」袖手旁觀,坦承在與西方領導人交談後感到心灰意冷,「我沒有看到任何人與烏克蘭並肩作戰」。烏克蘭稍早得到了西方國家的口頭承諾和軍援,卻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為它與俄軍交戰。烏克蘭只能獨力對抗戰鬥民族俄羅斯。

美國早早就表態無意派兵赴烏參戰,歐洲各國更擔心引發世界大戰,因此不論烏克蘭如何籲求,美歐除了譴責俄國並採取經濟制裁外,無一國願意投入戰場。澤倫斯基禁止全國十八到六十歲的男性離境,甚至在邊關攔下逃難的男性國民,烏克蘭國防部則呼籲全民從軍。澤倫斯基發放武器給想要捍衛國家的人,也有不少人領了槍,但這要如何抵擋俄國坦克的輾壓?這樣的場面應在預期之中,但澤淪斯基直到俄軍進逼基輔才怨天尤人,未免太遲。

美國情報研判,基輔在九十六小時內會被攻陷,俄總統普亭將實現烏克蘭「去納粹化」和「非軍事化」的目標。就在西方國家還在猜測莫斯科的意圖時,普亭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表示願與烏克蘭展開高級別談判。與此同時,澤倫斯基也表明準備討論烏克蘭成為「中立國」,但迄未看到可主持大局的「第三方」,也未看到哪國能提供安全保證。目前雙方還在喬談判地點,但烏克蘭除苦吞城下之盟,恐怕沒有多少選擇。

隨著俄烏戰情急轉直下,外界拿俄國對比中國、拿普亭對比習近平,開啟了一波「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討論。這就像當年香港反送中時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一樣,是同一公式化語句被拿來亂套,搞得許多民眾心煩意亂。事實上,台灣不是香港,也絕非烏克蘭,不應隨便拿來類比。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香港是殖民地回歸的「特別行政區」不同;我們有上軌道的民主制度,擁有自己民選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若自比為香港,是自我貶抑。至於烏克蘭,曾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獨立後雖有心追求民主卻一直走向民族主義的歧路,無法凝聚內部認同。這次,又碰到暴走總統草率修憲挑釁俄國,才引發這場戰爭。台灣應該以烏克蘭為戒,不是把它當成自己投射對象,那是弱智者的思維。

儘管西方政治人物和媒體都有意無意地將烏克蘭情勢與台灣連結,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發表評論;對此,我們確應對俄烏情勢保持密切關注,卻不必落入語詞的窠臼,更不應讓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事實上,蔡政府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一語極為不悅,痛斥為「境外勢力及在地協力者發動認知作戰」,企圖影響台灣民心士氣。這樣的反應,其實頗值得商榷。蔡政府不想被比喻為無能抵抗的烏克蘭也就罷了,但將此說指為是對手的「認知作戰」,還指摘國內有人與之唱和,完全是情緒化的反應,也忽略了自己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犯了和烏克蘭一樣喜歡挑釁和挑激仇恨的毛病。而今,有烏克蘭之鑑,蔡政府難道不需要潛心檢討自己的兩岸路線嗎?

美國過去曾為「聯中制蘇」而拋棄台灣,先前的阿富汗與現在的烏克蘭,也都是台灣的殷鑑。何況,民進黨在馬政府時代大力渲染「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它失憶了嗎?台灣不是香港,更不是烏克蘭。人民不可暴衝,元首不可以投機好賭。否則,看看香港和烏克蘭,都是社會分裂導致主權遭到凌辱


【專家之眼】健保費調漲豈能予取予求

◆  【專家之眼】健保費調漲豈能予取予求
◆  【專家之眼】蔡英文高調制裁俄羅斯 嫌敵人不夠多?








【專家之眼】健保費調漲豈能予取予求


2022-02-28 08:03  聯合報 /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健保今年初才調漲費率,不到兩個月,又傳出健保署有意調漲急診、檢驗檢查以及藥品與慢性處方箋之部分負擔的消息。圖/本報資料照片



健保最近一次費率調整在今年年初,調幅不小,一般保費補充保費費率同步調高10.23%;自今年1月1日起,前者自4.69% 調漲至5.17%、後者則自1.91% 調漲至2.11%。孰料不到兩個月,赫然又傳出保險人健保署)有意調漲健保的消息;單位主管以日文用語「一生懸命」表達其決心,在健保會召開審查會前,對外主張調漲乃「勢在必行」。

根據健保署,本次健保調漲為急診、檢驗檢查以及藥品與慢性處方箋之部分負擔;目的在於:「期待經由使用者付費,改變民眾就醫行為,減少醫院檢驗檢查、開藥」。就此,調漲的論述是,強化部分負擔機制、提高使用者付費,以減少民眾過度使用醫療資源所造成的浪費(即學理所稱之道德危機」)。

然根據衛福部長受訪表示,今年保費不會再調整,預估健保總額將突破 8,000 億元,安全準備金將不足1個月,希望挹注健保收入120億元。就此,調漲的論述是,緩減健保財務壓力,在不調整健保費率下,挹注健保財源。健保署與衛福部論述的不一致,讓人費解。

退一步言,或許這次調漲,既有抑制國人就醫浪費的效率面考慮、亦有挹注財源財務目的國內政策操盤手,為使政策能獲得支持,往往於推動政策時,會有一石二鳥,兩全其美的論述。然而,在不同政策目標衝突與矛盾下,政策內容東添西減,結果往往是,逐二兔者不得其一,兩頭皆落空。

如果部分負擔調漲主要目的,確實在於改變民眾就醫行為,卻要國人增加總數120億的負擔,難道沒有趁機「揩油」之嫌疑?對於國人就醫時的系統性浪費健保署應提出數據說明,以及此次調漲,能夠抑制醫療資源濫用程度與效果試算;而不是說出:「讓民眾有一點痛、但不能恨!」的風涼話。

又,醫療資源浪費,豈獨民眾就醫使然?道德危機問題,尚有醫療服務提供者誘發需求所造成的浪費,為何只從就醫民眾下手?再者,為何總是有層出不窮的「A健保」的新聞,健保署如愧盡良善管理人的職責,是否自己也是道德危機製造者

如果本次健保調漲的主要目的,在於緩減健保財務壓力挹注健保財源衛福部必須清楚解釋的是,今年年初方纔以「收支平衡之精神」,將保險費率調升超過一成,為何短短兩個月不到,健保財務又出現問題?是先前費率調漲規劃不善,亦或吃定台灣民眾「金魚腦」、只有短期記憶

最後,健保會全民健康保險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應有所釐清。究竟健保會對於健保費率部分負擔醫療給付等機制,擔負審議決策腳色,還是僅有政策諮詢功能?如為後者,健保會豈非淪為衛福部的橡皮圖章

部分負擔制度的調整,雖不需經過立法院,但衛福部如以為「公告即可」,就可以予取予求,是大錯特錯。孔子所謂政之四惡」,「不教而殺」與「慢令致期」,此其二也。政策欠缺論述而一意孤行,或亦可謂「不教而殺」?有問題不知先行溝通、及早提出對策,拖到最後一刻拿出公告,即強要百姓遵守,豈非「慢令致期」?「不教而殺」,「」也!「慢令致期」,「」也!












【專家之眼】蔡英文高調制裁俄羅斯 嫌敵人不夠多?


2022-02-28 07:57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俄烏開戰,蔡英文總統譴責普亭的侵略行為,並宣布將俄羅斯進行制裁及對烏克蘭提供援助。圖/本報資料照片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亭下令攻打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與西方國家領袖同聲譴責並祭出制裁。蔡英文總統不甘寂寞,決定有樣學樣,不僅高聲譴責普亭的侵略行為,還揚言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並對烏克蘭提供援助。可笑的是,台灣的制裁還沒開始,不堪一擊的烏克蘭之總統澤倫斯基在開打第二天就決定與俄羅斯進行談判,讓蔡英文成為全球笑柄

國際上每次有大事發生,蔡英文都喜歡湊個熱鬧刷存在感。民國 108 年(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大遊行事件,蔡英文大聲疾呼支持香港人民,並在北京開始鎮壓後揚言歡迎港人來到台灣定居,許多港人決定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結果卻發現蔡英文只會出一張嘴,棄他們於不顧。

民國 109 年(2020年),蔡英文先放出要和美國洽談「雙邊貿易協定」(BTA)的風聲,接著在八月就以突襲方式宣告要從民國 110 年(2021年)開始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揚言此舉有助於台美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

對台灣人民來說,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的確很有吸引力,也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不過,台灣人民吃了一年多的萊豬,台美雙邊貿易協定」卻渺無音訊,連八字都沒有一撇。在進口萊豬議題上,蔡英文明顯只出了一張嘴,卻對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後續發展完全不想負責

同樣地,台灣參加跨太平洋不斷進步夥伴協議 CPTPP 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透過政府官員到處宣揚如果台灣開放福島五縣核食進口,將有助於我國參加 CPTPP。接著蔡英文政府民國 111 年(2022年)初又以突襲方式宣告將於2月下旬開放日本核食進口。

不過這次打臉蔡英文的不是別人,正是日本駐台交流協會會長泉裕泰。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他表示進口福島五縣核食與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沒有直接關係。在進口日本核食問題上,蔡英文同樣只出一張嘴,卻對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完全不負責任

民國 110 年(2021年)12月9~10日白宮舉行的「民主峰會」(Summit Of Democracy ),當然是一件世界大事。美國國務院早在民國 110 年(2021年)3月就通知我國駐美代表處台灣會收到邀請函。蔡英文也一心一意準備赴會,與世界其他民主國家領袖同框,以提高台灣的能見度。

不過,由於蔡英文在台灣關閉中天電視台拋出新兩國論蓄意破壞拜登和習近平的視訊峰會美中關係,拜登政府決定取消對蔡英文的邀請,讓她與民主峰會擦肩而過。     

比起香港反送中運動、台美雙邊貿易協定、CPTPP 以及民主峰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然更是轟動全世界一等一大事。面對俄烏這場戰爭大戲,蔡英文當然不甘寂寞,決定以高分貝譴責俄羅斯並動用國家機器制裁克里姆林宮

當蔡英文大聲譴責俄羅斯並高調制裁之際,可能自以為能與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生、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起同聲譴責俄羅斯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問題是,蔡英文可能沒有好好秤一秤台灣的斤兩。連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譴責與制裁,普亭沒在怕,又怎會在乎台灣微不足道的譴責有氣無力的制裁

就算台灣是因為美國的政治壓力而以譴責與制裁配合拜登政府的全球造勢,但也可不用那麼高分貝與高調表示立場,難道蔡英文還嫌自己的敵人不夠多?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  俄烏之戰 翻動世界棋局
◆  明斯克協議 慕尼黑協議翻版
◆  戰爭啟示 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  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 烏戰結局:戰略妥協 小國之道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  台鐵公司化 專業上得了列車嗎
◆  九合一風起 228怎是和平紀念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尼爾楊(Neil Young)這位得過數次葛萊美獎的搖滾樂大咖,在最近與播客喬羅根Joe Rogan)對戰中敗陣了,因為串流音樂平台 Spotify 對尼爾要求二選一的回應竟然是留下喬,儘管他的播客秀 ”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引起二百餘位專家學者的連署,抗議其散播新冠疫苗的不實訊息

顯然,Spotify 的決定是基於經濟理性計算而非社會輿論壓力。尼爾在 Spotify 的追蹤者約二百四十萬,月活躍聽眾約六百萬,但在其他平台如 Apple、Amazon、Youtube Music、Pandora也可以聽得到。相比之下,喬的播客秀平均每集至少有一千一百萬人次收聽,在九十三個國家地區都排名第一,且只在 Spotify 獨家播送。

Spotify 目前每月活躍用戶數約為四億六百萬,其中只有一億八千萬是付費用戶,換言之,將流量變現,即廣告收入,是增加營收必要途徑,故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上市以來,Spotify 致力開拓播客及有聲書等業務簽約播客包括美前第一夫人蜜雪兒、哈利王子夫婦等名人。

同時,播客聽眾屬性不同於音樂聽眾,更像社群媒體的粉絲,黏著度高,尤其喬的播客秀一周播出三至四集,創造巨大流量。若以每千人七十五美元的廣告價計算,喬的播客秀每集廣告收入達八十二萬五千美元,但音樂聽眾很少因為單一歌手退訂服務,故 Spotify 的選擇是很合理的。

然而,這抉擇並非沒有代價,Spotify 日前宣布今年第一季新增付費用戶預計降至三百萬,雖然不確定是否與喬羅根事件有關,但絕對影響 Spotify 的聲譽。

Spotify 的境遇其實是重複臉書及 Youtube 經歷過的批評。儘管 CEO Daniel Ek 否認 Spotify 是一家媒體公司,但從單純的串流音樂過渡到使用者產出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播客秀,它不再是串流音樂的 Netflix,而更傾向 Youtube。

臉書和 Youtube 都曾自清為平台,而非媒體,不應擔負用戶言責;亦曾以言論自由之名,拒絕過濾用戶上傳內容,但新冠疫情假訊息漫天散布,危及人命,使它們不得不承擔起傳播者公共性無可迴避。如今 Spotify 也步上了它們的後塵。

美國國會未來廢止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通訊傳播法第二三○條賦予資訊業者言責豁免權意味著社群平台剝離科技業色彩,而趨向傳統媒體社群媒體業者未來如何平衡言論自由媒體守門人責任將是經營中最大挑戰。

對各國管制者亦如是:若只套用舊媒體管制社群平台,不僅將因技術不同無法執行,亦會產生言論寒蟬效應,驅使人們離開平台,走向更激進、更暗黑的所在。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為各社群平台制定公開透明且易執行發文及移除準則並定期發布移除報告。最後,更要鼓勵專業人士組成公民團體,接受用戶的申訴及調處其與社群平台的爭議,如此才能極大化平台社會正效益














俄烏之戰 翻動世界棋局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自去年十二月起,俄羅斯陳重兵於俄烏邊境,主要訴求是為了阻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東擴吸納烏克蘭,但美國與北約於一月底以書面正式拒絕俄方所有訴求。美國則於今年二月起不斷聲稱根據情資,情況已至危急狀態,歐盟領袖德法兩國領導人奔波於俄烏兩國首都莫斯科與基輔間,極力斡旋,情勢似有緩和;未料俄國先在烏東頓巴斯地區執行特殊軍事行動,俄軍隨即於廿四日對烏克蘭展開全面攻擊,這是二戰後歐陸最嚴重的戰事;何以致此?孰以至此?各方盤算如何?

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線,是烏克蘭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修憲,將加入歐盟與北約寫入憲法:俄人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在血緣文化系出同源,蘇聯解體後宣布獨立,又積極想加入北約與歐盟,有損俄國尊嚴甚至危及安全。但進兵頓巴斯地區換來西方微弱反應,即有相當效果,仍悍然直接向烏克蘭開戰,顯然是要敲山鎮虎逐步破解北約包圍圈

烏克蘭無疑是戰爭的苦主,面對虎視眈眈的強鄰,無視強弱懸殊,不知以小事大以智,一再觸動俄國敏感神經,而所恃的僅是歐美各國的口惠以及無關大局的援助;西方大國雖然作態逐步將烏克蘭引入北約,一旦俄國大軍壓境,首先聲明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不會直接派兵援助,無異開門揖盜,待俄軍長驅直入,徒留苦主叫天不應,只能任憑宰割

美國在此局中絕非無辜旁觀者,自蘇聯解體後,一再促成原蘇聯衛星國如波蘭、匈牙利等及多個加盟國,如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北約依約有軍事同盟關係,即在目前,正在波蘭距莫斯科僅六百公里地方建飛彈基地,咄咄進逼,對俄國形成包圍之勢,不招致軍力強大的俄國反彈也難。

美國有著悠久入侵和干預他國歷史顯例有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同時內政不修負債超過卅兆美元國力已不足擔任世界警察角色,但美國最有動機促使俄烏交戰,因為歐洲如有戰亂,股匯雙跌,物價高漲,資產流向美國,是能源與糧食出口大國的美國收割良機,另外可乘機凝聚已對美國霸道作風不滿西歐盟國向心力

歐盟領導國家法國與德國最不希望開戰,不僅兵凶戰危,而且高度依賴俄國提供的能源,前有兇悍的俄國熊,後有偽善的美國狼,但受美國慫恿,一再讓烏克蘭有逐步融入北約之勢,事到臨頭,兩國領導嘗試斡旋,終告無功,慘吞苦果。

俄烏戰爭,短期內應會以烏克蘭落敗,以某種形式稱臣,暫告一段落。長期效應翻動世界大國博弈棋局製造歐陸緊張局勢。台灣雖處於萬里之外,但與烏克蘭相似,都在同文同種強鄰之側密切觀察局勢發展深切反思自處之道













明斯克協議 慕尼黑協議翻版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羅至美/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莫內講座教授(台北市)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維繫雙邊和平的明斯克協議正式宣告失敗。它的失敗不僅說明了德國、法國多年來安撫、討好俄羅斯政策的失敗,也是歐盟規範性權力失敗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為回應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與結束烏、俄雙方在烏東的交戰狀態,時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導與協調出了明斯克協議,雙方同意對烏東的頓內次克、盧甘斯克兩交戰區給予高度自治權,以交換俄羅斯的停戰與撤軍。協議達成後俄方的撤軍行動一直未能確實履行衝突持續存在。同時,雙方對如何實現兩地的高度自治有著截然不同詮釋。俄羅斯要求在俄軍尚未撤軍前就要舉行地方選舉,以順利扶植代理人政權,並要求將自治區特殊地位寫入烏克蘭憲法。根據親俄烏軍領袖流出的信件顯示,此舉目的在使未來的烏克蘭法律不能適用於兩地,而形成實質獨立國中之國。烏克蘭則堅持在仍有外國軍力占領的現狀下,不能保證「公平與自由的選舉」能免受威脅拒絕俄方的要求

為解決明斯克協議執行的爭議,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歐洲慶祝諾曼第登陸七十周年時,德、法召集了四方會談諾曼第模式會議時任德國外長 Steinmeier 提出所謂的「Steinmeier 方程式」,德、法明顯偏向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接受俄羅斯的要求,以打破明斯克協議無法執行的僵局

另一方面,德、法兩國多年來對俄羅斯持續傷害烏克蘭主權完整作為,則選擇視而不見。俄羅斯不僅單方面將該國的法律、政治、經濟體系導入烏東兩地,也對兩地的居民發出七十二萬本的護照,是為「護照化政策七十二萬烏克蘭公民因此成為俄羅斯公民實質創造了俄羅斯在兩地的治外法權,也為今日俄羅斯以「維持和平為由入侵兩地,預設了理由。

俄羅斯敢於併吞克里米亞八年後再度發動侵略戰爭,也說明自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來,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完全無效。此一經濟制裁的規模,因歐盟廿七個會員國與俄羅斯利益關係分殊未能廣泛性,而是有限性制裁。對制裁效果最為傷害性的則是,德國作為領導國家,一方面領導歐盟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仍選擇繼續建造北溪二號管線,向侵略者進口天然氣,至今德國國內百分之四十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的進口。這些事實無聲地說明了,歐盟的制裁是如何地虛偽與蒼白無力,也讓俄羅斯看清德、法無心真正捍衛烏克蘭的現實

民國 27 年(一九三八年)的慕尼黑協議,曾讓英國首相張伯倫說:「我們帶回了和平」,代價是捷克被迫割讓蘇台德區給納粹德國,這和平只維持了短短的半年。明斯克協議迫使烏克蘭接受領土被併吞、被占領的現實以換取和平,但八年後仍再度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說明了它只是一紙八年版慕尼黑協議。它的失敗再次印證了一味安撫討好侵略者,從來就無法真正地換得和平此一沉重的歷史教訓。面對烏克蘭人民此刻承受的戰火歐盟豈能無感德、法豈能無責?豈能只是再次祭出已證明無效、普亭也不在乎經濟制裁而已?











戰爭啟示 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鄭哲英/退休人員(高雄市)



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讓歐洲的和平,甚至於世界的和平,帶來無以倫比的傷害,特別是對備受大陸武統壓力的台灣而言,更是感受至深,讓國內外都有許多「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語。

我個人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我想不必從時空環境有別、歷史背景不同等方面去分析,光憑大陸方面與民進黨政府難得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都異口同聲否定,就可明白。

相反的,烏克蘭戰事已經給兩岸領導人與人民清楚的警示:

一、戰爭沒有贏家,強者不能恃強凌弱,要懂得以德服人以大事小;弱者更要懂得不虛張聲勢挑釁對方,不卑不亢的以小事大。

二、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同文同種,統獨大事,大家都要戒急用忍,才能有圓滿的結局。

三、台灣特別要認清,沒有任何國家能保衛我們,即便大國給了承諾,一旦戰爭爆發,他們也可能食言;何況就算真的派軍支援保住了,我們還是得承受戰爭毀損與傷亡

烏克蘭戰事,除了普亭的躁進,烏克蘭當局的不智與歐美給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幻想與口惠而實不至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烏克蘭戰事也可能為兩岸和平帶來正面的啟示,畢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美袖手旁觀」,上帝只示範一次,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 烏戰結局:戰略妥協 小國之道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耿慶文/文化觀察者(加拿大)



烏克蘭戰爭全面爆發了!宣稱不願打仗的俄羅斯坦克越過了邊境,肆無忌憚的馳騁在烏克蘭的黑土地上。事前一直喊狼來了的拜登,卻再度保證不會向烏克蘭部署美軍。台灣的政客和名嘴們爭著喊:免驚啦!台灣不是烏克蘭。若以治史的態度,從地緣戰略視角來看,這場可能死傷慘重的殺戮,儘管再不合情理,卻是在意料之中。也有許多值得今日台灣借鑑之處。

回顧民國 78 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次年東德政府崩潰,兩德統一。接著到了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蘇聯作為主權國家不復存在。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東西方冷戰格局於焉消失,根據雅爾達會議形成戰後雅爾達國際體系順勢完結了。北約各國歡欣之餘,為了安撫剛成立內部仍是一團混亂的新興民主國家俄羅斯,除了表示願意提供經濟援助外,也保證盡力尊重這個新國家的地緣政治安全

然而,事態的發展卻背道而馳北約組織沒有隨著對手華沙公約解體放低姿態,美國政府反而在前蘇聯中亞共和國鼓動顏色革命,並立法推動北約東擴」,將軍事力量部署到俄羅斯家門口。這種明擺著的背信棄義行為倔強的俄羅斯戰鬥民族情何以堪?

曾任美國駐蘇聯大使,被公認為最有經驗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喬治.肯楠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對「北約擴張政策表達深度的不安與不滿。他說:「北約擴張是一個可悲的錯誤…將逼使俄羅斯對美國做出相當不利的反應」。肯楠認為為了挽回美國對北約日趨式微領導力,而不斷妖魔化俄羅斯結果,就是造成整個俄羅斯民族極度不安全感,是一種極其短視和危險的行為。這位曾是美國遏止蘇聯政策設計師資深外交家,廿年前就已經預見了戰爭無法避免的種因。

更重要的地緣戰略考量是:自從上世紀七○年代以還,老謀深算的西方政治家們都知道如何運用中俄兩國地理和歷史矛盾製造分化,以維持最大的地緣戰略優勢。這種認知在當今世界情勢下尤其重要。如果這場烏克蘭戰爭,以及後續對俄羅斯「最嚴厲」的經濟制裁,竟將中國和俄羅斯這一對原本還在忸怩作態,互相試探的小情侶逼成了患難夫妻,將是本世紀西方在地緣戰略上的最大敗筆!而拜登上任以來應對國內外情勢亂無章法西歐大國離心離德,更加深了這種疑慮,也在在顯示出二戰後美國領導舊世界秩序已經搖搖欲墜了。

舊國際秩序的崩解並不意味著新的秩序會立刻接踵而來。在新的國際秩序形成過程中,世界將處於一種多元化,群雄逐鹿的「戰國時期」。不再有定於一尊意識形態普世價值戰略空間極度壓縮充滿不安全感的俄羅斯的終極訴求,是重建與北約之間的緩衝帶。因此,普亭的目標絕不止於烏克蘭。烏克蘭戰爭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可能是長時期的打打談談與不停的實力試探與碰撞,世界將無寧日。烏克蘭戰爭的結局不難預料:戰略妥協小國生存必須,也是國際現實必然。仗打完後還活著的就是勝利者!因為,只有活下去,才能等到更美好的明天。











台鐵公司化 專業上得了列車嗎


2022-02-28 04:29  聯合報 /   楊舒涵/台鐵前員工(新北市)



廿三日台鐵鶯歌站增設電扶梯工程開工祈福動土典禮,台鐵局長說明普悠瑪號即將增停鶯歌站,鶯歌居民往來東部及中部不再需要轉車,這無疑是在地立委大力關切而非施壓而來的亮眼政績。但持電子票證無法搭乘普悠瑪號,好奇有多少三鶯居民可以受惠?

反倒是晨間通勤時段的北上區間車,常因桃園中壢地區滿滿的通勤人潮,使得旅客經常在鶯歌站望車興嘆,結果爭取的卻是非通勤時段的普悠瑪號列車停靠,令人匪夷所思,也好奇亮眼政績與民眾需求差距到底有多大。

台鐵常受各界關切爭取對號列車增停,認為這是車站升級帶動城鄉發展象徵,上有政院交部立委公婆的台鐵怎敢不從。短短的新竹板橋間,除桃園、中壢等站外,目前有停靠自強號的車站尚有竹北、湖口、楊梅、樹林,今年再加入鶯歌。日本民眾來台旅遊經常疑惑,等同日本特急列車自強號為何出現會有快速列車站點停靠頻率停靠自強號增進地方便利,還是犧牲長途旅客時間無從而知,但只要關切力道夠大,台鐵有求必應

近日勤跑基層公司化說明會的交通部長台鐵局長等官員們,表示未來台鐵公司如有績效或盈餘則回饋作為員工獎金。但從鶯歌站增停一事,就可知道台鐵根本無法依專業營運

當年無視學界的研究報告建議與台鐵的執行能力,院部高層直接指示開放電子票證搭乘自強號,在硬體設備無法完全辨別下,只好訂定七十公里內持電子票證搭乘各級列車給予區間車九折的優惠,依台鐵費率換算旅客持電子票證搭乘自強號,每搭乘一公里台鐵損失一元,開啟台鐵票價混亂濫觴取消優惠都將被冠上變相漲價。再加上兩次重大事故陰影,各界直指台鐵要漲價先提升安全及服務品質,更使得台鐵只好按住傷口繼續堅守

近十年來新購車輛大量加入營運,各區域立體化捷運化工程逐漸完工,台鐵在列車營運應可重新整頓布局,搭配交通部給的公司化遠景,應是一片光明才對。但從政經局勢看來,台鐵就是專業政策提款機,大到地方捷運路線平行競爭、鐵路立體化及鐵路捷運化,小到營運上的票務政策、新購列車運用、列車停靠站等,受到政院交部及立委關切,台鐵反而失去專業無法出聲只好任人宰割公司化後台鐵仍是公營事業經營仍受政院交部管轄,預算仍受立院監督,公婆們依然會持續提款,台鐵要突破相當困難

近日台積電預計於日本熊本設廠,將本來規畫通往熊本機場鐵道新建計畫,納入台積電設廠位置調整路線與站點,紓解設廠後增加運輸需求,這樣單純務實規畫與政策,對照鶯歌站增停普悠瑪的新聞,令人相當羨慕台日鐵路站點締結姊妹不在少數,但交流與參考顯然僅止於觀光列車便當吉祥物,鐵路的營運執行政策規畫,在各類公婆持續監督提款之下,似乎都非首要考量,這也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九合一風起 228怎是和平紀念日


2022-02-28 04:29  聯合報 /   林興寧/公(彰化市)



蔡總統昨天參訪當年偵訊美麗島案件的「不義遺址」—安康園區,還說今天是二二八,藉此要向曾經付出青春甚至犧牲生命的民主前輩們致敬,而且不論民主發展轉型正義,政府都會持續前進,絕不停止。只是對照現況,這翻話不免叫人啼笑皆非

因為美麗島大審八位受刑人政黨或統獨傾向,一度打算接任國統會副主委黃信介,太早去世讓人無法推論;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病歿的林弘宣,曾在總統大選力挺連戰;民國 95 年(二○○六年)離開綠營的林義雄想籌組新政團長期抨擊民進黨的張俊宏、呂秀蓮、施明德,炮火更是迄今未歇;「始終如一」的,就只剩陳菊和姚嘉文了。

但更諷刺的是,十八年前台島有史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二二八牽手護台灣」,串起約五百公里的人鏈,結果不久爆發「三一九槍擊案,隔天總統選舉,自認大勢已去的阿扁,得票率恰以零點二二八%險勝對手,自此「天佑台灣」成了綠營最愛用語。只是嫌犯陳義雄隨後落海溺斃生前留下遺書也已被毀;隔年三月,紐約時報網路版評論民進黨政府所公布的「三一九」破案報告,無異坊間廉價小說情節

至於二二八事件本身,雖然過了七十五年,大家也都知道和解必須建構在真相之上,可是誰又敢說自己的版本絕無小說情節」?

豈不見官方調查報告早已陸續出版,常自嘲「險學」學者、以研究二二八聞名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卻不斷呼籲政府應成立專門研究團隊進行計畫性釐清事實,以免許多當事人重要史料隨時間流逝?而高齡一○四歲的總統府前副秘書長張祖詒,日前出書時更感嘆:曾為蔣經國調閱大溪檔案室二二八的全部卷證,隨處可見蔣中正三令五申,要軍隊保護台灣同胞並從寬究責,因此餘生最大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公開當時所有資料

中樞紀念二二八儀式今於基隆舉行主題為「有心無懼.河畔風起」。若綠營向來最在乎也最擅長選戰,那麼「九合一」風雲已起,在用「心」和恐「懼」之間,「不義」的何止國民黨?今年二二八,又怎能是個「和平紀念日」?


陳立恆/誰的共和國沒有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誰的共和國沒有夢!







陳立恆/誰的共和國沒有夢!


2022-02-28 04:38  聯合報 /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歷史記載不一定是真的,小說描寫卻常常是真的」,這是我日前參加台聯黨前主席蘇進強先生的新書發表會時,整場分享中令我最有共鳴的一段話,因為年齡越老大,就越感到現實比小說更魔幻小說比現實更真誠

誠然,這本「共和國之夢」包含了許多信而有徵含沙射影互相交錯形成政治圖像,但真假早已不是癥結,反正在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的新聞頭條還比不上民國 37 年(一九四八年)的「一九八四」更切合人類真實世界的今天,基層民眾和政治人物一樣,已經難以分辨那些曾經振奮人心的夢想背後,究竟是偉大、還是渺小;究竟是自由、還是操控;究竟是創造、還是毀滅?

在如此一個閱讀凋零時代出書,需要一點孤勇與情懷,而在如此一個情勢詭譎的時機談論共和國之夢,則是需要相當的思考與敏銳。眾所周知民國 111 年(二○二二)的開年並不平靜,先不論疫情依舊,正值敘利亞戰火未歇、阿富汗百廢待興,俄羅斯軍隊攻入烏克蘭首都基輔,我們從偏安一隅的台灣環顧四周,看到多少共和國的夢想都是口號偉大成就渺小,都在高呼自由的路上卻坐著操控輿情車馬;政客們驅使著人民辛苦地邁出每一步創造未來的腳印,卻多半踏在毀滅既有台階上,身處一路崩壞國家碎片裡,這些國家的人民一直沒有走到他們曾經被應許的流著奶和蜜共和國天堂

如果說廿世紀是許多共和國夢起的世紀,看起來廿一世紀將是許多共和國夢碎的世紀,阿拉伯之春就是一個令我匪夷所思的轉捩點,多少新興共和國此起彼落地陷入貪腐、奪權、混亂的無限循環,反觀約旦、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等君主國家雖然也是問題叢生卻反而僥倖過關,難道共和國這個概念不合理嗎?顯然不是。共和國的英文「republic」來自拉丁文「res publica」,字面涵義就是「共同的財產」,每一個在民主懷抱中長大的公民都知道國家屬於人民的「共同的財產」,至於如何以民主的方式選出一個真心為人民打理財產共和政府,就是每一個有夢最美的共和國最終美夢成真,還是噩夢纏身根本原因

兩千年前的儒家思想同樣認同民主的真諦,荀子說:「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正是點出了政府官員就是為基層民眾打理財產的公僕而已。曾幾何時,當我們發現無論股市指數與 GDP 數字多麼漂亮,政府官員們的各類型財產比起他們上任前漲幅可觀,而基層民眾可支配財產卻比起他們上任前逐漸縮水的時候,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這是一個走向失敗的共和國家,因為它的政府沒有真心對待人民的財產,並且它的人民沒有能力選擇合格公僕

事實上共和國們面臨的挑戰遠比選擇一群合格的公僕更加複雜,敘利亞阿富汗都是文明燦爛資源豐富的古國,也享受過一段段明亮安逸歲月。烏克蘭雖然一直掙扎於歐俄之間,卻也算一方歐洲小霸,可惜強鄰介入認同混亂政客腐敗等等各種原因讓他們幾十年都爬不出貪腐內耗甚至戰亂聯手挖出來的巨坑,也逃不過成為大國交鋒殺戮戰場淒慘命運

他們的悲情經歷正在警告我們,每一個共和國都有夢,但共和國的人民必須非常清醒,才不會某天醒來發現自己來到一場噩夢裡。


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人才荒是國安議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危機三階段,誰應對升高緊張負責
◆  聯合報黑白集/人權判決之後
◆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人才荒是國安議題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人才荒是國安議題


2022-02-27 02:31  經濟日報 /   社論
半導體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論是設計、製造、封裝到測試,都具有國際競爭優勢,且人力需求大薪資優渥,不論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穩定人民就業,都可說是「護國產業」。但全球半導體人才奇缺,台灣半導體業的人力需求更為急迫,尤其相關領域的大學以上畢業生日益減少,每年相關領域的畢業生人數,光是台積電一家都不夠用。

半導體業可說是正進入新一輪的搶人大戰,根據日前104人力銀行發布的調查,民國 110 年(2021年)第4季半導體人力缺口,平均每月達到3.4萬人,較兩年前上升近77%創下七年以來最高紀錄;想進入半導體業的求職者,平均每人可獲得3.7份的工作機會,更是三年來的新高。

為何半導體業的人才荒會如此嚴重?首先是供給面短少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民國 106-109 年(2017至2020年)間,大學 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理工系畢業生從10.1萬人減少至9.2萬人,人口下滑使人才斷層趨勢短期難以逆轉

其二是龐大的擴廠效應,使得人才需求急遽增加,尤其台積電在台灣北、中、南設廠,大晶片公司以高薪搶人,其他廠商根本競爭不過。

另如在聯發科的名校畢業生月薪可達8.3萬元,加上紅利,年薪超過200萬元,如此高薪更凸顯人才供需失衡程度

其三是從上游的 IC設計到晶圓製造,半導體的專業性非常強,有相當門檻,並非人人可以嘗試,這些年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占比卻不斷下滑。

其實,政府也深知半導體人才荒困境,所以蔡英文總統去年12月連續主持陽明交大、台大、清大「半導體學院」的揭牌典禮,連同10月剪綵的成大,共有四所大學半導體學院開幕,中山、中興、政大、台科大等大學也提出申請。

半導體專業橫跨電子、電機、材料、機械、物理、化學等不同領域,以往各個科系有自己的相關課程學程等,學生學習相對不夠完整。

但以清華大學半導體學院為例,分為「元件技術、材料與物理」「積體電路設計與應用」「先進製程設備與封裝」「電子材料與化學四組招生直接針對半導體不同專業深入培育專才。

但是半導體學院開出來的名額大部分還是碩士學生,只是把中段學校或其他領域的學生吸引過去,也就是人才版圖挖東牆補西牆排擠其他產業人才需求,對於增加整個科技產業優質從業人力效益不大

如果半導體學院能以接近市場薪資請來專業人才擔任教職吸引國際優秀學生前來就讀博士班,未來才有機會培養出優質並具有研發能力的人才,幫忙解決半導體人才不足的問題。

半導體業的人才不足,還跨出理工專業,台積電日前在社群網路服務網站 LinkedIn 徵才,開出的職缺是政治學類相關博士商業智能分析師,主要是從事美中台關係政治經濟學究。這類型的人才要懂半導體產業,還要精通政治學經濟學,預估年薪至少有四、五百萬元,引發社會科學界大騷動

台積電表示,主因是公司需要對地緣政治經濟變化的轉變、以及對 IC產業供應鏈影響精闢了解人才。據學界表示,除半導體技術最相關的電資理工領域外,未來半導體人才生態鏈包括極廣,不僅是地緣政治,商管、人資、綠能、環保等都是所需人才領域,這樣的外溢效果值得肯定。

面對半導體業人才荒,政府應該升級至國安層級來慎重對應。台灣缺資源、缺人才,別的國家也經歷過相同的困難,最後還是走出自己的路,歐洲的荷蘭選擇走向國際,並在各國雇用在地人才,開拓市場,就是台灣可以借鏡的對象。












聯合報黑白集/人權判決之後


2022-02-27 05:48  聯合報 /   黑白集
憲法訴訟法上路,卸任、現任大法官合影留念。記者王宏舜/攝影


憲法訴訟法上路,憲法法庭做出兩個判決,第一號判決指警察可強制抽血酒測違憲,另一號判決也指法官強制要求刊登道歉啟事違憲。大法官積極保障人權,但若缺乏完整配套,恐又流於「只保障加害者人權」。

酒駕是全民公敵,卻不代表不斷加重酒駕強制嚴懲規定全都合憲,更不能與直接賦予警方強制權力劃等號,何況涉及侵害身體權資訊隱私權,這也是第一號判決的意義。

憲法法庭既點出問題核心,也提出兩年過渡期應報檢察官核可、受測者可聲請法院撤銷等對策,勢將成為修法方向。不過更大的疑慮是,報請檢察官核可需要時間,肇事者酒精濃度下降,形同眼睜睜看著證據湮滅,如何補洞,立法及行政機關必須給人民交代。

至於命加害人道歉違憲判決,憲法法庭雖在「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與保障言論自由間作出更細膩的辨明及選擇,卻無助解決廣為詬病的「大街罵人、小巷道歉」現象。法院雖仍可判決加害人刊登判決全文或被害人勝訴啟事,但回復名譽程度終究比不上道歉,如何避免加劇「假聽說、實毀譽」歪風,也有待未來法官判決補救。

人權立國理想,已成「第四審」的憲法法庭,用兩個判決守護加害者人權,但如何撫平被害者痛苦和折磨,卻是人民更關切的事。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危機三階段,誰應對升高緊張負責


2022-02-27 05:50  聯合報 /   社論
烏克蘭官兵廿六日早晨在基輔與俄軍激戰後,撿拾未爆彈。(法新社)



俄國總統普亭不顧國際警告,繼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再次出兵烏克蘭,在飛彈猛炸烏克蘭全境二百餘處軍事設施之後,坦克大軍直驅首都基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談判,俄羅斯則提出「去軍事化」等條件。烏克蘭戰爭雖然尚未落幕,但似已開始走向終點,值得痛定思痛,檢討戰爭是否可以避免。

回顧這場危機,真正的主角只有兩個,俄羅斯與美國;其他國家元首們雖然穿梭各大首都之間,但不是幫腔,就是幫兇,主要看美俄兩個大國的互動。

第一階段以俄羅斯為主,普亭的策略是把大軍布置在邊界,經由不同的演習,讓大家猜不透他的下一步會是什麼,藉以升高壓力,他穩坐克里姆林宮,等著法國與德國元首來談條件。普亭原本希望兵不血刃,以外交達到目的,一宣布演習結束,開始撤軍,西方就會歡迎並且合作,最後視不同讓步的情況,選擇最有利的進行。

想不到美國與北約根本不承認俄羅斯撤軍,美國堅稱,根據衛星情報,俄軍並沒有撤,或者即使撤了,也是做做樣子;而且美方一口咬定,俄方已集結十九萬部隊,是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部隊動員數目還在增加中。

烏克蘭危機於是進入第二階段,美國取得主導權,控制危機升級的程度。拜登的策略是「我看你敢不敢?」,對於俄羅斯提出的安全要求堅決不讓。如果普亭妥協,正好顯示拜登叫陣成功,他可以重演古巴飛彈危機中強硬的美國總統角色,在期中選舉收穫政治利益。

西方情報估計,如果要占領烏克蘭全境,應付此起彼落的反抗游擊隊,需要的軍力達七十萬,等於把普亭陷入泥沼中,耗盡俄羅斯國力,國內民意可能轉過來反對他,這其實是西方期待已久、普亭政權崩潰開始。此刻法國總統馬克宏代表的外交解決派再度上場。經過四、五小時的電話外交後,拜登在俄羅斯不入侵烏克蘭的前提下,同意與普亭舉行高峰會。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以為普亭終於願意見好就收。

但普亭不這樣覺得,他認為可以抓回主動權。十九日普亭檢閱俄軍三棲核武能力,其中包括裝備核彈頭超高音速飛彈試射,暗示將排除任何外來干涉,不惜升高到核戰。第二天,普亭召集國安會議承認烏克蘭境內頓內次克盧甘斯克獨立國家地位,並派兵進駐「維和」,烏克蘭危機正式進入第三個階段。

普亭不惜以戰爭的極端手段,迫使對方屈服。他宣稱,解決烏國危機「最佳」方式,就是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去軍事化放棄加入北約維持中立

美俄雙方堅不退讓,情勢螺旋升高,最後釀成戰爭。普亭相信軍事壓力可以逼烏克蘭與西方屈服,不惜撕毀冷戰後國際秩序,但這將對俄羅斯與周邊中東歐國家造成歷史性的傷痕,也將觸發俄國內部對普亭的不滿。而由於阿富汗撤軍造成的負面效應,拜登政府力圖展現強硬形象,不願接受普亭的條件,同時強調俄羅斯威脅的迫切性。但美國已經聲言不派兵介入烏克蘭戰局,加上經濟制裁手段有限只有坐視烏克蘭情勢惡化

歷史學家研究古巴飛彈危機時發現,當時的確已經走到核戰邊緣,但是美蘇雙方持續溝通,願意妥協,最後終於避免戰爭。反觀烏克蘭危機,在各個階段,一方占了上風,另一方就偏不妥協,還要升高緊張企圖壓過對方。但不管如何,都不應該走到戰爭這個地步。普亭與拜登所犯的錯誤與應負的責任,歷史會記得的。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的可能後果:俄羅斯崩潰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的可能後果:俄羅斯崩潰

◆  【專家之眼】俄烏開打:不從他人經驗獲取教訓是蠢蛋
◆  【專家之眼】台海大國當賽場 台人小命誰憐?
◆  【專家之眼】有實無名的芬蘭化:俄烏危機的新去向
◆  【專家之眼】蔡英文愈怕政治追殺 就愈難逃歷史公道
◆  【專家之眼】烏克蘭危機:俄總統普亭一手導演的八點檔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的可能後果:俄羅斯崩潰


2022-02-27 13:00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普亭24日下令出兵烏克蘭,並鼓勵烏克蘭軍隊奪權,放下武器。示意圖。美聯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甚至提出荒謬至極要求:要和談可以,但和談的內容只能是烏克蘭該如何投降,普亭還鼓勵烏克蘭軍隊奪權,放下武器。普亭這麼做,用意很清楚,那就是如果烏克蘭不想要戰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降,換一個聽莫斯科話的總統。如此公然的侵犯一個國家的主權,點名烏克蘭總統下台,普亭如此的魯莽行為將付出慘重的代價,這代價甚至包括葬送俄羅斯的未來

2月24,英國首相強生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和最嚴厲的」一攬子制裁措施,包括所有在英國的俄國銀行將被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禁止俄國公司在英國融資,並繼續援助烏克蘭經濟和防禦性武器等等。強生還說:「我們將繼續執行一項無情的任務,把俄羅斯從全球經濟中一塊一塊地、一天一天地、一週一週地擠出去。」

因為普亭的入侵烏克蘭,加上26日,到德國訪問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公開批評德國「自私」,他對著媒體說,「我到柏林,就是要撼動蕭茲總理良心撼動德國良心」,使得原本對制裁俄羅斯有所保留的德國政府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同日,德國政府宣佈,烏克蘭武裝部隊將從德國得到 1,000 枚反坦克武器500 枚毒刺地對空導彈

正因為德國的態度轉變,最終促成了整個西方國家,包括美、英、加、德、法、義大利等國家在26日晚間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把部份俄羅斯銀行排除在國際結算系統 Swift 之外,並嚴格限制俄羅斯中央銀行進入資本市場,這將使得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一夜之間無法使用(截至民國 111 年(2022年)1月16日,俄外匯儲備達到創紀錄6,382 億美元),這些金融制裁手段有效壓縮普亭的軍事行動空間

此外,普亭的魯莽行徑反而會讓烏克蘭人更加團結,更不容易讓澤倫斯基下台,要打下烏克蘭是更難了。普亭的做法只會加深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仇恨,即使,普亭以武力推翻了澤倫斯基,扶持親俄總統上台,他的統治必然無法安穩,時時會有爆炸聲

最讓人意外的是,中國在這場烏俄戰爭中的角色。北京冬奧期間所發表的中俄聯合聲明似乎沒能在這場衝突中幫俄羅斯什麼忙。相反的,2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針對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案進行表決,要求俄羅斯即刻撤軍,作為俄羅斯的盟友,中國竟然棄權,要知道,在這樣的場合,棄權意味著譴責

最可疑的是,2月26日5位著名的中國歷史學者竟然連署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在中國相當不尋常,原因是中國學者的任何一個公開發言其實都是經過審查過的。這就是說,學者的發言是中共同意的,甚至可能是中共授權的。

普亭的失算還在於,他的入侵烏克蘭,等於把原本世界衝突的焦點從中美貿易戰、新疆種族滅絕、香港人權問題,整個轉移到自己身上,因而促成中美和解的可能,俄羅斯的壓力,不管是內政、經濟、金融,甚至是軍事,都更大了。在這場衝突中,中國無疑成了漁翁。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棄權以及五位中國歷史學者的譴責倡議了。

2月24日俄羅斯開戰,造成當天俄羅斯的股市出現「史詩級」的暴跌下跌45%,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而盧布兌美元匯率則跌至歷史最低點。26日西方國家又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核彈級金融制裁,可預見的,28日星期一俄羅斯的股市還要再重摔一次,如此一來,俄羅斯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普亭再一意孤行,不停止戰爭,遭到全世界孤立的俄羅斯很可能在內外壓力之下崩潰,這不是不可能。


名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  大屋頂下/烏克蘭啟示 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  俄烏烽火 領袖氣概現形記
◆  烏克蘭孤軍奮戰 台灣要警惕
◆  名家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
◆  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


2022-02-27 05:54  聯合報 /   蘇蘅(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蔡英文總統(右)、副總統賴清德(左)今天兩人同時在高雄市參加三立集團董事長林崑海告別式。圖/三立提供



三立董事長、海派掌門林崑海走了,總統蔡英文親臨弔唁,不由想起影射媒體大亨梅鐸家族影集繼承戰爭」名言:「如果他不想你贏,你能站在政治舞台?」媒體的力量,連最高領導人也不敢輕忽。

政媒不分,早是台灣常態。許多大老闆投資媒體,意在政治押寶,更圖用媒體話語權優勢左右政治。民進黨如今已經控制八九成的媒體生態,是政治精算結果,卻也是媒體亂象民主沉淪元凶

民國 82 年(一九九三年)成立的三立電視台,鎖定挺綠人口,號稱「咱台灣人的電視台」,一開始在戲劇、綜藝、新聞的深耕,成為台灣最賺錢的電視台之一。民國 89 年(二○○○年),台灣台第一齣自製「阿扁與阿珍」,一開播就創高收視率。

林崑海低調但從未忘情政治,曾參選高雄市立委落選。民國 96 年(二○○七年)林崑海與謝長廷熟識,加上鄭弘儀主持的「大話新聞」,成為最綠媒體。不但挺綠,且明顯挺謝系,旗幟分明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林崑海支持的高市議員林瑩蓉當選民進黨中常委,「海派」進入權力核心;民國 109 年(二○二○年)海派支持前三立主播林楚茵,當選不分區立委,完全不避諱政媒分際黨政軍退出媒體更成具文。

林崑海叱吒政媒複雜身影,讓媒體失去公正客觀本質,借用村上春樹的一句比喻:美麗的村姑,怎麼被猴子擄走了呢?

路透社民國 109 年(二○二○年)新聞信任度調查,台灣在四十國排倒數第三:民眾普遍認為台灣媒體充滿偏見政治人物要為製造不實新聞負責。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調查,新聞信任仍然低落,僅三成一。何其悲哀。

對比下,二月瑞士舉行公投,聯邦政府連續七年資助媒體計畫遭民眾否決。理由是「媒體絕對不能依賴政府」、「如果不獨立,就無法批評政府」,有一句話最傳神:「媒體不可能咬餵食他們的手。」

但在台灣,盡是媒體以綿密政媒網絡豪吞政府標案各種特權。最近 NCC 放行鏡電視申請案,但連不同意見書都說,申請者主要用意在「保護自家集團利益增加社會影響力厚植政商關係」。尤其「財務規劃高度仰賴政府標案有害新聞獨立性」。和瑞士對比,台灣新聞自由急速凋萎,執政者能不自問:孰令致之?

當年震天價響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被民進黨一把火燒成灰燼。真的是「反對一切特權只要不屬於我」,反諷至極。沒人想到民進黨在第二次執政,卻選擇與媒體更加緊密結合,共生互利。林崑海生病期間,連蔡英文都兩度到高雄探視,黨內派系有樣學樣,爭相打造專屬自己的媒體。造成台灣很多被政府餵飽媒體,在老闆授意下,整天批判在野黨,卻不敢監督執政黨。這種超奇特現象,已經不是「墮落」兩字可以形容。

最近英國首相強生在疫情嚴重時偷開派對,輿論譁然。然而他不自省,卻大罵 BBC「派對門」報導背後有陰謀,善聞空氣文化部大臣立刻說,未來兩年凍結資金,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廢止執照費修理媒體箝制輿論之心昭然若揭。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重批,強生以指責 BBC 報導不公,轉移焦點,的確笨得可以。政府可以輪替,但 BBC 會永存,因為它是共享新聞基礎追究權勢人物機構、更是文化資產聚寶盆

媒體政治」已與「體制政治互爭雄長,更可能凌駕「體制政治」,變成專制新工具。海派靠著民進黨已獲雄厚政商利益,正如柯文哲形容三立和其他綠媒「像一堆強盜在分錢」。英國傳播學者庫瑞(Nick Couldry)警告,當下新媒體生態已是大企業和政府用新科技謀取自己最大利益。但執政者仍蠻橫介入媒體,社會終將付出代價。












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022-02-27 05:54  聯合報 /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烏克蘭總統媒體辦公室發布照片顯示,總統澤倫斯基26日在首都基輔市中心透過智慧型手機對全國人民發表講話。美聯社



烏克蘭危機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的閃電式攻擊勢如破竹,已快速攻抵首都基輔附近。由於雙方實力懸殊,俄軍兵臨城下,在美國與歐盟各國迄今仍拒絕出兵援烏國的孤危處境下,澤倫斯基總統除了接受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之外,恐怕已無其他更佳的選擇。

澤倫斯基為了保持尊嚴、維繫和平,並減少傷亡,只能接受「非軍事化」、「去納粹化」和「中立化」的方案,並選擇「芬蘭化」的政策方向及早結束危機,讓烏克蘭成為東、西間的和解之橋,而非西方對抗俄羅斯的戰略前沿。換言之,一方面不再尋求加入北約,另一方面則積極改善烏俄關係,避免再度與強鄰攤牌。

但是,「芬蘭化」政策卻非唾手可得,更非一蹴可及。根據冷戰時期,芬蘭人在蘇聯與西方兩大集團之間,長期維持中立和平落實繁榮與民主成功經驗,以下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它要得到美國和歐盟的默許。如果美方拒絕,並支持烏克蘭強硬派和新納粹分子頑抗到底,甚至鼓勵民眾拿起武器進行巷戰,或推動持續性游擊戰,那就可能形成長期戰爭局面,使烏克蘭成為焦土,而俄、烏之間的衝突在短期內恐難以化解。

其次,俄軍必須高度節制,避免惡形惡狀,造成過多民眾傷亡,釀就更深一層的族群仇恨,使戰後維穩工作和解任務難以推動。由於過去烏、俄間的民族嫌隙已深,再加上在此次危機中烏克蘭人陷入孤立無助的困境,勢將形成一種集體性焦慮感與挫敗情緒,烏國民眾若持續這樣的負面心理狀態,並拒絕中立化和解方向,則「芬蘭化」政策就將難以落實。

再者,過去「芬蘭化」政策的成功推動,與連續幾位芬蘭國家領袖的穩重、睿智、超越黨派,舉國一致對外共同優勢,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包括擔任「芬蘭統帥」的馬達漢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以及長期擔任總統(一九四六至五六;一九五六至八二)的帕錫基威Juho Kusti Paasikivi)、柯克能Urho Kaleva Kekkonen)等人,都是對蘇聯和俄羅斯暸如指掌超黨派人物。他們在國內外的高度聲望和成熟政治技巧,引導芬蘭度過多次危機的考驗,最後終底於成。

但目前烏克蘭政局卻是高度分立嚴重腐化,而且民怨深重。如果澤倫斯基和他的同僚,以及未來的後繼者不能排除萬難、凝聚共識、一致對外,則「芬蘭化」任務恐將難以實踐。

由此看來,烏、俄之間的衝突,一旦升高為流血戰爭,就很難透過和平途徑和解步驟,得到妥適的安排。

如果烏克蘭危機不能及時化解,不能汲取「芬蘭化」的智慧與教訓,而美國與北約又決定在這次「代理人戰爭」遇挫之後,激化反俄羅斯的戰略布局,則其結果恐將進一步的惡化為東、西對抗的危局,不可不慎!












大屋頂下/烏克蘭啟示 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2022-02-27 05:54  聯合報 /   黃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一直表態希望能夠直接與俄羅斯談判,但俄羅斯是不是願意與澤倫斯基(右)政府談還有疑問,左為俄羅斯總統普亭。路透



解讀烏克蘭變局,有兩種切入的視角。

一是從外部的國際地緣政治向烏克蘭內部看。烏克蘭欲加入北約,既是主權的作為,又是民意的潮流;北約則不論緣於被動或主動,雖感猶豫,也不能公開拒絕烏克蘭的期待。俄羅斯則面對烏克蘭入北約的議題愈演愈烈,這已不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其實已是豈容侵門踏戶國安問題

二是從烏克蘭的內部政治向外看。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澤倫斯基當選總統之前,烏克蘭已歷民國 93 年(二○○四年)橙色革命,及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克里米亞「公投回歸」俄國與烏東「叛軍宣告獨立重大磨難。民國 108 棉(二○一九年)大選,「反俄/和俄」的光譜緊繃到臨界點,澤倫斯基在第二輪投票以七十三%的高票,擊敗被指為親俄波洛申科贏得選舉,他就任總統時面對的情勢是:烏克蘭將加入北約及歐盟的基本國策入憲,並明文指出此一方針的「不可逆轉性」。

澤倫斯基因回應民意而提出「入歐/抗俄」的主張,贏得大勝,但這樣的民意回過頭來卻綁住了他。他必須用更強烈的「抗俄保烏」的動作,煽動仇恨及亡國感,來維持自己的人設,並使這個民粹泡沫不致破碎。但是,相對而言,俄羅斯也有國安思考,普亭也有他必須維護的尊嚴與人設。於是,形同澤倫斯基逼得普亭非攤牌不可。

或許可以簡化地說:烏克蘭今日情勢,出自「入北約/抗俄」與「友歐美/和俄」的選擇。國內政治決定國際結局

舉世皆將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並論。本文認為,二者在內容上確有差異,但在架構上卻極為相似。

一、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國而言就是侵門踏戶蹬鼻子上臉。如果台灣完全倒向美國,則如同把關島搬到了中國門口。這情勢對中俄而言不僅是榮辱攸關,也是生死攸關。因此,殊死之鬥已是必然。你死我活。

二、烏克蘭的政爭主題是在「抗俄vs.附俄」的兩極光譜之間,台灣的政爭主題則是在「以中華民國對應中國大陸vs.以台獨對應中國」之間。亦即,台灣與烏克蘭內部,對於生存發展戰略認知,皆是分裂的國家

三、俄烏的軍力有相當差距,兩岸的綜合實力亦甚懸殊。因此,烏克蘭與台灣皆必須援引外力。烏克蘭分裂的雙方,一方攀附俄國,一方寄望歐美。但台灣分歧雙方皆攀附以美國為主泛西方

於是,分裂的社會,將最重要的國安問題寄望於外力,這是台烏相同的處境。因此,也就面臨相同的風險,就是:美國到底靠不靠得住?

然而,從越南、阿富汗到烏克蘭,愈來愈清楚的是美國無論在「能力」及「意志」上已經愈來愈靠不住了。甚至可說,一定靠不住。

回顧幾個月來的烏克蘭形勢演化。一開局,美國就聲明「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即形同已經從懦夫博弈Chicken Game)中跳車。甚至到了俄國承認烏東兩共和國並宣布建交,美國竟稱只是「侵略的開端」,到基輔遭受攻擊,拜登拋出一句「我與吉兒一同為勇敢驕傲的烏克蘭人民祈禱」。俄羅斯則切香腸一段一段切,從外科手術移向斬草除根,但美國及歐洲各邦對烏克蘭幾乎一直停留在「道義支援」階段,連外部的制裁措施都投鼠忌器,各有精算。如果歐美打定主義不要掀起世界大戰,那麼,這場戰爭只能以烏克蘭的「自衛戰爭」進行下去。

或許不能苛責烏克蘭及澤倫斯基,烏國一直陷於俄國切香腸局勢中,民意欲圖自救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叢林法則地緣政治中,民主可以造就國內政治,卻未必能左右國際博弈。且看,將「入北約」入憲,其實是作繭自縛,最後更可能面對民粹泡沫破碎後果

設想:如果將台獨入憲,或推動正名制憲,也許用民粹手段可以作得到,但誰是台灣的澤倫斯基?台灣人歡迎澤倫斯基嗎?

台灣比烏克蘭幸運,因為台獨一直是玩假的,迄未入憲;但台灣也比烏克蘭不幸,因為台獨的民粹泡沫迄未戳破

烏克蘭在卅年的「反俄vs.和俄」掙扎中,也曾出現「友歐美/不反俄」的中間路線。但這樣的路線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澤倫斯基擊敗波洛申科的大選後已告死亡因為此種思維不夠民粹。現在,一切都回不去了。

烏克蘭情勢惡化後,蔡政府一直強調台灣的地緣政治戰略地位比烏克蘭重要。此言無誤。但台灣面對的問題卻是:台灣究竟要運用此一地位來維護中華民國?或用以發展台獨

目前所見,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這麼說也許不太公平,但烏克蘭今日情勢多少是澤倫斯基的民粹操作造成的。他使烏國完全倒向一邊,以致必須完全借助外力,失去主體性。當外力只是「動口不動手」,澤倫斯基才突然覺悟「加入北約只是一場夢」、「我們已進了棺材,還要等外兵來援」、「看不到半個人與烏克蘭一同作戰」。

烏克蘭情勢急轉直下之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烏克蘭不應該成為大國對抗前沿,而應當成為東西方溝通橋梁。」

乍聽此言,若覺得簡直像是對台灣局勢而發,此種反應並不奇怪。因為,在卅年前,許信良任民進黨主席時,主張「大膽西進」,即倡議:台灣應當作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二人用的詞彙居然一樣:東西橋梁

台灣應當以中華民國地位,成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而不應妄想在大國對抗實現台獨

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差異在於,烏克蘭政府是以烏克蘭為本位,離叛勢力則是在克里米亞及烏東。但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卻不是以中華民國為本位,而是一個借殼上市台獨政權。亦即,民進黨聲稱反對中共消滅中華民國,但自己卻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台獨與中共有志一同。這樣的「反中華民國」,如何「保台」?

民進黨正駕著「反中保台」的民粹扶搖直上,正如澤倫斯基也曾因「反俄保烏」而忘乎所以。澤倫斯基使烏克蘭沒有別的選擇,但民進黨千萬不要使台灣走上不歸路。因為,台灣可以選擇真正非台獨的中華民國

面對烏克蘭的悲劇,期望兩岸能做到「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則台灣保有作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的主體性,不淪為大國對抗的棋子,仍可開拓和平競合道路

蔡英文,且先隆重接待龐培歐余茂春兩位貴賓吧。

台灣不要等到美國總統為勇敢驕傲的台灣人民祈禱的那一天。

蔡英文的課題),延下周日刊












俄烏烽火 領袖氣概現形記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學者指出,若俄烏談判讓烏克蘭中立化,問題還有美國與西方是否就此甘心,左起為俄羅斯總統普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美國總統拜登。法新社



俄羅斯強悍「入侵」烏克蘭,展現普亭總統霸氣,也考驗烏克蘭演員出身總統,甚至國際領導人的反應氣概。台灣高層則很有氣概的否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說法,政府表示將入制裁俄羅斯行列,甚至「不務實、強出頭」欲停止晶片供應制裁(但業界直言,沒有俄國客戶如何制裁)。

美國拜登總統反應之「軟弱」氣概,讓我不禁揣度若台海有事,台灣絕不可能樂觀。俄烏開戰伊始,拜登夫婦為烏克蘭人民祈禱,白宮表示美方不會出兵。記者不滿美國制裁無力,頻頻追問「為何不是今天?」拜登閃躲,僅解釋制裁無法預防任何行動,效果也無法立竿見影;但俄軍已進至基輔近郊,烏克蘭民眾恐將無法等到美國制裁生效。

如果兩岸「有事」,美國也以上述「無氣概」方式聲援台灣,台灣不若土地面積大台十六倍的烏克蘭,民眾沒有三天的撤退地理空間,面對未來戰爭先以導彈摧毀空防、機場精準打擊型態,台灣在承受第一波攻擊後,是否真能等到美方的「馳援參戰」?

再看國際聲援的「弱勢」氣概,歐盟在開戰第三天凍結普亭個人資產,此似大於美方制裁俄羅斯銀行與若干富豪的「更針對性」反制,實際上普亭個人資產在公開資料付之闕如,此等雷聲大、雨點「無」的凍結,並無實質解危效益。兩岸開戰,國際若也以凍結中國領導人資產相助,台海危機真能立即解除?而中方領導人會愚蠢到公布資產存放國際金融機構靜候凍結

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號召民眾反抗,政府將發放武器給有意民眾,同時也發布十八至六十歲緊急動員令;當俄軍已入基輔時,烏國防部更呼籲民眾製作並投擲汽油彈攻擊,烏民也於網路上熱搜汽油彈製作方法

過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經說:「就算只有一支掃帚,我也會跟敵人周旋到底!」明確表示力抗到底的氣概。惟日據時期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指出「台灣人愛錢、怕死、愛面子」,台民不似斯拉夫民族強悍人生艱難唯一死,若兩岸開戰,台灣民眾戰鬥意志戰鬥力,將是影響戰爭結果主要因素之一。人們當然不能用「掃帚」對抗入侵,但溫柔敦厚的台灣人具有群起以汽油彈巷戰反擊氣概嗎?

領導人治國要有氣概、民眾反抗也需有「叫校(膽識)」,但從美國援台可能、國際上對台灣支持以及台灣民性,兩岸若如俄烏兵戎相見,絕非民眾之幸。















烏克蘭孤軍奮戰 台灣要警惕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王良言/退休外交官(高雄市)
烏克蘭首都基輔一棟建築的監視器,廿六日恰好拍攝到俄國飛彈擊中公寓大樓的瞬間(路透)。


俄羅斯宣稱,出兵烏克蘭的目的是讓烏「非軍事化、去納粹化與中立化」;美、英及北約盟國紛祭制裁措施。但能否發生作用?普亭真正目標為何?下一步會如何走?都有待觀察。

根據往例,美國曾對若干國家實施制裁,包括古巴、伊朗、北韓等國。但制裁至今,並沒有使這些國家屈服。一方面是其他國家暗中支持遭制裁者,例如中共暗助北韓、俄國暗助古巴。

另方面,各國經貿關係錯綜複雜,相互影響。經濟制裁一旦使被制裁國家經濟崩潰,也必然會反噬全球經濟。在此情形下,經濟制裁即使傷筋動骨,也不會致命,難有具體且立即成效。

烏克蘭與台灣外交處境大不相同,如深入探討,就會了解台灣處境比烏克蘭更凶險。

烏克蘭是聯合國成員國,與主要國家都有外交關係。因此可在國際間獲得支持。此次北約雖然沒有出兵援烏,但是美國及北約盟國都提供實質軍援

反觀台灣,目前只剩十四個邦交國,與全世界主要國家都沒有外交關係,更被排除聯合國體系外。除了若干友好國家國會議員不時發言挺台,台灣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具體實質協助

現在烏克蘭未必是將來的台灣。但是,台灣如果不能好自為之,前途堪憂。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


俄烏開打,俄軍持續增派兵力,美國也加碼支援烏克蘭。目前看到的戰爭場景,仍然是基輔當局獨立面對強大俄軍入侵,雖然雙方都釋出願意談判訊息,但最終結果仍難預料。

去年底俄羅斯已陳兵俄烏邊界,曾明確表態要得到「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和北約不東擴」的實質保證,當時是否真願開啓戰端?應尚無定論。但隨著美國總統與官員不斷發出俄軍「必然入侵」訊息,加上北約各國持續提供烏克蘭武器後,有如啓動北約介入烏國防衛機制;在普亭眼裡,此乃北約東擴事實,勢必出兵明志。

造成俄烏開戰關鍵原因,是烏國選邊站,認為可獲美國和北約絕對保護傘,所以把入北約入憲;同時,評估普亭縱然野心勃勃,不會輕啓戰端;再加上日前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相繼斡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俄軍入侵前,還自我感覺安全

從戰爭中,我們可以客觀分析,俄烏開火前,西方國家一面倒支持烏克蘭,俄國還是敢發動戰爭,就在於普亭算準歐美不會、更不想為他國(非盟國)開啓戰爭偏安心理。相信烏克蘭當下處境,和其國家戰略方向抉擇,值得台灣警惕與借鏡。


趙興鵬/自由作家(新北市)


俄烏局勢急轉直下,源於俄國普亭認為北約五次東擴,如果烏克蘭再入,就到家門口,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對烏克蘭,主權國家選邊結盟彰顯外交自主豈容他國強權左右干涉?俄國派軍進入烏克蘭,當然是侵略行為,令人意外,也在意內。

戰國策燕策一蘇秦將為從篇,有段對話值得參考。蘇秦提醒燕文侯,不要忽視地境相接的趙國,只重視千里之外的敵人秦國,「秦攻燕戰於千里之外,趙攻燕戰於百里之內」,「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是非常笨拙戰略。  

烏克蘭的確犯了「輕百里之內俄國重千里之外美國」的錯誤。只是冬奧風光落幕,一場腥風血雨大國博弈,就讓烏克蘭陷入孤軍奮戰困境,這件事是不是有值得台灣借鑑處?那就得看民進黨政府如何想?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  陳亮恭/山水就是山水的廬山煙雨浙江潮
◆  王正方/嘴皮子服務不能解決問題
◆  林中斌/勿低估普亭
◆  蘇宏達/普亭的謀略和俄羅斯的宿命
◆  趙春山/北京冬奧餘波盪漾
◆  嚴震生/政治正確下,美國成為中國一部分?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創立於1910年(明治43年)的嘉義公園,最早在日治時期是嘉義廳農會的農場,東側丘陵地則是嘉義神社所在地。圖/尼可拉斯提供



人類是自然生態一環,沒有物種可以無限成長膨脹,就如馬爾薩斯人口論》所說,所有物種成長,必然因為資源限制及其他物種競爭,受到抑制及平衡。從多種探討「瘟疫與人」書籍可知,所謂「傳染病防治」,其實就是在探討病原體與宿主間,如何達到抑制與平衡,包括所謂「寄生」。

從人類社會看,有所謂「巨寄生」,殖民者不能將被殖民者趕盡殺絕,資本家及地主也不能夠讓勞工及佃農活不下去。
Barclay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巨著《台灣的殖民發展與人口》中指出,日本是非常成功的殖民者(巨寄生者),在台灣興辦水利,引進新品種,普及基本教育,消滅傳染病,以提高農民的生產力,因而從台灣獲得極大利益,這個後進殖民者,策略遠優於先進的歐洲殖民者。

微生物寄生方面亦是如此,病毒、細菌及寄生蟲,若對宿主造成致命性傷害,使宿主大量死亡,那麼病原體就很難大量繁衍,如 SARS。再來就是病原體弱化宿主,但不會造成重大傷亡,例如蛔蟲、蟯蟲、瘧原蟲等。當然最高明的是不但不會傷害宿主,還可能促進宿主生存與繁衍,例如人體消化道中的益生菌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末,Covid-19 病毒在武漢出現時,毒性甚強,重症及死亡率高,但傳染力不強,所以西方國家認為這是中國人或黃種人疾病。但傳到英國變種為 Alpha,原武漢株病人不是死亡就是治癒,只剩 Alpha 株盛行。當病毒傳到印度,又變種為傳染力更強 Delta 株,但重症及死亡明顯下降。後來病毒又傳到南非成 Omicron,演化結果傳染力超強,但重症及死亡微乎其微。

這是生物演化結果,所以在一月廿六日中廣王淺秋節目上,本人就 Covid-19 演化大膽預言,Omicron 救人類,最先解封國家,將是沒疫苗,且感染人數最多的非洲國家,因為他們多數都有免疫力。就如本人在上小學前,家母知我健康尚好,故意帶我到鄰居家,與染上麻疹小孩玩耍。因為當時麻疹疫苗,民間說法是孩子要感染過麻疹才能長大。記得當時還因這樣,才有機會吃用米酒煮的蝦子,據說可促進感染獲得終身免疫

染上抗原性強病原體,常是比接種疫苗更有效的防疫方法清朝皇子中多人因患天花死亡,為穩定政權,優先選擇患過天花並康復的康熙為太子,就是例子。不過,若抗原性弱,如流感,就算感染,免疫期也不長,需定期接種不斷被感染

Omicron 傳染力特強,但重症及死亡率低,疫調、追蹤、隔離,醫療及社會成本所費不貲,歐美國家及日本、韓國多放棄,甚至認為目前疫苗常被病毒突破,強打疫苗造成眾多社會衝突人權爭議,感染 Omicron 如染天花、麻疹,反而是最好的預防接種。是否如此,有待未來兩、三個月證明。

目前台灣接種率已相當高,在此情況下,防疫政策重整,在不立即衝擊醫療量能下,逐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應是上策。未來防疫最可能接受重大挑戰的,將是中國大陸清零政策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人力患寡患不均 速謀對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揚言制裁俄國,蔡政府嫌自己戲分太少?
◆  聯合報黑白集/哥倫布發現新台灣
◆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人力患寡患不均 速謀對策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人力患寡患不均 速謀對策


2022-02-26 03:35  經濟日報 /   社論
受到疫情影響,這兩年航運不順暢,船期延誤、貨櫃短缺塞港的狀況頻傳。 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領域都創造了新常態,像是塞港危機加劇供應鏈混亂,晶片的大缺貨讓汽車到家電產業都嘗到了有訂單卻出不了貨的痛楚。在美國,即便疫情已逐漸緩和,但不少產業反映找不到員工,待業者寧可繼續在家躺平領補助也不願上工。在台灣,疫情造就的疫後經濟新常態,在人力供應上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政府必須加快應對的腳步。

台灣去年全年失業率3.95%,為近七年新高,也是蔡政府上任以來的最高水準。去年失業率攀高主要受疫情影響,特別是本土疫情嚴重的5到7月,在去年6月時就業人口降至1,130萬的全年低點,顯示疫情對就業的衝擊。另一方面,去年我國總體經濟數據亦是近年最佳,不論出口與外銷訂單數字均表現亮眼,不少企業加薪擴大徵才,讓就業市場冷熱情況更加兩極。

一邊是失業率攀高,另一邊卻出現了人力供應缺口,凸顯我國就業市場正進入一個患寡也患不均局面。在患寡上,以台積電為例,到民國 119 年(2030年)前台積電每年需要約250名與半導體領域相關的博士畢業生,但國內頂尖大學的相關領域博士生每年最多也才300名,僅台積電一家公司可能就徵不到足夠的人才,更何況還有其他廣大的資通訊產業也需要相關的人力。

在台積電等強勢產業缺工潮影響下,磁吸效應加劇其他產業人才供給問題年後國內航太維修相關行業出現少見離職潮轉向科技業發展。就業者轉向薪資更高的職位是市場供需所致,但航太業若一時之間補不上人力,不但影響航空業的競爭力,也可能影響飛安。這些現象均是疫情對全球產業產生的影響,其激起的漣漪與蝴蝶效應,正在我國就業市場發酵。

我國產業人力供給面臨挑戰橫跨白領技術人力藍領技術人力,以上述半導體與台積電等指標廠商為例,未來幾年會在國內外大舉擴增產能人力吃緊的情況只會繼續惡化。從多家媒體的報導可知,台積電徵才的觸角已從過去的頂大擴及到私校,不只台積電徵才難度升高,其他企業若無法提供如台積電一樣的待遇,進用人才的難度只會比台積電更高。

藍領人才供應上,主計總處調查顯示,我國中階技術人力供應缺口近年有持續擴大跡象去年缺工人數突破13萬人。缺工問題不僅限於我國,亞洲鄰國包括日本、新加坡等地都面臨同樣問題,各國積極對國外的藍領技術人才招手,行政院為此加速推出了「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在台工作六年的移工,或透過我國教育的僑外生,技術及薪資達到一定水準,可由雇主申請認定為中階技術人力,滿五年後可申請在台永久居留。此方案即是著眼於擴大補充國內藍領技術人才供應來源

強勢產業缺工的另一面,政府也必須留意受疫情衝擊內需服務業就業受到的衝擊。去年迄今國內無薪假重災區觀光、餐飲業為主,即便疫情逐漸和緩,但已有不少企業因此退出市場,或者仍在度小月縮減開支,無法提供員工更好的薪資待遇。內需服務業我國就業市場主力,在遭遇疫情兩年多的打擊後,政府必須循序漸進扶持內需產業邁向疫後新經濟,讓內需產業的就業情況逐步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產業發展人才培育脫鉤問題,值得政府投入更多關注。過去十年產業界不斷呼籲政府必須重視產學落差的情況,從技職體系到頂大高階研究人才培育,都出現了不小的斷層

另一方面,我對外開放白、藍領人才移民政策仍待進一步優化與擴大彈性深化產學合作擴大吸納台灣需要產業人才,內、外同步前進,我國產業才能度過患寡又患不均人力供應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哥倫布發現新台灣


2022-02-26 04:57  聯合報 /   黑白集
有外媒駐台記者發現,Taiwan Plus開播至今流量少得可憐。從去年11月起到今年元月,總共只有130.9K的流量。圖為TaiwanPlus開播時文化部臉書影片。圖/取自文化部臉書



誇口要「讓世界看見台灣」,文化部國際影音平台 Taiwan Plus 志大言大,頭一年就海擲十億元。但搞了大半年,其平台訂閱數還沒破萬,在 YouTube 上的新聞台也僅千餘人訂閱,不知這要如何讓台灣「被看見」。

台灣不想當國際社會的配角,總想在大國牌局縫隙中露臉,這心情大家都懂。至於要怎麼露臉,如何敘說台灣,政府總得好好琢磨。但宣揚台灣沒這麼容易,人才與方法都是關鍵;四年狂擲六十億,顯然沒有找到要領。

Taiwan Plus 平台去年五月由中央社得標,不到四個月就開台,竟比當時 NCC 關掉中天的速度還快,讓人拍案驚奇。諷刺的是,被關的台如今在網上紅紅火火,新開的卻門可羅雀

外媒記者更爆料,為平台設計品牌識別系統業者竟是幫中共黨媒環球新聞網行銷同一家公司。真不知,這是為了認證兩岸一家親」,還是自認反正都是大外宣,不妨跟前輩虛心學習,免得走了冤枉路?

台灣在國際政治上居於邊陲,這是先天格局之限,很無奈。但我們民間社會活躍,有沒有官方頻道其實無關宏旨。BBC、CNN 誕生英美,皆由地緣現實決定。但文化部成立國際平台,究竟是想建立「台版 BBC」,還是要搞「國際版的 1450」?否則怎會開個標就結束?這心態,哪天弄出「哥倫布發現新台灣」的烏龍,不必驚訝!











聯合報社論/揚言制裁俄國,蔡政府嫌自己戲分太少?


2022-02-26 04:58  聯合報 /   社論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基輔市區滿目瘡痍。 路透


俄羅斯總統普亭對烏克蘭發動外科手術式精準炮火攻擊,隨即派軍攻打其首都基輔,烏國民眾紛紛倉皇逃難。對此,歐美各國陸續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及金融制裁措施,但因強度不足及反應落後,普亭似乎完全不以為意。在此之際,傳出蔡政府開會研商要如何加入國際制裁行動限制廠商對俄出口晶片。此舉除了「湊熱鬧」,究竟有何意義,讓人費解。

觀察目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話雖然說得很狠,但實際出手卻相當保守。以美國為例,主要是凍結俄國幾家大型銀行及普亭親信在美國的資產,但並未如先前揚言的將俄國逐出 SWIFT 金融網路,使其無法進行國際金融交易。德國則是叫停俄國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但自己得忍受供氣不足之苦;英國則更可笑,僅制裁五家俄國銀行及三名俄國富翁。不斷居間穿梭斡旋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則迄未宣布具體制裁措施

試想,如果圍觀的西方要角們祭出的制裁不過爾爾,遙遠的台灣卻在這裡磨刀霍霍要跟進出手,蔡政府到底意欲何為?又能發生什麼實質影響?諷刺的是,當蔡政府傳出要採「晶片制裁」時,經濟部長王美花宣稱「很快會有作為」;但國內晶片業者卻稱,「我們沒有俄國客戶」,也懷疑此舉能有什麼成效。換言之,政府急著想一下這場國際大戲熱度,讓自己在制裁舞台露個小臉;更對美國的政策表示積極配合,以凸顯台灣是所謂「民主同盟」的一員,於是晶片再度成為政策工具,擔任政治與外交的重要角色。

相對而言,日本要跟進歐美的金融制裁,也包括管制晶片出口至俄;日本是開亞洲「第一槍」的先鋒,或者它覺得有必要搶這個位置,以示與歐美並肩行動。但日本官員稱,若禁止晶片出口,俄國「恐受重擊」;此一說法,則可能誇大其詞。原因是,俄國近年發展多元貿易歐盟雖仍是其最大貿易對象,但就國別而論,中國大陸所占貿易比重已達十八・三%,遠高於第二名德國的七・四%。到上月底止,俄國的外匯存底已累計達六,三OO億美元,近年並大量減少外匯美元比重,這也是普亭對制裁不太在乎的原因之一。

如果西方國家的制裁行動都「雷大雨小」,資源無多的台灣卻躍躍欲試,千方百計想把自己捲進這場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戰禍危機,到底所為何來?尤其,蔡政府挖出藏在箱底的傳家寶,竟要把無辜的晶片送上戰場當武器,豈非不自量力?進一步說,晶片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護國神山群」數十年經營的成果,它是民間創造果實,也是「和平的產物」,政府有什麼資格要求業者把它交出來當成制裁工具?這兩年,蔡政府把台積電當成「外交伴手禮」,不斷叫它去國外設廠,已經是極不當干預;現在連自己做制裁秀也要找它上場,也未免太過分了!

這次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斬首行動迅即摧毀八十多座軍事基地,並癱瘓許多政府網站,手法之精準,讓人震駭。反觀烏克蘭,從俄羅斯大軍集結起,外界並未看到烏克蘭整軍經武戰略戰術整備情況;此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竟說,要發放武器給願意為國而戰的民眾。軍民角色倒置至此,外界很難想像。

缺乏準備而意志荏弱的烏克蘭,這次因仇俄而欲參加北約錯選工具,落得人民離散國土被侵的下場,可以用「草螟弄雞公」來形容。至於台灣,以為用「大內宣即可征服一切的蔡政府,先想想蘇貞昌拿著掃把要抵抗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