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651/web/

◆  新冠變種病毒侵台 防疫偵測化被動為主動
◆  防疫新展望 疫苗成科技戰場
◆  急進口 毀了臺灣豬標章公信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  2021兩岸落實憲政 共創良制
◆  打壓整肅異己…民選獨裁 民主之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2020-12-31 01:16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受限土地、環保、聯網等原因,無法達到目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是全球最大煤炭生產國,亦是最大消費國。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全國原煤產量卅八點五億噸,占全球總產量八一點二九億噸的百分之四七點三,但消費量卻達四一點四九億噸,占全球總消費量八十點二五億噸的百分之五一點七。民國 108 年(一九年)中國進口煤炭二點九九億噸,其中從澳洲進口約七千七百萬噸,占中國煤炭總進口量之百分之廿六。

中國歷年來經濟成長均仰賴燃煤發電支撐,民國 108 年(一九年)中國煤電裝機高達十點四億千瓦,占全球總裝機一半;民國 108 年(一九年)煤電發電量四點五六兆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比重達百分之六三。煤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四三,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九月提出二○三○年碳排放達峰、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全球均想了解中國要如何減少燃煤發電,以達到碳中和的路徑

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的模型分析,建議到二五年中國非化石燃料要占一次能源消費的百分之廿,到三○年要提升到百分之廿五,即保持以每年約百分之一的速度增加。此後,在三○至五○年間,非化石能源必須每年增加三個百分點。

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從一五至二○年間每年增加百分之一點五,到二○至二五年間降低為僅增加百分之一,然後在二五至三○年間停止增加。此後,排放量必須以每年百分之四左右的速度快速下降,如此才能在六○年達到「碳中和」 。

ICCSD 預測至五○年,煤炭占中國能源供應的比率將低於百分之五,占電力行業比率也將遠低於百分之十。顯示除少數例外,中國當前運轉的一千座燃煤電廠及三千台燃煤發電機組,和五千座煤礦將全部關閉。

中國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有利於政府對再生能源、核電、電氣化交通,和發展氫能、碳收集與儲存等新減碳技術進行大規模投資,資金不是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的最大困難。但是如何應對由於淘汰燃煤發電所造成的社會就業、經濟和區域影響,將可能是習近平要面臨的最大政治挑戰。

中國廢煤減碳路途荊棘,困難重重,但仍無懼宣示碳中和。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受限土地、環保、聯網等原因,無法達到目標;非核家園政策,更令我國減碳缺乏轉型過渡手段。建議蔡政府進行思維轉變(paradigm shift)重新檢討核能存廢,開發新的低碳技術,積極應對碳中和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打壓整肅異己…民選獨裁 民主之死


2020-12-31 01:14  聯合報 /   歐斯曼/退休公務員(新北市)
文化部最近宣布大陸圖書授權台灣出版將全面審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自民國七十六年宣布解嚴邁向全面民主,到現在已過卅多年,但近年來台灣的民主道路卻出現不進反退的現象。中天電視台因為報導尺度不合當權者口味,遭下架關閉。蘇偉碩醫師公開反對萊豬進口,有違政府政策,結果被警方查水表。幾天前文化部因有一本大陸童書或有美化大陸之嫌,宣布大陸圖書授權台灣出版將全面審查。民主社會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乃天經地義,受憲法保障,不容隨意侵犯,但我國號稱民主,接連發生限制言論與出版的事情,能不令人擔憂?

哈佛大學李維茲基齊布拉特兩位教授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共同出版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內容強調民主在被打壓之初,力道是很弱的,很多公民完全察覺不出。仍然允許選舉,媒體也獨立存在,國會也有反對黨,可是對民主的侵蝕卻已一步一步開始,而且步伐都不大,讓人感覺不出民主已受到威脅。終至獨裁奪權統治,而民主只剩皮毛。作者舉出好多國家為例,如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委內瑞拉的查維茲、巴西的瓦佳斯、秘魯的藤森、土耳其的厄多安,匈牙利的奧班等等,都是開始時利用民主,隱藏真實面目,在取得權力後摧毀民主走向獨裁。

台灣邁向民主的歷史並不很久,很多人常講民主,其實並不知道民主真諦。人類社會幾千年來本就缺少容忍異己的觀念,到現在台灣的政治文化中也因為兩極化,更是難見相互容忍。殊不知不同意見者在開放多元社會中受到保護或尊重,乃是基本權利。這是我們民主發展上應努力改善的地方。

李維茲基和齊布拉特在書中提到,民主要免於被獨裁摧毀,政黨制度應該扮演重要角色,民主政黨應該過濾或篩選獨裁者,避免極端主義野心家經由選舉而取得權力。但作者也承認僅靠政黨有時並不能完全過濾掉野心家及獨裁者,這時民主社會要靠相互包容和相互尊重兩個不成文規定運作,包容是容許對方公平表達意見,公平競爭選舉。尊重是要有雅量看待與自己見解不同者,會約束自己不任意動用權力。

羅馬市中心有個鮮花廣場立著十六世紀科學家和神學家布魯諾的雕像,紀念他因為科學與神學的言論不容於當道,而被宗教法庭以火刑處死,當時有些朋友勸他改變說法,即可免於一死,但他堅持己見,無懼死亡。近數百年來不斷有志士挑戰威權,我們期盼布魯諾不要再出現,同時期盼凡異於己者皆有被容忍並有表達的空間。即使廿一世紀,社會仍不時出現逆流,阻礙民主發展。手握權力者應隨時警惕自己,在揮耍大權發號施令時,是否仍有包容和尊重異己之心。










2021兩岸落實憲政 共創良制

2020-12-31 01:14  聯合報 /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時代雜誌》將二○二○年評為「史上最糟的一年」,眾人因此期待二○二一年能為全世界帶來新氣象。對於關心兩岸事務的筆者而言,也企盼憲政制度各異的兩岸,在同樣奉行憲法、推行憲政的目標下,將二○二一年作為兩岸落實憲政的新契機,善意切磋學習、共尋「良制」。

回首二十年前,筆者初次於北京街頭看見偌大「認真學習憲法」標語,頓時感到振奮。綜觀大陸憲政歷程,繼一九五四年施行首部憲法後,又經大躍進、人民公社試驗失敗,乃至文革結束後啟動改革開放等時空變遷,共歷經至少八次憲法修正。二十載光陰倏忽,大陸憲政卻仍看似進度緩慢,故筆者對於加速大陸憲政落實的進程,有以下兩點建言:

一、應將憲法文字具體「引經據典」於司法判決文書中:

依照一九五五年、一九八六年最高人民法院分別針對刑、民事案件作成之司法解釋意旨,以及二○一六年《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書製作規範》明文「裁判文書『不得』引用憲法」之規範,各級法院經指示不得引用憲法文字於判決書中;固然相關規範又揭示「但其原則和精神可在說理部分闡述」的意旨,亦有論者謂此係避免法院僭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憲權責,然筆者卻仍有不解。

如同習主席所言「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唯有將抽象的憲法規範引據於大陸每年作成的近千萬件司法判決中,進行個案反覆細化解釋,使人民透過判決熟讀憲法、藉此明白自身權利以及憲法的不可或缺性,方有機會使身為法律「媽媽」的憲法溫度深入民心,展現憲法價值、實踐「憲法司法化」精神。借鏡台灣經驗,於民事、刑事、行政等爭訟中,當事人訴訟攻防及各級法院法官判案從不避諱援引憲法,憲法才得以落實於司法實踐。

二、人大常委會應擔負起解釋與實踐憲法的重責大任

落實憲法解釋權是憲政國家實踐憲法精神於法規範及人民生活的重要機制。觀諸台灣,即使於封閉壓抑的戒嚴、戡亂期間,大法官亦曾作出二一四號憲法解釋,其中不乏如釋字第十六號即揭示,非經法院、行政機關不得強制執行人民財產的程序保障大法官積極實踐憲法解釋權至今已至第七九七號解釋),對於推進台灣法制到法治的進程功不可沒

依大陸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人大常委會專責憲法解釋及監督實施權,筆者對其迄今仍消極固守解釋憲法的文意,未曾針對有違憲疑慮的法規實踐如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違憲審查之權能而感到遺憾

過去面對恐有違憲疑慮法規範的事件,人大常委會理當有積極發揮「憲法解釋權」之可能,然最終多由國務院廢止舊法並修訂新法解決,未見專責憲法解釋的人大常委會身影,為大陸憲政實踐之遺憾據了解,大陸人大常委會正細化落實憲法第六十七條有關規定,筆者呼籲北京當局落實憲政實施,推行人大常委會憲法解釋權能的運作!

眼看走在法治憲政前段班、理當作為大陸憲政發展學習對象的台灣,在蔡總統上任後,卻因完全執政、罔顧權力分立制衡而屢臨憲政危機。無論是 NCC 關台中天等恐侵害言論的作為,又或是挟立院多數強行通過「國安五法」等規範,皆顯見台灣於憲政法治發展之路,仍須戒慎走回頭路。

憲政發展為兩岸追尋「良制」的最大公約數,但若未時刻警惕即可能退步。筆者期盼二○二一年兩岸憲政進程,於台灣需恪守憲政體制,慎防法治倒退;於大陸則需加速憲法實施。兩岸自一九四九年分治至今,既以實行憲政為共尋良制的基礎,期盼兩岸在不同制度下求同存異、化異為同,共同戮力發展憲政,創造二○二一年新氣象!












急進口 毀了臺灣豬標章公信


2020-12-31 01:16  聯合報 /   楊智傑/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新竹市)
台灣豬標章標示之亂延燒,怎麼稽查如何開罰,都有不同討論。記者彭宣雅/攝影


對於進口美國豬肉引起的爭議,農委會下的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於十月七日申請了「臺灣豬標章」,其屬於商標法中的「證明標章」。證明標章之所以稱為「證明」,申請人必須具有「證明他人商品或服務能力之法人、團體或政府機關為限。」亦即必須要有查證的能力。該證明標章於十二月初核准通過。

在證明標章的使用上,並非任何人想用就能用,必須要根據該證明標章使用規範書,提出相關證明文件,供標章權人審查後,經證明標章權人同意下,才能使用該證明標章。

而衛福部食藥署或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貼紙,並非證明標章,可由民眾自行下載使用,並沒有經過某種認證。

在讀音上,兩者都寫「台灣豬」、「Taiwan Pork」,幾乎一模一樣。在觀念上,兩者也一模一樣。在外觀上,都是使用圓形綠底、金色圖案,且都以圓形為底,且都含有豬的形狀。兩者雖有差距,但因為都是圓形、綠底、金色、豬的造型,且有明顯的豬鼻子,外觀上也高度近似。

「台灣豬標示」與「臺灣豬標章」,兩者高度近似,會有什麼問題?證明標章是作為認證品質之用,有公益價值,不應由其他人隨意使用近似的某種符號,且若使用在相同產品上,會嚴重降低證明標章公信力,造成消費者混淆。

甚至,商標法第九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得證明標章權人同意,為行銷目的而於同一之商品或服務,使用相同或近似於註冊證明標章之標章,有致相關消費者誤認誤信之虞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於證明標章有公益性,這條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也就是說,任何商家使用衛福部或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就已經符合這一條的構成要件,縱使農委會不會控告商家,依法檢察官都應該主動偵辦並起訴。至於主動提供商家使用台灣豬標示的衛福部和經濟部,也可能構成該罪的教唆犯。

雖然在萊豬進口爭議中,中央各部會為平衡民眾的反彈與市場需求,設計了各種標示方法,出於好意。但因證明標章本來就需要申請,且廠商也需取得認證才能使用。顯然是因為開放美豬的時間壓力下,農委會來不及做認證,才由其他部會設計並提供其他的標示。

縱使有難處,其他部會所採取的設計,也不應該與「臺灣豬標章」高度近似,這將嚴重混淆與減損「臺灣豬標章」的公信力。長期而言,衛福部和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仍應考慮修改,避免與「臺灣豬標章」混淆,減損其公信力。









防疫新展望 疫苗成科技戰場


2020-12-31 01:11  聯合報 /   許英昌/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美國輝瑞大藥廠研發的疫苗。 路透


對抗傳染疾病最有效方法,莫過於隔離及打疫苗。如何取得安全及有效疫苗,更是各國追求的目標。目前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可分以下五類:

第一、DNA及 RNA 疫苗,以表達抗原的 DNA 或 RNA 為主,刺激免疫系統認定病毒的目標蛋白。優點在設計簡單迅速,缺點在於先前並沒有以遺傳物質為主的疫苗。目前美國莫德納、輝瑞及 BioNTech 藥廠以 RNA,而 Ivonic 藥廠以 DNA 為主。

第二、減毒疫苗,以減毒的病毒為抗原,優點易刺激免疫系統,不引起嚴重疾病。缺點,不適合免疫系統有問題的病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乃此類疫苗。Codagenix 藥廠以此技術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第三、去活性疫苗,以去活性後的病毒當抗原。優點在於去活性後,疫苗安全而且製造簡單。缺點並不如減毒疫苗有效,先前去活性疫苗易造成病情更嚴重,小兒麻痺疫苗即去活性疫苗。中國科興 Sinovac 及國藥控股 Sinopharm 以此技術為主。

第四、次單位疫苗或純化表面抗原疫苗,以病毒的一表面蛋白為抗原,優點在於以病毒最重要部分的蛋白,來引發體內免疫反應。缺點在於未必能引起較強的免疫反應,也因此需要佐劑,以加強長期免疫,目前如百日咳、B 型肝炎及人類乳突病毒疫苗。Novavax、賽諾菲及 AdapVac 藥廠以此技術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第五、病毒載體疫苗,以一無毒的病毒為載體,將一段新冠肺炎的基因送內體內,引發免疫反應。優點在於比起去活性及次單位疫苗,更能引發免疫反應。選擇一安全的病毒載體是很重要,對病毒載體的免疫反應可能影響疫苗的功效,目前伊波拉疫苗乃採此技術。而牛津大學及阿斯特捷利康藥廠、中國康西諾及嬌生公司等,以此方式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輝瑞及莫德納疫苗的保護率達到九十五%,阿斯特捷利康則為七十%;前兩者得分別儲存於攝氏負七十度及攝氏負廿度,後者則於攝氏二至八度。輝瑞採用脂質奈米技術包住RNA,加上聚乙二醇為佐劑以增强免疫反應,遭質疑易引發過敏反應。相對之下,Novovax 及賽諾菲藥廠的次單位疫苗,則以植物性皂素 saponin 當佐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在統計打第二次疫苗效果時,並未包括五十五歲上受試者的結果,飽受質疑其保護效果。

總之,對抗新冠疫情長遠之計,必須以堅強基礎醫學研究實力為後盾,方能一步一步解決問題走出困境,這是一場展現實力的科技戰。國內自製疫苗目前碰到的瓶頸,沒有病例無法進行臨床試驗,難道先前不知道嗎?面對危機,他國又如何應變呢?衛福部已積極採購疫苗,應給予肯定,全國上下正努力抗疫一年,值得施打一安全又有效的疫苗。










新冠變種病毒侵台 防疫偵測化被動為主動


2020-12-31 01:10  聯合報 /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由於台灣出現新冠肺炎英國變種病毒確診首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緊急宣布,自明年元旦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限縮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及檢疫規定,圖為外國人士下午入境桃園機場時,排隊等候電子檢疫申報。記者鄭超文/攝影


英國的新冠病毒 (SARS-CoV-2) 變種病毒 B.1.1.7 已自英返台男少年旅客測得。雖然疫情指揮官未禁航,但華航與長榮決定明年元月取消自英來台所有航班。政府馬上規定自明年元月一日起非本國籍人士不得入境,所有轉機均暫停。

早在天花根絕後,西非叢林出現猴痘病毒(monkey pox),讓世衛組織傳染病專家十分緊張,馬上強化偵測,主要察看:(1)是否由甲傳到乙再傳至丙會越縮短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而越傳越快?(2)是否會引起後發病患的病癥越趨嚴重。因此大規模佈網而採「主動」偵測,以免成功根絕的天花卻受猴痘病毒反撲。

當英國對外宣稱出現的變種病毒傳播力增強時,有海底隧道與微生物學家的法國馬上關閉所有與英航道,接著重視自由開放的歐盟國紛紛禁英航班,至12月29日有此 B.1.1.7 病毒的仍是毗鄰英國的歐洲國居大宗,且與英國來往密切的香港、新加坡(12月23日)也受波及。隨著聖誕節旅遊,病毒已搭順風車而散布各地。

我國未在第一時間點禁航,可能是決策者對國內過去防疫成果深具信心;也可能是國內尚未出現此變種病毒,不想引起民眾恐慌;當然多數決策者對「病毒變異」尚一知半解而觀望。毫無疑問地,新變種病毒的傳播效率增,對2021年的跨年活動、年節慶祝及華人舊曆年均是一大考驗。

事實上,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方啟泰教授的新近研究,發現台灣的邊境管制啟動早,加上民眾戴口罩涵蓋率高達七十五%以上的兩防疫策略相輔相成下,確實讓尚未變異的新冠病毒在台境內的傳播率(即基本傳染數或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小於1,足以遏止其在本土流行;然而對B.1.1.7的防堵面與效率更應擴大提高。

最重要的是此變種病毒的來龍去脈,B.1.1.7 最早於9月20日來自英國的東南英格蘭大區、倫敦市西北的新市鎮米爾頓凱恩斯區(Milton Keynes),鄰近牛津與劍橋之間,面積89平方公里 (台北市的1/3),人口為68萬4千人 (台北市的1/4),人口密度2073人/km2(台北市的1/5),那為何會產生如此快速傳播之新病毒?另由早期新冠病毒分子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病毒胺基酸變異度不大,也未曾一下子出現17個胺基酸變異,其中最重要為 N501Y 變異加強與 ACE2 受體結合力,增感染力,因此為何會在英國人口量不大而人口密度不高的小城出現此高效傳播病毒,值得後續深究。

未來此 B.1.1.7 變異病毒的走向必在交通樞紐的大城,若在人口密度高地區流行,會利於病毒傳播;若人口數大,更會讓此病毒傳播綿延不絕。因此歐美口罩覆蓋率低的地區,會讓病毒如搭雲霄飛車而神速遍布。

我國的防疫策略仍多為「被動」偵測,必須轉化為「主動」偵測;且要及早採歐洲現用的奈米通道全基因定序(Oxford Nanopore),尤其在免疫力低者、人口流量大及外國訪客多的地區應分層採檢,才可避免高效傳播病毒悄悄擴大版圖。

綜言之,2021年疫情會比2020年更複雜。體弱多病者不宜參與跨年活動,最近3個月仍不宜有大型人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