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經濟/股市房市政策 化消極為積極

.聯合報社論..誰讓顧立雄當警察又扮法官?
.聯合報黑白集.分手時刻
.經濟日報社論.股市房市政策 化消極為積極









經濟/股市房市政策 化消極為積極


2016-11-07 02:2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接受廣播專訪,針對民眾最關切的房市和股市問題作出回應,他強調:目前政府政策是不繼續打房,不碰證交稅。林全表態有助澄清政府立場,減少政策紛擾,但從另一面來看,也讓人感覺是政府放任市場失敗,消極不作為,究竟房市股市政策該何去何從?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和檢討。
在過去馬政府任內,經濟陷入貧血式成長,但國內房地價卻不斷飆升,以致民怨激升,也迫使馬政府加強打房措施。今年520新政府上任,國內房市已大幅降溫,過去雙北等房地價飆漲地區更面臨價量俱跌的低潮,房市寒冬降臨可說是業者最擔憂的問題。

面對房市不景氣,國內一直有兩派看法:一派是以學術界為主的打房派,他們強調居住正義,住宅不應被視為「商品」,政府要有積極作為,實踐「住者有其居」的理想,因而主張政府須有整套、完善的住宅政策及房地稅制,不應將注意力放在短期房市景氣及房價漲跌。
另一派則是以市場人士為主的救房派,他們認為房地產市場是經濟火車頭,這幾年打房政策接二連三,房地稅賦大增造成諸多民怨,更導致房市萎縮,對民生經濟衝擊很大,因而要求立即檢討修正現行房地稅制。8月中旬立法院長蘇嘉全與不動產業者座談時,就公開表明政府不但不會「打房」,還要「救房」,反映的正是房地業者心聲。
林全表示,以政府角度,房價最好別漲也別跌,因為房價漲,很多人買不起房子,引發社會問題,但如房價跌,會導致銀行呆帳,拖累景氣。林全說法看似合理,因為房市已不景氣,政府若繼續打房,後遺症必大,尤其最近全台各地方政府紛紛大幅調升公告地價,房地稅漲幅可觀,連自有住宅的一般家庭都怨聲連連,加上今年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對房地價的影響才剛開始,政府不再打房,不過是口惠而已,沒有太大意義。
問題在於,過去因為市場失敗造成房價飆漲,在政府介入矯正市場扭曲後,房價回落理所當然,雖然目前房價已開始下跌,但跌幅有限,距離所謂「合理」房價(即房價所得比約五倍)更是遙遠,很多地區交易量急凍,實價登錄連參考交易資料都很難找到,這表示房價下修的空間還很大,再加上政府宣稱八年要蓋20萬戶社會住宅,兩岸關係惡化也讓買氣受影響,所以,在正常市場機制下,房市不景氣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政府的對策究竟是什麼,恐怕要未雨綢繆,好好想想了。
再看國內股市,自520以來,台股漲多跌少,股價指數突破9,000點關卡,最高漲幅近一成五,但台股成交量卻是每下愈況,10月台股指數長紅,一度逾9,300點,但成交值卻創歷史單月新低,月周轉率更滑落至4.37%,業界稱台股「一攤死水」,股票成為「不動產」;連林全都說,確實可用「非常悽慘」形容股市交易量。對此,新任金管會主委李瑞倉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調降證交稅「是可以研究的方向」,但林全表態現階段不碰證交稅,因為交易量低原因有很多,也呈現經濟體質不好,若不從根本解決經濟問題,把投資環境弄好,就算拿掉證交稅也沒用。
林全定調不碰證交稅是明智做法,否則,就如去年立院朝野一致決議廢除證所稅,但股市成交量仍然低迷不振,凸顯稅制和成交量的關聯性不高,把腦筋又動到證交稅,徒然治絲益棼。
但台股指數上漲,成交量反而急凍,反映的是投資人對台灣經濟及產業的未來沒有信心,尤其這一波股市漲幅都是外資短線炒作台積電等大型股所造成的假象,並非健康上漲;政府要如何健全市場機制,並恢復投資人的信心?大家都在等新政府給答案,希望林內閣要加把勁了!

聯合/分手時刻


2016-11-07 02:21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時代力量立院黨團。 報系資料照

為了一例一休問題,時代力量不時槓上民進黨,還痛批藍綠密室協商、柯王體制復辟。民進黨被鬧煩了,嗆說:下次選舉不再禮讓。
所謂「禮讓」,其實是一種曖昧的政治修辭,也漸漸不合時宜。選舉原是赤裸裸的實力競賽,想贏卻贏不了,才藉口「禮讓」來換下台階。或者像上次立委選舉一樣,民進黨在總統大選需要年輕族群票來支撐,所以硬是犧牲沈發惠,讓黃國昌以天兵之姿去空降汐止。這是「各取所需」的交易,無關禮讓或仁義。

基於意識形態,「大綠」一開始把「小綠」當成盟友來經營,似頗相得益彰。但久而久之,小綠得了便宜又賣乖,大綠當然不愉快,雙方就漸漸來到了分手時刻。老實說,時代力量憑著能說善演及形象較新,它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自然更勝一籌;相形之下,民進黨背著沉重的執政包袱,當然就被比下去了。
換句話說,不禮讓已無關慷慨或意識形態,而是現實利害的計算。尤其地方的選舉提名部署即將展開,民進黨如果再讓下去,許多地方戰將恐怕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這和台北市的情況不同,民進黨未來在首都選戰大約也不會再「禮讓」柯文哲,但這主要是柯P搞垮自己,怨不得別人不想和他合作。
該和民進黨分手的,還有社運團體。民進黨執政後,逐漸遠離交好的學運和社運組織;在一例一休之爭中,若干學生和工運團體已認清這點,其他社運組織也應有兔死狗烹的警覺吧!

聯合/誰讓顧立雄當警察又扮法官?


2016-11-07 02:2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 記者陳正興/攝影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九月間要求永豐銀行凍結國民黨在該行的帳戶,同時凍結國民黨開出的台灣銀行支票,造成該黨發不出員工薪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就此作出裁決,認為黨產會的處理「合法性」有疑義,要求停止執行。這項裁決,無異是對「黨產會」數月來的橫衝直撞,賞了一記耳光。
高等行政法院裁決的理由是:第一,永豐銀行是私人企業,並無扣押存款人帳戶款項的權力。黨產會要求該銀行除有合於「履行法定義務」者外均暫停提領,則欠缺明確性,永豐銀並無權力認定何謂「履行法定義務」。第二,黨產會命令台灣銀行凍結國民黨九張本票,但根據《不當黨產條例》,台銀並非國民黨的「債務人」,無權作此禁制處分,黨產會的命令「合法性」有問題。第三,國民黨在永豐銀的帳戶是發放員工薪水之用,因扣押而無法支付,台北市勞動局已介入處理,可見情況緊急。

高等行政法院這些裁決,總結可以歸納為兩句話:討黨產必須依法而行,不可恣意而為。這也是對顧立雄和他所領導的黨產會一個清晰而嚴肅的提醒:勿當權力怪獸!不可自扮警察,又要身兼檢察官和法官。
「黨產會」成立時原本甚受外界期待,認為可以趁機清理黨政不分年代的歷史遺緒,並建立更公平的政黨競爭環境。黨產會在政黨輪替後迅速展開運作,具有一定的民意支持;連國民黨中央都自我反省,宣示同意黨產歸零。遺憾的是,這樣的社會氣氛卻給了顧立雄一種「權力無限」的幻覺,以為自己是「無敵鐵金剛」,想打誰就打誰,要消滅誰就消滅誰。因此,除了組織過程草率,運作方式更是霸氣逼人,忽而下令凍結帳戶,忽而下令禁止支票兌現,甚至驟而推斷某某企業財產是「不當取得」,下令禁止處分。如此作法,似已志不在討黨產,而在置國民黨於死地。
簡言之,設在行政院底下的「黨產會」,卻自以為集警、調、檢、審四種大權於一身,實已變成一隻權力無限的怪獸。追根究柢,除了顧立雄以律師風格驟獲授權而暴走之外,最主要的因素是年中立法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時,根本不曾認真思考立法的旨意和手段是否相稱,執政黨就在一片殺聲中草率過關。一部不健全的法案,落在野心勃勃的顧立雄手上,也就愈發變調走樣。
舉例而言,黨產會或許有權認定國民黨在永豐銀行的存款為「不當黨產」,但它有沒有權力要求永豐銀行凍結國民黨的帳戶呢?至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所給的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根據《銀行法》的規定,除非有法律判決,銀行不得根據第三方的要求停止給付存款或匯款。銀行法的規定,一方面在保護私有財產免於無謂的干擾或限制,另一方面也在維護金融秩序的自由和安定;這樣的秩序,能因為黨產會的恣意行事,就遭到破壞嗎?
再如,黨產會定調中投或欣裕台企業為國民黨「附隨組織」,但這距離蔡政府可以將兩家公司上百億資產一舉收歸國有,恐怕仍相當遙遠。原因是,以現代企業的投資及交叉持股模式,關掉中投公司而不連帶牽扯其他企業,恐不可能;但這些在制訂黨產條例時,均未仔細思考。若處理時缺乏細緻、合法的步驟處理,蔡政府不僅將留下「強徵民產」的惡名,也會讓許多民間企業感到惴惴不安。試想,彰化縣府稍早強令台化彰化廠關閉,難道不是受黨產會霸道作風的影響所致?
我們認為,黨產會現階段最好先做好財產清查的工作,在跳到「禁」與「沒收」的步驟之前,先想清楚自己行動的合法性,搞清楚法律的競合關係,切勿再演出自扮警察兼法官的鬧劇。黨產會沒有通吃的權力,設在行政院下的機構若自扮法官,未免撈過界太遠。

聯合筆記/此消彼漲之間 東南亞悄悄轉向

.公告地價飆 人民變提款機
.精實地價查估 居住正義一環
.聯合筆記/此消彼漲之間 東南亞悄悄轉向
.原民呼喚:文物返還到返還文化
.不認92共識 外交危機頻現
.黨產會蠻幹 台灣回到戒嚴
.蔡依林MV秀校名 反霸凌變霸凌






聯合筆記/此消彼漲之間 東南亞悄悄轉向


2016-11-07 02:45聯合報  郭崇倫

美國大選正殺紅了眼,候選人只顧爭取選票,外交政策只是陪襯,相反的,中國大陸則積極邀訪周邊國家,菲律賓總統是第一個,上周到北京的馬來西亞首相納吉是第二個。
外界稱這是席捲亞洲的「杜特蒂效應」,即北京試圖把一個個國家撬離華盛頓,以大陸的經濟引力,吸引這些國家進入中國的軌道。
納吉的收穫很大,除了雙方要共同開發馬國東海岸鐵路建設計畫,總金額高達台幣三四六○億元,最令外界注目的,就是購買巡邏艦,原來傳出要買十八艘,後來決定共同開發四艘濱海任務艦,但重要性不在數量,而是過去馬國主要仰賴美式裝備,但吉隆坡此次轉向北京購買武器,勢必創造出馬中軍事聯繫。
對杜特蒂訪問,美國一直誤認不會有損華府利益,聽到他在北京說要與美「分道揚鑣」,國務院驚惶失措,緊急派助理國務卿羅素到馬尼拉,希望澄清,結果杜特蒂見都沒有見他。
這次美國有所準備,故示大方地說,美國不希望東南亞國家在美中間進行選擇,所以美國願意看到他們同中國改善關係,也有人認為馬來西亞本來就與大陸較熱絡,無須大驚小怪。
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國聯合公報中,關於南海特別強調「雙方認為,不直接相關方介入有關爭議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這等於給美國一巴掌。
但更重要的是內政考慮。美國對菲律賓或馬來西亞的內政都有批評,杜特蒂被指不擇手段反毒,殘害人權,美國國會日前以此為由,禁止出口自動步槍給菲;而納吉則是因為涉及秘密資金,導致與美國關係緊張,今年七月美國司法部宣布啟動國內史上最大規模資產沒收行動,將納吉非法挪用一馬發展公司的十億美金資產全數充公。
納吉因美國公開宣布調查,感到羞辱惱火,這一醜聞使得馬來西亞和美國關係緊張。納吉似乎也學到了杜特蒂的反殖民論調,他在《中國日報》上撰文就意有所指表示,不能再由曾經的掠奪國來決定被掠奪國的內政。
而北京則貼心的由中國廣核集團收購一馬發展公司的電力資產,助其財務穩定;而大陸也悄悄的允許菲律賓漁民在黃岩島水域捕魚,大陸並沒有放棄主權主張,菲律賓也沒有承認中國的主張,但是菲國漁民的實質權益獲得確保,而北京則讓雙邊協商替代了仲裁的效力,雙方都得到他們所要的東西。
不過東南亞國家也不能一概而論,南海情勢升溫後,新加坡就加強與美軍合作,還警告,如果美國不能批准TPP,會讓其亞洲盟友不敢再相信美國,星駐北京大使還與環球時報打起筆仗,這與一年前習近平訪問新加坡時的關係,有如天壤之別。
在新形勢下,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往左轉,新加坡則往右轉,但台灣的新南向政策還在島內轉圈圈,轉不出去。

公告地價飆 人民變提款機


2016-11-07 02:45聯合報  林建元/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榮譽會長(台北市)

公告地價調漲,今年六都地價稅預估成長三至四成。 本報系資料照片


本月地價稅開徵,因為地價稅的課徵基礎「公告地價」,在內政部要求下,全國平均大漲三成,近來各方收到稅單之後、哀鴻遍野。當中,尤以地上權開發案最為悲慘,因為一般自用住宅的地價稅是公告地價乘以千分之二,地上權案的地租則是公告地價乘以三點五%至五%,影響程度遠高於地價稅。
正因地租成為投資者「不可控的風險」,近來國有財產設定地上權招標案頻頻流標。報載財政部亦努力尋求對策,未來地上權開發案地租將改為「部分固定、部分浮動」,減少跟公告地價的連動。但因當中蘊含三點「行政迷思」,若不正視與破解,再多努力都恐白費。
一、地政機關並未考慮到「公告地價」與納稅繳租能力的關聯性。公告地價喊漲就漲,把人民當作政府的提款機,地政機關毫不顧慮自用住宅所有人及地上權承租人的繳納能力。
二、政府只求平均漲幅達標,不管個別懸殊差異。本次公告地價,全國平均漲幅三成、平均每戶增額四○四元,台北市平均每戶增額一二九六元。乍看之下影響不大,細究就可得知,各縣市政府是對不同對象、採取不同調幅,主要都採農地(免繳地價稅)及公有土地大漲,一般住宅小幅調整,藉此讓平均值達標。因此,各縣市都存在,公有土地的公告地價漲幅超過四十%,甚至是好幾倍的情形,合約爭議不斷。
三、缺乏全面性的住宅政策,政府只剩打豪宅與蓋社宅。反觀位居中間的夾心族群,尤其是買不起完整所有權、選擇地上權宅商品者,竟被政府以各種手段懲罰。地上權住宅被當營業用戶,既無法享受自用住宅的各種租稅優惠,還要承擔政府調整漲公告地價、租金飆漲的苦果。政府所作所為,完全違反土地政策及住宅正義,扼殺地上權住宅的發展與未來。
歸納上述三個迷思,主要來自,一方面政府部門專業能力不足,輕忽一時的行政手段的長久傷害。另方面則是行政部門各自為政、缺乏政策協調。財政部負責訂定稅率,地方稅捐機關負責訂定房屋標準單價,地政單位負責調整公告地價。結果就是國有土地租金收入增加,地方政府增加土地稅收,建商將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最倒楣的就是購買地上權住宅的廣大民眾。
其實,地上權、BOT等開發模式,存在諸多優點,包括漲價歸公、土地永續持有及利用、可以促進都市建設與產業發展等。今年公告地價大漲,政府持股超過五十%的台北一○一也難逃此劫,漲幅超過四十%,大喊吃不消。不知當年一手推動此案的林全院長是否會有痛心之感?不只台北一○一,更多地上權、BOT案苦主,尤其是購買地上權宅的民眾,都在殷切期盼,能有政府高層願意正視並出手拯救地上權開發案「受困中」的大眾。

趙春山/「馬習會」一周年感言

.趙春山/「馬習會」一周年感言
.王健壯/全世界都正面臨威瑪時刻
.周行一/大學多嗎? 多元計程車方案的啟發
.盛治仁/創新與分配的矛盾
.方祖涵/職業棒球的種族新隔閡
.林中斌/弔詭的北京政局
.葉銀華/南韓親信干政事件的啟示







趙春山/「馬習會」一周年感言


2016-11-07 02:37聯合報  趙春山

去年11月7日「馬習會」。 聯合報資料照片

「馬習會」整整滿一年,如今物換星移,因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馬政府過去八年辛苦建立的兩岸和解關係,目前出現了原地踏步的僵持局面。
「馬習會」絕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它的成局應歸功於詳盡的規劃、密切的溝通、足夠的互信和領導人意志力的展現。在規劃方面,雙方學者早就對相關的時間、地點、稱呼、議程等細節問題,從事個別和共同的研究和討論;在溝通方面,其中包括智庫和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繫,可說是多層次、多渠道地在進行;在互信方面,基礎就是九二共識,包括它的政治意涵,特別是確定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當然,最後臨門一腳還是靠馬習兩位領導人的決心和毅力。他們不止著眼於本身的歷史定位,而是前瞻未來的兩岸全局。可以說是從兩岸民眾福祉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
我們認為,這次「洪習會」的順利舉行,關鍵也是習近平從大局看問題而拍板定案。洪秀柱雖身為國民黨主席,但地位畢竟與「馬習會」當時的馬總統不能相提並論。此外,國民黨已退居在野,黨內高層還一度因論述問題發生內鬨。在國民黨處此劣勢之下,習近平還願意維持國共對話的傳統,顯然還有黨際關係以外更高層次的考量,這是值得民進黨政府三思的地方。
面對當前兩岸形勢的僵局,我們高度肯定國共論壇和「洪習會」扮演的兩岸溝通角色,但國民黨主事者也不要因此存有昨是今非的想法。國民黨有人認為馬政府過去「先經後政」,甚至「只經不政」,更批評以「不統」來維持現狀。其實馬政府的「不統」是「不講統一」,和「不獨」的「不搞台獨」,都有特殊的意涵。依照憲法,搞台獨是分裂國土的行為,此乃法所不容;但主張台獨就和主張共產主義和一國兩制一樣,是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至於「不講統一」,是因條件不成熟多說無益,只有激化台灣內部的統獨之爭。兩岸長期分治,統一必須經過一個長期「和合」的過程。欲速則不達,而且還會「呷緊弄破碗」。對岸深懂其中道理,才會在「和平統一」之前,保留了一個「和平發展」的階段。
在馬政府時期,早就考量到必須研商兩岸進入深水區面臨的政治分歧問題。早在國共論壇哈爾濱研討會時,即首次列入了政治議題,本人因此首次與會,並發表了引言報告。針對「只經不政」的批評,試問馬政府過去與對岸所簽的協議,包括ECFA在內,那項能和政治脫鉤?那項不是在和平的氛圍下簽定的?
洪主席此行提出「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的說法,確是解決了行前黨內「一中同表」和「一中各表」的一字之爭。但回顧去年「馬習會」的場景,雙方在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中強調的九二共識,不就是建立在一中的共同原則基礎嗎?而隨後在閉門會和各自召開的記者會中,雙方對於一中的涵義,也都各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上述三個場景加起來,不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嗎?而且是兩岸領導人在兩岸以外的第三地,來共同確認這個政治基礎。
馬總統卸任後,我以老朋友的身分,勸他不要介入黨內的論述或權力之爭。但馬有強烈使命感,總希望他的兩岸政策能使國民黨東山再起,讓民進黨能維持兩岸和平穩定。希望國民黨主事者理解馬總統的苦心,民進黨政府能吸取他的經驗。
(作者為淡江大學陸研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