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資通訊產業景氣展望(初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473/web/ 

◆  聯合報社論/麥卡錫訪台的衝擊,新國安團隊的挑戰
◆  聯合報黑白集/誰在意人民的任務?
◆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資通訊產業景氣展望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資通訊產業景氣展望


2023-01-30 02:48  經濟日報/ 社論
2023年資通訊產業景氣展望。(路透)


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對資通訊電子產業而言,可謂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上半年仍在為晶片等零組件的缺料所苦,第3季開始市場景氣卻急轉直下供應鏈開始進行庫存調整,但同時卻仍有部分下游產業如汽車等,仍存在晶片短缺的問題。

造成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資通訊產業出現上沖下洗、大幅震盪,除了疫情之外,俄烏戰爭、通膨、美中對抗等皆為主要原因,其中,又以美國的緊縮貨幣政策,是重擊市場需求關鍵要素導致去年下半年全球經濟降溫資通訊電子產業景氣因此進入下滑階段。

展望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資通訊電子景氣何時見底,未來會是V型、U型反轉,或是L型走勢。以下將探討三種可能的發展情境,分別從最悲觀、持平到最樂觀的預期來觀察。

首先,最悲觀的情境是景氣呈現L型的長期低迷。有末日博士之稱紐約大學經濟學家羅比尼,預言美國經濟正面臨嚴重的衰退或停滯性通膨。也就是說,目前美國經濟可能已經形成完美風暴,金融危機迫在眼前。如果羅比尼的預言成真,資通訊電子產業當然不可能置身於全球經濟衰退之外,無論是上游的半導體產業或是下游的資通訊系統產業,皆無可避免將出現衰退,衰退幅度可能比目前各研究機構最悲觀的預測還高,此應為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產業景氣可能出現的最壞景況。

除羅比尼外,一般各界的預期則相對樂觀,而這些相對樂觀預期的前提,是各國央行於經濟嚴重衰退前即已有效控制住通膨,如此一來,整體景氣可望呈現V型或U型反轉。對資通訊電子產業而言,在歷經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景氣下滑後,按照過去傳統景氣循環模式,歷經二至四季庫存調整,多數已調整至合理水位,產業景氣將於下半年開始回升。如果回升的力道較強,可望於今年下半年出現較為強勁的反彈,即最為樂觀V型反轉。如果回升的力道較緩,則於第3季或第4季間出現小幅成長,形成U型反轉

從資通訊電子產業的角度而言,除了外在總體經濟的變數外,產業供應鏈的庫存調整速度,是影響下半年景氣回升力道的關鍵因素。對下游資通訊系統產業而言,因最為接近終端市場,其庫存調整的彈性、速度相對較快。對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產業而言,因其位於資通訊電子產業供應鏈的上游,因應終端市場變化的速度、彈性相對較低,再加上半導體產業下單至交貨期較長,庫存調整的速度相對較為緩慢。

此外,前一波景氣高峰期,在晶片缺貨最為嚴重的時期,IC設計客戶為了搶晶圓代工產能,採行包產能、產能競標、長約機制、保證金預付等下單模式,甚至不惜重複下單以確保能及早取得晶片。但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下半年景氣驟然下滑之際,過去所採行的積極搶料措施,卻使IC設計客戶在取消訂單時面臨罰款保證金損失等變相形成庫存調整障礙,恐將減緩半導體供應鏈的庫存調整速度,進一步延後半導體產業景氣復甦的時間點。

綜前所述,展望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資通訊電子產業景氣,其觀察重點有二,首先為總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而當中最為關鍵者,在於羅比尼所提之金融風暴是否成形,而風暴成形與否的觀察重點,則在於各國央行、尤其是美國聯準會能否在經濟陷入進一步衰退之前有效控制通膨。其次為供應鏈庫存調整的速度,若能有效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上半年即完成供應鏈上、下游含半導體)的庫存調整,下半年資通訊電子產業的景氣仍有回復的契機。而相關庫存的調整,則有賴上下游業者在長期合作、互信的基礎上,共體時艱、共度難關。









聯合報黑白集/誰在意人民的任務?


2023-01-30 03:50  聯合報/ 黑白集
準閣揆陳建仁組「溫暖韌性」內閣,如何兼顧2024年大選戰鬥需求,靠著老臉孔在3個月內拚有感施政,成其上任後最大考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任命前副總統陳建仁接任閣揆,陳建仁表示將組成溫暖堅韌內閣完成蔡總統交付的四大任務陪伴蔡政府走過接下來五百多天最後一哩路。不過,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提醒,陳建仁必須了解,人民的任務是什麼,因為在民主時代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責任是要為人民服務並不是達成總統任務

新內閣明天就要走馬上任,陳建仁陸續公布內閣成員名單,重要部會首長分派好了,蘇系人馬仍然盤據但大抵形成派系共治權力格局。蔡英文說是對新閣揆交付四大任務,其實是要陳建仁執行她意志繼續守護她在最後一哩路上威權

新內閣光是留任了大多數蘇內閣成員,就讓人民感覺不到溫暖也看不到堅韌特性。例如,外交部長吳釗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和衛福部長薛瑞元,不是戰狼就是鬥雞怎麼會有溫暖?經濟部長王美花犧牲環境,讓風電光電野蠻生長環保署長張子敬留任,連環團都抗議環保攏是假,又能怎麼堅韌?好笑的是,陳建仁花了最大心思留任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各重要部會首長位子反而不勞陳揆費心,派系自有分肥法則

陳建仁領軍這樣的內閣,或許能夠捍衛蔡英文的最後威權至於能不能達成總統任務恐怕連蔡英文都不在乎。問題是,誰在意人民的任務?










聯合報社論/麥卡錫訪台的衝擊,新國安團隊的挑戰


2023-01-30 03:54  聯合報/ 社論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可能於今春訪台。 美聯社


內閣改組,國安團隊也同步調整。新國安團隊上任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訪台的衝擊。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正為麥卡錫今年春天的出訪做規畫,其中包括可能的台灣行,這件事各方預期已久,現在似乎即將發生。

先看麥卡錫的政治盤算。麥卡錫當選議長,可說是千辛萬苦,他百般籌畫經營自己的勢力,而反中就是他最好的籌碼,不但在眾議院迅速設立了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而且放出消息要訪問台灣,都在藉掀起事件,製造危機,贏得支持。他不在意訪台會對台海兩岸,甚至對拜登政府造成什麼傷害,他要的首先是自己鎂光燈和影響力

拜登政府雖然不願意看到由於新議長訪台而引發台海情勢的動盪,但卻束手無策。之前與拜登同黨的前議長裴洛西都不甩白宮的勸告,更何況是不同黨的新議長?事實上白宮發言人已表態不會阻撓

至於中國大陸,共軍在去年八月裴洛西訪台後發動軍演,將台海情勢推到新的危險邊緣,外界稱為第四次台海危機。這次麥卡錫訪台,港媒引述大陸軍事專家的分析稱,共軍將會採取「更加全面震撼行動方式」,「借勢把反台獨軍事行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可是這次議長訪台與上次有本質上的不同,對台海的衝擊也將有差異。

對美國拜登政府來說,麥卡錫是敵對黨的國會議長,隨著眾議院杯葛舉債上限成立調查拜登特別委員會,美國朝野對立將會升高,這個時候麥卡錫訪問台灣,就與裴洛西訪問時很不一樣。雖然出於對立法部門的尊重,拜登將指示軍方預作準備,但是未嘗不認為這是共和黨在逼迫拜登政府進入一場與北京正面衝突的策略。

對台灣來說,現在蔡政府恐怕有點進退兩難,如果熱烈歡迎麥卡錫,可能會得罪拜登政府,但如果不歡迎,又會得罪主導眾議院的共和黨。

在去年裴洛西訪台之前,根據媒體報導駐美代表蕭美琴曾在白宮暗示台北指示之下向議長辦公室委婉表示此刻接待不適合但在裴洛西堅持之下只好同意。而既然眾院議長去年八月才來,現在是否還有必要這麼密集訪問?比起去年所付出的代價,評估之後,是否得不償失?

對大陸來說,之前對裴洛西訪台強烈反應,正是因為她與拜登都是民主黨,大陸不接受行政立法各有獨立職權說法反而懷疑兩人是在扮黑白臉。現在共和黨議長要訪台,北京可以理解為,這是要讓白宮出醜雖然不可接受,但是否要有更強烈的反應,包括大陸學者也有不同看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在二月五六日訪問北京,這是華府與北京都期待的,希望藉著這次訪問,能夠落實去年十一月峇里島拜習會共識,中美雙方此刻都不希望節外生枝,也不希望共和黨籍議長規畫中的台灣行,把氣氛搞壞。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最近表示,北京現階段仍較願意以和平手段,而非武力方式奪取台灣。問題是,如何保證北京不改變優先順序?看來這不是麥卡錫訪台的優先考量。眾院新成立的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甚至打算三月來台舉行聽證會名為協助防衛台灣卻不尊重我國主權,並為台海穩定增添變數。

值此國際敏感時刻,蔡政府必須察覺情勢已有不同。事實上,上次議長訪問並沒有替台灣帶來外交紅利,反而讓國內外警覺戰爭的風險;這次如果表錯情,反而連拜登政府都得罪了,這是剛上任的國安團隊,第一件要處理的國家安全挑戰,不可不慎。



【專家之眼】開春衰事—普發現金(初九)

◆  【專家之眼】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對嗎?
◆  【專家之眼】開春衰事—普發現金






【專家之眼】開春衰事-普發現金


2023-01-30 07:20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春節後將普發現金,每人6000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稅收超徵-當年度實徵稅收大於編製預算時之預估稅收-竟然發展成「國家安全事件」,前所未聞;由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制定「超徵預算」,有違憲政體制也視預算制度如無物;因稅收超徵而普發現金,更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國人認為開春有錢可領當然是件「好事」、媒體認為這是執政的「大事」,但其實是國運發展的「衰事」。

在民主選舉擊敗競爭者當選總統,並非可以為所欲為;總統權力的行使,不可無限上綱,必須受憲法之規範。依憲法本文,總統具元首權、外交權與軍事權,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增修條文,總統得直接任命行政院長不須經立法院同意,自然可以「影響」行政院長施政。

雖然現有憲法架構對於總統職權與行政職權盡有明確劃分,但將稅收超徵比照維持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的國家安全事件,由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決定超徵稅收之配置與使用,顯與憲政體制不符,悖離就職宣誓時,「余必遵守憲法」之誓詞

預算制度政府展現職能落實公共政策機制;其運作可分為:籌編、審議、執行以及決審(決算與審計四個過程。其中預算案之籌編、預算之執行管控與其決算之彙編屬行政職權,預算之審議屬立法職權,決算之審計則歸屬於監察職權。

政府預算按其性質,可分為一般預算與特別預算。年度課稅收入編列於一般預算中特別預算並無課稅收入;因此,在年度中,若實徵稅收大於預估稅收,僅表示一般預算有預估外的收入,並不表示整體財政收入大於支出,而有餘裕。超徵稅收,若未用於「減債」(減少當年度預計之債務舉借或債務還本),則可望成為「賸餘」,可供以後年度融資調度。按此,所謂「賸餘」,不過是「繼續舉債」罷了。

然總統竟於國安高層會議指示,將111年度中央政府稅收超徵之3,800億元,以1,000億元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進行電價補貼;以1,000億元投注「加強經濟韌性」,以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再以所剩1,800億元,研議全民共享方案。此舉是將一般預算中課稅收入,「鑿挖」出一部分,另行編列預算破壞整體預算制度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在《稽山書院尊經閣記》一文中,有個譬喻,非常適合當下情境。某富家子孫,不知務守產業庫藏之實積,終而淪為窶人丐夫,然猶囂囂然指著昔日帳本記籍,曰:「斯吾產業庫藏之積也!」見今指著稅收超徵數字,而主張普發現金者,有何異於王陽明之窶人丐夫

自民國一O三年-一一一年(2014至2022)的9年間,除民國一O九年(2020年)因疫情初起影響,稅收短徵223億元外其餘8年稅收盡為超徵累計超徵金額已達1.6兆元。持續性的稅收超徵,顯示稅收預估模式與整體稅制,有結構性的偏差,絕非經濟景氣預測誤差所能解釋。

結構性稅收超徵,影響政府預算之功能與效果,是財政紀律破口扭曲財政政策干擾整體經濟。主政者不思積極面對此一國家治理大患,以發現金搪塞眾口,是「執政躺平」;另編3,800億元特別條例,是進一步破壞財政紀律。就目前事態,特別條例勢不可擋,但求法案審議的過程中,能有附帶決議杜絕往後再以稅收超徵為由編制超徵預算」之謬誤。

結構性稅收超徵,並非景氣衰退、失業與通膨等難纏經濟問題,相對容易處理;陳內閣就任在即,期勉新任財長,如能建立體制、解決結構性稅收超徵問題,即是成就了財政之恆久績業。








【專家之眼】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對嗎?


2023-01-30 07:46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國際大導演李安說,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聯合報資料照



台灣之光,國際大導演李安說:「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別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當然跟中國人講,幾百年也講不過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裡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愛我就夠了。」李安的這句話很長,之所以完整的摘錄下來,是因為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有著跟他一樣對孝的誤解或者說是疑惑,希望這篇文章能起到釐清作用

孝順」這個價值觀,一般都相信來自於至聖先師孔子。其實,講「」的孔子從來沒有要子女「」。換言之,「」不是「」。因此,李安說「孝順是過時的觀念」,這沒有錯,完全符合孔子的意思。那為什麼「」變成了「」呢?不順就不孝了呢?這來自於東漢時期白虎觀會議》定下的「三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從此扭曲親子關係。換言之,自東漢之後的孝已經不是孔子所說的孝了。

那麼,什麼是孝呢?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從這句話可以明確知道,孝不是「」,而是事之以「」。萬一父母做錯事怎麼辦呢?孔子有說要孩子「」嗎?沒有,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才是孝,而不是順從父母的意志。一旦父母做錯事,比方說助紂為虐、偷拐搶騙,而子女卻順著父母的意思,在孔子看來,反而是不孝了。

李安說「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李安的這句話也是對的,而且符合了孔子的原意。孔子從來沒有要親子之間有一種階級關係,而是一體平等的關係,就像夫妻關係一樣。是誰把親子關係變成上下關係?當然不是孔子,而是董仲舒之後的這些假儒家,他們完全背離孔子的「孝道」。

那麼,孔子是怎麼理解親子之道的呢?孔子說:「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子女是家庭的延續,怎麼可以不尊重他們呢?」由此可見,孔子主張父母要尊重子女,舉凡子女的私人物品、子女的志向、子女的交友、子女的就學就業、甚至性傾向等等,都要尊重,而非威脅利誘強迫其服從。這才是孔子說的親子之道

李安又說:「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愛我就夠了」。李安說得對,「」確實不應該教。那麼,親子之間該有什麼關係呢?就是李安說的「」,也就是孔子說的「孝慈」。孔子把子女對父母的愛稱之為「」,而把父母對子女的「」稱之為「」。因此,父母不應要求子女「」,而應該教子女「」,而父母親本身也必須做到對子女的「」。在孔子來講,從來沒有單方面的要求,而是平等的對待,想要子女盡「」,自己也必盡「」,這就是孔子說的「父父子子」,父母要盡到父母的責任,而子女也要盡到子女的責任。

要子女「」是過時的,但是,孝道永遠沒有過時而且是做人最起碼要求。有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如果連愛父母、友愛兄弟姊妹都做不到,那還是人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循環史觀的政治意義(初九)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473/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循環史觀的政治意義
◆  台灣邊防檢疫的價值
◆  賴主席與副總統的角色衝突
◆  公教退撫基金撥補 考驗新內閣
◆  溫柔堅韌內閣 能展魄力?
◆  2025衝突?引戰靠美國 避戰靠自己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循環史觀政治意義


2023-01-30 04:56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東西文明的交流,經歷掠奪的慘痛經驗,背後存在著帝國主義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從十六世紀開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達到了巔峰,乃是一個族群壓迫另一個族群,一個強勢族群剝奪弱勢族群的資源。

大家在日常生活上,特別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出現「循環」(cycle)這個單字,循環背後存在著一種再利用再生的「再利用理念。從前人類以為掠奪他人資源、壓迫他人可以養活自己,逐漸地發現如果沒有慎重使用資源,人類文明都無法在地球繁衍下去,何況自己的族群!

在極權政治統治下,他們強調永續」而非「循環」,永續是政權維繫發展神話基礎國政治學者霍布斯《巨靈論》認為,人類擁有「至惡」,恐懼自己會因為暴力而死去,因此政治存在即建立在這種心理狀態上面。相對於此,傳統儒家認為人類得以存在是透過善來維繫。異於西方政治理念,中國歷來君主專制,建立在一種理想的人性之善上面,期待聖主明君的出現,不知是過度樂觀還是無奈之故。

西方在文藝復興結束之後,在君主專制或者開明君主時代,由於新大陸的發現,在平行的時間上發現了遠方存在著「高貴的野蠻人」,藉此描繪出理想人類社會的存在,盧梭正是這種人。盧梭在成名論文《文藝能否移風易俗》中,面對君主專制,公然批判文藝乃是裝飾著桎梏人類頸部的花環而已,強調人類真正的自由存在於消逝的遠古,在那遙遠的遠方,譬如印地安人社會。東西文明對古代理想政治擁有許多想像,孔子對古代堯舜時代的禪讓政治,憧憬萬分。〈禮運大同篇〉成為古代賢人政治的理想典範。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同樣也是對賢人政治理想的憧憬。

人類對於歷史發展,有黑格爾、馬克思的線性史觀,也有史賓格勒的循環史觀。極權國家的史觀總認為自己的統治最健全、最理想、最進步,最終極權國家透過鐵腕壓迫反對者,驅使宣傳工具粉飾政權存在的價值。循環史觀則認為人類文化總會經歷如同人的生命那樣,經歷出生、青年、壯年、老年以及死亡的歷程,大自然循環秩序被運用於文化發展上。古人觀察大自然現象與變動而有《易經》哲學,「否極泰來」、「剝極必復」乃是循環觀念運用於預知未來現象的樂觀主義觀點。英國浪漫詩人雪萊名詩〈西風頌〉有「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總給人遭遇困境的慰藉,給予生命困頓之際,面對未來的希望。

台灣政局從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地方選舉結束後,執政黨經過諸多衡量,終於迎來內閣閣揆更換局面。不知政治冬天是否已過,人間「」態是否已經到來?政治人物不能去揣測天意,也不能坐待春天到來。必須以智慧誠懇傾聽民意盱衡世局方能天地交泰,政治的春天才會有到來的一天。









台灣邊防檢疫的價值


2023-01-30 04:56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走出疫情陰霾,今年春節大陸內需消費明顯回暖。圖為大年初五天津古文化街熱鬧景象。新華社


過去三個月以來,關於中國疫情與防控政策的傳聞、批評不斷:

一則,於白紙運動的抗議聲浪一出現,被瞬間燃爆的世代對立與正反意見考量,諸多的規範矛盾與官民理性對話都尚未開展,即因防疫政策的改弦易轍化為烏有;讓外界雖期待得以一窺群眾示威決策邏輯交互運作模式,中國政府標榜的民主協商機制,終究未能有幸觀察到。

再則,中國大陸開放邊境管制的消息甫提出,先進國家第一時間反應,卻如同驚弓之鳥,恐慌想像遠高於經濟帶動的追求,因而紛紛設下對來自中國遊客檢疫的特殊規定。影響所及,根據日本政府旅遊統計,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十二月的到訪旅客,是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同期間的五成五高;只有韓國遊客有增加,約比往年多八成。而來自中國遊客,則僅為當時的一成不到

此外,包括世衛組織在內,面對中國防疫政策的大轉彎,無論醫療應對實力與影響評估都缺乏數據依據,擔憂會無從掌握而提出緊急呼籲。究其實,政策變動涉及到十四億人口,出於人道關切的擔憂,在所難免。

準此,台灣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在去年十二月廿八日宣布,為求能及早發現確診者、提供醫療照護和偵測病毒變異株,今年元月除不開放來自中國的觀光客外,凡搭乘直航航線及金馬春節交通專案之返台旅客,均須在入境時採集唾液檢體,進行 PCR 檢測。

就邊防檢測結果來看,一方面是入境的陽性率大幅下跌從元月初入境旅客確診約達二成高;繼而在月中滑落到一成上下接近春節年假期間到目前都是在百分之五以下。另一方面,在過去不到四個星期間自中國大陸直航入境旅客累計感染率已不到百分之八

過去的三個多星期,國門快篩檢驗累計檢出不到四千人;然同一期間內,台灣新增感染人數業已超過四十萬人。即令以全人口做分母,台灣的累計檢出率已在二點五%左右。對比同一時間的日本、韓國,元月份累計感染率,也落在百分之二點五左右。如果將分母人數扣除新近感染者,畢竟他們不容易再感染,台灣、韓國與日本的累計感染率可能接近百分之四

令人振奮的是,日昨發布的大陸防疫統計,其每日、各省加總的新冠陽性檢出率,已經從本月初的廿三%、月中十四%到上星期約百分之七;中國境內的檢出率雖然比台灣邊境還高出一些,但趨勢完全一致,無論就時間軸推移變化疫情減輕幅度上態勢

台灣的邊防檢測,最大貢獻就是讓大家得以透過台商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地理分布,間接推論其感染態勢,更可以跟東亞地區一起做比較。自然,邊境採檢陽性檢體後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持續進行的病毒定序迄今未曾發現肆虐美國社會XBB1.5 病毒,遑論發現新的變種。

因此,撇開行政監理調合與兩岸互惠原則,台灣邊防檢疫的成果仍值得肯定;而兩岸檢驗趨勢關聯解析則更值得各國參考。如果要避免在今年內發生經濟緊縮,那麼類似韓國遊客到訪日本的激增,這類服務商機的彈升可以化解無謂的心理恐慌,非常值得各界一起探究與共同追求。










賴主席與副總統的角色衝突


2023-01-30 04:56  聯合報/ 詹明勇/退休教師(台南市)
民進黨新任主席賴清德。記者陳正興/攝影


如果,蔡總統堅持以政領黨,賴主席無可奈何
倘若,賴主席強勢以黨領政,蔡總統無技可施

賴清德副總統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黨政關係倫理開始起了莫名的不穩定。蔡總統是黨員,自稱全民總統,可不受民進黨約束,政務、政策盡可為所欲為。賴清德主席還是要進出總統府,但是政務、政策,乃至於行政院的人事權都無法涉入,因為副總統就是備位元首罷了

下任行政院長出爐了,新院長適任與否,當然有很多的討論。這就是台灣政黨政治常態。國民黨、民眾黨、民進黨以及其他無黨籍的政治人士紛紛表達觀點,或提供新閣揆的施政方針。可是,最重要,最該講話、最該被諮詢的人-民進黨主席,卻在這波喧擾噤然無聲

蔡英文、陳建仁、蘇貞昌,乃至於接任部會首長的人選大多是民進黨員,按政黨政治慣例,這些從政黨員應該先知會黨主席,甚或在中常會檢討後,才透過閣揆漸次籌組新內閣。可是,陳建仁接任閣揆的消息,民進黨中央黨部似乎無置喙之處,也可能未經賴主席與中常會的商討就決定了。

賴清德主席目前都採安全牌,處處尊蔡,閃避敏感話題,甚至拋棄黨機器應有的權力與責任。現在黨主席總是尊重總統對人事的任命權,等到總統候選人提名機制開跑的時候,民進黨還有多少資源可以控制?行政績效的良莠要算在誰的頭上?

賴主席絕非民進黨唯一有資格的總統候選人。未來提名機制訂定,會不會出現「球員兼裁判」的譏諷?會不會因為施政績效低落,而找不到人願意擔綱?

從賴清德副總統當選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院長宣布向總統請辭之後,整個政府的運作進入一個極度曖昧狀態。該有權力與責任的民進黨部和黨主席,同時進入默片時代全然無聲。有限權力與責任的總統,與即將卸任的行政院長,卻全盤指導內閣的重組。陳建仁組閣之後,他和他的部會首長到底要不要尊重民進黨的施政方針?未來立法院黨部和行政院閣員的往來,可能就要直接跳過黨部的機制,不會再理會黨主席或中常會的意見了。

賴清德還有一年多的副總統職位,只能默默無聲!但是,賴清德主席僅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要建立下屆民進黨總統初選和立委提名機制。可不可以球員當裁判?當行政資源落空的情形下,黨機器還有動能和資源主導二○二四年的選舉活動嗎?

現在的賴清德主席職位真是尷尬得不得了,若是全面尊蔡輔佐陳建仁,並做出好的聲譽與績效,振衰起敝的陳建仁當然是下任總統的第一備位人選。反之,賴清德主席消極看著陳建仁主導行政院院務,且未能贏得民眾肯定,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總統選舉民進黨就輸掉前半場了。陳建仁辭官回中研院繼續享有學者香火,賴清德還是要苦撐選戰大局無可迴避

賴清德午夜夢迴想想這種兩難情境,就可以深深體認副總統與黨主席這兩個位子是有極大衝突的。一味尊蔡,只有弱化黨機器的完整性;貿然強勢,卻可能釀成既有和諧狀態破局

這盤棋是經典的挑戰,局外人只能慢慢地看下去。











公教退撫基金撥補 考驗新內閣


2023-01-30 04:56  聯合報/ 羅德水/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委員(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中)宣布,前副總統陳建仁(右)出任新閣揆,行政院長蘇貞昌(左)30日召開臨時院會率內閣總辭。記者潘俊宏/攝影



蔡英文總統日前宣布由前副總統陳建仁組閣,並交付「社會照顧體系總檢討等四大任務。或云,新內閣僅是過渡性質,且隨著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時程的逼近,新內閣或將成為執政黨政權保衛戰選舉內閣,輿論對新內閣能否有具體建樹,多有保留。

這樣的看法除了有新閣揆個人特質的因素,大抵延續執政黨敗選後的觀點。不過,陳建仁也有其優勢,除了有總統的充分信任,民進黨迄今依舊在中央政府完全執政,都是新內閣得以大破大立的基礎;年後第十屆國會還有七八二個完整會期,只要執政黨虛心傾聽民意府院充分協調,攸關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之重大法案與政策,絕對都可以在今年定案、啟動。

以此觀之,陳建仁能否擺脫短命內閣的宿命,甚至留下口碑,關鍵還在他自己。如果未來一年提不出具體政績,就算名為戰鬥內閣,頂多也只是吹口哨壯膽,相反地,若能確實端出解決國家重大問題的方案與步驟,又何須刻意強調什麼選舉內閣

誠然,新內閣的挑戰無疑也是巨大的,就以「社會體系總檢討」為例,除了蔡總統明確提示的育兒長照攸關國民生活照顧措施,已然迫在眉睫的危機,尚有攸關全體國民老年經濟安全年金永續,可謂是朝野必須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陳建仁內閣若能把握時間,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與期程,縱使陳內閣為期不長,也足夠因此留名青史。

既然總統要求內閣持續檢討攸關國民生活照顧措施,陳揆上任後首應檢討一一一年度中央政府超徵稅額分配方式。為回應民意,行政院特別規畫三千八百億元額度,於農曆年前訂定《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靭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除全民普發六千元現金,亦明訂將挹注「全民健康保險基金勞工保險基金財務缺口

問題是,有財務缺口的並非僅有勞健保,軍公教退撫基金同樣有巨額財務缺口,這也是立法院上會期三讀修正《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通過分年撥補退撫基金法制化關鍵。前揭《特別條例獨漏對公教退撫撥補,無異於對國會的藐視,更是對不同職業國民差別待遇

公教人員人數確實遠少於勞工,但政府施政如此明目張膽厚此薄彼,也著實讓人瞠目結舌,遑論政府年改從公教退撫制度開始,好不容易有撥補,卻獨漏公教,要公教人員如何接受此種「選擇性改革」又「選擇性撥補」的施政模式?

新內閣沒有蜜月期,陳院長除了溫暖堅韌,更應虛心檢討勇往直前,能否同步將「挹注公教退撫基金」項目納入《特別條例》,不僅攸關「社會體系總檢討」之成效,也將成為輿論評價其施政魄力的重要觀察指標。













溫柔堅韌內閣 能展魄力?


2023-01-30 04:56  聯合報/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準閣揆陳建仁組「溫暖韌性」內閣,如何兼顧2024年大選戰鬥需求,靠著老臉孔在3個月內拚有感施政,成其上任後最大考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日昨宣布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行政院長,組成「溫柔堅韌」內閣,並交付四大任務其中第二項是進行社會照顧體系總檢討包括了長照與少子化;同時卻傳出衛福部長薛瑞元留任,看來在蔡英文所剩下的一年半任期,長照服務體系合理化重組架構可能性大為降低,似乎必須寄望下一任總統。

長照是蔡英文兩次總統選舉時的重要政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提出「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上任後推出長照2.0;就在長照2.0服務架構未能落實所承諾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的目標,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又提出跨越到「建立平價機構式照顧體系」的「長照2.0升級版」;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六都及地方縣市長選舉大敗之後,再提出升級長照2.0的「五個增加」。口惠實不至選舉式口號,早就應該檢討,拖到剩下一年半任期才要檢討,試問有時間改革嗎?

蔡政府的第一任衛福部長林奏延,任期僅半年餘才進入狀況,就換成陳時中,新手上路,再將關係到長照政策執行整合衛政社政長照司從籌備到成立拖延兩年;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初開始受到疫情侵襲影響,長照業務停滯不前,遑論檢討或改革,持續以「滾動式決策」會「整合」、「彈性」、「修正」告訴外界,結果變成「程序亂」、「組織亂」、「錢亂花」。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疫情稍微好轉,陳時中卻開始準備參選台北市長,因疫情停頓兩年長照政策規畫成為棄嬰。新接手的薛瑞元原本應該是長照業務老將卻因高端疫苗、疫苗採購等忙於應付外界質疑,甚至夜訪陳時中競選辦公室,那有心專注長照?蔡英文提出升級長照2.0的「五個增加」已經一個月,誰看到「五個增加落實方案

衛福部規畫長照2.0一開始忙於布建,衛福部的策略思考是:若沒有布建好,「就不可能用得到」。預算也從不到六十億增加到今年近六百億,僅靠行政院預算編列,自動落實第一個增加:增加「總經費」每年六百億元,接下來的四個增加:「照顧家庭」、「服務項目」、「日照中心」、每個區域的「平價住宿服務機構」,不知執行方案在哪裡?

聯合報報導,薛瑞元留任的主要考量還是新冠疫情及熟悉衛福部業務。蔡英文交付新內閣團隊四大任務,第一項的疫情及第二項的從育兒到長照都是衛福部所屬業務,民眾希望看到的是嚴謹的檢討與有魄力改革,而非僅是熟悉業務,或是無為而治延宕改革時機

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台灣即將成為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少子化壓力只會增加,這又牽動著台灣勞動力經濟發展等各項國家基礎建設核心戰略產業發展,無法坐視。蔡英文的總統任期僅剩下不到一年半,新的內閣是否能有效完成她所交付任務,還是幫她留下一堆爛攤子交給下一任總統,就看「溫柔堅韌」內閣是否能展現魄力、勇於改革與承擔。













2025衝突?引戰靠美國 避戰靠自己


2023-01-30 04:56  聯合報/ 王亮/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美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及其備忘錄,註明日期為二月一日。圖/摘自美國空軍總部推特


美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最近警告,美國最快恐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與中國爆發衝突,最可能是為了台灣。民進黨最近拋出了「和平保台」的口號,但從蔡英文、賴清德二人的「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等四個堅持及不積極推動兩岸溝通只依靠美國策略觀之,基本上是不統又不談,這樣走下去當然是離戰爭不遠了。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月二十日芝加哥大學政治研究所演講時表示,和平解決兩岸歧見對各國都有好處。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但問題是,如何達成有共識的和平解決方案?在此方面美國從未鼓勵兩岸和談,甚至還以台灣為反中抗中的前哨,其行政立法部門常分進合擊為台海製造危機,美國前後任眾院議長裴洛西、麥卡錫為本身及美國政治利益執意訪台,就是很好的例子。

蔡總統曾多次表示願意和中國大陸會談,但要求對方不能設有政治前提,也就是不願在「一中原則」下談。其實蔡總統要求「對等尊嚴」,實質上就是要以「一邊一國」來談,這也是一種政治前提,因此,如真要與對岸談,必須要有一個基本的共識來取代這些政治前提。這個共識就是「兩岸同屬一個大中華」,它指的是「兩岸一體」;指的是兩岸有共同的地理種族歷史文化的連結關係自古以來即連成一體基於歷史觀及民族情懷是不能分離土地與人民。中共國家主席在其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元旦講話中指出的「兩岸一家親」,也類似這個概念。

兩岸同屬一個大中華」並非只是共識及口號,而是須加上行為規範,未來雙方要加強融合,在經貿、文化、產業等方面加強合作,提高善意,不互相敵視對抗,並共同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及台灣的自由民主,即行為要像「一家人」。未來「政治連結」的模式,視上述各方面融合的進展情況協商決定。

引戰靠美國避戰靠自己。要達到有效嚇阻的因素很多且隨時在變,台方實力較弱要精準掌握更加困難,要想做國家領導人,應以全民安全福祉為念,加強兩岸善意連結方為上策。

另外,兩岸分治逾七十年陸方如要推動和平統一宜先尊重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務實漸進,如僅訂定「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而不與台方溝通,將不利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不符兩岸共同利益



趙春山/台灣2023戰略選擇:親美備戰或和中避戰(初九)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台灣2023戰略選擇:親美備戰或和中避戰






趙春山/台灣2023戰略選擇:親美備戰或和中避戰


2023-01-30 04:54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海峽兩岸多位政客和學者認為,麥卡錫強烈的反中國色彩可能加劇兩岸衝突。圖/美聯社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今春可能訪台一事,在年節期間引發台灣社會的廣泛討論。從去年八月前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經驗,大家關注的重點是對岸這次可能採取的軍事反制行動,以及對台灣總統大選可能造成的衝擊

在西方媒體眼裡,除了俄烏戰爭外,台海仍是今年全球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一件地緣政治危機美國方面似乎對這一說法樂此不疲。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即模擬共軍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犯台的各項情境,公布最新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成果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將軍甚至警告,美國因為台灣,最快恐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與中共爆發衝突,敦促麾下部隊做好充分作戰準備

對岸日前對台政策釋出的訊息,和美方的中共「武力犯台論」,有相當的落差。中共國台辧主任宋濤在「新年寄語」中強調的是兩岸「和平交流合作發展」。為了落實這項政策,對岸昨日宣布已對金門酒廠等符合要求六十三家台灣食品企業予以註冊或更新註冊資訊。我認為這只是一個起步,中共年後還會有更多爭取台灣人心的動作。

今年全球十二個國家將分別舉行地方、議會和總統選舉,疫後經濟是選民關切的主要議題,這是「黑天鵝」;但台灣的情況非常特殊,外部因素極有可能成為影響選舉的重要變數。台灣應對抗「黑天鵝」,也須防範「灰犀牛」。中美如在台海生事,就是「灰犀牛」。台灣政治人物如想藉此產生「出口轉內銷」的選舉效應,那就是拿台灣生存作為選戰祭品

「毋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台灣不能對備戰「說不」,但卻可以對避戰「說是」。備戰必須仰賴美國提供軍備,但台灣不應以戰爭作為「親美」的代價。如果把擔心台灣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戰場視為「疑美」,那更是自曝其短,「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何況「棄台論」其來有自,並非全屬杞人憂天。

美國著名兩岸問題專家唐耐心Nancy Tucker),早在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二月出版的著作中就寫說:「華府和台北彼此對是否值得信賴、可靠度如何,頗有懷疑,已經傷害了他們的過去,也會危害到他們的未來。」台灣所求於美國者,非僅止於安全防衛,而是幫助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但連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都不得其門而入,更遑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此《BBC New中文》才會報導:「這讓台灣內部的『疑美論聲音越來越大。」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辧事處處長孫曉雅,在台灣九合一選後說,任何國家領導人都應尋求避戰維持和平。這是中肯之言,希望台美執政當局都聽了進去。避戰就應以「談判代替對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在出席芝加哥大學的一場活動時說,中美關係趨緩是因為,「有對話和參與,就會有這種效果。」布林肯將於二月五日前往北京訪問,希望此行有助於創造今年台灣選舉的和平氛圍

台海戰爭的主動權不握在台灣手上,不應讓「親美」或「和中」,「備戰」或「避戰」,成為二者取其一的選擇。在中國民間故事扮演機智敏銳角色兩岸應多談和平少議戰爭,讓兔年成為祥和平靜的一年。 



劉學龍/平均地權條例是房市靈丹或毒藥?(初九)

◆  劉學龍/平均地權條例是房市靈丹或毒藥?






劉學龍/平均地權條例是房市靈丹或毒藥?


2023-01-30 05:05  聯合報/ 劉學龍/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


號稱史上最重打房手段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春節前在爭議中三讀通過,代表房地產政策的利空出盡;此猛藥一出,加上信用管制,今年房地產市場將面臨量縮價修局面

自由市場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所決定,民國一○八-一一年(二○一九至二○二一年)的貨幣寬鬆及產業回流帶來的資金浪潮台灣股房市雙漲交易量及價均衝上新高。我們身為產業的一員,樂見政府適時的出手抑制過熱的投資,把市場引導到健全發展。事實上,這兩年的房市已中箭三次,第一次是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開始的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第二次是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七月上路的房地合一2.0、第三次為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四次升息共二點五碼;房市經過這三箭的調節,已經明顯吹起寒風,而這次政府所修正的平均地權條例更可稱為正中紅心的一支箭。

此法案打著居住正義的旗幟,卻限制民眾買賣住宅產品,是否真有其正義可言?甚至在提出修正內容後,市場檢討聲浪不斷,後續增補很多附帶條款,不免讓人質疑在制定法律前是否思慮周全?抑或像補網的方式不斷的東補西補?而一開始政策所帶來的震撼程度,卻又因為這種補丁的作法,引發民眾疑慮到底政府堅持的路線為何?

盤點本次修法內容的五大重拳,其中檢舉獎金制度炒作行為如何去認定?是否有足夠人力去查核事實?而最受爭議的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及管制私法人購屋,坊間的討論不外乎幾點:限制人民移轉財產自由是否違憲?全球都可見私法人購置住宅,為何台灣獨步全球首創許可制且限制持有年限

先前的信用管制及接連升息,經濟環境的驟變,加上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風聲,已將透過高槓桿操作不動產投資買方掃掉一輪,市場走向健全的軌道。

針對備受爭議的管制私法人購屋,在房地產周期,一般只聽過開發許可制,尚未聽過這種針對住宅產品的「購買許可制甚至限制移轉限制人民移轉財產是否有違憲之虞,我們不在此討論;我們想釐清的是,是否其他國家實施過同樣政策?其成效為何?政府是否應先讓人民有知的權利?

另外,政府高喊居住正義,是要讓「人人有房住」或「人人買得起房」?一個正常且自由的經濟體,應該要以「人人有房住,並依自己的能力買房」為目標,讓「人人買得起房」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房價高漲引爆民怨原因,不外乎民眾的薪資所得及存錢速度追不上房價漲幅。政府用盡腦筋壓低房價,不如檢討產業及城鄉發展失衡提升薪資水平。當然,政府也應落實公共住宅或社會住宅制度,讓年輕民眾在社會住宅居住的日子可以儲蓄,讓他們未來更有能力購買房屋,畢竟在華人社會裡,「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柢固

我們深知政府、房地產業界及民眾都不樂見房價高漲引發社會動盪,但一項政策在實施之前若沒有全盤考量各種情境,後續引發的動盪及整個產業鏈的衝擊可能更大。


【名家觀點】彭双浪/我們需要資訊採購專法

◆  【名家觀點】彭双浪/我們需要資訊採購專法







【名家觀點】彭双浪/我們需要資訊採購專法

2023/01/30 02:08:22
經濟日報  彭双浪(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政府採購是促進產業發展有效工具,也是民間採購重要示範,但以「公共工程硬體建設」為基礎的政府採購法,不僅無法體現資訊產業提供的知識、技術價值,許多採購沉痾更對產業發展形成阻礙。Pixabay


政府採購是促進產業發展有效工具,也是民間採購重要示範,但以「公共工程硬體建設」為基礎的政府採購法,不僅無法體現資訊產業提供的知識、技術價值,許多採購沉痾更對產業發展形成阻礙。我們呼籲:適逢數位發展部成立,應由政府和產業攜手,全面檢視現有採購法規,讓我國擁有與時俱進、符合數位轉型精神的採購環境。

而當文化、資訊產業經驗交流時,我們發現:文化部根據文化基本法》制定適合文化產業採購機制,完成產業非常期待的採購革新,不僅讓資訊產業感到敬佩和振奮,更為重新審視政府資訊採購,指出可行道路。當政府推動國家數位轉型戰略,若能積極吸取文化部經驗,優化政府服務流程、創新為民服務型態,應能帶動數位領域的軟體、資安、服務產業發展。

文化部是根據民國一O八年(2019年)6月通過的文化基本法第26條第1項制定文化藝術採購辦法》,並積極修訂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稿費支給基準建議、文化部著作權利計價要點、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等,讓政府藝文採購有明確並具備強制拘束力的法源依據,達成維護文化藝術價值,保障文化和藝術工作者權益,並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目標。

在文化部根據文化基本法,制定適合文化產業的採購機制前,因適用政府採購法也遇到如:價值被漠視、智財權歸屬、不合理砍價和要求回饋等問題。以往為解決這些文化產業長期困擾,雖曾制定一些規定或規範,但性質皆為宣導性、教育性,最多具有某些指導性,欠缺拘束力和強制力。

為能徹底解決這些沉痾舊疾,文化部和產業共同透過基本法,揭露產業的基本價值和原則,更在訂定基本法前,共同思考未來發展願景、目標和要解決議題,後續再搭配施行細則與相關規範,用明確的法源依據,從根本解決文化產業多年的困擾。

例如:即使沒有實際需求,文化採購單位仍習於無償取得著作財產權或取得大幅授權,不利產業智慧財產流通運用。文化部透過制訂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明訂採購機關經評估即使有使用著作權需要,仍應以取得著作權的授權為原則,甚至規定藝文採購成果除非有特殊例外,否則藝文補助、徵件等,都不得約定以機關或法人為著作人

而在政府採購承辦人員傳統思維裡,為免廠商獲得過多利潤,往往不論報價是否合理,習慣先砍再說。此外,還會要求廠商承諾招標文件以外的事項不僅加重廠商成本,更連帶影響後續履約品質,形成惡性循環。文化部則是運用制訂「文化藝術採購辦法」,明定機關以最有利標所辦理的藝文採購,應以不訂底價或固定價格給付為原則。機關辦理藝文採購訂有底價者,底價以不低於預算金額內廠商報價的 90%為原則。

其實不論是採購單位習於無償取得著作財產權或取得大幅授權,或是砍價、要求回饋的傳統思維,也都同樣長期困擾資訊產業。現行資訊服務採購契約範本,雖保有高度彈性,供採購機關自行考量決定,但實務上,多數機關對於廠商履約成果衍生的軟體程式著作權歸屬,採極度保守立場,在在說明有明確法源的必要性。

以往資訊產業也曾建請修改《政府採購法第11、52、63、101、103條等攸關產業發展的條文,在獲得政府相關主管機關重視和支持下,局部改進政府採購環境。但資訊科技變化快速且多樣化,為建立台灣更好的資訊服務環境,不宜再以硬體思維來看資訊軟體採購,我們希望:參酌文化部訂定《文化基本法》及《文化藝術採購辦法的經驗,重新審視政府資訊軟體採購,建構符合特性的採購辦法,以利數位產業發展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暨友達光電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