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名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  大屋頂下/烏克蘭啟示 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  俄烏烽火 領袖氣概現形記
◆  烏克蘭孤軍奮戰 台灣要警惕
◆  名家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
◆  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


2022-02-27 05:54  聯合報 /   蘇蘅(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蔡英文總統(右)、副總統賴清德(左)今天兩人同時在高雄市參加三立集團董事長林崑海告別式。圖/三立提供



三立董事長、海派掌門林崑海走了,總統蔡英文親臨弔唁,不由想起影射媒體大亨梅鐸家族影集繼承戰爭」名言:「如果他不想你贏,你能站在政治舞台?」媒體的力量,連最高領導人也不敢輕忽。

政媒不分,早是台灣常態。許多大老闆投資媒體,意在政治押寶,更圖用媒體話語權優勢左右政治。民進黨如今已經控制八九成的媒體生態,是政治精算結果,卻也是媒體亂象民主沉淪元凶

民國 82 年(一九九三年)成立的三立電視台,鎖定挺綠人口,號稱「咱台灣人的電視台」,一開始在戲劇、綜藝、新聞的深耕,成為台灣最賺錢的電視台之一。民國 89 年(二○○○年),台灣台第一齣自製「阿扁與阿珍」,一開播就創高收視率。

林崑海低調但從未忘情政治,曾參選高雄市立委落選。民國 96 年(二○○七年)林崑海與謝長廷熟識,加上鄭弘儀主持的「大話新聞」,成為最綠媒體。不但挺綠,且明顯挺謝系,旗幟分明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林崑海支持的高市議員林瑩蓉當選民進黨中常委,「海派」進入權力核心;民國 109 年(二○二○年)海派支持前三立主播林楚茵,當選不分區立委,完全不避諱政媒分際黨政軍退出媒體更成具文。

林崑海叱吒政媒複雜身影,讓媒體失去公正客觀本質,借用村上春樹的一句比喻:美麗的村姑,怎麼被猴子擄走了呢?

路透社民國 109 年(二○二○年)新聞信任度調查,台灣在四十國排倒數第三:民眾普遍認為台灣媒體充滿偏見政治人物要為製造不實新聞負責。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調查,新聞信任仍然低落,僅三成一。何其悲哀。

對比下,二月瑞士舉行公投,聯邦政府連續七年資助媒體計畫遭民眾否決。理由是「媒體絕對不能依賴政府」、「如果不獨立,就無法批評政府」,有一句話最傳神:「媒體不可能咬餵食他們的手。」

但在台灣,盡是媒體以綿密政媒網絡豪吞政府標案各種特權。最近 NCC 放行鏡電視申請案,但連不同意見書都說,申請者主要用意在「保護自家集團利益增加社會影響力厚植政商關係」。尤其「財務規劃高度仰賴政府標案有害新聞獨立性」。和瑞士對比,台灣新聞自由急速凋萎,執政者能不自問:孰令致之?

當年震天價響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被民進黨一把火燒成灰燼。真的是「反對一切特權只要不屬於我」,反諷至極。沒人想到民進黨在第二次執政,卻選擇與媒體更加緊密結合,共生互利。林崑海生病期間,連蔡英文都兩度到高雄探視,黨內派系有樣學樣,爭相打造專屬自己的媒體。造成台灣很多被政府餵飽媒體,在老闆授意下,整天批判在野黨,卻不敢監督執政黨。這種超奇特現象,已經不是「墮落」兩字可以形容。

最近英國首相強生在疫情嚴重時偷開派對,輿論譁然。然而他不自省,卻大罵 BBC「派對門」報導背後有陰謀,善聞空氣文化部大臣立刻說,未來兩年凍結資金,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廢止執照費修理媒體箝制輿論之心昭然若揭。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重批,強生以指責 BBC 報導不公,轉移焦點,的確笨得可以。政府可以輪替,但 BBC 會永存,因為它是共享新聞基礎追究權勢人物機構、更是文化資產聚寶盆

媒體政治」已與「體制政治互爭雄長,更可能凌駕「體制政治」,變成專制新工具。海派靠著民進黨已獲雄厚政商利益,正如柯文哲形容三立和其他綠媒「像一堆強盜在分錢」。英國傳播學者庫瑞(Nick Couldry)警告,當下新媒體生態已是大企業和政府用新科技謀取自己最大利益。但執政者仍蠻橫介入媒體,社會終將付出代價。












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022-02-27 05:54  聯合報 /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烏克蘭總統媒體辦公室發布照片顯示,總統澤倫斯基26日在首都基輔市中心透過智慧型手機對全國人民發表講話。美聯社



烏克蘭危機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的閃電式攻擊勢如破竹,已快速攻抵首都基輔附近。由於雙方實力懸殊,俄軍兵臨城下,在美國與歐盟各國迄今仍拒絕出兵援烏國的孤危處境下,澤倫斯基總統除了接受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之外,恐怕已無其他更佳的選擇。

澤倫斯基為了保持尊嚴、維繫和平,並減少傷亡,只能接受「非軍事化」、「去納粹化」和「中立化」的方案,並選擇「芬蘭化」的政策方向及早結束危機,讓烏克蘭成為東、西間的和解之橋,而非西方對抗俄羅斯的戰略前沿。換言之,一方面不再尋求加入北約,另一方面則積極改善烏俄關係,避免再度與強鄰攤牌。

但是,「芬蘭化」政策卻非唾手可得,更非一蹴可及。根據冷戰時期,芬蘭人在蘇聯與西方兩大集團之間,長期維持中立和平落實繁榮與民主成功經驗,以下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它要得到美國和歐盟的默許。如果美方拒絕,並支持烏克蘭強硬派和新納粹分子頑抗到底,甚至鼓勵民眾拿起武器進行巷戰,或推動持續性游擊戰,那就可能形成長期戰爭局面,使烏克蘭成為焦土,而俄、烏之間的衝突在短期內恐難以化解。

其次,俄軍必須高度節制,避免惡形惡狀,造成過多民眾傷亡,釀就更深一層的族群仇恨,使戰後維穩工作和解任務難以推動。由於過去烏、俄間的民族嫌隙已深,再加上在此次危機中烏克蘭人陷入孤立無助的困境,勢將形成一種集體性焦慮感與挫敗情緒,烏國民眾若持續這樣的負面心理狀態,並拒絕中立化和解方向,則「芬蘭化」政策就將難以落實。

再者,過去「芬蘭化」政策的成功推動,與連續幾位芬蘭國家領袖的穩重、睿智、超越黨派,舉國一致對外共同優勢,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包括擔任「芬蘭統帥」的馬達漢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以及長期擔任總統(一九四六至五六;一九五六至八二)的帕錫基威Juho Kusti Paasikivi)、柯克能Urho Kaleva Kekkonen)等人,都是對蘇聯和俄羅斯暸如指掌超黨派人物。他們在國內外的高度聲望和成熟政治技巧,引導芬蘭度過多次危機的考驗,最後終底於成。

但目前烏克蘭政局卻是高度分立嚴重腐化,而且民怨深重。如果澤倫斯基和他的同僚,以及未來的後繼者不能排除萬難、凝聚共識、一致對外,則「芬蘭化」任務恐將難以實踐。

由此看來,烏、俄之間的衝突,一旦升高為流血戰爭,就很難透過和平途徑和解步驟,得到妥適的安排。

如果烏克蘭危機不能及時化解,不能汲取「芬蘭化」的智慧與教訓,而美國與北約又決定在這次「代理人戰爭」遇挫之後,激化反俄羅斯的戰略布局,則其結果恐將進一步的惡化為東、西對抗的危局,不可不慎!












大屋頂下/烏克蘭啟示 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2022-02-27 05:54  聯合報 /   黃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一直表態希望能夠直接與俄羅斯談判,但俄羅斯是不是願意與澤倫斯基(右)政府談還有疑問,左為俄羅斯總統普亭。路透



解讀烏克蘭變局,有兩種切入的視角。

一是從外部的國際地緣政治向烏克蘭內部看。烏克蘭欲加入北約,既是主權的作為,又是民意的潮流;北約則不論緣於被動或主動,雖感猶豫,也不能公開拒絕烏克蘭的期待。俄羅斯則面對烏克蘭入北約的議題愈演愈烈,這已不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其實已是豈容侵門踏戶國安問題

二是從烏克蘭的內部政治向外看。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澤倫斯基當選總統之前,烏克蘭已歷民國 93 年(二○○四年)橙色革命,及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克里米亞「公投回歸」俄國與烏東「叛軍宣告獨立重大磨難。民國 108 棉(二○一九年)大選,「反俄/和俄」的光譜緊繃到臨界點,澤倫斯基在第二輪投票以七十三%的高票,擊敗被指為親俄波洛申科贏得選舉,他就任總統時面對的情勢是:烏克蘭將加入北約及歐盟的基本國策入憲,並明文指出此一方針的「不可逆轉性」。

澤倫斯基因回應民意而提出「入歐/抗俄」的主張,贏得大勝,但這樣的民意回過頭來卻綁住了他。他必須用更強烈的「抗俄保烏」的動作,煽動仇恨及亡國感,來維持自己的人設,並使這個民粹泡沫不致破碎。但是,相對而言,俄羅斯也有國安思考,普亭也有他必須維護的尊嚴與人設。於是,形同澤倫斯基逼得普亭非攤牌不可。

或許可以簡化地說:烏克蘭今日情勢,出自「入北約/抗俄」與「友歐美/和俄」的選擇。國內政治決定國際結局

舉世皆將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並論。本文認為,二者在內容上確有差異,但在架構上卻極為相似。

一、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國而言就是侵門踏戶蹬鼻子上臉。如果台灣完全倒向美國,則如同把關島搬到了中國門口。這情勢對中俄而言不僅是榮辱攸關,也是生死攸關。因此,殊死之鬥已是必然。你死我活。

二、烏克蘭的政爭主題是在「抗俄vs.附俄」的兩極光譜之間,台灣的政爭主題則是在「以中華民國對應中國大陸vs.以台獨對應中國」之間。亦即,台灣與烏克蘭內部,對於生存發展戰略認知,皆是分裂的國家

三、俄烏的軍力有相當差距,兩岸的綜合實力亦甚懸殊。因此,烏克蘭與台灣皆必須援引外力。烏克蘭分裂的雙方,一方攀附俄國,一方寄望歐美。但台灣分歧雙方皆攀附以美國為主泛西方

於是,分裂的社會,將最重要的國安問題寄望於外力,這是台烏相同的處境。因此,也就面臨相同的風險,就是:美國到底靠不靠得住?

然而,從越南、阿富汗到烏克蘭,愈來愈清楚的是美國無論在「能力」及「意志」上已經愈來愈靠不住了。甚至可說,一定靠不住。

回顧幾個月來的烏克蘭形勢演化。一開局,美國就聲明「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即形同已經從懦夫博弈Chicken Game)中跳車。甚至到了俄國承認烏東兩共和國並宣布建交,美國竟稱只是「侵略的開端」,到基輔遭受攻擊,拜登拋出一句「我與吉兒一同為勇敢驕傲的烏克蘭人民祈禱」。俄羅斯則切香腸一段一段切,從外科手術移向斬草除根,但美國及歐洲各邦對烏克蘭幾乎一直停留在「道義支援」階段,連外部的制裁措施都投鼠忌器,各有精算。如果歐美打定主義不要掀起世界大戰,那麼,這場戰爭只能以烏克蘭的「自衛戰爭」進行下去。

或許不能苛責烏克蘭及澤倫斯基,烏國一直陷於俄國切香腸局勢中,民意欲圖自救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叢林法則地緣政治中,民主可以造就國內政治,卻未必能左右國際博弈。且看,將「入北約」入憲,其實是作繭自縛,最後更可能面對民粹泡沫破碎後果

設想:如果將台獨入憲,或推動正名制憲,也許用民粹手段可以作得到,但誰是台灣的澤倫斯基?台灣人歡迎澤倫斯基嗎?

台灣比烏克蘭幸運,因為台獨一直是玩假的,迄未入憲;但台灣也比烏克蘭不幸,因為台獨的民粹泡沫迄未戳破

烏克蘭在卅年的「反俄vs.和俄」掙扎中,也曾出現「友歐美/不反俄」的中間路線。但這樣的路線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澤倫斯基擊敗波洛申科的大選後已告死亡因為此種思維不夠民粹。現在,一切都回不去了。

烏克蘭情勢惡化後,蔡政府一直強調台灣的地緣政治戰略地位比烏克蘭重要。此言無誤。但台灣面對的問題卻是:台灣究竟要運用此一地位來維護中華民國?或用以發展台獨

目前所見,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這麼說也許不太公平,但烏克蘭今日情勢多少是澤倫斯基的民粹操作造成的。他使烏國完全倒向一邊,以致必須完全借助外力,失去主體性。當外力只是「動口不動手」,澤倫斯基才突然覺悟「加入北約只是一場夢」、「我們已進了棺材,還要等外兵來援」、「看不到半個人與烏克蘭一同作戰」。

烏克蘭情勢急轉直下之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烏克蘭不應該成為大國對抗前沿,而應當成為東西方溝通橋梁。」

乍聽此言,若覺得簡直像是對台灣局勢而發,此種反應並不奇怪。因為,在卅年前,許信良任民進黨主席時,主張「大膽西進」,即倡議:台灣應當作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二人用的詞彙居然一樣:東西橋梁

台灣應當以中華民國地位,成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而不應妄想在大國對抗實現台獨

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差異在於,烏克蘭政府是以烏克蘭為本位,離叛勢力則是在克里米亞及烏東。但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卻不是以中華民國為本位,而是一個借殼上市台獨政權。亦即,民進黨聲稱反對中共消滅中華民國,但自己卻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台獨與中共有志一同。這樣的「反中華民國」,如何「保台」?

民進黨正駕著「反中保台」的民粹扶搖直上,正如澤倫斯基也曾因「反俄保烏」而忘乎所以。澤倫斯基使烏克蘭沒有別的選擇,但民進黨千萬不要使台灣走上不歸路。因為,台灣可以選擇真正非台獨的中華民國

面對烏克蘭的悲劇,期望兩岸能做到「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則台灣保有作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的主體性,不淪為大國對抗的棋子,仍可開拓和平競合道路

蔡英文,且先隆重接待龐培歐余茂春兩位貴賓吧。

台灣不要等到美國總統為勇敢驕傲的台灣人民祈禱的那一天。

蔡英文的課題),延下周日刊












俄烏烽火 領袖氣概現形記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學者指出,若俄烏談判讓烏克蘭中立化,問題還有美國與西方是否就此甘心,左起為俄羅斯總統普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美國總統拜登。法新社



俄羅斯強悍「入侵」烏克蘭,展現普亭總統霸氣,也考驗烏克蘭演員出身總統,甚至國際領導人的反應氣概。台灣高層則很有氣概的否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說法,政府表示將入制裁俄羅斯行列,甚至「不務實、強出頭」欲停止晶片供應制裁(但業界直言,沒有俄國客戶如何制裁)。

美國拜登總統反應之「軟弱」氣概,讓我不禁揣度若台海有事,台灣絕不可能樂觀。俄烏開戰伊始,拜登夫婦為烏克蘭人民祈禱,白宮表示美方不會出兵。記者不滿美國制裁無力,頻頻追問「為何不是今天?」拜登閃躲,僅解釋制裁無法預防任何行動,效果也無法立竿見影;但俄軍已進至基輔近郊,烏克蘭民眾恐將無法等到美國制裁生效。

如果兩岸「有事」,美國也以上述「無氣概」方式聲援台灣,台灣不若土地面積大台十六倍的烏克蘭,民眾沒有三天的撤退地理空間,面對未來戰爭先以導彈摧毀空防、機場精準打擊型態,台灣在承受第一波攻擊後,是否真能等到美方的「馳援參戰」?

再看國際聲援的「弱勢」氣概,歐盟在開戰第三天凍結普亭個人資產,此似大於美方制裁俄羅斯銀行與若干富豪的「更針對性」反制,實際上普亭個人資產在公開資料付之闕如,此等雷聲大、雨點「無」的凍結,並無實質解危效益。兩岸開戰,國際若也以凍結中國領導人資產相助,台海危機真能立即解除?而中方領導人會愚蠢到公布資產存放國際金融機構靜候凍結

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號召民眾反抗,政府將發放武器給有意民眾,同時也發布十八至六十歲緊急動員令;當俄軍已入基輔時,烏國防部更呼籲民眾製作並投擲汽油彈攻擊,烏民也於網路上熱搜汽油彈製作方法

過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經說:「就算只有一支掃帚,我也會跟敵人周旋到底!」明確表示力抗到底的氣概。惟日據時期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指出「台灣人愛錢、怕死、愛面子」,台民不似斯拉夫民族強悍人生艱難唯一死,若兩岸開戰,台灣民眾戰鬥意志戰鬥力,將是影響戰爭結果主要因素之一。人們當然不能用「掃帚」對抗入侵,但溫柔敦厚的台灣人具有群起以汽油彈巷戰反擊氣概嗎?

領導人治國要有氣概、民眾反抗也需有「叫校(膽識)」,但從美國援台可能、國際上對台灣支持以及台灣民性,兩岸若如俄烏兵戎相見,絕非民眾之幸。















烏克蘭孤軍奮戰 台灣要警惕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王良言/退休外交官(高雄市)
烏克蘭首都基輔一棟建築的監視器,廿六日恰好拍攝到俄國飛彈擊中公寓大樓的瞬間(路透)。


俄羅斯宣稱,出兵烏克蘭的目的是讓烏「非軍事化、去納粹化與中立化」;美、英及北約盟國紛祭制裁措施。但能否發生作用?普亭真正目標為何?下一步會如何走?都有待觀察。

根據往例,美國曾對若干國家實施制裁,包括古巴、伊朗、北韓等國。但制裁至今,並沒有使這些國家屈服。一方面是其他國家暗中支持遭制裁者,例如中共暗助北韓、俄國暗助古巴。

另方面,各國經貿關係錯綜複雜,相互影響。經濟制裁一旦使被制裁國家經濟崩潰,也必然會反噬全球經濟。在此情形下,經濟制裁即使傷筋動骨,也不會致命,難有具體且立即成效。

烏克蘭與台灣外交處境大不相同,如深入探討,就會了解台灣處境比烏克蘭更凶險。

烏克蘭是聯合國成員國,與主要國家都有外交關係。因此可在國際間獲得支持。此次北約雖然沒有出兵援烏,但是美國及北約盟國都提供實質軍援

反觀台灣,目前只剩十四個邦交國,與全世界主要國家都沒有外交關係,更被排除聯合國體系外。除了若干友好國家國會議員不時發言挺台,台灣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具體實質協助

現在烏克蘭未必是將來的台灣。但是,台灣如果不能好自為之,前途堪憂。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


俄烏開打,俄軍持續增派兵力,美國也加碼支援烏克蘭。目前看到的戰爭場景,仍然是基輔當局獨立面對強大俄軍入侵,雖然雙方都釋出願意談判訊息,但最終結果仍難預料。

去年底俄羅斯已陳兵俄烏邊界,曾明確表態要得到「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和北約不東擴」的實質保證,當時是否真願開啓戰端?應尚無定論。但隨著美國總統與官員不斷發出俄軍「必然入侵」訊息,加上北約各國持續提供烏克蘭武器後,有如啓動北約介入烏國防衛機制;在普亭眼裡,此乃北約東擴事實,勢必出兵明志。

造成俄烏開戰關鍵原因,是烏國選邊站,認為可獲美國和北約絕對保護傘,所以把入北約入憲;同時,評估普亭縱然野心勃勃,不會輕啓戰端;再加上日前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相繼斡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俄軍入侵前,還自我感覺安全

從戰爭中,我們可以客觀分析,俄烏開火前,西方國家一面倒支持烏克蘭,俄國還是敢發動戰爭,就在於普亭算準歐美不會、更不想為他國(非盟國)開啓戰爭偏安心理。相信烏克蘭當下處境,和其國家戰略方向抉擇,值得台灣警惕與借鏡。


趙興鵬/自由作家(新北市)


俄烏局勢急轉直下,源於俄國普亭認為北約五次東擴,如果烏克蘭再入,就到家門口,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對烏克蘭,主權國家選邊結盟彰顯外交自主豈容他國強權左右干涉?俄國派軍進入烏克蘭,當然是侵略行為,令人意外,也在意內。

戰國策燕策一蘇秦將為從篇,有段對話值得參考。蘇秦提醒燕文侯,不要忽視地境相接的趙國,只重視千里之外的敵人秦國,「秦攻燕戰於千里之外,趙攻燕戰於百里之內」,「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是非常笨拙戰略。  

烏克蘭的確犯了「輕百里之內俄國重千里之外美國」的錯誤。只是冬奧風光落幕,一場腥風血雨大國博弈,就讓烏克蘭陷入孤軍奮戰困境,這件事是不是有值得台灣借鑑處?那就得看民進黨政府如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