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陳力俊/一代人傑羅家倫先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力俊/一代人傑羅家倫先生
◆  闕志克/經濟霸權轉移間的因應之道
◆  方祖涵/百萬富翁的美國大學教育
◆  陳立恆/笨蛋!問題是「分配」
◆  蘇益仁/給賴政府的健康國政建言








陳力俊/一代人傑羅家倫先生


2025-05-30 00:00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羅家倫先生是「五四運動」的青年領袖。卅一歲任大陸時期的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卅五歲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在之前先籌備政大前身的中央黨務學校,為主要負責人之一,並曾代理校務。後又出任由中央黨務學校改名的「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負責校務,並曾任駐印度大使、國史館館長等要職;著作等身,對當代教育、思想、文化的重大影響歷久不衰,堪稱傳奇

由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四校(中大、政大、清大、陽明交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均與羅先生有深厚淵源,兩單位日前以「育才興國」為主題,在清大舉辦「紀念羅家倫先生學術研討會」。政大圖書館亦同步舉辦「羅家倫特展」,讓人對羅先生學養的博、大、精、深有進一步的解,深感「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羅先生早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主修外國文學。在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時撰寫〈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為學生領袖之一。民國九年至十五年間,先後在美、英、德、法的多個名校學習歷史與哲學,特別關注中國近代史

羅氏起草中央黨務學校章則,並與親任校長的蔣中正先生共同商定校訓「親愛精誠」,為政大沿用至今。在蔣因國民黨內鬥導致「寧漢分裂」下野約半年間,羅先生受命代理校務;民國廿年一月,回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改政治學校為四年制大學,推動教育公平、培養人才。在同年三月,曾因不滿蔣安撫學生之發言,認為此舉將導致是非不分而寫長文辭職;後雖獲慰留,亦可見其凜冽風骨。

羅氏在擔任清大校長前,先促成清華學校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排除萬難,成功運作將「庚款清華基金」改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管理,嘉惠清大至今。在其任校長的一年九個月期間,大刀闊斧銳意改革,完成學院化改制、推行學分制與自由選課,並引進「通才教育」理念,強調大學應成為思想自由、學術獨立的殿堂。裁併冗員、精簡機構,延攬國內外名師及擴建設施,卓有成效,奠定清華成為現代大學的基礎,建立了影響深遠的教育理念與學術風範。

羅先生於民國廿一年九月就任中央大學校長,前後約九年。廿六年抗戰爆發,以遠見迅將中央大學自南京西遷重慶,成為抗戰期間保存最完整的大學,經費與師資均為大後方第一。抗戰初期,全國大學名校「聯考」統一招生,曾有三分之二的全國考生將中央大學選為第一志願。

羅先生在文史哲方面均有不凡造詣,本身是史學教授,建立了以通史輔以各種專門史的軸線,復強化中國近代史課程。其著作《新人生觀》體現了融合東西方思想的博學,富有實證資料與典故出處,且擲地有聲;觀念上「激濁揚清」,態度上「愛深責切」,影響了幾代學子。他文采飛揚,精於書法又雅好詩文,多有即興佳作,獲得方家讚賞。

在羅氏傳奇性一生經歷,也包括他曾在印度尚未獨立前即出任中國駐印大使。在印度制定國旗時,他曾建議將印度歷史上和藝術上著名的「阿育王法輪」放在中間,以取代原議難以複製的「甘地紡車」,獲得認同,也是羅先生斜槓人生的意外之得。

綜觀羅先生的一生,「富理想、說真話、敢批評、能改革、肯負責又不戀棧」,「是橫跨政學兩界而又有膽有識的傑出人物」。在世局紛亂之際緬懷一代人傑,別具傳承與啟發的意義。






詹文男/究竟要讓AI代理還是助理?

◆  詹文男/究竟要讓AI代理還是助理?
◆  陳國樑/我的老師陳聽安










詹文男/究竟要讓 AI 代理還是助理?


2025-05-30 00:18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今年資訊科技產業界最火紅的議題就是 AI AgentAI 代理人)。這是一種能夠自主感知、決策和執行任務,且不需要人為介入的 AI 應用。亦即 AI 會記憶檢索、會分析推理、會自主行動,也會學習與反思。

這是技術上一個很大的進展,我們都知道 AI 就像是一個很聰明的大腦,它會認得圖片、寫作文、回答問題,幫人翻譯、寫程式、做影片。但它通常只會做一件事,而且你問它什麼,它就回答什麼,它不會自己去找事情做。就像一個很聽話、但沒什麼主見的機器人。

那什麼是 AI Agent 呢?它就像是一個會自己想事情、自己做事情的小幫手。它不但會回答你的問題,還會自己安排要做的工作,例如你說:「幫我查台北天氣、訂餐廳、寫生日卡」,AI Agent 會先查天氣、再找適合的餐廳、最後寫好卡片給你,自己一步一步完成,不用你一直提醒它

這種能力,就像是一位貼心又能幹數位特助,而不只是冷冰冰的程式工具。它不再只是被動地等人下指令,而是能夠根據使用者的目標與偏好,主動規畫、整合資源,甚至因應變化自我調整這讓 AI 從「工具」進化成「夥伴」,也讓我們真正進入所謂「自主代理」的時代

更有趣的是,AI Agent 還會記得你過去的喜好,例如你不喜歡下雨天吃火鍋、你最常送朋友哪一款生日卡片,甚至知道你常去的餐廳今天休不休息。它會學習、會適應,就像一個愈來愈解你的助理,而且廿四小時不請假、不生病、不抱怨。這樣的 AI,早已不是簡單的聊天機器人,而是具備任務管理與決策能力的「智慧行動者」

從技術上看,AI Agent 的背後結合了多種 AI 能力:包括自然語言理解、大語言模型(LLM)、任務規畫、工具調用、多模態處理、甚至還能和不同系統串接,進而完成跨平台、跨任務的複合操作。這也意味著,AI Agent 不只是「做事」,更是「能協同做正確的事」

也因此,從產業應用角度觀察,AI Agent 將重塑許多行業的工作流程。例如在客服中心,它不只回答問題,而是能協助處理整個退換貨流程;在醫療領域,它不只辨識影像,而是能主動提醒醫護人員可能的異常;在企業內部,它可作為自動化流程機器人(RPA)升級版,幫你整合報表、安排會議、甚至草擬企畫。

換句話說,AI Agent 的出現,預示著我們正邁向一個「工作由 AI 代勞、思考有 AI 輔佐、生活有 AI 陪伴」的全新時代。未來的競爭力,不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技術與效率之爭,而是誰能更快、更深度的整合這些能夠行動的 Agent

但愈是如此,愈應該靜下心來問,當 AI 可以思考、可以代行無數任務,那麼,「人」的價值究竟何在?或許不在於與機器比拚效率,而在於堅守那分能夠選擇方向及賦予世界意義的能力技術洪流中,真正的挑戰不是駕馭 AI,而是不忘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