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3萬 美夢如何成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2624/web/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加薪無招,只能慷國庫之慨
.聯合報黑白集/還在亂開藥單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3萬 美夢如何成真?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3萬 美夢如何成真?


2018-01-22 00:53 經濟日報  本報訊


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說,未來四到六年內,只要每年基本工資上調的幅度超過GDP成長率,基本工資就有可能調整到3萬元。他以去年經濟成長率2.58%,而基本工資調升4.5%為例,來說明未來幾年如果都以相同速度來調整的話,就有可能達成。前總統陳水扁競選時有一句響亮的口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現在政府把基本工資調整到3萬元當做目標,如果真的做到,相信所有國人所樂見,未來民進黨政府要再長期執政,一定水到渠成。
但是,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基本工資固然是由政府主導,但是真的不必反映經濟成長趨緩的現象?也不必考慮企業主的反應嗎?現在是民智大開的時代,我們認為政府官員在發言或是考慮政策時,應該多方平衡考量,不然就會像「一例一休」的再版「順了姑情,逆了嫂意」;到時候,不但基本工資到不了3萬元,反而讓失業率飆漲,造成全體國民受苦,這才是最大的損失。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近年來基本工資調整的記錄。民國86年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5,840元,維持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直到民國96年陳水扁總統在任的最後一年才調整到17,280元。然後,在馬英九總統的八年期間,基本工資調升了五次,直到104年的20,008元。蔡英文總統上任至今,調升了二次,最新的一次是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22,000元。
如果從民國96年的調整算起,基本工資共上漲了27.3%。如果再看民國96年到105年的十年之間,基本工資平均每年上漲約1.5%,同期間全國平均薪資每年上漲約1%,而經濟成長率則上漲3.1%。由於基本工資調升的速度超過平均薪資的上升幅度,因此基本工資占平均薪資的比例由39.9%增加到41.0%。這與世界主要國家的最低工資約占平均薪資的四成到四成五來看,我國過去十年的基本工資調升算是相對合理的。
現在施副院長說未來六年內,最低工資可能調升到3萬元,也就是說,基本工資每年的調漲幅度分別要達到8%、6%及5%。問題是,過去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分別只有為1.48%和2.58%,而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大約也在2.3%左右。在經濟成長率這麼低的情況下,我們的基本工資有可能每年做這麼大幅度的調整嗎?
最近,韓國把最低薪資一次調升16%,但是很可能會造成企業大幅裁員的疑慮。我們要特別指出,韓國企業是以大型企業為主,薪資占總成本的比例是比較低的,但即使如此,韓國也擔心大幅調漲最低工資可能造成大量失業的問題。而台灣的產業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其中薪資占總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當基本工資調升時,對於中小企業的衝擊一定會大於對大企業的影響。因此,如果真的未來基本工資每年調漲5%以上,我們相信大多數中小企業是無法負荷的,也就是說,屆時很可能會出現中小企業大量裁員,甚至倒閉的情況,屆時失業率上升在所難免。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基本工資的目的是在要求企業不得剝削弱勢工作者,所以訂定最低薪資水準,讓每一個工作者都得以享有最低的生活標準,國際上訂有最低工資的國家中,最低工資大約是平均工資的四成到五成之間。由於平均工資的高低是由市場來決定,因此最低工資應該要隨著市場薪資而調整才合理。換言之,如果台灣的基本工資要調高到3萬元,我國的合理平均薪資應該在6萬到7萬之間,但是這個水準在短期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政府要做的應該是創設更好的企業經營環境,讓企業有更多投資和賺錢的機會,在經濟成長之後,企業必會增加僱用員工,平均薪資就會上升,此時政府調漲基本工資就會水到渠成。如果政府不去考慮總體經濟狀況,只是一味的想要提高基本工資,萬一造成大量的失業,最終受傷的還是所有的就業者,政府在推動相關政策時一定要謹慎以對。




聯合報黑白集/還在亂開藥單


2018-01-21 23: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政大中文系、台文所的博士班,去年註冊率約5成,圖為政大校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多所大學的中文、台文系碩士班新生註冊率低達兩三成,有的大學甚至不到一成。有校長認為,這是受台灣社會「大學實用論」影響,害慘了人文科系;政府不應只想著「產學合作」,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
事實上,大學的招生困境,是少子化、社會變遷、教育政策失靈的多重產物,並非全錯在「實用論」。問題在,台灣多年來的教育政策都是一窩蜂,教育改革如此,廣設大學如此,系所設置亦如此;往往一味追求政治時髦和社會新鮮感,卻不問學生性向或社會需要,當然導致供需失調。
以中文和台文所雙雙招生不足為例,這其實是台灣階段性政治狂熱種下的因,如今必須食其果。台文系所的大爆發,是兩千年陳水扁執政後掀起的熱潮,在「本土化」的號召下,從六所擴增到廿幾所,並因此嚴重影響到中文系的生源。在二○○九年的高峰過後,台文系所招生即呈現直線下降,主要原因是職場上不認為該系所畢業生有何特殊才能,導致就業困難。
簡單地說,政治熱潮造成台文系所紅極一時,但政治熱並未創造出相對的市場需求,因此由盛轉衰。七年前中山醫學大學台文系宣布停招,即預告了死亡記事;今天多所大學招生不足,其實只是各校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願面對真相的不止大學,還有我們的政府。教育部忙著改教科書,卻仍無法讓大學退場蔡英文則還指示要降低學貸利率;這些,都在亂開藥單。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加薪無招,只能慷國庫之慨


2018-01-21 23: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右三)首度參加全國大專校長會議,請教育部研議調降就學貸款利率。 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社會最近多了一個「厭世代」的名詞,指的是九○年左右後出生的青年,這世代普遍的困境是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這股「厭氣」讓社會像漏氣的瓦斯桶,只要一點火花便能瞬間引爆。舉凡薪資、休假、工時等,儼然已成為世代間碰不得的地雷,其背後則是年輕低薪族的積怨。
蔡英文最近似乎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她開給行政團隊新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改善青年低薪;一個月來,她至少六度在不同場合提到低薪問題。蔡英文不僅提出最低工資三萬元的「夢想」,還開出「終結青年低薪」的五大藥方,又在民進黨中常會上提醒執政團隊要對症下藥。
從上任之初,蔡英文就把年輕世代當成其主要的支持族群,不論就職演說或周年談話,都反覆向年輕人訴求。然而,她就職時說「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一年半後卻還在說「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我們對不起這個世代」;上任時說「請給我們一點時間」,如今仍說政府「需要一些時間」。她不忘以「如果年輕人還願意聽政府講幾句話」的低姿態告白交心,但文青腔的華美詞藻終未能化為實績,讓人疲乏
檢視蔡英文端出的搶救低薪藥方,其實是把錯脈、開錯藥。以她要求降低學貸利率為例,前年六月林全內閣就宣布當年八月調降學貸利率,已在還貸的畢業生利率由一.六二%降至一.二二%。若以四年共五十萬元貸款計算,年省約兩千元利息,換算一個月大概只能省下三個便當錢。
這幾年因少子化,申請學貸者逐年減少。二○一六年共五二.一萬人次,較八年前高峰的八一.七萬人次,驟減了近卅萬。但是,單筆貸款金額卻逐年上升,二○一六年是四.一二萬元,比二○○九年的三.六九萬,高出四千三百元,顯示負債求學的學生壓力愈來愈重。
由於大學學雜費凍漲,因此學生單筆申貸金額提高,主要是銀行開放生活費貸款。銀行也發現,學生對學雜費貸款不一定會貸滿,但申請生活費貸款者幾乎都會貸滿。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提到,有七成科大學生在打工,要校長們解決「產學落差」。事實上,不光科大生,大學生鎮日打工賺取生活費的情況非常普遍。因廣設大學,讓適合與不適合念大學的人全進了大學,一進大學就開始背債,拚命打工的生活,出了社會既面臨低薪,又要償還學貸,便落入月光族的窮忙輪迴中。
降低學貸利率,固可稍微減輕甫出社會的年輕人負擔,但現行學貸利率,除教育部的利息補貼外,銀行還會再吸收部分成本,實際上僅一.一五%,已是史上最低水準。這再怎麼減,大概也很難讓人有感。關鍵還是在薪資,若企業提高員工待遇,學貸還款自然不成問題。
最近蔡政府送出史上最大的減稅紅包,趕在農曆年前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除大手筆為富人減稅外,也以配套方式大幅調高標準扣除額、薪資、身心障礙及幼兒特別扣除額。年所得在四十.八萬元以下(月薪約三萬)的受薪階級,皆可免繳所得稅,占受薪階級申報戶近五成,約五百四十二萬戶,稅損也達一九八億元。換言之,全國上班族有一半月薪不到三萬,這驚人數字也凸顯台灣嚴重的低薪狀況。
月薪不到三萬?對,這正是蔡英文的起薪「夢想價」!但蔡政府一天到晚向企業喊話加薪,卻提不出有效提升薪資的良方,只能透過降利率及減稅等手段,彌補人民薪資停滯的不滿,但低薪問題依舊無解。若真要討好,蔡政府還不如直接宣布學貸零利率、全民免稅更來得大快人心。
與其減稅降利率,慷國庫之慨,卻無助解決青年低薪困境,蔡政府還是認真想想如何讓企業賺錢且能實質回饋在員工身上的政策,方為正辦。

【重磅快評】站神蔣萬安續戰立院 喬王柯建銘怕了?

.【重磅快評】賴揆入住謊言構築的官邸豈有寧日 !
.【重磅快評】站神蔣萬安續戰立院 喬王柯建銘怕了?
.【重磅快評】美國政府關門告訴你的民主政體危機

.【重磅快評】恫嚇治國 蔡政府作了虧本生意
.【重磅快評】「搞人民的飛機」這一招 已不管用了
.【重磅快評】M503事件 政府模仿周星馳電影?
.【重磅快評】川普周年越做越穩 要連任恐也是輕而易舉
.【即時短評】以春節加班機反制M503 缺乏籌碼自殘行為
.【重磅快評】小英承諾不暴走 奈何難應對習大片面舉措
.【重磅快評】蔡政府的偽諾貝爾獎得主們
.【重磅快評】小英有夢,但希望在哪裡?
.【重磅快評】老共其實希望台灣炸了三峽大壩?
.【即時短評】好大喜功觀光局 管露營地虛晃一招
.【即時短評】猖狂監委為政治服務?
.【即時短評】基本工資3萬元?年輕人不用另一個633
.【重磅快評】陳師孟狂語下隱藏的精明算計
.【即時短評】工運走入體制?抗爭的困境與兩難
.【重磅快評】黃國昌的選擇性之怒
.【重磅快評】勞基法勞動條件的規定是地板或天花板?







【重磅快評】站神蔣萬安續戰立院 喬王柯建銘怕了?


2018-01-22 12:49 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呼籲蔣萬安千萬別帶頭做亂、強出頭,蔣回應「謝謝關心」。 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宣布不參選台北市長、續留立法院奮戰,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不惜「上駟對下駟」,以「父執輩的老柯」寫下給蔣萬安及國民黨的兩千言書。看盡政壇大風大浪的老柯如此逆耳忠言,可有其理?又是為何而發?
柯建銘這封「在鐵達尼號上當船長及任何人,最後還是會隨船而沉的」,帶點讓人看不看懂的文青味;翻譯成白話就是,「蔣萬安你資質不錯,但若跟著國民黨團在立院繼續搗亂,是不會有前途的」。只不過深究其內容,顯然論述邏輯謬誤甚多。
例如柯建銘稱,國民黨在立法院亂無章法之反對、杯葛,無政黨及國家戰略思維,戰術又義和團化...論述無方、邏輯錯誤、毫無領導,還在摸索如何從廢墟中站起...。
老柯縱橫政壇數十年,如此對在野國民黨的觀察還真是鞭辟入裡,只不知他又該如何解釋民進黨在野時為反而反、比之在野國民黨更義和團化的作為?如今執政不過兩年,種種關於民進黨高層、立委的打臉文不斷,民眾更早被太多立場反覆的政策髮夾彎帶得昏頭轉向,難不成老柯所謂「政黨及國家戰略思維」,就是奪取政權至上而已?
柯建銘自稱常告知蔣萬安:「千萬不要隨之起舞,甚而帶頭作亂、強出頭。」這倒是事實,終究柯多半都是扮演幕後運籌維幄角色,只不知在馬政府時期,動輒大腳踹門、霸佔議場的同黨立委,乃至帶頭上街反政府、如今已側身廟堂之上的同陣營立委「帶頭作亂、強出頭」之時,老柯可曾以父執輩身分告誡?
至於柯建銘所舉的諸多法案事例,更是讓人深感邏輯錯亂。關於不當黨產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等,依據法治精神,不是應該由政府舉證如何不當?卻以違反法治精神的條例設立如同東廠的組織,行抄家、滅黨之實,蔣萬安反對何錯之有?
又如前瞻基礎建設,柯建銘指馬在任時也提擴大公共建設五年五千億而民進黨不反對,不知如今國民黨武鬥、提萬案案海阻撓邏輯何在?殊不知,國民黨乃至人民並不反公共建設,而是反對民進黨政府假公共建設死要錢的草率,民眾質疑「以兩張A4紙說明即想要近兆預算」即是顯例。
對於勞基法,柯建銘指勞資和諧基礎,不應民粹式挑撥,才是照顧勞工。難道柯建銘竟忘了民進黨又是如何搞民粹,才一路「贏得」勞工的支持?老柯說,「民進黨會蠢到不照顧勞工嗎」?要不要問看看如今廣大勞工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柯建銘又說,政治事如江湖事,該還的還是要還,該補的該修的,還是要做。不知是否如此,所以柯建銘乃至全體民進黨可以容任貪汙的總統保外就醫趴趴走,攬正妹、飲宴歡唱?
歸根究柢,蔣萬安選不選台北市長、要不要繼續在立法院扮演藍營「站神」,本來就是藍營他家的事,又與民進黨何干?如今縱橫政壇、悠遊穿梭藍綠多年的柯建銘無視同黨的劉世芳退選高雄市長,卻不惜長文回應蔣萬安的不選,除了深刻感受「新站神」作風已對「老喬王」造成嚴重威脅,還真找不出更好的解釋呀!


【重磅快評】美國政府關門告訴你的民主政體危機


2018-01-22 11:25 聯合報  主筆室

美國參議院21日晚間將休會,民主和共和兩黨就臨時開支法案未達成協議,多數黨領袖麥康諾指對方政黨是造成公共服務停擺的元凶。圖/歐新社資料照



美國政府關門本來就是家常便飯,過去的41年間,聯邦政府關門多達19次,平均每兩年多便有一次。
上一次關門是2013年,長達16天,主要因為分裂政府,總統與參議院屬於民主黨,但眾議院多數則是共和黨,可是這次總統與國會兩院都是共和黨控制,這樣還搞到關門,美國歷史從來沒有過。
上次爭執的焦點是共和黨不願意撥款給歐記健保,這次則是關於80萬非法移民的子女:民主黨要求必須給他們合法身分,才同意預算,但川普堅持必須獲得墨西哥邊界圍牆的費用,才給他們合法身分。
大家就這樣僵住了,期間一度川普首肯,國會兩黨達成協議,但是川普受到身邊的人影響,認為可以逼民主黨更讓步,又食言反悔,才使得現在僵在這裡。
我們同時也看到另一個政治變化,德國九月大選後,一直組不成聯合政府,基民盟的第一選擇是與綠黨、自由民主黨,組成「牙買加」聯盟,但是破局,只好回到與社民黨的大聯盟,一月初聯合政府協議大綱出爐,社民黨上周日召開特別代表大會,雖然同意了與總理梅克爾合組聯合政府,不過等詳細協議三月出爐,還需要全體黨員投票,現在只能說是勉強過了第二關。
許多社民黨人都不願意再與梅克爾合組聯合政府,28歲的青年黨部領導人庫納特Kevin Kühnert﹞雄辯滔滔的明確反對的說:這是惡性循環,在選舉的時候,選民會問:你們與基民盟有甚麼差別?但是如果組不成聯合政府,重新要改選的話,社民黨可能結果比現在更慘。
美歐的這兩個政治現象,反映出幾個層次的問題:
其一是,民主制度絕對不是最好的制度,現在歐美政治不是兩大陣營的分裂,而是陷於小黨化、碎片化,美國政黨本來就不像議會內閣制,缺乏強大紀律,可以約束自己議員,我們看到現在的德國,追隨比利時、荷蘭的後塵,沒有絕對多數的執政黨,甚至沒有穩定的執政聯盟。
德國是歐陸國力最強的國家,歐盟仰賴德國的領導,世界期待梅克爾能夠制衡川普的胡作非為,但是現在德國幾個月都組不成政府,這是令人憂心的。
其次,歐美自由主義的傳統,尊重個人自由權利,限制國家權力,所以在制度設計上,相互制衡,甚麼事都作不了,美國憲法最為明顯,行政、立法、司法相互牽制,連立法機構都區分為兩院,人民投票時也刻意配票給不同機構,務必維持在「小政府」。
但是在21世紀,是否真的還能夠侷限於,美國制憲時十三州的「小政府」職能?還是要思考,賦與政府更多效能的「大政府」?
最後,當然民主政體的反面就是獨裁集權政體,雖然權力集中,沒有政治紛擾,但是你願意以獨裁政體來取代嗎?北京清理低端人口,一夜之間把幾萬人趕到寒冬街上,這樣的情況,你願意接受嗎?如果不願意,面對民主帶來的問題,我們又要怎麼辦呢?


【重磅快評】賴揆入住謊言構築的官邸豈有寧日 !


2018-01-22 16:13 聯合報  主筆室

金華街行政院長官邸近期密集整修,準備迎接閣揆賴清德到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預算總金額不過1,242萬元的閣揆官邸整修案,近月來紛擾不斷,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團隊把一件簡單的事搞得如此複雜,民眾感歎「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這連串風波究竟要怪誰呢?
整修閒置的官邸,建立閣揆入住官邸的體制,本屬一件正常不過的公務,但賴清德入住官邸卻瞻前顧後,與記者茶敘不忘問一下住官邸會不會被偷拍,擔心日後官邸成了陳抗熱區,動工之後,又是移樹、移門、改動線,引來「改風水」之說,為賴揆添增負評。
賴揆還沒入住,又找來北市交通局塗銷附近住戶期盼已久的停車格,並佔用道路施工,如此「霸道」行為,絕非睦鄰之道,果然招惹里民不滿,議員及藍委接連砲轟,意外扯出動支預算有問題,賴團隊說了一個謊後,必須用多的謊來圓謊,以致如今歹戲拖棚,一時之間還無法下檔。             
最早親民黨立委陳怡潔翻閱行政院預算書,發現根本沒有這筆整修預算,發文請行政院說明,行政院回覆是用內政部建研所的「建築節能與綠廳改善補助計畫」補助經費支應,但這筆錢主要用在空調主機汰換及屋頂隔熱工程,根本不是用在修繕院長官邸,而且建研所這筆經費主要是用在政府機關辦公廳舍及大專院校校區修繕為綠建築用,行政院卻向下級機關搶錢,甚至還未通過立法院審查就先支用,藐視立法院。
賴團隊見狀,又改了說詞,私下告知陳怡潔這筆預算要改用第一預備金,但問題來了,行政院如果改為動用第一預備金支應官邸修繕工程 ,豈不自承,之前確實在經費沒確定來源前即直接發包?沒有偽造文書的問題呢?
更離譜的是,立委根據據金華官底標案決標公告上的電話,發現這件限制性招標案得標廠商留的聯絡電話竟是空號,而且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如果為真,箇中又有何內情?  
閣揆入住官邸可以建立國家體制,民眾也盼望閣揆官邸能有如英國唐寧街十號首相官邸的風範,但賴團隊擔心陳抗,竟大興木土加碼施工,為了便宜行事,漠視體制隨意挪支經費,即使日後官邸堅如城堡、 宛若銅牆鐵壁,人民絕不可能視此為國家的驕傲,倒是增加民眾陳抗的新題材,閣揆入住後豈有寧日?

聯合筆記/誰逼誰上談判桌

.M503/對抗有效? 還是技術溝通吧
.M503/給我們接地氣、有遠見的政府和官員
.聯合筆記/誰逼誰上談判桌
.大學法人化 高教轉骨湯
.空軍海鷗送友邦?不如移撥空勤吧
.拚電動機車 台灣不能等
.育兒津貼 又會變無感錢坑?
.經濟數字很亮眼 為何民調卻慘跌








聯合筆記/誰逼誰上談判桌


2018-01-21 23:54 聯合報  陳言喬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暫不許可春節加班機是「要求兩岸盡快協商的權宜之計」,引發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多次呼籲大陸就M503航線展開協商,大陸表面說新航線不需經台灣同意,實則是對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逼宮。兩岸角力下,未來到底誰逼誰協商?在什麼前提下走上談判桌?大家都在看。
大陸逕行開通M503北上航線與三條連接線,是對蔡政府執政一年半多來兩岸政策的「總體檢」,是對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沒有協商基礎下的不耐舉措,更是對蔡政府暗挺或推動一系列去中國化舉動下的反制。
台灣接到通知後果然跳腳,從總統府、陸委會、國防部,到約談陸籍港籍航空業者,到民航單位電話向對方抗議,再到各地外交人員向駐在國媒體投書控訴,最後在無計可施下,宣布暫緩批准陸籍兩岸春節包機,多達五、六萬台商台胞恐將無法返鄉過年,這種「自傷之舉」讓各界訝異不已。
然而,大陸的東航、廈航春節包機、甚至兩岸航線僅占其全球營業範圍的一小部分,縮減其航班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營運,但此舉反倒失了台灣的高度、也失了台灣自己人的民心。
大陸認為,蔡政府無非是想藉此事件達到營造大陸為蔡背書—不承認「九二共識」下與台灣協商,讓外界誤以為蔡的兩岸政策已突破困境,走入蔡的「新情勢、新模式」,但想用這種方式逼迫大陸協商是不切實際的。
大陸已多次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且十九大政治報告也再度明確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儘管過去馬政府時代強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但大陸沒公開否認,兩岸才能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展開交流與協商。
很多大陸民眾搞不懂的是,現在的台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把兩岸關係弄僵,把台灣弄得百業蕭條,還以千萬觀光客的新南向成效來自欺欺人,台灣到處烏煙瘴氣,承認「九二共識」有這麼難嗎?
大陸已擺明M503航線飛到底、飛下去;且表明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協商基礎的態度。而這只是二○一八年開年之舉,只要台灣繼續推動各種去中國化運動,不說清楚兩岸關係的性質為何,更多類似M503事件,更多損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機會,更多外交零和戰只會層出不窮的出來。
當兩岸都在逼迫對方走上「協商」談判桌時,看的是檯面上的籌碼實力與背後的民心士氣。坦白說,台灣籌碼並不多,尤其內部早已分裂失去凝聚力,隨著時間緊迫,春節即將來到,如同那句俗話:「當潮水退去,才知誰沒有穿褲子」!






M503 ∕ 對抗有效? 還是技術溝通吧
鄭安國 ∕ 陸委會前副主委(台北市) / 聯合報
M503航線事件發生兩周,蔡政府終於祭出暫不核准大陸的東方航空廈門航空春節加班機的招數,來反制中共,以圖迫使北京與我方協商。此招是否見效,暫且不論。光看各級官員的發言,實在令人看不出在耍什麼招式。

從民航局到行政院高官發言,一方面以暫不准許這兩家航空公司的春節加班機,作為對他們不聽民航局勸告的懲罰。然後又歡迎其他陸籍航空公司申請加班機。難道他們不知道所有飛航兩岸的陸籍航空公司都是同一個老闆—北京政府嗎?光制裁東航、廈航,有意義嗎?強硬的態度一下子完全洩了氣!

前述的官員只是被推到台前發言,令人關心的是背後的決策品質:

一、如果認為砍東航、廈航加班機的千把萬元人民幣利潤,就可迫使大陸為M503事件坐上談判桌,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二、如果為避免遭譏為面對M503事件無計可施,而祭出這樣的權宜之計,難道算不到會自陷於進退失據的窘境?

三、如果以為面對中共政權,用對著幹的方式,可以有效處裡像M503北行這種在兩岸關係中不是特別重要的問題(因M503已存在多年),那就太不瞭解中共了。

四、或許有人以為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沒有「九二共識」作基礎,為了春節包機問題,兩岸還可以「澳門模式」協商處裡。殊不知當時中共願意協商春節包機,是因為那是踏出中共長期期待的兩岸直航的一大步。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語。

與中共交手有如與高手對弈,每做一個決策總要多算幾步吧!當初警告東航、廈航等公司不得飛M503北行航線,有沒有算過對方是否會聽從警告?如果不聽從警告,將如何制裁?制裁的效應如何?有沒有分析過中共是否會改變北行的決策?是否會為此坐上談判桌?若不然我方如何走下去?就訴諸台灣民眾反感?凸顯中共蠻橫,要駐外代表向媒體投書?

M503事件基本上是帶有政治性的技術性問題,在當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時,兩岸坐下來協商已成高度政治性議題,是很高的門檻。如真欲妥善此問題,似宜著重其技術性,而淡化其政治性。而且大陸當局也曾表示過,會與我方做「技術性溝通」。日前國安高層會議的決定,希望展開的也是「彌補」、也是「技術性協商」。既是「彌補」,應該就不存在要求北京撤回其北行決策的想法。

如果我方處裡此問題,宜採具體的從「技術性」切入,而淡化其「政治性」,也無須一直把「坐下來協商」掛在口頭上。在「溝通」與「協商」間尋求妥協與交集,而非「對抗」。並作具體的技術性問題溝通,解決一些必要的技術性問題,也許會有些進展。也才能走出當時從警告東航、廈航開始的泥淖!


 
M503 ∕ 給我們接地氣、有遠見的政府和官員
鄭紹成 ∕ 大學教師(台北市) / 聯合報
大陸有個名詞「接地氣」,用台灣說法就是要了解民情。台灣官員重視民調,不能說不了解民情,但往往都是短視近利的治標作法,希望能夠馬上解決眼前問題,卻都淪為治標不治本的權宜鋸箭。

例如,少子化問題嚴重,中央就設少子化辦公室,也研擬發放育兒津貼每月二千五百元。我問老婆每個月有二千五百元津貼,你會考慮生嗎?她說:你腦袋壞掉了嗎?

M503航路問題,搞到民航局卡住大陸航空春節加班機,影響五萬台商返台,陸委會副主委公開宣布「卡加班機是權宜之計」,為的是要向大陸喊話,要求儘快協商;而且要中國不要以台商為人質籌碼。我念這段新聞給高二女兒聽,她說:「阿呆喔!這樣對方還會跟你談嗎?而且是我們不讓台商順利回台灣吧?」

蔡總統要求教育部研擬降低學生貸款利率,民意論壇還有讀者投書建議降低學貸利率,不如縮短還款期。殊不知降低利率還是要還,而縮短還款期更不可行。學生如果大學和研究所階段都是貸款,工作一年後開始還款,兩個階段貨款合併,縮短還款期反倒增加還款負擔。在低薪、還貸的經濟壓力下,一人在大都市自食其力恐都有困難,又如何能夠結婚、多生?

日前我問女兒:「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CEO,你訓練了很多優秀人才,結果學會了,都離開公司到別的企業工作,你會高興還是傷心?」她說:「當然是傷心啊!」但前總統在大學講座回答學生問題,一樣的人才外流,大陸大學聘用台師,他的回答是:「我高興得要命!」但不要忘了,那些離開台灣到大陸謀職的博士,絕大部分是因為無能政府的錯誤政策,才不得不離鄉背井到對岸謀生活。「逼走」台灣年輕人,值得開心嗎?

大陸官員要下鄉調訪,怕的就是與民眾脫節,制定出錯誤政策!良好的企業經營,必須順應環境情勢,進行長期策略規畫;政府的治理,如果能夠有宏觀面的前瞻視野,接地氣如范仲淹所言:「苦民所苦、疾民所疾」,台灣不會有少子化、大專院校倒閉風險、低薪問題;春節加班機可以對台商自殘,但為政者切不可腦殘,「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這才是為政之道啊!






育兒津貼 又會變無感錢坑?
蔡嘉鴻 ∕ 鐵路運輸業(台北市) / 聯合報
衛福部擬發放每月兩千五百元育兒津貼,以搶救少子化。可是少子化是末端現象,前端的成因可能是不生、少生,甚至是不孕等複雜因素。對於不同階段的問題,政府又如何端出讓國人有感的解決策略?

生育津貼,不論怎麼做都一定是加分題。但要解決少子化,本該著眼女性勞動條件優化,抑或學齡前後幼兒照護,乃至家庭老人長照,只是一味發錢,會不會又是一個收不了尾的無感錢坑?


 
空軍海鷗送友邦?不如移撥空勤吧
張豐麟 ∕ 公(台中市) / 聯合報
報載,因陸軍將再次移撥十五架黑鷹直升機給空軍,屆時空軍救護隊所轄十三架民用型S-70C海鷗直升機或將援贈友邦,建議內政部應積極爭取移撥空勤總隊。

空勤總隊早在九十五年就曾函報行政院「充實消防救災及海空偵搜反恐直昇機五年中程計畫」,規畫購置九架消防救災通用型直昇機及三架海空偵搜反恐型直昇機,預計總經費為五十九億多元,但因為低於市場價格過多,最後流標。但是這筆預算拿來對十三架S-70C海鷗直升機進行中壽期零件更新及性能提升,實已綽綽有餘。最重要的是,這批直升機是符合空勤總隊需求的民用規格型號,而且產權確實屬於空勤總隊自己,無須擔心何時將被抽調,而面臨無機可飛的窘境。

之前陸軍移撥給空勤總隊的黑鷹直升機取得單價為五千一百萬美元,相較於日本保安廳航空隊及韓國消防災難本部採用單價僅一千萬美金的AS365海豚式直升機,台灣的空勤總隊擁有全亞洲最貴的勞斯萊斯等級全新機隊。

但是空勤總隊是否有足夠的預算及能量照顧好這批嬌貴的黑鷹呢?根據一○四年內政部函文,空勤總隊所轄四款機型(AS-365、B-234、S-76跟UH-1)中竟然直接寫出有三款以維護費不足先予封存或是維護費不足待料停飛。不禁令人擔心,當空勤總隊面對黑鷹高昂的維護費用時,是否還會再上演一齣開著勞斯萊斯喊沒錢維修的哭窮戲碼?而機隊飛不上天的窘境是否會再次發生呢?

空軍將S-70C壽限認定在八千小時且不考慮編列預算延壽,計畫汰除,但是美國及歐洲國家同型機經過中壽提升後飛行時數超過萬小時仍在服役,且機體壽限訂為兩萬小時,台灣的S-70C只飛了八千小時卻決定除役送人,如果這不是浪費公帑什麼才叫浪費公帑。行政院切勿放任各部會便宜行事浪費得來不易的高價航空器,虛擲民脂民膏。


 
經濟數字很亮眼 為何民調卻慘跌
黃惟冰 ∕ 公共服務業(新北市) / 聯合報
經濟部今日將公布去年十二月的外銷訂單統計,預估年增率可達十七至廿%,而去年一整年的外銷金額,也有望突破二○一四年的四七二八億美元紀錄,再創新高。此外,股市自去年五月廿三日站上「萬點」後,至今已連續維持八個月。由此而論,總體經濟的表現確實不俗。

然而,弔詭的是,亮眼的經濟數據,卻未轉化成為執政者的滿意度。親綠營的新台灣國策智庫日前曾發布民調,指出蔡英文的不滿意度高達五十一點一%,滿意度只有卅點七%。若與去年九月相較,滿意度更是下降三點九%,不滿意度則上升二點四%。換言之,蔡政府今天所面臨到的最大問題,不是「笨蛋,問題在經濟」,而是「笨蛋,問題在分配」。也就是說,如果經濟成果的分配無法雨露均霑,那麼數據再好,大多數的人民也不會滿意。

根據經濟部統計,去年一至十一月,台灣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例為五十二點九%,歷年排名第三高。另外,實質薪資仍未走出倒退十六年的困境。甚至在去年第三季,台北四點三五萬台幣的平均薪資,也被北京的四點六萬所超越。

簡單來說,在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依舊的情況下,縱使出口暢旺,公司賺錢,股價看好,但占人口多數的受雇人員,不僅無法從中獲得合理分配,更可能因為貧富差距擴大,而產生相對被剝奪感。

總之,若蔡政府無法針對上述的惡性循環對症下藥,那麼再多再動人的統計數字,也救不了一路向下的民調數字。


 
拚電動機車 台灣不能等
李若松 ∕ 資深媒體工作者(台北市) / 聯合報
台灣機車王國因傳統機車成功,疏忽對未來電動機車投入,政府應該像當年發展IBM相容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一樣發展電動機車產業。台灣傳統機車業者應以摩托羅拉、諾基亞手機老大哥被智慧型手機淘汰為殷鑒,現在不轉型,未來成歷史。

二○一五年全台灣電動機車產量僅五六六○輛,只有充電式;中華汽車非傳統機車業者,但中華電動機車四一二四輛,接近七成三市佔率;二○一六年睿能創意公司找不到傳統機車業者合作,自行開發Gogoro電動機車與換電站,在各方不看好電動機車的環境中生產一二八九六輛Gogoro,一舉超越中華汽車及其他電動兩輪車業者的總量,市佔率超過六成二。

二○一七年,Gogoro 2系列加入量產,在換電站與電動機車產能不足,售後服務尚待加強狀況下,不僅銷售三六一○四輛,市占率逼近八成;建置換電站達五百點,每日超過二萬七千個電池更換,累計超過八八○萬次電池更換,已是成熟穩定的換電系統,更將電動機車服務外銷法國、德國、日本,成為台灣共享經濟外銷的典範。

商場如戰場,中國大陸比台灣更積極推廣電動機車、單車,當全球發展電動車、無人自駕車,希望限期停售燃油車之際,經濟部基於環保與扶植產業角度,自然應該優採用與鼓勵已經得到消費市場的商業模式。

Gogoro成功源自七年前的換電站創意,傳統機車業者因為傳統機車容易賣,利潤好,不願投資解決電動機車加速與續航力弱點,錯失創新的機會,現在才要聯合推出公版電池與換電模式,研發、建置與推廣時機似乎已晚。

Gogoro換電站再多,在海內外都面臨換電站不夠普及,偏鄉要機車代步,業者有必要開發價廉物美的電動機車、輕便大容量電池,操作方便的換電站,還有家用充電座,讓非都會區更容易以電動機車為代步工具,包括:銀髮、殘障代步車。

經濟部不該把全部雞蛋擺在一個籃子,但傳統機車業者應知道電動機車是必然趨勢,若要訂出第二套公版換電站機制,就讓其他業者、機車族自行依機車效能與使用成本,選擇電動機車充換電模式;政府依換電站數量與服務人次,給予建置業者獎勵,Gogoro因為有競爭對手,勢必要訂出合理的授權金。

台灣有很強的機車與單車產業基礎,必須以自由開放競爭的態度,快速建立電動機車新產業鏈。若傳統機車業者不想把電動機車市場餅做大,放眼全球電動機車市場,只圖政府保護狹小的燃油機車市場,前途堪憂。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蘇蘅/公視 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
.嚴震生/美國政治的蝴蝶效應
.陳立恆/不識高山青,台灣如何長青?
.盛治仁/那一張阿諾睡覺照片,你也傳了嗎?
.方祖涵/沒有被遺忘的33勝投手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黃介正/美台關係正能量的隱喻

.王健壯/台灣民主正在倒退走
.李清志/老屋新生 感受年輕的好
.洪蘭/讓每個人都期待明天的太陽
.薛承泰/人工智慧紀元已到來!
.葉銀華/大陸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形成?
.周行一/凍漲大學學雜費 台灣恐永遠落後韓國
.林中斌/川普可能連任

.嚴震生/足球先生成為賴比瑞亞總統
.薛琦/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馬凱/救低薪要這樣做!
.劉維公/光榮城市的神話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2018-01-21 23:39 聯合報  朱宗慶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 (中央社資料照)


經常會在媒體報導及社交互動的場合,聽聞一些傾向負面的思考,深有感觸。對負面思考的人來說,即使是好事一樁,也很容易往壞的方向去設想、解讀,因而抱怨連連;當真正碰到挫折時,更加容易懷憂喪志,好像除了放棄之外已無他法。如此,不但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痛苦和折磨,連帶也很容易影響到周遭的人,使士氣變得低落;而一旦低迷氛圍瀰漫,負向循環所造成的後果,甚為可觀。
常遇到很多人好奇探問:看似「一帆風順」的我,是否曾經遇過困難?每次我總是據實以告:其實我鎮日與挫折為伍!無論是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還是擔任團隊領導人,或有公務在身,當理想擘劃愈大,所要面對的挑戰也就愈大。然而,層出不窮的困難與挑戰,往往是最初在設想目標時,滿懷熱情的單純心境所想像不到的。此時,就必須做出抉擇-是要乾脆宣告放棄,還是想辦法克服、解決問題?
在學生時代或志業草創時期,很多人的夢想很遠大、理想很純粹,相對地,他人或外界容許其失敗的空間也比較多,因此,就算困難重重、挫折很多,只要十件事裡可以做好兩、三件,就覺得跨出大步、值得慶祝。漸漸地,當出了社會、經驗和能力都有一定的累積之後,來自現實的競爭和外界檢視的壓力也會隨之變大,在「只許成功」的前提心態下,情況反而倒過來,難以接受十件事裡有兩、三件事不如意,灰心受挫與不滿的執念往往由此而生。
雖然知道困難是必然的,但我也還是會有不由得陷入沮喪、悲觀情緒裡的時候,不過,在這樣的時刻,我總會自我提醒,必須轉念去想、換個角度去思考。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唯有如此,才有辦法找出堅持下去的動力,也才有機會走出低迷、翻轉情勢。
舉例來說,多數的工作計劃都是環環相扣、需要集眾人之力才能成就的事,像是主辦活動的規劃、演出節目的製作、政策的推動與貫徹、組織文化的再造、團隊部門的經營、資源經費的籌措、發展機會的拓建等,幾乎所有理想的追求,實際上皆涉及複雜的層面,而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和各方所建立的互信基礎,能轉為共事支持的體系。因此,個人的熱情和努力固然重要,但若只看到「我」,而沒有同時意識到「你、我、他」的存在關係,仍是無法如願達成目標。
許多人之所以選擇放棄,是因為付出了努力卻成效不彰,所以無法繼續堅持。然而,當回顧的時間軸線和距離拉長時,便會發現,很多看起來「得心應手」的境地,假若在遭遇困頓的當時沒有轉換心念,則恐怕會走向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這道理如同下棋,一念之差、一步之異,就能使全局改觀。
生活中、工作上,每個人的情緒皆有起伏變化,高峰與低潮的遭遇也都在所難免。但無論如何,心念轉、情勢轉,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性的複雜面向,才使得生命顯得豐富多變、難能可貴。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