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  【專家之眼】別人的囝死袂了 快篩劑應開放自由進口
◆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  【專家之眼】拜登亞洲行前 北京正悄悄調整立場
◆  【專家之眼】原來你這麼無恥:若要怪病毒,何必陳時中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2022-05-10 07:48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台電宣稱,停電事故原因,外力、天災、用戶因素占比約6成,設備因素占比約4成。換言之,大都是松鼠、猴子、鳥類等外力造成。圖為日前台南中崙工業區停電,台電PO出松鼠焦屍照片。圖/台電提供



台灣近來動輒發生停電事故,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奇怪的是,多數人都明顯感受到停電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但從經濟部與台電所公布的數據,停電的件數卻呈現大幅改善的矛盾結果

5月4日台電發布一則「昨日區域停電事故 台電:第一時間搶修復電,持續努力精進」新聞稿,除了稱讚台電快速修復外,還有兩個重點:

其一、停電事故原因:外力、天災、用戶因素占比約六成,台電設備因素占比約四成。換言之,大都是松鼠、猴子、鳥類等外力造成的。台電台南區處還特別提供被燒焦的松鼠照片,證實「真的是松鼠害的」。

其二、區域事故停電次數大減:今年1至4月事故僅 2,115 件,相較民國 107 年(2018年)的 3,638 件,已降低約四成;經濟部fb網專在3月14日也提到,年度事故停電次數從民國 101 年(2012年)2.1萬次,逐年減少至去(2021年)約 9,000次;其中因台電設備因素導致停電次數,也從民國 107 年(2018年)1,763次,今年同期已降至898次,已大幅改善停電件數。

台電統計資料找不到,其所提的「區域事故停電次數資料。僅在台電電業年報的「系統可靠度,有提供每戶停電次數每戶停電時間資料。經濟部3月公布年度資料後,就有 PTT 網友整理至民國' 98-109 年(2009年至2020年)的每戶事故性停電次數,看不出有明顯改善的現象,甚至民國 109 年(2020年)還較民國 108 年(2019年)惡化。

本文進一步更新至最新的《110年電業年報》,首先從「每戶停電次數」觀之,去(2021年)整體停電次數(1.129次)較前(2020年)(0.238次)大增3.75倍;若是只計入事故(包含重大事故)停電次數,去年更較前年爆增5倍

其次,再觀察另一個「每戶停電時間」數據,去年整體停電時間為 62.026 分鐘,較前年 16.047 分鐘,成長2.87倍;若是只計入事故(包含重大事故)停電時間,去年更較前年爆增10.7倍之譜。

從台電公開的數據,無論是每戶停電次數與停電時間去年的情況都大幅惡化與多數民眾的感受相當接近。主要的原因是,去年5月發生513與517二次大停電有關,分別影響415萬戶與66萬,停電時間長達5小時與50分鐘,當然會使得相關數據大增。即使退一萬步言之,依照台電公布美化過數據,將513及517視為重大事故而予以扣除之後,每戶的停電次數與時間仍然是較前年增加,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改善

台電的年報資料與經濟部與台電公布的「區域事故停電次數」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不禁讓人懷疑,政府為了逃避問題,先將事故甩鍋給野生動物:又在新增名詞,並在統計數字動手腳,以利「大內宣」。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6 條明文:「與人民權益攸關之施政、措施及其他有關之政府資訊,以主動公開為原則,並應適時為之。」政府不願意主動公開就算了,還建構新名詞扭曲相關數據完全牴觸本法的立法意旨民主政治基本精神











【專家之眼】別人的囝死袂了 快篩劑應開放自由進口


2022-05-10 12:23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快篩試劑實名制已逾一週,各大藥局每次開賣都是秒殺,沒能買到的民眾還是抱持一線希望,走進藥局詢問是否還有存貨。記者杜建重/攝影



新冠疫情在北部地區的加遽發生,從清明以來已經蔓燒了五個星期!由於北北基的常住人口大約就是一個香港;再加上生活習性與商業型都市態樣,於疫情發展、民心動態與防控作為上,彼此的回顧、比對,應該有參考價值的。

首先,此波的香港疫情主要爆發在農曆新年之後,一路持續到三月底。於新冠疫情以來,香港民間即流傳著做 PCR 採檢,可能會被竊取個人 DNA,民眾因而有著消極抵制的心態,自然不利於感染渠道的圍堵;何況香港年長者的戶外移動,一般機會少、距離短,因此高齡的疫苗施打率不高,防護意願也低。

正值疫情高峰期的三月初,因為往生者火葬前的公證程序繁瑣,兼且親人聯絡和現場具結都不容易,而一度造成醫院停屍間的大爆滿!

就這部分來看,台灣在新冠疫情期間,無論醫院探視規定或在安養場所的強制施打,乃至確診死亡在24小時內必須火化遺體的規範,民眾都能共體時艱的做配合!於阻斷感染擴散和避免醫療機構的超額負載,確實起了一定作用。有理由相信,往下疫情的社區化和感染高峰期的不幸傷亡,無論突破瓶頸與困難排除上頭,也會比較順利達成的,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其次,香港因為疫情噴發很嚴峻,兼且民眾聽信謠傳,無形中助長了不做篩檢的消極心態!為了減緩核酸檢驗的積案和爭取與病毒擴散做賽跑的時間,在今年二月的下半月,香港特區政府開始接受以快篩試劑來判定是否被感染。資料顯示,從本波疫情的一開頭,快篩確診僅佔據些微比例;到三月份則已達三分之一以上。

反之,在台灣的感染判讀要做調整改正,偏偏遇上防疫保單的熱賣與理賠證明的程序要求,一時間衝到急診做 PCR 的需求也隨之醞釀而生。由於醫事單位的負載太大,而連連發生病患救治的排擠效應!

職司雙北生活圈的侯市長與柯 P,無不要求疾管中心與相關的部門首長,必須在就診資格的認定與請領保險證明的適法性上,能做到以程序變通來保護醫療能量。不過到目前為止,各方的法律見解與官民在輕重緩急的認知上,對峙堅決、歧見頗深!在台灣民主化的進程當中,於人性光輝與既得利益者的維護意願,於法制架構與醫療量能的取捨平衡,此際難免要有一場車輪戰的。

再則,香港作為國際轉運的樞紐與自由貿易中心,對於貨物進出設限少;因此各方的利益考量與供應調度上,商業考量的機遇偏重,問題也單純。

反觀,在台灣,則是玄機處處、無人不政治。像是某位媒體寵兒,無論在疫苗撥交供施打的確切時間,乃至快篩劑的採購,都先人一著。但有趣的是,今年三月底時,市府仍有一百多萬劑的快篩;因為被徵用,所以只剩五萬劑!

如今,決定要給低收入戶跟遊民,每人五劑的免費提領;在這一來一往之間,除非低收入戶與遊民不到一萬人,否則,算盤縱然打的再精,但免費帳目與存留劑量,卻是兜不攏啊。

此外,今年四月15日的往前半年間,該市府總共快篩了八萬七千餘人次;快篩陽性反應者,一百七十餘人,再透過 PCR 確診出了11人。說真的,當時盛行率如此之低,其實不宜做快篩。可這八萬七千餘次的快篩,可能用去將近一千萬元,到底所為何來呢?參考香港政府於改採以快篩來做感染判定時,當時以 PCR 確認的每日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三萬人!

最後,根據國外醫政單位的評估,今年秋天仍會有一波疫情。換言之,以自主快篩建立新的社會防禦圈;必要時再搭配醫療院所和檢驗中心,以快篩來帶動運轉效率和保護整體醫療資源,仍是必要的選項。因此,加速快篩劑的取得和減少民眾生活負擔,才能強化應對疫情的集體韌性;更是有效抑制和管控疫情危害的先決要件。

準此,消基會於上周舉行新冠防疫記者會,當即指出:「惟有實施高強度快篩作為,才是維持整體社會安定必要手段,快篩劑已經是全民的需求。」於本周一的立法院會,欣聞衛福部尊重委員決議,將允許存放海關但尚未取得許可的快篩劑,於符合自用目的且係台灣 EUA 標準下的品項,國人在六月底以前於海外採購和寄回者,都可以放行通關。

然則,自主防疫與病毒共存的成敗,往下有快篩劑的充分且廉價供應,非常迫切而有必要。短期內到今年六月底之前,應該鼓勵公司的員工福委會、住戶管理大會、學生家長會等團體,都能設置平台來分享和流通快篩劑,以避免在惶恐之下的各自囤貨和彼此傷害。當然,或是悉數委由診所醫師幫忙採檢,如此才能管控需要,以解決緊急需求時的急迫性。

中期,到九月開學潮之前,則要開放旅客攜入和以各種管道來取得供應,包括國人自行採購、接受國際捐贈等等。建議袞袞諸公於開放郵購通道之外,還應該讓外來旅客可以有,例如兩百片的放行量。長期,當然要放棄徵收、限制管道和價格管制;畢竟,在與病毒共存的生活原則,能有供需機能的運轉配合,仍是最長遠而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