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台灣需要獨立的公民運動,不是政府啦啦隊
◆ 聯合報黑白集/兩岸吃豆腐博弈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貿易戰開打 我們準備好了嗎?(十二)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貿易戰開打 我們準備好了嗎?
2025-02-09 03:22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沒幾天,就開始一系列的調整關稅行動。(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沒幾天,就開始一系列的調整關稅行動,先是宣布2月1日開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調高關稅到25%,但是經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回應措施之後,川普同意延後一個月實施。在此同時,川普宣布自2月4日起,針對中國大陸銷往美國的商品,除了原先就課徵25%的部分商品以外,其他所有商品的關稅一律調高到10%,這對於中國大陸銷往美國的商品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在面對美國這麼大的壓力下,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如何因應?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如何與美國對抗?分寸如何拿捏?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作為是一個例子。在川普當選之後,杜魯道就立即前往美國拜會川普,希望說服川普不要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結果川普不但給了杜魯道一個冷釘子,他甚至嘲諷說:「如果加拿大接受成為美國的第51州,我就可以免除他們的關稅!」
現在加拿大已準備正面迎戰美國的貿易戰爭,一方面,他們積極回應美國的要求,包括設法減少從加拿大邊境運到美國的毒品原料芬太尼;另一方面,他們也列出美國對加拿大出口價值大約1,050億美元的商品,準備對這些商品課徵相當程度的關稅。等到3月初如果美國開始課稅,到時候加拿大就會採行反制動作;也就是說,美加的貿易戰爭已經蓄勢待發。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比較聰明,針對美國要課徵25%關稅,她一方面說墨西哥會採取反制措施,同時她也回應川普的要求,增派1萬名兵力,加強美墨邊境管制,減少墨西哥人民偷渡到美國,因此爭取到延後一個月徵稅。不過,如果一個月以後,如期加稅,墨西哥一定也必須採取回應的加稅措施,到時候才是貿易戰爭的開始。
中國大陸是另外一個戰場。在川普的第一任,美中貿易戰爭就曾經大規模開打,雙方針對彼此進出口的商品多次提高關稅,現在川普又針對其他尚未被課稅的數千億大陸商品調高關稅到10%。在面對川普調高關稅下,中國大陸只針對約14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調高關稅到10%到15%,包括煤碳、天然氣、原油、農業機械和部分汽車等;同時,中國大陸針對一些美國需要的重要稀土進行出口管制。最新傳出來的消息是,原本川普要和習近平通話,已經取消,看來兩邊因為彼此課稅而導致關係惡化,未來美中貿易戰爭2.0可能隨時會開打。
川普在選前就曾多次表示,會針對享有大量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進行加稅。去年前十個月,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619億美元,是美國的第六大貿易順差國,比前年同期成長了53%。在這麼大的貿易順差下,川普未來對台灣的各種要求可想而知,比方說,要求台積電(2330)加速到美國投資或是針對台灣的高科技產品課稅。
在美國的壓迫無可免的情況下,大家關心的是,政府如何因應?經濟部的做法是在美國成立投資貿易服務中心,主要目的在協助台灣廠商赴美投資。其實經濟部這項措施只符合美國的利益,對台灣的經濟幫助不大。美國的薪資比台灣高很多,除了像台積電和鴻海這樣的大廠之外,台灣有多少廠商有能力赴美投資?經濟部有分析過台商赴美投資成功的機率嗎?
真正要面對的是,如果美國對台灣高科技產品課稅,我們有什麼因應措施?現在許多國家為了分散美國市場,紛紛採取抱團方式,比方說,歐盟、CPTPP 與 RCEP 等多邊貿易組織,彼此之間因為免稅而增加更多貿易,來取代對美國的貿易。台灣面對即將開打的全球貿易戰爭,我們應該更努力加入經貿組織。問題是,政府有做好準備了嗎?
聯合報黑白集/兩岸吃豆腐博弈
2025-02-09 02:09 聯合報/ 黑白集
中國大陸國台辦日前證實,福建及上海旅遊踩線團已向我方提交申請,但陸委會卻表示,踩線團來台等事宜,宜經觀光小兩會討論再進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福建、上海旅遊踩線團申請來台,遭觀光署以「需經小兩會討論」為由駁回;台北市政府邀上海市文旅局來台參加燈節,又遭陸委會駁回。民進黨政府「雙殺」兩岸交流,交通部長陳世凱還說,希望對岸對小兩會溝通「已讀要回」,不要「就觀光吃豆腐」。
不過,大陸國台辦表示,不反對兩岸旅遊恢復後小兩會溝通,並指去年已同意台旅會訪陸並與海旅會會面,但台方臨時取消小兩會會面。這是誰在狠吃豆腐?
當前 AI 正夯,對於此事,ChatGPT 倒是給了句讓人莞爾卻又不失精準的簡評:彷彿是兩岸關係中一場「你吃我豆腐,我吃你豆腐」的博弈。
台灣觀光慘業期待開放大陸旅遊團挹注,雖然對岸從習近平「樂見大陸民眾到台灣看看」、開放福建民眾到金馬觀光,到文旅部宣布將開放滬閩團客來台,接連遞出橄欖枝,但賴政府堅持需經小兩會討論,卻又拒絕小兩會會面,擺明只給一塊硬邦邦的「凍豆腐」。
而陳世凱看似無奈的希望對岸「已讀要回」,卻又補上一句「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規範」,似乎要把兩岸關係框定為國與國關係,對岸又豈會輕易吞下這塊更硬的凍豆腐?
兩岸政府如果死抱政治對抗前提,無論出什麼招,都只會更陷僵局。雙方比賽吃豆腐,人民除了深感疲憊,生計也注定成為這場博弈的犧牲品。
聯合報社論/台灣需要獨立的公民運動,不是政府啦啦隊
2025-02-09 02:20 聯合報/ 社論
大罷免已在綠營內成為風潮,民進黨黨公職已無迴避空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奪回立法院絕對多數席次,重新完全執政,民進黨在全台各地發動大罷免。不過有連鎖咖啡店、夜市陸續表態,不便配合罷免的「政治活動」,雖然綠營支持者又大肆「出征」、「抵制」,卻不再有效,因為罷免團體已淪為替掌權者護航,早被看破手腳。
台灣的「公民運動」,在馬政府時期曾盛極一時。諸如反核、反迫遷、洪仲丘事件、太陽花運動等,均曾轟動一時,成功改變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軌跡。比較早期的社會運動,這些公民運動以新的動員和論述策略,降低運動參與門檻,甚至看起來更「潮」,而「正義」、「民主」、「對抗」等號召,也更容易引起認同。但其背後仍有政黨介入操作的痕跡。
民進黨執政後,公民運動漸被招安吸納,雖然民進黨政府違反民主和公義的政策仍時有所聞,甚至多過馬政府時期,但當初活躍的「公民團體」卻幾乎都銷聲匿跡,若干核心人物甚至進入黨政高層,成為權力新貴。換言之,馬政府時期的許多「公民運動」,在綠營操作下淪為奪權或護權的工具,其所在意者,並非社會公義,更非民主是否被侵蝕,而是如何幫助民進黨奪取並鞏固政權。
去年大選,民進黨失去立法院的絕對多數,結束長達八年的一黨獨大,賴政府權力受到真正的監督制衡。但公民運動又假借「青鳥」之名死灰復燃,並且不監督政府,只制衡在野黨。只要立法院有不符民進黨黨意的決議,這些團體就走上街頭抗議,而賴清德總統則慰勉有加。
民進黨雖稱尊重公民團體發動的罷免,但此次大罷免卻是由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發起,不僅各地都有民進黨部與公職全力推動,行政院更醞釀以覆議拖延新版選罷法的實施,中選會則配合宣稱仍適用舊法,在在顯示公民團體和民進黨行動互為表裡。
日前有近二十個「民間團體」到中選會送件,宣稱已達第一階段罷免門檻。一同前往的,是護航綠營的老面孔、為民進黨發動「認知作戰」不遺餘力的曹興誠等人。曹興誠將罷免形容成「反共剿匪、清除內奸的聖戰」。至此所謂大罷免是「公民運動」的假面具已被徹底撕破;其真實面目就是要為民進黨翻轉國會、重回一黨獨大。
但為重回一黨獨大而發動大罷免,勢將造成政治對立與社會撕裂,多數民眾並不認同,卻敢怒不敢言。直至罷免團體占用連鎖咖啡店作為連署點,咖啡店公告「謝絕所有黨派政治活動」,終於讓沉默的多數有了發聲機會。罷免團體宣稱自己是「公民運動」非「政治活動」,綠營支持者還「出征」該連鎖咖啡店,不料網路風向一面倒指責罷免團體。至於該連鎖咖啡店反而門庭若市,網路評論也是正面評價遠高於負面評價。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彰化溪州夜市。罷免團體宣布要去設罷免連署站,該夜市卻聲明表示「不支持、不參與」罷免連署。綠營支持者出征,揚言抵制,結果反而自取其辱,遭到鋪天蓋地的「反出征」。很顯然,民眾已看穿「假公民運動」手法,不但不再懼怕被出征或抵制,甚至自發性「反出征」、「反抵制」。「公民運動」不再是正義化身,而是為濫權護航的幫凶。
民進黨或其假託「公民運動」的側翼,宣稱站上意識形態和道德的制高點,就想裹脅民意、翻轉民主選舉結果,自然不可能獲得認同。而公民運動淪為權力的附庸,當然也就只能欺騙自己的同溫層,而騙不了大多數民眾。綠營不能代表「公民」,也汙名化了「公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