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導致城中城慘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一人兩角:蔡總統應先向蔡主席討共識
◆  聯合報黑白集/黃國書是誰的棋子?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導致城中城慘劇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導致城中城慘劇


2021-10-19 00:36  經濟日報 /   社論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火警帶走46條人命。記者陳玫伶/攝影



高雄市「城中城」大樓 14 日火災,造成46人死亡,41人受傷的慘劇,不只凸顯獨居老人低收入戶經濟弱勢低端人口,住在高風險建築,連「安身立命」都遙不可及的悲歌,更映照出房屋持續存在市場失靈問題,以及危老都更住宅租賃發展政策社會住宅公寓大廈管理土地分區使用管制居住正義人口政策等等層面政府失靈

房屋的市場失靈,主要是空屋餘屋甚多代表房市明顯供過於求,加上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導致人口負成長,房價理當走跌,如今卻居高不下,部分區段還持續上升,於是房價所得比升高,經濟弱勢愈來愈買不起,退求有屋可租。而即使政府提供租金補貼,已從每年6萬戶擴大至12萬戶,並放寬青年的申請資格,卻因房東擔心被查稅補稅拒絕房客申請,或因低端的社經地位受歧視排斥而「租不到」,或因房租連續十年上漲,弱勢者房租占所得比也升高以致「租不起」。

市場失靈的背後,其實就是更嚴重的政府失靈。面對不合理上漲的房價,政府口頭重視卻束手無策,財政部不課囤房稅,內政部也從未建立健全的租屋制度,社會住宅跳票而嚴重不足,已蓋好的社宅租金也超過弱勢所能負擔,才會出現城中城此種老人沒錢租屋,孤窮者只能租得起安全堪慮違章建築房東出租給弱勢房客當然不願意改建注意公安、出了人命才吸引政府注意等等層出不窮的惡性循環

要杜絕類似城中城這類悲劇的再次發生,政府應當修訂住宅法,在住宅市場居住權利平等兩章,將「基本居住水準」納入居住安全及品質指標,並要求多屋族誠實申報餘屋使用情形,否則課以罰則。另外,應修訂租賃住宅市場發展管理條例(簡稱租賃條例),建立租屋登錄制度,讓租屋市場建立具參考價值之租金行情;亦搭配不誠實申報的罰則,若出租而不申報或申報不實,則予以處罰。但不應將租屋黑市透明化的責任,落在房客的房租支出扣除額列舉或勇於檢舉之上,因為房客將遭遇房租上漲租不到風險,永遠無法打開租屋市場黑市的死結。

其次,財政部內政部很清楚多屋族(持有四戶以上高達32萬人持有 160 萬間房屋,等於4%的人口擁有14%的房屋,法人囤房更平均持有超過25間房屋,即應利用財產歸戶資料,同步推動囤房稅 2.0,輔以「閒置重稅、出租輕稅」的配套措施,亦即如果空屋自己不住也不出租,則應課以等同營業用房屋的較高稅率;如果出租則給予降低稅率的優惠,以提高多屋族出租的誘因,增加租屋市場供給量,讓更多弱勢族群租得到房屋,且可降低稅負轉嫁風險

此外,所得稅制房租支出列舉扣除額每戶上限僅12萬元,還不如有配偶者標準扣除額 24萬元,而且必須向國稅局提供租賃契約付款證明戶籍登記證明自住使用切結書證明文件,通常都過不了房東這一關,反而被調漲房租,難怪全國 78萬戶承租人,僅有 2.7萬戶列舉扣除,無法發揮鼓勵承租人申報租屋支出勾稽房東的效益。若能將房租支出改為特別扣除額,並提高扣除上限為24萬元,將可明顯提高勾稽房東租賃情形效果,讓市場更加透明。

社會住宅方面,蔡總統的八年 20萬戶的承諾嚴重落後到幾乎跳票,數量嚴重不足,且租金仍超過弱勢者所能承擔,包租代管對房東也不具吸引力,內政部除加快興建速度,將閒置公有建物挪做社宅之外,更應支持儘速推動囤房稅2.0,快速釋出更多空屋,才能突破弱勢者「租不到」的難題。













聯合報黑白集/黃國書是誰的棋子?


2021-10-19 00:27  聯合報 /   黑白集
季青漫畫



綠委黃國書因被爆在野百合學運時代擔任情治系統「線民」,遭新潮流系除名,黃國書隨即宣布退黨,並不再參選。民進黨將此歸咎於「國民黨威權統治」,要國民黨反省;但事實有這麼簡單嗎?只怕未必。

野百合學運並非發生在兩蔣時期,當時民進黨早已成立,台灣政治是國民黨的主流、非主流與民進黨的「三國演義」。當時,李登輝總統不斷結合國民黨派系與民進黨,對國民黨剷除異己。民進黨則藉國民黨的內鬥壯大,「野百合學運」亦為其所用。

謝長廷也被指控是「抓耙仔」,但民進黨未對他動手。黃國書線民事件被放大,除了民進黨內鬥,也被認為意在妖魔化國民黨,兼救「刪Q」罷免案。再說,民進黨歷任主席李登輝暗通款曲已非秘密,許信良一當選主席,馬上「夜奔敵營」會晤李登輝。說穿了,棋子有大有小,黃國書屬小咖。

不少野百合學運成員後來成為民進黨要角學運更被民進黨當成「黨產」,所以才有「背叛」之說。曾是「黑金教父」的李登輝,因協助民進黨壯大,則被綠營推崇為「民主先生」。

用「轉型正義」把歷史一刀切,就會有這種盲點。黃國書所為,自不足取;但如果譴責他背叛民主理念,如今與民主理念漸行漸遠民進黨,沒背叛民主嗎?












聯合報社論/一人兩角:蔡總統應先向蔡主席討共識


2021-10-19 00:30  聯合報 /   社論
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民眾對於蔡英文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評價逆轉,滿意比率降至四成,不滿意比率則增加到四成八。圖為蔡英文總統今年國慶手拿國旗揮手。記者季相儒/攝影



本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蔡總統的兩岸政策不滿意度攀升,兩岸軍事形勢緊張,讓許多民眾感到憂心。蔡總統剛在國慶演說提出「四個堅持」,稱這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要在此基礎上累積更多共識;但其中「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卻引發極大爭議。蔡英文的問題是,她要呼喚人民認同的共識,卻是她領導的民進黨不認同的事。

中華民國當今國家認同最大公約數,此話不假。但讓中華民國變成「必須勉力求取的共識」,恰恰是民進黨一手造成。民進黨長期反對中華民國體制,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指「中華民國五權憲法體制」使台灣無法正常地參與國際社會,甚至造成台灣人民國家意識模糊;主張獨立建國、制定新憲,並建立「台灣共和國」。

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由於陳水扁要參選總統,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對改國號、制憲改採彈性說法,稱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換言之,蔡英文近日的「新兩國論」固是她在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為李登輝操刀「兩國論」的升級版;事實上,也是同年稍早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張。如今,蔡英文將它強加到人民頭上,說是台灣人民的公約數。

民國 96 年(二○○七年),民進黨又以《正常國家決議文》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將「正名、制憲」、「以公元紀年」、「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納入民進黨基本主張,並將國民黨的統治定位為「外來威權統治」。

上述三個文件,是民進黨對國家定位與認同主要指導綱領。無論是主張《台獨黨綱》位階高於兩項決議文,或認為《正常國家決議文》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迄今民進黨不變的基本主張,就是要透過正名、制憲、公投等方式消滅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這和蔡英文所謂「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存在著巨大扞格。事實上,對「中華民國」最有意見的就是民進黨;它唯一的技術性共識,就是「借殼」。

頂著民進黨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的黨綱和決議文的託付,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蔡英文諷刺地宣示以「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條例等處理兩岸事務」,就職為中華民國總統。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國慶,蔡英文打出中華民國牌,說「捍衛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是她一貫的堅持;次年國慶,她更為中華民國「斷代」,剪掉了卅八年,歷數「中華民國台灣」走過八二三炮戰、退出聯合國、民國 85 年(九六)台海危機等挑戰,成就「堅韌之國」。

於是,「蔡英文總統要捍衛中華民國,蔡英文主席要消滅中華民國」的荒謬劇,就是民進黨政府的現在進行式。因此,蔡英文剛說「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國旗消失了我們一起生氣」,她任命的駐德代表謝志偉即宣稱「中華民國和那面國旗只是壓制台灣人的工具」、國旗「越舉越吐血」。但蔡政府對此無法回應,閣揆蘇貞昌稱駐外人員「要依據憲法工作」;外長吳釗燮則歪樓說謝志偉「表現優異」。蔡政府的尷尬是,謝志偉嚷嚷的是民進黨價值;當這個價值與蔡總統的枱面論述相撞,整個政府只能支吾其詞。

蔡總統領導的中華民國試圖尋求全民共識,但蔡主席領導的民進黨卻是破壞這個共識的根源。蔡總統應先向蔡主席尋取共識,拿掉民進黨正名制憲台獨神主牌,才能「共識化分歧,團結守護台灣」。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貝塚的保存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9576/web/ 

◆  死生度外…軍校校長資格與擔當
◆  拜登能源軟肋被掐 川普竊笑
◆  老屋安全 不是只有拆除重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貝塚的保存
◆  108課綱的美麗與哀愁
◆  文協百年與書店困境
◆  誰能整合沒立法 政府是都更最大釘子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貝塚的保存


2021-10-19 00:37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圖/林一平繪



陽明大學和交通大學合併,將光復校區的交通大學大門的校名拆掉換新,引起許多師生的傷感。有人問我意見,我覺得不一定非拆不可,而是經由適當設計,保留舊校門另外建立新校門。或曰,不同階段的歷史可以在同一個空間交織疊加,成為人文和共同記憶的底蘊。這是歷史記憶,我們習慣抹去記憶,從零開始,真可惜!

民國 98 年(二○○九年)交通部派我擔任中華電信董事,直到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卸任。這段期間,我非常重視電信文物保存,可惜中華電信的經營壓力甚大,能分配到文物保存的經費有限。中華電信民營化後,分為幾家分公司及子公司,有不少珍貴的電信文物已分散於這些公司,中華電信仍用心管理,並不因為和營運無關,將之當成「電信貝塚」而忽視。

早年的考古學家華沙Jens Worsaae:1821–1885)挖掘古物,稱為貝塚」(Midden),古斯堪地語意指垃圾髒物」或「糞土堆」的意思。當時大家認為能放在博物館展覽的文物應該是貴重的骨董。華沙顛覆了當時的想法,引導學術界及一般大眾對「貝塚」的重視。華沙曾說:「任何認真看待自己的國家都應該了解自己的過去。」很不幸,文物在汰舊換新的過程中,很容易被當成垃圾清除掉十八世紀最偉大的英國詩人兼畫家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死後的寶貴手稿及圖畫給了好朋友台斯安Frederick Tatham牧師。台斯安認為布萊克遺留的是受惡魔催使的作品,將之焚毀。這些無價瑰寶燒了兩天兩夜,令人心痛。

和布萊克相反的例子是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卡夫卡於一九○四年開始發表小說,早期作品頗受表現主義的影響。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寫出短篇小說《判決》,建立個人的獨特風格。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說的單行本和集子。卡夫卡在臨死前留下遺言說,「將我的一切手稿銷毀」。死後好友布勞德Max Brod違背了他的遺言,替他整理遺稿,出版三部長篇小說、日記及書信,並替他立傳

光復校區的「交通大學校門」就像布萊克和卡夫卡的無價瑰寶。我輩若為台斯安,布萊克這些寶物就會消失;我輩若為布勞德,卡夫卡這些寶物就能保存。

波蘭詩人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6)曾寫下一首詩《博物館》,看到一些古代遺物,曾擁有它們的主人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詩人也感到,她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在跟她「打仗」,「它決意要在我逝去之後繼續活著!」噫嘆人類企圖抓住永恆的企圖。然而只要我們努力讓歷史不斷留下痕跡,總會有鑑往知來功效光復校區的舊校門雖被拆掉,我祈禱,交大的精神永存











死生度外…軍校校長資格與擔當


2021-10-19 02:58  聯合報 /   陸續/退役少將、國防部人力司軍事教育處前處長(桃園市)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歐新社)



以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年)出版的《文明衝突論聞名於世的哈佛大學杭亭頓教授,早在民國 46 年(一九五七年)就出版了《軍人與國家軍文關係的理論與政治》一書,透過回顧以美國軍隊組織為主,以聽命於納粹的德國軍人及服務軍國主義的日本軍人為輔的軍隊組織發展歷史探討民主社會軍隊與國家的關係。全書共十七章,第一章開宗明義以「軍官做為一種專業為題,說明軍官與工程師、建築師、醫師、律師等人士一樣,是一種專業

軍人雖與其他專業人士一樣以服務大眾為職志,必須遵守相關的專業倫理。但是民主社會的軍人與其他專業人士卻必須有一項完全相反的價值觀:「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以捍衛社會大眾的幸福與自由」。從講究個人自由的大學教育中成長的教授,即使擔任過政務官,是否能內化「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價值觀,能理解軍官養成教育實行面與大學教育的異與同,從而勝任軍事教育基礎院校校長所必須有的思維與擔當,應是我們不可迴避的問題。

因揭穿水門事件醜聞而知名的《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最近與該報政治記者柯斯塔出版了危險Peril)》,書中揭露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今年一月六日發生國會山莊暴動後,因憂慮川普總統片面發動戰爭,於一月八日五角大廈召開高階軍事官員秘密會議,要求將領如果接獲總統軍事命令,必須要通過他同意才能執行。更要求數名高級軍官向他發誓,如果川普下令發射核彈,必須要確保他也參與了這項決定,才能執行。

密利將軍在九月廿八日國會聽證中亦承認,曾於去年十月致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並說明此一作為係因美方情報顯示中共擔憂美國準備發動攻擊;為了避免引發戰爭,造成美國社會大眾無法想像的生命財產損失。密利將軍的行為,具體表現了民主社會軍官以社會大眾幸福為最高考量的價值觀。

民主社會的軍隊是國家的軍隊,是為了捍衛社會大眾民主自由生活而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軍隊不能成為黨派的工具。「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中華民國軍官養成教育草創之初就已信守的核心價值,是不可抹滅也無法抹滅的歷史事實。沒有親身經歷過軍官養成教育洗禮教授政務官,是否能勝任培養為捍衛社會大眾而「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基層軍官的軍校校長,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該輕忽的問題。












拜登能源軟肋被掐 川普竊笑


2021-10-19 03:05  聯合報 /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聯合國氣候變遷締約方大會月底登場,但報載「拜登砍四兆能源預算…光說不練信用受創」的警示,還不僅涉及美國的「潔淨電力計畫」是否告吹,它還可能涉及川普代言的利益與觀點若在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捲土重來,是否能夠獲勝,以致川普再對美國也對世局,造成更負面的衝擊。

這是因為,該則新聞的「能源預算」是拜登「重建美好方案」(Build Back Better, 三B)的一小部分,這部分若遭腰斬,其他更大部分也有可能無法通關。

三B 由三大方案構成,美籍諾貝爾獎經濟學者在九月聯名發表信函,予以支持。首先,一點九兆美元紓困新冠疫情的受害人群,已在執行,成績不錯。研究顯示,缺此,美國兒童貧窮率無法在一個月內,從廿%降低至十六%。尚待通過的另兩項,有硬有軟。一點二兆的鐵公路橋梁與寬頻擴大…等等,是「」基建。三點五兆的「」基建,包括社區大學兩年免學費、所有家庭的雙親育嬰假十二周有薪資與擴大醫療保健,以及要結合太陽能風能建設與工作機會創造的「新政」…等。

」基建,共和與民主兩黨都同意。但共和黨全部及兩位民主黨的保守派參議員,反對「」案。偏偏民主黨在參議院僅有五十人,兩人走票,兼任議長的副總統之一票,就派不上用場,軟案也就無法過關。

哪兩位民主黨人不支持?一位是擁有石化利益的曼欽,《滾石雜誌》說他是「煤礦大亨」。另一位是希尼瑪,《紐約時報》指「反對進步法案,財團才會捐款給她」。《哥倫比亞新聞評論》說:「絕大多數國會民主黨人支持拜登的提案,曼欽與希尼瑪卻有不成比例的否決權力。」

金融時報》揭露,兩人募款成績創紀錄,曼欽今年第三與第二季得到一六○萬與一五○萬捐款,希尼瑪合計約三百萬,但第一季拜登方案尚未推出,兩人捐款不到十八與卅八萬。該報用詞低調,指這些數字對三年後才需要改選的民代,「實在多了些」。隔洋的英國衛報》看不下去,報導蘋果電腦、迪士尼、亞馬遜及微軟…等大企業也支持反拜登法案的遊說團體,即便它們信誓旦旦,要為降溫、要為對抗氣候危機,盡心盡力。

華盛頓郵報》是有一篇評論,指曼欽「正確掌握民意」而反對軟基建。但這顛倒事實,美國從八至九月至少有四項民調,無不顯示支持的比率遠遠超過反對,差距在十二至廿四%,共和黨支持者最常看的福斯新聞網,其民調都顯示贊成比率是五十六%(反對是卅九%)。拜登若能將這些已經見諸新聞的報導,以總統的地位再次彙整,提示兩位保守派的「自家人」,應該能讓他們知恥改過;拜登若不提出有效辦法反制,民意注定失望,竊笑的人就是川普。













老屋安全 不是只有拆除重建


2021-10-19 02:53  聯合報 /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城中城大火的慘劇,令人震驚!各界紛紛檢討城中城的火燒問題與因應措施。 圖/本報資料照



高雄城中城大火的慘劇,令人震驚!各界紛紛檢討城中城的火燒問題與因應措施,其中最被關注的是老屋居住安全、弱勢居住困境以及都市更新績效不彰等三大議題,值得再深入探討。

首先,當下該如何解決城中城的建物善後問題;其次,台灣各大都市還有不少類似案例,潛藏許多未爆危機,更要嚴肅面對因應。

有關城中城火燒後的建物善後處理,政府仍應本於職權「依法辦理」。在尊重人民財產權的前提下,先調查釐清相關產權及其改善意願。顯然以目前複雜產權關係,再加上不少投資客,不論是要以「危老」或「都更」條例解決城中城,並不容易。即便政府企圖強制徵收拆除重建,權利關係人的分配認知差異,欠缺絕大多數的產權同意下,將會引發爭議、不斷延宕,甚至對簿公堂,屆時火燒大樓惡貌將長期變成當地不良地標,絕非上策,應審慎評估。

建議政府應先進行建物結構安全的全面檢查,以四十年的大樓,若能透過結構補強,協助並補貼整建維護,以達安全居住無虞,恢復較好原貌,乃為上策。如此不但可減少重建產權價值分配爭議,而且可以較快速效率安置原住戶的正常生活,進而改善鬼樓惡名的都市負面外部性影響。

關於未來類似案例的防範,建議中央與地方合作,多管齊下,以多元價值、多元方案的方式改善居住安全與品質,千萬不要只有都更拆除重建一途。特別是當前都更已被扭曲,只為提高利益價值的分配爭取,而非考量居住安全與品質的提升。根據我們過去研究看到,四十年以上越老舊房屋竟然比廿年的中古屋價格更高,顯示當前在不斷提高容積與租稅獎勵誘因下,利益掛帥反造成都更的阻礙與迷失。

都更資源的分配,不應只在拆除重建,也應重視整建維護的資源提供與成效。另外,都更不應只強調「蘿蔔」獎勵,也要有「棒子」懲罰,同時應立法建立公開透明的第三方公正專業協商與仲裁機制。

面對老屋居住安全,中央政府首先應積極推動老屋健檢工作,而且必須要立法並編列預算,才能完全掌握當前老屋的居住安全狀況。根據我們過去實證研究結果,台北市在一○二年首創的老屋健檢工作成效良好,成本效益極高,更有助於未來都更的推動。可惜郝市府任期屆滿後,該政策不受重視,後繼乏力。

至於弱勢族群居住困境,首先必須透過租賃條例的修法,要求租屋資訊實價登錄,杜絕租屋黑市,納入地方政府的租屋管理。同時針對弱勢族群居住困境列冊交由社會局提供租屋協助,並透過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等方式給予優先評點的居住協助。政府應可考慮將杜絕租屋黑市所獲取的租稅,部分列為弱勢族群的租屋協助專戶。

最後關於消防公安檢查管委會的強制立法,前者涉及政府的執法怠惰與人力資源不足,應加強執法並增列預算,這與管委會是否設立不應畫上等號。至於後者,擔心即便立法通過,如城中城般的產權複雜或一般老舊公寓能否順利成立管委會,令人質疑。屆時徒法不足以自行,未來是否就可保障居住安全?值得再深思。












108課綱的美麗與哀愁


2021-10-19 03:03  聯合報 /   董馨梅/高中教師(新北市)
108課綱上路後,大學端協助高中開設多元選修、彈性學習課。 本報資料照片



社會大眾對於一○八課綱的認識,可能在於多元選修、微課程、彈性學習、自主學習計畫,及學習歷程等

筆者認為,多元選修與大學的通識教育相似,它是一○八課綱落實跨領域學習的作法之一。而彈性學習時間,目的在於提升學生自主規畫學習的能力,相對應產出的「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是大學在申請入學管道中,近七成校系要求繳交的學習歷程紀錄之一。至於學習歷程檔案,檔案內容與以往備審資料近乎相同,最大差異在於學習歷程中課程學習成果是每學期、多元表現是每學年逐步完成上傳,於口試前勾選部分內容繳交至大學端審閱。

凡此變革,對高中學生實際影響為何?筆者觀察,學生因跨學科的必選修課程增加,表述與人際互動能力的確提升,例如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學生必須與同儕合作,透過文獻搜尋、發想主題、實驗驗證與產出結果,過程中包括個人與團體評量、書面與口頭報告,學生逐漸朝「自發」、「互動」、「共好」邁進,這是一○八課綱的美好。

然在彈性學習時間中,教育部與高教機構極看重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的產出,筆者推測,這對於前段高中學生不是難事,並且可以藉由本身具備的充沛資源做出極佳的計畫與成果。然對於筆者任教的社區高中學生而言,即使校內老師全力協助,仍是難上加難,因為學生在國中階段沒有自己安排讀書計畫的能力與經驗,豈能要求一穿上高中制服後,立即能力大增,主動自發進行自主學習呢?

且根據報載,多所大學願意與明星高中合作,提供師資開設微課程,合理預期這樣的彈性學習成果品質,必定優於資源本已匱乏的社區高中學生的書面報告,「強者益強」未曾消失,且強者是少數,無法從自主學習獲得充沛資源與成就感的學生,也就再次在這項評比中遙遙落後。

一○八課綱願景中明確揭示—成就每一個孩子,我們期待,在這美麗的藍圖下,能先消除持續存在資源不均的哀愁,如此便可期待達到「自動好」(自發互動共好)願景的未來。














文協百年與書店困境


2021-10-19 03:02  聯合報 /   黃瑞彬/大學生(新北市)
台灣文化協會一百年紀念會「百年追求‧世紀之約」,邀跨世代表演者在台北中山堂展現台灣文化的活力。記者陳宛茜/攝影



筆者平時喜歡逛書店,最近來到府城知名舊書攤,正好結識了老闆。老闆原是個詩人,經營舊書攤二十年,雖然熱愛台灣文學與各類書籍,也推廣台語文學原住民文學,但無奈因為房租困擾而經營困難,輾轉搬遷,如今店址環境實不比以往,但其熱愛書本的心卻是更加熾熱。

近日恰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文協是台灣本土知識分子自發成立的文化啟蒙團體,當年以台灣民報為基礎,同時成立書局等單位,為台灣知識的傳播奠定深遠的影響,也為民族的團結起到歷史性的作用,紙張與文字在當年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然而百年以來,知識的傳播方式產生了劇烈的變化,科技的進步使手機與平板占據了人們的生活,資訊以影音的方式逐漸取代書本的流通,也更講求快速與即時,書店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十年之內衰退超過百分之三十。

反思百年前的今天,文協知識分子提筆撰文,經由書本與報紙將知識傳送到民眾手中,以文字增加國民知識水平並推動庶民文化提升。但如今書店獲利相當有限,現代人對於書本的需求不如以往,書店常常苦於經濟壓力而不得不轉型甚至關門大吉;房租的高漲,也使書店老闆苦不堪言。

書店的快速退潮,恐怕是國民的一大損失。若公私單位能更提倡閱讀風氣,或是採取不同策略來保護書本產業,例如法國的圖書價格統一制度等,則書店的生態更有重生的機會。

當我們在觀賞文協百年慶祝活動時,也不應忘記曾經帶給我們思想衝擊的書本與報紙。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仍有一群人享受著紙本帶來的翻閱手感,以及手中那份溫度與厚度,堅持保存書本的文化,在城市中的角落默默耕耘。當我們走進書店,將看到文協的延續,不僅是百年的歷史傳承,也是記錄這片土地的重要記憶,文協的精神遺產也更能在台灣土地上發揚光大。















誰能整合沒立法 政府是都更最大釘子戶


2021-10-19 02:54  聯合報 /   林資雄/高雄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高雄市)
高雄大火釀成嚴重死傷,內政部營建署棒子蘿蔔齊下,加速推動都更、危老重建。 記者林伯東/攝影



高雄市城中城大火悲劇,讓都更受到關注。其實「都更最大的釘子戶」就是政府,因為政府沒有將都更的遊戲規則訂立清楚,尤其都更最重要的「整合」完全沒有規定,誰能做整合?整合費用多少?都市更新條例完全沒有規定。

都更雖有稅賦、獎勵值優惠,但因沒有專業的都更整合人員,在合理的整合費用吸引下衝鋒陷陣;加上遇到不同意戶時,雖然都更同意比例已達法令規定,但政府不敢動用公權力強拆,都更很難成功。

都更能否成功,取決於整合是否成功;整合人員在都更案中擔任第一線的重要角色,問題是誰才有資格擔任都更整合人員?都市更新條例沒有規定,任何人不需具備專業知識,都可擔任都更整合人員。實務上,有建設公司開發人員,有專業整合公司,有不動產從業人員包括不動產仲介人員、地政士、土開人員,有熱心的民代、里長、鄰長、地主,甚至也有黑道、流氓在擔任整合人員的新聞報導。

都更整合人員因為沒有受過完整教育訓練,素質良莠不齊,有些整合人員為爭奪已經有人在整合的都更案,會加碼一些不合理的條件,以取悅地主轉過來與他們合作,但大家都在搶奪同一個都更案,就注定了這個都更案失敗的命運。

反觀不動產仲介,雖然仲介品牌林立,但整個仲介交易市場井然有序,偶有交易糾紛,但比例非常低,這要歸功於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的立法。符合相關條件,才有資格仲介「一間房屋」或「一筆土地」的銷售。但要整合幾十間、幾百間,甚至幾千間房地的都更整合人員,卻沒有任何條件限制,這也是都更很難成功的原因。

再者,仲介人員於仲介成交後,可收取成交金額的六%為報酬。但都更整合人員花了幾年時間後,如果有幸整合成功,整合費用是多少?法令沒規定,很可能白忙一場。令人不解的是,都市更新條例將都更過程所需費用於共同負擔費用表明文規定,但就是沒有都更整合人員的整合費用之提列,故有人戲說都更整合人員是只問付出,不問收穫的義工,但這合理嗎?

另因文林苑陰影,即使都更同意比例已達法令規定,法令也有強制拆除規定;但政府為顧及選票,仍不敢強拆,讓少數不同意戶有恃無恐對抗大多數的同意戶,這種不作為也讓都更無法成功。

希望政府不要再扮演都更的最大釘子戶。除盡速增訂都更整合人員資格及整合費用,對已有明文規定的強制拆除,也能硬起來徹底執行。希望城中城四十六條人命的悲劇,喚醒政府正視這些缺失,否則台灣有超過二分之一的房屋屋齡超過卅年,我們很擔心類似悲劇再度上演!


蘇蘅/澳洲模式 能不能拯救新聞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澳洲模式 能不能拯救新聞業?
◆  趙春山/台獨假議題 內亂外患紛至沓來






蘇蘅/澳洲模式 能不能拯救新聞業?


2021-10-19 02:45  聯合報 /   蘇蘅(作者為政大法學院教授)
今年2月澳洲通過新聞媒體議價法,強制谷歌和臉書分一部分巨額利潤給當地媒體,引起全球震撼。 (路透)



今年二月澳洲通過新聞媒體議價法強制谷歌和臉書分一部分巨額利潤給當地媒體,引起全球震撼。德國、英國擬跟進,但做法不同,歐盟考慮連平台盜版一起整治。各國反撲國際大科技平台,來勢洶洶。

澳洲新法特點有三:重視新聞的民主功能,認為新聞業迅速萎縮,原因多在兩大科技公司吸走多數金源,新聞品質已不堪再下降。其次,平台分享等於分潤,這種機制造成不公平競爭;其三,科技公司用不透明的演算法和 AI 操弄內容上下架,澳洲曾發生臉書刻意把某些新聞內容擺到後面甚至邊緣化。

長期以來,兩大公司這樣濫用壟斷地位的做法,跟強盜根本沒有兩樣。而被剝削的新聞業,地位比農奴還不如。這種世界級風暴必須以非常手段特別因應。

矛盾的是,澳洲民眾高度依賴社群媒體,才使平台予取予求。根據路透社研究所數位新聞報告五成二民眾以社群媒體作為新聞來源,臉書高居第一,YouTube 和臉書的 Messenger 居次。臉書雖辯稱因為免費推薦,才使新聞業獲得生機;殊不知靠這種「免費分享」,臉書去年在澳洲獲利達三點五億美元。長期拿走數位廣告不成比例的「獅子的份額」,造成新聞業持續萎縮。難道不該付給當地新聞工作者和媒體「公平」的使用費?

澳洲這項新法也顯示政府作為後盾的重要性。總不能說新聞業遭暴風狂襲,船長卻不見蹤影,政府必須站出來。在新聞議價法出爐前,政府就展開詳細調查,多達近一六○頁的報告,發現社群媒體對新聞有實質嚴重的影響:造成新聞輕薄又情緒化,社群恣意分享使新聞業得不到流量,痛失廣告收入;演算法不透明,讓媒體無所適從,連公益及監督批判功能都被削弱

目前英國、荷蘭皆啟動調查,德國公平會甚至起訴谷歌,法國、丹麥修著作權法,以開徵新聞再利用再創作使用費的設計,希望還給新聞業合理收入。

台灣人對社群媒體依賴更深,使用最多的平台是 Line、Facebook、YouTube。科技巨頭襲奪廣告收入更是驚人。台灣數位廣告營收從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的三三二億,躍升到民國 109 年(二○二○)的四八二億元,臉書和谷歌鯨吞七至八成,對廣告市場壟斷和傷害,就像雪地上的黑兔子一樣明顯。多數業者敢怒不敢言,主要是沒有足夠力量和空間與科技巨擘議價。

最近 NCC 跳出來,說要用類似澳洲模式啟動產業調查。不但應該做,而且須用創新思維展現行動力新聞是公共財,需要廣告,也需要政府某種支持。澳洲例子顯示,光靠市場無法解決新聞業江河日下。

但澳洲成功有其條件。政府百年來一貫支持公共利益新聞發揮民主制衡。政府、私部門和市場很早共同成立獨立基金並有投資減稅,以獨立不干預方式,支持新聞業;這次以組織新聞內容消費參與多重指標評估新聞公益價值。法律通過時更特別強調,「絕對不能讓政治力不當影響過程」。

不過,這正是台灣的隱憂。號稱獨立的 NCC 多個案件審議逾越法律授權,有違背公司治理原則,無論干預 TVBS 董事長任命一年之久,甚至中天電視新聞台不予換照,都是開新聞自由倒車;政府不但未支持新聞的民主功能,更是侵犯新聞自由帶風向者

難怪國內四大公協會最近發表共同聲明,雖然建請政府協助促成媒體、公協會和兩巨頭進行議價協商,卻擔心誰決定或用什麼標準決定,以及分配公平性,甚至陷入內容管制,疑慮重重。

我們樂見 NCC 出面協助新聞媒體分潤,但更期待一個不屈服於政治勢力獨立機關。如果不能做到,面臨險阻重重台灣的新聞業還是看不到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