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  陳亮恭/山水就是山水的廬山煙雨浙江潮
◆  王正方/嘴皮子服務不能解決問題
◆  林中斌/勿低估普亭
◆  蘇宏達/普亭的謀略和俄羅斯的宿命
◆  趙春山/北京冬奧餘波盪漾
◆  嚴震生/政治正確下,美國成為中國一部分?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創立於1910年(明治43年)的嘉義公園,最早在日治時期是嘉義廳農會的農場,東側丘陵地則是嘉義神社所在地。圖/尼可拉斯提供



人類是自然生態一環,沒有物種可以無限成長膨脹,就如馬爾薩斯人口論》所說,所有物種成長,必然因為資源限制及其他物種競爭,受到抑制及平衡。從多種探討「瘟疫與人」書籍可知,所謂「傳染病防治」,其實就是在探討病原體與宿主間,如何達到抑制與平衡,包括所謂「寄生」。

從人類社會看,有所謂「巨寄生」,殖民者不能將被殖民者趕盡殺絕,資本家及地主也不能夠讓勞工及佃農活不下去。
Barclay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巨著《台灣的殖民發展與人口》中指出,日本是非常成功的殖民者(巨寄生者),在台灣興辦水利,引進新品種,普及基本教育,消滅傳染病,以提高農民的生產力,因而從台灣獲得極大利益,這個後進殖民者,策略遠優於先進的歐洲殖民者。

微生物寄生方面亦是如此,病毒、細菌及寄生蟲,若對宿主造成致命性傷害,使宿主大量死亡,那麼病原體就很難大量繁衍,如 SARS。再來就是病原體弱化宿主,但不會造成重大傷亡,例如蛔蟲、蟯蟲、瘧原蟲等。當然最高明的是不但不會傷害宿主,還可能促進宿主生存與繁衍,例如人體消化道中的益生菌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末,Covid-19 病毒在武漢出現時,毒性甚強,重症及死亡率高,但傳染力不強,所以西方國家認為這是中國人或黃種人疾病。但傳到英國變種為 Alpha,原武漢株病人不是死亡就是治癒,只剩 Alpha 株盛行。當病毒傳到印度,又變種為傳染力更強 Delta 株,但重症及死亡明顯下降。後來病毒又傳到南非成 Omicron,演化結果傳染力超強,但重症及死亡微乎其微。

這是生物演化結果,所以在一月廿六日中廣王淺秋節目上,本人就 Covid-19 演化大膽預言,Omicron 救人類,最先解封國家,將是沒疫苗,且感染人數最多的非洲國家,因為他們多數都有免疫力。就如本人在上小學前,家母知我健康尚好,故意帶我到鄰居家,與染上麻疹小孩玩耍。因為當時麻疹疫苗,民間說法是孩子要感染過麻疹才能長大。記得當時還因這樣,才有機會吃用米酒煮的蝦子,據說可促進感染獲得終身免疫

染上抗原性強病原體,常是比接種疫苗更有效的防疫方法清朝皇子中多人因患天花死亡,為穩定政權,優先選擇患過天花並康復的康熙為太子,就是例子。不過,若抗原性弱,如流感,就算感染,免疫期也不長,需定期接種不斷被感染

Omicron 傳染力特強,但重症及死亡率低,疫調、追蹤、隔離,醫療及社會成本所費不貲,歐美國家及日本、韓國多放棄,甚至認為目前疫苗常被病毒突破,強打疫苗造成眾多社會衝突人權爭議,感染 Omicron 如染天花、麻疹,反而是最好的預防接種。是否如此,有待未來兩、三個月證明。

目前台灣接種率已相當高,在此情況下,防疫政策重整,在不立即衝擊醫療量能下,逐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應是上策。未來防疫最可能接受重大挑戰的,將是中國大陸清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