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壯世代就業 多管齊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反認知戰成扣帽戰,人民提心吊膽睡不好
◆  聯合報黑白集/遲刻魔迴力鏢
◆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壯世代就業 多管齊下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壯世代就業 多管齊下


2024-03-17 02:59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中,若干透過租稅優惠以鼓勵中小企業增雇員工及加薪的條款,將於今年5月19日到期。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中,若干透過租稅優惠以鼓勵中小企業增雇員工及加薪的條款,將於今年5月19日到期。為了擴大獎勵範圍,經濟部於3月1日宣布將朝三個方向修法:一, 刪除必須連續六個月失業率達3.78%的「景氣啟動門檻」;二,加薪抵減及增僱員工的租稅優惠由130%提高到150%;以及三,除維持增僱24歲以下青年員工租稅優惠外,也納入45歲以上的中高齡及高齡者

上述租稅優惠條款由民國一O三年(2014年)實施迄今,僅使全國163萬家中小企業增僱1,000餘名勞工,成效不彰。究其原因如下:一,占中小企業62%,採「書審制」的公司,並無法享受這些優惠;二,「景氣啟動門檻」過高;以及三,僅適用占全國勞動力6.9%的24歲以下青年。而經濟部擬修法的方向則是取消「景氣啟動門檻」,以及增加涵蓋占勞動力42.7%的45歲以上的壯世代

根據經濟部的修正案,若中小企業聘雇一位月薪3萬元的壯世代,則每月可多申報薪資成本1.5萬元。由於營利事業所得稅率為20%,因而其每年申報的營所稅最多可減少3.6萬元(即每月3,000元)。因此,經濟部的修法增強勞動部去年所推動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計畫(民國一一二-一一四年(2023~2025年))」的成效。根據此計畫,勞動部今年2月公布「壯世代就業促進獎勵實施要點」,其中載明一位壯世代重入職場最多可獲得二次3萬元的補助。換言之,此位壯世代可先在一家中小企業工作一年,並獲得3萬元補助。若其之後跳槽,則在下一年仍可於另一家中小企業獲得3萬元補助。至於聘用壯世代勞工的雇主,則每月可獲得3,000元補助。

不過,經濟部及勞動部的上述補助政策,對壯世代重入職場的激勵效果可能僅出現在補貼期間。假設雇主擬以每月3萬元召募一名壯世代勞工,則扣除所得稅優惠每月3,000元,以及聘用補助每月3,000元,僱用此勞工的淨成本為每月24,000元。對受僱勞工而言,除每月獲得3萬元薪資外,再加上政府每月平均補貼2,500元,則每月實領32,500元。因此,在這些補貼政策激勵下,勞僱雙方媒合很容易成功。不過,一旦勞僱雙方簽訂的一年或二年合約到期時,若無法再享受到勞動部的補貼,則雇主極可能不願續聘此壯世代勞工。

此兩政策的著眼點促進勞動參與率較低且失業率較高年輕及壯世代族群就業誘因。不過,卻可能排擠25~44歲青壯年的工作機會。因此,在推動「壯世代就業計劃」時,勞動部採用的績效指標除應考量壯世代就業人口增加數目外,也宜扣除對25~44歲勞工的就業排擠效果

勞保基金即將破產對上述兩政策會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根據勞保局的最新精算,截至去年6月底止,勞保基金潛藏債務為11.37兆元。以去年底勞保投保人數1,039萬人估算,平均每位勞工背負109萬元債務。換言之,未來平均每位退休勞工預期將減少如同五年期間所獲得給付的109萬元。而根據專家估計,若政府未來不繼續撥補勞保基金,則在民國一一七年(2028年)時,基金將短缺2,360億元。

隨著近來勞保基金規模不斷縮小,越來越多有危機意識壯世代願意進入勞動市場;45~64歲中高齡族群勞動參與率,從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的60.3%持續增加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66.4%。而65歲以上高齡族群的勞動參與率,則由民國一O八年(2019年)的8.3%持續增加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9.9%。由於預期勞保基金即將在賴清德總統任內破產,故勞保年金改革迫在眉睫。而一旦政府啟動這項改革,則預期壯世代勞動參與率增加趨勢會更顯著。













聯合報黑白集/遲刻魔迴力鏢


2024-03-17 03:14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15日質詢開天窗,因綠委陳亭妃改書面詢答,導致後面委員也未提早進場準備,而立法院長韓國瑜(上排右一)依序宣讀質詢名單後沒人到場,隨即宣布散會,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引發綠委抗議。記者葉信菉/攝影


幾年前,時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因接見日本學者風波,日媒冠以「遲刻魔遲到魔人)」,從此成為綠營批韓慣用詞。沒想到如今身為立院龍頭的韓國瑜守時依規辦事,竟反遭「遲刻魔」綠委嗆聲,真是錯亂價值

總質詢首次出現立委缺席,遲到者各有理由,但立法院議事規則載明唱名三次不到即視為棄權,真沒什麼好硬拗的。離譜的是,六名綠委不僅不以遲到為恥,還直衝院長室抗議質詢權利「被沒收」,盡顯惡人先告狀嘴臉。

有人稱前院長游錫堃時期遇此情況會宣布「休息」,殊不知這根本是無視法規和稀泥,也變相助長立院陋習橫流新國會新氣象,若立委連最基本的守時依法都做不到,如何奢談國會改革

尤其這次風波起因是民進黨陳亭妃臨時改為書面質詢,排其後的鍾佳濱也採書面質詢,導致接著的國民黨羅明才趕不及到場,後續唱名皆未在場,質詢草草結束。不堪的是八年來綠委自我矮化動輒改書面質詢或縮短質詢對行政部門護航放水,從未自省,如今遇韓國瑜按規矩走,反倒珍惜起質詢權來,還鬼扯韓「是不是要出去玩?去喝酒?」如此顛倒是非,不愧綠委本色。

綠委因遲到被沒收質詢,凸顯的正是不把監督權責當一回事,更把懶散誤事責任賴給認真守法者。這「遲刻魔」迴力鏢,既快且準!














聯合報社論/反認知戰成扣帽戰,人民提心吊膽睡不好


2024-03-17 03:10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要求界定中共在地協力者。邱國正回答,訂標準有困難,「我真的沒辦法」。記者曾學仁/攝影


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答詢,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要求定義認知戰、界定在地協力者,邱國正表示,要訂定標準很困難,不過,散布任何訊息、言論對我方不利,對對方有利,初步就認為是在地協力者,但到底是或不是,要由檢調調查。黑熊學院立委與國防部長的詢答,凸顯蔡政府很多時候是盲人騎瞎馬打仗,卻威風凜凜隨口批評意見指為中共認知戰任意扣上在地協力者帽子

認知戰不限軍事領域,反制認知戰也不應由國防部獨扛責。不過,邱國正對認知戰和在地協力者定義非常草率很容易入人於罪箝制言論自由。按其定義,不但六成希望下架民進黨的民眾發聲就可能被羅織,邱國正自己也會被指為在地協力者。邱國正才說「兩岸瀕臨動武,天天提心吊膽睡不好」,打臉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的「國家安全可控」,戳破台海安全假象。如果換做藍營人物或一般民眾講這番話,馬上就被扣上在地協力者帽子

邱國正說,是不是在地協力者,要由檢調調查認定。看似避免傷及無辜,但只要啟動檢調警國家機器,就足以收震懾威嚇之效;再經司法程序一路折騰,即使還其清白,也已被剥掉幾層皮。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幾年前評論故宮文化政策被查水表,雖然法院認定屬個人意見表達與合理評論,但光是查水表就讓人擔驚受怕睡不著了。然而,只准報喜不許唱憂,正是統治者要的寒蟬效應

蔡政府打假訊息,許多民眾被查水表,但移送法院後大多數判無罪,少部分法院裁判不一。除證明蔡政府濫權侵權,更顯示標準很難訂定。蔡政府要大抓在地協力者,結果應該差不多。

諷刺的是,蔡政府還是權威性假訊息來源勞動部把引進印度移工的批評打成假訊息,證明勞動部的澄清才是不折不扣的假訊息。蔡政府更常發布選擇性事實以掩蓋真相公布選擇性數據以美化政績。政府利用資訊不對等優勢,欺騙在野黨、糊弄國人,也就算了;可怕的是,海委會和海巡署對金門陸船翻覆事件一開始不說真話,弄到迄今難以收拾,變成災難。

中共三戰,包括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早就是正式戰法。隨著科技進步,中共更提升戰法、擴大滲透與影響層面,意圖改變國人認知與行為,塑造社會氛圍。我國防研究單位與政戰部門,對認知戰趨勢發展並不陌生。政府還有跨部會國家資安聯防體系與通報機制;法務部調查局年初也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蔡政府積極整合多元能量,反制認知作戰,成效尚待檢驗;但像沈伯洋指責某些立委放大中國言論,就已讓人開始感受凜冽寒風了。

前年裴洛西訪台,中共圍台軍演,認知戰率先開打,一周內二百多則爭議訊息亂竄,網路流傳桃園機場遭飛彈襲擊、陸艦逼近花東外海等假訊息,政府網頁和車站、超商電子看板內容遭置換,台灣民眾真實體驗認知作戰場景,並沒有驚慌。反而中共飛彈穿越台灣上空,國防部秘而不宣,掩蓋軍情惹議,自曝應對失措

認知戰反制對象是中共,但當蔡政府指責中共介選時,大家只想到綠營操弄的王立強事件;當蔡政府把批評抹紅為認知戰時,大家都知道批評事實八九不離十;而當蔡政府力斥在地協力者時,大家就要擔心查水表了。最荒謬的是,蔡政府把人民當敵人,對內進行認知戰,限制言論自由,製造綠色恐怖,尤其縱容網軍側翼帶風向,打擊異議,製造對立,重創民主,撕裂社會國人領教不少



名家縱論/兩岸交流 累積良性互動的契機\星期透視/NCC最需要民主大聯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  名家縱論/兩岸交流 累積良性互動的契機
◆  星期透視/NCC最需要民主大聯盟
◆  當高官用算術計較執法
◆  唱名三次未到 準時到場很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兩岸交流 累積良性互動的契機


2024-03-17 04:05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年初我舉行總統大選,民進黨獲勝持續執政,對於長期僵持對立的兩岸關係而言,無異雪上加霜,而大陸對台政策可能走向,就成為眾所矚目的議題,特別關注隨後的習近平除夕講話、大陸對台工作會議、全國人大與政協兩會的工作報告與高層講話等,作為觀察與評估政策走向的指標。

結果顯示到目前為止,大陸對台政策方針仍然具有高度持續性,仍然堅持和平統一的基調,同時「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年度的會議主要在檢討一年的工作成果,以及未來一年的工作目標與重點,基本上不會觸及政策的方針與重大政策改變。

所謂「總體方略」並沒有明確的、條列式的策略。依中國大陸的說法,它是習近平從「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所形成的,因此它是對台政策的頂層設計,同時會「與時俱進」地隨著形勢變化而增加其內容。

今年習近平在看望大陸政協會議時的講話,重申「和平統一進程」,強調要積極推動「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勢必成為今年大陸對台灣人民的工作重點。

但是大陸對對民進黨政府則是堅持鬥爭路線,可以預期未來四年,兩岸不會有官方的接觸與協商,緊縮我國際活動空間,持續的軍事壓力,與推動民間的融合發展形成強烈的對比。

觀察大陸對我鬥爭層面的策略,顯現出「反應性強烈」的特質,利用我方的行動作為進行強硬反擊正當理由從而改變既定局面,達到不可逆轉的效果,建立了有利於對台政策的新現狀,海峽中線、金門禁限制海域相繼消失,就是此策略的結果,未來我方要思考如何減少類似的事件發生。

最近我海巡署驅離大陸快艇釀成兩死的事件,雖然我方是依法處理,但是牽涉到人命,還是要先有同理心,要易位思考,如果今天傷亡的是我們的人民,我們會如何處理?

目前海委會主委已經公開道歉,由於缺乏錄影證據,仍須我檢調單位釐清事實真相,但是已造成我管轄權受到侵害的事實。

過去兩岸關係穩定與發展的奧妙在於互不否認默契,雙方不可能公開接受你的主張,但也不會公開加以否認,透過功能性議題的交流與合作,累積實踐成果,進一步擴散到敏感的政治領域,由此更能彰顯存在與對等事實。現在則是立即拉高到政治層面,反而讓大陸有機會強硬回應,不僅既有默契從此不再存在,更出現對我不利的現狀,完全得不償失。

當前兩岸關係持續僵持,仍要爭取事務性與功能性議題交流與合作,避免惡意螺旋上升,例如最近在金門與馬祖海域,兩岸共同參與救援大陸漁民,就是累積良性互動契機,此時應當透過雙方授權機構,重啟金門翻船事件的協商,為兩岸增添一絲和平的氛圍。












星期透視/NCC最需要民主大聯盟


2024-03-17 04:05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


立法院產生最新民意,成為台灣政治另一個中心。賴清德少數當選,未來行政部門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為所欲為,過去八年民進黨行政濫權造就許多弊端都將受到檢驗,而這絕對少不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最近立院成立「鏡電視調閱小組」是一個開始。

當年陳水扁推動成立 NCC,標榜「黨政軍退出媒體」,說它會是「獨立機關」。民進黨還藉口「獨立」,反對 NCC 委員按政黨比例產生。後來在野黨還是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放進了 NCC 委員按政黨比例任命規定,但大法官會議在 NCC 成立不到半年就做出釋字六一三號解釋認為相關規定違憲,於是 NCC 委員的提名權再被修法給了行政院長,立院只保留同意權。

大法官說 NCC 委員若按政黨比例產生,人民會不信賴 NCC 超越政治的公正性、會違背 NCC 作為獨立機關的建制目的,還會牴觸「憲法所保障通訊傳播自由之意旨」。

但 NCC 是師法美國通訊傳播委員會FCC)成立,FCC 的五名委員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其中一人為主席,但和總統同黨的不能超過三人,剩下兩人必須提名在野黨人選。FCC 不是按「政黨比例」,而是強制確保兩黨平衡。照咱們大法官的邏輯,FCC 不是更容易出現「不獨立」問題?

FCC的獨立性受高度尊重,但 NCC 在成立了十多年後,當主委陳耀祥在立院舉牌喊著「尊重獨立機關」,多數民眾恐怕會被這種「矛盾修辭」給逗笑。NCC 是「獨立」的嗎?用「裁判、球證、旁證都是我的人」來形容只怕更為貼切。「黨政軍退出三台」了嗎?看到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的「綠化」奇蹟,綠營在總統選舉只拿到四成選票,但電視台的綠色聲量卻是八成不止,每天修理藍白、努力監督在野黨

這八年 NCC 的「政績」罄竹難書,甘冒民主大大不諱關中天,裁罰過程充滿雙標;鏡電視申設過程疑雲重重,傳出府院高層干預,且鏡電視高層異動異常頻繁,選前還違反承諾製播政論節目;三立集團違規入股中嘉,違反中嘉系統台股東不兼營新聞台的承諾。輕的判死,重的警告就沒事,NCC 裁處標準不一,各種揣摩上意、政治介入的疑慮,把台灣通訊傳播秩序搞得愈來愈亂。

立院對鏡電視案成立調閱小組絕對必要,調閱就是要讓各種黑暗攤在陽光下。特別是陳耀祥態度傲慢,給立院交通委員會的報告竟然幾乎和之前一模一樣,在大學你敢這樣交論文嗎?和中天的訴訟「連十五敗」,讓 NCC 訴訟費大增,他還能強辯連敗的計算方式,這樣的濫權和傲慢怎能不受到更有力的監督?

NCC 委員的提名權交給行政院長,等於是給了執政黨操控言論的「魔戒」,而這個當年標舉「黨政軍退出三台」的民進黨,毫不遲疑就把「魔戒」戴上,綠化媒體結果人人可見。NCC 在當權者支持下,利用三年一次的評鑑換照,對媒體動輒「行政指導」,這才是「你好大我好怕」。

現在 NCC 四位委員即將屆滿,在野黨希望爭取按政黨比例補上「三藍一白」,民進黨勢必會用大法官解釋抵抗。但賴清德不是連新政府組成都說會用「民主大聯盟」為理念?NCC不是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民主大聯盟」?

大法官釋字六一三號解釋說,「通傳會施政之良窳,與通傳會委員之人選有密切關係」,這大概是這分解釋裡最有道理的一句話。NCC 被冠上「髒兮兮」名號,如果還讓它維持現狀,必將是台灣民主的大汙點。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2024-03-17 03:44  聯合報/黃年
2月14日金門海域發生執法意外傷亡事件,圖為海巡署第9海巡隊將翻覆的大陸快艇拖回金門料羅碼頭蒐證勘驗。圖/海巡署提供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當瞻矚遠大,須有跳出現實綑綁的器識。

在總統大選期間,中共與賴清德間常有相當尖銳的言語交鋒,但在開票揭曉後,雙方的互動就顯得相對節制。在兩會期間,政協涉台報告止於「助推兩岸融合發展」,國務院歸結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習近平則以「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定調,王毅則說「繼續以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底線就是絕不允許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這些言語的主調是「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平統一前景/和平統一進程」等,相較於選季的尖銳語境,可謂顯現出一種和平、節制、保留、觀察及斟酌的空間與氛圍,至少與有人認為中共必在選後立即掀桌翻臉的預言迥然而異。

兩會涉台談話的這個體系,與上周《大屋頂下》所說「不獨/不武」的架構,居然頗有交集,甚至可審慎地視為中共為兩岸新局互留餘地的投石問路。倘係如此,賴清德亦應當跳出選季兩岸操作的慣性、惰性與惡性,在五二○也以一種和平、節制、保留、觀察及斟酌的空間與氛圍,回應對岸。

兩岸新局,希望見到一場美妙的探戈,而不是誰要把誰過肩摔。

二月二十五以及二十六日的《大屋頂下》建議,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可建立在「三個面對」的戰略架構上,亦即:

一、用中華民國來面對全世界,而不是用台獨來面對全世界;二、用中華民國來面對兩岸,而不是用台獨來面對兩岸;三、用中華民國來面對台灣,而不是用台獨來面對台灣。

本文再以「三個回到」來延伸闡釋三個面對」。

一、從《台灣前途決議文》回到《中華民國憲法》:
賴清德一向反對凍結台獨黨綱,但他最近透過幕僚表示,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卻稱仍維持台灣前途決議文。但倘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何不就在現實政治中宣布凍結?何況,若台獨黨綱是歷史文件,為何台灣前途決議文就不是?而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後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又是或不是?

再者,台灣前途決議文明文標舉「台灣應當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涉及揚棄憲法一中與一中各表的架構),這在本質上是「借殼台獨」的概念,其實是否定了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但也不能成就台獨,兩頭落空。這種「白馬非馬/殼獨非獨」的論述愈來愈蒼白無意義,像是擤鼻涕老擤不乾淨,賴清德的臉上將始終掛著兩條清鼻涕。

退一步說,台灣前途決議文畢竟只是黨內文件,且顯有脫離及違反中華民國憲法之處;賴清德若只是民進黨主席,其引據台灣前途決議文或猶可說,但如今他已是中華民國總統,若竟把憲法丟在一邊,卻公開主張將依據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殼獨」來操作國家認同及兩岸政策,則國家認同如何定位?兩岸關係如何定調?

因此,賴清德的第一個「回到」,就是要從台灣前途決議文回到中華民國憲法。不可視中華民國憲法為災難,不可視台灣前途決議文為救贖。

至於「互不隸屬」這個論述的發展,也應回到中華民國憲法來。蔡政府如今留下的上下文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演繹到這個尺度,或仍可將「互不隸屬」視為中華民國憲法「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引伸意涵。但若如賴清德逕將「互不隸屬」指為「這就是台獨」,那就是根本揚棄了憲法,甚至不知是否能反映蔡英文的原始設計了。

二、從八田與一史觀回到蔣經國史觀:
《大屋頂下》說,賴清德屢屢祭拜建造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但他不曾也不可能去祭拜蔣中正與蔣經國。在賴清德心目中,蔣氏治台之功,若竟不如八田與一的一條大圳,這是傷天害理的史觀。

八田與一史觀,把中國「東亞化」,將台灣「南島化」,是要用變造歷史的手法來異化台灣人,以與對岸十四億人為敵;蔣經國史觀則是直面台灣的歷史本貌,以與對岸十四億人和平競合。

八田與一的台灣史觀,永遠定格在二二八,將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視為台灣的災難。蔣經國的台灣史觀,則知珍惜辛亥革命、三民主義、孫中山、抗戰、中華民國憲法、民主燈塔、民族燈塔等歷史資產,用中華民國來護守台灣。面對兩岸:愈「中華民國」,「台灣」愈有力量。

走出八田與一史觀,回到蔣經國史觀,是台灣尋回自我並自我救贖的根本之道。

三、從「內殺型台獨」回到「定錨中華民國」:
賴清德說「沒有台獨路徑圖」,但他明知搞不成「外擊型台獨」(對抗中共及「國際一中」),卻不肯放過「內殺型台獨」,仍要將台獨做為島內進行政黨鬥爭、撕裂台灣、操作選舉的工具。

今後的可能情勢是:賴清德不敢以台獨向美國獻媚,也不敢向美國兜售台獨,反而會受到美國方面「疑賴論/疑獨論」的約束;賴清德也絕不敢操作法理台獨或用台獨去嗆中共,反而會受到他自己「務實台獨工作者/台獨金孫」的「原罪」所約束。但是他為了自我補償、向獨派交代及區隔選舉政治市場,卻極可能會更加深化「內殺型台獨」的操作,那將更加撕裂了台灣,也更加削弱了台灣據以與中共抗衡的能量。

例如中正紀念堂處理,蔡英文是轉彎抹角地擊鼓傳花了,賴清德卻可能視此為「內殺型台獨」的好菜一碟。屆時,台灣因此出現血仇性的分裂不說,對岸十四億人也會視此為剪斷兩岸臍帶的動作。僅以此例,可知賴清德應當從「內殺型台獨」回到「定錨中華民國」。

面對兩岸新局,中共的主張應是「反對台獨/和平競合」,因為武統不可能;台灣的主張應是「和平競合/不搞台獨」,因為台獨不可能。

因此,兩岸新局應以「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為指引。你不搞台獨,他不消滅中華民國,共創一個「和平發展期」,從「目的論」移向「過程論」。從合理的過程,走向改善之目的。

從中共兩會的涉台表述,或許可以感覺到這種空間的閃爍出現,寄望賴清德具有見風使舵、因勢利導、尾巴搖狗的能力,以「三個面對/三個回到」打開兩岸新局。
















當高官用算術計較執法


2024-03-17 03:18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本月七日行政院通過交通違規記點相關修正條文。會後院長說修法為的是「確保行人安全」兼顧「駕駛人生計」,交通部長也說要讓「道安」和「民怨」找平衡點。解釋得很正面,卻很含糊。究竟如何得以折衷?執法強度降低多少才叫作兼顧、平衡看得出來,政府在用話術模糊這次修的是非,用算術計較執法反彈!這是看待每年三千街頭亡魂,看守內閣新立場嗎?

交通部說去年六月加強執法(含擴大記點)後單月交通死亡少了六十三人。但因為職業駕駛人和民代抱怨,十月起重調執法強度,十一月底取消部分違停的記點,結果死傷人數又再攀升。不得不再找平衡點。

記點制針對壞習慣的遏制,一如消費市場在降價外的優惠券(coupons),是有行為科學依據的。減少記點這類輔佐性壓力,就是降低處罰效果,就是放棄更精準的處罰工具。

報告院長:行人安全和駕駛生計並不是道路空間上競奪,要行政院來「裁示兼顧的分際」。交通違規就是對交通安全的侵犯,就是不對不當,沒有兼顧的需要,沒有分寸間的計算。

若是對交通違規降低罰度,是不是對違建認定也要放寬?對國家考試作弊需要容忍?這背後都有許多人的生計要兼顧啊!

長官算不出算術平衡,就換一招,用罰金界定微罪,創造出「微罪不加記點」舉世未聞的無邏輯政策。

各國罰款高低大致反映在地對交安或惡性違法的制裁力道。荷蘭對「占用身障車位」罰款遠高於「闖紅燈」,台灣卻相反。反映我們更在意肇事,對身障朋友的人權沒那麼重視。可見交通違規行為禁罰十分複雜罰款高低又因為輿論情緒時有變動。挑一,二○○元作為微罪門檻,一刀畫開,從此那十大交通違規不再結合記點制?實在太草率!

微罪違規就不記點在學理上沒依據,更可怕更可惡的是政府帶頭區分微罪和重罪!前者因為微小就少罰難罰,等於是公然鼓勵犯紀者的僥倖心態。這是對法律的輕賤,又在政策面承認因對象而執法有差異!等於是政府帶頭搖撼了法治的基礎!

微罪和記點既然沒有邏輯關係,區分微罪又被扣上不尊重法律大帽子,為什麼繼續做這件荒唐事呢?顯然,主事者還想在算術中找出路。民怨和官怨之下,要降低多少點數才找到平衡點?

近幾年交通罰單將近四十%都和停車有關,十大不記點項,只要含括違停,再加上其他違規,大約就超過了記點的半數,對平衡和兼顧有了善意註解。這就是高官的算術答案。

內閣改組在即,面對交通記點的用和退,不只是檢討個別部會專業作為,更在省察整個政府維護法治,帶領國家邁向進步的決心。不然幹嘛要重選領導人啊?













唱名三次未到 準時到場很難?


2024-03-17 03:18  聯合報/ 蔡爰/退休教師(新北市)


立法院總質詢,行政院長率部會首長到立院備詢,各界關注。議場上,官員們坐好坐滿,立委卻「小貓二、三隻」,形成強烈對比!想必很多民眾和我一樣納悶,立委們跑去哪裡?在忙什麼?

原來,那些立委是「推估時間」:一名立委質詢卅分鐘(或其它時間),前面有幾個立委,大約占多少時間,快輪到我了,才去會場。於是,會場上立委寥寥無幾。這不免讓人好奇:立委座椅不好坐?或者其他立委質詢和官員答詢,聽起來乏味?

立法院前天輪到經濟組立委下午質詢。依照登記順序,首先質詢的立委改為書面報告。院長韓國瑜依序唱名其他立委,都沒到場,就宣布詢答結束。

幾位立委怒批,說「質詢權被韓國瑜沒收」,強調立委質詢是重責大任,花費很多心力準備質詢,舉著「我要質詢」的牌子,浩浩蕩蕩地前往院長室找韓抗議。沒看到韓國瑜,就說韓是趕著下班,而沒收質詢權。突然,韓院長出現了…。

之前,筆者出席市教師會議時,登記發言者都在旁邊等候,唱名不到視同放棄。現場的市教師會幹部、各校教師會代表、官員或其他人士,不能讓眾人等「一人」。立委登記質詢,唱名三次不到,難道要在場所有人(主席、其他立委、議事人員、所有官員)都苦等?

重視質詢、珍惜質詢,就不會遲到!看演唱會、球賽,預約訂餐,都能準時,那質詢呢?唱名不到、沒了質詢,是「遲到」害的,是「推估時間」出包。排在前的立委改為書面質詢質詢簡短(內容少或護航)…時間變了、順便提前,和原本「推估」不同而來不及到場。說「質詢是被韓國瑜沒收」?自己出包、卻怪罪別人。

網友一片讚聲,「主席沒錯」守時很重要;還說,韓國瑜「打貪又打懶」。立法院質、答詢,國人關注,立委席上冷冷清清,社會觀感不好。準時到場開會、質詢,很難嗎?




楊志良/當為能為而不為 衛福部嚴重失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當為能為而不為 衛福部嚴重失職
◆  王正方/誰是俄烏戰爭的受益者?
◆  馬凱/打破少子化魔咒國家 怎麼做?
◆  洪蘭/感恩擁有的 不羨慕沒有的
◆  陳冲/繁花卅年 繁華卅年
◆  廖元豪/綠色認知戰 要靠調查權遏止
◆  林中斌/俄烏戰局 意外與前景






楊志良/當為能為而不為 衛福部嚴重失職


2024-03-17 03:19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


衛福部因失能而犯的錯罄竹難書,可以寫成數部鉅作以社會福利來說,全球各國低收入人口比例,日本是十五點七%,韓國十七點四%,更不要說其他 OECD 國家,只會更高,而台灣卻僅有一點二五%。正因為台灣有最嚴苛的低收入標準因此遊民不斷增加,程度有直追美國舊金山的趨勢

為何如此?因為台灣是富人低稅的天堂,各國稅賦占 GDP 的比率,日、韓、美各為十五點七%十七點四一%十七%,北歐國家多在四十%以上,而台灣只有十二%這麼有限的稅收,卻要養不作為的監察委員、不質詢弊端的綠立委官員貪汙、腐敗、無能,能源轉型讓綠營有關係者賺飽飽。要達到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最重要就是稅改,但茲事體大,絕非衛福部可以搞定,需要的是「革命」,在此先不討論。

至於衛生方面,落漆事件多如牛毛,最嚴重的有兩項,第一是取消掛號費上限。目前貧富差距達到最大,最底層的二成中低收入戶,必然叫苦連天,市立醫院及部立醫院全部聲明不跟進,維持原部分負擔,將導致大量民眾湧入這些醫院。反而就醫不便的偏鄉醫院可以提高費用,因為當地的民眾別無選擇。政府無能破表,醫賤傷醫,醫貴傷病(人),各界一定罵聲不斷,醫病關係對立加劇,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仇恨値

緩解此問題的方法,可比照每年健保總額,由包括醫界、勞工、雇主等付費者代表組成的健保委員會協商,考量經濟最底層二成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成長來訂定。健康照護正常財Free good),民眾所得增加,對醫療的需求也會增加,當願意支付更高的費用

另外一個重大的問題是,新冠肺炎疫苗主要是新型的 mRNA 疫苗。防疫期間不少國家,包括美國、中共、台灣等,採行強制接種限制人民行動自由與隔離等措施,但接種結果有若干嚴重的副作用,不但民眾懷疑,也引起包括歐美在內的各國醫界人士及團體極大的反彈。國內有人質疑疫苗,歐美也有這種懷疑論,美國不少家長因此連非常有效的疫苗,例如麻疹疫苗,也拒給子女接種而造成流行。台灣也有不少反對團體,多次到衛福部及各地的衛生局抗議。如果沒有科學及公正說明,對台灣未來的防疫非常不利。

衛福部在衛生署時期,有不少優秀的長任官員,又有國衛院及中研院生醫所,要解決這個問題非常容易。因為台灣有世界最完整正確健保資料庫,衛福部本身即可將足以識別個別病患的資料去除,提供學術界研究,比較施打各種新冠肺炎疫苗、次數的人和未施打者,在心肌炎等各種副作用,包括死亡率上的差異,再用性別年齡調整,即可做成非常優秀的科學報告,一方面可對國人釋疑,一方面可貢獻全球的防疫。國內有此能力的學者專家、碩博士生,何止百千名?衛福部至今擺爛不願進行,就是嚴重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