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要加速去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551/web/ 

◆  聯合報社論/大案不辦,小案重判,台灣司法奇幻現象
◆  聯合報黑白集/郭董勿當賴清德助選員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要加速去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要加速去風險


2023-08-21 03:17  經濟日報/ 社論
隨著大選時間接近,近期兩岸經貿關係也趨於緊張,導致產業界心情起伏不定。圖為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新華社)


隨著大選時間接近,近期兩岸經貿關係也趨於緊張,導致產業界心情起伏不定。兩岸關係穩健固然是產業之福,但面對每四年就要被政治影響牽絆的定律,企業必須開始有更多的分散風險意識與作為。

上周中國大陸宣布對台灣出口的聚碳酸酯的反傾銷案,經調查已初步認定構成傾銷,並將以保證金形式,開始課徵16~22%的臨時反傾銷稅。本案引起關注重點有二,第一是選在賴副總統出訪的隔日公布,第二為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產品,引起外界有下馬威及「收回ECFA」的議論,否則中國大陸過去對我苯乙烯、正丁醇等六項化學產品早已課徵反傾銷稅,並非新鮮事。

另一個受注目的發展,是針對我2,455項產品貿易措施的調查,中國商務部初步認定違反世貿(WTO)規則而形成貿易壁壘。對於媒體詢問是否會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之優惠問題,商務部發言人給了「將結合貿易壁壘調查情況,依據有關規定研究採取相應的措施」這個耐人尋味的答覆,國台辦隨後也表示支持。對此,國內有不少意見直接下結論認為ECFA可能被中止,工商大老也表示憂心。反之不少中國大陸學者卻表示沒有中止的問題,同樣耐人尋味。

回顧兩岸貿易與投資的發展,可發現向來是跟著全球大局在走,兩岸政治或政策影響力反而有限。以對中國大陸投資為例,2011年時來到高峰,核准投資金額高達146億美元,占全體對外投資的八成。然而2015年(馬習會當年)兩岸政治最和諧時期,台灣對其他國家地區投資額開始超越對陸投資,此後對陸投資一路下滑,過去幾年中國大陸雖然仍是最大投資地,不過平均投資金額已經剩約45億美元。

再看貿易變遷。兩岸都在2002年後成為世貿會員,在此前後我國兩岸政策歷經「戒急用忍」、「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推動ECFA等不同階段的政策訴求,但都不影響我對中國大陸出口節節升高;中國(加上香港)占我國出口市場比重從20%一路攀升至2020年時高峰的44%。不過去年已下滑至38.8%,今年1至7月更降至35%。由此可知,兩岸經貿發展起伏固然受到政治影響,但更為直接的因素,實際上是全球化下的供應鏈變遷。隨著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發展布局,供應鏈夥伴及客戶的意見,看起來比兩岸政治關係發展,對台灣產業投資及貿易的方向更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兩岸經貿關係正在被新世界秩序改寫中,但我們也要正視迄今對岸仍是台灣最大市場及投資地的事實。亦即是,兩岸關係和諧固然是產業所期待的願望,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因為中國大陸近年將經濟相互依賴武器化的偏好,已引發主要國家對中「去風險」的聲浪,若忽視了這個趨勢,一方面將不利於台灣身為國際品牌商合作對象的發展,二方面也增加我國仰賴中國大陸市場可能面對的高風險。

近期聚碳酸酯反傾銷案、貿易壁壘調查以及ECFA存廢等爭議,暫且不論是否有政治動機,卻再再顯現中國大陸作為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問題,及兩岸經貿成為政治脅迫工具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在中方尋求國內經濟復甦動能的壓力下,其內部不滿對台灣持續讓利的情緒日增,長期而言給予的優惠減少也不意外。

面對這個至少每四年就要被政治牽絆的定律,除非企業堅持「只看短期利潤、不顧長期風險」的做法,否則就有必要加速降低對這種優惠的依賴,加速掌握美歐日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商機,增加可預期性高的穩定市場比重。對於政府而言,也應擴大並深化協助產業分散風險等「去風險」的主動作為,而非只有針對個案指摘中方政治化等被動回應。













聯合報黑白集/郭董勿當賴清德助選員


2023-08-21 02:41  聯合報/ 黑白集
郭台銘今天表示不組黨!批柯侯對不起台灣人民、主流民意,邀喝咖啡外也可以公開辯論。記者游明煌/攝影


前一天還在喊邀侯、柯喝咖啡,第二天郭台銘立馬變臉,怒批兩大黨都「只為私人利益」,把他當敵人,「不敢打賴清德」。他還放話,要跟侯、柯公開辯論。每天如此翻來覆去,郭董只暴露自己毫無原則與誠信。在野陣營之所以被民進黨吃得死死的,不正因為他一直在扯後腿?

選戰打到現在,郭台銘的表現越來越荒腔走板。就事論事,侯、柯都不曾對他口出惡言,藍、白陣營批評民進黨和賴清德的火力也絕對比他強大得多。郭董卻把箭頭對準盟友,根本是亂咬。選戰打成這副德性,看在民眾眼裡,只會貶損郭董的形象,認為他是「來亂的」。

政黨政治有一定的運作規則,但郭董卻覺得自己可以超乎其上。他先參加了國民黨的初選未能上榜,說要支持侯友宜卻食言,隨即又轉向民眾黨要求柯文哲「禪讓」,且絕不接受當副手。請問,如果政黨接受一個外人這樣玩弄,這個黨還能讓選民信任嗎?

若四年前未曾怒退國民黨,若郭董早早就加入民眾黨,今天的局面也許還有話說。但他一介「個體戶」,憑著家大業大,硬要騎在別人頭上;民眾不會覺得這種人當總統很危險嗎?尤其,打著「主流民意大聯盟」的招牌,座上皆是國民黨割之難去的派系腫瘤,何威風之有?

郭董再打下去,就成賴清德最佳助選員了。













聯合報社論/大案不辦,小案重判,台灣司法奇幻現象


2023-08-21 02:52  聯合報/ 社論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涉詐助理費案日前遭台北地檢署起訴。 本報資料照片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四十六萬元立委助理費爭議,遭檢方起訴貪汙重罪;但牽涉數十億元的公共工程疑雲如新竹棒球場等,卻遲未見檢調行動。正如前少將參謀長因一台不到八千元的洗衣機,遭重判十二年;而向廠商索賄並接受性招待的台南市前經發局長陳凱凌,卻僅判八年徒刑。檢調的作為與不作為,法院量刑的輕與重,司法那把尺讓人民如墜雲霧中,看不清正義面貌。

高虹安在去年競選市長期間就爆出助理費爭議;她當選後,尚未辭立委,檢調就在立法院開議期間重棒出擊,當著媒體的面公開搜索其立法院辦公室等處所。但幾個月後端出的起訴證據,不脫高虹安辦公室行政主任所製作的帳本和幾位助理的證詞,據此指控四十六萬公款遭高虹安私用。檢方無視立法院曾對公費助理所做的函釋,起訴書內嚴厲的指控,高虹安儼如罪不可赦的貪汙要犯。

對照動輒數十億卻問題重重的新竹棒球場案、桃園羽球館案、前鎮漁港改建案,儘管疑雲滿天飛,特定業者與執政黨的特殊關係鬧得沸沸揚揚,檢調至今依舊閉眼裝瞎沒行動。這種「小案大辦、大案不辦」、「嚴查在野黨、避查執政黨」的標準,正是蔡政府裁撤特偵組後展現的司法肅貪特色。

這幾年,檢調經常偵辦與過去首長特別費案同樣充滿爭議的議員詐領助理費案,卻鮮少積極深入查辦綠營官員可能涉入的重大貪瀆案。從前瞻幾乎變「錢沾」,到疫苗採購疑雲,檢調廉查辦矛頭總是對準在野黨縣市首長,對涉及執政黨官員與縣市首長的爭議卻視若無睹,當然會被質疑為政治辦案。

檢警調辦案的標準是否一致、法院對同類案件量刑是否因人而異,都攸關民眾對司法的觀感與信賴。若以「罪刑相當」的基本標準檢視最近幾件貪汙案,法官對金防部前少將參謀長把七九九○元的部隊洗衣機運回家私用,以貪汙罪重判十二年徒刑。對照陳凱凌利用對工業區等開發案權限向業者索賄、要求性招待,涉貪金額近二百萬,只因他認罪換取減刑,法院僅判八年。以上述兩人行為的違法程度與量刑落差,其衡平性與比例原則都引人非議。

更啟人疑竇的是,陳凱凌除檢方起訴的收賄貪汙案外,在經發局長任內也曾被檢舉在光電利益案件中上下其手。但檢方切割起訴,加上陳凱凌被起訴後認罪讓法院快速結案,都難免讓外界懷疑,其中是否有人盼此案盡速落幕,以免其他更嚴重的非法行徑曝光,或者是製造斷點讓案子無法往上溯源?

金防部少將案與陳凱凌案的對比,很容易引人議論,但這並非法院第一次被質疑判刑不符比例。前少將韓豫平拿漢光演習加菜金核銷長官宴請餐費二千八百八十元,被依貪汙罪判四年半徒刑定讞,引發藍綠兩黨都為他奔走營救,批評判決不符比例原則,檢方為此大費周章研議因應方案,更罕見地主動為貪汙案爭取再審機會。但等不及法院決定是否重審,蔡英文總統去年搶先特赦韓豫平,直接替法院宣告罪刑均無效。當時就遭質疑,多少基層百姓因為微罪失去自由、生命陷入困頓,蔡總統卻在此案未盡司法手段之前就急著行使特赦權,彰顯了什麼樣的價值?至於高舉的罪刑相當原則與修法討論,當然不了了之。

國人長期累積對司法的不信任,不只因許多與當權者相關且疑雲重重的案件真相不明,也包括執法者恣意濫權、偵辦標準難以取信於民、判決又讓百姓覺得輕重失衡,這樣的台灣司法奇幻現況,正是蔡英文的司法改革成果。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淨零與寧靜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551/web/ 

◆  道安問題應視為國安問題
◆  急就章的「道安基本法」
◆  非核蔡跳票 道安能信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淨零與寧靜
◆  大屋頂下/九二共識上演「空城計」(下) 賴演諸葛亮 侯演司馬懿
◆  當年蔣公拒美原子彈 當今政治人物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淨零與寧靜


2023-08-21 05:05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歐盟統計局指出,第1季歐盟區整體經濟微幅成長1.2%,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並未隨之增加,反而降低3%。 路透社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顯著下降,氣候暖化稍微緩解。但隨著解封、世界回歸正常運作後,伴隨而來的卻是天災成為新常態,例如:野火肆虐夏威夷茂宜島、杜蘇芮颱風水淹紫禁城。人類因為過度開發大自然生態與環境,讓地球愈來愈熱,進而引起許多極端氣候的災難和死傷,更讓全世界付出巨大的慘痛代價,人心愈來愈不「寧靜」。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造成高風險衝擊,聯合國倡議各國應於二○三○年前,致力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並在二○五○年達到淨零目標,方可將全球溫升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以內,延緩天災的惡化。如今各國政府紛紛要求企業進行碳盤查與碳足跡計算,一時間「淨零」成為全球的顯學。

但為什麼聰明的人類會笨到毫無節制地破壞地球,進而重傷了自己呢?根本的原因可能是—長期追求外在物質與自利的「經濟系統」與「技術系統」,大幅取代了向內探尋人心與利他的「人文系統」與「社會系統」。面對所剩不多的時間,若再不及時控制與翻轉上述四大系統的優先順序與輕重緩急,人類終將面對更大的災難,甚至毀滅也不為過。

事實上,人類並非是地球的「主人」,充其量只是一群「管家」而已。換句話說,我們要做好盡忠職守的管家職分,有智慧地治理好這世界,切勿破壞自然生態平衡,人類才有機會繼續在這世界好好的生存與生活。所以疼惜和保護地球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每一個人。反之,當人們因著自己的貪婪與慾望,而大肆開發經濟與開墾資源,我們就是怠忽職守的管家,終將遭到災難與苦果。

所以優先順序很重要,人類並非是世界的主人,過度鼓吹「人文主義」反造成對世界的傷害,進而威脅到你我每一個人。源自十六世紀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打破傳統神權政治對人精神的桎梏、解放了人的思想,後來間接產生了十七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過去四百多年以來,隨著生產與技術的突破,推動了人文主義所主張的「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科學要為人生謀福利,教育應發展人的個性,全面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傳統的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人類成為一切萬物的主宰。

《論語.季氏》記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人文主義的精神並沒有錯,我們也不必要有宗教神權的約束;但「敬天愛人」是中國儒家的傳統價值,若沒有對天的敬畏,而將人的意志無限上綱,終將導致難以想像的災難。人類只是天與地的管家,人文主義有其盲點;當人類愈來愈信仰以「人文」為本、以「技術」為用來帶動「經濟」,之前務必要先關照「社會」與「生態」能否能被共善與共榮。

當地球永續成為全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如何讓人類的努力趕上地球的惡化,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當各國政府與企業紛紛追求「淨零」之際,或許如何慢下來讓人心常保「寧靜」,才是根本解方。










大屋頂下/九二共識上演「空城計」(下) 賴演諸葛亮 侯演司馬懿


2023-08-21 05:05  聯合報/黃年


本文摘自作者新書《總統的脊梁:二○二四總統大選的兩岸視角》(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因整理文脈,部分內容略有刪增。

(續昨日)這本是一場各方應當就兩岸政策攤牌的總統大選,但相關辯論卻只是悶燒,未見破底深入。所以,兩岸政策也有可能不會成為影響此次大選勝敗的主要因素。例如:

一、這是歷屆選舉中政策賄選最囂張無恥的一次大選。民進黨政府假借各種名目,以遠逾千億元的公帑大撒幣進行賄選買票。如補助私校大學學費每人每年三萬五千元、高中職學費全免、擴大房租及房貸補貼,甚至玩「成年禮金」的花樣。不一而足,尚不僅此。選舉年,明年起或回溯至今年七月起,對軍公教月薪、警察勤務加給、消防民防空勤加給、公立高教研究加給、義務役月薪、補助民間社工人員起薪等等,天女散花大加薪。這些標靶性的賄選性操作至少精確對準十五%以上的選票,割「侯」割到斷,即與兩岸政策無關。

二、邊緣議題的操作,也可能較兩岸政策更能影響投票。例如:新北市發生的「餵藥案」,其實與過去選舉民進黨操弄的錄音帶案、走路工案、兩顆子彈及王立強案,可謂皆是如出一轍、異曲同工。餵藥案因當局「蓋牌」而在一夕間爆發,最後雖證實是烏龍,但已造成侯友宜在起步階段的重傷,且社會的刻板印象也已形成,這也與兩岸政策無關。

三、選戰之所以叫做選戰,當然決定於雙方戰鬥力的高下。以前述九二共識的「戰鬥」來說,依我看來,賴清德並無一定守得住的道理,侯友宜也沒有一定攻不下的道理。

其實,九二共識的沿革有三個重要節點。一、過去,自二○○八至二○一六年,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下,馬英九政府親美和中,在中美兩大之間取得平衡,兩岸交流兼顧進取與防衛,最後發展至「馬習會」的高度,可證九二共識是有用的。二、現在,自二○一六年至今,由於蔡政府否定「九二共識」,兩岸制度化協商全面停斷,竟致兵凶戰危,已使台灣淪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這也可證沒有九二共識是凶險的。三、九二共識的「未來性」才是重中之重。二○二四年大選,其實就是在對於選後兩岸究竟是要化解「九二共識僵局」再創和平新局?或仍以「九二共識僵局」繼續相互仇恨敵對的抉擇。此一抉擇取決於藍綠雙方的政策說服力,亦即取決於各方的競選戰鬥力。

雙方攻防,國民黨必須有殊死一戰的決志與能力。但實情卻是,今日竟形成像是賴演城上撫琴諸葛亮、侯演城下狐疑司馬懿的「空城計」,甚至好像「九二共識」根本不是生死話題,真是不可思議。這就涉及雙方的戰鬥力,也已與「九二共識」的是非無關了。

何況,侯友宜團隊迄今除了在兩岸議題的操作出奇低劣,連「和平vs.戰爭」的主題都打得有氣無力,在其他議題至今也乏善可陳,皆是戰鬥力的問題。

尤其,以國民黨為主體的藍營迄至今年八月仍四分五裂,簡直已是顛覆人性的奇蹟,這也已與兩岸政策無關了。

必須思考的是,這次大選的勝敗,倘若不是判定在兩岸政策的是非對錯,而是決定於政策賄選、選舉權謀操作及選戰能量差異,這將是台灣的重大危機。

尤其,民進黨若因這類伎倆勝選,而竟解釋為其兩岸政策的成功,那更是自欺欺人了。細思極恐。

兩岸關係畢竟仍是台灣吉凶利害的主軸,這場大選不論是誰勝選執政,他都必須直面中國大陸。

以下試論此次大選結果,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可能影響:

至本書截稿,賴清德尚未改變其「務實台獨和平保台論」,亦未調整其「堅決反對九二共識」的立場,且未複誦蔡英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的論述。這是他對中共的攤牌。

如果賴清德當選,中共可能面臨兩種選擇。①中共吞了下去,亦即證實「務實台獨」可以「和平保台獨」,賴清德即使繼續否定九二共識也沒問題。②中共不接受「務實台獨」可以「和平保台獨」,仍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中共若選擇①,務實台獨在台灣的地位將更加鞏固,九二共識則更淪政治笑柄。但若中共選擇了②,則中共對民進黨或許只有一種對策:

亦即,逆向操作,強硬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沒有和平發展,將賴清德鎖死在「務實台獨」之中,而「務實台獨」在本質上是一種「內殺型台獨」,最終可能將台灣由政治自囚、政治內耗逼向政治自殺,猶如烏克蘭在戰前內部政治的「內殺型發展」路徑。在這種過程中,中共將以各種手段為「務實台獨」的自殺進行加工自殺,最後亦可能發動反台獨反分裂的戰爭。

也就是說,賴清德標榜以「否定九二共識」來抵拒中共,但實際的效果卻可能是中共反而將繼續以「堅持九二共識」來壓迫賴清德,使他在「務實台獨」中無法轉身。

因此,從中長程看,「務實台獨」究竟是「和平保台獨」的憑藉?或反而可能成為中共用以逼民進黨自陷「台獨囚徒」的困境,拖垮台灣、逼台灣走向自囚內耗自殺的武器?

中共可以用台獨來困死逼死台獨。這是賴清德及民進黨應當三思的課題。

至於若是侯友宜勝選,或許兩岸關係可能從「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求同存異」重新出發。雙方應深刻記取過去八年的傷痛,療傷止痛,切莫重蹈覆轍。藍紅應當攤牌:「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尤其是北京。我深信,為化解四面楚歌的內外困局,此際正是中共最希望能維持中華民國的時候。中共常言,「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又口口聲聲期待台方提出「台灣方案」。然而,如果連「中華民國」或「一中各表」四個字都不准面對面提出,那是什麼「平等協商」?又能有什麼「台灣方案」?豈不是自欺欺人?

問題卻在,侯友宜若勝出,屆時敗選的民進黨將如何回應?

一、可以反省,知道「務實台獨」亦不可行,走向更加去獨化的兩岸論述。但此一可能性不大。二、變本加厲,回縮到更極端的台獨論述,以保全基本盤,各種所謂的「社運團體」亦大復活,再度上演「內殺型台獨/分贓型社運」的野台戲。這種可能性較大。

至於若是柯文哲一組當選,倘能對「九二共識如何定義」找到兩岸雙方皆能接受的解方,可能也就「頭過身就過」了。柯的兩岸政策迄今仍是填空題。











道安問題應視為國安問題


2023-08-21 05:07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昨天在凱道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民眾不畏風雨參加,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參與,呼籲政府重視交通改革,聯盟並提出零死亡願景等五訴求。藍、綠、白總統參選人皆到場致詞表達支持,各自提出解方與承諾。記者余承翰/攝影


「還路於民」大遊行,南部友人邀約因車禍導致家庭破碎者一起前往,向政府提出抗議。內人因車禍失憶,視覺神經受損,行動不便,婉謝參與,但亦期盼政府提出的政策能對症下藥。

交通單位統計,台灣每年車禍死傷數十萬人,超過現役軍人總數,國力就這樣無形的消失了,故交通安全應提升到國安問題處理。同時比照在媒體宣導防疫政策,呼籲遵守交通法規,並強化科技執法;整合街道路口、公家民間單位監視系統,讓用路人違規無所遁形;依法裁決罰鍰,並即時送達在案,導正其行為。

回想當年駐守外島,道路沒有紅綠燈,任何車輛到達路口,很自然就停下察看左右來車;街道沒有斑馬線,行人過馬路不用跑步,任何車輛都會禮讓;戰地民眾從小就被教育遵守法規。如今環境變遷,道路路口裝有紅綠燈也畫上斑馬線,然交通違規與車禍卻增多,酒駕亦不少,交通管理要與時俱進施行教育。

以人為取向的交通建設,並整合公民營相關系統,但最終還是用路人要守法;就算交通安全規範、道安設計與管理有瑕疵,理論上也可達到零事故。若整體環境改變成人本文化後,那麼距離零事故就很近了。別為了選舉制訂法案來應付,否則行人地獄很快就會變為人間地獄。














急就章的「道安基本法」


2023-08-21 05:07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昨日冒雨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四位有意參選總統者都上台說明相關政見。這次遊行有五大訴求,包括健全人行設施、改革駕訓與考驗制度、執法捍衛行人路、重建交通法制、Vision Zero台灣零死亡願景。

為回應社會大眾對於行人安全環境訴求,行政院也在遊行前急著通過「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與「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清楚揭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在二○三○年前降低百分卅之目標。

檢視這二個草案內容,主要針對人、車、路、汽車運輸業、教育宣導、執法、救護、保險、研究與發展等九個面向訂定基本政策,做為跨部會與各級政府的依據。雖然可整合各單位原本分散不連貫之各項工作,並可定明各單位權責,但可惜仍未從交通安全問題之主要原因與執行改善困難,研擬上位指導方針。建議九月送立法院審議時能先召開公聽會,將相關民團與專家以問題導向的意見蒐集彙整,詳細審議後再定案。

台灣交通安全問題不光是行人事故多,主要是運具多元造成混合人車流嚴重,由於道路空間有限,加上民眾交通行為多元複雜,難以有效設計規範管理各運具適當且安全的路權。當行人與各式車輛交通動線衝突過多,只要一方違規就容易發生事故。如今要改變成以「人」為主的規畫設計,唯有循序漸進減少目前運具的種類與數量,甚至管制部分運具的使用。但是交通的特性在於人人都自認有豐富經驗,因此如何與民意代表及各地方政府溝通達成共識推動,並能與用路人宣導說明爭取支持配合是關鍵。建議將此工作目標明訂在九個面向相關政策中,才能真正符合「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立法精神。

至於執行機制,因將交通部的道安委員會提升成行政院層級,建議應有獨立專業的法人組織成為政院道安顧問;如委外、成立或轉型類似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機構,但只專注交通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協助政院整合、協調、督導、成效檢核各級地方政府的道安工作。

另外為改善經費不足以致進展緩慢的問題,草案第廿三條已明訂各級政府為執行道安政策或措施,應規畫提供足夠經費。建議政院應補助各級政府足夠經費並合理分配,其改善機制應由下而上,透過各級地方政府甚至社區,提出當地交通安全問題及因應改善方案。只要提案規畫與經費編列合理,並訂定逐年績效指標及管理考核機制,就交付執行。若逐年改善未達績效指標則必須調整,且未來提案從嚴審查,期望有積極主動的良性循環改善成果。

至於草案第九條之車輛駕駛人應接受適當之駕駛教育訓練,建議應將駕駛教育與訓練考照分開執行,除了訓練提升駕駛人安全駕駛能力外,並強化教育駕駛人安全駕駛觀念與認知。在執法方面,建議在草案第十四條,執行科技執法的同時,如能搭配科技偵測動態預警的標誌標線,即時提醒用路人不要違規注意危險,應更能得到民眾支持配合。











非核蔡跳票 道安能信賴?


2023-08-21 05:07  聯合報/ 林泉利/國中退休教師(新北市)


或許因為發起「還路於民」大遊行的主辦單位「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列出五大訴求,其中包括推動零死亡願景,所以副總統賴清德開出一張改善台灣道路安全的支票,喊出二○四○年達成「零死亡目標」。

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推動二○二五年「非核家園」。隨著二○二五倒數計時,發展綠能替代核電轉眼跳票,「非核減煤」成了政治最大空頭支票。殷鑑不遠,賴副總統的二○四○年「零死亡目標」,會不會是天方夜譚?

馬路上熙熙攘攘的車潮與用路人,即便有高科技執法與嚴格的交通法規,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會有人車傷亡,「零死亡目標」談何容易?

筆者認為,應落實每位駕駛百分之百遵守行車規範,尊重他人生命是最高道德原則。另外,行人也沒有為所欲為的平安豁免權。避免用路人傷亡,學校與家庭都應肩負指導的責任。














當年蔣公拒美原子彈 當今政治人物呢


2023-08-21 05:05  聯合報/ 陳長文/中華民國選民、良制一國的信仰者(台北市)


描述原子彈之父的電影《奧本海默》熱映,史料也披露,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期間距離核戰爭也只有一線之隔;原子彈改變了世界,也包括兩岸,兩岸今日的和平繁榮,實在不能說沒有幸運的成分。

楊渡先生《八二三炮戰:美中台的六大智謀》敘述了八二三砲戰的背景脈絡,交戰的是兩岸,牽扯的是世界。其實,美國在以原子彈空襲日本後,希望獨占這世界上威力最強的武器,對於當年正在研發原子彈的大陸,一直沒有放棄「先發制人」一舉摧毀大陸的核武研發能力。

在中共核子武器試爆成功之前,美國想以原子彈攻擊大陸,障礙不在軍事,而在政治與道德層面。與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不同,只因為大陸研發核武就率先攻擊,不僅師出無名,也讓當時的中共老大哥蘇聯,取得核報復的藉口。

因此,當年最適合擔當這個「代理人」的,就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韓戰、台海戰爭、越戰,美國也都曾考慮以原子彈攻擊大陸,卻得不到先總統蔣公的認可。儘管「反攻大陸」是老蔣總統一生執念,但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他當然不考慮「借用」原子彈危害大陸同胞。

在一九六三年,大陸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的前一年,蔣經國先生訪美爭取美方支持台灣「空投突擊隊去破壞大陸核設施」,這是近乎神風特攻隊有去無回的行動,兩蔣父子寧如此,也沒有選擇核子武器。

只有在八二三砲戰,共軍砲火猛烈,美國表示要突破大陸砲擊封鎖,或有動用核子武器的選擇。先總統蔣公初始動心,但知道要摧毀中共火砲陣地,至少也將死傷近百萬人後,也打消了這種念頭。

因此八二三砲戰若沒有後來的「單打雙不打」,或可能演變成核戰爭,台灣、沖繩也可能成為蘇聯核武報復的目標,接下來的歷史,就很難想像了。

因為核子武器能夠毀滅世界,反而矛盾地導致和平,但這需要國家領導人是理性的,是能自我克制的。搜尋「蔣介石反對美核襲大陸」,出現最多的是大陸網站,考量到北京對言論的管制,或許中國共產黨,是承了這份情。反之,如果當年蔣介石心念一轉,甘願充當美國的「代理人」,也許中共的核設施會被摧毀,大陸的某些城市居民生靈塗炭,但這只會造成兩岸同胞的永世不滅的仇恨,也引發美蘇互相的核報復,更是世界末日。

今天美國已無單向核威懾中共的能力,但蔣公不願傷害平民的理念,在歷史定位上必然有助兩岸關係的發展。反之亦然,如果「中國統一」是建立在武統(兩岸人民生靈塗炭)下,這算什麼豐功偉業呢?

一九七一年任職蘭德,因不滿政府隱瞞欺騙越戰實情,基於「捨我其誰」的良知將極機密資料送交紐時及華郵等媒體刊登的艾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今年三月(甫經診斷罹癌餘命以月為計)接受紐約時報專訪中證實了上述八二三砲戰危機時,美國建議台灣對大陸進行核打擊的事實。(令世人尊敬且難忘的艾爾斯伯格於六月十六日辭世,享耆壽九十二)

兩岸的和平基石,來自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道德框架,否則美國考慮要借原子彈打大陸,蔣公有什麼好不答應?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台灣就有了「中國人一家親」的保護傘和共同創造良制的基石,也讓追求歷史定位的領導人(包括習總書記)做為謀畫國家統一重中之重的參考。

台灣正面臨「四腳督」的總統選舉;非理性卻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看似持盈保泰,而在野陣營的三位準候選人,目前仍然只顧個人的小局。鹿死誰手,誰在顧台灣的大局,中華民國的千秋萬世,人民終將看得清楚。

 最後,臨近明年一月的選舉,筆者要問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及賴清德四位總統參選人以下相同的問題:

你是中國人,你認同良制一國嗎?



葉銀華/什麼是永續企業組織?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什麼是永續企業組織?







葉銀華/什麼是永續企業組織?


2023-08-21 05:07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永續發展是近來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名詞,其意義為「滿足人類當前需求、又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當前企業不能只考量自己能永續,還要關注環境保護,不要損害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再者,企業經營不能製造社會不公平、不和諧,以及不要加大貧富差距,亦即企業經營也要關注社會的永續性。

換句話說,在失敗的環境與社會之中,即使再成功的企業也不算成功。獲利僅是企業的基本目標,而且要進一步在環境永續(E)、社會永續(S)、企業治理永續(G)方面有所貢獻。因此,要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企業要轉型成永續組織,其有三大特性。

永續組織的第一個特性是全員參與,董事會、各經理部門和執行人員在 ESG 相關議題的目標有共識,透過跨部門、眾人參與,將 ESG 融入到公司營運,方能落實與推動。

公司在考量利害關係人需求,以及所屬產業在 ESG 的國際規範,由董事會核准公司 ESG 的重大項目(議題)、執行程度,亦即訂下 ESG 的重大項目的短中長期目標與發展策略,並監督執行成效。要執行上述事項及程序,公司董事會可設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在經理部門可設立跨部門的永續辦公室做為永續發展委員會的規畫及執行單位。永續辦公室可依需要,依照 ESG 重大項目下設各工作小組,由於 ESG 議題涵蓋範圍很廣,需要不同專業的員工共同參與。

永續組織的第二個特性是要將永續發展內化到公司的營運,亦即公司本身要轉型永續組織,而非如同過去公司將盈餘一部分捐出或成立文教基金會進行慈善公益活動而已。公司要成為永續組織,必須將 ESG 方案納入到產品、服務的設計與管理循環。

在產品、服務設計與製造方面,增加使用可回收材料、再生能源,以及強化能源使用效率,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也需要落實到供應鏈管理。企業應將循環經濟概念納入產品生命週期,改變產品設計方式,實踐綠色產品。調整原物料採購方針,將永續環境納入採購策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浪費,並運用數位技術實現彈性靈活生產,從而減少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而進一步在產品、服務設計注入永續發展元素,亦成為許多公司的核心觀念。

再者,公司要成為永續組織、眾人參與 ESG,很重要的是要讓 ESG 執行者體認到公司的高度重視,因此永續發展執行成效與績效評估、薪酬高度連結,這是相當必要性。永續發展執行成效應該日漸能與財務業績、成本降低等同視之。

永續組織的第三個特性是重視全面風險管理,企業的風險管理不能再只包含營運風險與財務風險,還要包括:新興風險。最明顯的新興風險就是氣候風險,以及當 ESG 表現未達供應鏈、機構投資人要求時,因而失去訂單或被賣出股票的風險。因此現代的企業經營,必須強調包含新興風險在內之全面風險管理。面對許多過去未見的新興風險,企業韌性是永續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將 ESG 因子與風險情境納入評估,並透過控制流程整合分析,方能持續鍛鍊企業韌性以因應未知的挑戰。

綜合而言,永續發展將重新塑造公司的營運與風險管理,成為企業價值的重要核心。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再僅為了股東利益,而是為了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而創造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