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外力倒逼 將推動大陸經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9787/web/

◆  聯合報社論/這麼多年了,台灣還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  聯合報黑白集/吃銅吃鐵吃司法
◆  經濟日報社論/外力倒逼 將推動大陸經改






經濟日報社論/外力倒逼 將推動大陸經改


2019-05-08 00:2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擁有世界人口的20%,它的潛能還沒有完全發揮。」5月初波克夏公司股東大會召開前夕,股神巴菲特接受媒體專訪時做出上述表示。巴菲特指出,他對於投資中國一直持開放態度,且對於中國近年經濟成長增速放緩並不擔心,因為「中國擁有大量的人才儲備,擁有培育一切的土壤,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很多是超出人們理解的,而這種發展還沒有結束。」
股神此言不虛,至少對照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表現,的確經常超出人們的估計與理解。問題是,中國大陸的經濟動能還能持續多久?巴菲特僅以人口人才做為推論的兩個指標,可能是因為受訪時間倉促,未能盡言。但此一問題,不僅關乎企業界與投資界的判斷與選擇,也關乎各國政府對華政策的取向與態度,值得深入觀察與分析。
首先,從巴菲特點到的人才談起。中國大陸過去40年的經濟表現,相當部分來自於人口紅利,但此一紅利顯然正在弱化消失之中,與此同時,人才紅利已隱然出現,且快速接棒。中國大陸目前每年大學畢業生逾800萬人,其中高達一半是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理工科系,每年400萬人左右的理工畢業生,是印度的十倍,美國的五倍
當許多人還停留在中國製造是山寨王國的印象時,當然看不懂或會驚訝於近年來中國突然在許多科技領域上的井噴現象。事實上,在攸關新世紀全球科技競爭的許多領域,如5G、大數據、AI、無人科技、量子科技、太空科技等,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快速縮小,中國甚至已有超越之勢。未來這樣的勢頭只會更加明顯而不會改變;深圳,在很多人還未察覺之際,已成了國際科技重鎮及科技人才中心
中國大陸第二個紅利與基礎建設有關,或可稱基建紅利。過往20年,中國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大橋、港口、機場、信息網路等基礎建設上的投資,規模之巨可謂空前,一方面是為了彌補過去的嚴重落後,另一方面,卻給今後很長一段期間中國各領域的發展,創備了極佳的供給側條件
對一個像中國這樣自然資源並不豐厚的國家而言,大規模基建的意義,在於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起各種潛在的資源,同時儘可能釋放出最大的需求,還有利於改善及促進社會的公平;後者與扶貧政策的配合,將可把巴菲特口中「世界人口20%」的數字概念,轉化為「世界需求20%」的事實。
中國大陸第三個也應該是最大的紅利是改革」。過去40年,中國經濟增長年均9.5%,除了來自於人口紅利及全球化外需紅利的貢獻,還來自於改革紅利。眾所周知,中國的體制還說不上完善,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可以來自改革紅利的潛力相當巨大。當然,改革到了眼前這個地步,套一句大陸領導階層的話,好啃的都啃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了;難是難在於思想解放不了,以及難在於巨大既得利益集團的抗拒
外力的倒逼」,往往是這種狀況下最佳的推動力量。20年前,中國談判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推動不了的改革,為了「入世」不得不推動進行。當下似乎又碰到類似的情況,美國為了本身的利益,在美中經貿談判中對中國不斷施壓,許多領域如開放投資競爭、保護知識產權、降低國企壟斷等,本來就是中國要成為一個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必須推動的改革,如在美國「倒逼」之下得以逐步實現,對中國未嘗不是好事。
凡此,相信巴菲特也都了然於胸,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說:「中國的潛能還沒有完全發揮。」並對投資中國繼續持正面開放態度中國這列經濟火車,速度雖略見減緩,但仍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何況很多潛能還沒有完全發揮。這樣的形勢,不僅是投資者執政者也應該正視。









聯合報黑白集/吃銅吃鐵吃司法


2019-05-07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左二)、民進黨立委尤美女(右二),2018年曾公布「法官法」評鑑等章節修正草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綠委尤美女提案修改「法官法」,改變司法官評鑑制度,卻破壞審判獨立核心,並讓特定團體得掌控評鑑挾制司法,引起審、檢、辯、學罕見的聯合大反彈
「尤版」的重大爭議,首先,是假藉淘汰不適任法官」,伸手介入審判的法律見解和涵攝適用。若這還不能保證使司法官馴服,就乾脆指定特定團體包辦法評會,直接淘汰顏色不對、政治不正確的司法人員。
不論檢察官偵辦法官審判,桌下有來自諸如柯建銘涉關說、邱太三搞陳情的壓力,頭上則盤旋著如陳師孟專砍「辦綠不辦藍」的東廠血滴子,身邊還有評鑑的虎頭鍘隨侍。這是什麼樣的司法景象?
更嚴重的是,「尤版修正案毫不遮掩地開大門,讓親綠的特定團體綁架司法基層檢察官形容:特定團體已發展成「一條龍」,從敗訴聲援、請求評鑑,到評鑑委員會、監察院,「全部都是自己人」。更有法官質疑,法院將變成特定團體開的,「告不贏就換人審」!
蔡英文破壞憲法權力分立,親手操刀司改國是會議,不滿意就表決到滿意為止,結果卻是吃銅吃鐵吃司法」。民進黨忘了吃銅吃鐵吃台大吃到差點噎死的教訓
尤美女強推同婚立法,也差點埋葬民進黨;柯建銘為此高呼:「拜託尤美女放了民進黨。」這次法官法修法傷害司法獨立,更傷害人民對司法的信心拜託尤美女放了司法,拜託民進黨放了司法,拜託蔡英文放了司法









聯合報社論/這麼多年了,台灣還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2019-05-07 23:3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韓國瑜表示高雄所以需要自經區,是因為高雄財政太困難了,成立自經區可讓高雄脫胎換骨。 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自由經濟示範區最近成為熱議話題。由於韓國瑜在議會答詢時跳針一直強調「發大財」,卻提不出具體說明;結果讓質詢的議員爆紅,他則被譏口號治市。但不知自經區為何物的,何止韓國瑜,蔡總統和蘇揆都反對自經區,說怕「中國貨」進來繞一圈就變成「台灣貨」。事實上,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已說明自經區沒有洗產地的問題,但蔡英文還在用錯誤的理由誤導民眾。這個國家多少人還在乎事實?還在乎經濟?
韓國瑜為了高雄拚經濟而重提「自經區」,有助於將他目前偏重農業及觀光的施政再升一級,推向多元產業轉型。他既然提出此議,就應設法了解自經區的內涵,才知政策上要如何連結「發大財」的目標,不能只有簡單的口號。但反過來看,質詢的議員又真在乎高雄的發展嗎?恐怕也不盡然,他們只是趁韓流賺個露臉的機會,嘻笑怒罵過後,高雄的困境仍將丟給市民去擔憂。民代問政只要出一張嘴,何其輕鬆
高雄議會的景象,映照的是台灣的民主空洞化。對於韓國瑜重提「自經區」,從總統府、行政院到相關部會都是一片搖頭否定,認為不可行。所有的反對意見,全都貼合「辣台妹」近期的「反中」調性,說擔心貨物一旦進入自經區,將使「中國製造」的貨品掛上「台灣製造」的標籤,使台灣成為被美國報復的目標。唯一說出實話的官員,是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她說,海關對進口貨品加工、加值再出口,都有具體掌握與規範,不會有洗產地的問題她比較擔心的是,如果准許自經區的產品內銷,會造成很大的混亂。那麼,新法何不把內銷拿掉?
如果經濟部次長說自經區沒有「洗產地」問題,為何總統和閣揆卻一再拿這個理由來恫嚇人民?而倡議自經區的市長,卻連它是什麼樣的概念都說不清楚?其中癥結,可從兩個面向觀察。首先,台灣藍綠政治有一種根深柢固的相互毀滅傾向:你主張的,我全力杯葛;你反對的,我偏要做。其次,拚政治太容易,而拚經濟太困難:自經區從發想到成形,需要一套繁複的制度設計與國際接軌;但政治人物只要略施口舌,即足以推翻一切,讓專業人員的努力變成流水。
自經區的最初構想,來自前副總統蕭萬長的自由經濟島」,計畫提出距今已六年。如果當初付諸行動,今天的台灣,可能已到了收成季節。但時隔六年我們還在重提規畫案,還在爭議不休,這不是追著自己的尾巴打轉是什麼?
其間,我們可以觀察到三項極諷刺的變化:第一,「自經區」在馬政府不同官員手上不斷地變質,又因地方的不同需索,增生到了超負荷的地步。例如最初是為融入世貿體系,計畫先鬆綁金融、國際醫療等重點服務業,並不需要設置實體自經區後來卻貪功把製造業和農業都加入,在法制鬆綁上都大大增加了難度和複雜度。第二,民進黨在野時,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等人都曾極力爭取加入,因此自經區才會衍生出六海一空一農技區的遍地開花景象。但如今民進黨執政,滿腦子都是短期政策,便把自經區說得一無是處。第三,自經區全名為自由經濟示範區」,所謂示範區」(pilot zone就是實驗區之意,先在小區試行成功,再推廣至全島。但現在蔡政府卻夸稱,要做就要把全島都打造成自由島;說得像真的一樣,但她的全盤計畫在哪裡?
諸如此類的戲碼,廿幾年來不斷上演。從亞太營運中心開始,到ECFA被汙名化、到服貿協議破功、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無影無蹤,台灣始終在追著自己的尾巴跑,始終在原地打轉,國家則是不斷空轉。王美花說沒有「洗產地」問題,但蔡英文說有,這不是空轉是什麼?

【重磅快評】土耳其啟示錄:小英選輸不算?

◆  【重磅快評】謝長廷的那著預防針,到底在防誰?
◆  【即時短評】被提名再註銷黨籍 就是中立人士?
◆  【重磅快評】土耳其啟示錄:小英選輸不算?

◆  【重磅快評】手機民調讓蔡英文打開權力慾望的潘朵拉
◆  【重磅快評】訂最低工資法 為了換勞工選票?
◆  【重磅快評】陳明通完美示範什麼叫「竹篙湊菜刀」
◆  【重磅快評】連陳水扁都看不下去的轉型正義







【重磅快評】土耳其啟示錄:小英選輸不算?


2019-05-08 15:10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爭取贏得黨內初選。本報資料照

對台灣多數民眾來說,土耳其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在內政上更是八竿子打不著一點關係。不過,最近土耳其伊斯坦堡市長選舉,執政黨選輸就沒收選舉結果,卻讓人覺得,土耳其總統的性格和執政黨的手段,在台灣也越來越看得到類似的影子了
三月底伊斯坦堡市長選舉,在野黨險勝後,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接受執政黨提出的異議,認為選舉舞弊,裁定選舉無效,必須重選。土耳其總統厄多安說,重選是對國家最好的辦法,「重選才是強化我國民主的重要步驟」。
在野黨則痛斥厄多安陣營選輸就不擇手段,打擊國家的民主基礎;厄多安的統治已讓土耳其走向獨裁歐洲議會也聲明,選舉無效的裁定讓土耳其民主選舉威信盡失美國學者也認為,這是對民主選舉的扭曲
土耳其與台灣不能完全類比。尤其在隔海看熱鬧之餘,不禁回頭慶幸台灣三度政黨輪替,皆能和平轉移政權,證明台灣的民主基礎已有堅實深厚的土壤。
但台灣民主的天空,仍然不時出現陰影。同樣來自於總統的性格和執政黨的不擇手段,正不斷破壞憲政民主的基石,一步步把台灣推向威權統治。
蔡英文總統親自主持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已遭批評違反憲法權力分立精神;而在最終審的法官任命權問題上,蔡英文又怕由總統決定人選有干涉司法之嫌,對表決結果不滿意,就強勢主導新增提案,一再表決,表決到滿意為止。法律學者因此質疑,這跟威權時代有什麼兩樣?
台大校長遴選,管中閔意外勝出。對蔡政府而言,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粗暴踐踏自己過去強調的大學自主,不惜連續折損三名教育部長,更無視學界憤怒與人民不滿,仍然堅持卡管。甚至當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依教育部要求,重新確認遴選結果後,蔡政府仍一再要求重啟遴選,目的就是拔管。
雖然去年九合一重挫,但蔡英文自年初「撿到槍」,以「辣台妹」扮相重新包裝上場後,對黨內提名信心滿滿,卻不料殺出賴清德突襲參選,嚴重威脅蔡英文的連任之路。於是初選期程一延再延,遊戲規則一變再變,什麼「只要競爭從沒贏過」、「民調下去黨會分裂」的怪論都能講出口,只恨不得直接沒收初選。
台灣民主與法治的基礎比土耳其厚實,自然不能完全類比。但在土耳其,選輸不算必須重選;那麼在台灣,表決到滿意為止、遴選到滿意為止,初選規則也要改到滿意為止,初選期程更要拖到有利時機,卻不禁讓人懷疑,兩國總統的性格和執政黨的手段,到底是小巫與大巫的差別,或者只是五十步與百步的距離?






【即時短評】被提名再註銷黨籍 就是中立人士?


2019-05-08 23:02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立法院內政及司法法制聯席委員會日前審查中選會主委被提名人李進勇(圖中)。 聯合報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行政院提名李進勇出任中選會主委風波持續擴大,繼日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資格審查爆出「三秒勇」爭議後,今天也波及公投法修正草案的審議遭杯葛。執政黨若不能面對「黨籍人士」出任獨立機關首長的問題癥結,就算立院強行通過李進勇人事案,選務公平仍蒙上巨大陰影。
行政院今年2月25日宣布提名李進勇為中選會主委,由於李進勇的民進黨籍身分,打破民國89年(2000年)以來中選會主委均由無黨籍人士出任的慣例,立即引發在黨野抨擊。李進勇雖於2月27日宣布暫予辦理黨員註銷,但依民進黨「黨員入黨辦法規定,當不再擔任該項職務,即予恢復黨籍
以民進黨在國會占過半的席次優勢,要在立法院通過李進勇的人事案毫不困難。但選務貴在公正,去年九合一選舉已因合併公投的選務規畫不當造成諸多亂象,明年更重要的總統及立委選舉就要登場,若連選務公平都被質疑,恐怕只會爆出更多衝突。
李進勇固然有法官、律師等法律專業背景,縱使尋求連任雲林縣長失利,也非不能被拔擢出任政務官;然而,中選會主委並非一般政務官,由無黨籍擔任也已形成重要慣例,斷無「非李進勇不可」之理。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進勇被行政院提名之際,尚為民進黨員,在外界質疑聲中才「暫予辦理黨員註銷」,如今行政院回覆立委質詢,直稱李進勇「現為無黨籍」,讓人驚覺原來「黨籍人士」可以立即變身「中立人士」。
此例一開,未來必須保持中立的職務,豈非被提名再註銷黨籍,就可「超越黨派、獨立行使職權」?







【重磅快評】謝長廷的那著預防針,到底在防誰?


2019-05-08 12:45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今日啟程訪問日本,駐日代表謝長廷先在臉書發文「自清」,引發不同解讀。本報資料照片

就在蔡、賴因為總統初選民調要不要納入手機,吵得不可不開交的同時,賴清德將於今日啟程訪問日本,由於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應駐日代表謝長廷的邀約,將於本月23日赴日參加「台日觀光高峰論壇」,在民進黨內初選日益激化下,身為黨內四大老之一的謝長廷,其角色便格外引人注目。
就在賴啟程的前夕,善於觀風向的謝長廷,卻搶先在臉書發文「自清」,說明台北市政府有行文代表處要求協助行程交通,而現今正值黨內初選敏感的時刻,賴清德怕造成同仁與他的「困擾」,同時賴過去擔任市長及院長期間,也早與日本各界建立密切深厚的關係。
換句話說,柯文哲的赴日行程都是由代表處一手安排,賴清德的訪日行程,則是由他自己安排的。謝長廷擅長打預防針的功力,讓人不禁讚嘆,薑還是老的辣。
從政治的實然面來看,賴清德從剛開始投入初選的高人氣,歷經在小英強勢主導下,讓初選時程一再一拖延,再加上挺賴立委在初選中紛紛落選,這讓只有獨派力挺的賴清德聲勢急轉直下,而有政治精算師之稱的謝長廷,當然深知在蔡總統力挺納入手機民調的初選規則下,賴清德想要贏得總統初選,已經是相當困難,為了要避免英派過度的政治聯想,謝長廷自然要與賴清德保持距離,所謂造成「困擾」,似乎只是推託之詞。
再從政治的應然面來看,在民進黨與國民黨都陷入黨內初選的亂局當中,一直處於隔山觀虎鬥的柯文哲,出馬角逐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位的態勢,似乎也越來越明顯,這從柯文哲參加阿扁新書發表會可以看出,同時在「蔡賴配」破局下,柯文哲的白色力量也成為民進黨內爭相拉攏抗衡國民黨「韓流」的一股勢力,不論是直搗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位,亦或是「蔡柯配」,柯文哲都將是台灣政壇未來的強勢股,所謂時機「敏感」似乎也是政治算計下的結果。
只是,去年九合一大選時,才看到謝長廷、賴清德兩人連袂力挺子弟兵姚文智,力抗柯文哲,如今卻看到謝大使熱情邀約柯文哲訪日,並肩作戰的黨內同志卻落得只能「自行安排」,在這一冷一熱下,可知政壇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由此可見,謝長廷的那著預防針,不在防著別人,而在防著黨內同志

聯合筆記/農地違章工廠這筆帳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9787/web/

◆  「公共出借權」的美麗與哀愁
◆  別昧著專業汙名化自經區
◆  市政監督或政治獵殺?
◆  雙語和程式教育 刻不容緩
◆  聯合筆記/農地違章工廠這筆帳
◆  「五選四」討價還價 二階書審趕搭便車 這樣的甄試你信賴嗎?
◆  失智症照護 需團隊持續合作
◆  催生黃埔園區 為眷村找新活路
◆  漫畫/自經區毀路者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農地違章工廠這筆帳


2019-05-08 03:28 聯合報  鄭朝陽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規定二○一六年五月廿日以前既有低汙染工廠可原地合法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聽到南部製造業的朋友說,花了一大筆錢買了一塊特定農業區的農地準備蓋廠房,立刻斥責他:「難道不知道特定農業區不能蓋廠房嗎?」友人答:「知道呀,仲介說沒問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然後說著一堆要拐變抹角、找「厲害」中間人想辦法變更的方法,對話最後在長歎中結束。
接著又看到前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草案,又免不了唏噓長歎。行政院版本提出以蔡英文總統上台為界,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五月廿日以前既有低汙染工廠只要在十年內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就可留在原地合法化,工廠合法後,就會解除多項限制,土地與工廠均可自由買賣,也不必擔心再受罰,只要繳一定比例的回饋金即完成「贖罪」,成功占領農地。
這是政府第二次為農地違章工廠修法,卻越修越放寬,越改越倒退。沒想到竟有綠委提出多項附帶決議加碼為違章工廠護航,包括違章工廠解除自由買賣限制、農地變更工業用途回饋金降至百分之五、放寬隔離綠帶等,讓環團甚至用「毀農滅國」等強烈字眼譴責,並要蔡政府與之切割。
其實,行政院版本的產製過程就充滿爭議,好比違章工廠只要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就可華麗轉身,不但就地合法,也免除一切罰則,如果將來回饋金比例又是政治考量的妥協結果,不符公平正義的期待,等於視國土計畫、建築管理等法令為無物,還有誰願意合法申請興建工廠?也難怪經濟部長沈榮津要這些違章工廠業者「這兩三年要先忍耐」。
另外,違章工廠就地合法不是說變就變,當中涉及工廠防災避難、汙水處理、彼此安全間隔與隔離綠帶等整體規畫事項,這又以群聚的違章工廠較有就地合法的討論空間,但前提仍是要有這些整體規畫的環境條件,至於零星違章工廠本應從農地退場。但在一連串的討論過程坎坷,決策官僚想的轉型正義專業技術官僚不一樣,以致有些官員連會議都不想去開,留下如今的爭議。
一點四萬公頃、四萬五千家的農地違章工廠,在十年前修法之後的這段輔導期間,僅極少數完成合法化,且違章工廠持續新增,看不到蔡政府有「辣台妹」的執法魄力,如今進入總統大選年,除了放寬、就地合法,人民還能期待什麼?





失智症照護 需團隊持續合作


2019-05-07 23:49 聯合報  陳乃菁/醫師(高雄市)
在高齡化浪潮下,失智症患者快速增長,促使不同領域的醫護人員相繼投入失智症照護的領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高齡化浪潮下,失智症患者快速增長,患者與家屬的照護需求促使不同領域的醫護人員相繼投入失智症照護領域,其中不少是初次接觸的醫師。眼見更多專業人士加入,我身為持續投入看顧失智症的神經內科醫師,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失智症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跨領域的投入也代表更多人手和照護方法的可能性,但我難免有憂慮。
我的憂慮是:目前對專業人員的大量且速成的開課方式,或許可讓大家在短時間內對失智症有初步認識,但失智症有其特殊性,並沒有辦法在這樣的狀況下就讓初踏入這個領域的醫師們獲得全面的理解。於是即使有照護的熱忱,卻可能誤以為所知已然足夠,貿然做出的醫囑或照護方式反倒可能對醫病關係、甚至醫師和醫師間的關係造成傷害,更無法對患者的病況和家屬的照護壓力有所改善。
看顧任何病症都需要時間的累積,對失智症來說更是如此。失智症能展現出千百種的表現方式,有些還是隱微且容易引起誤判的,例如初期可能跡象就包括失眠、憂鬱、恍神等。即使確診後,患者也將隨著病程進展而起起伏伏、時好時壞。這樣的特殊性讓失智症照護特別需要醫事人員持續關注,方能提供全面性照護。
對患者與家屬來說,這樣持續且全面性照護更是珍貴,因為在一般民眾眼中,穿白袍的都是醫師,他們對醫者的信任是信任這個群體,彷彿為人醫者只要穿上白袍,我們所說的話就會被他們接受,但我們應當更加謹慎,因為只要這個信賴關係被破壞,那麼民眾的不信任感也是對醫師全體,而非個人。
而這樣的狀況在目前的失智症照護過程中卻是可能性發生的。特別是假若我們將患者的就醫看成一個線性過程:由第一線的家醫診所醫師轉介到神經科或其他科別進一步就診,有時候這樣的過程還不只一次,失智患者與家屬就一再重複同樣的話語和痛苦的回憶。而當患者回歸社區,可能因為藥物使用產生身心變化,地區醫師若不清楚前一階段醫師這般用藥的用意,便可能貿然減藥停藥,甚至不經意對他人醫囑提出批評,凡此都是對失智症照護的傷害。
所以我呼籲,失智症照護需要團隊合作,將照護由點和線擴增為面,將跨領域的醫事人員組成團隊,增加彼此間大量和持續的溝通機會,分享對患者的觀察,也放開心胸接受他人對患者的判斷。唯有在綜合性考量下,才能將失智症照護做到最好。
在這個過程中,類似「病患照顧意見書」的設計就能為跨領域照護團隊提供助力,幫助大家看見各方意見和不同思考角度。我也期望政府單位能提升對非藥物性治療過程的重視,畢竟減少重複用藥是國家政策,而若要減藥又不造成病況惡化,就需要更多的醫病溝通和團隊討論。相信群策群力下,我們能為失智症家庭提供最妥適的照護。







「五選四」討價還價 二階書審趕搭便車 這樣的甄試你信賴嗎?


2019-05-07 23:58 聯合報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今年的大學個人申請二階甄試,有許多校系僅採書面審查,又未公開評分標準,引發公平性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久前外媒報導,台灣人的IQ高於世界平均。台灣人遇到問題,化簡為繁的功夫了得,最令人傻眼的非大學入學制度莫屬。在廣設大學與多元入學兩大政策互為所用下,從早年的聯考逐漸搞出繁星入學、學校推薦、個人申請諸多名堂,學測不夠還另加指考。近幾年來,入學試務更加疊床架屋。
今年最引爆爭議的是學測考科「五選四」,相關團體各有主張,理由多是減輕壓力、了解性向、有利通才養成、適性學習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既乏理論依據,又缺統計佐證的假說。多方討價還價之下,考生又成了白老鼠。
今年個人申請二階甄試,許多校系僅採書面審查,又未公開評分標準,引發爭議,考生及家長憂心忡忡,要求應公布書審程序,招聯會官式回答:各校系大同小異。別天真了,只知道流程有什麼用,還是不知道審查分數怎麼出來的。
報載有家長聯盟代表提出大哉問:如何從書審資料中看出孩子特質?怎麼保證學校會仔細看過每份書審資料?首先,大學教授除自身專業外,其實所知甚為有限,相信九成都沒修過教育心理學,因此除與高中主科同名(如數、理、化、國、英等)系所外,其他如法、政、哲、傳播等科別教授,很難由書面鑑別學生是否是該系最適合的學生。那怎麼辦?只好拿整合高中各種考試的總成績來魚目混珠!
其次,指定由教授逐一審閱招生書面資料,恐怕也是學術先進國家聞所未聞的。教授們教學研究何其繁重,承擔評審工作又何其無奈。新進老師背負千斤的升等壓力,資深的面對「玉山加薪」誘惑更要努力登頂,有多少人會花幾十個小時去細看上百份書審資料?最快的方法就是找出在校成績,稍作增減,分項填入讀書計畫、課外表現等欄位。搭便車心理無須外求,想想假設其他同仁會嚴謹評審,我取巧一下不打緊的,心底就坦然多了,不是嗎?
進入理想的大學,並不保證未來的成功,重要的是入學後是否努力學習。政府如果不想師法先進國家,將大學入學的責任交付給入學辦公室的專家,那就交給AI去評審,讓機器人去媒合吧!







雙語和程式教育 刻不容緩


2019-05-08 03:28 聯合報  翁履中/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
英語能力和基礎的電腦知識,是這一個世代的學童必備的基本能力。將這兩種課程正式納入課綱,不只刻不容緩,更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在馬英九基金會主辦的重振台灣競爭力論壇上,點出了台灣教育缺乏面對國際化以及大數據時代的長遠教育規畫。與國際潮流脫節的教育方向,等於是剝奪了台灣下一代面對世界的競爭力,而這樣缺乏規畫的教育困境,對未來台灣的經濟發展將造成極大的傷害。
誠如陳文茜所言,推動雙語教學,及培養對於程式語言的基本認識,在台灣目前教育體系中,完全看不出任何有系統的教育方針。放眼全台,推動雙語教學的公立學校少得可憐,而學校就算有安排基本電腦課程,不只學習內容沒有系統性的教學課綱可以參考,許多學校連設備都不敷使用。
政府不是沒有注意到國際化的教育需求,只是所有的政策除了口號之外,能夠落實的實在有限。在國發會去年底提出的二○三○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中,教育部喊出了五大策略,其中「促進教育體系國際化,讓世界走進來」的策略,強調未來要鼓勵大學進行國際交流,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英語。這樣的策略其實早就行之有年,而成效也遠不如預期。如果把已經在做而且不算成功的政策也提出來充數,政府的雙語教育政策要如何令人期待?無奈的是,教育部寧可配合政治議題推動東南亞語言和母語教學,而把應該好好規畫的雙語課程計畫,拿過去的資料隨便虛應故事。
英語能力和基礎的電腦知識,是這一個世代的學童必備的基本能力。將這兩種課程正式納入課綱,不只刻不容緩,更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根據內政部統計,每年平均有廿萬學童進入小學就讀,因此每拖延一年,就有廿萬學生的受教機會受到影響。
如果說推動雙語教學會遇上外師難求的困境,在有資訊王國之稱的台灣要找到能夠為孩子提供電腦課程的老師,應是輕而易舉的事。在大數據的時代,全球各國都越來越重視電腦相關課程。以美國為例,許多州都正式立法,將電腦課程列為國中國小的必修課。在全美率先立法規定國小學生都必須學習電腦的維吉尼亞州,全州學童一旦進入公立學校體系,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每學期都必須參加至少一門電腦課,甚至允許高中生可以用自己上過進階的程式語言課程,來取代傳統數理科目。政府訂立教育法規將電腦課程列入全州標準課綱中,目的在避免下一代學子因家庭所得差異,連基本技能都無法獲得公平學習機會。
反觀台灣,到目前為止,有機會學習英文跟電腦課程的孩子,還是來自經濟條件比較優渥的家庭。如果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而人才的養成需要教育政策能夠呼應時代的需求,透過教育讓所有具有潛力的學生都能公平受到栽培,難道不是制定教育政策的目的?
台灣的政治紛擾已經讓所有的政策都只求看到快速的回報,不願考慮長遠的發展。如果台灣不能盡快將英語和電腦技能提供給下一代,恐怕不出十年,台灣可能連現在還保有的一點點人才優勢,都會消耗殆盡。沒有競爭力的人才,台灣又如何會有條件去思考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





市政監督或政治獵殺?


2019-05-07 23:48 聯合報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到高雄市議會作施政報告,民進黨市議員穿統一印「拒絕一國兩制」的黑色T恤,在報告台前高喊「拚經濟,要腳踏實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的民意代表,是非常特殊的行業。通常臉皮要夠厚,心地要夠壞,嘴巴要夠黑。所以基本上,不是正常如你我的升斗小民,可以勝任之。
代議式的台灣民主,選出來的縣市議員與立法委員,理論上是為了替人民監督政府,然而演變到今天,卻成了一場作秀比賽。
所謂作秀,顧名思義就是演歌式的問政,所以講話一定要辛辣。曾幾何時,台灣的媒體早已經走向弱智低俗化,要博取版面,就必須語不驚人死不休。因此,問政講得愈尖酸刻薄,道具用得愈千奇百怪,表情演得愈誇張離譜,就愈能登上網路聲量。
反正海畔有逐臭之夫,政治行銷學的經典理論就是,管他好名壞名,能夠出名才是王道。
除了說話要尖酸刻薄,內心也必須要充滿算計。不論是問題的設計,媒體的截圖,網傳的流言,都必須有目的性的串聯在一起,才能夠引敵入洞。
反正三人成虎,政治流行病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細菌散播久了,任你鐵打的身體,也會讓你生病。
最後當然,如果不小心被抓包的時候,要有臉不紅氣不喘的阿Q精神。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台灣價值,維護台灣主權,守護台灣民主」。只要緊緊抓住這十八字箴言,就能神體護身,百毒不侵。任你貪汙嫖妓,都能自自冉冉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日子。
政治倫理學的最高精髓就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所以只有傻瓜的民意代表,才會認真監督市政。再笨的人也知道質詢的時候,不要讓專業的團隊上台,把事情好好解釋清楚。因為模糊影射,惡意羞辱,四面楚歌的政治獵殺才是一門好生意。
君不見各方網路獵犬已收錢辦事,將政治獵物四面包圍,嗜血的媒體名嘴也奉命配合,擊鼓獵殺。只待那無助的政治獵物筋疲力盡,爾等拉弓一射,揚名立萬,從此富貴權力,享用不盡。
這年頭,還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嗎?






別昧著專業汙名化自經區


2019-05-07 23:52 聯合報  王治宇/公,曾參與APEC、WTO經貿談判(台北市
總統蔡英文針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爭議表示強烈反對,她強調在美中貿易衝突底下,在台灣加工出口中國貨,容易被視為中國產品,「不是一個正常做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現行的《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有沒有區內外不公平的情形?有沒有把MIC洗成MIT的情形?如果有,就不是自經區特有的問題;如果沒有,自經區為何不能比照自由貿易港進行有效管理?退一步言,WTO有原產地規範,設有許多限制來避免「洗產地」等不公平貿易情形,會像某些政治人物說得那麼簡單嗎?
如果自經區的概念可以粗暴地簡化為「洗產地」,中國企業能不能在韓國及日本已設置的自經區洗產地呢?如果不能,就不該把自經區和洗產地畫上等號;如果能,中國企業把MIC洗成日貨或韓貨就好,洗成MIT會變成更高檔更好賣嗎?況且日貨、韓貨甚至越南貨還享有眾多FTA及CPTPP的關稅減免優惠,何苦洗成沒有關稅優惠的MIT來墊高成本呢?更何況MIC享有的關稅優惠本來就比MIT多,中國企業如果不惜墊高成本也要把商品洗成MIT,會有這麼愛台灣嗎?
台灣真的如國發會所說是經濟最自由的國家之一嗎?外國商會歷年來不斷沉重呼籲法規鬆綁,正是因為現行法規對外國白領階級及專業人士來台短期居留或執業仍不夠友善,跟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國的自由化程度相距甚遠。如果想保護國內產業而不敢貿然開放到先進國家那種程度,設立特區先行實驗,採取「監理沙盒」的概念來減少衝擊,不是比貿然全面開放更穩健嗎?當然如果基於恐懼感而全台一體拒絕自由化國際潮流,雖然也是一種公平,只是跟國發會的宣傳背道而馳,且會被一心想賺大錢,並積極與國際接軌的東南亞諸國迎頭趕上。
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還躺在立法院,內容尚未確定,如果有疑慮或條文不夠周延之處,難道不能透過修法的方式從嚴管制嗎?國際競爭不進則退,我們的停滯不前往往不是因為在鬼混,只是因為別的國家更努力朝正確的方向大刀闊斧改革前進。我們是該務實面對自經區的需求,還是要在選舉考量下繼續自我感覺良好,汙名化自經區而坐視國家競爭力流失呢?
前幾天寫反對自經區說帖的相關部會官員,很可能就是數年前寫自經區說帖的同一批公務員,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也是公務員乃至整個國家發展的悲哀,但如果連曾為國際經貿專家的政治人物都昧著專業汙名化自經區,就不是糊塗,而是與惡的距離為零了。







「公共出借權」的美麗與哀愁


2019-05-08 14:43 聯合新聞網   文/柯皓仁(臺灣師大教授)
公共出借權的議題引起大眾的關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公共出借權」的議題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無論是出版業朋友或立法委員的論述,都把公共圖書館的「借閱量」提升,和出版業界的「銷售量」下滑劃上等號。然而,公共圖書館的借閱量和出版銷售量之間的消長間是否有統計上顯著的因果關係,迄今仍未有足夠的證據而這正是公共出借權用以自我辯護的主要論點。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吸收知識的來源越多元(例如網路),直接以圖書為知識來源的民眾亦隨之下降。聯合報系願景工程「107年民眾閱讀行為」調查指出,逾40%受訪者,一整年沒看書,甚至有19%表示超過10年沒讀書,而沒時間、看書太花時間、不喜歡閱讀、沒有閱讀習慣更是這些受訪者普遍指出的沒閱讀的原因。凡此總總,都顯示圖書銷售量的下滑是個複雜的因素,要歸咎於圖書館恐怕是過度推論,而自許為「城市客廳」的公共圖書館不正擔起著培養民眾閱讀習慣的責任?
公共圖書館的存在目的是確保民眾可以在無償、普遍和平等的基礎上取得知識和資訊,公共圖書館應該是任何一個國家在文化、資訊傳播、素養和教育長期發展策略上重要的一環。代表全世界圖書資訊界及其使用者利益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 (擁有超過1,400個會員,遍及全球140餘國的國家與國際型圖書館學會、機構、組織和個人)闡明其對「公共出借權」的立場,我相信這也是臺灣圖書館界的立場:
1.IFLA 並不偏愛(favor)「公共出借權」原則,認為「公共出借權」將危害民眾無償取用公共圖書館服務。儘管如此,IFLA認為大部分現存的)「公共出借權」體制對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援確實值得讚揚。
2.一個國家是否建立「公共出借權」體制,應權衡「給予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援」、以及「可能危及資訊和創意表達的平等傳播」間的利弊得失。IFLA甚至認為開發中國家不應建立「公共出借權」體制,以避免損及其他文化、教育建設。
3.圖書館館員應在正確的情況下,接受「公共出借權」乃是文化認同,以及對作者的經濟和社會保障支援的手段,其前提是「公共出借權」的行政資金不來自於圖書館預算,而是由政府提供的文化支持,應由政府提供獨立財政資助。
4.如果建立「公共出借權」體系,則應為文化支持體制或酬勞權,並有獨立於著作權立法制度之外的保障立法。
當臺灣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基於文化認同、以及對作者(與出版業者)給予經濟和社會保障支援而實施「公共出借權」,圖書館界無可置喙甚至雙手贊成;然則,我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發展與營運經費向來匱乏(甚至連十萬元的購書經費都需要中央政府支援),實施「公共出借權」的經費萬不可來自公共圖書館的預算,必須有專門預算(包含補償酬金、承辦「公共出借權」業務的人事與營運經費)。
個人也無法認同將「公共出借權」置於《圖書館法》第七條,該條文指出「圖書館應提供其服務對象獲取公平、自由、適時及便利之圖書資訊權益。」,而根據IFLA的立場,「公共出借權」卻可能與原條文的精神牴觸!既然「公共出借權是文化支持體制下的產物,自應納歸文化基本法下,並訂定公共出借權專法》。
聽聞公共出借權將於年底試辦。然則「公共出借權」的程序十分複雜,包含補償對象登錄、圖書借閱資料統計、相關資訊系統建置、補償酬金金額計算與複查等程序,個人誠摯地建議,應該利用今年下半年的時間妥適規劃,讓相關資訊系統到位,明年正式試辦,以免治絲益棼。
出版業和圖書館界同屬文化事業,實乃脣齒相依,與其文化事業網內互打,彼此指摘,不如共存共榮,畢竟沒有出版業的努力,圖書館沒有好書;沒有了圖書館(或是就被動提供服務),我不認為出版業就會有春天。
本文作者柯皓仁,為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催生黃埔園區 為眷村找新活路


2019-05-07 23:45 聯合報  黃福鎮/大學兼任講師(高雄市)
新銳藝術家詹邠申請了黃埔新村「以住代護」計畫,開始入住創作。 記者徐如宜/攝影

鳳山老眷區黃埔新村最近因立委陳宜民辦理公聽會,催生成立黃埔文化園區,以轉型為文化保存及觀光的勝地,引起矚目
黃埔新村因陸軍官校在鳳山復校而得名,建物早先是二戰期間日軍南進政策屯駐軍隊所興建的宿舍,後來成為孫立人將軍部隊進駐、訓練新軍場所,除軍眷屬外,有的娶了在地女性,落地生根。優雅的日人宿舍成為敵對的中國軍人的眷村,這樣的歷史反差,有特殊的時代背景意義。
另一方面,民國十三年於廣州創立的黃埔軍校歷史可說是中國近代史縮影,舉凡北伐、抗日與國共內戰、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幹部,以及中共總理周恩來與十大元帥大都是出身黃埔。黃埔與歷史密不可分,而黃埔軍校在台復校後,仍繼續培養中華民國陸軍幹部,讓黃埔別具歷史意義與軍事意涵。
黃埔新村應該是全台第一代眷村,甚至可能是最早的眷村。建築型式為日式建築,是日軍遺留下來的眷舍,原為單棟獨門獨戶或為雙拼式雙戶,但由於居住空間不足,後來在屋外前後加建左右分隔,衍生出屬於眷村二代特有的建物景象。這裡沒有竹籬笆,有的是充滿日式風格的老建築,到處是濃烈的歷史氛圍,從歷史與建築角度看,深具保存價值。
期待眷村文化保存發展條例法案儘速通過,而且進一步將黃埔文化園區做整體規畫願景,讓黃埔眷村成為「活的博物館」,為眷村找出新活路

馬凱/時不我與矣 快迎頭趕上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時不我與矣 快迎頭趕上
◆  林中斌/小英連任 情勢翻升
◆  盛治仁/驚豔馬祖

◆  王健壯/講幾個胡適的故事給你聽
◆  沈呂巡/向首任外長致敬 併謝歐盟免簽
◆  方祖涵/選秀會場的政治手段
◆  嚴震生/202020
◆  馬家輝/他們與蠢的距離






馬凱/時不我與矣 快迎頭趕上


2019-05-07 23:54 聯合報  馬凱(經濟評論者)
中國大陸國務院二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將整合多座城市與推動經濟整合。 (新華社)

廿多年了,大陸飛躍成長,台灣卻牛步前進。彼已一躍而為全球經濟次強,直欲與美國爭雄;我們則如白頭宮女,只能回味昔日光輝。
這段時光到底出了什麼事?往者已矣,來者猶可追;不能讓台灣盡失抗衡之力,必須奮起直追,拉近彼此距離,甚至掌握獨特優勢,彎道超車,勇奪先機。
這當然不是易事,即在此刻,台灣深陷選舉熱潮,只聞競選口號,少見拚經濟實事對岸則大刀闊斧,大事興革一個貫穿歐亞大陸的一帶一路已令全球撼動目前更由領導者親自督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規模與聲勢都足與我們當年的十大建設媲美,乃至有以過之此間朝野卻漠然視之,著實令人憂心
大灣區計畫此時推出,有多重意義,首先,自民國97年(二○○八年)宣布關閉世界工廠以來,以廣東為主的世界工廠快速凋零,撐起經濟兩位數成長廿年的巨力消逝,導致經濟動力失速;屋漏偏逢連夜雨,川普發動貿易戰,不斷加重懲罰性關稅迫使大批企業外移,出口劇減,造成更大殺傷力。為今之計,唯有透過巨大公共建設支出激勵有效需求;但民國98年(二○○九年)胡溫四萬億公共支出的殷鑑餘悸猶存,又不敢輕舉妄動,大灣區計畫就擔負著此一艱難任務。
其次,廣東地位特殊。近在咫尺的香港本為英國殖民地,一切法規制度皆深受英國影響。以新生地相連的澳門,則為葡萄牙殖民地,又是另一套殖民主義的制度。同時,香港經過近百年來自由開放發展,成為全球金融重鎮,迄今仍非大陸任一地可取代;而澳門則自開放西方賭場進駐後,聲勢已超越美國賭城,每人所得名列全球前茅。另一方面,在香港回歸前後大力發展的深圳,近年來科技產業高速發展,獨占大陸鰲頭,前途無量。
經濟學早有「大推進理論」:落後國家資源、人才短缺,無法齊頭並進,選一產業為突破口,全力發展;待有所成,形成不平衡局面,即向其他領域擴散,而帶動整體成長。如今雖非刻意,上述三地已在三個領域拔尖,若能引導其影響力向更大範圍擴散,廣東乃至全大陸皆深受其惠。尤其三者都地狹人稠,人口早已飽和,住屋出現嚴重問題;周邊廣東城市地大人稀,正可互補而皆蒙其利,更大的空間,將使此三產業如魚得水,產生更大的成果。
第三,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摸著石頭過河,制度改革東拼西湊,與港澳體制殊多差異,在經濟整合過程中,政法體制設法相容乃至進一步融合,對大陸的制度應大有所啟發。
從港、澳出發,到橫琴、珠海、中山、佛山、廣州、深圳、前海,處處可見規模宏偉、耗資極巨的大建設並進,單單佛山的翠亨新區規模即達七千五百億元,其整體建設經費豈可想像?整個廣東地區將面目一新,推動成長的力量也十分巨大。
我們若不加緊腳步迎頭趕上,更將瞠乎其後。但目睹一個又一個美輪美奐的規劃館、自貿區,忽然發現,與十一年來力推的自由貿易特區極其雷同。挾台灣本有的優越地理位置、天然良港、健全的法律規章、豐富的人文素養、完整的產業鏈、充沛的專業人才及多年來建立的國貿關係,只要以大魄力投下相當的人力、物力,在北、中、南擇地推動,必毫不遜色。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受任何強權主宰的自由民主,完整保有的優良文化傳承,又豈是大陸任何地區可以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