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保單紛爭 儘速妥善處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udn 垃圾員工,又蓄意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保單紛爭 儘速妥善處理
◆  聯合報黑白集/林靜儀能,小民不能?
◆  聯合報社論/台灣單日確診是全球第一,陳時中知道嗎?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保單紛爭 儘速妥善處理


2022-05-10 01:15  經濟日報 /   社論
大批民眾蜂擁至醫院要求開立診斷書申請防疫保單理賠,引發「診斷書之亂」。圖為醫院外排滿等候篩檢的民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確診數快速增加,除了考驗醫療資源足夠性外,也造成防疫險理賠紛爭。日前傳出主管機關可能要以「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取代醫療機構診斷書」,引發產險業者大幅反彈

目前已經連續數天確診數超過4萬,截至5月9日確診數超過33萬,未來有可能會再大幅增加。而目前防疫險保單有效件數逾600萬,且有數以百萬件保單在等待核保程序,造成保險業者非常大的負擔。有關保單的核保續保理賠認定議題,的確需要衛福部、金管會、產險業者,甚至行政院,一起思考有效、可靠、可執行性的方案。

首先,有人建議允許產險公司循民法第227條之2規定,終止或修改保單契約,退還保費,再給予要保人一定倍數的懲罰性違約金,當作要保人期待利益的損害。然而金管會黃天牧主委強調,主管機關不會要求保戶跟保險公司終止或修改保單契約,也不會有賠不到的問題。基於保險公司是提供保障、且對保戶有信賴保護義務,因此我們支持黃主委「依照保險契約辦理」的決定。

其次,有關於以數位健康證明代替醫院診斷書,產險業者的疑慮是,除了於數位健康證明增列身分證字號之外,關鍵是必須還要有醫生姓名確保資料登載可靠性。原本保戶要申請理賠必須拿居家隔離照護通知書做 PCR 與醫院診斷書。然而,目前居家隔離或照護通知大塞車,很多確診者轉陰性了還沒拿到通知書;而有的還擠到醫院掛號拿到診斷書,大幅占用了醫療資源,影響照顧中重症患者量能,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果。因此,要以數位健康證明代替醫院診斷書,必須解決身分確認、確診證明、居隔或照護天數的認定,主管機關可再思考增加視訊問診可行性避免衍生認定糾紛

再者,有關核保相關程序,當保戶已繳費或有簽署扣款授權書,而且有關身體狀況已告知並符合保單相關規定者,保險契約即是成立。而有關續保問題,由於防疫保單為一年期並不保證續約保險公司在續保有主動權。若保險公司已寄發續保通知給保戶、且保戶已繳費,則保險契約就算成立。綜合而言,隨著確診數增加,有關防疫險的紛爭應該會不斷發生,因此金融消費評議機制準備啟動

另外,有評論提到一些民眾購買多張防疫保單,有不當得利或有道德風險疑慮。然而,基本上防疫保單並非是填補損害的險種,因此並無限制民眾不能購買多張保單。除非防疫保單的內容限於填補損害,否則保戶購買多張防疫保單並不影響保險契約的效力。如果保險公司這麼在意保戶是否投保多張防疫保單,則可在保險契約特別約定,否則不能以此做為不理賠的理由。其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滾動式檢討,並非全對產險公司不利,例如:限縮匡列範圍為同住親友,此對部分防疫險的理賠範圍大大縮減。

最後,這次紛爭顯示產險公司的風險管控精算品質強化空間。有關防疫險計算理賠機率、金額及保費時,如果僅以過去資料進行估算,而一窩蜂推出熱門保單、衝刺業績,就有可能帶來莫大的風險。今年初 Omicron 的高傳染性在國外已經陸續大幅爆發,而台灣卻在熱賣防疫保單;當台灣在4月下旬確診數大幅增加,政府防疫政策也更改成與病毒共存,致使確診數暴增,有可能到6月底才是高峰,然而此時防疫險保單的數量、預計理賠金額已危及產險業者的財務健全性,值得警惕。











聯合報黑白集/林靜儀能,小民不能?


2022-05-10 01:12  聯合報 /   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圖/取自林靜儀臉書


疫情日益嚴峻,醫院急診室擠滿篩檢人潮,幾近癱瘓,甚至爆發衝突。陳時中請民眾「篩檢不要到急診」,說急診「是為了重症急性病患開設,並非檢查用」。此話有理,但破壞這原則的代表,卻是民進黨立委。

綠委林靜儀上周宣布自己確診。她自述,察覺自己「輕微發燒、喉嚨有痰」,便就近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檢查;去的不是篩檢站,而是急診室。短短一小時,核酸檢測報告就出爐,十分神速

林靜儀說明,檢查當天人不多,自己乖乖掛號、排隊,沒有特權。試問:所有到急診室的民眾,誰不是乖乖排隊?具有醫師身分的林靜儀,四月響應急診醫學會呼籲,要求民眾「症狀嚴重才去急診」。林靜儀懷疑自己確診,且是輕症,原可以身作則,卻選擇錯誤示範,諷刺至極。

急診室人滿為患,但對急診就醫規定仍相對寬鬆;要落實急診分流減量,只能靠民眾自發配合。疫情當前,民眾湧入急診室原因不同;有林靜儀惡例在前,要如何說服民眾「別把急診當檢查用」、「急重症才去急診」?林靜儀能、小民不能,是政治現形

隔離中的林靜儀,忙著痛批台北市長柯文哲「惡劣又邪惡」;但對急診亂象愈演愈烈、自己也是幫凶一事,似渾然不覺。與其噴政治口水,林靜儀應為自己的錯誤示範道歉,才是正辦。











聯合報社論/台灣單日確診是全球第一,陳時中知道嗎?


2022-05-10 01:09  聯合報 /   社論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預估5月20日到6月10日會達到疫情高峰,7月已往下走,在醫療量能充足下,可望放寬邊境。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的單日本土確診數連三天突破四萬人,昨日並新增十二例死亡,人數雖稍下降,疫情嚴峻卻不稍減。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也對台灣短短數周確診從數百飆到數萬提出警告,認為台灣做好超前部署」,正面臨垂直彈道般染疫發展,恐引爆空前死亡率。對此,陳時中以一貫四兩撥千斤姿態說,「會趨吉避凶」,把疫情控制好。

陳時中可能不知道,當世界各國疫情都在退燒,台灣近期爆升的確診人數,已把自己推上了全球最高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統計,五月九日全球單日新增確診名列前茅的國家是韓國,確診數為三.九萬例,其次為澳洲的三.五萬例,其後依序為日本三.四萬,義大利三萬,法國二.九萬,美國一.四萬,泰國八千,德國七千。由於台灣不是世衛組織的會員國,未被納入排行;如果被列入的話,以昨天單日新增四萬多的確診數,我們已超越所有國家,名列世界第一。問題是,這樣的冠軍紀錄,算什麼殊榮呢?

兩年多來,台灣自詡為「防疫模範生」,蔡政府以此沾沾自喜。許多民眾也接受這套大內宣,覺得台灣的防疫相當成功,都要歸功於指揮官陳時中的英明領導,卻忘了人民在政府繁複細密且嚴格的控制下,犧牲多少時間與自由。更嚴重的是,大家聽從這套以「團結」為名的窒息式管控,對於政府在疫苗採購藥物授權上各種偏頗濫權的作法,竟也如被催眠般地全盤接受。也因此,這群官僚不必認真思考解封應有的部署,不必設想如何服務百姓、如何盡力減少疫情造成的健康和經濟損傷,各種行政決策都圍著他們自己的方便打轉。

直到四月間,台灣疫情從百人迅速破千接著破萬,指揮中心才意識到疫情失控。儘管如此,陳時中依舊傲慢三卡五管,不肯根據地方和專家的建議修改作法。對於快篩試劑的釋出,政府更退回惡劣的「實名制」,寧可看民眾排隊,也要抓緊大權。正是這些失措、脫序景象,讓英國媒體為「防疫模範生淪為確診大戶感到驚心。不要說「超前部署」,指揮中心連接納建言雅量都沒有,寧可硬拗肯承認錯誤,遑論從其他國家的抗疫經驗汲取教訓

在加拿大,快篩試劑是放在超市貨架上,供民眾免費自取。在美國和新加坡,民眾可上網登錄需求,由政府免費寄到家中。在歐洲,民眾去年即可在商店以每劑一歐元上下的價格購得;在日本,上網即能輕鬆買到準確率九成九以上唾液快篩試劑。反觀台灣,民眾得持健保卡排隊購買配額價格比其他國家高出兩倍,且往往向隅。有民眾想要上網團購國外試劑,政府恐嚇說這違反了《醫療器材法》,可處三萬到一百萬元的罰鍰。抗病毒口服藥 Paxlovid 可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達九成,但衛福部卻嚴格惜用」,已有廿八萬人確診卻僅開出不到兩千份藥

難以理解的是,政府寧可把試劑和藥物堆放在倉庫裡,也不願拿出來充分紓解民間和地方政府急迫主事者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此刻,陳時中還有心思耍嘴皮說,原預估七月可以開放邊境,「現在要開放也可以」。他到底在說什麼?美國前幾天已升高台灣的旅遊警戒為「二級」,中度風險」,就算台灣此刻開放邊境,誰要在這種時候來台?

去年寫出「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這一次」的網民,大概沒料到有這一天,讓世界看到了「新台灣模式掉漆後的不堪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  【專家之眼】別人的囝死袂了 快篩劑應開放自由進口
◆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  【專家之眼】拜登亞洲行前 北京正悄悄調整立場
◆  【專家之眼】原來你這麼無恥:若要怪病毒,何必陳時中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2022-05-10 07:48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台電宣稱,停電事故原因,外力、天災、用戶因素占比約6成,設備因素占比約4成。換言之,大都是松鼠、猴子、鳥類等外力造成。圖為日前台南中崙工業區停電,台電PO出松鼠焦屍照片。圖/台電提供



台灣近來動輒發生停電事故,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奇怪的是,多數人都明顯感受到停電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但從經濟部與台電所公布的數據,停電的件數卻呈現大幅改善的矛盾結果

5月4日台電發布一則「昨日區域停電事故 台電:第一時間搶修復電,持續努力精進」新聞稿,除了稱讚台電快速修復外,還有兩個重點:

其一、停電事故原因:外力、天災、用戶因素占比約六成,台電設備因素占比約四成。換言之,大都是松鼠、猴子、鳥類等外力造成的。台電台南區處還特別提供被燒焦的松鼠照片,證實「真的是松鼠害的」。

其二、區域事故停電次數大減:今年1至4月事故僅 2,115 件,相較民國 107 年(2018年)的 3,638 件,已降低約四成;經濟部fb網專在3月14日也提到,年度事故停電次數從民國 101 年(2012年)2.1萬次,逐年減少至去(2021年)約 9,000次;其中因台電設備因素導致停電次數,也從民國 107 年(2018年)1,763次,今年同期已降至898次,已大幅改善停電件數。

台電統計資料找不到,其所提的「區域事故停電次數資料。僅在台電電業年報的「系統可靠度,有提供每戶停電次數每戶停電時間資料。經濟部3月公布年度資料後,就有 PTT 網友整理至民國' 98-109 年(2009年至2020年)的每戶事故性停電次數,看不出有明顯改善的現象,甚至民國 109 年(2020年)還較民國 108 年(2019年)惡化。

本文進一步更新至最新的《110年電業年報》,首先從「每戶停電次數」觀之,去(2021年)整體停電次數(1.129次)較前(2020年)(0.238次)大增3.75倍;若是只計入事故(包含重大事故)停電次數,去年更較前年爆增5倍

其次,再觀察另一個「每戶停電時間」數據,去年整體停電時間為 62.026 分鐘,較前年 16.047 分鐘,成長2.87倍;若是只計入事故(包含重大事故)停電時間,去年更較前年爆增10.7倍之譜。

從台電公開的數據,無論是每戶停電次數與停電時間去年的情況都大幅惡化與多數民眾的感受相當接近。主要的原因是,去年5月發生513與517二次大停電有關,分別影響415萬戶與66萬,停電時間長達5小時與50分鐘,當然會使得相關數據大增。即使退一萬步言之,依照台電公布美化過數據,將513及517視為重大事故而予以扣除之後,每戶的停電次數與時間仍然是較前年增加,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改善

台電的年報資料與經濟部與台電公布的「區域事故停電次數」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不禁讓人懷疑,政府為了逃避問題,先將事故甩鍋給野生動物:又在新增名詞,並在統計數字動手腳,以利「大內宣」。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6 條明文:「與人民權益攸關之施政、措施及其他有關之政府資訊,以主動公開為原則,並應適時為之。」政府不願意主動公開就算了,還建構新名詞扭曲相關數據完全牴觸本法的立法意旨民主政治基本精神











【專家之眼】別人的囝死袂了 快篩劑應開放自由進口


2022-05-10 12:23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快篩試劑實名制已逾一週,各大藥局每次開賣都是秒殺,沒能買到的民眾還是抱持一線希望,走進藥局詢問是否還有存貨。記者杜建重/攝影



新冠疫情在北部地區的加遽發生,從清明以來已經蔓燒了五個星期!由於北北基的常住人口大約就是一個香港;再加上生活習性與商業型都市態樣,於疫情發展、民心動態與防控作為上,彼此的回顧、比對,應該有參考價值的。

首先,此波的香港疫情主要爆發在農曆新年之後,一路持續到三月底。於新冠疫情以來,香港民間即流傳著做 PCR 採檢,可能會被竊取個人 DNA,民眾因而有著消極抵制的心態,自然不利於感染渠道的圍堵;何況香港年長者的戶外移動,一般機會少、距離短,因此高齡的疫苗施打率不高,防護意願也低。

正值疫情高峰期的三月初,因為往生者火葬前的公證程序繁瑣,兼且親人聯絡和現場具結都不容易,而一度造成醫院停屍間的大爆滿!

就這部分來看,台灣在新冠疫情期間,無論醫院探視規定或在安養場所的強制施打,乃至確診死亡在24小時內必須火化遺體的規範,民眾都能共體時艱的做配合!於阻斷感染擴散和避免醫療機構的超額負載,確實起了一定作用。有理由相信,往下疫情的社區化和感染高峰期的不幸傷亡,無論突破瓶頸與困難排除上頭,也會比較順利達成的,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其次,香港因為疫情噴發很嚴峻,兼且民眾聽信謠傳,無形中助長了不做篩檢的消極心態!為了減緩核酸檢驗的積案和爭取與病毒擴散做賽跑的時間,在今年二月的下半月,香港特區政府開始接受以快篩試劑來判定是否被感染。資料顯示,從本波疫情的一開頭,快篩確診僅佔據些微比例;到三月份則已達三分之一以上。

反之,在台灣的感染判讀要做調整改正,偏偏遇上防疫保單的熱賣與理賠證明的程序要求,一時間衝到急診做 PCR 的需求也隨之醞釀而生。由於醫事單位的負載太大,而連連發生病患救治的排擠效應!

職司雙北生活圈的侯市長與柯 P,無不要求疾管中心與相關的部門首長,必須在就診資格的認定與請領保險證明的適法性上,能做到以程序變通來保護醫療能量。不過到目前為止,各方的法律見解與官民在輕重緩急的認知上,對峙堅決、歧見頗深!在台灣民主化的進程當中,於人性光輝與既得利益者的維護意願,於法制架構與醫療量能的取捨平衡,此際難免要有一場車輪戰的。

再則,香港作為國際轉運的樞紐與自由貿易中心,對於貨物進出設限少;因此各方的利益考量與供應調度上,商業考量的機遇偏重,問題也單純。

反觀,在台灣,則是玄機處處、無人不政治。像是某位媒體寵兒,無論在疫苗撥交供施打的確切時間,乃至快篩劑的採購,都先人一著。但有趣的是,今年三月底時,市府仍有一百多萬劑的快篩;因為被徵用,所以只剩五萬劑!

如今,決定要給低收入戶跟遊民,每人五劑的免費提領;在這一來一往之間,除非低收入戶與遊民不到一萬人,否則,算盤縱然打的再精,但免費帳目與存留劑量,卻是兜不攏啊。

此外,今年四月15日的往前半年間,該市府總共快篩了八萬七千餘人次;快篩陽性反應者,一百七十餘人,再透過 PCR 確診出了11人。說真的,當時盛行率如此之低,其實不宜做快篩。可這八萬七千餘次的快篩,可能用去將近一千萬元,到底所為何來呢?參考香港政府於改採以快篩來做感染判定時,當時以 PCR 確認的每日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三萬人!

最後,根據國外醫政單位的評估,今年秋天仍會有一波疫情。換言之,以自主快篩建立新的社會防禦圈;必要時再搭配醫療院所和檢驗中心,以快篩來帶動運轉效率和保護整體醫療資源,仍是必要的選項。因此,加速快篩劑的取得和減少民眾生活負擔,才能強化應對疫情的集體韌性;更是有效抑制和管控疫情危害的先決要件。

準此,消基會於上周舉行新冠防疫記者會,當即指出:「惟有實施高強度快篩作為,才是維持整體社會安定必要手段,快篩劑已經是全民的需求。」於本周一的立法院會,欣聞衛福部尊重委員決議,將允許存放海關但尚未取得許可的快篩劑,於符合自用目的且係台灣 EUA 標準下的品項,國人在六月底以前於海外採購和寄回者,都可以放行通關。

然則,自主防疫與病毒共存的成敗,往下有快篩劑的充分且廉價供應,非常迫切而有必要。短期內到今年六月底之前,應該鼓勵公司的員工福委會、住戶管理大會、學生家長會等團體,都能設置平台來分享和流通快篩劑,以避免在惶恐之下的各自囤貨和彼此傷害。當然,或是悉數委由診所醫師幫忙採檢,如此才能管控需要,以解決緊急需求時的急迫性。

中期,到九月開學潮之前,則要開放旅客攜入和以各種管道來取得供應,包括國人自行採購、接受國際捐贈等等。建議袞袞諸公於開放郵購通道之外,還應該讓外來旅客可以有,例如兩百片的放行量。長期,當然要放棄徵收、限制管道和價格管制;畢竟,在與病毒共存的生活原則,能有供需機能的運轉配合,仍是最長遠而健康的。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6:今日還有林覺民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60:通不通有關係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9:河伯與海神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8:多難興邦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7:取之有道 用之有道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6:今日還有林覺民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6:今日還有林覺民嗎?


2022-05-12 09:30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林覺民故居小園內,林覺民與妻子的塑像。聯合報系資料照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先生,字意洞福建省閩侯縣人,生於民國前二十五年,卒於民國前一年,死時年方二十五歲,係留日學生。

林覺民八歲喪母,十九歲結婚,為革命捐軀時,遺有幼子五歲,名依新另有遺腹子。以林覺民當時的家庭狀況,及革命大業對他的需要,他實在有千萬個理由不去犧牲,但是林覺民還是去犧牲了,這就是林覺民偉大的地方。

抱必死的決心
林覺民為國捐軀,並非事前不知道他可能被打死的。林覺民成仁前的三天夜裡寫了兩封訣別書,一封給父親,一封給妻子,也就是有名的【與妻訣別書】。林覺民在廣州的船上,曾低聲地告訴一位同志:「此役若敗,死者必眾,定能感動同胞。」所以林覺民根本就是打算一死,以喚起民眾群起打倒腐敗滿清政府。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這是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最前面兩句。這兩句就已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林覺民是一個社會改革者,為了救國救民可以犧牲一切,即使是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原因只是為了愛中國、愛中國人。聖經上說:「沒有比能為人捨命更大的了。」

只希望別人犧牲
林覺民已經離開我們一百多年了,我常常在想,我們的社會問題重重,我們也需要像林覺民一樣肯犧牲奉獻改革鬥士,可是我們的林覺民在哪裡呢?

我們社會需要再有林覺民,但是我們都不希望林覺民是自己的父親、丈夫或兒子。換言之,我們希望有別人去替我們犧牲、改革,自己可以坐享其成。這是我們社會的問題,聰明人太多了。

我在擔任財政部長時,曾經厲行查緝逃漏稅,有需補稅罰款好幾億元者。因此我才上任六個多月,外界就流傳要將王某某幹下來。有次在與工商界座談時,不少業界人士表示支持查緝逃漏稅並給予讚揚。我就對他們說,可否對媒體公開說幾句支持的話,反應是都不願意,理由是怕被同業批評愛出風頭而遭責難。

誰為人奉獻自己
當時我就想到林覺民,現在大家都希望有林覺民出來,為我們衝鋒陷陣,但自己卻躲在一旁一動也不動,令人感慨萬千。人們的道德勇氣都到哪裏去了呢?

國家是大家的,社會也是大家的,大家都要效法林覺民犧牲奉獻精神,大家才會有美麗明天。只叫別人衝鋒陷陣自己坐享其成,非但自私,也不會成功。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7:取之有道 用之有道


2022-05-17 10:27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基督徒可以追求名利,但必需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示意圖/ingimage



有人以為基督徒常追求天國的事,對於世俗名利應該沒有興趣,甚至不該有興趣。其實這是誤解,基督徒是人不是神,並非不可追求名利,只是追求方法,必定遵守「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的基本原則

為勝選不擇手段
例如:參選立委,競選時應多訴說政治理念、公共政策,不能惡意攻擊競選對手。有人為求勝選,經常漫罵,誇大其詞,要對方好看。毫無證據地說對手有緋聞,曾經貪污幾千萬元等。有些人大量買票,開流水席,甚至有以暴力恐嚇者。以這些方式贏得勝選,為人不齒,這是「取之無道」。

當選立委應該努力問政,審查預算,制定法案,監督政府走向勤政愛民之路。但是有人當選立委後,卻利用立委身分,掩護自己企業逃漏稅、炒地皮、炒股票、包工程,壞事做盡,這是「用之無道」。

基督徒也需要錢,但必需取之有道,做生意不偷工減料,不逃漏稅捐,不做不實廣告,當然也不賄賂官員,當個童叟無欺殷實商人。賺錢後,要回饋員工回饋社會,更要為傳上帝福音獻上心力

取之無道的錢
有次,一位基督徒問我,做生意不逃稅,很難與同業競爭。因此他說:「可不可以也逃稅,然後多奉獻一點錢給教會作傳福音之用?」我說:「當然不可以!上帝不要這種奉獻,因為取之無道的錢,上帝不喜歡。」

所以基督徒可以追求名利但必需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使得我們追求名利的過程,以及使用名利的方式,受世人尊敬,讓我們的好行為,能榮耀在天上的父神。

若大家都能如此,我們的社會必然淨化、美麗,大家可以過有如仙境般的生活。這種要求或有不切實際之嫌,但大家應以此為念,作為做人處事的原則,應係不為過的事。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8:多難興邦


2022-05-17 10:33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日本人都有這種危機意識,雖然我們缺少天然資源,但是這種危機意識就是我們日本最大的資源。示意圖/美聯社



四十多年前我們到日本考察,問日本人:「你們現在是貿易大國,國民所得也很高了,為甚麼還要這麼拚命工作,甚至還有人過勞而死呢?」

受訪的日本人說:「日本地狹人稠,缺乏天然資源,必須勤奮工作,何況世上哪一個國家,不是以日本為目標在後拚命追趕呢?我們只要稍一懈怠,就會優勢盡失,結局就不言可喻了。」

危機意識
他又說:「我們日本人都有這種危機意識,雖然我們缺少天然資源,但是這種危機意識就是我們日本最大的資源。」

從前台灣對美國年有鉅額貿易順差,引起美方許多報復聲浪,除了每年有貿易諮商談判,要台灣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外,每年台灣都派採購團去美國採購黃豆及小麥等多種物資,以改善雙邊貿易關係。有次我擔任採購團團長,美國人問我:「台灣這麼小,為甚麼這麼厲害,每年有那麼多外銷,連我們美國人都賣不過你們?」

我說:「台灣是個小島,島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外銷是發展經濟最主要的動力,沒有外銷,台灣經濟根本無法鞏固,台灣外銷是為了活命。」

憂患意識
「你們美國地大物博,單是廣大的內銷市場,就讓你們有做不完的生意,外銷只是生意的一種而已。」「所以我們外銷是為求生存,我們有很大的危機意識。你們外銷只是做生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以色列有人口約九百萬,擠在狹小的二萬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是以色列科技發達,尤其國防科技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很多軍事大國都要向以色列購買先進武器。而現在以色列的國民所得已高達一萬七千美元。

資源貧瘠的以色列是如何做到的?因為他們也有一項別人少有的資源—憂患意識。

多難興邦
以色列人在外流浪千年,現在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他們有喪國憂患意識,這種強烈憂患意識,不僅激發了以色列人的高度愛國心,更讓以色列人能夠勤奮努力。以致以色列無論在軍事、科技、農業、教育、經貿,幾乎各國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中國人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又說「多難興邦」,重點都在強調憂患意識的重要性。台灣原有很高的憂患意識,但是這些年來,由於物質生活富裕憂患意識逐年降低,從國家最高領導人到一般百姓,常活在自滿自大胡言亂語中。

台灣未來是興是敗,關鍵全在人民是否仍能保持早年的高度憂患意識,大家應謹慎戒之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59:河伯與海神


2022-05-17 10:3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俗語常說:「一壜醋不晃,半壜醋響叮噹。」有人僅懂得一點東西就自滿自大,別人的意見、新的知識都無法進入他的腦裡。示意圖/ingimage



秋水氾濫了起來,大水盡皆流入黃河,黃河突然變寬,兩岸遙望,連對岸的東西都看不清楚了,河伯愈發感覺自己了不起。但是當順水而下到北海時,面對一望無際的海岸,河伯不禁感慨的說:「俗語說,懂得一點東西就自覺了不起的,說的不就是我嗎?」

見識寬大或淺薄
北海海神說:「井裡的蝦蟆,你無法跟牠談大海,因為牠被住處侷限了;夏天的小蟲,你無法跟牠談冰雪,因為牠被季節限制了;三家村的書生,你無法跟他談大道理,因為他被他的教育水準限制住了。你現在由河邊出來,看見了大海,自覺淺薄,這樣你很快就可以談大道理了。」

人的器度和想法常與自己居處的環境及文化背景有著不可分的密切關係,這些環境及背景有時是我們的助力,有時則是我們的限制

長輩們常教後輩子弟,要多出去見見世面,也就是這個道理。我也常鼓勵大家出國觀光,即使只是站在異國的街頭,看看來往的車輛、人群,以及街上的招牌廣告,都會增廣見聞。而看到遼闊山川,一望無垠草原,不僅心曠神怡,甚至世界大同為眾人犧牲人類高層次思想都會油然而生,這些絕非島國小民井底之蛙所能想像的。

勿做島國小民
居住在熱帶地區的人,很難想像冰天雪地的日子怎麼過。有人甚至連雪是甚麼東西,都不知道,要跟他談冰雪之事當然很困難,容易發生雞同鴨講現象。所以說夏蟲不足與言冰雪

此外,俗語常說:「一壜醋不晃,半壜醋響叮噹。」有人僅懂得一點東西就自滿自大,別人的意見、新的知識都無法進入他的腦裡。這種人你當然無法跟他談大道理,所以海神才對河伯說,你因為見到了大海體悟到自己渺小,今後就可以和你談大道理了。

河伯與海神的故事裡,海神所言當然極富智慧,但是河伯也很了不起,見到北海之大立刻虛心反省謙卑學習,這是許多人所不能及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有海神智慧,更要有河伯謙卑反省胸襟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60:通不通有關係


2022-05-18 09:4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抽水馬桶要通,才是現代化的衛生設備,但是抽水馬桶的上游-人的腸胃及排泄也要通,否則會痛苦不堪。示意圖/ingimage



十九世紀末美國發明抽水馬桶,比從前用的茅屎坑要高明多了。有次公共廁所的抽水馬桶堵塞不通,愈積愈多,又臭又髒,令人為之卻步,於是我找了根鐵絲通了幾下,髒物開始流動,不一會兒就暢通了。

那天我雖然皺著眉頭、憋著氣做了件痛苦的事,但當馬桶通暢的刹那,我轉念一想,這不也是件「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好事嗎?

腸胃要通暢
抽水馬桶要通,才是現代化的衛生設備,但是抽水馬桶的上游-人的腸胃及排泄也要通,否則會痛苦不堪,嚴重的時候還要使用助瀉劑,我想,便秘的人看到此,大概都會「心有戚戚焉」吧。

所謂便秘是指一星期排便少於三次,或連續三天未排便,或一天排便量不及三十五公克,都屬便秘。便秘的人要多運動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並保持輕鬆、愉快心情

有一度我曾鼻子過敏,早上被子掀開,就連打幾個大噴嚏,然後流鼻水,接著鼻子塞住不通了,必須用嘴呼吸。去藥房買了種「通鼻靈」,噴兩下,鼻孔好像張開了似的,通了,那種通了舒暢真是難以形容。但是過了幾小時,藥效一過,它又不通了。

血管不通會中風
日本首相小淵惠三中風,不能言語,內閣因而改組。我國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原本是最被看好政治接班人,但因為他突然的腦中風,打散了所有的政治佈局。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名人,羅斯福、史達林及邱吉爾等亦都因中風而喪命。為甚麼會中風?原因之一是腦部血管產生局部性阻塞使腦部組織受損,造成半身不遂等毛病

此外心肌梗塞也是許多人常患的疾病。這種病症是因為供應心臟血液循環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將養分及氧氣運送至心臟

思路要通勿鑽牛角尖
上帝造人,人體內各種管腺必須維持通暢,否則就有大麻煩,甚至會拜拜、再見。

肉體上的管腺固然要通暢,思路上的管道也要通,否則想不通就會鑽牛角尖不是殺人就是自殺。除此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管道更要暢通,否則人際關係處處碰壁,人活著也是很難過的。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里約高峰會三十周年祭

udn 論壇報udn 垃圾員工,又蓄意欠缺

◆  口罩、酒精、隔板、快篩 學校至今還在搶防疫物資…
◆  原鄉醫療不足 政府防疫不能漏
◆  索羅門豬羊變色 蔡政府厥功甚偉
◆  監院已類廢院 耍廢又耍權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里約高峰會三十周年祭
◆  香港問題在北京 不在美英
◆  尹錫悅 親美不離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里約高峰會三十周年祭


2022-05-10 03:40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講座教授)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達成協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我卅九歲,遭逢中年危機,沒讓任何人知道,只在心中咀嚼

新英格蘭的春天,橡樹開滿成串小花,隨風灑落,為路旁車輛塗抹上一層黃色薄霧。我深受花粉熱之苦,眼睛發癢,鼻涕不斷;早晨醒來,眼皮被分泌物糊住,要用溫水泡開才能睜眼。身為耶魯大學地質系助理教授,我想著,難道要英年早逝在這個大學城嗎?

六月第一屆地球高峰會」在巴西首府里約熱內盧召開科學刊物紛紛報導,宣言裡這麼寫著:「全球思考在地行動」,像一記閃電,打中心坎。

秋天的時候,黃金鼠尾草燃遍山野,秋天的花粉熱再度來襲,我讀到泰戈爾詩句

「夏天的漂鳥來到我窗前唱歌,又飛走了。
枯黃的秋葉,沒有歌唱,只有一陣嘆息,簌然飄落。」

我下定決心回台灣,鼓吹台灣的「永續發展」。民國 86 年(一九九七年)我和許晃雄教授合作出版華文世界第一本全球變遷教科書,電子版放在三個網站,任人下載。多年來,我在華人世界的文章及語境中不時看到我們書中的語句與概念。

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的里約峰會中一百五十五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後來成為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根本母法

誰能想到,民國 104 男(二○一五年)十一月底,我以環保署長身分率領代表團參加第廿一屆締約方會議(COP21),見證巴黎協定」的簽訂去年聯合國的第廿六屆締約方會議(COP26)進一步落實「巴黎協定」的未足之處,各國領袖相繼宣布要在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到淨零排碳,把地球升溫的幅度限縮在一點五度 C之內。

當年里約峰會也成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後來也逐年召開締約方大會(COP),民國 99 年(二○一○年)通過了「愛知目標」,本年度的 COP15 在昆明閉幕。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起每年出版政府間公報簡稱 IPBES定時診斷全球生物多樣性生態服務功能

當年里約峰會提出「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從此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CSD)每年在聯合國總部召開。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底聯合國公布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一整套行動方案,從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一直持續到民國 119 年(二○三○年)施行。現今,到處都看到相關的行動,從企業界到幼稚園,從醫院到社福。

我三十年前的抉擇,今天有了豐饒的意義。夏天的漂鳥又來到我的窗前歌唱,愉悅,昂揚、永續!










口罩、酒精、隔板、快篩 學校至今還在搶防疫物資…


2022-05-10 04:12  聯合報/   梁坤明/國中校長(新北市)
疫情發生後,學校相關物資一直都在一邊防疫一邊搶當中取得。圖為教室防疫使用隔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學校一直處在擔心的狀態。因為學生在校時間長,中午會一起用午餐,又都相處在同一教室空間,萬一有人確診,傳染的機會很高,所以學校一直以嚴謹的態度進行防疫,也希望可減少受到疫情的影響。疫情發生後,學校相關物資一直都在一邊防疫一邊搶當中取得,從疫情開始搶買口罩、酒精、漂白水、額溫槍,到體溫感測儀,後來突然吃午餐要用隔板,隔板洛陽紙貴,在不斷的向廠商懇求及催促下,終於在開學前的周六下午準備好一千五百份隔板。

隨著高國中生開始可以打疫苗,九成多的施打率及疫情減緩,終於可以讓學校稍稍恢復常態生活。

近來確診數每日破數萬,隨著疫情加重,學生確診以及被居家隔離的人數也跟著增加,學校開始跟疫情搶時間,疫調相關師生屬不屬於密切接觸者,疫調學生有無到補習班和他校同學接觸,趕緊製做通報名單;經過上級核准居家隔離名單後,一直無法很快發出的居家隔離通知單,雖已改成由學校列印,但還需要到衛生單位去排隊搶著蓋章,才能發送到師生的手上。而居家隔離 3+4 後判定可否回校的兩支快篩試劑,還要派人去搶領。

我的一位學生正在歐洲留學,他目前就讀的大學免費提供快篩試劑,只要學生有需要,隨時都可以很容易的取得。我國在 PCR 量能不足及朝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方向上,快篩試劑將作為判斷確診與否的標準,如果能夠更充足、便宜的提供,可以讓疫情更好掌握,減少很多隱藏的黑數。期待讓學校不用再搶防疫物資,專心地做好教學及防疫工作。











原鄉醫療不足 政府防疫不能漏


2022-05-10 04:03  聯合報/   馬志政/社工(花蓮市)
原鄉部落醫療量能不足,甚至有的原鄉地區沒有診所或藥局,完全仰賴衛生所或巡迴醫療。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一位染疫孕婦胎兒及媽媽接連過世的新聞,讓身為父母的我也深感難過!近來每天新增確診四萬多人,不論是六都還是偏鄉離島都有確診者出現。而從「萬人確診率地圖資料中,第一及第二名仍是花蓮縣秀林鄉宜蘭縣南澳鄉部落密集互動且情感關係緊密社區,也是確診率偏高原因。我也看見部落面對疫情爆發及得知族人確診時,幾乎每個人都深感恐慌與擔憂。

原鄉部落醫療量能不足,甚至有的原鄉地區沒有診所或藥局,完全仰賴衛生所巡迴醫療。在這兩年疫情期間,除看見部落長者因居住偏遠或交通不便,而影響就醫及施打疫苗意願,也看見部落族人或長者對疫情相關資訊不理解,對政府的防疫措施與資源也無法快速獲得。在資訊不對等及資源輸送不足等因素下,一旦族人確診,整個部落的生活與關係都變成緊繃與害怕,甚至出現相互猜忌或埋怨的聲音。

所幸原鄉部落有一批原住民社工文化健康站照服員發揮在地服務精神文化敏感度能力,積極結合在地人力及相關組織等資源,想盡辦法將防疫資訊放送到部落各個角落;尤其對不識字及不會用網路的長者更是以在地語言或文化方式進行宣導,而對於有疑惑及有需要協助的長者,社工及照服員也會不厭其煩的講解並給予關懷支持,或者媒合相關單位給予協助;對生活陷困或需要照顧的長者或弱勢孩童,積極的進行處遇服務與提供資源。

疫情時期,有很多憾事發生。從這件孕婦的憾事,我很希望政府在防疫上每一步都真的是超前部署,每一次規畫與行動都應該是完備好資源與人力,不論是在都會區還是原鄉部落,都不要再讓人民擔憂害怕了,更不要讓確診者或居隔者感到無所適從。最後期盼每個人可以彼此幫助、相互關懷及包容!











索羅門豬羊變色 蔡政府厥功甚偉


2022-05-10 04:03  聯合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2019年索羅門與我國斷交並轉而與中共建交,中共外長王毅與索羅門群島外長馬內列(Jeremiah Manele)在北京簽署建交公報。(美聯社)



北京與索羅門政府上月簽訂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引發澳、美等國的嚴重關切。多數台灣人的反應自然是:戰狼本性,不意外!沒人會想到:兩國打得如此火熱,送作堆的王婆正是民進黨政府。

索羅門群島本來是我們的邦交國,馬英九總統力倡外交休兵,北京不再挖角。否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上台後,局勢丕變,索羅門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投懷別抱。這是外交挫敗,蔡政府卻一貫地把責任推給北京打壓,游錫堃更重申巴拿馬斷交時的預言:「當中華民國邦交國少之又少之時,台灣的邦交國就會出現。」

無可救藥樂觀主義者當然不會料到斷交會在南太平洋引發地緣政治海嘯。獨派人士喜歡自詡台灣位居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中心,深信美利堅會為台灣而戰。我們必須了解:別國也可能有第一島鏈。只要翻閱地圖,就可以看到索羅門群島正屬澳洲的第一島鏈。其中最大的叫瓜達康納爾首都所在),哪個敵對國家控制了它,澳洲就要寢食難安。

將近八十年前,瓜達康納爾是世界的焦點。中途島海戰慘輸之後,日本海軍依舊強大。當時的美國情報顯示他們正在瓜島興建機場,目的在切斷美國與澳洲之間的聯繫,羅斯福於是批准攻擊計畫。

從民國 31 年(一九四二年)八月打到次年二月,美國付出慘痛代價,包括喪失兩艘航母,最終逼迫東京下令狼狽撤退;這是太平洋戰爭轉捩點假使勝負易位,結果會是澳洲被孤立,皇軍占領隨之而來,今天的世界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瓜島新情勢讓澳洲人聯想起歷史往事。自從放棄白澳政策後,坎培拉就致力於把自己定位在亞洲,迅速發展的中國自然成了密切交往對象。一則以喜:從礦產外銷到陸生就學,澳洲都財源滾進。一則以憂:這個不斷壯大的強權卻也讓它忐忑不安。民國 99 年(二○一○年)的維基解密曾經揭露澳洲總理陸克文在前一年面告美國希拉蕊國務卿:「如果中國無法被融入國際社會,就動武修理!」有對手若此,「戰狼」會未雨綢繆應該也不為過。

陸索暗通款曲應該是建交之後就緊鑼密鼓進行。澳英美三國會在去年九月宣布成立安全聯盟(AUKUS),源頭一定也在瓜達康納爾。華盛頓與倫敦承諾協助澳洲建造核子動力潛艦,早已取得訂單的法國被辱受害,操盤手拜登才剛因倉皇撤退阿富汗而灰頭土臉,這下更坐實老年昏聵質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民進黨抵死否認九二共識,對習近平來說,外交前景從此海闊天空收攬台灣窮朋友們順便擴大一帶一路據點。從索羅門案看來,甚至還能讓台灣的無邦交「盟友」們魂不守舍,可見桑榆淵廣莫測

南太平洋豬羊變色,長年打混的山姆叔叔自然難辭其咎(駐索大使館關閉近卅年)。然而,沒有民進黨政府這隻闖進瓷器店公牛,索羅門也沒機會琵琶別抱美方如今放話不排除軍事行動(真的動武了,拜登跟普亭不就是同類?),顯見情急之至澳洲反對黨指控執政黨無能釀成二戰以來最大外交政策失誤」,同時順勢把索案上綱為大選議題。這場肥皂劇才剛開始,結局難料。當澳洲人屏息以觀時,請不要忘了感謝那個遠在北半球豬隊友













監院已類廢院 耍廢又耍權


2022-05-10 03:40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北市)
季青漫畫



總統提名親民黨秘書長李鴻鈞擔任監察院副院長,但無助於改善「類廢院」。日前監院又通過彈劾承辦前立委段宜康「吞曲棍球」案的檢察官,該選戰誹謗案件已判決定讞四年,監委一再彈劾只凸顯是政治追殺而「耍權」。

目前「快篩試劑之亂」肇因於政府管制下的缺貨,但為何疫情指揮中心不向國內外廠商直接採購,卻由無現貨供應且欠缺資金和業務經驗的公司,以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屬經濟犯罪的「空手套白狼方式,向國外購進再轉賣給政府?此事關乎人民重大權益,監院卻在「耍廢」。

段宜康在曲棍球案判決後,即在臉書表示「鬼門開了該有報應」並向監察院陳情。八個月後,監委高涌誠和蔡崇義對承辦檢察官提案彈劾,但未獲通過。這屆監委全由蔡總統提名,高涌誠再提彈劾則獲通過。

移送懲戒法院職務法庭審理後,有些理由未獲受理,受理部分則判決不予懲戒。期間,高涌誠還歷經再審被駁回,絲毫不減鬥志。可見當初段宜康的陳情及「該有報應」說,其實是發出政治追殺令

近三年前發生國安特勤人員超買華航免稅菸品的「類走私」案,一年後監院僅對相關機關提出糾正,卻無官員受到彈劾。媒體質疑為何不彈劾國安局長?高涌誠則稱局長已辭職,提出彈劾意義不大。高涌誠如此欺瞞社會,已顯露他只做主子政治打手

事實上,彈劾成立後須移送當時的「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判,而《公務員懲戒法》第一條第二項明定「本法之規定,對退休(職、伍)或其他原因離職之公務員於任職期間之行為,亦適用之」。並且,判決懲戒處分可能是「剝奪、減少退休(職、伍)金」。

日前總統赦免韓豫平挪用部隊加菜金案罪責,但行政上虛偽造假等違法情節既經法院認定監委迄今無視官箴及軍風之敗壞。尤其,韓豫平在判決定讞後曾赴監院陳情,監委如此「耍廢」令人驚嘆。

動員戡亂時期監委陶百川,曾因「美援運用委員會」的待遇較一般公務員高五倍,提案通過糾正行政院,進而再以「貽誤國家要政妨害監察職權彈劾院長俞鴻鈞成立

強人政治時代猶不乏犯顏直諫風骨嶙峋監委,而當前的監院卻已如「類廢院」。故而,監院需要的是修憲整建而非廢除吧?










香港問題在北京 不在美英


2022-05-10 03:36  聯合報/   李華球/國政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新北市)
李家超以逾九成得票率當選第六任香港特首。圖為他當選後與妻子在記者會上向公眾致意。(路透)



北京欽定的李家超八日當選新一任香港特首。香港九七迄今近廿五年,發生了許多變化,其中最值得探究的是,美英角色的變化,影響了北京的態度與對港政策的調整。

美英角色一直在變化中,而迫使反送中終止的《港區國安法》頒布施行之後,更可以看出,美英角色的轉換益加明顯,而又殊堪玩味。

一、美國的角色續強與受挫:美國對香港的關注,除了美國國務院每年發布香港政策報告,還會臨機關注香港一舉一動,全盤掌握香港動態。美國國務院今年三月卅一日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發表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度香港政策報告,指出「隨著香港回歸廿五周年臨近之際,中國對港收緊統治,香港的自由正在減少。」

由前述即知美國對香港的高度關心。林鄭對香港管治的礙手礙腳與美國息息相關,看在北京與中聯辦眼裡滋味豈會好受,林鄭裡外不是人,就是如此而來。

不過隨著港區國安法頒布之後,美國仍對港發布年度政策報告,意在凸顯美國續強姿態未減,受挫之情未表。由此可知香港是美國在海外遙控作亂中國的前進基地,續強總比受挫好。

二、英國的態度由強趨弱:英國外交部每半年發布香港半年報告書》,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上半年報告直指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年多以來,中港官員利用此法律和相關機構,打擊香港所有反對派、新聞自由和香港公民社會,使不同意見的表達空間被壓縮、削弱權力制衡,對港人生活方式的損害愈見明顯。

上述是英國介入香港事務常態過程從未在歷史上消失。李家超預判將採取高壓管制香港,以防民主反動派趁隙作亂,挫傷港府形象,損及北京威信,影響二十大順利運作。

美英兩國共同介入干預香港事務,也會是李家超主政後若過度限縮香港民主氣息,則美英除合作對抗北京外,亦可能聯合結盟國家,共同對抗北京阻礙香港民主之路。不過英國經濟不振、國力漸衰、影響力不如前,協助香港對抗北京的態勢將由強趨弱,難匹過往。

香港特首選舉前夕,美英先後發表有關香港政策報告,攻擊香港新選舉制度,北京高度關注,並嚴密掌控美英動態,以防介入選舉。李家超已當選特首,必定會頂住美英壓力,落實港區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

北京對香港的管控與治理,如果僅想以一部港區國安法就得以如願,那就是港區國安法的港民聽話配合的。重點在,北京是否搞懂香港問題的根本關鍵在北京自己,美英的介入與干預,不過是北京管控不住香港人民,追求民主雙普選與自由意志的選擇之藉口。

問題是,北京慢一點對香港開放自由民主,就是對自己嚴管控制香港的民主機會最大的傷害。香港問題關鍵在北京,不在美英。拒絕香港民主,正是北京自信不夠與智慧不足顯現如何超越窠臼擺脫桎梏,這是北京自己的事,與美英無關。











尹錫悅 親美不離中


2022-05-10 03:34  聯合報/   李明/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今天就職。路透社



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今天就職,辦公地點已從青瓦台遷至首爾龍山區國防部大樓地下室,開啟了新總統的新作風。青瓦台成為民眾休憩觀光歷史景點國防大樓總統辦公室才是南韓政治外交神經中樞

尹錫悅經過三月九日大選驚濤駭浪,他代表原先的反對黨「國民力量」,以廿四萬七千餘票、亦即百分之零點七三的差距,擊敗執政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贏得大選勝利。

尹錫悅以極少差距獲勝,意味著一半人反對勝利者,南韓選民形同分裂,如何彌平社會隔閡與不滿,是尹錫悅最大的挑戰。其次,韓國國會三百席,原執政的共同民主黨擁有過半的一七二席,而尹錫悅的國民力量僅有一百一十席,實難以抗衡。

下屆國會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四月方得改選,在此之前,尹錫悅將面臨「朝小野大」的尷尬局面,尹錫悅的人事預算等權力,極大程度受到國會的牽制,新任總統和行政團隊恐並不好過。

由於疫情肆虐出口減少、經濟大幅萎縮,此外房價太貴,年輕人望屋興嘆,文在寅去年十一月還為此公開道歉,還是無法根本解決。提振經濟復甦、恢復資本市場的活絡與公平正義、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優化住宅政策、提升社福與育兒福利、實現平均國民所得翻倍等,都曾是尹錫悅和李在明共同承諾的「政策公約」。如今重擔落全在尹錫悅身上,怕是不易卸下。

國防外交方面,尹錫悅在選戰中強調南韓必須恢復美韓同盟的信賴關係,他批判文在寅靠北韓太近。尹錫悅稱他甚至考慮加入美國領導的「四方安全對話」和「五眼聯盟」,這當然會惹惱中共和北韓。又說南韓需促成「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和前者合稱三四五體制。尹錫悅追加部署薩德系統之說,亦觸動北京和平壤的敏感神經。

南韓外交出現過明顯鐘擺效應,即金大中、盧武鉉的自由派,以及李明博、朴槿惠的保守派各十年施政;前者側重與北韓和解,後者側重與美國聯盟。文在寅回復自由派外交,今天回到保守派手中。識者常思索:當前的南韓外交將往何處去,會不會重蹈李明博時期與北韓交惡的覆轍。

尹錫悅尚未就職,各主要國家便爭相拉攏。美國除將派遣副總統賀錦麗夫婿德龍祝賀之外,拜登總統且將在五月廿日到訪首爾,拜登的急急到訪,是行動支持尹錫悅的大禮。大陸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也在祝賀就職使團之列,顯示習近平對於中韓邦誼的重視,這點尹錫悅也必然心知肚明。北韓則在三月廿四日發射「火星十七型洲際彈道飛彈給美國下馬威,此型飛彈射程涵蓋美東,是北韓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飛彈。五月七日,北韓又發射一枚潛射彈道飛彈,成為今年第十五次武力示威。世所期待的朝鮮半島無核化,更是遙遙無期。

對於尹錫悅這樣「政治素人」來說,內政外交都不容易打理。尹錫悅必須重新檢視過去的選舉語言,務實面對半島和周邊國際環境。南韓親美路線或許是新政府外交主軸,但無論誰當政,南韓無法忽視北京和平壤的存在,如對美國百依百順,打壞半島上脆弱的大國均勢,對南韓必然不利。長期來看,尹錫悅的外交政策,可望走向「親美亦不離中」的行穩致遠路途


林中斌/戰狼調降 將成氣候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戰狼調降 將成氣候
◆  洪蘭/享受當下勝過到處打卡





林中斌/戰狼調降 將成氣候


2022-05-10 03:33  聯合報 /   林中斌(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出版新書《框外天地》)

3月25日,習近平(右圖)致電新當選的南韓總統尹錫悅(左圖)。圖/路透社、新華社



三月廿五日,習近平致電新當選的南韓總統尹錫悅。

不尋常的是:習打破中國國家領導人不與他國候任總統通話規定亞洲週刊四月四日頁廿七)。尹競選時已表示將親美日,也暗示降低韓中關係,並增加北京反對的薩德飛彈部署。民國 106 年(一七年),韓國部署薩德,北京限制韓劇韓星韓國旅遊,引發中韓民間關係陸續惡化

為何強勢的習打破內規且放下身段向冷中的尹示好?

民國 109 年(二○年)三月卅日,習曾下令外交官在國際上要「展現鬥爭精神」。但北京近年戰狼外交弊多於利,愈發明顯。若不調降,吃虧更多。但若調降,等同認錯。北京會做嗎?而且一般認為習權力集中,不聽建言,思想僵化。他會改嗎?

國際形象嚴重下滑。二月中,南韓的朝鮮日報民調顯示人民對中國好感跌至廿六趴,遠不及對美國好感七十四趴,甚至低於歷史仇人日本卅四趴。尹錫悅的冷中政策只是反映民意二月一日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人民對中國無好感在西歐十國中央值高達六十六趴,在亞太六國更高為七十三趴三月廿七日,皮尤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無好感上竄至八十二趴,而民國 106 年(一七年)不過四十七趴,民國 95 年(○六年)低至廿九趴

目前,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歐盟擱置與北京簽定貿易協定。美國不和的兩黨卻共同強烈反中。強烈反中的澳洲曾一度親中,甚至令美國務卿希拉蕊於民國 103 年(一四年)吃味對澳洲說:你到底站哪邊?

經濟軍力快速上升的中國不再提和平崛起,反而在言語姿態上與他國絕不相讓。對西方國際中國鄰居,中國威脅感大增。

如果北京只一味怪罪西方媒體偏見繼續戰狼外交,不單於事無補,而且授人以柄,讓暗喜的美國宣揚中國威脅,聯合盟友圍剿北京

最能調適的政黨。去年五月卅日,習近平指示對外塑造「可信可敬可愛」的形象。六月八日紐約時報質疑:習的輿論鬥爭藥方」能塑造「可愛」中國嗎?

去年七月廿八日,北京新任駐美大使秦剛抵達華府。次日法新社報導:中國任命「戰狼外交官」為駐美大使。但是之後,新聞周刊記者劉美遠八月十日 Foreign Policy 寫道:秦剛來美後態度特別的平穩 remarkably even-handed…顯示北京對美語氣相當的改變…這應是習近平間接的表態。

今年四月廿九日,中國頭號戰狼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被記者問及:「對中國持有不良看法的美國人占八十趴是歷史新高」,趙立堅卻一反常態,沒指責美國應該為此負責,而稱他注意到此報告,「有相當數量的美國民眾認為應該維持中美交流…中美兩國人民素懷友好感情…。」

去年七月一日是中共百年黨慶。前紐約時報中國通記者 Ian Johnson 在 New York Week of Books 上稱之為「最能調適的政黨」(The Most Adaptive Party)。表面上一個態度驕傲、反應僵化、從不認錯的黨,卻從土地改革市場經濟、從鐵幕到開放、從反孔到尊孔,已多次一八○度轉彎

只要情勢不利,中共會轉彎,但需時間。民國 108 年(一九年)十二月卅日,武漢李文亮警告疫情,卻被政府打壓。次年二月六日,他過世。二月十三日,北京才撤換武漢湖北領導,大力抗疫。四月初疫情受控,經濟開始復甦。四日中共領導悼念尊李文亮為烈士。十月二日,才頒布李文亮條款,鼓勵人民反應疫情,誤報無罪。

戰狼調降,勢在必行,應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