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民進黨內部矛盾與大罷免潮
◆ 大屋頂下/美國刀俎 世界魚肉…川普的「新創世紀」
◆ 名家縱論/暴走民主下的理性(十二)
◆ 停止大罷免 朝野立刻雨過天晴
◆ 賴總統偷選舉更偷民心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暴走民主下的理性
2025-02-09 02:37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大講座教授)
不久前我們還在談當代民主失能問題的擴散,最近有些國家的民主已經呈現令人駭異的暴走,失能需要的是管理,暴走卻是不定量的不定時炸彈,一發不可收拾。
暴走指的是明顯而巨大的違反或濫用規範,大體又可分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一是像美國川普總統就職後接二連三的舉措,從國內的拆解機構、調兵驅民、人事清洗,到國際的高額關稅、退出盟約、強勢圈地,幅度之大與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但這種狂風驟雨式的變革,至少形式上有其高度的民主正當性,川普在美國這樣徹底分權的體制下,同時在總統獨掌的行政權和分屬兩院的立法權獲得勝選,地域上更使所有搖擺州同時翻紅,因此這些可視為政見履行的狂飆,讓反對者幾乎束手無策。
另一種暴走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基礎,剛好相反,在權力結構上別說碾壓對手,根本連抗衡都力有未逮,而其領導人竟因某種神秘民主理念的驅使,不但不循牆而走、戮力結盟,反而高調對抗到底。韓國的尹錫悅總統受不了多數在野黨的頻頻彈劾,突發奇想宣告戒嚴,包圍國會,一晚上就把全世界嚇矇,但其來也速,反而再衰三竭。何其不幸,過去一整年在台灣經歷的,又是另一版本「什麼都做不了」的暴走民主。
換言之,不是美國那種多數決的暴走,而是面對在野多數、什麼都決定不了的少數政府的暴走。他們拆不了房趕不了人,退不了群也圈不了地,只能無所不用其極去搬動理論上不受任何上級支配的獨立機關,去調動早已編組的媒體和鍵盤俠,製造各種應景應時的民氣,也成功鼓動出青鳥黑熊。同樣是暴走,我們這裡比韓國顯然高明的地方,是能濫用規範就不直接違反規範,而且同樣一事無成,但一套接一套,月月都有足可填滿新聞的新戲碼。學憲法的人都知道,「抗多數決」是當代憲法法院監督民主體制所處的共同困境。台灣的暴走民主則給憲法學又貢獻了一個新的難題:如何監督對抗「抗多數決政府」的多數決定?好一個抗抗抗多數決的難題!
好不容易熬過一整年,居然又推出了罷免大戲,即使在政黨政治主導後早已式微的直接民主領域,這種由政黨全面規畫,交給所謂「自主公民團體」執行、重點卻自始放在險勝區挖牆角的所謂大罷免,絕對又是台灣對民主政體的「破壞式創新」,雖然大家都知道,即使再燒掉百億的結果仍是一個少數政府,也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對於總是慨嘆民主政體怎會演變到這種境地的人,或許可以提醒,兩千四百年前的希臘三哲其實已清楚預見民主內含的暴走本質,所以我現在更關注的,毋寧是暴走民主下仍能有多少理性的展現。
就以表面上正處於集體沉默狀態的美國來說,理性的力量還是以不同方式靜靜展現。比如在川普特赦所有國會占領案暴徒後,一名被判刑者的引咎拒絕;在川普就職演說強烈指責 DEI 理念(多元、公平、包容)的種種荒謬,並四處批鬥時,我們也讀到不少就事論事的溫和評論。他如馬里蘭州聯邦法官阻止取消出生公民權,聯合國官員反對美國接管加薩、移置巴勒斯坦人的驚天構想,FBI 大規模報復性人事整頓部分也被代理局長攔下。在台灣,一位台商面諫賴總統不要推動大罷免,還有不少人以加購表達對路易莎連鎖店堅持營業區去政治化的支持等。對憲法法庭,我更期待國人一起表達最溫暖堅定的信賴。
在我看來,暴走民主會不會演變為專制,關鍵就在理性力量是否存在,而且愈來愈有韌性。相對於大陸,這也是台灣存在的最大意義,請大家仔細想想:沒有了民主,我們到底還有什麼值得堅持的東西?
星期透視/民進黨內部矛盾與大罷免潮
2025-02-09 02:38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暨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年初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對立院正副院長與四十一位藍營立委發動大罷免。為了反制,藍白陣營也點名幾位綠營立委,在年假後進行罷免連署。這無異宣示,台灣政黨的對立,已由立院擴散到社會各角落。原本期待,在這沒有選舉的這一年,政府可以專心處理國際變局與通膨危機,但現在看來造勢動員與對立叫罵又將掩蓋一切。
然而,民進黨此時發動大罷免,怎麼看都時機都不對。
川普上個月就職後,已放話將對各主要貿易國課徵高關稅,預期將影響國際經濟穩定,台灣除了被認為是下波調漲關稅對象,川普更放話要課以台積電一百%關稅,藉以迫使生產線遷到美國。此時此刻,政府應該致力團結朝野,共同面對這前所未有的變局。不此之圖而發動大罷免,無異置民生於不顧。
就政黨實力消長而言,此時也絕非民進黨發動罷免的好時機。賴清德迄今民調支持度仍在過半邊緣徘徊,目前正須展現政績爭取認同,附和罷免恐怕只會讓務實選民失望。此外,民進黨去年罷免基隆市長失敗,今年草屯鎮長補選更以極大差距落空,國民黨剛吞下大補丸,民進黨又來叫陣,顯然不智。
尤其,政黨組織在非選舉年便進入半休眠狀態。但明年地方選舉重要性不亞於民進黨的政權保衛戰,現在出現罷免潮等於迫使國民黨提前操兵。此外,民眾黨因黨主席身陷囹圄,支持者有出走的跡象,藍綠兩黨皆招手喜迎,此時發動罷免只會將小草推向藍營。
合理的揣測,罷免潮的提出,或許是民進黨內部矛盾所導致。
去年底審核總統提名大法官人選時,柯總召竟下令黨籍立委必須投票反對賴清德提名的劉靜怡,否則將開除黨籍。此外,當賴總統在元旦談話中強調;「新的一年,台灣一定要團結一致」,必須「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話說才三天,柯總召便舉行記者會預告大罷免潮即將來臨,直接打臉黨主席。總統雖然顏面無光,中常會上卻也只能按捺的說「執政團隊沒有內部不同調,只是角色不同」,對大罷免自稱「理解黨團及支持者的心情」。
老於世故的柯總召會有這些挑釁層峰的言行,應是對民進黨內部權位分配的反彈。賴清德個性獨斷,當選後打破了民進黨派系均衡、派系共治的傳統,將權位多數分配給出身南部與自己親近的新潮流成員,連同屬新潮流的中北部從政者也被排除在中常會外,遑論其他派系的成員。因此乃有非賴系成員公開抱怨:「賴退出新潮流,結果新潮流全部上來了。」
故而,柯總召發動大罷免,目的或在藉「黨團自主」,抗拒賴系整碗捧去。賴主席隱忍表示理解,並以「罷免行動都是公民自主」粉飾決策權並未旁落。反正罷免結果若是不如黨意,不愁沒有柯總召扛下責任。但是,將民進黨派系爭鬥置中央,將國家長遠利益放兩旁,民進黨難道不擔心引發全民反彈?
大屋頂下/美國刀俎 世界魚肉…川普的「新創世紀」
創世紀。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川普選前發下豪語:「上任二十四小時內就結束俄烏戰爭。」但有記者在一月二十日就職當日上午問他此語是否還算數?他自嘲說:「我至少還有一下午。」
言語的傲慢、浮誇、尖酸、刻薄、狂妄、煽情、反覆是川普的特質。他的有些論述是雄才大略,但亦多大言不慚。他用這種特異的言語技巧來操作對內對外的政治交易,可能會在攻守博弈後實現有些目標,但他畢竟不是上帝,而只是川普,不可能一一心想事成,上任第一天「在二十四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就跳了票。
川普說,要有光,就有光了嗎?
他說,遇刺傷耳未死,「是上帝救我一命,要讓美國再度偉大」。這聽來有一點「美國洪秀全」的味道。這種「天選之人/上帝使者」的自況與自戀,使得他自認為是「世界的川普」,要創造「川普的世界」。現在,舉世皆屏息以待自誇「超級瘋狂」的川普演出他的「新創世紀」。
猶如川劇的變臉。川普1.0和川普2.0已不可同日而語。
例如:川普1.0是「孤立主義」,主旋律是「美國自掃門前雪/不問他人瓦上霜」,但2.0已變臉為「擴張主義」。他主張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要收回巴拿馬運河,且要買下格陵蘭。為什麼?他說只因美國在戰略安全上需要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
凡是川普要的,就應該給他嗎?
在就職演說中,他說:「美國將再次把自己視為一個不斷發展的國家…擴大領土…把國旗飄揚到新的美麗天際線的國家。」
這不是孤立主義,已是擴張主義。
再如:川普1.0主張「保護主義」,但2.0已變臉為「掠奪主義」。川普1.0的主調是「賣慘」,哭訴美國因扮演「世界警察/民主燈塔」的角色而受到全世界的剝削,被世界占盡便宜,因此使「美國不再偉大」。但川普2.0的主調則是「發狠」,如前述對格陵蘭、巴拿馬的輕蔑姿態,根本是「不由分說」的倨傲,甚至野蠻。全世界均應為 MAGA(使美國再度偉大)服務,嘸你麥安奈?
至於川普對台灣的「筆尖論」,說台灣偷了美國的晶片生意,該交保護費云云,這種倨傲輕蔑粗鄙的狂態,更已是目中無人了。
至此,守勢的「保護主義」已經變成割韭菜的、攻勢的「掠奪主義」。「使美國再度偉大」,儼然已成川普認為全世界必須肩負的共同承當。如紐約時報所說:「在更有經驗的川普領導下,美國不會接受任何人說不。」
川普說,要有光。但他並非自己創造光源,而是要將加拿大、巴拿馬、格陵蘭、墨西哥、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巴勒斯坦加蕯…都劈成柴,丟進 MAGA 的熊熊火爐裡。如此,川普就有光了,美國就有光了。
這就是川普的「新創世紀」。他要將世界每一個國家都砍劈成各式各樣的薪柴,例如不容中國強大到塞不進美國的爐子裡,又如烏克蘭則為不使主張結束戰爭的川普丟臉而勢須接受屈辱的失敗,如此這般,將烏克蘭及中國等等一概丟進 MAGA 的金爐裡,奉養美國,「世界的川普」就能創造「川普的世界」。
蛇年,川普要演出蛇吞象。
使美國再度偉大,就是以天下為 MAGA 的芻狗。把全世界都劈成柴丟進 MAGA 的火爐裡,把全世界都割做 MAGA 的韭菜。
以上描述,也許有些渲染,但也由於省略了一些枝節,應可呈現一個比較清楚的川普主體面貌。
其實,美國自二戰後逐步登上今日不可一世的富強地位,縱因有其得天獨厚的國家機運,也當然是因獲得了一眾盟邦的協力貢獻所致。暫不說別的,美國至今在世界數十國家布建的軍事基地及各類軍事站點超過一千處,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第一島鏈之類的概念迄今仍然是美國能夠支配世界的主要機制,凡此皆無可否認是使美國「曾經偉大」及「迄今仍然偉大」的真實原因。
但川普只看到世界欠美國的,卻輕估甚至輕蔑世界對美國的支持及貢獻。
川普主義的基調是:使美國再度偉大,且美國必須是「全球舉世唯一永遠絕對偉大的國家」,但美國必須大幅減降其「再度偉大」的外在成本,而全世界皆應成為「使美國再度偉大」的轎夫。
其實,川普的心思並無足怪,因為這也是眾多美國領袖心中的潛在思考。但是,川普竟是如此明目張膽,川普竟是如此生吞活剝,這就摧毀了美國之所以「曾經偉大」的道德燈塔地位。這樣的美國,即使「再度偉大」,亦已不會再是原來的美國了。
話說回頭。當今世界若是出自「創世紀」,則上帝絕不是要創造一個唯我獨尊、睥睨一切的美國來主宰世界,而應是要實現一個在上帝的恩慈下雨露均霑、萬邦共榮的大同世界。這也應當是人類文明的共同終極追求。
然而,川普儼然要僭奪上帝的地位,營造他的「新創世紀」。他的「美國第一」就是要使這個世界變成「美國的世界/川普的世界」,整個世界都要為「美國第一/川普第一」服務。
且看,他居然主張「清空加薩/美國接管」,這正是川普要在加薩上演的「新創世紀」。試問:這是什麼人道方案?這是什麼正義方案?這是什麼碗糕?
川普要格陵蘭,格陵蘭就該俯首奉上嗎?川普要加薩清空,加薩就該清空嗎?
美國刀俎,世界魚肉。上帝能縱容這樣的美國嗎?世界能容忍這樣的美國嗎?這樣的美國如何能稱為「偉大」?
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對世界文明誠有巨大貢獻,這的確是「曾經偉大」及「迄今仍然偉大」的國家。但川普如今以這種「圖窮匕現」的姿態面對世界,欲以帝國主義、單邊主義、例外主義及唯美國主義來建構其「新創世紀」,這究竟是解放美國(他稱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一月二十日為美國「解放日」),抑或是美國異化與沉淪的肇端,如今尚無答案,但已是全世界必須面對的問題。
世人看川普,應更注意他在就職前夕發行川普幣及梅蘭妮亞幣。這最能看出他對權力肆無忌憚的操弄,及自私、貪婪、無法無天與刀口舔血的性格。川普是一個像希特勒、斯大林、毛澤東一類的人物,無疑是一代梟雄,但未必能成為典範偉人,因此他能否使美國再度偉大亦成懸念。
川普有野心,也有局限。他的野心與局限都是世界的災難。
他說,要有光,卻可能創造了黑暗。
面對川普,台灣必須思考:台灣是待價而沽的格陵蘭嗎?或台灣是等著被玩弄及拋棄的烏克蘭?
停止大罷免 朝野立刻雨過天晴
2025-02-09 02:33 聯合報/ 吳斯懷/陸軍退役中將(新北市)
現在球局進入決勝關鍵球,兩好球、三壞球、兩出局、藍白滿壘,賴清德主投最後一球,大家屏息以待,台灣的未來居然落到這種下場,讓一個爛投手決定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未來。
不用那麼麻煩,搞什麼「院際協調、共商國是」,把柯建銘、曹興誠兩人搞定,停止大罷免,立刻雨過天晴,陽光普照,只看你想不想真心和解而已。台灣民眾已經看厭了這種爛戲,毫不遮掩地說一套、做一套;唱雙簧、演黑白臉,連小孩子都看懂了,一邊喊團結、一邊鼓動罷免,就是玩假的。
菜市場賣菜的阿嫂,都在問我們賴清德到底在玩什麼?更多人質疑,賴清德當總統能否有效掌握國家機器?當黨主席能不能管理民進黨?怎麼讓柯建銘一個人帶著一群號稱「公民團體」的側翼,主導國家未來?懷疑賴清德是不是被綁架了?否則怎麼會做出一連串蠢事?
曹興誠說,這次罷免不是藍綠對抗,罷免真正的議題是要選擇「反共保台」還是「投共賣台」;他還表示,罷免是反共剿匪,清除內奸的聖戰,是民主對抗專制、自由對抗奴役的「聖戰」。如果賴清德認同曹興誠的謬論,民進黨就等著倒台吧。
明明是民主制度的競爭,雙少數總統、國會席次未過半,彎腰低頭好好協商,綠營學會少數服從多數,藍白多數自然會尊重少數。非要把「投共賣台」扯進來,如果這一局綠營輸了?是不是要靠黑熊部隊發動內戰,由曹興誠領軍發動反共清內奸的「聖戰」?
賴投手,這一球好好投,台灣都靠你了!
賴總統偷選舉更偷民心
2025-02-09 02:33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總統「依據憲法賦予的權責」將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以增進院際協調與合作。既然是總統的「召集」,應是指總統依據憲法第四十四條「總統對於院與院間之爭執,除本憲法有規定者外,得召集有關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之」的權責。但行政院發言人卻表示「希望院際協商解決的議題尚未具體盤點」,可見還不知總統要解決甚麼「爭執」;何況,憲法增修條文定有「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及解決兩院間爭執的憲政程序,讓人不免質疑賴總統為了大罷免,除「偷走了選舉」外還要「偷走民心」。
法國總統馬克宏去年六月主動解散了國民議會,但重新改選的結果卻不如其意,總統所屬政黨和盟友組成的「總統聯盟」淪為議會內第二大勢力。馬克宏連任成功後組成「少數政府」,施政本已顯得步履蹣跚,而解散議會重新改選後的「總統聯盟」,距離席次過半仍十分遙遠,但他仍然組成「少數政府」。也因此,去年九月馬克宏任命新任總理時,有項民調顯示五十五%的受訪者認為「總統偷走了選舉」,七十四%受者訪認為「總統輕視選舉結果」。
我國憲法本文及增修條文建構的「修正式內閣制」和「半總統制」,均多取法自法國。但即使是法國第五共和建構的半總統制,仍係以議會內閣制精神為基本框架。故而,半總統制中的總統職權,偏重於凝聚全國之「統」的功能,而政府施政之「治」的功能,則仍以議會民主的運作為核心。由此可知,儘管馬克宏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經二輪投票後獲得五十八點六%得票率連任成功,但議會改選後其所任命組成的政府,卻不再遵循曾有三次經驗的「左右共治」,終而遭致民眾批評為偷走了選舉。
比較兩國憲法的規定,法國總統遠較我國總統擁有更多的實權。如法國總統不僅是內閣國務會議的主席,更可主動解散國會,這都是我國總統所無之權力。但我國總統在實際憲政運作中,卻遠比法國總統更加強勢,且更近似於總統制的總統。因此,賴總統已幾近是政府五權中「四點五權」的實質上最高行政首長,加上也是政黨政治運作中的執政黨主席,「院際協商」也必然流於僅具宣傳的意義。
日前才挺過議會不信任案的法國總理貝胡,是去年十二月中旬才新上任,也是馬克宏去年度任命的第四位總理。一般的觀察認為,馬克宏雖曾受到一些反對派要求辭職,但他仍強勢任命組成的「少數政府」,應是幾十年來未見之政局不穩定的病灶。
然而,賴清德抓住了民眾仍存留「普遍王權」的心態,才會以總統的道德制高點,從小年夜談話時起就呼籲「朝野和諧」和「社會團結」。而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偷民心」,讓民眾相信在野黨造成不和諧和不團結,未能配合總統領導執政。更荒謬的是,行政院長卓榮泰曾說「不能放任每一次的表決就是六十二對五十一,就那十一個人在主導國家,這是非常危險的」,也是為正當化「大罷免」而偷民心。
民進黨政權想訴諸民心的是,民選總統擁有執政權,但立法院的在野黨卻「作亂」。故而,大罷免可讓民進黨有機會贏得立法院過半席次,為國家進步而掃除總統執政的障礙。在此邏輯中,全然無視「少數政府」缺乏民主正當性的問題。馬克宏偷走了選舉,賴清德更還要偷走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