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誰會先求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575/web/

◆  聯合報社論/梅伊被脫歐擊潰,英國情勢堪慮
◆  聯合報黑白集/不進核食,賠款兩億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誰會先求和?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誰會先求和?


2019-05-29 00:0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到底誰會先示意叫停?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美國總統川普。 (路透)


美國宣布5月10日起將對總值2,000億美元自中國進口商品調升關稅至25%,隨後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加劇,依原計畫時程前往美國談判的劉鶴副總理,在沒有達成協議下黯然離美返中。美中貿易戰突然變調,演變為延長賽著實令人感到意外,到底雙方各有甚麼盤算和憑恃?令各界頗感焦慮。
對中國而言,此時對貿易戰談判態度軟弱不得。首先,2019年是中共改革開放40周年,且5月適逢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明年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大慶,催化民族意識的抬頭,對外談判態度自不能放軟。同時,「民氣可用」下也提供了習近平決議重新談判的能量,此從5月初貿易戰升溫後,人民日報在5月14日以九字真言:「談,可以!打,奉陪!欺,妄想!」可見一斑。其次,在今年第1季財政政策的強力支撐下,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似已趨緩,更何況先前各輪的貿易談判也為北京當局穩增長政策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對比之下,川普當然也不會輕言退讓。在歷經幾次調升關稅後,美國經濟成長表現依舊亮眼,今年第1季GDP成長率達3.2%;就業市場依然活絡,失業率更達到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低點。因此,即便產業界和學界都不乏對川普大興貿易戰的質疑,但近期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顯然大大推升了川普在貿易戰的姿態,並於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在雙方堅持不讓下,美中貿易戰眼看就要成為長期抗戰,雙方將要開始比較誰的底較厚、氣較長,到底誰會先示意叫停,這得看雙方的經貿及政經體制狀況。
從經貿的角度切入,由於中國對美國出口依賴的程度遠高於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因此川普認為其握有的談判籌碼高於中國。其次,美國強大的科技力也是川普最強的後盾,在中國宣布調升關稅反擊後,川普在5月16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對國家安全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的相關交易,其中華為和70家附屬事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考量華為是中國科技業的標竿與門面,更是5G設備的潛在技術領先者,是以如能重挫華為,不僅能在貿易戰上給予中方重大的壓力,更可抑制其科技的發展以及中國製造2025戰略,宣示美國仍舊是全球科技與技術的絕對領先者。
以北京的觀點出發,今明兩年對其黨、政都饒富意義,其必將盡一切力量穩定經濟成長,難怪李克強總理再三強調要穩住不發生大規模失業。中方亦深切了解,若貿易戰持續升溫,其出口表現肯定會受劇烈衝擊,此時縱使可透過擴大內需加以彌補,但轉換過程也並非毫無代價。其中,尤其寬鬆財政與貨幣政策如加大力道,將使得過去幾年供給側改革的成果大打折扣,進而令各界擔心系統性債務風險再度升高。
就政經體制而言,中國顯然在政策的靈活性及效度皆占上風。面對貿易戰,中國在黨國不分的專制體制下,無論是推出政策抑或執行政策都較民主體制的美國快速而直接。易言之,從人民幣匯率到國家主導的銀行體系等各方面的控制,都有助於中方拉長戰線。
相比之下,美國的民主體制則令川普處於較不利的地位。進入第2季後美國許多經濟數據已漸放緩,若經濟方面出現較大幅度的降溫導致民調明顯下跌,川普在貿易戰上的強硬態度,支撐力量勢將受挫,屆時白宮並不能如北京當局一樣恣意的利用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撐經濟動能。這也是川普不時對聯準會喊話降息的原因。
綜上,目前美國因其經濟和技術上的優勢似乎站在主導地位,中國則因特殊政治體制及民族意識,再加上龐大的內需市場,亦有本錢和美國拉長戰線。在此僵局下,到底誰會先示意求和,更值得關注。








聯合報黑白集/不進核食,賠款兩億


2019-05-28 23:3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柯文哲日前接連訪日,談到未能進口福島食品都充滿愧疚,引發討論;圖為日本超市的福島農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柯文哲相繼訪日,談到未能進口福島食品都充滿愧疚,並承諾日後當選總統一定解決。兩人似乎不知道,蔡政府已決定大降十幾項日本農漁產品輸台關稅,向日方補償謝罪。既已變相要支付「賠款」,綠營政客對日本的無盡愧疚感,是否也可以省省了!
這波對日降稅案,蔡政府巧妙地安排與《台巴經濟合作協定》的降稅一起審,一副只是個「陪襯」案的模樣。事實上,此案一過關,我國每年稅收損失達二.一億元;而對巴拉圭的降稅,稅損僅三百多萬。兩相比較,誰是陪襯、誰是掩護,便一目了然。
簡單地說,我國公投否決了日本核食的進口,蔡政府只好轉個彎,以降低進口日本農漁產品關稅的方式,向對方賠款謝罪。日方獅子大開口,稱福島核食無法輸台,其貿易損失為三千萬美元。我方討價還價,就羅列了柳葉魚、墨魚、山藥、味噌、清酒等產品清單降稅,以兩億多新台幣的年稅損換取對方「諒解」。
若是在清朝,蔡政府這種讓步法一定會被視為「不平等條約」,是屈辱的賠款謝罪行為。如果民進黨具有對等外交的意識,至少要藉由降關稅同時換得日方同意放寬我漁民在沖之鳥礁的作業限制,那才稱得上是有進有退、有失有得的斡旋。
問題是,蔡政府悄悄地賠款謝罪,卻未換得任何漁業或CPTPP的相對承諾,還讓全民懷著未進口核食的道德愧疚。這兩億多元,豈不賠得不明不白!







聯合報社論/梅伊被脫歐擊潰,英國情勢堪慮


2019-05-28 23:3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英國首相梅伊日前宣布將於6月7日辭去黨魁,三年下來,脫歐等於繳了白卷。 (美聯社)

英國已有兩任首相為脫歐而下台。始作俑者的卡麥隆在公投一揭曉即引咎辭職,把爛攤丟給梅伊;脫歐雖非梅伊屬意的選擇,但天上掉下來的冠冕與重擔,她只能一併承接。三年下來,脫歐等於繳了白卷,耗費了梅伊全部精力,拖垮了自己的政府,歷史將記載她是「被脫歐給擊潰的首相」。
去年底,梅伊敗相已露。國會後排議員投票罷免她未成,半年來她仍然挺在那裏,用沙啞的喉嚨推銷著沒有人愛聽、沒有人支持的脫歐協議。保守黨已不需要梅伊,但沒人要接這個燙手山芋,黨內都希望她燃燒完最後的光與熱,犧牲自己完成脫歐再下台。
梅伊就這樣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敗與羞辱,但終於仍抵擋不了壓力,宣布將在六月七日辭職。她的辭職聲明,是哽咽啜泣唸完,提到她是第二個女性首相,但不會是最後一位。不少人覺得,她是遭一群「老男人」暗算而下台;但更多人認為她剛愎自用,自作自受。
二○一七年梅伊宣布提前大選,原以為保守黨可大贏四百席,反對黨工黨將萎縮到二百席。結果卻是保守黨大敗,輸掉了國會多數,保守黨被迫要與北愛小黨聯合執政。這也注定了脫歐協議多災多難的命運。
籌備脫歐協議時,梅伊只仰賴自己親信的少數幕僚,密室作業的結果讓大家都不滿。在第一次法案交付國會之前,即有兩批內閣部長們辭職;投票結果,脫歐法案以二三○票的空前差距慘敗,保守黨就有一一八人跑票。第二次與第三次法案仍然沒過,梅伊使盡全力,除承諾通過就辭職,還恐嚇:「沒有協議就只能硬脫歐」,才勉強讓挫敗差距縮小。但國會表決的仍是同樣的協議,歐盟只肯延長脫歐期限,對實質內容寸步不讓。
在歐盟的壓力下,梅伊後來改弦易轍,與反對黨協商。保守黨內部本來就有很多人反對與工黨協商,認為這是「與魔鬼交易」。梅伊甚至同意在法案中加入「必要時二次公投」,更讓脫歐派不滿。在她第四度向下議院提出方案時,便激怒了保守黨,她的內閣眾叛親離,下議院領袖利德索姆憤然辭職,拒絕幫她送出法案。她的內政部長與外交部長也表示反對,甚至連她原本要爭取的工黨,都無法接受。
保守黨接下來勢必陷入內鬥,梅伊的下台,並不能穩定局勢,反而讓脫歐派/留歐派、硬脫歐/軟脫歐之間的歧異,經由首相之爭帶上檯面。距離十月底脫歐在即,新首相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才能與歐盟廿七國領導人談出新協議,再回頭爭取同黨、友黨、甚至敵黨的支持,通過國會。
目前,保守黨內是「硬脫歐」占上風。新首相熱門人選強生,在保守黨內民調最高,以四成支持率遙遙領先其他十三位有意競爭者。但因為選舉分成兩階段,人緣不好、政策偏激的強生要成為最後晉級的兩名候選人之一,恐得經一番苦戰。
若是強生或前脫歐大臣拉布等「硬脫歐派」當選首相,他們要的是加拿大與歐盟式的自貿協定,要求取消愛爾蘭與北愛之間的關卡後備方案,但歐盟已表示堅決不讓。強生最近也表態,不管有沒有協議,英國將在十月卅一日脫離歐盟。若走到那一步,將出現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對撞局面。
若果真如此,英國經濟將是一場大災難。根據英格蘭銀行的《金融穩定報告》,如果英國無協議脫歐,GDP將下降八%,房價下跌卅%,通膨上升至七.五%,英鎊貶值廿五%,噩耗連連。
英國民眾對於政客的無能,忍耐已到極限。三月的地方選舉,民眾狠狠地用選票懲罰朝野兩大黨,近日的歐洲議會選舉,脫歐大將法拉吉成立才六周的「脫歐黨」一舉囊括三成二選票大勝。誰也沒想到,三年前那隻黑天鵝,竟會讓大不列顛變成小英格蘭。

【即時短評】有學校念就好? 教部放任私校擺爛教學品質

◆  【即時短評】有學校念就好? 教部放任私校擺爛教學品質

◆  【即時短評】李進勇若過關 將寫台灣民主恥辱一頁
◆  【即時短評】李進勇任中選會主委 執政黨用意為何?
◆  【重磅快評】WHA不是大拜拜 有重要且正面決議
◆  【即時短評】台南立委1選區藍綠整合與否 左右勝選
◆  【即時短評】同樣不舉手 為何柯文哲就比韓國瑜尷尬?
◆  【重磅快評】美台關係大躍進 台灣吃不消的喜和憂
◆  【重磅快評】謝長廷是柯文哲的最佳助選員
◆  【重磅快評】權力保衛戰 英系監委大跳表忠舞
◆  【重磅快評】府院急對號入座,反成郭董最佳助選員






【即時短評】有學校念就好? 教部放任私校擺爛教學品質


2019-05-29 11:23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少子化浪潮持續發威,私校招生岌岌可危,花招及弊端層出不窮,如涉嫌以幽靈學生詐領補助、董事長吞噬校產,甚至上百名新生被迫在大學開學日轉學等。
過去一直有很多私校要求老師幫忙協助招生,甚至把招生績效訂進聘約,以此作為解聘或續聘的規定,淪為「企業辦學」。特別是在招生旺季,老師除了招生,還要「顧生」,就是怕辛苦招到的學生落跑。甚至有大學老師幫學生代寫論文的誇張情事,教師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低頭。試問,這樣學生畢業後的競爭力何在?
教師的職責是從事教學和研究,招生絕對不會是教師的必要義務。面對少子女化,教育部應該挹注更足夠的公共經費,讓每所大學思索如何通盤性地提升高教品質,不是讓各校的個別系所一直苦惱如何維繫生存,僅存利益性考量。如今私校充斥著對教職員各種不合理的壓迫,而教師待遇條例第18條卻容許私校自訂發放年終獎金標準,用尚方寶劍砍殺老師
少子化趨勢不可逆,但面對高教、私校市場化,國家對策到底在哪教育部完全無視台灣高等教育面臨的危機,《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至今還躺在立法院等待審議
私校招生每下愈況,凸顯退場問題迫在眉睫,教育部應努力督促私校正辦學校,並鐵腕要求不良私校退場。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每次爆發問題,只說會保障學生就學權益。教育部該做的不只讓學生「有學校繼續念」,或有讓老師領到資遺費。該讓體質不好、辦學不佳、企業也救不了的學校退場,「該關就關,該倒就倒。」。

◆  營養師、經費、食材…學校午餐專法 3要項不可少
◆  去梯言/小的難為,大的也難為
◆  綠主委黑了選務中立性
◆  視障考生 公平應考權被剝奪
◆  漫畫/中選會狼來了
◆  政黨初選不可「無法無天」
◆  神奈川事件/上下學時間的校園殺機
◆  願景回響/國家給規範 解救被3C壓榨的一代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孫維新/時空扭曲一百年-遙想1919年的那次日全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孫維新/時空扭曲一百年-遙想1919年的那次日全食
◆  薛承泰/「殺五惡救一善」是正義嗎?
◆  葉銀華/高通違反公平交易判決的啟示

◆  李清志/超級英雄與巨大機器人
◆  范疇/中國會回到毛澤東時代嗎?
◆  蘇蘅/從冰雪奇緣 到與惡的距離
◆  劉憶如/美中貿易戰傷害全球產業供應鏈
◆  陳亮恭/新蓋?不如開放住宿型機構支付吧!
◆  謝哲青/失業,重新思考生活的無限可能
◆  陳立恆/起手而悔的民主,不就是威權?

◆  王健壯/台灣媒體兩面受敵
◆  盛治仁/人生 就該浪費在美好事物上
◆  方祖涵/初選民調與季後賽
◆  黃介正/避險靠智慧 和平靠國防
◆  楊志良/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  葉銀華/該如何修改企併法?

◆  薛承泰/搶救生育,搶救母親?
◆  王正方/執政做了很多的事?不提也罷
◆  洪蘭/最好的語言啟蒙 在餐桌上
◆  周行一/台灣需要槓桿競爭
◆  馬凱/時不我與矣 快迎頭趕上
◆  林中斌/小英連任 情勢翻升
◆  盛治仁/驚豔馬祖

◆  王健壯/講幾個胡適的故事給你聽
◆  沈呂巡/向首任外長致敬 併謝歐盟免簽
◆  方祖涵/選秀會場的政治手段
◆  嚴震生/202020
◆  馬家輝/他們與蠢的距離







孫維新/時空扭曲一百年-遙想1919年的那次日全食


2019-05-28 23:44 聯合報  孫維新(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受到挑戰。 圖/取自維基

日全食很壯觀,但不稀奇,平均每十八個月就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日全食。但整整一百年前的今天所發生的那次日全食,意義卻大不相同,那次在白晝中短暫出現的黑夜,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宇宙時空的看法!
一九一九年五月,英國年輕傑出的天文學家,也是劍橋大學天文台台長的亞瑟.艾丁頓,帶了一個觀測團去到西非外海幾內亞灣的一個荒涼小島上,等待即將於五月二十九日發生的日全食,這個小島叫做普林西比,名字很熟悉,對,這裡曾經是我們的邦交國。
艾丁頓來此的目的,就在驗證愛因思坦一九一五年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這個學說描述了宇宙的結構和時空的形狀,其中的驚人之語,是告訴人們太陽的巨大質量,會導致它周邊的時空扭曲,遙遠的星光經過太陽旁邊扭曲的時空,會順著時空曲率轉個彎落到地球上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太陽背後的星星」!
這是對傳統認知重重的一擊,光子沒有質量,怎麼會受到重力場的影響?釐清爭議的最好方法是回到大自然中去找答案,而要觀測「太陽背後的星星」,最佳的機會就是日全食。一九一九年五月,西非外海將迎來一次全食。然而一次世界大戰剛剛打完,艾丁頓是一個主張和平的貴格會成員,拒服兵役,差點在出發前被逮捕,最後幸運成行。
在那六分鐘「白晝中的黑夜」裡,艾丁頓仰首向天,助理連續拍照,搜尋那星光位置的極小變化,希望能帶給世人宇宙觀念的極大變化。即使天氣不佳、儀器失靈,輪船故障,艾丁頓終究還是帶回了幾張勉強可用的照片,經過幾個月的分析研究,他從實驗桌上抬起頭來露出笑容,愛因思坦的理論通過了考驗!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艾丁頓走上皇家學會演講廳的講台,在牆上牛頓肖像的俯視之下,對著全廳熱切期待的科學家和媒體記者,宣布愛因思坦預測星光因時空扭曲而轉彎是對的!一夜之間,艾丁頓把愛因思坦推上了「大神」的地位。然而身在德國的愛因思坦正受著戰爭帶來的疾病和饑饉折磨,在床上幾乎不能起身,但從荷蘭轉來的英國電報,徹底地改變了愛氏的一生。
艾丁頓是一個驕傲的英國人,有回記者問艾丁頓:「聽說全世界只有三個人懂得相對論?」艾丁頓不答,陷入沉思,記者再問,艾丁頓才說:「我正在想那第三個人是誰?」
可以想像,艾丁頓當時走上講台,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他所做的事,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英國人(艾丁頓),去承認一個敵國的德國人(愛因思坦),推翻了另一個更受人尊敬的英國人(牛頓)的知識架構!但艾丁頓和愛因思坦都相信,科學應該要跨越戰爭挖出的壕溝。
時至今日,我們知道:「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然而不止物質,連光線都會在扭曲的時空中順勢轉彎。有回我對小學生演講,用了最傳統的比喻:「光速很快,每秒鐘可以繞地球七圈半!」小學生舉手了:「光不是走直線嗎?為什麼會跑去繞地球?」
我多希望,有一天我能告訴孩子:「光不走直線,光走的路徑永遠是兩點間最短的距離,但在扭曲的時空中,那並不一定是條直線。」而孩子也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