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651/web/

◆  聯合報社論/外媒眼中的蔡英文龍袍與民主獨裁
◆  聯合報黑白集/末代監委的最後狂熱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2020-12-31 00:20  經濟日報 /   社論
阿里巴巴。 本報資料照片


曾經不可一世的阿里巴巴集團,最近一再遭到政府監管糾正;11月3日,大陸監管機構約談馬雲之後,上海與香港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雙11網購節前夕,淘寶網也被集中打假,12月24日中國市場監管機構更宣布對阿里巴巴展開反壟斷立案調查

這一個多月來,大陸針對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活動,展開前所未有的嚴格審查,阿里在美國與香港的股價雙雙大幅下跌,至今已跌掉四分之一,螞蟻集團370億美元的 IPO 集資也無限期暫停。

一般認為,商不能與官鬥,阿里集團面臨的厄運,立即導火線是馬雲10月下旬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那段慷慨陳辭:「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金融系統的風險,…今天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以昨天的方式去監管」;金融穩定是政權的命脈,馬雲任意批評政府監管,簡直是直接向最高權力宣戰,引發高層震怒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外傳是習近平直接叫停了螞蟻集團首次公開募股

但長期來看,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富可敵國,外傳馬雲有「總理氣質」,擔心資本巨頭會有政治訴求,對中共政權構成潛在威脅,尤其阿里服務數億中國人,掌握大量個人資訊,以大資料為工具,隨時可以影響民意,中宣部尤其強硬表態,要「堅決防範資本操縱輿論的風險」。

本來大陸企業的第一桶金,權錢交換,多半與政治有關,市井傳言,馬雲背後有江澤民家族的影子,雖然經過馬雲再三表白,總難取得當局的諒解;馬雲很早就察覺自己樹大招風,盡量配合中共當局,到處參加達沃斯等國際論壇,發言替中國社會體制的優越性辯護,還出資買下香港南華早報,儼然成為當朝紅頂商人,但是政治還是不放過他。

這已不是馬雲第一次與政治權力交手,幾年前,在政治壓力下,馬雲乖乖聽話,退出阿里巴巴董事會,隨後心有未甘,希望藉著螞蟻金服 IPO,重新掌控,結果落到如此慘狀,至今兩個月馬雲仍然銷聲匿跡,不知下落。

企業與政治本來就存在著緊張關係,尤其是從國有的社會主義轉型,有時候是政治壓倒企業,就像普亭民國 88 年(1999年)上台後,一個一個收拾金融寡頭與礦業寡頭,雖然有人反抗,不是流亡海外,就是身陷牢獄;但有時候則是企業壓倒政治,部分東歐國家的企業鉅富,經由選舉取得國家政權,搖身成為政治家。

中國大陸的企業家一直沒有獨立的政治地位,有人成為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也只是政權的點綴,隨著改革開放的幅度變大,胡錦濤時期的企業家發言權也達到最高峰

民國 101 年(2012年)習近平上台,記取蘇共垮台的教訓,先對官員貪腐開刀,接著就對企業界動手,加速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占據壟斷與上游的地位,私有企業只能是下游與出口產業在出手整頓了阿里之後,習近平巡視江蘇,特別意有所指地提出清末民初實業家張謇是他心目中的理想資本家,把國家利益置於商業利益之上

12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發布約談結果,指出螞蟻集團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等;螞蟻集團謙卑發布公告,舉白旗投降,表態稱「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按過去成例,立案必治罪,恐難逃被拆分的命運,估計罰款將達 510 億元人民幣,甚至螞蟻可能被收回國有。

至於馬雲個人,雖然中共當局對這些科技大亨已經失去了耐心,但是殺雞儆猴之餘,也許馬雲可望藉淨身出戶,僥倖過關;當然更重要的,是大陸絕不希望殺雞取卵,斷絕了電商目前蓬勃發展的勢頭。










聯合報黑白集/末代監委的最後狂熱


2020-12-31 02: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監察委員林文程(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菊率監委巡察行政院,監委林文程質疑馬政府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 WHA 大會,是出賣國家主權」;蘇貞昌立即應和,全力配合追查真相這齣爛戲,只有兩點可以評論:一在轉移萊豬進口的民怨;二則反映監委素質的每況愈下。

監委的職責在明察暗訪,彈劾貪官惡吏,解決民間疾苦。但這屆末代監委的表現,不是在幫當權者助威,就是在自我擴權。像林文程這樣,找些不營養的題目瞎扯,也好意思嗎?蔡政府的首任衛福部長林奏延也曾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 WHA,蔡英文說沒矮化,那林文程在吵什麼?蔡政府後來搞砸兩岸關係,未受邀參加 WHA,監委竟反而要檢討前朝,這是在「莊孝維」吧?

林文程固然可鄙,但追根究柢,這樣的人成為監委,提名者不要負責嗎?蔡總統每次話都說得很好聽,但做起事來,往往變調走樣。她上屆提了陳師孟當監委,此人一路暴衝暴走,幾乎毀掉整個監察院的表現。另兩名監委高涌誠和蔡崇義受前綠委段宜康之託查辦「曲棍球案」,對檢察官言詞威脅未遂,竟濫權將他彈劾。如此失格的人,蔡總統竟又提名他們續任。

不久前,監院才為人權委員會制訂了擴權的職權行使法,引發違憲的批評。這群末代監委繼續跳梁,不知還會惹出多少笑話。










聯合報社論/外媒眼中的蔡英文龍袍與民主獨裁


2020-12-31 01:4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以蔡英文總統為封面,專題報導所謂台灣「民選獨裁」的真相。 圖/擷自亞洲週刊臉書


蔡總統又登上國際媒體封面。但與先前被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那樣的光環不同,這次香港亞洲週刊以身穿龍袍的蔡英文為焦點,談台灣的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民進黨對此暴跳如雷,立即對亞洲週刊扣上紅帽,指它是親共的北京政府喉舌,企圖轉移焦點迴避問題。

扣帽抹紅,是要徹底否定《亞洲週刊》報導的可信度與正當性;但說它是「北京喉舌」,則是無稽之談。中共政權長期以來把亞洲週刊視為眼中釘,列為管禁的雜誌,讓它幾乎難以賣進大陸。如果真是一份喉舌報,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待遇?民進黨把抹紅當成自己的殺手鐧,但光會抹紅別人,並不表示自己就有金鐘罩護身。

蘇貞昌的說法更不合理。他說,一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不及格的地方,要來批評人權得到九十幾分的國家,並不適當。事實上,《亞洲週刊》過去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支持,蘇貞昌應該不陌生。何況,一個自詡自由民主的政府,卻否定外媒有批評它的資格,豈非太矛盾?民進黨向來喜愛歌頌,但它能強求外媒嗎?

民進黨轉移焦點的功夫,確實一流。發言人顏若芳強調,《亞洲週刊》與其他國際權威媒體對台灣的報導背道而馳;副秘書長林飛帆更列出台灣近一年受到外媒肯定的好評。兩人所指,應是民進黨臉書貼出的「台灣二○二○真好」的哏圖內容:「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彭博商業周刊全球五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金融時報全球十二名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富比世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女性」等。彷彿有了這些外媒的好評,《亞洲週刊》的報導就變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亞洲週刊的報導和其他外媒的評選根本是兩回事,兩者並無矛盾。西方外媒評選蔡英文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主要是因為台灣的防疫和抗中,並非台灣的民主與自由表現。台灣在全球疫情肆虐下防疫有成,蔡英文在國際反中氛圍裡站上抗中第一線,確實醒目,但這些都與民主無關。

那些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是:論防疫,蔡英文是收割了防疫人員辛勞與民眾警覺的成果;論抗中,則全民付出了淪為美國棋子,以及天價軍購、苦吞萊豬等代價。藉著防疫,從台商、小明到陸生,蔡政府毫無顧忌地踐踏人權;藉著抗中,從國安五法到反滲透法,從大陸童書下架到全面審查大陸書籍,蔡政府正恣意摧毀民主和自由。換言之,蔡英文被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和「台灣民選獨裁」領袖,兩者並不衝突;只是《亞洲週刊》因為距離更近,看到了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深層現象罷了!

西方外媒的讚譽被民進黨移作大內宣,應是它們始料未及的效果;《亞洲週刊》的報導則揭穿了國王的新衣,民進黨企圖用前者來擋後者,其實是擋不掉的。蘇貞昌的回應引出了一個好問題:民選不可能獨裁嗎?且不提希特勒、普亭的例子,《亞洲週刊》通篇所舉事例和所引評述,諸如中天關台、台大教授和反萊豬醫師被查水表、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黨產條例和促轉條例、「喝斥」大法官、黨政軍控制媒體、網軍治國,甚至行政專斷、立法唯諾、司法應聲等等,哪一項不是活生生的政治現實?而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不也是普通台灣民眾日常所聞所見、所憂所怒的問題?

蔡英文的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而那身龍袍,見證了一個新民選獨裁體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