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監理寬恕」是壽險淨值衰落源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752/web/ 

◆  聯合報社論/波洛西訪台懸疑劇,美中護欄下弱雞博弈
◆  聯合報黑白集/代筆者給智堅的留言
◆  經濟日報社論/「監理寬恕」是壽險淨值衰落源頭






經濟日報社論/「監理寬恕」是壽險淨值衰落源頭


2022-08-01 02:27  經濟日報/   社論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業淨值竟比去年同期減少52%。路透



今年以來保險產業衰事連連,先有防疫險理賠導致產險業被迫增資度過難關,最近又發生國際利率上升造成壽險業股東權益驟減。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業淨值竟比去年同期減少52%,其中甚至有三家業者淨值比低於3%,即將觸及「資本不足」的警示水準。

保險業今天面臨的淨值問題與金融市場變化與國際會計準則改變有關。不過追根究柢,負責保險監理的金管會恐怕也脫離不了干係。金融市場隨著政經局勢起伏,必然帶來各種利率與資產價格波動,而這些年一連串國際會計準則改革就是為能及時反映這些變動對企業營運價值的影響。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過去三年對壽險業海外投資極為有利的低利率環境,終因疫情引發的通膨壓力,逼使美國聯準會今年開始發動快又猛的拉高利率政策。快速上升的利率立刻對台灣以持有長債為主的壽險業造成巨額的估價損失。

面對資產價值折損,壽險業者依據自身選擇的會計政策分類,部分反映在特定資產項目調整,遂形成財報巨額的淨值減損。最近媒體臆測南山人壽淨值跌破千億,市場擔憂其最大股東潤泰集團投資嚴重虧損,使得股價跳空跌停而引起大眾對壽險業財務健全與否的關注。

社會對壽險業的信心危機,立刻引發金管會與公會的澄清,強調壽險公司淨值並不能「公允」的反映財務現況;利率上漲雖對持有長天期債券造成折損,但也會降低更為長期的保單負擔成本。兩者相抵後,壽險公司淨值並不如財報淨值所示般的糟糕。在2026年實施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IFRS 17)後,利率變動同時對壽險公司資產與負債記錄影響,目前因單邊價值波動造成失真的財務狀況就不復存在。

金管會對壽險公司淨值問題的解釋,正好說明政府過去處理國際會計準則調整的權宜性考量;金管會因壽險業利差損問題,「監理寬恕」地選擇在當時有利於壽險公司的方式導入會計新制,卻忽略多變市場環境也可能帶來不利壽險公司淨值的後果。金管會若能兼顧資產與負債價值變化的衡平性,逐步導入新會計準則,那麼今天就不會出現壽險公司財報失真,誤導市場認知而造成投資人的困惑。

在利率走跌環境下,壽險業近幾年受惠於提供比銀行更有競爭力的儲蓄險產品,使獲利暴增、資產快速膨脹,而稀釋過去困擾業者濫發高利率保單的利差損問題。可是當利率走勢改弦易轍,壽險業就必須承擔淨值巨額減損的困境。目前看來,年底以前國際利率仍處上升趨勢,壽險業淨值夢靨仍將揮之不去,而金管會的解釋能否平息投資人焦慮也在未定之天。

金管會可能會以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並未受到淨值不穩定的嚴重影響,以安定社會人心。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了解RBC背景就知道,台灣過去在落實保險業的資本監理過程亦有權宜做法。如果今天RBC的變動與以偏差方式計算出的淨值關聯性不大,就更足以說明壽險業財務資訊的不透明。

未來幾年國際金融環境仍會巨幅波動,金管會如果不能及時改正壽險業者財報失真問題,將不僅困擾投資人更對金管會的審慎監理不利。財報正確反映企業經營現狀是會計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財報失真卻得靠人為方式重新詮釋就失去其傳遞企業經營訊息的角色。金管會應該正視易受金融環境波動影響的企業財報,尤其是壽險業。

我們不能等到2026年才得知壽險業較為正確的財務資訊,但政府也不宜立即要求業者立刻全面變更會計揭露方式。值此壽險業將依循IFRS 17準則與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2.0進行接軌之際,建議金管會設置網頁專區,就個別壽險業者的資產、負債、淨值與資本適足率等,定期公告會計與監理體制變更前後的對照試算資訊,因為唯有資訊揭露才可昭社會公信並安定投資人信心。










聯合報黑白集/代筆者給智堅的留言


2022-08-01 04:19  聯合報/   黑白集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檢視林智堅提供的資料,發現「請智堅自我發揮一下」,她認為提供沒辦法證明是自己寫的文件當證據很搞笑。圖/擷取自林智堅臉書



林智堅的論文抄襲已百口莫辯,沒想到,他交給台大的說明文件還露餡,顯然有他人代筆。在其「研究計畫書草稿」第一章,「問題意識」部分寫得洋洋灑灑,「研究緣起」部分竟然空白,留白處寫著「請智堅自我發揮一下」。這下,他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要自證清白的文件,卻看不到林智堅本人努力的痕跡,只見「代筆者」禮貌的留言。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林智堅還不經意掀自己的底,隨便到這個地步,簡直是神仙也難救了。有趣的是,誰會喊他「智堅」?若是部屬,應尊稱他「林市長」;若是平輩,應稱「智堅兄」。會親切地呼喚「智堅」的人,難道是其指導教授陳明通?

林智堅從政以來一路貴人,每次關卡都能逢凶化吉。老闆柯建銘的慧眼栽培,蔡英文總統的不次拔擢,鄭文燦在交棒之戰盡心輔選,恩師陳明通更賣力幫他打造「台大國發所碩士」的桂冠。但貴人再多,當林智堅頻頻誤投自爆,談什麼清白都太奢侈。

林智堅二○一五年的研究大綱封面,還被揪出英文姓氏竟是WANG,名稱則打著○○。如果說這是台大提供的範例,為何論文標題和林智堅的中文姓名俱在,唯獨英文姓名不詳?莫非,這也是代筆人留下的痕跡?

網民譏諷,難怪林智堅堅稱沒抄襲,因為論文全是他人捉刀,抄襲絕非他親手所為。









聯合報社論/波洛西訪台懸疑劇,美中護欄下弱雞博弈


2022-08-01 04:24  聯合報/   社論
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的亞洲行首站已抵達新加坡,早前她公布的行程未包括台灣。(歐新社)



過去美中會談,每次中國大陸都會提出台灣問題,美國心知肚明,應付兩句,就趕快進入正題,而且愈是高層會談,台灣問題愈是過場。但這次拜習電話會談,台灣問題卻幾成唯一重點,原因就如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所說:「這次通話是在波洛西議長一直計畫訪台的背景下舉行的」。北京認定,拜登與波洛西在唱雙簧,要在拜習會談中逼大陸讓步。拜習通話建立護欄,但美中就波洛西訪台懸疑劇繼續博弈。

拜習會談,習近平陳述大陸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中國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強調波洛西訪台是很嚴重的問題。與會者表示,拜登也向習近平解釋波洛西身為議長,她決定出訪,總統無法控制,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美方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通常美中高峰會都是討論大戰略、大方向,這次卻罕見鎖定具體的台灣議題,這是不祥之兆。拜登與習近平雖都不願見到美中劍拔弩張,但也都有不得不升高衝突的理由。

中共還有兩個多月就要召開廿大,預料習近平將續任中共總書記;但由於疫情封城,經濟衰退,在政治上,習近平固然大權在握,但黨內若認定波洛西訪台是外交大挫敗,習近平續任仍可能產生波折。習近平有很大的內部壓力,要展現自己的魄力。

拜登則面臨期中選舉壓力,尤其近期民調不佳,雖然波洛西訪台非行政部門所能左右,但後果仍需由政府承擔。白宮力阻波洛西訪台,更讓人認為拜登對北京示弱。但此事已成為國會兩黨共識,連共和黨都支持波洛西訪台,拜登若公開反對,不盡力保護議長出訪安全,恐將引起行政與立法部門的對立。

目前的美中情勢,就如博弈理論中的「弱雞賽局」:單線道上,兩輛車相向加速而行,誰先轉向避撞,誰就是弱雞;但雙方都不示弱,必然發生對撞慘劇。美中相向而行,大陸外交部、國防部輪番恫嚇,要美國退讓;美國則動員雷根號航母的優勢武力,逼大陸自行收手。兩邊都有不能收手的內部原因,也都認為對方最後一刻會轉開方向盤,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美國學者更稱此刻是「第四次台海危機」。

波洛西公布的行程並未提到台灣,但一般認為她不可能不來台灣,可能在行程中「未事先宣布」地暫停台灣。外界也認為大陸不可能不做軍事示威,共軍連日密集演習,更在福建平潭實彈射擊。但共機「攔截」波洛西專機,則是非常不可能的,在廿大之前,習近平不可能做出任何導致美中衝突破壞穩定的舉動。

有些人強調,此事不管結局如何,都對台灣有利。如果波洛西成行,這是重大外交突破,對其他國家有示範效果;如果不能成行,也會讓全球再次認清中國霸道行徑,台灣問題也將成為國際注目焦點。但這種觀察流於皮毛。

台灣是當事人,卻無法掌控自己的未來;美國第三號權力人物來訪,卻走灰色地帶錦衣夜行;即使最後美中作勢走過場,避免對撞,台灣恐怕也是最大的輸家。台北低調沉默,不敢大張旗鼓表示歡迎,因為拜登政府反對波洛西訪台,根本未就此事與台北溝通;白宮想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如果台北太過歡迎,反而會得罪拜登政府;如果波洛西真的到訪,大陸不敢對美國報復,卻會「懲罰」台灣。

不過民進黨政府出於選舉考慮,也許台海愈亂,私下愈歡迎。證諸歷次大陸文攻武嚇,民進黨每次都政治獲利,年底選舉或可高枕無憂,但是台灣長遠的安全處境,又怎堪再遭蹂躪呢?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城市治理 既藍且綠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城市治理 既藍且綠
◆  什麼票都要 什麼票都丟
◆  棒球場傷人 教會我們一件事
◆  他們說謊 為何面不改色
◆  中美相爭 台灣默默當棋子
◆  從彩虹村事件 尋找文創靈魂
◆  疫情致死率 DNR不可承受之重
◆  提升社工地位 光加師不夠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城市治理 既藍且綠


2022-08-01 04:19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曾擔任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
上個月基隆城市博覽會登場,總統蔡英文(中)、行政院長蘇貞昌(右)等大咖都到,大力吹捧林右昌城市治理成績。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地方大選將至,各政黨已推出縣市長參選人,有的人批評以往建設停滯,有的人自誇最會發展。此時此刻,我們應該檢視一下,大家有沒有把ESG當作建設發展的基本理念呢?因為,資源枯竭、生態惡化、氣候變遷才是城市的終極危機,二○五○淨零排放正是我們的最新任務。
ESG是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三個英文字的字首,標舉了環境、社會、治理三大面向。近一年來企業界都在談ESG,也被金管會要求,要揭露企業的社會責任。那縣市政府呢?國家發展委員會有研考追蹤嗎?

我們的政府首長與候選人只有在特定場合會想起來「環境」,作為「政治正確」的妝點;多數時間,鼓吹的是編列了多少預算建設,自誇又建立了什麼場館,這樣的城市治理能永續嗎?

面對噪音、汙染、擁擠,居民的無奈與焦慮,當下城市需要的是綠色與藍色的基礎建設—要有更多的綠色森林、草地與公園,有藍色的河川、濕地與湖泊。因為大自然本來就巧妙機制處理問題,人類若能尊重並利用,就能透過「自然解方」讓城市永續。在都市計畫第一分鐘,市長、工程師與生態學者就應攜手合作,讓所有的人造設施都對環境友善,把城市打造成一個生態圈,生機蓬勃,生態服務功能健全,所有的營養與資源被循環使用,城市生活不再是線型的物資進口、消費與棄置。

十多年前,高雄、台南、台中升格為院轄市時,把原來的鄉村(縣)與城區(市)合併,其實已提供了這樣的「藍、綠、灰」融合共治的基礎。十多年了,首長的治理與人民的喜好似乎仍是「城市化」—招商引資、土地開發、建案林立。在新的觀念中,好的都會在城中心外,衛星城鎮拱衛分工,原野、森林與親水環境緩衝其中。攤開地圖,城鄉交錯,各使用分區截長補短,互為有利。

諸多城市的日常問題,例如水患、垃圾、汙染、熱島效應…,乃至人的食物、飲水、休閒、醫療、交通都被放在一個新的架構中來尋求平衡點,在原來的灰色水泥樓宇中加入植物的綠與流水的藍,讓人為建構與自然環境建立新的共效協力機制,資源在其中流轉,循環經濟在其中實現,達到碳中和。

寄望各參選人,您都市發展的藍圖要在土壤、地質、河川、坡度、植生…的底圖上勾畫,新的發展計畫從第一分鐘開始就與自然搭配,而非完成開發案規畫後再去環評大會闖關,看有無影響環境之虞。









什麼票都要 什麼票都丟


2022-08-01 04:17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7月30日是前總統李登輝逝世兩周年。本報資料照片



李登輝逝世兩周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建議重新審視黨史並評價李登輝,引爆深藍人士強烈反彈,朱立倫趕忙在臉書上發文,以「推動民主台灣」評價李登輝。

我跟李登輝是台大同事,雖然彼此相識,但是並沒有什麼私交。一九九四年李登輝開始掌握國民黨內實權,翌年我即出版「民粹亡台論」,批評他搞的「黑金政治」,其實是一種「民粹主義」,根本不是什麼「民主」。在我看來,今天國民黨確實有必要重新評價李登輝,可是評價焦點應當是他對兩岸政策的態度變化,而不是他對「民主台灣」的貢獻。

二○○五年,我出版「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兩年之後,我看到李登輝在台聯拍攝的競選廣告中,表情嚴肅地問:「我是誰?」知道他面臨了強烈的認同危機,因此託人送了一本書給他。事隔一年,突然接到李登輝辦公室的來電,邀請我在二○○八年三月七日,到挹翠山莊官邸和他見面。

在會談時,我很仔細地說明「一中兩憲」的意義,強調兩岸如果要簽和平協定,必須堅持對等的立場,用「台北中國」和「北京中國」;不能像「香港,中國」那樣,用「台北,中國」。前者是指「台北的中國」,後者則是指「中國的台北」,一個逗點,相差十萬八千里。

李登輝表示: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兩岸問題。他擔任總統之初,便宣布停止動員戡亂,並成立大陸委員會、海峽交流基金會,以後又成立國統會,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希望維持兩岸的和平與穩定。「可惜繼任者不了解我這樣布局的用心,很多東西都亂掉了。」

李登輝晚年明確主張「兩國論」,蔡英文繼任後執行他的遺志,經過這麼多年的折騰,台灣變成美國圍堵中國崛起的「棋子」。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海峽變成可能引爆衝突的「熱點」。目前台灣有將近八成的人民渴望「和平」,不希望台灣捲入任何戰爭。

李安妮說:歷史無法竄改抹滅。這是正確的。但是歷史的解釋也必須要能夠解決當前的迫切問題。國民黨要想重新評價李登輝,一定要記住:在那裡跌倒,就要在那裡站起。身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如果看不出台灣人民的迫切需要,只會一再的重複諸如「推動台灣民主」之類的濫調,歷史對他的評價恐怕是「什麼票都想要,什麼票都丟掉」!









棒球場傷人 教會我們一件事


2022-08-01 04:17  聯合報/   張家羽/公(雲縣斗六)
新竹棒球場重啟後因多項缺失引發外界質疑。圖/市府提供



近期新竹棒球場事件鬧得滿城風雨,但也間接引起民眾對於公部門運動場館營運及活化的議題。

以新竹棒球場為例,在二○二○年與頂禾集團簽約,確定味全龍球團以OT形式(營運屆滿後轉移回機關單位)進駐,合約期限十五年;讓人不免好奇,為何政府機關總是喜歡將場地設施移轉民間單位管理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以節省人力、專業及管理成本為考量。且對於政府機關而言,許多租借、商業使用等多屬於「敏感議題」,但在廠商的立場,卻是一大利多(例如:國外球團來台春訓、開拓在地球迷市場等),因此政府機關均會將經營或管理權移轉承攬廠商,希望能各取所需。

但許多受託的民間業者以營利為首要考量,卻間接排擠到全民參與及運動發展。活化場館的策略,可以很多元,行政機關不應規避管理的義務與責任,導致建置的場館設施,為迎合企業投資的需求,犧牲部分應有的技術規格及專業需求。

筆者以過去服務公部門的經驗為例,高規格的運動場地,可以主動向全國運動協會接洽與邀約,以無償使用的利基(免場地使用費、免水電費),邀請全國運動協會評估及規畫,將訓練營或培訓活動移師進行,吸引國家隊培訓選手、青年優秀選手、潛力優秀選手前來,並安排在地選手加入共同訓練,以彼此互惠方式,達成雙方共贏的局面。

也有運動場館降低使用門檻,提供基層學習及運動團隊使用,也搭配在場館空間,製作在地運動文化的史料,讓進入的使用者或民眾,深切感受在地的運動文化,增進民眾認同感,品味出不同的在地化特色,也是成功的案例。

近年來很夯的職棒春訓產業,也值得參考。由於冬季及春季之初,亞洲許多高緯度國家(如日本、韓國)因天氣尚屬寒冷,許多球團均會安排來台進行春訓,也就成為國際間運動交流的機會,不僅能在政府既有的場地設施提供訓練,還能結合全國協會及職棒聯盟,安排國家隊培訓選手及國內職棒球團與其交流切磋,也是一個活化運動場館的參考作法。除了棒球運動外,包含田徑、足球等,許多國家年初時寒風凜冽,往往都會安排來台進行移地訓練,如果地方政府能適時把握,讓國際等級的水平能導入在地化發展,相信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以運動場地而言,行政單位不應追求安逸,轉嫁管理權責,犧牲運動發展的目標。就像此次新竹棒球場,為順應職棒及選舉造勢所需,急於安排例行賽開打,卻犧牲國家指標球員的健康,相信不是國人想看到的,也絕對不是政府所追求的。

同時,機關考核制度也必須與時俱進,如財政單位或審計單位,僅就帳面數字,老是檢討維護及人力等必要成本,間接迫使行政機關以「撙節公帑」的名義,進行委外及OT,將會導致惡性循環。運動場館本是提供競技訓練、辦理賽事及全民參與,不是建造完工後,一再尋覓企業來經營管理,此無疑是閃躲本該擔負的責任及義務,本末倒置;活化場地設施的方法有很多,政府切莫一味作繭自縛。










他們說謊 為何面不改色


2022-08-01 04:17  聯合報/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深陷「論文門」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論文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然而,若欲藉此檢驗政治人物的誠信道德,最終恐怕會慘痛的再度證驗,在「後真相」與「認同政治」的時代,真相已不重要,說謊並非罪過。

後現代政治是一種認同政治,也是一種表演政治。我們無法按照普遍理性或道德義務的大論述,去建立一個共同存在的世界。誠信原本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如今,說謊卻是許多政治人物的生存能力,甚至成為一種了不起的本事。他們經常運用政治語言,透過優勢媒體力量,藉由召喚、出場和構連,形成獨特的後現代認同表演政治。

俄裔法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柯瓦雷的著作《對說謊的思考》寫道:謊言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傳播,或更無恥、更系統、更無休止。柯瓦雷發現,謊言不需要聽起來合理,相反的,謊言越噁心、越誇張、越粗俗,越容易被相信、被接受。

在謊言的世界裡,他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因為從希特勒開始,政客就發現了一個真理,民意支持度越高,謊言就越有效。他們發現,可以透過廣大的民意基礎,傳播他們的謊言,貫徹他們的意志。

由於人們普遍存在「認知偏誤」,直覺傾向接受相同立場的訊息,不會費力辨別其真偽,因而政治上的謊言往往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教授尼漢和雷伊弗勒甚至發現,當人們遇上與自身立場牴觸的觀點、證據或遭到糾正時,會選擇重點忽略或惱羞成怒的反駁,事實的檢驗反而可能會進一步鞏固既有的成見,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逆火效應」。

對一些說謊面不改色,甚至義正詞嚴的政治人物,我們無法從其面貌或肢體語言戳破謊言。但是,國際犯罪學家大衛.克雷格認為可以藉由說謊者的語言陳述察覺真偽。

克雷格指出,聰明的說謊者傾向將謊言包裝在事實裡,而非杜撰全新的故事。透過訊息搭建過程,胡謅一部分的故事內容;狡猾的政治人物不會正面回答問題,他們會極力回答某一問題的樣子,並且極力避免回答某些問題,甚至會轉移問題的焦點,只說些自己能掌控的事件。他們有固定的說話模式,會使用簡單明確的回答與過度強調無關緊要的細節,試圖讓自己說的話更具說服力,讓答案聽起來更肯定。

雖然,謊話已成為許多政治人物的共同語言,但是如果一些人可以憑其意志,對任何可明顯辨識的觀點進行完全的否證,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那就是社會的沉淪、人性的墮落。如果妳/你不是被政黨認同政治所綁架的人,必須謹記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的告誡:「縱然謊言鋪天蓋地,縱然謊言主宰一切,我堅守的最起碼一點,不讓謊言通過我興風作浪。假如我們連不參與撒謊的勇氣都沒有了,我們就真的一文不值了,我們這個民族就無藥可救了。」










中美相爭 台灣默默當棋子


2022-08-01 04:17  聯合報/   王微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美國眾院議長波洛西。(美聯社)



美國眾議院院長波洛西訪問亞洲,是否停留台灣,仍然保持神秘。可悲的是,波洛西表示對亞洲行很興奮,台灣卻尷尬又低調地不敢表示什麼。一個國家,沒邀請人來訪,卻任由別人決定是否要來,這不是弱勢到沒主權了嗎?

這令人想到清末的日俄戰爭,清廷對日、俄兩國都不敢得罪,任兩國在旅順、大連打仗,犧牲的是自己人民的生命安全。日本打贏了,吃虧的還是滿清政府,只不過是俄國在旅順、大連的租借權、長春至旅順的鐵路及附屬財產和煤礦,轉讓給日本而已。清廷只是日、俄博弈的棋子。

台灣現在不也是這樣嗎?大陸和美國兩強相爭,台灣不敢得罪兩方,只能默默當一枚棋子,民眾也只好祈禱台海不會發生戰事,因若有戰火,台灣卻一定受害。

台灣對主權的弱勢呈現,還有日本前防衛大臣、現任的眾議員石破茂在台灣的演講中,被問及台日在釣魚台海域的共同防禦問題,石破茂竟當場回答釣魚台是日本的領土,不須台灣參與。我外交部不可能沒有人在場,卻任由一位來訪的前防衛大臣,在我國領土說出對主人如此不禮貌的話,雖然事後外交部急忙再表態,卻顯已太遲。

蔡總統只忙於選舉,卻不知外交的弱勢危機,已造成人民尊嚴的傷害,也是一位可悲的總統了。











從彩虹村事件 尋找文創靈魂


2022-08-01 04:17  聯合報/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彩虹眷村的彩繪牆面昨天遭人以紅、藍等顏色油漆覆蓋破壞,初步估計有6面彩繪牆毀損。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不少文創園區、眷村園區的商業模式出現,都想打造成有價值IP(智財權)標的。然因這幾年的疫情衝擊,也連帶影響了許多觀光產業和園區經營。這時讓人憂心的,就是這種過去的「成功」模式,是真實還是假象、是短暫還是長遠?

在疫情前,許多觀光客看到的台灣的文創商業活動是熱絡的,但我們卻必須面對,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文創?當深入探討所謂成功的「文創品牌」有多少時,彩虹眷村事件就成了明顯的反證。

文化與創意元素,在這些文旅產業的空間中都必須具備,才能成為文化園區,而眷村再造又多了另一層的時代意義與故事。但消費者只能透過觀看與親身體驗,無法直接帶走在現場時的感動,也因為疫情已經造成了園區經營上的壓力,消費者若在參觀後感覺跟過去經驗沒有差別時,便沒有意願再度前往。

文創園區及眷村再造,實際營運及收益的層面,現在多半是以市集、餐飲形式,維持著場域的經營,但是對於園區本身應該具有的文化意涵,以及持續經營的商業模式,甚至因為使用大量的納稅人的錢所進行的標案和補貼方案,卻不見得都能看到應該有的社會責任。

回歸IP經濟的核心,有些文化園區及眷村再造並非都成為消費者認同的觀光景點與品牌,原因在沒有真正的長期經營思維,更談不上獨特的文化底蘊及品牌價值。

或許彩虹眷村的事件背後,各方都認為自己的利益受損,但是對於曾經政府大量投入資源、觀光客因為喜歡及認同所建立的回憶,以及作為在地特色眷村再造景點和特色,被毀壞的不只是牆面圖像,更是文化及資源的傷害。也或許我們應藉此機會重新檢視,還有多少文創園區和眷村再造的專案,可能再次發生這樣的憾事,進而提出整體管理對策。













疫情致死率 DNR不可承受之重


2022-08-01 04:17  聯合報/   廖建瑜/台灣高等法院刑事庭法官(台北市)
疫情示意圖。 記者許正宏/攝影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公布實施已滿廿二年,依衛福部統計全國已簽署安寧療護註記八十二萬七四九二人。所謂安寧療護註記,是指簽署者表達接受或不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施行維生醫療。若選擇不接受維生醫療(Do not resuscitate),即簡稱DNR。

從歷年簽署統計來看,從一○二年五六七九四人,一路上升至一○七年達一○四三○○人,次年微幅下降至九三八五七人,而於一○九至一一○年新冠肺炎爆發期間簽署人數僅剩下六四二○一、六五一○七人,今年在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下染疫人數爆增亦僅三一○八九人簽署。從上開數字可知,新冠疫情並未使DNR之簽署增加,反而嚴重降低。

其次,就安寧療護註記之意願簽署時間,並不限於近期死亡已不可逆之末期病人時,健康之人只要成年且有行為能力想要簽署都可以,甚至未成年人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或無法表示意願時可由法定代理人代為簽署。重點在於安寧療護註記之意思表示何時生效?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七條第一、二項規定,必須由二名相關專科醫師資格之醫師,認為病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才使安寧療護註記產生拘束力。醫師應尊重病人之意願不為CPR或維生治療,或原施予之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得予終止或撤除。

因此,即使染疫,臨床上二位相關專科醫師若認未達末期病人之程度,DNR仍未生效,醫師無從依據DNR而不施予醫療。反之,若病人因新冠肺炎或其他共病而成為末期病人,病人所拒絕乃無效之醫療,醫師基於自主、行善及不傷害等醫療倫理之要求,對於末期病人不予實施無治癒效果,而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因而不加工延長生命順著疾病自然病程,給予安寧緩和醫療,降低身心靈不適而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要說病人係因DNR簽署導致死亡,不論從法律或醫療倫理層面均說不通。

再者,依現實情況病人大都未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因此臨床上最常見由最近親屬出具同意書而不施行CPR或DNR,但此前提病人必須屬於末期病人狀態且未與病人明示意思表示相反,此同意書才有效力。然在臨床醫療操作上常見在病人病況不穩定時,為免臨時有突發情形,在未經二位醫師評估患者為末期病人前即告知最近親屬是否簽署此同意書,自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七條第三項規定未合,此時最近親屬所簽署係拒絕治療同意書而非屬DNR。因此,若醫師未予治療而患者死亡自難認係簽署DNR所致。

綜上所述,DNR所放棄維生醫療係屬無效治療,此與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決定,病人得自主選擇是否進行無效醫療外,擴及是否進行無益醫療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等,有所不同,故後者是無法由家屬代替為之。

想到最近親屬如果還要面對外界DNR是致死之指控,無異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當然由自己能清楚表示自主意願而以公示註記於健保卡方是最好方式,但若欠缺時,病人最近親屬意見作為補充病人自主的替代決定,在未違反病人最佳利益時,仍應適度尊重而非汙名化。











提升社工地位 光加師不夠


2022-08-01 04:17  聯合報/   馬志政/社工人員(花蓮市)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社工師協助確診同仁,完成中醫科清冠一號視訊看診。圖/基隆醫院提供



這兩天是社工師考試的日子。但許多人認為社工就是志工,只要有愛心都可以做!社工在實際的工作場域中,有多少不同的專業領域會認同社工是一門專業的工作呢?這些都是社工夥伴在現實環境所遭遇到的困境與無奈!

其實我們實務界的社工並非反對證照考試,但是如果單就考試來評定社工的專業能力及服務工作的好與壞,是不客觀也不公平的!因為社工面對的是活生生且有感情有情緒的「人」,一張專業證照真的就是給「人」最佳的處遇或服務嗎?社工沒有熱情的心及助人的態度,也不懂社會的人情世故,如何貼近案主、感同案主的需求與問題呢?況且在面對多元文化的社會環境,社工更需要高度的文化敏感度及文化能力。

社工是既辛勞又有危險且薪資不高的工作,不論是家暴兒虐、老人身障、貧窮弱勢、遊民等等的需求或困境,社工都是一馬當先處理服務,甚至重大災害或重大意外事件的發生,社工也是被要求衝到現場給予關懷與救助,這些辛苦付出的社工即便多了一個「師」,權益與待遇仍舊未受到理解與重視。因此,期盼政府可以感同身受,並要務實規畫各項政策與措施,積極帶動提升社工的薪資待遇及角色地位,並且賦予應有功能與權利,讓社工存在的價值提升,自然就會帶動社會大眾對社工的認同與支持了。當然更期許各位社工夥伴們繼續提供有溫度且有專業的服務,社工人請加油!



趙春山/波洛西訪台風波:台灣「客廳」會成「戰場」?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波洛西訪台風波:台灣「客廳」會成「戰場」?






趙春山/波洛西訪台風波:台灣「客廳」會成「戰場」?


2022-08-01 04:19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美國眾院議長波洛西31日展開亞洲行,但未把台灣列為出訪地。法新社



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訪台一事,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到目前為止,台灣仍未出現在她這次亞洲之行的行程表上。究竟波洛西會不會如願訪台?如果到了台灣,她會說什麼?做什麼?這些問題都成了波洛西「葫蘆裏裝的膏藥」。外界只能處在「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狀態。

表面上看,中美現已進入「膽小鬼賽局」(The Game of Chicken),雙方執政當局都沒有讓步的空間。拜登的當務之急是讓民主黨贏得國會中期選舉後,自已再能勝選連任總統。因此,面對國內瀰漫的「反中」氛圍,加上共和黨見鏠插針帶給他的壓力,拜登無法在波洛西訪台問題上,在中共面前示弱。

習近平的處境也好不到那裡。今年中共的頭等大事是為年底召開的「廿大」,營造一個有利的內外環境,因此,施政重點在於「穩定壓倒一切」。習近平料想不到的是,不但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打亂了他經濟「維穩」的布局;現在又鑽出波洛西訪台這頭「灰犀牛」。雖然對美關係是中共外交的「重中之重」,但習也無法在這個中共視為「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做出任何的妥協。

習拜兩人都意識到波洛西訪台問題的嚴重性,也都不願為這位八十二高齡老人的「畢業旅行」而大動干戈。幸好從波洛西今年四月因確診取消訪台至今,有長達三個多月的緩衝時間,能讓中美高層進行「預防性外交」。如中共所說,拜習第五次通話,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召開的。

我認為這次通話,已對波洛西訪台可能造成的衝擊,產生了危機管控的作用。目前中美在軍事上擺出的大動作,對雙方而言是必需的;但演成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可說微乎其微。如同一九九六年的台海飛彈危機,目前中美還是在進行一場「戰爭邊緣遊戲」。由於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發生改變,這場遊戲將使彼此了解對方的底線思維,避免未來超越紅線而「假戲真作」。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美中關係不能只看表面文章。「外交是妥協的藝術」,處理波洛西訪台事件是對拜習通話的考驗,考驗雙方領導人分歧管控的能力和定力。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事件的後續發展。波洛西能否順利訪台,已予外界「一方所得,即他方所失」的印象,要達成「雙贏」,就不能既要「面子」又要「裡子」。

其實,中共關切的是波洛西訪台,是否會造成骨牌效應,在國際上為「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甚至「台獨」,打開了一道「方便之門」;美國關心的是,屈服於中共的壓力,是否會危及它在盟邦的信譽。

中美未來在「面子」和「裡子」之間的交易,當然會影響台灣的利益,這是台灣應該關注的地方。波洛西長期友台,台灣沒有理由在她卸任前,拒人於千里之外,這不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然而,一旦「客廳」變成「戰場」,則非主人所樂見。

面對眼前中美博弈的這盤棋局,台灣有苦難言,只能做到「觀棋不語真君子」。「兩大之間難為小」,我認為蔡政府對波洛西訪台一事採低調回應,這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