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導致城中城慘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一人兩角:蔡總統應先向蔡主席討共識
◆  聯合報黑白集/黃國書是誰的棋子?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導致城中城慘劇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導致城中城慘劇


2021-10-19 00:36  經濟日報 /   社論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火警帶走46條人命。記者陳玫伶/攝影



高雄市「城中城」大樓 14 日火災,造成46人死亡,41人受傷的慘劇,不只凸顯獨居老人低收入戶經濟弱勢低端人口,住在高風險建築,連「安身立命」都遙不可及的悲歌,更映照出房屋持續存在市場失靈問題,以及危老都更住宅租賃發展政策社會住宅公寓大廈管理土地分區使用管制居住正義人口政策等等層面政府失靈

房屋的市場失靈,主要是空屋餘屋甚多代表房市明顯供過於求,加上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導致人口負成長,房價理當走跌,如今卻居高不下,部分區段還持續上升,於是房價所得比升高,經濟弱勢愈來愈買不起,退求有屋可租。而即使政府提供租金補貼,已從每年6萬戶擴大至12萬戶,並放寬青年的申請資格,卻因房東擔心被查稅補稅拒絕房客申請,或因低端的社經地位受歧視排斥而「租不到」,或因房租連續十年上漲,弱勢者房租占所得比也升高以致「租不起」。

市場失靈的背後,其實就是更嚴重的政府失靈。面對不合理上漲的房價,政府口頭重視卻束手無策,財政部不課囤房稅,內政部也從未建立健全的租屋制度,社會住宅跳票而嚴重不足,已蓋好的社宅租金也超過弱勢所能負擔,才會出現城中城此種老人沒錢租屋,孤窮者只能租得起安全堪慮違章建築房東出租給弱勢房客當然不願意改建注意公安、出了人命才吸引政府注意等等層出不窮的惡性循環

要杜絕類似城中城這類悲劇的再次發生,政府應當修訂住宅法,在住宅市場居住權利平等兩章,將「基本居住水準」納入居住安全及品質指標,並要求多屋族誠實申報餘屋使用情形,否則課以罰則。另外,應修訂租賃住宅市場發展管理條例(簡稱租賃條例),建立租屋登錄制度,讓租屋市場建立具參考價值之租金行情;亦搭配不誠實申報的罰則,若出租而不申報或申報不實,則予以處罰。但不應將租屋黑市透明化的責任,落在房客的房租支出扣除額列舉或勇於檢舉之上,因為房客將遭遇房租上漲租不到風險,永遠無法打開租屋市場黑市的死結。

其次,財政部內政部很清楚多屋族(持有四戶以上高達32萬人持有 160 萬間房屋,等於4%的人口擁有14%的房屋,法人囤房更平均持有超過25間房屋,即應利用財產歸戶資料,同步推動囤房稅 2.0,輔以「閒置重稅、出租輕稅」的配套措施,亦即如果空屋自己不住也不出租,則應課以等同營業用房屋的較高稅率;如果出租則給予降低稅率的優惠,以提高多屋族出租的誘因,增加租屋市場供給量,讓更多弱勢族群租得到房屋,且可降低稅負轉嫁風險

此外,所得稅制房租支出列舉扣除額每戶上限僅12萬元,還不如有配偶者標準扣除額 24萬元,而且必須向國稅局提供租賃契約付款證明戶籍登記證明自住使用切結書證明文件,通常都過不了房東這一關,反而被調漲房租,難怪全國 78萬戶承租人,僅有 2.7萬戶列舉扣除,無法發揮鼓勵承租人申報租屋支出勾稽房東的效益。若能將房租支出改為特別扣除額,並提高扣除上限為24萬元,將可明顯提高勾稽房東租賃情形效果,讓市場更加透明。

社會住宅方面,蔡總統的八年 20萬戶的承諾嚴重落後到幾乎跳票,數量嚴重不足,且租金仍超過弱勢者所能承擔,包租代管對房東也不具吸引力,內政部除加快興建速度,將閒置公有建物挪做社宅之外,更應支持儘速推動囤房稅2.0,快速釋出更多空屋,才能突破弱勢者「租不到」的難題。













聯合報黑白集/黃國書是誰的棋子?


2021-10-19 00:27  聯合報 /   黑白集
季青漫畫



綠委黃國書因被爆在野百合學運時代擔任情治系統「線民」,遭新潮流系除名,黃國書隨即宣布退黨,並不再參選。民進黨將此歸咎於「國民黨威權統治」,要國民黨反省;但事實有這麼簡單嗎?只怕未必。

野百合學運並非發生在兩蔣時期,當時民進黨早已成立,台灣政治是國民黨的主流、非主流與民進黨的「三國演義」。當時,李登輝總統不斷結合國民黨派系與民進黨,對國民黨剷除異己。民進黨則藉國民黨的內鬥壯大,「野百合學運」亦為其所用。

謝長廷也被指控是「抓耙仔」,但民進黨未對他動手。黃國書線民事件被放大,除了民進黨內鬥,也被認為意在妖魔化國民黨,兼救「刪Q」罷免案。再說,民進黨歷任主席李登輝暗通款曲已非秘密,許信良一當選主席,馬上「夜奔敵營」會晤李登輝。說穿了,棋子有大有小,黃國書屬小咖。

不少野百合學運成員後來成為民進黨要角學運更被民進黨當成「黨產」,所以才有「背叛」之說。曾是「黑金教父」的李登輝,因協助民進黨壯大,則被綠營推崇為「民主先生」。

用「轉型正義」把歷史一刀切,就會有這種盲點。黃國書所為,自不足取;但如果譴責他背叛民主理念,如今與民主理念漸行漸遠民進黨,沒背叛民主嗎?












聯合報社論/一人兩角:蔡總統應先向蔡主席討共識


2021-10-19 00:30  聯合報 /   社論
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民眾對於蔡英文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評價逆轉,滿意比率降至四成,不滿意比率則增加到四成八。圖為蔡英文總統今年國慶手拿國旗揮手。記者季相儒/攝影



本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蔡總統的兩岸政策不滿意度攀升,兩岸軍事形勢緊張,讓許多民眾感到憂心。蔡總統剛在國慶演說提出「四個堅持」,稱這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要在此基礎上累積更多共識;但其中「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卻引發極大爭議。蔡英文的問題是,她要呼喚人民認同的共識,卻是她領導的民進黨不認同的事。

中華民國當今國家認同最大公約數,此話不假。但讓中華民國變成「必須勉力求取的共識」,恰恰是民進黨一手造成。民進黨長期反對中華民國體制,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指「中華民國五權憲法體制」使台灣無法正常地參與國際社會,甚至造成台灣人民國家意識模糊;主張獨立建國、制定新憲,並建立「台灣共和國」。

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由於陳水扁要參選總統,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對改國號、制憲改採彈性說法,稱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換言之,蔡英文近日的「新兩國論」固是她在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為李登輝操刀「兩國論」的升級版;事實上,也是同年稍早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張。如今,蔡英文將它強加到人民頭上,說是台灣人民的公約數。

民國 96 年(二○○七年),民進黨又以《正常國家決議文》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將「正名、制憲」、「以公元紀年」、「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納入民進黨基本主張,並將國民黨的統治定位為「外來威權統治」。

上述三個文件,是民進黨對國家定位與認同主要指導綱領。無論是主張《台獨黨綱》位階高於兩項決議文,或認為《正常國家決議文》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迄今民進黨不變的基本主張,就是要透過正名、制憲、公投等方式消滅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這和蔡英文所謂「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存在著巨大扞格。事實上,對「中華民國」最有意見的就是民進黨;它唯一的技術性共識,就是「借殼」。

頂著民進黨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的黨綱和決議文的託付,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蔡英文諷刺地宣示以「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條例等處理兩岸事務」,就職為中華民國總統。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國慶,蔡英文打出中華民國牌,說「捍衛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是她一貫的堅持;次年國慶,她更為中華民國「斷代」,剪掉了卅八年,歷數「中華民國台灣」走過八二三炮戰、退出聯合國、民國 85 年(九六)台海危機等挑戰,成就「堅韌之國」。

於是,「蔡英文總統要捍衛中華民國,蔡英文主席要消滅中華民國」的荒謬劇,就是民進黨政府的現在進行式。因此,蔡英文剛說「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國旗消失了我們一起生氣」,她任命的駐德代表謝志偉即宣稱「中華民國和那面國旗只是壓制台灣人的工具」、國旗「越舉越吐血」。但蔡政府對此無法回應,閣揆蘇貞昌稱駐外人員「要依據憲法工作」;外長吳釗燮則歪樓說謝志偉「表現優異」。蔡政府的尷尬是,謝志偉嚷嚷的是民進黨價值;當這個價值與蔡總統的枱面論述相撞,整個政府只能支吾其詞。

蔡總統領導的中華民國試圖尋求全民共識,但蔡主席領導的民進黨卻是破壞這個共識的根源。蔡總統應先向蔡主席尋取共識,拿掉民進黨正名制憲台獨神主牌,才能「共識化分歧,團結守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