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監理寬恕」是壽險淨值衰落源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752/web/ 

◆  聯合報社論/波洛西訪台懸疑劇,美中護欄下弱雞博弈
◆  聯合報黑白集/代筆者給智堅的留言
◆  經濟日報社論/「監理寬恕」是壽險淨值衰落源頭






經濟日報社論/「監理寬恕」是壽險淨值衰落源頭


2022-08-01 02:27  經濟日報/   社論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業淨值竟比去年同期減少52%。路透



今年以來保險產業衰事連連,先有防疫險理賠導致產險業被迫增資度過難關,最近又發生國際利率上升造成壽險業股東權益驟減。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業淨值竟比去年同期減少52%,其中甚至有三家業者淨值比低於3%,即將觸及「資本不足」的警示水準。

保險業今天面臨的淨值問題與金融市場變化與國際會計準則改變有關。不過追根究柢,負責保險監理的金管會恐怕也脫離不了干係。金融市場隨著政經局勢起伏,必然帶來各種利率與資產價格波動,而這些年一連串國際會計準則改革就是為能及時反映這些變動對企業營運價值的影響。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過去三年對壽險業海外投資極為有利的低利率環境,終因疫情引發的通膨壓力,逼使美國聯準會今年開始發動快又猛的拉高利率政策。快速上升的利率立刻對台灣以持有長債為主的壽險業造成巨額的估價損失。

面對資產價值折損,壽險業者依據自身選擇的會計政策分類,部分反映在特定資產項目調整,遂形成財報巨額的淨值減損。最近媒體臆測南山人壽淨值跌破千億,市場擔憂其最大股東潤泰集團投資嚴重虧損,使得股價跳空跌停而引起大眾對壽險業財務健全與否的關注。

社會對壽險業的信心危機,立刻引發金管會與公會的澄清,強調壽險公司淨值並不能「公允」的反映財務現況;利率上漲雖對持有長天期債券造成折損,但也會降低更為長期的保單負擔成本。兩者相抵後,壽險公司淨值並不如財報淨值所示般的糟糕。在2026年實施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IFRS 17)後,利率變動同時對壽險公司資產與負債記錄影響,目前因單邊價值波動造成失真的財務狀況就不復存在。

金管會對壽險公司淨值問題的解釋,正好說明政府過去處理國際會計準則調整的權宜性考量;金管會因壽險業利差損問題,「監理寬恕」地選擇在當時有利於壽險公司的方式導入會計新制,卻忽略多變市場環境也可能帶來不利壽險公司淨值的後果。金管會若能兼顧資產與負債價值變化的衡平性,逐步導入新會計準則,那麼今天就不會出現壽險公司財報失真,誤導市場認知而造成投資人的困惑。

在利率走跌環境下,壽險業近幾年受惠於提供比銀行更有競爭力的儲蓄險產品,使獲利暴增、資產快速膨脹,而稀釋過去困擾業者濫發高利率保單的利差損問題。可是當利率走勢改弦易轍,壽險業就必須承擔淨值巨額減損的困境。目前看來,年底以前國際利率仍處上升趨勢,壽險業淨值夢靨仍將揮之不去,而金管會的解釋能否平息投資人焦慮也在未定之天。

金管會可能會以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並未受到淨值不穩定的嚴重影響,以安定社會人心。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了解RBC背景就知道,台灣過去在落實保險業的資本監理過程亦有權宜做法。如果今天RBC的變動與以偏差方式計算出的淨值關聯性不大,就更足以說明壽險業財務資訊的不透明。

未來幾年國際金融環境仍會巨幅波動,金管會如果不能及時改正壽險業者財報失真問題,將不僅困擾投資人更對金管會的審慎監理不利。財報正確反映企業經營現狀是會計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財報失真卻得靠人為方式重新詮釋就失去其傳遞企業經營訊息的角色。金管會應該正視易受金融環境波動影響的企業財報,尤其是壽險業。

我們不能等到2026年才得知壽險業較為正確的財務資訊,但政府也不宜立即要求業者立刻全面變更會計揭露方式。值此壽險業將依循IFRS 17準則與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2.0進行接軌之際,建議金管會設置網頁專區,就個別壽險業者的資產、負債、淨值與資本適足率等,定期公告會計與監理體制變更前後的對照試算資訊,因為唯有資訊揭露才可昭社會公信並安定投資人信心。










聯合報黑白集/代筆者給智堅的留言


2022-08-01 04:19  聯合報/   黑白集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檢視林智堅提供的資料,發現「請智堅自我發揮一下」,她認為提供沒辦法證明是自己寫的文件當證據很搞笑。圖/擷取自林智堅臉書



林智堅的論文抄襲已百口莫辯,沒想到,他交給台大的說明文件還露餡,顯然有他人代筆。在其「研究計畫書草稿」第一章,「問題意識」部分寫得洋洋灑灑,「研究緣起」部分竟然空白,留白處寫著「請智堅自我發揮一下」。這下,他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要自證清白的文件,卻看不到林智堅本人努力的痕跡,只見「代筆者」禮貌的留言。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林智堅還不經意掀自己的底,隨便到這個地步,簡直是神仙也難救了。有趣的是,誰會喊他「智堅」?若是部屬,應尊稱他「林市長」;若是平輩,應稱「智堅兄」。會親切地呼喚「智堅」的人,難道是其指導教授陳明通?

林智堅從政以來一路貴人,每次關卡都能逢凶化吉。老闆柯建銘的慧眼栽培,蔡英文總統的不次拔擢,鄭文燦在交棒之戰盡心輔選,恩師陳明通更賣力幫他打造「台大國發所碩士」的桂冠。但貴人再多,當林智堅頻頻誤投自爆,談什麼清白都太奢侈。

林智堅二○一五年的研究大綱封面,還被揪出英文姓氏竟是WANG,名稱則打著○○。如果說這是台大提供的範例,為何論文標題和林智堅的中文姓名俱在,唯獨英文姓名不詳?莫非,這也是代筆人留下的痕跡?

網民譏諷,難怪林智堅堅稱沒抄襲,因為論文全是他人捉刀,抄襲絕非他親手所為。









聯合報社論/波洛西訪台懸疑劇,美中護欄下弱雞博弈


2022-08-01 04:24  聯合報/   社論
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的亞洲行首站已抵達新加坡,早前她公布的行程未包括台灣。(歐新社)



過去美中會談,每次中國大陸都會提出台灣問題,美國心知肚明,應付兩句,就趕快進入正題,而且愈是高層會談,台灣問題愈是過場。但這次拜習電話會談,台灣問題卻幾成唯一重點,原因就如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所說:「這次通話是在波洛西議長一直計畫訪台的背景下舉行的」。北京認定,拜登與波洛西在唱雙簧,要在拜習會談中逼大陸讓步。拜習通話建立護欄,但美中就波洛西訪台懸疑劇繼續博弈。

拜習會談,習近平陳述大陸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中國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強調波洛西訪台是很嚴重的問題。與會者表示,拜登也向習近平解釋波洛西身為議長,她決定出訪,總統無法控制,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美方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通常美中高峰會都是討論大戰略、大方向,這次卻罕見鎖定具體的台灣議題,這是不祥之兆。拜登與習近平雖都不願見到美中劍拔弩張,但也都有不得不升高衝突的理由。

中共還有兩個多月就要召開廿大,預料習近平將續任中共總書記;但由於疫情封城,經濟衰退,在政治上,習近平固然大權在握,但黨內若認定波洛西訪台是外交大挫敗,習近平續任仍可能產生波折。習近平有很大的內部壓力,要展現自己的魄力。

拜登則面臨期中選舉壓力,尤其近期民調不佳,雖然波洛西訪台非行政部門所能左右,但後果仍需由政府承擔。白宮力阻波洛西訪台,更讓人認為拜登對北京示弱。但此事已成為國會兩黨共識,連共和黨都支持波洛西訪台,拜登若公開反對,不盡力保護議長出訪安全,恐將引起行政與立法部門的對立。

目前的美中情勢,就如博弈理論中的「弱雞賽局」:單線道上,兩輛車相向加速而行,誰先轉向避撞,誰就是弱雞;但雙方都不示弱,必然發生對撞慘劇。美中相向而行,大陸外交部、國防部輪番恫嚇,要美國退讓;美國則動員雷根號航母的優勢武力,逼大陸自行收手。兩邊都有不能收手的內部原因,也都認為對方最後一刻會轉開方向盤,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美國學者更稱此刻是「第四次台海危機」。

波洛西公布的行程並未提到台灣,但一般認為她不可能不來台灣,可能在行程中「未事先宣布」地暫停台灣。外界也認為大陸不可能不做軍事示威,共軍連日密集演習,更在福建平潭實彈射擊。但共機「攔截」波洛西專機,則是非常不可能的,在廿大之前,習近平不可能做出任何導致美中衝突破壞穩定的舉動。

有些人強調,此事不管結局如何,都對台灣有利。如果波洛西成行,這是重大外交突破,對其他國家有示範效果;如果不能成行,也會讓全球再次認清中國霸道行徑,台灣問題也將成為國際注目焦點。但這種觀察流於皮毛。

台灣是當事人,卻無法掌控自己的未來;美國第三號權力人物來訪,卻走灰色地帶錦衣夜行;即使最後美中作勢走過場,避免對撞,台灣恐怕也是最大的輸家。台北低調沉默,不敢大張旗鼓表示歡迎,因為拜登政府反對波洛西訪台,根本未就此事與台北溝通;白宮想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如果台北太過歡迎,反而會得罪拜登政府;如果波洛西真的到訪,大陸不敢對美國報復,卻會「懲罰」台灣。

不過民進黨政府出於選舉考慮,也許台海愈亂,私下愈歡迎。證諸歷次大陸文攻武嚇,民進黨每次都政治獲利,年底選舉或可高枕無憂,但是台灣長遠的安全處境,又怎堪再遭蹂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