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651/web/

◆  聯合報社論/外媒眼中的蔡英文龍袍與民主獨裁
◆  聯合報黑白集/末代監委的最後狂熱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2020-12-31 00:20  經濟日報 /   社論
阿里巴巴。 本報資料照片


曾經不可一世的阿里巴巴集團,最近一再遭到政府監管糾正;11月3日,大陸監管機構約談馬雲之後,上海與香港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雙11網購節前夕,淘寶網也被集中打假,12月24日中國市場監管機構更宣布對阿里巴巴展開反壟斷立案調查

這一個多月來,大陸針對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活動,展開前所未有的嚴格審查,阿里在美國與香港的股價雙雙大幅下跌,至今已跌掉四分之一,螞蟻集團370億美元的 IPO 集資也無限期暫停。

一般認為,商不能與官鬥,阿里集團面臨的厄運,立即導火線是馬雲10月下旬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那段慷慨陳辭:「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金融系統的風險,…今天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以昨天的方式去監管」;金融穩定是政權的命脈,馬雲任意批評政府監管,簡直是直接向最高權力宣戰,引發高層震怒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外傳是習近平直接叫停了螞蟻集團首次公開募股

但長期來看,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富可敵國,外傳馬雲有「總理氣質」,擔心資本巨頭會有政治訴求,對中共政權構成潛在威脅,尤其阿里服務數億中國人,掌握大量個人資訊,以大資料為工具,隨時可以影響民意,中宣部尤其強硬表態,要「堅決防範資本操縱輿論的風險」。

本來大陸企業的第一桶金,權錢交換,多半與政治有關,市井傳言,馬雲背後有江澤民家族的影子,雖然經過馬雲再三表白,總難取得當局的諒解;馬雲很早就察覺自己樹大招風,盡量配合中共當局,到處參加達沃斯等國際論壇,發言替中國社會體制的優越性辯護,還出資買下香港南華早報,儼然成為當朝紅頂商人,但是政治還是不放過他。

這已不是馬雲第一次與政治權力交手,幾年前,在政治壓力下,馬雲乖乖聽話,退出阿里巴巴董事會,隨後心有未甘,希望藉著螞蟻金服 IPO,重新掌控,結果落到如此慘狀,至今兩個月馬雲仍然銷聲匿跡,不知下落。

企業與政治本來就存在著緊張關係,尤其是從國有的社會主義轉型,有時候是政治壓倒企業,就像普亭民國 88 年(1999年)上台後,一個一個收拾金融寡頭與礦業寡頭,雖然有人反抗,不是流亡海外,就是身陷牢獄;但有時候則是企業壓倒政治,部分東歐國家的企業鉅富,經由選舉取得國家政權,搖身成為政治家。

中國大陸的企業家一直沒有獨立的政治地位,有人成為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也只是政權的點綴,隨著改革開放的幅度變大,胡錦濤時期的企業家發言權也達到最高峰

民國 101 年(2012年)習近平上台,記取蘇共垮台的教訓,先對官員貪腐開刀,接著就對企業界動手,加速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占據壟斷與上游的地位,私有企業只能是下游與出口產業在出手整頓了阿里之後,習近平巡視江蘇,特別意有所指地提出清末民初實業家張謇是他心目中的理想資本家,把國家利益置於商業利益之上

12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發布約談結果,指出螞蟻集團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等;螞蟻集團謙卑發布公告,舉白旗投降,表態稱「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按過去成例,立案必治罪,恐難逃被拆分的命運,估計罰款將達 510 億元人民幣,甚至螞蟻可能被收回國有。

至於馬雲個人,雖然中共當局對這些科技大亨已經失去了耐心,但是殺雞儆猴之餘,也許馬雲可望藉淨身出戶,僥倖過關;當然更重要的,是大陸絕不希望殺雞取卵,斷絕了電商目前蓬勃發展的勢頭。










聯合報黑白集/末代監委的最後狂熱


2020-12-31 02: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監察委員林文程(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菊率監委巡察行政院,監委林文程質疑馬政府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 WHA 大會,是出賣國家主權」;蘇貞昌立即應和,全力配合追查真相這齣爛戲,只有兩點可以評論:一在轉移萊豬進口的民怨;二則反映監委素質的每況愈下。

監委的職責在明察暗訪,彈劾貪官惡吏,解決民間疾苦。但這屆末代監委的表現,不是在幫當權者助威,就是在自我擴權。像林文程這樣,找些不營養的題目瞎扯,也好意思嗎?蔡政府的首任衛福部長林奏延也曾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 WHA,蔡英文說沒矮化,那林文程在吵什麼?蔡政府後來搞砸兩岸關係,未受邀參加 WHA,監委竟反而要檢討前朝,這是在「莊孝維」吧?

林文程固然可鄙,但追根究柢,這樣的人成為監委,提名者不要負責嗎?蔡總統每次話都說得很好聽,但做起事來,往往變調走樣。她上屆提了陳師孟當監委,此人一路暴衝暴走,幾乎毀掉整個監察院的表現。另兩名監委高涌誠和蔡崇義受前綠委段宜康之託查辦「曲棍球案」,對檢察官言詞威脅未遂,竟濫權將他彈劾。如此失格的人,蔡總統竟又提名他們續任。

不久前,監院才為人權委員會制訂了擴權的職權行使法,引發違憲的批評。這群末代監委繼續跳梁,不知還會惹出多少笑話。










聯合報社論/外媒眼中的蔡英文龍袍與民主獨裁


2020-12-31 01:4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以蔡英文總統為封面,專題報導所謂台灣「民選獨裁」的真相。 圖/擷自亞洲週刊臉書


蔡總統又登上國際媒體封面。但與先前被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那樣的光環不同,這次香港亞洲週刊以身穿龍袍的蔡英文為焦點,談台灣的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民進黨對此暴跳如雷,立即對亞洲週刊扣上紅帽,指它是親共的北京政府喉舌,企圖轉移焦點迴避問題。

扣帽抹紅,是要徹底否定《亞洲週刊》報導的可信度與正當性;但說它是「北京喉舌」,則是無稽之談。中共政權長期以來把亞洲週刊視為眼中釘,列為管禁的雜誌,讓它幾乎難以賣進大陸。如果真是一份喉舌報,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待遇?民進黨把抹紅當成自己的殺手鐧,但光會抹紅別人,並不表示自己就有金鐘罩護身。

蘇貞昌的說法更不合理。他說,一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不及格的地方,要來批評人權得到九十幾分的國家,並不適當。事實上,《亞洲週刊》過去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支持,蘇貞昌應該不陌生。何況,一個自詡自由民主的政府,卻否定外媒有批評它的資格,豈非太矛盾?民進黨向來喜愛歌頌,但它能強求外媒嗎?

民進黨轉移焦點的功夫,確實一流。發言人顏若芳強調,《亞洲週刊》與其他國際權威媒體對台灣的報導背道而馳;副秘書長林飛帆更列出台灣近一年受到外媒肯定的好評。兩人所指,應是民進黨臉書貼出的「台灣二○二○真好」的哏圖內容:「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彭博商業周刊全球五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金融時報全球十二名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富比世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女性」等。彷彿有了這些外媒的好評,《亞洲週刊》的報導就變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亞洲週刊的報導和其他外媒的評選根本是兩回事,兩者並無矛盾。西方外媒評選蔡英文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主要是因為台灣的防疫和抗中,並非台灣的民主與自由表現。台灣在全球疫情肆虐下防疫有成,蔡英文在國際反中氛圍裡站上抗中第一線,確實醒目,但這些都與民主無關。

那些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是:論防疫,蔡英文是收割了防疫人員辛勞與民眾警覺的成果;論抗中,則全民付出了淪為美國棋子,以及天價軍購、苦吞萊豬等代價。藉著防疫,從台商、小明到陸生,蔡政府毫無顧忌地踐踏人權;藉著抗中,從國安五法到反滲透法,從大陸童書下架到全面審查大陸書籍,蔡政府正恣意摧毀民主和自由。換言之,蔡英文被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和「台灣民選獨裁」領袖,兩者並不衝突;只是《亞洲週刊》因為距離更近,看到了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深層現象罷了!

西方外媒的讚譽被民進黨移作大內宣,應是它們始料未及的效果;《亞洲週刊》的報導則揭穿了國王的新衣,民進黨企圖用前者來擋後者,其實是擋不掉的。蘇貞昌的回應引出了一個好問題:民選不可能獨裁嗎?且不提希特勒、普亭的例子,《亞洲週刊》通篇所舉事例和所引評述,諸如中天關台、台大教授和反萊豬醫師被查水表、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黨產條例和促轉條例、「喝斥」大法官、黨政軍控制媒體、網軍治國,甚至行政專斷、立法唯諾、司法應聲等等,哪一項不是活生生的政治現實?而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不也是普通台灣民眾日常所聞所見、所憂所怒的問題?

蔡英文的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而那身龍袍,見證了一個新民選獨裁體制的存在

【專家之眼】大陸反壟斷法新趨勢 台商應關注避觸紅區

◆  【專家之眼】林文程鬧笑話 難道做官要這麼「甘苦」?
◆  【專家之眼】大陸反壟斷法新趨勢 台商應關注避觸紅區

◆  【專家之眼】對美外交火中取栗與勤燒冷灶
◆  【專家之眼】若沙辛在台灣 還會有BioNTech?







【專家之眼】大陸反壟斷法新趨勢 台商應關注避觸紅區


2020-12-31 09:29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螞蟻集團被要求整頓業務,回歸支付服務商的身分。路透


大陸《反壟斷法》於 2007 年8月30日通過,並於 2008 年8月1日施行,迄今已經有十二年。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在年底出版了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該報告厚達 240 頁,2019 年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結案46件,罰沒金額3.2億元其中又以壟斷協定案件28件最多,年成長47.4%;罰沒款2.77億元,年成長近八成 (79.9%)。吾等可從其中看出,大陸執行反壟斷的幾個趨勢

第一,整頓網路企業:各國競爭法機關多針對網路巨擘,進行反壟斷調查,例如:FACEBOOK、Google 與微軟等,就在歐盟與美國等地遭到調查。由於外企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大陸培養出大量的本土型網路壟斷企業,並將勢力不斷擴張其他產業。以阿里巴巴為例,除龐大線上銷售平台阿里巴巴與淘寶網外,線下還併購銀泰、蘇寧與大潤發等通路,並跨足外賣、叫車等各行各業。

這些網路霸主,一開始祭出免費或高額補貼手段搶占市場,待達獨占或雙占地位時,就開始濫用壟斷地位,提高售價或排擠競爭者。故中共開始針對這些網路企業進行管制,12月14日,阿里巴巴、騰訊的控股子公司閱文集團、順豐的關聯公司豐巢科技,都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當局分別罰款50萬24日再對上市受挫的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進行調查此外,市場監管總局已於11月10日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未來將對其市場壟斷行為審查更加嚴格

第二,外企成為重要目標:過去外企與合資企業就經常是反壟斷調查的對象,如微軟、高通、奧迪等,又以高通被罰最重,民國 104 年(2015年)認定美國高通濫用市支配地位,處民國 102 年(2013年)度中國市場銷售額 8% 的罰款,計 60.88 億元人民幣,創下罰款最高紀錄。

反壟斷局整理的「2019年反壟斷執法十大典型案例」,也包括多家知名的外國跨國公司和中外合資公司,如中美合資的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2019年6月被處罰 1.628 億元;日本獨資的豐田汽車投資有限公司,2019年12月被處罰逾 8,761 萬元;美國獨資的伊士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4月被處罰逾 2,437 萬元;美國獨資的高意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2月被調查等。上述報告也指出,正針對三星、海力士、美光公司涉嫌濫用市場,顯示中共已鎖定外企以及中外合資企業,做為未來調查對象

第三,具體化:由於《反壟斷法屬概略規範,有賴國務院、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反壟斷執法機構先後出台了相關行政法規、指南、部門規章、規範性檔、辦事指南和指導意見等,以明確化其內涵,如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關於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關於知識產權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橫向壟斷協議寬大制度適用指南》與《壟斷案件經營者承諾指南》等4部指南,確已提高可操作性和可預期性,然仍有不少模糊空間尚待釐清。

第四,武器化:過去大陸也經常利用反壟斷,整頓行業秩序,例如民國 103 年(2014年)對十餘家外國車企進行調查,並重罰數家車商,迫使車商調降零件價格,起碼也進行慎重的調查程序。本次螞蟻集團調查案,一天就光速結案,看來中共正以反壟斷作為武器,修理產業巨鱷。

大陸台商過去涉及反壟斷案並不多,但隨著規模擴大,就愈有可能觸及。故應關注大陸反壟斷新趨勢,以及相關行業規範修訂,避免觸犯大陸紅區,而成為調查對象。











【專家之眼】林文程鬧笑話 難道做官要這麼「甘苦」?


2020-12-31 12:35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關學系榮譽教授
監察委員林文程(左)指前總統馬英九2009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恐有與大陸達成秘密協議、犧牲台灣主權之嫌。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監察院長陳菊率領一群監委視察行政院,監委林文程語出驚人,竟然直指前總統馬英九民國 98 年(2009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恐有與大陸達成秘密協議、犧牲台灣主權之嫌。一般對外交事務不夠熟稔的監委鬧出這種笑話也就罷了,但是連林文程也鬧出這種笑話,還真有點不可思議。

陳菊等人與閣揆蘇貞昌通力演出一齣鬧劇,為飽受新冠疫情所苦的國人解悶,也可算是苦中作樂。

監院龍頭拜會政院龍頭,一個誇讚對方政聲卓著、成就裴然,一個稱對方為人權鬥士與民主先鋒。在相互恭維一番之後,竟然由林文程領銜演出,重砲攻擊馬英九。在他「做球」之後,蘇貞昌也打蛇隨棍上表示,此事理當查個水落石出,讓真相大白。

如果馬英九同意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 WHA「有罪」,則所有拍板定案同意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豈不通通有罪?

在林文程點名批判馬英九的同時,他可能沒想到他的真正頂頭上司蔡英文在過去四年半的任期中,除了同意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 APEC 之外,還五次派遣領袖代表出席年會。

更可笑的是,民國 105 年(2016年)我國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政府在五月二十日卸任之前接到 WHA 的邀請函,但卻改由蔡政府的衛福部長林奏延赴會。行前,民進黨高層還慎而重之地再三要求林部長千萬要「忍辱負重」,以免「小不忍而亂大謀」。結果,林部長到了會場遭到不公正待遇,卻連「抗議」都不敢說一聲,被藍綠立委猛酸。難道這不是蔡英文做的決定?

此外,民國 98 年(2009年),時為高雄市長的陳菊在港都辦世運,民國 106 年(2017年)台北市長柯文哲辦世大運,若是沒有蔡英文拍板定案,能辦得了嗎?

在陳水扁主政後期曾擔任閣揆的蘇貞昌在民國 97 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也支持「中華台北」奧運模式,堅稱主權不容矮化。難道當時他只是說給神明聽的?

林文程是外交學者,在李登輝時期是外交政策幕僚小組召集人,更曾在陳水扁時期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平時謹言慎行,難道在蔡英文手下「做官」還要這麼「甘苦」?

繼林文程發難之後,民進黨掌控的媒體與網軍立刻蜂擁而出,痛批國民黨殊不知,林文程一指罵國民黨,四指罵民進黨


【重磅快評】台灣會變成新冠疫苗白老鼠嗎?

◆  【即時短評】政院自作解人 大法官會見風轉舵?
◆  【重磅快評】台灣會變成新冠疫苗白老鼠嗎?
◆  【重磅快評】滿城盡是豬標章 典型的蔡政府甩鍋政治學
◆  【即時短評】畜產會執行長被拔官事件 看農委會風氣

◆  【重磅快評】陳吉仲容不下說真話的官員
◆  【重磅快評】請蔡政府宣布:用中華台北者一律查水表
◆  【重磅快評】蔡政府可以宣告盧秀燕的金標章無效嗎?
◆  【即時短評】要查馬政府去WHA傷主權 請先約詢陳建仁







【重磅快評】台灣會變成新冠疫苗白老鼠嗎?


2020-12-31 17:57  聯合報 /   主筆室
衛福部長陳時中「終於」宣布我國已經取得的新冠疫苗,是英國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共1000萬劑。 路透社


衛福部長陳時中「終於」宣布我國已經取得的新冠疫苗,是英國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共 1,000 萬劑。不過相關細節,還是沒有交代清楚。如陳時中說「最快」3月可取得,卻沒說「最慢」何時可以拿到;另外,對於其他疫苗,陳時中則以「防止政治打壓」拒絕透露細節;但從提到的「冷鏈設備建置」來看,另一支是當初「得而復失」的 BNT/輝瑞疫苗的可能性極高。但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AZ 疫苗到現在都並未獲得美國和歐盟的授權,台灣會不會因此成為疫苗的白老鼠?

在整個防疫和疫苗取得上,台灣現在顯然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11月初衛福部以冷鏈、授權協議等問題百般刁難 BNT 疫苗導致採購破局;儘管本土感染案例不多,但在境外變種病毒案案例逐漸增多情況下,疫情隨時可能有發生破口的危險,又迫使衛福部不得不加快疫苗採購腳步。COVAX 機制無法掌控,AZ 疫苗就成了唯一可能的救命稻草。

問題是,AZ 疫苗在三期臨床階段一波多折,先是發生死亡案例延長臨床實驗時間,接著又有劑量計算錯誤使得疫苗保護力莫衷一是。美國、歐盟都紛紛表示無法在短時間內給予緊急授權。而唯一已經給緊急授權的,只有英國政府。於是衛福部面臨的選擇是:到底是要跟進英國給 AZ 緊急授權?還是求穩為重,等歐盟和美國也緊急授權其上市在說?

當然,跟進英國的好處顯而易見。在 AZ 已經售出的疫苗中,美國和歐盟佔了極大宗,如果等到美國和歐盟都授權,但台灣恐將失去取得疫苗的優先權。如果此時給予 AZ 緊急授權,則台灣就可避開被歐盟和美國佔住產能的時間耗損,衛福部所謂「最快三月前可取得」的關鍵,應該也在於此。

但實際上,AZ 疫苗在三期臨床時發生的問題確實仍沒有完全解決,歐盟也公開表示目前只有「實驗的片段資訊」,如果我國為了搶疫苗的優先順位而強渡關山,難免會讓施打的民眾陷於風險之中;更進一步說,可能有讓民眾變成「白老鼠」的疑慮。如果真的有什麼意外,衛福部能承擔嗎?而且「白老鼠」恐不只這一件,國產疫苗也極可能跳過第三期臨床就緊急上市,屆時施打的民眾,也將變成白老鼠。

會讓台灣在疫苗取得遭致如此進退維谷的局面,唯一的原因就是衛福部的疫苗政策始終充滿政治考量,而且籠罩在黑箱之中。這也是輿論何以不斷呼籲,衛福部要打開疫苗採購黑箱的主要原因。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衛福部迄今仍堅持黑箱,只用「政治打壓」當藉口,是無法說服民眾的。











【重磅快評】滿城盡是豬標章 典型的蔡政府甩鍋政治學


2020-12-31 14:07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灣豬標章標示之亂延燒,不但安不了民心,還讓消費信心崩盤。記者彭宣雅/攝影


萊豬還沒正式進台灣,豬標章之亂已經四起,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先被推出為萊豬祭旗。可是豬標章之亂,亂源在農委會、衛福部和經濟部,應該追究的是陳吉仲、陳時中和王美花;甚至始作俑者還是蔡英文和蘇貞昌。一個文官卻要為整個綠朝背黑鍋,典型的蔡政府甩鍋政治學!

嚴格來說,「臺灣豬標章」之亂至少可略分二部分。首先是掛「臺灣豬標章」賣進口肉。「鬍鬚張」切結進口肉用完後改採本土豬而獲核發「臺灣豬標章」,但過渡期間掛著「臺灣豬標章」賣進口肉,即或肉品另有標示,仍毀了「臺灣豬標章」的公信力。

這只能說是農委會急推「臺灣豬標章」的結果。陳吉仲膨風說會有十萬家業者臺灣豬標章」,但王忠恕老實說只有一萬多家,而且可想而知按理可能有很多像鬍鬚張的情形。急著強推結果不但安不了民心,還讓消費信心崩盤。

陳吉仲強調將針對申請「臺灣豬標章」的一萬多家業者重新清查,如標示不實將移送食藥署依標示不實處四萬至四百萬罰鍰。王忠恕坦白說沒有開源的法源依據不完善配套、怠於補正法令,只知喊開罰,大刑伺候小民。陳吉仲恐怕未必不懂相關法規,而是蔡政府習慣恫嚇民眾,典型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

其次是滿城盡是豬標章。農委會要用「臺灣豬標章」來安撫民眾的萊豬疑慮,但陳吉仲再怎麼膨風,還是禁不起王忠恕的老實說。而衛福部和經濟部又推出台灣豬標示」來亂市場。「臺灣豬標章」和「台灣豬標示」長相類似,在民眾眼裡,就是滿城盡是豬標章。衛福部和經濟部到底是神救援,或是豬隊友?

農委會的「臺灣豬標章」具有嚴格規範與認證,衛福部和經濟部的「台灣豬標示」則任由民眾自行下戴,已讓「臺灣豬標章」公信力大幅稀釋;法律學者也警告,「台灣豬標示」外觀神似「臺灣豬標章」,衛福部和經濟部不但有陷使用台灣豬標示的商家誤觸商標法之虞,衛福部和經濟部更根本就是教唆犯

不過,豬標章之亂,亂源雖在陳吉仲、陳時中和王美花,始作俑者卻是萊豬黑箱決策的蔡英文,和只剩一張嘴強辯的蘇貞昌在外媒認證的那身龍袍下,丞相其悉朕意,臣宦倖進亂世,小吏勤事終究只能犧牲獻祭












【即時短評】畜產會執行長被拔官事件 看農委會風氣


2020-12-31 10:44  聯合報 /   本報記者彭宣雅
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畜產會執行長。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豬標章一標多章、一章多貼,貼了也不代表全數都是台灣產品,各縣市亂象叢生,農委會火速拔掉主掌台灣豬標章的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畜產會執行長;高層長期愛說大話、超越法律的格局眼界是一回事,而這事件中也不乏有農委會幕僚、中央畜產會內部推波助瀾的痕跡,由此可洞悉目前農委會內的風氣。

王忠恕的言論與高層不同調,在發生台灣豬標章的各項爭議之前就有不少;民國 107 年(2018年)底,全台爆發缺蛋危機,蛋價節節高升,當時農委會極力澄清市面上不缺蛋,立刻就會恢復;王忠恕卻對外分析缺蛋原因現況,且推估恐怕到隔年都好不了

此番言論觸怒當時的畜牧處長,身為畜牧處副處長兼發言人的王忠恕,第一時間就被下令封口,不能再對外發言,之後主要畜牧業務也都跳過他。

但事後證明,全台不僅缺蛋,且從北到南眾多商家頻限量購買,行政院才意識到事態嚴重,到民國 108 年(2019年)2月祭出南蛋北送、老母雞延役、增加進口因應民生需求等措施;但全台因缺蛋而蛋價高漲風波,整整持續了半年才平息

曾幾何時,農委會內部早已不太能夠討論農業政策,也漸漸少有人真正願意談農業,有想法、提出不同意見、或堅持依法行政的官員,很快就會被視為異類想盡辦法冰凍、調派甚至剷除,因此,為了不成為批鬥目標,更多的是選擇低調沉潛、噤聲、或乾脆不管事,能退休者直接辦理退休。

反正,上面要做什麼都行,做個聽話乖巧的順民,盡可能配合就好,平時發發毫無內容、無關痛癢的好棒棒新聞稿,用公帑買買媒體業配,因果對錯、法律規定放一邊,何必想這麼多,凡事不必太執著,大把補助金發下去,大家皆大歡喜就好。











【即時短評】政院自作解人 大法官會見風轉舵?


2020-12-31 23:27  聯合報 /   本報記者林河名
政務委員羅秉成表示,食品標準應全國一致。他並提醒地方政府勿強硬執行無效的自治條例,否則恐讓基層公務員遭送懲戒。記者胡經周/攝影


萊豬明起開放進口,行政院今天祭出統一標準」,宣布地方食安自治條例萊劑零檢出因違反憲法並牴觸中央法規,「原訂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政院官員還直指食品具全國流通性,無因地制宜之必要,甚至宣稱大法官第738號解釋不適用」。

趕在萊豬解禁前夕,行政院為地方「零檢出」槓上中央的爭議定調,頗有快刀斬亂麻之勢,但官員的說法,不但沒有止息紛爭,反而因各縣市反制方式不一,幾可預見「萊豬元年」的混亂局面。

政院指出各縣市「規範標的」、「行為態樣」及「法律效果」都不同,固然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但造成如今亂象,究竟是何人致之?中央只顧開放萊豬,卻要責怪地方嚴加把關?

事實上,對於地方自治事項,本就容許自訂條例,「各自為政」不該成為問題。問題出在食安是否自治事項?

早在萊豬爭議之前,許多縣市都訂有食安自治條例,可見食安作為「自治事項」本無疑問;但如今政院的論述,卻強調「食安標準要全國一致,要統一規範才能利於遵行」,豈非架空地方自治權項,只許中央大權一把抓?

行政院表示「對外經貿政策應一致」,多數國人都不會反對,而就是在容許政府進口萊豬之餘,各縣市才必須煞費苦心把關食安,因此標準訂得比中央嚴格,何錯之有?更不用提在法制上也有大法官第738號解釋可作依憑。

但蔡政府為推動所謂「對外經貿」,不但要求食安只能「全國統一」最低標準,連過去大法官解釋揭示的原則,也要一併破毀,甚至還「提醒」地方勿強硬執行自治條例,否則恐讓基層公務員遭送懲戒,不無恐嚇意味。

對於萊豬爭議,許多縣市已有打法律戰的準備,如果最終走上釋憲之路,將是大法官另個考驗。蔡政府「自作解人」,強硬態度已決,就看大法官會不會跟著見風轉舵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651/web/

◆  新冠變種病毒侵台 防疫偵測化被動為主動
◆  防疫新展望 疫苗成科技戰場
◆  急進口 毀了臺灣豬標章公信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  2021兩岸落實憲政 共創良制
◆  打壓整肅異己…民選獨裁 民主之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2020-12-31 01:16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受限土地、環保、聯網等原因,無法達到目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是全球最大煤炭生產國,亦是最大消費國。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全國原煤產量卅八點五億噸,占全球總產量八一點二九億噸的百分之四七點三,但消費量卻達四一點四九億噸,占全球總消費量八十點二五億噸的百分之五一點七。民國 108 年(一九年)中國進口煤炭二點九九億噸,其中從澳洲進口約七千七百萬噸,占中國煤炭總進口量之百分之廿六。

中國歷年來經濟成長均仰賴燃煤發電支撐,民國 108 年(一九年)中國煤電裝機高達十點四億千瓦,占全球總裝機一半;民國 108 年(一九年)煤電發電量四點五六兆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比重達百分之六三。煤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四三,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九月提出二○三○年碳排放達峰、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全球均想了解中國要如何減少燃煤發電,以達到碳中和的路徑

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的模型分析,建議到二五年中國非化石燃料要占一次能源消費的百分之廿,到三○年要提升到百分之廿五,即保持以每年約百分之一的速度增加。此後,在三○至五○年間,非化石能源必須每年增加三個百分點。

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從一五至二○年間每年增加百分之一點五,到二○至二五年間降低為僅增加百分之一,然後在二五至三○年間停止增加。此後,排放量必須以每年百分之四左右的速度快速下降,如此才能在六○年達到「碳中和」 。

ICCSD 預測至五○年,煤炭占中國能源供應的比率將低於百分之五,占電力行業比率也將遠低於百分之十。顯示除少數例外,中國當前運轉的一千座燃煤電廠及三千台燃煤發電機組,和五千座煤礦將全部關閉。

中國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有利於政府對再生能源、核電、電氣化交通,和發展氫能、碳收集與儲存等新減碳技術進行大規模投資,資金不是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的最大困難。但是如何應對由於淘汰燃煤發電所造成的社會就業、經濟和區域影響,將可能是習近平要面臨的最大政治挑戰。

中國廢煤減碳路途荊棘,困難重重,但仍無懼宣示碳中和。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受限土地、環保、聯網等原因,無法達到目標;非核家園政策,更令我國減碳缺乏轉型過渡手段。建議蔡政府進行思維轉變(paradigm shift)重新檢討核能存廢,開發新的低碳技術,積極應對碳中和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打壓整肅異己…民選獨裁 民主之死


2020-12-31 01:14  聯合報 /   歐斯曼/退休公務員(新北市)
文化部最近宣布大陸圖書授權台灣出版將全面審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自民國七十六年宣布解嚴邁向全面民主,到現在已過卅多年,但近年來台灣的民主道路卻出現不進反退的現象。中天電視台因為報導尺度不合當權者口味,遭下架關閉。蘇偉碩醫師公開反對萊豬進口,有違政府政策,結果被警方查水表。幾天前文化部因有一本大陸童書或有美化大陸之嫌,宣布大陸圖書授權台灣出版將全面審查。民主社會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乃天經地義,受憲法保障,不容隨意侵犯,但我國號稱民主,接連發生限制言論與出版的事情,能不令人擔憂?

哈佛大學李維茲基齊布拉特兩位教授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共同出版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內容強調民主在被打壓之初,力道是很弱的,很多公民完全察覺不出。仍然允許選舉,媒體也獨立存在,國會也有反對黨,可是對民主的侵蝕卻已一步一步開始,而且步伐都不大,讓人感覺不出民主已受到威脅。終至獨裁奪權統治,而民主只剩皮毛。作者舉出好多國家為例,如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委內瑞拉的查維茲、巴西的瓦佳斯、秘魯的藤森、土耳其的厄多安,匈牙利的奧班等等,都是開始時利用民主,隱藏真實面目,在取得權力後摧毀民主走向獨裁。

台灣邁向民主的歷史並不很久,很多人常講民主,其實並不知道民主真諦。人類社會幾千年來本就缺少容忍異己的觀念,到現在台灣的政治文化中也因為兩極化,更是難見相互容忍。殊不知不同意見者在開放多元社會中受到保護或尊重,乃是基本權利。這是我們民主發展上應努力改善的地方。

李維茲基和齊布拉特在書中提到,民主要免於被獨裁摧毀,政黨制度應該扮演重要角色,民主政黨應該過濾或篩選獨裁者,避免極端主義野心家經由選舉而取得權力。但作者也承認僅靠政黨有時並不能完全過濾掉野心家及獨裁者,這時民主社會要靠相互包容和相互尊重兩個不成文規定運作,包容是容許對方公平表達意見,公平競爭選舉。尊重是要有雅量看待與自己見解不同者,會約束自己不任意動用權力。

羅馬市中心有個鮮花廣場立著十六世紀科學家和神學家布魯諾的雕像,紀念他因為科學與神學的言論不容於當道,而被宗教法庭以火刑處死,當時有些朋友勸他改變說法,即可免於一死,但他堅持己見,無懼死亡。近數百年來不斷有志士挑戰威權,我們期盼布魯諾不要再出現,同時期盼凡異於己者皆有被容忍並有表達的空間。即使廿一世紀,社會仍不時出現逆流,阻礙民主發展。手握權力者應隨時警惕自己,在揮耍大權發號施令時,是否仍有包容和尊重異己之心。










2021兩岸落實憲政 共創良制

2020-12-31 01:14  聯合報 /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時代雜誌》將二○二○年評為「史上最糟的一年」,眾人因此期待二○二一年能為全世界帶來新氣象。對於關心兩岸事務的筆者而言,也企盼憲政制度各異的兩岸,在同樣奉行憲法、推行憲政的目標下,將二○二一年作為兩岸落實憲政的新契機,善意切磋學習、共尋「良制」。

回首二十年前,筆者初次於北京街頭看見偌大「認真學習憲法」標語,頓時感到振奮。綜觀大陸憲政歷程,繼一九五四年施行首部憲法後,又經大躍進、人民公社試驗失敗,乃至文革結束後啟動改革開放等時空變遷,共歷經至少八次憲法修正。二十載光陰倏忽,大陸憲政卻仍看似進度緩慢,故筆者對於加速大陸憲政落實的進程,有以下兩點建言:

一、應將憲法文字具體「引經據典」於司法判決文書中:

依照一九五五年、一九八六年最高人民法院分別針對刑、民事案件作成之司法解釋意旨,以及二○一六年《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書製作規範》明文「裁判文書『不得』引用憲法」之規範,各級法院經指示不得引用憲法文字於判決書中;固然相關規範又揭示「但其原則和精神可在說理部分闡述」的意旨,亦有論者謂此係避免法院僭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憲權責,然筆者卻仍有不解。

如同習主席所言「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唯有將抽象的憲法規範引據於大陸每年作成的近千萬件司法判決中,進行個案反覆細化解釋,使人民透過判決熟讀憲法、藉此明白自身權利以及憲法的不可或缺性,方有機會使身為法律「媽媽」的憲法溫度深入民心,展現憲法價值、實踐「憲法司法化」精神。借鏡台灣經驗,於民事、刑事、行政等爭訟中,當事人訴訟攻防及各級法院法官判案從不避諱援引憲法,憲法才得以落實於司法實踐。

二、人大常委會應擔負起解釋與實踐憲法的重責大任

落實憲法解釋權是憲政國家實踐憲法精神於法規範及人民生活的重要機制。觀諸台灣,即使於封閉壓抑的戒嚴、戡亂期間,大法官亦曾作出二一四號憲法解釋,其中不乏如釋字第十六號即揭示,非經法院、行政機關不得強制執行人民財產的程序保障大法官積極實踐憲法解釋權至今已至第七九七號解釋),對於推進台灣法制到法治的進程功不可沒

依大陸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人大常委會專責憲法解釋及監督實施權,筆者對其迄今仍消極固守解釋憲法的文意,未曾針對有違憲疑慮的法規實踐如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違憲審查之權能而感到遺憾

過去面對恐有違憲疑慮法規範的事件,人大常委會理當有積極發揮「憲法解釋權」之可能,然最終多由國務院廢止舊法並修訂新法解決,未見專責憲法解釋的人大常委會身影,為大陸憲政實踐之遺憾據了解,大陸人大常委會正細化落實憲法第六十七條有關規定,筆者呼籲北京當局落實憲政實施,推行人大常委會憲法解釋權能的運作!

眼看走在法治憲政前段班、理當作為大陸憲政發展學習對象的台灣,在蔡總統上任後,卻因完全執政、罔顧權力分立制衡而屢臨憲政危機。無論是 NCC 關台中天等恐侵害言論的作為,又或是挟立院多數強行通過「國安五法」等規範,皆顯見台灣於憲政法治發展之路,仍須戒慎走回頭路。

憲政發展為兩岸追尋「良制」的最大公約數,但若未時刻警惕即可能退步。筆者期盼二○二一年兩岸憲政進程,於台灣需恪守憲政體制,慎防法治倒退;於大陸則需加速憲法實施。兩岸自一九四九年分治至今,既以實行憲政為共尋良制的基礎,期盼兩岸在不同制度下求同存異、化異為同,共同戮力發展憲政,創造二○二一年新氣象!












急進口 毀了臺灣豬標章公信


2020-12-31 01:16  聯合報 /   楊智傑/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新竹市)
台灣豬標章標示之亂延燒,怎麼稽查如何開罰,都有不同討論。記者彭宣雅/攝影


對於進口美國豬肉引起的爭議,農委會下的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於十月七日申請了「臺灣豬標章」,其屬於商標法中的「證明標章」。證明標章之所以稱為「證明」,申請人必須具有「證明他人商品或服務能力之法人、團體或政府機關為限。」亦即必須要有查證的能力。該證明標章於十二月初核准通過。

在證明標章的使用上,並非任何人想用就能用,必須要根據該證明標章使用規範書,提出相關證明文件,供標章權人審查後,經證明標章權人同意下,才能使用該證明標章。

而衛福部食藥署或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貼紙,並非證明標章,可由民眾自行下載使用,並沒有經過某種認證。

在讀音上,兩者都寫「台灣豬」、「Taiwan Pork」,幾乎一模一樣。在觀念上,兩者也一模一樣。在外觀上,都是使用圓形綠底、金色圖案,且都以圓形為底,且都含有豬的形狀。兩者雖有差距,但因為都是圓形、綠底、金色、豬的造型,且有明顯的豬鼻子,外觀上也高度近似。

「台灣豬標示」與「臺灣豬標章」,兩者高度近似,會有什麼問題?證明標章是作為認證品質之用,有公益價值,不應由其他人隨意使用近似的某種符號,且若使用在相同產品上,會嚴重降低證明標章公信力,造成消費者混淆。

甚至,商標法第九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得證明標章權人同意,為行銷目的而於同一之商品或服務,使用相同或近似於註冊證明標章之標章,有致相關消費者誤認誤信之虞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於證明標章有公益性,這條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也就是說,任何商家使用衛福部或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就已經符合這一條的構成要件,縱使農委會不會控告商家,依法檢察官都應該主動偵辦並起訴。至於主動提供商家使用台灣豬標示的衛福部和經濟部,也可能構成該罪的教唆犯。

雖然在萊豬進口爭議中,中央各部會為平衡民眾的反彈與市場需求,設計了各種標示方法,出於好意。但因證明標章本來就需要申請,且廠商也需取得認證才能使用。顯然是因為開放美豬的時間壓力下,農委會來不及做認證,才由其他部會設計並提供其他的標示。

縱使有難處,其他部會所採取的設計,也不應該與「臺灣豬標章」高度近似,這將嚴重混淆與減損「臺灣豬標章」的公信力。長期而言,衛福部和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仍應考慮修改,避免與「臺灣豬標章」混淆,減損其公信力。









防疫新展望 疫苗成科技戰場


2020-12-31 01:11  聯合報 /   許英昌/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美國輝瑞大藥廠研發的疫苗。 路透


對抗傳染疾病最有效方法,莫過於隔離及打疫苗。如何取得安全及有效疫苗,更是各國追求的目標。目前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可分以下五類:

第一、DNA及 RNA 疫苗,以表達抗原的 DNA 或 RNA 為主,刺激免疫系統認定病毒的目標蛋白。優點在設計簡單迅速,缺點在於先前並沒有以遺傳物質為主的疫苗。目前美國莫德納、輝瑞及 BioNTech 藥廠以 RNA,而 Ivonic 藥廠以 DNA 為主。

第二、減毒疫苗,以減毒的病毒為抗原,優點易刺激免疫系統,不引起嚴重疾病。缺點,不適合免疫系統有問題的病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乃此類疫苗。Codagenix 藥廠以此技術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第三、去活性疫苗,以去活性後的病毒當抗原。優點在於去活性後,疫苗安全而且製造簡單。缺點並不如減毒疫苗有效,先前去活性疫苗易造成病情更嚴重,小兒麻痺疫苗即去活性疫苗。中國科興 Sinovac 及國藥控股 Sinopharm 以此技術為主。

第四、次單位疫苗或純化表面抗原疫苗,以病毒的一表面蛋白為抗原,優點在於以病毒最重要部分的蛋白,來引發體內免疫反應。缺點在於未必能引起較強的免疫反應,也因此需要佐劑,以加強長期免疫,目前如百日咳、B 型肝炎及人類乳突病毒疫苗。Novavax、賽諾菲及 AdapVac 藥廠以此技術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第五、病毒載體疫苗,以一無毒的病毒為載體,將一段新冠肺炎的基因送內體內,引發免疫反應。優點在於比起去活性及次單位疫苗,更能引發免疫反應。選擇一安全的病毒載體是很重要,對病毒載體的免疫反應可能影響疫苗的功效,目前伊波拉疫苗乃採此技術。而牛津大學及阿斯特捷利康藥廠、中國康西諾及嬌生公司等,以此方式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輝瑞及莫德納疫苗的保護率達到九十五%,阿斯特捷利康則為七十%;前兩者得分別儲存於攝氏負七十度及攝氏負廿度,後者則於攝氏二至八度。輝瑞採用脂質奈米技術包住RNA,加上聚乙二醇為佐劑以增强免疫反應,遭質疑易引發過敏反應。相對之下,Novovax 及賽諾菲藥廠的次單位疫苗,則以植物性皂素 saponin 當佐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在統計打第二次疫苗效果時,並未包括五十五歲上受試者的結果,飽受質疑其保護效果。

總之,對抗新冠疫情長遠之計,必須以堅強基礎醫學研究實力為後盾,方能一步一步解決問題走出困境,這是一場展現實力的科技戰。國內自製疫苗目前碰到的瓶頸,沒有病例無法進行臨床試驗,難道先前不知道嗎?面對危機,他國又如何應變呢?衛福部已積極採購疫苗,應給予肯定,全國上下正努力抗疫一年,值得施打一安全又有效的疫苗。










新冠變種病毒侵台 防疫偵測化被動為主動


2020-12-31 01:10  聯合報 /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由於台灣出現新冠肺炎英國變種病毒確診首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緊急宣布,自明年元旦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限縮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及檢疫規定,圖為外國人士下午入境桃園機場時,排隊等候電子檢疫申報。記者鄭超文/攝影


英國的新冠病毒 (SARS-CoV-2) 變種病毒 B.1.1.7 已自英返台男少年旅客測得。雖然疫情指揮官未禁航,但華航與長榮決定明年元月取消自英來台所有航班。政府馬上規定自明年元月一日起非本國籍人士不得入境,所有轉機均暫停。

早在天花根絕後,西非叢林出現猴痘病毒(monkey pox),讓世衛組織傳染病專家十分緊張,馬上強化偵測,主要察看:(1)是否由甲傳到乙再傳至丙會越縮短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而越傳越快?(2)是否會引起後發病患的病癥越趨嚴重。因此大規模佈網而採「主動」偵測,以免成功根絕的天花卻受猴痘病毒反撲。

當英國對外宣稱出現的變種病毒傳播力增強時,有海底隧道與微生物學家的法國馬上關閉所有與英航道,接著重視自由開放的歐盟國紛紛禁英航班,至12月29日有此 B.1.1.7 病毒的仍是毗鄰英國的歐洲國居大宗,且與英國來往密切的香港、新加坡(12月23日)也受波及。隨著聖誕節旅遊,病毒已搭順風車而散布各地。

我國未在第一時間點禁航,可能是決策者對國內過去防疫成果深具信心;也可能是國內尚未出現此變種病毒,不想引起民眾恐慌;當然多數決策者對「病毒變異」尚一知半解而觀望。毫無疑問地,新變種病毒的傳播效率增,對2021年的跨年活動、年節慶祝及華人舊曆年均是一大考驗。

事實上,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方啟泰教授的新近研究,發現台灣的邊境管制啟動早,加上民眾戴口罩涵蓋率高達七十五%以上的兩防疫策略相輔相成下,確實讓尚未變異的新冠病毒在台境內的傳播率(即基本傳染數或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小於1,足以遏止其在本土流行;然而對B.1.1.7的防堵面與效率更應擴大提高。

最重要的是此變種病毒的來龍去脈,B.1.1.7 最早於9月20日來自英國的東南英格蘭大區、倫敦市西北的新市鎮米爾頓凱恩斯區(Milton Keynes),鄰近牛津與劍橋之間,面積89平方公里 (台北市的1/3),人口為68萬4千人 (台北市的1/4),人口密度2073人/km2(台北市的1/5),那為何會產生如此快速傳播之新病毒?另由早期新冠病毒分子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病毒胺基酸變異度不大,也未曾一下子出現17個胺基酸變異,其中最重要為 N501Y 變異加強與 ACE2 受體結合力,增感染力,因此為何會在英國人口量不大而人口密度不高的小城出現此高效傳播病毒,值得後續深究。

未來此 B.1.1.7 變異病毒的走向必在交通樞紐的大城,若在人口密度高地區流行,會利於病毒傳播;若人口數大,更會讓此病毒傳播綿延不絕。因此歐美口罩覆蓋率低的地區,會讓病毒如搭雲霄飛車而神速遍布。

我國的防疫策略仍多為「被動」偵測,必須轉化為「主動」偵測;且要及早採歐洲現用的奈米通道全基因定序(Oxford Nanopore),尤其在免疫力低者、人口流量大及外國訪客多的地區應分層採檢,才可避免高效傳播病毒悄悄擴大版圖。

綜言之,2021年疫情會比2020年更複雜。體弱多病者不宜參與跨年活動,最近3個月仍不宜有大型人潮活動。


趙春山/實事求是 才能讓台灣走出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實事求是 才能讓台灣走出去
◆  范疇/「西伐利亞主權困境」下的台灣
◆  葉銀華/應該廢止法人代表董事制度
◆  黃介正/握手比握拳好





趙春山/實事求是 才能讓台灣走出去


2020-12-31 01:03  聯合報 /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新冠疫情名列2020年全球十大新聞之首。美聯社


新冠疫情名列民國 109 年(二○二○年)全球十大新聞之首。至今病毒仍是徘徊不去,雖有疫苗相繼問世,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又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在疫情肆虐之下,首當其衝的就是經濟。疫情奪走世界百萬多條人命,各國的經濟成長也是每況愈下。我們熟悉西方哲人所說「人是政治的動物」,卻忽視中國史家論及「民以食為天」的道理。「講政治太多,製造問題講經濟」,則問題很大。

新的一年,各國都把處理疫情和經濟問題視為當務之急。拜登還未上任,就已宣稱內政優先,也就是「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處理前任留下的外交難題。但外交離不開疫情,拜登可能把抗疫作為和競爭對手合作的選項;中共則會以推動「疫苗外交」,來扭轉其「戰狼外交」的形象。

各國聚焦疫情和經濟問題,將使國際組織成為明年國際關係的主要舞台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經驗告訴我們,國際組織發揮的最大功能,不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而是促進國際合作。拜登強調多邊主義,亟欲扭轉川普的「退群」行動,特別選擇重回《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但中共早已先聲奪人,在重要國際組織進行超前部署。未來中美將為爭奪國際話語權,進行一埸外交戰。

在馬政府時期,兩岸智庫曾就雙方如何在國際社會和平共處進行研商,其中最讓與會者勞心費神的是,我方在國際組織使用的名稱問題。蔡政府上台後,對岸緊縮我外交活動空間,打擊我參與國際組織所做的各種努力。我曾多次在媒體撰文批評對岸此舉不當,強調對岸以政治理由拒絕台灣參與非政治性的國際活動,太傷台灣人民的感情,也違背對岸領導人習近平推動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主張。

台灣的國際處境艱困,必須要懂得「生存政治」的道理。前總統李登輝民國 78 年(一九八九年)三月,以「來自台灣的李總統」這個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頭銜,訪問新加坡。李總統在返抵國門的記者會上說,為了國家生存,應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爭取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權益,這才是外交活動最高目的。其他諸如參與的模式、名分、地點、對象等,應視為次要的手段問題。技術上應適時、適地、適事、適人而制宜,充分發揮彈性務實做法。

身為李總統的門生,我一直把他上述這段話銘記在心。我總覺得在國際社會,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門口高喊口號,在自己家裡「喊爽」,有什麼實質意義呢?我從事中國大陸研究多年,知道毛澤東說過有調查才有發言權的涵意對台灣而言,能夠走出去、能參與,才是最重要

美國這次總統選舉造成社會的嚴重撕裂。台灣亦是如此,不知浪費多少寶貴的資源,做選後療傷止痛的工作。現在台灣不是選舉季節,但還是有人大搞「翻案風」,把前朝過去的努力,當成是今天的罪行,「親共」、「賣台」的「紅帽子」滿天飛,讓人不覺興起「今夕何夕」感嘆!

台灣幅員狹小,最大的財富是人。所以大家必須團結,不能分裂。希望政治人物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中間、政黨的利益放兩旁,讓政治歧見僅止於是「茶壺裏的風暴」,不要讓它外溢成為台灣走向世界的阻力。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極寬鬆貨幣環境 明年經濟主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590/web/

◆  聯合報黑白集/表姊夫如何監督表妹?
◆  聯合報社論/陳部長,醫療資源這樣用對嗎?
◆  經濟日報社論/極寬鬆貨幣環境 明年經濟主調






經濟日報社論/極寬鬆貨幣環境 明年經濟主調


2020-12-30 00:0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今年第 3 季美國高頻數據透露景氣出現反彈跡象,疫苗又於年底問世,經濟復甦貌似在望,金融市場遂期待聯準會在12月17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能針對未來利率及購債政策走向提出更清晰的前瞻指引,亦即是否會釋出2021年有無升息或減慢購債步伐的可能性。但聯準會最終仍在關鍵之處,打了迷糊仗。

首先,在利率政策方面幾無變化,依然在勞動市場狀況符合最大就業量、物價上漲年增率升至2%,且適度超過2%達一段平穩期間之前等三項標準下,維持利率目標區間於0~0.25%。同時,聯準會認為美國經濟已從谷底爬升,並在2021年邁入復甦階段,全年成長年增率預測中位數可望達4.2%(有低基期效應加持),且再次強調寬鬆政策之目的,是為達到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即其既有的雙重職責。而從未來兩年聯準會物價的預測區間分別為1.2~2.3%、1.5~2.2%,排除極端預測值後的集中趨勢區間則僅為1.7~1.9%、1.8~2.0%的情況可知,與會官員們認為物價顯然還不到需要警戒的範圍,因此不傾向急於升息。既然如此,近一、兩年聯準會的政策重點,將落在盡力促進就業,設法消弭經濟產出缺口。

至於量化寬鬆政策部分,聯準會承諾將延續今年6月以來的購債策略,即每月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政府公債及400億美元的房產抵押證券。而市場關注的購債政策,其前瞻指引內容則由原先的「未來幾個月」,改為直到經濟「朝著我們的法定目標出現實質顯著進展」。對市場而言,這回聯準會將未來購債機制的執行與經濟表現相連動的敘述,算是有提供更進一步的訊息。但若對照利率政策有明確的量化指標作為指引,新的購債政策前瞻指引表面上看來有政策高度,卻為自己預留了許多解釋空間。

聯準會在此處之所以不願說得更具體明確,實有其難言之隱。主要是未來美國經濟成長仍充滿著不確定性,諸如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得到控制、2021年底疫苗已有效並廣泛使用,以及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後續發展路線等景氣復甦要件未必能適時具足。再加上具免疫力的人口比例上升、社交距離與集會限制等規定鬆綁,大眾願意投入戶外經濟活動,失業率亦相應降低從而填補產出缺口等,讓經濟活動得以達到較均衡復甦的情境,也仍有達成難度,導致與會官員對來年經濟表現的看法高度分歧。這點從12月會期公布2021年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預測分布的全距範圍,分別落在0.5%~5.5%、4.0%~6.8%,即可得見。

不過,即使購債政策的前瞻指引欲語還休,但其與經濟表現相連動的說法,仍提供市場偵察其改變作法的方式。也就是從利率政策的前瞻指引可推測,當三項就業、物價條件滿足之刻,便是經濟朝著法定目標出現實質顯著進展之時。屆時,聯準會將開始考慮減碼。

展望2021年,聯準會在量化寬鬆政策結束前,大抵不會啟動升息循環。因此,在聯準會不願明言減碼指引,甚至保留加碼購債彈性下,升息應還不在FOMC的政策討論清單中。反之,若未來經濟不確定性消除,美國真的實現全面性景氣復甦,按照聯準會目前的指引看來,也不排除啟動減碼量化寬鬆。

至於2021年聯準會是否會考慮升息?答案是不太可能。理由是物價預測已暗示通膨問題暫時無須顧慮,利率點陣圖也透露出絕大多數官員皆認為極低利環境將持續到2022年,是以可預期2021年底之前升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換言之,當前聯準會的政策立場仍是偏鴿派,低利政策在物價與就業市場出現顯著改善前,應該都不會結束,極寬鬆貨幣環境仍將是2021年全球經濟的主風貌。











聯合報黑白集/表姊夫如何監督表妹?


2020-12-30 01:34  聯合報 /   黑白集
吳明鴻將接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圖/最高行政法院提供


台灣民主很魔幻寫實。行憲紀念日前夕,民選大總統在國會逆抗民意,開放萊豬;翌日亞洲週刊封面出現身著龍袍的蔡英文,揭示台灣的「民選獨裁」。更巧的是,司法院發布總統特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總統表姊夫吳明鴻堂堂出線。「民選獨裁家天下背書,真是諸法皆空,自由自在

萊豬加表姊夫,共震效應強大。府院黨趕緊滅火,強調表姊夫是因資歷與專業出線。法界卻反譏,「用膝蓋想也知」。民眾看到的,則是吳明鴻功在黨國,對罷韓程序違法、黨產會對婦聯會、中廣申請假處分等,盡皆賣力捍衛表妹立場

最高行政法院的職權,在確保政府行政權「依法行政」,人民權益若遭公權力侵害時,有司法管道可以救濟。司法院長許宗力曾形容,行政法院有如法治國穹頂的拱心石」;但他薦舉皇親國戚掌理民告官的衙門,在人民看來,卻有如正義的擋路石」,是為民選獨裁保駕

許宗力就是總統無懼違憲爭議欽點的院長,如今他再護送小英表姊夫上位,憲政的五權分立又倒一支柱蔡英文干預司法早有先例,比起扁馬可謂絕對超前部署差別只是,她第一任使刀叉,第二任用手抓表姊夫上座是一葉知秋」,遙指民主凜冬表姊夫如何監督表妹,令人無從想像












聯合報社論/陳部長,醫療資源這樣用對嗎?


2020-12-30 01:3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我國首班自英返航班機加強檢疫,百餘名乘員中有三人確診。陳時中說,台灣目前「醫療能量」可以負擔,沒必要禁飛英國航班。圖/指揮中心提供


英國傳出變種新冠病毒後,我國首班自英返航班機加強檢疫,百餘名乘員中有三人確診,至於是否變種病毒仍在比對中。這次返航待遇被外界拿來與武漢包機相比,因而有「小明不能、大明可以」的批評,認為雙重標準。被問到為何不暫停飛英航班,陳時中說,台灣目前「醫療能量」可以負擔,沒必要禁飛,不必「鎖國」。

陳時中錯了!暫時停飛英國航班,就像戴口罩一樣是為了保護國人安全,避免引進新疫情;稱之為「鎖國」,完全是黑白講。全球四十多國禁止英人入境,難道都在鎖國?再說,暫時停飛可爭取我們的部署時間,待全球對新病毒有更多了解後再行開放,更能避免國人無謂地感染喪命,也減少醫療資源虛擲。因此,華航和長榮昨天相繼自行宣布取消下月所有往返英國航班,倒顯得明智。

外界的「小明不能、大明可以」之譏,原因是二月初首架武漢包機返台後發現一台商確診,蔡政府便怒而叫停後續包機。為此,不少台商包括年幼的「小明們」滯留武漢達兩百多天,到八月才獲准返台。那名「禍首」的例十一確診台商二月四日驗出確診,但從十八到廿一日連續四日卻驗出陰性;但指揮中心仍以「陰陰陽陽」為由,拖著不許他出院。這正是外界質疑的雙標:對待滯陸同胞嚴苛無比,對待英國來台旅客卻寬大體貼。

蔡政府因為反中,從而冷眼對待滯陸台胞,將他們拒於國門之外,這是赤裸裸的歧視,也是心胸褊狹的表徵。若以同樣的人道角度看,基於協助國人返台的立場,政府或許沒必要完全禁止台英之間的航班,但在檢疫及乘員的管制上絕對必須嚴格把關。迄今為止,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對英國航班或旅客下達禁令,日本和印尼為防疫情惡化甚至禁止所有外國旅客入境,韓國和菲律賓則宣布禁航到明年元月。但台灣卻遲遲才宣布「減班」,而且在接運本國旅客時,對英籍旅客入境亦無任何限制;相對來看,便顯得大意。

正因為如此,這次華航班機返台後驗出了三人確診,其中一人就是英國籍人士。這點,從國家醫療資源運用的角度看,其實是不必要的風險與浪費。陳時中宣稱,目前台灣的「醫療能量」尚可負擔,因此無須禁飛。然而,台灣的醫療人力或許足以應付目前相對平緩的疫情,但每名確診民眾要耗費的醫療費用平均為二一○萬元,每名移工耗費的則為八○萬元;這些都是全民健保的民脂民膏,經得起這樣的虛擲嗎?再說,衛福部有資格幫全民這樣任性撒錢嗎?

進一步看,加強重災區的旅客檢疫管制,目的是為了保護相關乘員的安全,避免健康的旅客在密閉的機艙中受到少數未知染疫者的感染。以這次自英返台班機為例,有一名十餘歲確診者發燒達卅九度,Ct值為十五・七,處於病毒量高、感染力強階段。其餘乘客或機組人員和他共處機艙達十多個小時,稍一大意,即可能受到感染。這樣的風險,比武漢回台包機還要危險數倍,但指揮中心的隔離和檢疫安排卻反而顯得鬆散,怎不令人擔心。例如,這百餘名旅客大隊人馬行經航廈,對比先前武漢包機停在維修機棚、國軍派化學兵伺候的景象,明顯天壤有別。

每一次出現不同的檢疫待遇,都是陳時中對自己的打臉;每一次巧言改變說詞,都使蔡政府露出更多馬腳。「小明不能、大明可以」,反映了陳時中的前後不一與「重洋輕陸」。萬一英國變種病毒肆虐全球,他要不要把武漢病毒改稱肯特病毒」?

【重磅快評】請蔡政府宣布:用中華台北者一律查水表

◆  【重磅快評】陳吉仲容不下說真話的官員
◆  【重磅快評】請蔡政府宣布:用中華台北者一律查水表

◆  【重磅快評】蔡政府可以宣告盧秀燕的金標章無效嗎?
◆  【即時短評】要查馬政府去WHA傷主權 請先約詢陳建仁







【重磅快評】請蔡政府宣布:用中華台北者一律查水表


2020-12-30 16:38  聯合報 /   主筆室
監察院長陳菊(左)昨天率領監察委員巡察行政院,行政院長蘇貞昌(右)則率閣員出席。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長陳菊昨天率監委巡察行政院,監委林文程質疑民國 94 年(2005年)前總統馬英九決定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及觀察員身分參與 WHA 年會,犧牲台灣主權,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全力配合監委追查真相。歲末年終見此閣揆與監委自打臉之言,真是讓人民無言

不久前,「市長聯盟」網站日前將台灣六都竄改標示為中國城市,我中央與地方聯合抗議要求正名,「市長聯盟」便將我方城市隸屬由「中國」改為「中華台北」。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還盛讚朝野一起努力、團結一致,卻絲毫未質疑用中華台北傷害了主權

更別忘了,民國 105 年(2016年)蔡政府也是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 WHA,當時衛福部長林奏延致詞時更自稱中華台北」,蔡總統也說稱謂上沒有被矮化」。如果以中華台北參與 WHA 是出賣主權、要被調查,為何接受、延用的蔡政府一干人等就不必

堂堂政治學者出身的監委放出此話,更讓人質疑其思考、行事邏輯之大謬。全面執政的現任蔡政府延用「中華台北」沒事,也不去懷疑是不是犧牲台灣主權、接受北京條件,卻死釘一般使用的前朝。把御史大夫當成東廠打手,還真是前無古人

尤其,林文程在出任監委的自傳中稱其個人特質充滿正義感,又言監委行政彈劾權、糾舉權,必須以審慎調查為基礎,他在學術界任教和從事研究將近 30 年,學術研究強調真實,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但見這場只瞄準前朝使用「中華台北」的鬧劇,如此選擇性正義,又那裡有絲毫「求真」精神?

若真講正義、要求真,東京奧運在即,就請蘇貞昌、林文程乃至蔡政府明白告訴人民,若我運動員屆時仍得以「中華台北」參賽,要不要退出?或者乾脆直接宣布,只要以「中華台北」參賽者一律「查水表」,如此展現台灣人的氣魄,或許會贏得更多國人掌聲!










【重磅快評】陳吉仲容不下說真話的官員


2020-12-30 18:05  聯合報 /   主筆室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今參加「台灣農產嘉年華」感恩茶會,面對記者詢問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被拔官一事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快速離去。記者彭宣雅/攝影


王忠恕是誰,今天以前沒有多少人認識他,今天過後,恐怕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但他肯定要被台灣進口萊豬史記上一筆,因為他只當了短短半年的中央畜產會執行長就被拔官,創下該職務任期最短紀錄。為什麼呢?因為他說了不好聽的真話,惹得「老大」不開心,而他的頂頭上司就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導火線是最近貼上台灣豬標章的「鬍鬚張」滷肉飯,被發現有一款便當裡販售來自西班牙的豬肉,頓時成為眾矢之的,外界質疑既然貼上台灣豬標章,怎麼可以販賣進口豬肉?公信力早已備受質疑的台灣豬標章徹底破功面對外界追問,陳吉仲說可以標示不符來開罰,沒想到王忠恕卻說,台灣豬識別標章是一個計畫,並沒有法源依據開罰,最多只能要求業者拿掉陳吉仲的說法被底下依法行政的文官戳破,於是王忠恕就被火速拔了官

王忠恕去年7月調往中央畜產會之前是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被認為是認真專業的文官,但也就是因為太過認真專業,不像陳吉仲深諳「時空環境不同」、「」去自如的為官之道,多年來一直只能擔任副首長。

這不是王忠恕第一次因為說真話惹毛陳吉仲。農委會為了做業績,拚命要業者申請台灣豬標章,但是不是百分之百使用國產豬才能申請標章?話一向說好說滿的陳吉仲一再打包票,但王忠恕卻說,主原料一定要用,因為百分之百查核不容易做到,也會造成店家困擾,說法明顯跟陳吉仲不一致。

事實證明王忠恕說的才對,因為台灣人有食用四神湯、小腸的習慣,導致包香腸的腸衣不夠,得從國外進口。因此陳吉仲後來自己也改口只要主原料是國產豬就好,但即便如此,王忠恕已再次惹怒當道。

話說回來,鬍鬚張在申請之前也已就此詢問畜產會仍有庫存的西班牙豬肉,是否仍可申請?最後畜產會還是發給標章,鬍鬚張也在便當外盒做出豬肉來源國標示,用了沒有萊劑的西班牙豬,又何錯之有?

蔡政府堅持不在上游的源頭做好標示,而在下游的消費端推出根本難信服人的各式標章、標示。台灣豬標章根本沒有驗證機制,業者只要簽了切結書就能申請,既沒有防偽設計,也沒有設定效期及事後定期查核。豬價浮動,如果業者申請時沒用進口豬,但後來考量成本用了進口豬,標章還能繼續貼嗎?面對這個問題,王忠恕說,是否使用國產豬,業者心中自有一把尺,若改用進口豬就應自己撕掉標章。簡單地說,就是業者憑良心。

這些話聽在滿腦子只為政治服務的陳吉仲耳裡當然刺耳,像王忠恕這種有專業但政治不正確的官員,被陳吉仲拔之而後快,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教授為何要幫急難家庭募款?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590/web/

◆  快暫停沒有防疫概念的社宅案
◆  從馬世芳著作權爭議談起…政府契約範本 踐踏藝術家人權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教授為何要幫急難家庭募款?
◆  2020庚子年 讓人類學到的功課
◆  北部缺電 人為疏失貽害
◆  賣國進世衛?先查扁朝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教授為何要幫急難家庭募款?


2020-12-30 04:00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教育部試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圖為2017年虎尾科大申請將師徒制用於農業人才培育。 圖/教育部提供


目前全國共有三六八處鄉鎮市區,其中八十%國人住在僅占國土面積十三%的都會城市中國家發展委員會為因應人口過度集中大都會,以及城鄉發展失衡與總人口即將減少、高齡少子化等問題,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將全台一三四處鄉鎮區列為優先推動地區。

「老、小、弱、殘、窮」通常是這些鄉鎮區的真實描述,這些地區通常也是經濟蕭條、家庭失能,也有最多的高風險家庭。根據金融研訓院二○二○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台灣有十九點五%家庭無法在一周內籌到十萬元應急,十五點五%連支應生活都有困難有三成民眾幾乎沒有儲蓄這些經濟弱勢家庭,只要碰到急難—失業、疾病、天災,幾乎就陷入沒有緩衝、無法對應,無力恢復的狀態

在地方創生的國家戰略下與偏鄉社區急需外力協助,教育部正大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引導大學積極回應所處城鄉或偏區需要,鼓勵大學教師帶領學生投入地方活化、社會改變或環境保護等真實問題的解決。未來十年,大學即將面臨一場大洗牌的高教疫情。根據人口模型預測,到民國一一七年,大專入學生人數將只剩十五點六萬人,意謂屆時至少有卅-五十家學校得關門大吉;若再結合高齡化人口結構改變,愈偏鄉的大學,面臨愈大的生存危機。

奠基於「偏鄉弱」與「大學多」二大社會脈絡,筆者近來在逢甲大學推動「大學伴.偏鄉善」USR 計畫,陪伴團隊進入偏鄉地區,希望將大學打造成為所在城鄉的社會創新樞紐,讓大學未來的營運模式與學生結構將不再以年輕學子為主,也可以成為終身學習、社區照顧與地方創生的最佳伙伴。

為更了解偏鄉的真實需要,筆者目前正參加由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發起的1919 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成為卅八位環台募款勇士的成員之一。我將以單車環台十五天,用一千三百公里來走過一百多個偏鄉,造訪救助單位與受助家庭,親自感受偏鄉的不便與難處,同時也為上萬急難家庭募款。

到十月底止,「1919 愛走動」已透過二九六個鄉鎮一,三○三個1919 服務中心,救助超過一三,七○六個急難家庭(每月五千五百元,連續四個月),並每二個月提供一次食物包的援助。這次環台募款騎車,我必須每天用臉書、e-mail、Line、簡訊等方式,向眾親朋好友分享我所看見的疾苦,邀請大家一起關心急難家庭的需要。

我們即將送別民國 109 年(二○二○年)。展望新年,隨著新冠變種病毒的持續發酵,全球仍將處於不安之中。

台灣雖是防疫寶島,但偏鄉民眾生活仍舊困苦。盼望有更多大學投身於偏鄉弱勢的陪伴,化所在地理劣勢為偏鄉創生機會,也邀請您一同支持「1919 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










快暫停沒有防疫概念的社宅案


2020-12-30 04:16  聯合報 /   翁金山/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前所長(台南市)
興建社會住宅應考量有效的防疫功能。 圖/(百齡水岸社宅模擬圖)北市工務局提供


新型冠狀病毒無孔不入,為避免國際貿易停頓,文明倒退,除強化執行入境篩檢,染疫者隔離政策外,往後集合住宅之興建案或現有建物之修繕案,更需設法提升自然通風性能才是重點。畢竟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居住環境是阻絕病媒的根本,並且是評價都市生活環境的指標。

法國在民國 36 年(一九四七年)為紓解二次大戰後人口增加,中低所得平民一屋難求的困境,委任現代主義大師柯比意設計興建的馬賽公寓,就以自然通風採光優越都市化住家Habitat)為宗旨,並成為社會住宅的典範。柯氏以七條隔層設立的中間式空中步道為骨骼,佐以活潑的樓中樓式住宅空間設計法,不僅建構了擁有雙向自然通風採光效果的公寓式住家,住家空間格局更多達廿三種,以解決不同家庭背景選擇家居生活之需。

容納一千四百人,三三○戶住家的馬賽公寓底層,更以挑空方式確保地面層及都市環境的通風,體現倡導多年的「公園中的高塔」之都市設計理念。通風採光優良的屋頂層則設立幼兒及成人社群活動所需之交誼、演奏及三百公尺長跑道,彰顯現代化都市生活的特性。

馬賽公寓的另一特色為降低造價嘉惠平民大眾空間尺度的模矩化與人性化,則是大量生產降低造價的前導。加拿大蒙特婁民國 56 年(一九六七年)以「Habitat 居住性」為名的世界博覽會,則是模矩化大量生產在施工技術上的驗證。

蒙特婁的 Habitat 以二群各一五八戶的居住單元形構的公寓式集合住宅群,各由一座肩負垂直交通的電梯組及兩條開放式空中步道形構的立體化都市框架及高三點零五公尺、寬五點三三公尺、長十一點三公尺的長方形模矩化 R.C. 預製單元,以樓中樓方式組合形成。其關鍵為長方形預製單元的上下關係,以九十度相交方式結合。以形構自然通風採光均優,又生動有趣的簇群式樓中樓住家格局。因此不僅擁有獨門獨院透天式住家的環境及立體城市才有之開闊視野,並有都市化後中低所得者嚮往的大型綠化陽台。

概言之,民國 36 年(一九四七)的馬賽公寓及民國 56 年(一九六七)的 Habitat 之成就,無不以宏觀的都市設計思維為宗旨,彰顯自然通風的防疫功能。相較之下,台灣近年完成的社會住宅,時間上雖然晚上述名作達四十至六十一年之多,但防疫功能卻有一段明顯的落差建築師本年出刊的十月份專輯,台中某社會住宅的空間結構乃是通風較差的中間走廊,住宅空間也只有三種格局是佐證。這種落差現象的改善,由起造人改變其計畫較容易見效。畢竟台灣的建築師很難超越起造人的構想從事設計工作,尤其是政府主導的社會住宅,權責單位的認知,對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冠狀病毒衝擊下,興建社會住宅若未能達成有效的防疫功能,應暫停執行。從國家長程發展角度言,政見所提興建戶數,現況下不是重點。借鏡上述國際經典,以宏觀都市設計為宗旨,體現社會住宅的政見,並為民國 110 年(二○二一)的課題才是為政之道。









從馬世芳著作權爭議談起…政府契約範本 踐踏藝術家人權


2020-12-30 04:08  聯合報 /   黃健敏/建築師(台北市)
廣播王子馬世芳。圖/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提供


馬世芳的著作權爭議,因為有民代質詢,上了媒體,引起關注。政府採購的不平等條約,的確族繁不及備載,在此提供一些自身的經驗,謹供甲乙丙諸方回味,也讓大眾了解。

事端一文化部提供的公共藝術契約範本,針對著作權之歸屬,明列「廠商及藝術家並承諾對機關及其授權之人不行使其著作人格權。」惟按著作權法,著作人格權專屬於著作人本身,不得讓與或繼承。由於著作人格權不可剝奪,於是公家機關想出「不行使」的巧門,聲稱並沒有違法。

有鑒於該條文的不合法不合理,我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某次文化部公共藝術審議會提出臨時動議討論,會議主席楊子葆副部長認同該條文應予廢除。但是行政人員堅持如果刪除該條文有些窒礙,最後的結論是同意刪除範本中的相關條文,同時加註「著作人格權之行使與否,由乙方與甲方共同約定之。」

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契約範本於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修訂,新條文明示著作權歸屬之約定,不一定悉由機關取得,應視採購目的及公務實際需求而定。關於著作人格權,如果機關為市場流通,加值應用或相關需求,應另以書面協議之。對於文化部正面回應公共藝術領域著作人格權的作為,應予讚許。但是許多機關依然循舊規,存在著乙方必需簽下權益被剝奪的契約。

事端二文化部每年編輯出版公共藝術年鑑。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我為該年度年鑑撰寫《公共藝術獎國際巡禮》壹文,承辦單位要求我簽署一份授權書,其中有一條文:「身為著作財產權人授權文化部不限地域、不限次數,且文化部可再授權第三人從事重製、公開播送、編輯與散布等方式利用。」機關只支付一筆稿費,卻可無限量的利用,甚至可不經原著作人同意就授權第三人重製,這是何等不平等的條約基於互惠原則,我略為修訂,授權範圍限台灣地區,限時十年,不可再授權第三人當年年鑑的另一作者,藝術家李賢文也曾修訂文化部的授權書

為此不平等不合理的授權書,我曾向民代反映。民代向文化部詢問,得到的回覆是此授權書是承辦單位所提供,與文化部無關,真是好一個鋸劍法。結果承辦單位結案時被扣了款,理由是「不符合甲乙雙方簽訂的契約需求」。

事端三:台北市某機關設置公共藝術,邀請外國藝術家,乙方對於契約諸多不平等不合理條文有意見,尤其對於機關有關著作權的要求,希望修訂,否則沒有意願為台北市創作。該機關為擁有國際級大師的作品,乃按外國藝術家的要求修訂後簽約。可是如果邀請的是台灣藝術家,可曾有任何機關願意修訂?許多機關總咬定公告的契約不可更改,強逼乙方簽約。乙方為了生計或其他因素,不得不接受。顯然公家機關對內外大大有別台灣的乙方是沒有人權的

台灣總以尊重人權為榮為傲,但是作為普世價值的人權應該不單限於政治領域在台灣,從事藝術創作者的人權多年來始終被霸凌、被踐踏,借此次馬世芳事件」,政府能否真正全面落實對藝術創作者的人權維護與尊重呢










2020庚子年 讓人類學到的功課


2020-12-30 03:57  聯合報 /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2020年度代表字出爐,由中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左二起)、超馬好手陳彥博、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在律師見證下,揭曉票選最高的「疫」字。記者曾吉松/攝影


年初有人提出今年又逢六十年一度的庚子年,不知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功課?結果新冠肺炎爆發,從中國武漢到美國紐約,短短幾周內,全世界彷彿面臨骨牌效應般,一個接著一個受疫情感染,而形成全球性的大傳染。

截至年底,全球感染人數超過八千萬人,一百七十多萬人喪生。疫情最嚴重的包括美國、印度、巴西與俄羅斯等。今年全球飽受驚慌,疫情規模之大,感染死傷人數之多,全球經濟受到之衝擊,堪稱人類歷史上少見。

難怪今年許多國家都選出與疫情有關的漢字,包括:台灣與馬來西亞都選出了「疫」字。日本則挑出「密」字,代表舉國上下在新冠期間的三大忌諱,避免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及密集接觸。韋氏辭典選出「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作為代表字。柯林斯字典選出「封城」(Lockdown), 劍橋字典以「隔離」(Quarantine),牛津字典則以「前所未見年代話語」(Words of an Unprecedented Year),顯示對疫情的無奈。

美國今年選的「抗」字更傳神,不僅代表美國對抗新冠肺炎的嚴峻,也顯示出美國這一年所充斥對於社會分裂、黑人被警察誤殺等的嚴重抗議,包括大選後川普總統遲遲不願承認連任失利的抗議聲浪。有趣的是美國在民國 106、107、108 年(二○一七、一八、一九年)分別選出了狂、亂、戰三個代表字,加上今年的字,是否顯示出川普這四年中的社會種種脫序與紊亂,種下今年疫情難以有效控制與收拾的原因相對疫情受控的中國大陸,今年則選出一個很中性的字眼」,是否代表上下一心對抗疫情頗有成效,以及掃除貧窮的決心,值得玩味

雖然武漢疫情開始爆發,但中國大陸如今基本上能夠正常上班上課,對於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非常不容易。相對於美國,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富裕、醫療水準最高的國家,目前得病人口高達一千九百萬,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卅多萬人,看在全世界民眾的眼裡,的確是難以理解。另外,十二月廿一日每日鏡報路透社破天荒的提出了歐洲病夫這個字眼,顯示新冠肺炎在歐洲的控制失利,與最近英國超強變種病毒擴散,人人陷入自危的新恐慌

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提出一個「學」字,人類在這一場疫情中所要學習的,包括面對疫情的危機處理,上自一國元首,下至一家之主與個人的自我管理,這些都是嶄新的學習課題,都是我們必須要重新學習適應的地方。「」字可作為民國 109 年(二○二○年)的總結。











賣國進世衛?先查扁朝


2020-12-30 03:52  聯合報 /   孫廷禎/國會助理(彰縣二水)
監察委員林文程(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廿八日監察委員林文程質疑當年馬政府以中華台北名義和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恐是暗地裡答應北京的政治條件,方有參與的事實。不知道民進黨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事實上,最早面對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大陸壓力的,就是民進黨政府,而當時的民進黨政府,不僅沒抵抗,還舉手齊額、大表感謝,喪權辱國的,正是民進黨政府自己。

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外交部、衛生署就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經過到會備質詢。當時猶有世界衛生組織在內部備忘錄中稱我國為「中國台灣省」一事,外交部雖提出嚴正抗議,然外交部次長沈呂巡到會備詢,仍不免俗面對民進黨立委群起攻之。

至林郁方質詢時,林拿出了一封民國 94 年(二○○五年)七月廿七日,WHO幹事長辦公室主任 Kean 寫給時任疾管局局長郭旭崧的函件,內容寫著「……the participation of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experts from "Taiwan, China"……」林郁方詢問,當時外交部提出抗議了嗎?沈呂巡答道,民進黨政府在民國 95 年(二○○六年)的回函中不但沒有抗議,起先說:「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續言「your effort in this matter is appreciated」。林郁方接著補充道,信中提到「As our two sides have been in the process of working out a mutually acceptable arrangement……」簡而言之,當時的外交部與疾管署,不僅是接受這個安排,還謝謝世界衛生組織的努力

民國 94 年(二○○五年)世界衛生組織防治禽流感相關會議,當時出席該會的郭旭崧局長何美鄉名牌後面所標明的是「Taiwan, China」;民國 95 年(二○○六年)五月二、三日,疾管局副局長林長頂前往日內瓦參與會議,名牌上掛著「Taipei,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時任的行政院副院長正是現在最抗中保台的蔡總統當時的行政院長,更是今天下令外交部配合調查的蘇貞昌

這些詢答紀錄,一字不漏的收於立法院公報中,請問林文程,當時世衛如此以不適當的程序和錯誤名稱稱呼台灣,民進黨政府不抗議、不悍然退出技術性會議,有沒有出賣主權蘇院長、蔡總統要不要配合調查釐清真相

民進黨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卻要將賣國的大帽子扣在國民黨身上;況且從一開始面對世衛壓力就低頭的正是民進黨政府、想不出方法搶進國際組織的也是民進黨政府。奉勸民進黨,雙重標準、酸葡萄心態的「馬維拉」歹路不可行,往往證明「還馬英九公道者,必蔡英文。」何必呢?

范疇/「西伐利亞主權困境」下的台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西伐利亞主權困境」下的台灣
◆  葉銀華/應該廢止法人代表董事制度
◆  黃介正/握手比握拳好






范疇/「西伐利亞主權困境」下的台灣


2020-12-30 03:45  聯合報 /   范疇(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2020美國大選後,人類對「主權」這概念,將經歷一次徹底的檢討。路透


主權困境」纏繞台灣已久。本文主旨在於指出,主權困境固然有極其現實的一面,然而它也是一種思維框架MindSet的產物。而在當前世局演變下,尤其是二○二○美國大選後,人類對「主權」這概念,將經歷一次徹底的檢討。這場檢討,可能歷時十年甚至數十年,但台灣得在第一時間就跟上腳步,以免到時愕然或猶豫不決。

從四百年歷史寬度來看(1624-2024),台灣的處境是個「西伐利亞的主權困境」。荷蘭人登陸台灣後的廿四年,也就是一六四八年,歐洲自身的政教生態封建生態之間的鬥爭終於到了一段落,簽下了西伐利亞和約,奠定今日我們所熟悉的主權國家體系」。一六四八年,台灣島還是個懵懂的化外之處,事實上,不要說台灣島了,連隔鄰大陸塊上的大清帝國對初生於歐洲的「主權」概念,都還完全無所認知,處於一種帝國思想和儒生「天下」概念的交互混沌期。

大清國的主權概念,是被西方逼出來的,或說打出來的。比如說,大清國下的台灣,頂多被「朝廷」視為一塊可有可無、屬己非己的蠻荒外島,但當時日本已經西化,「主權」概念清晰,才會提出「割讓」台灣島的概念。大清朝廷覺得這樣很划算,本來自己就無法掌握的一塊地方,竟還可以「割讓主權」來平息威脅,真是太合適了。香港割讓給英國,也可做如是觀;甚至後來各地的「租界」,都可以這樣來看。

滿州人本來就沒有西方「主權」的概念,漢人儒生就更不用說了,只要能平息事端,讓你用用其實沒什麼了不起。所謂的「喪權辱國」都是後來比較了解了西方「主權」概念後的事;至於什麼「民族恥辱」,更是在思想上抄襲西方民族國家概念之後發明出來的恥辱感,可以視為一種原先不懂、後來懂了之後的被耍弄感的代名詞。

不管你的祖先原來就住在台灣島上,還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來到台灣島上,今天你生活在台灣島上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除非你決定不要這個島了,要移民到地球其他地方去,否則你對於自身和這個島的關係,就不能不看清楚幾點歷史:

一、今天世界上所謂的主權體系」,不過只有四百年歷史,台灣島上的人在意識上是晚到者,對「主權」的意識頂多不過一百年。即使大如大清帝國,至死也對「主權」沒多少概念。後來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主權一開始也是一知半解中華民國一開始還搞不清楚何謂主權,否則也不會發明什麼中華民族來企圖黏合人心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剛開始根本就是蘇聯共產國際的一部分,「主權也只是說說而已

二、主權體系起於歐洲,一六四八年西伐利亞協議後,展開了漫長的領土邊界、誰應該被誰管的鬥爭,期間經歷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妥協出相互讓渡部分主權的歐盟

三、美國是一群被歐洲搞煩的、來自歐洲的人所建立的,原先只是殖民地,後來主權意識越來越清楚,就不惜一戰的獨立了

川普,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他的作風,他實實在在得迫使美國人做出反省:究竟是「地球是平的」的全球化,還是老派的「西伐利亞主權體系」對美國比較好?

地球走到這一步,這個川普大哉問其實是世界性的;美國得回答,歐盟得回答,日本得回答,有朝一日台灣也得回答。只要是在思維清楚下自己做出的選擇,且願意付出對價,那就是對的。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升值帶來的壓力與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553/web/

◆  聯合報黑白集∕掩耳盜鈴的豬標章
◆  聯合報社論∕綠委拋出的紅色血滴子
◆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升值帶來的壓力與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升值帶來的壓力與契機


2020-12-29 00:3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是被美國關切超過 30 年的老問題。最近,美國財政部又舉起《2015年貿易便利及強化法》大旗,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如果匯市環境依舊,半年後我國如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又該如何因應?「新台幣升值」顯然成為央行及企業的共同夢魘。

嚴格地說,美國把貿易失衡歸諸於他國操縱匯率且概括性地以三項指標評斷,並不公允。就以今年11月來說,短短一個月內,我國央行外匯存底就增加超過121億美元,增幅達8.3%。如果新台幣匯率隨著國際熱錢移動而巨幅波動,勢必會衝擊企業日常營運,嚴重影響經濟成長。央行依法進行動態穩定調節匯率,無可厚非。

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原因不一而足,但與美元國際支付角色、美國各類產業競爭力,以及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急速擴張有關。所以,美方只是以要求他國貨幣升值來解決本身貿易失衡問題,顯有以鄰為壑之嫌。更何況縱使新台幣升值至新高,也無法有效平衡台美貿易逆差。畢竟工業生產製造與供應鏈調整都需要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經濟在過程中必然會付出高昂代價。

新台幣這波升值已有十個月,這段期間新冠疫情肆虐,幸好電子業成為新生活型態的受益者,但傳產、機械及化學業遭受負面衝擊。最近新台幣再次大幅升值,可以想見已受傷害產業未來仍會持續低迷。另外,即便是出口獲利的企業,若受新台幣波動衝擊而未能有效規避風險,也將出現帳面與實質兌換損失。因此,新台幣走勢影響到企業的穩定經營,並不利於國家均衡發展。

這次美方質疑新台幣價位而施壓,正是啟發大家在企業、銀行與央行三角關係中重新思考新台幣匯率所需扮演角色的契機。美國未來半年財政與貨幣政策仍會高度寬鬆,美元資金過剩將會繼續壓迫新台幣升值。更長遠地看,全球區域經濟崛起,美元弱化已是長期趨勢。因此,無論央行或企業,都有必要重新審視在匯率操作上是否只看住美元。

企業若要克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波動的風險,就不宜再堅持由央行獨守新台幣價位而企業只專心降低生產成本的營運模式。廠商可調整產品的美元報價,改以包含美元波動風險,或其他幣別、甚至是由情境決定等不同方式來進行操作。產品競爭力納入財務風險成本考量,才是企業經營的常態。當然這對中小企業極具挑戰性,政府也有必要強化輔導。

銀行也不宜僅是扮演廠商外匯交易的平台,而要提升成為外匯避險顧問的角色,對廠商匯率操作提供必要的避險建議。銀行若能推出不同幣別客製化的避險組合,特別是針對廠商貿易對象國的貨幣,必然可提升金融服務品質。台灣的銀行業過去被批評缺乏國際競爭力,未來國銀應進一步提供匯兌風險管理服務,朝向現代化金融機構發展。

至於央行管理新台幣匯率,建議要以降低企業避險成本做為重點。央行可以規劃開放更多不同幣別的避險管道,滿足廠商在實際貿易上的需要。央行面對國際資金巨額進出,被迫在外匯市場增加調節力道與頻率,卻無法以托賓稅遏阻熱錢對台灣實體經濟的傷害。所以,央行需要另闢蹊徑紓解廠商的匯兌風險,開放銀行多元幣別的避險交易則是值得推動的方向。

眾所周知,投資者的智慧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同樣地,台灣的外匯交易也不宜再以美元做為唯一的焦點貨幣。美國使用貿易法監控他國匯率政策已行之多年,未來我國仍會面對這樣無情的政治施壓。要降低央行在外匯市場上防守新台幣匯率的壓力,就只能採取疏導之策。我們應以正向態度面對挑戰,透過廠商、銀行及央行共同的努力,或許就是開創台灣金融國際化的契機。













聯合報社論/綠委拋出的紅色血滴子


2020-12-29 01:10  聯合報 /   社論
我國學生將畢業論文授權給線上論文資料庫「華藝線上圖書館」,但轉到中國大陸的「台灣學術文獻數據庫」後,「我國」都被改成「台灣」。圖/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台灣學術文獻數據庫


民進黨立委范雲最近質詢,對一家民間資料庫華藝」窮追猛打,稱該公司「配合中國審查」,資料庫中「國立」字樣被刪,有關「天安門事件」文章全被剔除,「全國」一律改為「台灣」,台灣認同被消失,質疑該公司有中資。兩天後教育部公布調查結果,指華藝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嫌,將傳喚說明。綠營立委出手修理、教育部配合演出,嚇得華藝趕緊停止所有「國立」大學的授權,公司將面臨經營危機。

華藝公司所做的資料庫,其實就是英文學術資料庫中文模式例如總部設於紐約的 JSTOR 掃描許多英文期刊論文,做成PDF 唯讀檔,然後詢問學術機構要不要簽約。如果某大學簽了約,該校師生即可免費下載文章,省下跑圖書館的麻煩;大學則付費給 JSTOR 公司,支應掃描及人事支出,若有剩餘則成為公司利潤。華藝依樣畫葫蘆的操作,為何在台灣會產生爭議呢?

原因在,英文圖書期刊電子化巿場早已被西方企業瓜分,華藝只能走繁簡體中文電子資料庫路線,以兩岸文史、社會學科研究為主;但一碰到兩岸政治的敏感神經,就招來麻煩。華藝掃描的是台灣出版品的「唯讀檔」,對岸自然無法修改;對岸於是在搜尋索引動手腳,先刪除六四、天安門有關的敏感文章,然後,再就其餘文章在目錄欄修改標題、作者服務機關的敏感文字,例如國立成功大學刪除「國立」二字。范雲控訴華藝「配合中國做文章審查」,緣由在此,但這樣的指控有道理嗎?

第一,中共進行網路審查已非新聞,六四、天安門早就是敏感關鍵字,搜尋不但不會跳出結果,還可能被往上呈報,甚至停止網址連線。中共如此綿密的監控,范雲期待它會對華藝資料庫網開一面嗎?華藝資料庫的敏感文章被阻,分明是中共作祟,怎能把帳算到台灣廠商頭上?

第二,中共長期在全球壓制含有中華民國主權意涵的名詞,諸如國立、國防部等詞皆不准出現,每年爭議不下數百起。我外交體系傾洪荒之力奮戰,往往敗多勝少;范雲難道期望一家未上市、未上櫃的小公司能單點突破中共封鎖?而立委和教育部合力對它扣上紅帽,公平嗎?

第三,華藝的資料庫在全球許多國家都有連結,除在中國大陸會出現目錄刪改,在其他國家上網出現的都是完整資訊,目錄也沒有修改。亦即,中共所做的刪改,只對其「境內上網」有效。中共政權在其境內從未承認過中華民國,難道范雲認為對岸會給華藝特權,在中國境內對它「放棄管制」?中共未給華藝特權,就說華藝「配合中國」,合理嗎?

第四,華藝全球網站的期刊文章近六十一萬篇,被對岸完全封鎖的僅約五萬篇;因此,仍有五十六萬篇完整呈現台灣作者的觀點與批判的文章能被十幾億中國人讀到。台灣最大的價值是自由民主,學者的多元觀點被對岸人民看到,對台灣有什麼損失?范雲若認為只要有一篇文章遭刪改,台灣就不准所有文章被看到,難道要這樣瘋狂才叫「愛台」?

第五,范雲稱學術資料庫必須「公共化」,但往公共化邁進,並不表示要先把已存在的私人公司抹紅、掐死,再由政府接手。華藝成立已廿年,其董監事及其持股狀況都可在經濟部查閱;范雲絲毫未查,就直接指控「懷疑是中資」。立委在國會公開抹紅一家台灣人的小公司,隨手一拋就是紅色血滴子,這是多麼囂張的氣焰。

范雲的質詢見樹不見林,以愛台之名戕害有益的交流,何其可悲!












聯合報黑白集/掩耳盜鈴的豬標章


2020-12-29 01:0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明年元旦即將開放萊豬進口,市場端卻出現「台灣豬標章貼紙之亂」。圖為農委會的台灣豬標章。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送給全民開放萊豬當耶誕大禮,因拒絕強制標示萊劑,民眾分辨之道只剩貼台灣豬標章一途。但「豬標章」能信嗎?看「豬標章之亂」延燒的態勢,民眾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陳吉仲曾信誓旦旦說,店家要「百分之百用國產豬」,才能貼台豬標章;但不久即改口說,只要「主原料」是國產豬即可,香腸的腸衣頓成缺口。腸衣以往就多靠進口,未來如何防堵「萊豬豬腸」變成「台豬香腸」的腸衣,農委會沒有答案。

接著,又爆出使用進口豬的連鎖餐廳也被核發標章;有的部分產品使用西班牙豬,有的是若干分店使用丹麥豬。這到底是政府標章「灌水」強銷,還是業者有意欺瞞,雙方各說各話。農委會說全面清查,一樣拿不出辦法。

豬標章之亂不止於此。除農委會,衛福部也發「台灣豬標章」,兩者外觀大同小異,為何要「一豬多表」,人們一頭霧水。消基會說「不會相信豬標章可信度」,直接一語道破。政策除摧毀民眾健康,也摧毀業者商譽。

萊豬還沒進口就亂成這樣,很難想像未來會亂到什麼地步。連立法院訂便當都要求業者標示來源,蔡政府卻要用不可信的「豬標章」讓大家辨識,簡直自欺欺人。掩耳盜鈴至斯,唯一能被認證的台灣豬,大概只有剩蔡政府的官員民代了。


【專家之眼】對美外交火中取栗與勤燒冷灶

◆  【專家之眼】對美外交火中取栗與勤燒冷灶

◆  【專家之眼】若沙辛在台灣 還會有BioNTech?





【專家之眼】對美外交火中取栗與勤燒冷灶


2020-12-29 09:12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美國眾議院78位眾議員,呼籲國務院應將台灣「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RO)。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在立法院坦言「有進行中」。記者林伯東/攝影


近日我國駐美代表處更改名稱又成為政治議題先是在12月21日透過立法院會議,獲得外交部次長證實此為正在進行中之努力方向,但隨即兩度出面澄清發表聲明,強調該項努力係持續進行之外交工作,但卻非已經付諸實際具體行動。

從前述過程中,顯然就證明此項議題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別是面臨美國總統即將交接,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 (Michael McCaul)、眾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游賀 (Ted Yoho) 為首,共計 78 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致函國務卿龐皮歐,表達希望將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此時外交部若不將立場明確表明,恐怕會另生枝節得不償失

不過外交部確實是已經正面回應美國國會議員對此所提建議,同時亦不否認曾與其討論本案交換意見,以便掌握了解美方有關單位立場。但在此時此刻,由於未來美國拜登政府對我政策尚未完全明朗,主管外交政策官員人事變化更會兵荒馬亂,此時打算亂中取利,豈非就是尚未看清風向與火勢就想火中取栗,胡亂攪和出代表處更名議題,未曾謀定而後動,其中風險之高,實在應該三思。

其實今年美國大選緊鑼密鼓之際,我方陣前換將在當時更換代表,就已經是個讓人難以理解一步棋。由於我與美國缺乏正式外交關係,因此在許多必須透過正式外交管道進行交涉之政務互動,確實是相當吃虧,美國當朝執政之政務首長經常不便與我駐美代表公開往來,因此在斷交後我對美外交,就將與在野陣營政治人物互動交往,換言之就是在燒冷灶,當成外交重點工作。

因此駐美外交官員如何掌握美國兩黨政治新秀,辨識具備政治發展潛力,未來有可能再上層樓之特定對象,就是鞏固未來我對美關係核心要項。只要思考過去數十年來,我國曾經邀請訪問臺灣之美國政治人物,日後在美國政壇發展狀況,就可檢證出我國對美外交工作是在走下坡,還是仍然能夠保持既有水準。

特別是在兩黨選情逆轉有可能政權交替,在野政治人物即將重返政府更上層樓出任要職時,此時燒冷灶即將熱度顯現,各項維繫情誼所作努力即將開花結果時,突然去更換駐美代表,這豈不就是擺明割稻尾,存心要撿現成便宜嗎?不過外交業務或許能夠無縫接軌,但人際關係豈能全盤接收轉移,特別是經過長久經營所建立之相互信任關係與默契,其中奧妙就是燒冷灶真正玄機所在。

因此若是深入思考前述兩項火中取栗燒冷灶現象,就可理解最近不斷傳出我對美外交負面評議聲浪,確實真是其來有自,絕非空穴來風。甚至連諸多庶務性課題,都處理到讓人難以理解,這其實都是危機顯現徵候。在野陣營所提質疑,執政黨必須正面態度應對,畢竟將此等關係搞砸,絕對不是政治攻防口舌之快,就能夠加以彌補或是掩飾。

日前筆者評論我對美外交面對新政局起手式看來不太妙,就引起綠營各種反擊,如此不容他人開口評議,難道是「妙不可言」嗎?但就目前發展狀況看來,次長在立法院會議所作答覆,還要靠發言人再三澄清,就知道此中嚴重性,此時不知該要說「可言不妙」抑或是「不可言妙」呢?

【重磅快評】蔡政府可以宣告盧秀燕的金標章無效嗎?

◆  【重磅快評】蔡政府可以宣告盧秀燕的金標章無效嗎?
◆  【即時短評】要查馬政府去WHA傷主權 請先約詢陳建仁








【重磅快評】蔡政府可以宣告盧秀燕的金標章無效嗎?


2020-12-29 18:18  聯合報 /   主筆室
為讓民眾充分了解牛、豬肉是否含瘦肉精,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推出「牛豬產品無瘦肉精金標章」。記者黃寅/攝影
衛福部和農委會各自推出台灣豬標章,左為衛福部版,右為農委會版。圖/取自經濟部官網、農委會提供


萊豬兩天後就要開放進口,蔡政府要求店家要標示豬肉產地,但不標示萊劑,台灣豬標章似乎成了民眾唯一可以按圖索「豬」的依據,但標章還沒上路就亂象頻傳,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拒絕道歉,卻也拿不出個好辦法,今天台中市宣布將推出「牛豬產品無瘦肉精金標章」,有如將了陳吉仲一軍。

台灣豬標章元旦上路,在試辦輔導期間先後發生繼鬍鬚張以及八方雲集貼了台灣豬標章,卻使用進口豬事件,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批農委會縱容業者,要求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道歉;國民黨立委楊瓊瓔昨天三問陳吉仲是否要道歉?陳回應「我們哪裡有問題?」不過,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卻點出關鍵,鬍鬚張是透過中央畜產會申請,店家已誠實告知店內仍有進口豬庫存,畜產會為何要急著核發?其中道理,其實不言自明。 

蔡政府不顧多數民意反對執意開放萊豬進口,農委會、衛福部急著為政策護航,還擔心被搶功,以致於各自推出台灣豬標章,事前未協調,事後亂象叢生,坊間出現兩個標章,讓民眾根本不知道要認那一個,藍委更指農委會、衛福部的標章不須檢驗證明就能從官網下載,還有花一百元就能在拍賣網站買到貼紙,這樣的標章形同破產,連綠委陳亭妃都看不下去,建議農委會與衛福部標章應該要統一,以免有人會「借題發揮」。

果然,陳亭妃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台中市長盧秀燕又超前部署了,她宣布台中市又有比全國更嚴的防杜瘦肉精作法,市府將推出「牛豬產品無瘦肉精金標章」,這個標章必須取得國家級的認證才可以張貼;衛生局補充,要拿到金標章需經衛福部認證許可的檢驗單位或國際 TAF 機構檢驗,通過 21 種瘦肉精檢驗的認證,有嚴格的申請過程,農委會的台灣豬標章遠不及此金標章。

在綠營眼中,盧秀燕不僅是借題發揮,而且發揮得很徹底,蘇貞昌說縣市政府不要各自為政,亂了套;台中市府推出的金標章,看來第一回合是打敗了農委會、衛福部推出的台灣豬標章,台中市是各自為政沒錯,但卻未亂了套,因為中央的標章不可盡信,地方願意嚴格把關,中央能說地方亂了套嗎?而地方之所以各自為政,還不是中央先亂了套所致?

蔡政府開大門迎進萊豬,地方紛紛訂出零檢出自治條例為民眾食安把關,行政院說會適時公布統一做法,其實,萊豬議題吵成這樣,中央要地方修法已不可能,中央就只剩宣告各地方自治條例無效一招,嘉義市議會國民黨黨團今天就開出第一槍,揚言中央若駁回就要聲請釋憲,法律攻防一觸即發,台中市提出金標章,完全命中蔡政府的要害,難不成行政院也要宣告金標章無效?











【即時短評】要查馬政府去WHA傷主權 請先約詢陳建仁


2020-12-29 15:45  聯合報 /   本報記者程平
2009年,世界衛生大會(WHA)18日在日內瓦舉行,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左起)、衛生署疾管局局長郭旭崧出席A(H1N1)型流感高階會議。 中央社資料照


監委林文程認為,民國 98 年(2009年)馬政府決定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WHA) 年會,恐與對岸秘密協定,犧牲台灣主權。只不過,當時以中研院院士身分加入代表團的陳建仁認為,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 WHA,是走出一大步,也才有機會爭取台灣的權益。林文程在查馬英九之前,要不要先約詢陳建仁?

台灣防疫足堪世界表率,但仍然敲不開世衛組織 (WHO) 的大門。沒想到,曾經是李登輝總統外交政策學界幕僚小組召集人的林文程,不追問民進黨政府為何無法參與 WHA,反過頭來又把馬英九當救援投手,硬扯恐有秘密協定,出賣台灣主權。林文程既然如此懂外交,怎麼不當著蘇貞昌的面,質疑蔡政府堅持開放萊豬,有沒有秘密協定,傷害台灣主權?

林文程如果這麼愛針對「中華台北」名義做文章,那就順便也查一下,民國 104 年(2016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總算盼到的 WHA 邀請函,首段第一句就寫著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和世界衛生大會第 25.1 號決議,依據其中所述敘的一中原則」,邀請中華台北訪團當時接下政權的蔡政府,又是誰同意接受如此屈辱的邀請,讓蔡政府的衛福部長林奏延與會?

林文成也別忘了,在李登輝擔任總統的 13 年多的任期中,台灣曾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了三屆奧運,還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就連監察院長陳菊當市長時舉辦的 2009 高雄世運,2017台北世大運,迫於政治無奈,台灣在自家辦比賽,仍要以「中華台北」名義出賽,要不要也順便查一查,哪些人出賣台灣?

監查院巡查政院,卻檢討 11 年前的「前朝」做為,蘇貞昌還附和不接受傷害主權的 MOU,應配合調查還原事實在扁政府時期就當過閣揆的蘇貞昌,北京奧運時就曾堅持中華台北奧會模式,主權不容被破壞,現在竟然隨著林文程起舞,該不會是因媒體盛傳陳建仁要接閣揆,也希望林文程查查陳建仁,當年為何認同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 WHA?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教育界的黑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553/web/

◆  寒流挾疫情的長照警報
◆  萊豬叩關 嚴格把關?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教育界的黑手
◆  當多元文化成族群劃界工具…
◆  出版審查 缺乏信心下重回威權
◆  大學聯盟美意 暗藏侵害權益?
◆  后翼棄兵:菸害防制法中犧牲的公約精神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教育界的黑手


2020-12-29 04:29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教育問題不在升學辦法上,而是在巨大的城鄉差距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工程師來講,有的工程師很有學問,但是沒有什麼實作經驗,這種工程師作為大學教授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擔任真正工廠內的負責人,因為實作都牽涉到很多細節,這些細節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比方說,在生產過程中有很多的參數,如溫度、壓力、濃度等等。所謂黑手,其實就是有經驗的人。他們知道使用工具機時,該用哪一種刀具。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視黑手,而完全依靠沒有經驗的工程師,這家公司絕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產品。

教育也應該要有黑手這種觀念,因為教育家不能只看學術論文。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孩子,教育家如果只知道書本或者論文上所提供的學問,絕對不可能做好教育的工作。

就以教改來講,教改一直重視的是升學辦法,這顯示了從事教改的學者並不知道最重要的教育問題不在升學辦法上,而是在巨大的城鄉差距上。教改的口號之一是「快樂學習」,這是因為教改的學者們從台北看天下,以為我們的學生太用功了,而不了解偏鄉很多孩子回家很少做作業,上課根本跟不上,因此他們根本無法學習,也就快樂而不學習了。

教改提出很多想法,可惜這些想法實在不切實際,比方說,強調素養。這都是在學術論文上經常討論的項目,可是任何一個老師都無法教素養。教育部公布的素養中,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道德實踐這個項目,對學生而言,他永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些素養。對大學教授而言,要判斷考生有沒有這種素養也一定是非常困難的。

很多學者所提倡的一些教育辦法,大多只適合非常聰明的孩子,比方說,叫孩子們看老師的講解影片,然後互相討論。他們不了解大多數的小孩根本搞不清楚老師在講什麼,如何能夠互相討論。比方說,分數加減的算法,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反覆練習,而不是互相討論。強調這種所謂翻轉教育的學者們應該是充滿理想但沒有教過小孩子。他們不是教育界的黑手。

學生有很多種,不能有統一的教法。有經驗的老師知道學生學習困難之所在,就會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教課內容、進度和方法。他們也知道學生們成長的環境不同,因此接受教育的能力就會不同。好的老師不僅僅是有學問、有熱忱,他一定要有教學經驗。

希望負責我國教育政策的學者都有教各種孩子的經驗,我們需要教育的黑手,他們不僅教過博士班的學生,也教過偏鄉的小學生。










后翼棄兵:菸害防制法中犧牲的公約精神


2020-12-29 05:01  聯合報 /   郭斐然/醫師(台北市)
「后翼棄兵」以極快的劇情節奏,鋪陳女主角慢慢成為世界棋王的勵志歷程,點閱量也大破紀錄。圖/Netflix提供


近期 Netflix 暢銷的影集后翼棄兵,描述一位西洋棋天才少女克服藥癮、酒癮的陰影,在男人把持的棋藝世界發揮潛力的勵志故事其中使用的西洋棋開局技巧后翼棄兵,是犧牲兵棋的位置,讓后棋有最大發揮的空間

看了這個影集,對菸害防制有幾個聯想。

第一是政府版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禁止電子煙,卻讓加熱菸闖關,電子煙猶如電影中的棄兵,而加熱菸是后棋

台灣拒菸聯盟的主張是加熱菸及電子煙都應該禁止,因為這些新型菸品都是吸引青少年,擴大成癮市場的牟利工具,沒有犧牲電子煙以交換加熱菸的立場。

二是依照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WHO FCTC),所有菸品的消費都應該減少公約第四.二條:「需採取措施防止初吸,促進和支持戒菸以及減少任何形式的菸草製品消費」。

近期衛福部引用 WHO 的陳述,認定加熱菸屬於菸草製品,所以應該開放。衛福部只講對了前半部,如果加熱菸屬於菸草製品,依照公約的精神,應該「減少任何形式的菸草製品消費」,包括加熱菸在內。開放加熱菸是增加另一個草菸成癮的市場,與減少菸草製品消費的公約精神是違背的

衛福部為了合理化加熱菸上市,把公約當成棄兵

三是影片中的主角,因為年幼時使用成癮藥物,導致成年以後難以擺脫藥物成癮及酒癮的陰影,影片中有大幅度的內容與成癮問題有關

菸品成癮是青少年在懵懂無知的情形下,因為環境的誘惑而產生。所有的菸商都竭盡全力促使青少年使用菸品,因為成年以後再初次嘗試菸品的機會大為降低,九十%的菸品成癮是在廿一歲以前養成的。

菸商為了得到社會認同,也主張青少年不應該使用菸品,然而這是虛假的包裝。若青少年不使用菸品,菸商根本無法存活。於是,菸商利用禁止青少年使用,來交換成人市場開放,再利用開放的市場,誘使青少年使用。

這如同以青少年使用為棄兵,其實是交換市場開放的后棋。新型菸品的開放,如電子煙、加熱菸,菸商廣為運用「后翼棄兵」的策略。

無論您對菸害防制有無興趣,「后翼棄兵」是值得一看的影集,若能體會與菸害防制的關聯,是更多的收穫了。











大學聯盟美意 暗藏侵害權益?


2020-12-29 04:50  聯合報 /   吳炳毅/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會長(台北市)
大學聯盟似乎成為一種趨勢,對學生而言,卻暗藏侵害權益的危機。教育部應重視並處理該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當前國內眾多大學間,大學聯盟似乎成為一種趨勢,期盼透過跨校結盟,整合各校資源,提升整體教學、研究等方面的量能,例如:由台大、台師大與台科大組成的「國立台灣大學系統」,由成大、中山大學、中正大學與中興大學合組的「台灣綜合大學系統」等。但良善的立意背後,對學生而言,卻暗藏侵害權益的危機。

侵害學生權益的危機何在?在大學聯盟這類新興型態的合作模式中,缺乏一個常態化、統一的學生申訴管道;各聯盟的跨校學生申訴機制,沒有相關主管單位的母法、原則得以遵循,將可能讓諸多聯盟的學生在他校校園中遇到權益侵害時求助無門。

一直以來,在跨校聯盟的申訴機制狀況上,各聯盟並不一致。雖部分聯盟已有自主的跨校申訴機制,但以筆者所就讀的大學而言,隸屬於國立台灣大學系統,並無跨校申訴的管道,不論學生申訴案件是否牽涉跨校單位,僅能依照現行的校內案件申訴機制,自原校校內提起申訴。

也就是說,在國立台灣大學系統中,若在原校外的其他兩校發生學生權益上的爭議、侵害,提起申訴後,即便申訴案件在校內「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作成決議,該決議對他校仍無實質強制力,顯示當前各大學聯盟中的學生申訴管道,存在很大的歧異性;更甚,某些聯盟的申訴管道可以形容為「殘缺」、「消失」的。

學生申訴的管道至關重要,跨校選課即涉及學習、受教等層面的處分,透過主管單位,訂定跨校學生申訴案件的處理原則、推動建構常態化的申訴管道;其重要之處在於,避免產生「各自表述」的弊端,讓各聯盟申訴程序不一,造成學生欲提起救濟時不知如何著手,亦可能有程序設計上不利於申訴人的疑慮。

呼籲教育部高教司著手處理該問題,不應因案件不多,就忽視問題。經由原則訂定,建構跨校常態化、法制化的學生申訴途徑勢在必行。莫讓大學互相結盟的美意,淪為侵害學生權益的黑洞,導致大學結盟的「百花齊放」,變成「各玩各的」,漠視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










出版審查 缺乏信心下重回威權


2020-12-29 04:46  聯合報 /   王微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等爸爸回家」童書有「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字眼。圖/議員陳怡珍服務處提供


讀聯合報廿八日社論文化部的殺手鐧,徹底摧毀台灣出版自由一文,頗有同感。筆者認識的出版界朋友,亦多在臉書上頗感無奈或不滿。

一本大陸童書「等爸爸回家」,因使用「大陸國旗」和「武漢加油」等字眼,就被某些立委檢舉,成為禁書,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許多圖書館似乎也忘了他們一向支持美國所發起一年一度「反禁書周」楬櫫的「自由閱讀」主張,對圖書館選書委員所選出的好書,竟因某些政治、宗教、種族、道德觀等等的不同,而被迫下架了;如此,閱讀的自由沒有了。

文化部更進而打算沿用「兩岸關係條例」授權制訂的大陸出版品許可辦法,以審查方式箝制大陸圖書的授權、進口,這無異又讓出版自由也沒有了,更限制了兩岸圖書文化的交流。

大陸圖書向以工具書、文史類圖書強過台灣若文化部以 NCC 委員審查中天電視台方式組織審查委員會,進行檢查制度,那許多讚揚大陸史地或共產主義的簡體字書,都不能進口了,對台灣的文史學術研究將造成傷害

台灣難道要恢復到以前出版法的檢查時代嗎?民國八十八年,我們廢止出版法,警總各種查禁圖書的措施沒有了,新聞局也將圖書分級制度交給出版業者自律;這使台灣可以很驕傲地說,這是台灣和大陸、民主和不民主的差別主要依據。沒想到,文化部自甘沉淪,想要與大陸一樣有所謂的審查制度。

十六世紀法國思想家蒙田即說過:「限制別人任何事,只會讓人更加去注意它」,禁書是越禁越熱門,出版界朋友都有此體驗的

美國最高法院前法官波特也說過:「檢查制度反映一個社會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一種威權的標誌。」文化部宜三思乎!











當多元文化成族群劃界工具…


2020-12-29 04:44  聯合報 /   陳淑敏/大學教師(台北市)
新住民須學習多元文化,台灣人卻不必學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有個族群互動議題受到關注。政治大學搭蘆灣社團進行社團課程時,路過同學開玩笑說:「原住民穿露背裝叫什麼?」「後空翻(番)!」社團成員覺得這是不友善甚至帶有歧視意味的言詞,因此透過網路發表聲明表達不滿。事實上,台灣主流社會群體對於少數或差異群體的不友善對待,恐怕遠甚於此,而且不只原住民,對於新住民也有這樣的現象。

我曾訪談過一位來自泰國的新住民,她表示,為了融入台灣並對社會有所回饋,於移民署擔任志工服務時,有台灣民眾針對她的口音面露不信任的態度表示:「ㄟ,妳口音怪怪的,妳是不是大陸來的?」她馬上說明:「不好意思,我來自泰國。」她回憶說:「沒辦法!我口音這樣子我改不了,當時我有一點受傷,因為口音怪怪也是沒辦法,可是我還是服務你」。這個對話呈現出對大陸籍和東南亞籍移民者的拒絕!

另一位來自印尼的新住民,具有積極參與台灣社會的觀念和行動。她也無奈地說:「台灣人都用嘴巴說自己是多元文化社會,但是真正面對新移民時並沒有尊重我。例如,我戴著頭巾卻常被問:『妳夏天戴頭巾不熱嗎?』」她深刻指出:「為什麼是新住民學習多元文化,台灣人卻不必學習?」

這些現象背後充滿社會價值觀、族群觀和多元文化觀的疑義,值得關注。

首先,多元文化理念倡議所有族群,包含性別、年齡、地域、出生家庭、膚色等等,營造共同生活的社會或建立認同的制度,以融合和尊重的生活其中。加拿大多元文化學者金里卡曾指出:移民問題並不是全然繫諸於移民者是否想要融入新社會中,相應地是,移入國的公民對於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建構與落實情形,這往往是社會融合與否的關鍵所在。

其次,雖然我國憲法明確標舉對於多元文化國家的肯定,然而多元文化不應僅以少數或弱勢群體為對象,作為促進其社會參與的基準;多元文化態度乃是某種普遍的社會交往準則,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對多元文化有所認識和實踐。可惜在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理念或政策,似乎成為人群、族群、團體之間進行政治或日常交往劃界的工具,導致多元文化社會的落實,過多地仰賴原民會、客委會或將來可能設置的新移民委員會來承擔。然而,多元文化社會的打造和落實,主流群體或差異群體都應該包含其中,而不是專屬於特定少數群體的權利或義務。

再者,如果大學生如此不自覺地流露戲謔言語,我們要問的是,大學校院究竟對於打造多元文化社會,付出怎樣的努力?提供哪些學習資源或形式?對此,推動概念上,值得採取更多積極的學習規畫與設計,促進辨識文化發展的多元意涵與文化霸權無所不在的影響。實踐作為上,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學生有接觸機會以減低偏見;培養差異群體或文化間相互尊重、包容與共同生活的知能,促進大學生理解和認同多元文化價值,並在真實社會積極落實差異群體之間的友善互動。












萊豬叩關 嚴格把關?


2020-12-29 04:00  聯合報 /   佘通權/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台北市)


明年元旦起開放萊豬進口。蔡總統說:此次進口沒有任何交換說。既然沒有對價,與美國也沒有簽署 BTA,為了保留日後談判籌碼,就不必急著進口,何不延到新總統就任後將此項政績做給拜登?此外,歐盟、英國、中國等一百六十多個國家不進口美國萊豬,連台灣都禁止養豬業者使用瘦肉精,可見萊豬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國人習性偏愛吃豬肉,且外食人口比重越來越多,既然無法阻擋進口,就要嚴格做好把關的工作。政府說不願吃瘦肉精的民眾可以選擇不吃,但因政府對肉品只做產地標示,而不做含瘦肉精標示,致消費者無從選擇;其次,帶有三高、疾病、孕婦、軍人、學生、幼童等,都不能吃瘦肉精豬肉,只有低收入者才會吃到,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不宜歧視低所得者;況且學生離開學校後,到外進食,便失去了保護傘,為降低風險,建議政府對進口萊豬做總量管制。

政府首要把關的工作是要求代理商切實做好赴美查廠,阻絕於境外,唯恐中途掉包,還要一路押櫃、押運;進入海關時不僅要在貨物上標示清楚、關務署對萊豬及萊豬內臟須另訂貨品分類號列以資查驗。衛福部食藥署與海關人力不足,每一批肉品不太可能確實進行逐批查驗,目前依CODEX所定豬肉萊劑殘留標準為10ppb,無法做到零檢出,有賴地方政府在後方再做一次複核,以免掛一漏萬。

台中、台南在馬政府時期,曾訂定食安自治條例,規定萊劑零檢出,比中央嚴格,因此衛福部只須訂定查驗標準,無須要求地方強制遵守中央「統一規範」;另台灣豬標章混亂,中央與地方也不同調,令人無所適從,過去頂新獲得食品 GMP,最後還是無法避免讓民眾吃到爭議油品,可見標章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民眾對萊豬感到疑慮,特別是養豬農民擔心與本土豬肉魚目混珠,不僅打擊豬價,還會被貼上標籤,美萊豬經過加工調味製成肉鬆、肉丸、香腸、漢堡後,就分不出是本土豬還是萊豬,衛福部有必要在超市等終端市場,嚴格要求廠商標明產地,肉品的外觀上及包裝上也要同步標示是否含瘦肉精,讓民眾吃得安心。

前陣子駐日代表謝長廷於敏感時刻回國,令人聯想到是否受到日本壓力,回台宣示開放福島核食。我國想要加入 CPTPP,必須經過主導國日本的允諾;而我未與美未簽署 BTA 就自廢武功進口萊豬,日本便會有樣學樣,片面要求台灣進口核食。

吃完美國瘦肉精豬肉後,接著吃日本福島核食,再加上台灣本土的空汙、水汙,毒上加毒,若進口萊豬未從事先、事中、事後每一個環節落實內控、嚴格把關,國人健康勢必產生破口,為政者不可不慎。











寒流挾疫情的長照警報


2020-12-29 04:00  聯合報 /   伊佳奇/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週四(31日)晨,北台率先降至此波「寒流」的最低氣溫(北部平地約5度左右、台北都會區約7、8度)。其他地區則在跨年(31日)夜至元旦晨降至最低,嘉義以北平地最低氣溫亦可降至5度左右,全台除恆春半島外,幾乎都降至10度以下。圖/擷取自中央氣象局網站


今年首波寒流卅日南下,北部平地最低溫下探攝氏五度,跨年夜的體感溫度將下達攝氏零下一度,而新冠病毒第二波疫情及變異株持續衝擊全球。低溫與新冠病毒對長者,尤其是多重共病的長者所受到的威脅最大,家庭及長照機構應更加注意,避免猝死與群聚感染。

台灣過去每年的平均餘命持續增加,唯有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首次下降,男、女性均較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減少零點二歲,國人平均壽命降為八十歲,主要是因為死亡人數增加,研判可能跟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一月霸王級寒流有關。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未再出現霸王級寒流侵襲,國人平均壽命再次上升到八十點四歲。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霸王寒流襲台時,台北一月廿四日清晨只有四度,創四十四年來的最低溫,倘若忽視此波寒流的侵襲,猝死案例激增,也可能將影響今年國人的平均餘命。

低溫對長者是非常大的威脅,如果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的長者,更是高風險群,不但流感罹患機率大幅提升,還可能引發突發死亡,長照機構則易發生群聚感染。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因乾冷天氣加上強風,體感溫度將會偏低,預測桃園市觀音區卅日晚上到跨年夜的體感溫度達攝氏零下一度,台北市信義區體感溫度也僅有攝氏三至四度。

寒流來臨長者最難適應,除身體抵抗力較弱,容易罹患感冒;咳嗽、氣喘也易復發;溫差劇烈變化,易造成血管的收縮,對於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三高」族群,是誘發中風、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導致死亡案件增加,因此家人必須多關心長者,定時量測生命徵象、按時服藥外,更應做好保暖工作。

長照機構因住民聚集在一起,長時間不同疾病細菌傳遞下,會產生高群聚感染風險;而長照機構易因群聚感染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結核、腸胃道疾病等,今年更加上新冠病毒的疫情,對長者是雪上加霜。以流行病學調查,各長照機構的感染率從二點七%到逾卅%不等,相對於醫療機構為高,兩者差異可能與感控觀念、缺乏感染管制專業人員有關。

目前全球新冠確診人數已達八千多萬,死亡人數更高達一百七十六萬多人,歐、美、日等國的長照機構長者死亡人數最多,在美國,甚至還是無法提供明確數字的黑洞,可確定的是新冠死亡,今年已躍居美國第三大死因,超過卅三萬人。

天寒時,病毒或細菌活性會增加,導致感染危機上升,無論是面對流感或是新冠病毒,遠離疾病最好方式,就是減少外出機會、勤洗手、戴口罩、接種流感預防疫苗,並期望政府明年初能買到新冠疫苗,長者能優先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