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機構整併應走正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219/web/ 

◆  聯合報社論/沉湎抗爭的鬥雞總統,真的在乎人民嗎?
◆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訓斥「外星內閣」
◆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機構整併應走正道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機構整併應走正道


2024-06-20 00:43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日有關新光人壽資本不足的議題又形成討論的焦點。媒體報導台新金控(2887)擬投資新光人壽,然而金管會強調台新金不能認購新光人壽的股份,台新金控若要投資新光金控股份,有合併意圖,必須事先向金管會取得同意。此則新聞可能會讓讀者一頭霧水,不都是台新金挹注資金,認購新光金或新光人壽股份有差異嗎?

要回答此一問題,首先要瞭解台灣的金控制度。金融控股公司是台灣金融產業的核心,其以投資與管理的控股方式,進行金融業的跨業整合。因此,金控旗下有銀行、證券、保險等子公司,普遍上只有金控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子公司大都由金控公司百分之百控股。而當金控旗下子公司有資本不足的問題,金控母公司應依持股比例為子公司籌募資金。

因此要解決新光金旗下100%控股之新光人壽資本不足的議題,目前正常的作法是由新光金現金增資,並將資金用於補充新光人壽的資本。而據報導台新金欲認購新光人壽私募股份,會被解讀為台新金為未來整併新光金做準備,但此舉在股東權益與金融監理方面,將會產生二項問題

首先,假設台新金取得新光人壽一定股權,但並沒有持有新光金的股份,有可能在未來整併時,影響新光金所有股東權益。若如上述,台新金先在新光人壽插旗,再加上目前新光金的董事會組成,大致上就排除其他金控參與併購新光金的可行性。由於新光人壽是新光金主要公司,在有台新金插旗的狀況下,其它金控即使取得新光金所有股權,也無法擁有新光人壽完全控制權,因此即使有意願也有可能會打退堂鼓。在此狀況下,缺乏具競爭力的買方,未來台新金、新光金兩家公司談合併的換股價格,就可能未必有利於新光金的所有股東。此議題值得大家思考,特別是當新光金存在異議股東,將使上述插旗與整併議題,不斷紛擾股市與金融安定。

其次,若台新金插旗新光人壽,其在新光人壽股東會或董事會將擁有一定的權力;如果再考慮新光金目前董事會組成,則台新金對新光人壽的影響將會是更大的局面。然而,台新金旗下也有壽險公司,則有可能產生利益衝突、公平競爭或營業祕密等議題,將使新光人壽的公司治理,以及金管會的金融監理,變得複雜化,這也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其實,台新金若要併購新光金,可以先向金管會申請,依照「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來進行。目前對首次投資的要求,只有規定要以公開收購的方式取得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超過10%即可。以公開收購的方式進行,主要希望有收購溢價可讓所有股東可以獲得公平機會;惟申請人投資標的選定後,於未經核准投資前,申請人及其子公司、關係企業、負責人、大股東因財務性投資已購買被投資金融機構之股份,不得再增加。

再者,如果台新金符合「資本充實、經營能力佳、有國際布局發展能力及企業社會責任良好等一定條件」,則可以不用先取得新光金董事會未反對之決議,以及超過25%股份之股東參與應賣的協議或約定。同時,申請人為金控公司者,在核准整併期間內(最長為三年),於計算資本適足率時,得以投資金額之20%,計算金控公司對該投資之法定資本需求。以目前金控整併的相關規定,即使是非合意併購,相關規範也已經算是寬鬆。

因此,要解決新光人壽資本不足的問題,還是由新光金現金增資補充之;倘若台新金想整併新光金,基於股東權益與金融監理的公共利益,建議還是依照上述金控投資管理辦法來進行。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訓斥「外星內閣」


2024-06-20 02:51  聯合報/ 黑白集
賴總統與卓內閣上路,相關「創新」政策已引發負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就職剛滿月的卓內閣,竟被封為「外星人內閣」,還是民進黨立委取的。連執政黨立委都這麼不留情面,一般民眾的感受如何,即可想而知。問題是,這些閣員都是賴總統欽點,綠委如此嫌東嫌西,不是在指桑罵槐,影射賴清德無能及識人不明嗎?

說來奇怪,藍白立委對卓內閣充其量只是嚴格質詢,而執政黨立委卻如同私刑,在餐敘時當面給他們羞辱和難堪。對行政部門如此扭曲仇恨值,顯然無法記到在野黨頭上,而是民進黨自己要概括承受。

例如,總召柯建銘點兵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先責怪他沒有主動前來拜碼頭,又聽說他拜會過藍白委,馬上轉頭說「你不是我們這邊的」。然後,老柯又點名經長郭智輝,批評他不該「個人意見」太多,而且完全不聽對方辯解。柯建銘不過是黨團總召,卻敢端起架子當眾訓斥閣員,彷彿教訓小學生。對此,卓榮泰只能靜靜坐視閣員受辱。在這樣的內閣任事,能有什麼尊嚴?

賴清德黨政一把抓,或許他以為如此黨政便可齊一口徑及軌道,順利奔馳。但如今看來,這部馬車還不只是雙頭馬車,而是三頭馬車,甚至四頭馬車。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淪為少數的民進黨團卻反愈發猖狂,任意把內閣部長叫來訓斥辱罵

如果內閣是外星人內閣,賴清德就是外星總統了,不是嗎?















聯合報社論/沉湎抗爭的鬥雞總統,真的在乎人民嗎?


2024-06-20 02:51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中)由副總統蕭美琴(左二)、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右二)及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左)等人陪同,主持「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滿月記者會。記者侯永全/攝影


賴總統就職滿月,伴隨而來的是重挫十個百分點的民調,短短一個月流失近兩百萬人的支持。此一數字,形同宣告賴總統的蜜月期提前結束;他再不積極作為,支持度將雪崩式流失。這樣的發展並不令人意外,賴清德口頭上說要「團結台灣,深化民主」,但他的所作所為卻是在激化對內、對外的對抗,甚至動員黨員和群眾上街抗爭。從賴清德身上,人們見識到了比陳水扁更好鬥的少數總統。

賴清德就職演說拋出「新兩國論」,引發中共軍演;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他辯稱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卻刻意拉馬英九下水。很顯然,他搞不清「兩國」和「兩岸」的語意分野,卻恣意暴衝製造國家凶險。在黃埔百歲慶典上,他更厲言要求國軍「絕不能敵我不分,敵友不分」,「更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他高舉戰旗,藐視和平,無視人民對戰爭的厭惡。人們看到的賴清德,其實是一個「『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讓人擔心會「吃緊弄破碗」的那種。

賴清德的「不務實」,清楚反映在幾個面向:第一,他無法適當區隔「賴總統」和「賴主席」的角色,更多時候是「以黨領政」思維掛帥,這和民進黨當年批評的威權時期國民黨沒有兩樣。第二,他忽略卓榮泰領軍的內閣迄無表現的事實,放手讓民進黨立委任意「修理」或「羞辱」內閣部長。第三,他重演在台南市長任內兩百多天拒進議會備詢的驕蠻,讓行政院藉由對國會改革法案的覆議,加深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對立。第四,他利用黨和側翼發動青鳥行動,並透過全台宣講拉高衝突,目的在醞釀下一波對藍營立委的罷免風潮。

賴清德的每一項抉擇,都顯示了他的偏執。當輿論不斷提醒他是「雙少數總統」,他卻保持高調,拒絕表現任何謙抑。他不僅在內閣人事上大權獨攬,在國政決策上也不聽取不同意見,更拒絕向國會妥協或謀和。對他而言,談「民主」或「遵憲」,都只有一個「賴清德判準」,全憑其個人心證而定,完全不顧民主法理。無論當年的台南議會抗爭或今天的國會杯葛,賴清德追求的都是他個人的勝利,不惜犠牲國家體制。然而,執政黨發動群眾包圍國會的「反民主」作為,讓外界聯想到當年希特勒與納粹的崛起,不都是因為掌權者「當家鬧事」藉以擴權的同一戲碼?

這樣的戰法,賴清德是一脈相承了新潮流的傳統。當年新潮流前身的「編聯會」就主張群眾政黨路線,藉由街頭路線鬥爭主張「體制內改革」的公政會,用抗爭行動凝結意志換取選票,一直是綠營維持政黨動能的法則。即使如今長期執政,民進黨仍然無法忘情街頭,一次次街頭行動都是為了民進黨固權奪權而生。當野百合、太陽花的「覺青」們,一個個成為綠營高官,他們追求的國會改革被拋到哪裡了?如今,民進黨竟還發動「青鳥」抗議國會改革法案,難道不自覺荒謬嗎?

民進黨口口聲聲「護民主」,自己卻在議場大打出手,從不肯讓國會有正常運作的機會。不僅如此,還在場外發動群眾抗爭來威脅議事,並企圖用罷免手段改變國會結構。如此野蠻的做法,究竟把民主放在哪裡?更惡劣的是,執政者不斷以「受中國指揮」、「第五縱隊」等語來抹紅在野政黨,一而再、再而三的綠色恐怖鬥爭手段登場,人民看得到任何「民主」與「進步」的跡象嗎?宣稱要捍衛國家的賴清德,請別再當街頭鬧事的鬥雞主席,先拿出點治國的本事來造福人民好嗎?





【專家之眼】大禹治水不知道也沒關係?

◆  【專家之眼】大禹治水不知道也沒關係?

◆  【專家之眼】ECFA若全面中止農產品將是最大受害者
◆  【專家之眼】連勝文提中國人 是追尋民族民主的深刻詰問
◆  【專家之眼】中菲南海爭議










【專家之眼】大禹治水不知道也沒關係?


2024-06-20 07:01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賴清德上個月在就職總統前到台南烏山頭水庫參加八田與一技師追思紀念會,並親自在八田銅像前獻花致意。本報資料照


最近有家長發現,明星高中的孩子們不知道「大禹治水」的典故,非常震驚,直呼是不是108課綱發威了?有人說,大禹治水是神話而非歷史,不知道也沒關係。也有人諷刺被108課綱洗腦的年輕人只知八田與一,不知大禹。

個人記憶中,最早看到這個故事,是在小學國語課本。課文描述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勤政愛民,發揮了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中學歷史課則提到舜時代遇到洪水,鯀以圍堵之法治水失敗被殺,禹則改用疏通之法而成功。後來舜把帝位禪讓給禹,禹建了夏朝,傳位給兒子啟,從此公天下變成家天下

夏朝不如後來的商朝,有像甲骨文這麼直接的證據,所以其存在與否,並無定論。然而,若從後世文化發展的角度看,夏禹到底真有其人,抑或只是虛擬的神話人物,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個名字,早就成為古聖先賢的其中一個代名詞,是解民於倒懸的明君典範。若想勵精圖治,就必須以大禹為學習的榜樣。猶記得大學時期,老師在課堂上批評台北治水不當,怎麼可以用圍堵的蠢方法,難道不知幾千年前,大禹就教過我們要懂得疏通嗎?

可見大禹治水的故事,包含了太多有用的啟示,從待人處世的態度,到治國、管理的觀念與方法,在在值得深思。不只如此,它還給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靈感,如晉顧愷之畫過《夏禹治水圖》,詩聖杜甫寫過《禹廟》:「禹廟空山裡,秋風落日斜…...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很有畫面,也傳達了對賢君的期許。

這就是文化的累積與傳承,也是故事的力量。如同古希臘神話在歐美地區流傳久遠,成為廣泛引用的典故。知識分子談論它們,好比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譬如將火種帶給人類的普羅米修斯,就是文學、藝術、音樂的熱門主題,貝多芬以此為名所寫的序曲,還相當受歡迎。

引用典故,並非存心賣弄,而是提供更多靈活的思考,幫助人們解決難題。戰國時期,有很多縱橫家,遊說各國國君。能成功地改變君王想法的,往往不是「直言犯諫」,而是巧妙地用寓言故事,迂迴地旁敲側擊。淳于髡以大鳥的比喻,激發了齊威王「一鳴驚人」的鬥志。可見,聰明的人懂得取材、變通,使執迷不悟者茅塞頓開。

有人說,與其解大禹治水,不如看看台灣原住民的洪水故事更親切。確實,世界各地都有古老的洪水傳說,諾亞方舟也是著名的一例。但這些故事並不相斥,沒有必要為了知道原住民的洪水傳說,就拋棄流傳久遠的大禹治水。何況我們現在最熟用的中文正體字,承載了數千年的華夏文化。從中華文化汲取先人的智慧,必然比其他文化更有效率,何必捨近而求遠?





蓋茲都擁核 台灣還非核?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219/web/ 

◆  蓋茲都擁核 台灣還非核?
◆  太陽能再多 難補廢核缺口
◆  AI護國群山的電夠用嗎
◆  大總統、小閣揆 太上新政
◆  美誘中跳坑 賴入戲如何安國全軍
◆  氣候對策 能破淨零注定失敗魔咒?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蓋茲都擁核 台灣還非核?


2024-06-20 02:21  聯合報/ 王鳳生/高雄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高雄市)


比爾蓋茲近日在 CBS 新聞台的專訪中強調美國核能發展的多重重要性,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國際戰略的角度來看。此番言論再次凸顯核能在當前全球能源及氣候變遷議題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美國政府在這一領域的政策連貫性。由蓋茲共同創辦的能源公司 TerraPower 預計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就會開始發電,成為美國近十年來第一座民間企業投資興建商用核電廠

蓋茲指出,無論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美國政府都將繼續支持核電的發展。這一點凸顯出核能政策在美國國內具有跨黨派的支持基礎。民主黨和共和黨雖在許多問題上意見分歧,但推動核能作為清潔能源卻顯示出罕見的一致性。民主黨看重核能減少碳排放的作用,共和黨則關注核能在增強國家能源安全上的重要性。兩黨支持保證核能政策持續性與穩定性,也使得相關的工業投資和技術創新得以推進。

蓋茲進一步提到,美國政府不希望全球的核能市場被競爭對手主導,尤其是中國大陸製造核能反應爐在全球市場上占有較大分額的當下。美國致力於維持這一高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不僅是因為相關產業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也因為核技術民用與軍用雙重用途,美國需要保持在全球核能技術標準制定的影響力。

蓋茲所言及其公司 TerraPower 的動作,反映出核能在當前及未來全球能源策略中的重要性。核能不僅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工具,更是國家能源安全和技術創新的關鍵領域。對於像台灣這樣正處於能源轉型關鍵期的國家來說,美國的經驗及蓋茲的見解,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思考角度。

台灣的能源政策正處於關鍵時刻,尤其是在非核家園政策與迅速增長的能源需求之間如何尋求平衡。近期大陸國務院中止對台灣部分產品的關稅減免,以及核三廠一號機即將除役的消息,凸顯了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和經濟依賴的風險。此外,AI 產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將導致巨大的電力需求,進一步加劇了穩定能源供應的迫切需求,這些因素都應被納入對非核家園政策的再評估中。

以經濟發展的視角來看,AI 和高科技產業對電力的需求特別高。這些產業是台灣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對電力供應的可靠性有著嚴格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完全依賴再生能源可能會對產業發展造成限制,特別是在技術和基礎設施尚未完全適應大規模生產再生能源的當下。

另外,從環境和氣候變遷的角度考慮,核能是一種低碳能源,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儘管核廢料和潛在的安全風險是顯著的挑戰,但現代核能技術,如液態鈉冷卻技術,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選項。這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能會改變對核能的評估,使其成為一種更具吸引力的長期能源解決方案。

從蓋茲對美國核能發展的多重重要性思考,台灣的非核家園政策更需要靈活調整,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全球能源景觀和國內外政策環境。政府應該考慮在短至中期內保留部分核能設施,以確保能源供應穩定性和支持經濟發展。












太陽能再多 難補廢核缺口


2024-06-20 02:21  聯合報/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帶領台股飆上兩萬三千點,亦宣告高耗能的 AI 時代到來,引起國人高度關注缺電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政府增加太陽能及燃氣機組的投資,目前發電裝置容量足夠,未來幾年都供電無虞。事實上,夏日夜尖峰時段太陽能不發電,燃氣發電量則受制於供氣不夠而發電不足,令人對郭部長的保證存疑。

經濟部計畫新(擴)建六座接收站,以達成燃氣發電占比五成目標。目前我國僅兩座接收站,三接(第三 LNG 接收站)工程進行中;四接仍卡在環評程序,動工遙遙無期。在政府搞定 LNG 接收站及儲氣槽問題前,仍要靠燃煤發電才能滿足供電需求。

雖然八年來太陽能裝置容量增加九倍,達一,三○○萬瓩,但日落後不能發電,因此非核家園的夜尖峰時段供電有高達九成、甚至更高比率要靠火力發電。台電預估今年夜尖峰用電量為三,八一八萬瓩,當日最大供電量為四,五九二萬瓩,扣掉太陽能後,傍晚幾無備轉容量。

明年夜尖峰用電量預估較今年增加三%,達三,九三二萬瓩,在六月之前卻有核電九十五萬瓩及燃油機組一百萬瓩除役。明年用電增加而供給減少,供電缺口約三一○萬瓩。雖然屆時三接或可完工增加約三百萬瓩發電量,卻只夠填補上述供電缺口,備轉容量仍嚴重不足,缺電危機依舊揮之不去,萬一三接工程延宕,後果不堪設想。

若儲能設備不足,則太陽能對夜尖峰供電毫無助益;如天然氣供給不夠,則燃氣機組無法增加發電量。政府為保證不缺電,先以讓中火一一○萬瓩無使用許可燃煤機組繼續發電;其次,將基隆協和超齡運轉的高汙染燃油發電機一○○萬瓩延役,以提高備轉容量;其三,與麥寮電廠簽定延長一八○萬瓩燃煤機組的供電合約,以提高備轉容量;最後,將除役後應拆除的興達及大林共一五○萬瓩火力機組以緊急備用名義保留,以提高備用容量。由此可知,燃煤發電才是政府保證不缺電的靠山!

淨零碳排的重點是降低化石燃料使用量。馬政府時期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年平均為七十六點二%。蔡政府期間飆升至八十三點五%與減碳降汙背道而馳。因賴總統堅持反核及 AI 時代的來臨,短期內降低火力發電量恐難以達成。

政府廢核符合的利益,但堅持廢除便宜、乾淨及低碳排的核電,卻增加高汙染高碳排火力發電,既不符合人民及社會利益,更違反淨零碳排的世界共識。政府應面對綠能非萬能的現實,以免遭人民唾棄及被國際社會非議甚至制裁。













AI 護國群山的電夠用嗎


2024-06-20 02:21  聯合報/ 陳怡達/社工師(高雄市)


前陣子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訪台,帶來下一世代的 AI 浪潮。台灣社會除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外,更開始出現了以輝達為首的「護國神山群」,讓微軟、GOOGLE、亞馬遜等計畫來台設立雲端資料中心與運算中心。

筆者樂見外企來台投資,但要提醒,目前這些外企所帶來的雲端中心跟運算中心,究竟要用到多少電力?台灣目前的能源政策可以跟得上未來 AI 的發展趨勢?若沒有核能,難道要加大火力發電或高汙染的發電方式?台積電一家的用電量就占了全台用電的百分之八,若未來這些相關產業進駐後,台灣能負荷整體的用電量嗎?

倘若這些汙染及後果是要台灣全民來承受,是不是應該檢討整個能源政策,相信專業與科學,不該放棄核能發電,否則高漲的電價跟汙染,是台灣人民承受不起的!














大總統、小閣揆 太上新政


2024-06-20 02:21  聯合報/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賴清德總統上任滿月推出任務編組形式三大委員會,氣候變遷、健康台灣、全民防衛三大方向固然重要,但要上綱到由總統親自領軍,是否存在其他政治意涵,足堪玩味

首先,文青文體充斥已成民進黨執政主流,小英執政八年少見務實政績,卻不缺虛幻飄渺口號糊弄人心。面對抗爭,小英說:「民進黨政府是有史以來最會溝通的政府」;電力問題,反核遊行中民進黨隊伍高呼的是「用愛發電」;防疫時,確診數字一再更新,陳時中說是「校正回歸」;缺蛋危機,陳吉仲要抗議者「尊重市場價格機制」。現在賴也依樣畫葫蘆,又推出「信賴新政、時代新台灣」的委員會治國口號。

其次,口號能簡單強調施政重點不是不好,能否務實執行、產生績效才是重點,倘或著眼實權掌控實不可取。習近平在掌權初期為削弱總理職權,成立若干領導小組並親自擔任「小組長」,諸如: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外事工作、中央對台工作以及財經領導等。黨政軍、外交、財經、網路安全等全抓在手。蔡英文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後無實際成效,兩年後解編。而賴清德的三大委員會真係議題重要,不得不由總統領軍嗎?或係坐實卓榮泰為檯面上之「小院長」?

接著,有道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成立正式組織外的編制外單位,恐係為實質掌控政權或貫徹政策執行,但會對正式組織部門有越權或奪權之虞。管理組織理論所謂指揮鏈原則,規範組織中上司與下屬之職權關係,決定誰向誰報告?誰聽誰命令?賴清德的委員會運作型態,據悉將由賴邀集產官學合作,每季召開一次會議,具體推動各項改革工作。每季會議應係檢討執行成效,但在「具體推動各項改革工作」方面,是由現有政府部門負責推動?或要新聘人員負責?總統府三大委員會將成太上行政院,凌駕現有相關部會?

最後,三個委員會的重點,面對全球是氣候變遷、針對民眾是健康台灣,全民防衛方是賴心心在念的核心議題。賴就職演說的新兩國論直捅馬蜂窩,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放軟說沒有挑釁之意。但從李登輝的兩國論濫觴,到蘇起書中說蔡英文就職前主動向其透露:「不再提兩國論,仍將繼續執行兩國論」,直至台獨金孫就職再提新兩國論。從對岸角度長期觀之,除馬英九執政時期,台灣就是一脈相傳,不回頭地走向獨立路徑,北京當局焉能放心台灣?焉能說「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的和平承諾?

賴以「感性」治國,以抗中保台為號召,希冀籠絡基本盤繼續執政;在「理性」護台方面,賴也深知台海兵凶戰危,既然在官校校慶說出不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那要戰到一兵一卒的城鎮戰,台灣必須要有具體防衛措施。護台前線不只軍人而已,尚有早已退伍的眾多後備軍人,更要開始重新訓練戰備,令人狐疑台灣將被賴帶向以色列的全民皆兵制度嗎?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旦陷入城鎮肉搏,台北城必是一片廢墟,勢非民眾所願。「全民防衛」,全民恐之!在位者慎之!











美誘中跳坑 賴入戲如何安國全軍


2024-06-20 02:21  聯合報/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金融時報指出,習近平向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華盛頓試圖透過向台灣提供武器等措施激怒北京,引誘中國陷入軍事對抗。但如果他輕易落入陷阱,與美國爆發衝突,將摧毀中國的許多成就與計畫,並破壞民國一三八年 (二○四九年)「中國偉大復興」的目標。習的話恰與《孫子兵法》「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若合符節。

兩岸七十多年來的紛擾,放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只是一朵浪花,最壯闊的波瀾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翻攪了時局。那五百年間,整個社會經歷由一統而分裂而一統的顛覆與變遷,王權式微,思想解放,諸子學說百花齊放,於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在大熔爐中陶冶成熟,從此引領後人度過多少劫難,終得保全。美國文明相對短淺,他們視域中的新局,往往只是中國視域中的掌故。

翻開歷史,戰國時期魏惠王攻打趙國,給了齊國介入的契機,讓齊孫臏可以痛擊魏龐涓,從此魏國沒有了崛起的機會,美國居心就昭昭可見,中國該如何應對也就清楚了。

俄烏之戰更是前車之鑑,莫斯科入侵烏克蘭之初,美國及其盟國立即凍結了俄羅斯價值三千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並且打算利用這些資產的利潤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中國外匯存底規模為三點二兆美元,持有美債七千七百億美元,如果中國掉進美國的坑裡,那絕對是個錢坑,美國藉機解決經濟、債務等各項燃眉之急,當不在話下,更可迎頭痛擊中國蒸蒸日上的聲勢,遏阻美中兩國此消彼長的勢頭。這等好事,美國當然盡力推波助瀾,但是,中國怎麼會跳如此顯而易見的坑?於是,台灣就有戲了。

賴清德總統昨日宣布將成立三大委員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因為近日賴總統不斷釋放訊息,如在黃埔軍校百年校慶中強調不能夠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那是否在呼應美方將台海打造成「無人地獄」的計畫?再加上美國人要台灣購買火山布雷系統,看來兩岸一旦爆發衝突,台灣只能被趕鴨子上架,複製加薩走廊慘狀!請問賴總統,「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如此引戰,台灣何利可言?屆時「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你何以面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習近平已直言「不以怒而興師」,賴清德又將如何「安國全軍」呢?












氣候對策 能破淨零注定失敗魔咒?


2024-06-20 02:21  聯合報/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台北市)


賴總統就職滿月記者會,宣布成立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總統擔任召集人,每三個月召開一次會議,期能凸顯新政府積極因應之氣候決心。

此舉立意雖好,但氣候治理如果仍要依靠神來一筆,人治大於法治,恐怕不利長遠氣候政策推動,亦與現行氣候變遷因應法設立機制有所扞格。

氣候變遷法規定,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整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之跨部會氣候變遷因應事務,明定中央機關權責(第八條),並透過每四年檢討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第九條)、五年一期之階段管制目標(第十條)、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第十一條)、四年一期之國家調適計畫、各領域調適行動方案及調適目標(第十九條),以及地方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與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第十四、十五條)等機制推動氣候治理。

對策委員會究竟要放在什麼位置?能不能兼顧細節?並且負責監督執行?不能沒有疑慮。更何況任務型委員,體制組成與永續會如出一轍。站在府院一體思維下,行政院長擔任主席的永續會,就是總統意志的延伸,如果是已經有法定職權的「空殼」永續會不值得期待,那麼如何保證對策委員會能做出成績,還能與既有氣變法架構結合?

殷鑒不遠,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前總統任內曾向原住民族道歉,許下八項承諾,包含加速通過最為關鍵的「原住民族自治法」及「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以完成原基法配套立法。這是當時新設「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的重要目標,期能凝聚政策共識。但八年過去,法案仍未通過,原住民權利恢復的破碎化、分流立法,進度亦有限

這極可能是對策委員會要面對的相同困境,氣候議題之複雜度、翻轉社會既有制度之程度,不下於原住民權利恢復。而站在總統的高度,除適法、銜接既有法外,怎樣把政策透過法律實現,是更重要的問題。如賴總統沒有妥善規畫,恐怕會一場空。

例如自然碳匯,氣變法裡完全沒有相關經營、管理原則或子法規畫,國發會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戰略即訂下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增加一千萬噸碳匯、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紅樹林及海草床復育十處,以及負碳技術與農法十二萬公頃等目標,如何避免重演光電競逐自然,損及氣候人權的劣跡?又例如能源結構、台電補貼、電價與碳費,無一不是總統與國安層級處理之議題,透過對策委員會如何開誠布公,廣納雅言,並依相關法律、氣候人權原則予以調整、落實,都需要細節的執行,充分考驗賴總統的智慧。

期望對策委員會不至於淪為虛設的高調空談機構,也不會跟行政院永續疊床架屋,成為一個可以抓住具體細節,兼顧法治落實的有效機構,讓台灣的淨零政策有機會起死回生,打破注定失敗的魔咒。




李清志/核能怪獸哥吉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核能怪獸哥吉拉
◆  陳冲/廣場多少事 莫忘貨幣戰
◆  施振榮/台灣貓群(CATs) 名揚四海
◆  嚴震生/解讀G20三大民主國家的大選







李清志/核能怪獸哥吉拉


2024-06-20 02:23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哥吉拉可說是史上最受歡迎的怪獸電影,日本電影公司不曉得拍了多少部哥吉拉系列電影,還出口到美國好萊塢變身成為酷斯拉。哥吉拉後來甚至成為東京市的象徵,人們在有樂町為它塑立銅像,在新宿建造哥吉拉旅館,旅館上方還有一隻巨大哥吉拉,俯瞰著新宿鬧區來來往往的人們;如果說大金剛是紐約的專屬怪獸,哥吉拉就是東京的專屬怪獸

以前看這些日本怪獸特攝電影,總覺得就是給小孩看的怪獸打架影片,沒有什麼內涵,想不到哥吉拉系列電影發展到後來,竟然成為日本電影中最具深意的奇特類型。以最近兩部哥吉拉電影為例,由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執導的《正宗哥吉拉》,幾乎沒有太多怪獸打架的破壞場景,反而是一堆日本政府開會討論的冗長情節,諷刺日本文官制度在大規模災害下的僵化無能、應變死板

最近新的哥吉拉電影《哥吉拉-1.0》則呈現出另一種獨特的風格,劇情從二戰到戰後復興時期,哥吉拉成為日本人戰爭恐懼的陰影,即便戰爭已結束,但是殘酷戰爭的陰影依舊糾纏著倖存的日本人。

哥吉拉電影一直都不是簡單的怪獸科幻片,藉著哥吉拉電影,導演傳達反核與反戰的主題。電影《哥吉拉-1.0》由導演山崎貴執導,在他執導的《ALWAYS 幸福的三丁目》電影中,就出現哥吉拉攻擊東京市的畫面,可見導演早就是哥吉拉的愛好者,由他來拍攝新的哥吉拉電影再適合不過。而且電影中的時代背景,正是哥吉拉出現的時代,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年)第一部哥吉拉電影問世,至今剛好七十周年,所以這部《哥吉拉-1.0》可說是經典紀念之作。

劇中男主角原本是神風特攻隊隊員,駕著戰機要去與敵艦同歸於盡,但他謹記著父母「活著回來」的叮嚀,多次假裝飛機故障而逃避自殺任務,電影中還特別說到日本戰機是沒有彈射裝置,所有駕駛員都只能選擇就義,無法保存珍貴生命,控訴著軍國主義的草菅人命

戰爭在許多日本人民心中留下陰影,對他們而言,戰爭並未真正結束,他們一方面要面對內心的痛苦;一方面也試圖在廢墟般的城市中重建家園。而怪獸哥吉拉就是那隻隱藏在人們心裡的戰爭陰影,不時會出現折磨這些戰後倖存的人們,倖存者必須努力去面對戰爭陰影,才能真正結束內心從未真正結束的戰爭。

哥吉拉系列電影也一直是反核的電影,哥吉拉是隻核能怪獸,力量強大無人能掌控,就像人類無法真正控制核能一般。日本人甚至將它視為「荒神」,是自然界無法抵擋的力量,就如地震、海嘯或瘟疫一般,是恐怖、令人畏懼的力量,人們只能存著敬畏的心去面對它。所以當電影最後哥吉拉遭受致命一擊而沉入海中時,所有船上人員都雙手合十,向怪獸的死亡致敬。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彈攻擊過的國家,而且是 2+1 次(廣島、長崎,以及福島核災),每一次怪獸哥吉拉的出現,都喚醒日本人民對二戰核爆集體恐懼記憶。福島核災至今已十多年,人們逐漸淡忘,最近因半導體科技產業的發展,電力需求大量增加,大家又開始提出重啟核電的計畫;哥吉拉電影在全世界的發行,其實也提醒各國人民,不要忘記核戰核災的可怕,要謹慎面對核能議題。

最近人類 AI 科技革命性地快速進步,如果能夠針對核能科技進行改良與優化,或許有一天人類也可以馴服哥吉拉這隻核能怪獸,為人類未來真正帶來安全、乾淨且巨大的能源。




黃耀輝/中央莫再當為富不仁的壞爸爸

◆  黃耀輝/中央莫再當為富不仁的壞爸爸








黃耀輝/中央莫再當為富不仁的壞爸爸


2024-06-20 02:22  聯合報/ 黃耀輝(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廿五年未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最近因藍白立院黨團提出修法草案而有重大突破。賴總統及前財政部長修改財劃法的承諾跳票過,新任主計長陳淑姿也在十六年前的碩士論文建議「儘速」修正財劃法,行政院或民進黨團不把民眾權益放在心上,不但不提案,還發布假訊息,抹黑分化在野黨,令人不齒。

從大歷史來看民國八十八年廢省及財劃法修正,其實是中央更集權又集錢,更是地方財政惡化、地方自治倒退災難的開始。分析主計總處的各級政府淨收支表,即知上次修正財劃法造成嚴重的「垂直失衡」,中央淨收入占比由原來平均僅五十七%,暴增至次年度的七十四%,且持續到本年度,中央收入占比仍高居七十五%

中央集錢,造成了中央「拚命花錢」的「道德危險」,以至於中央過去廿五年從地方那邊多拿走了十兆元,加上過去八年超徵的一點八兆稅收,都超花在二點五兆的特別預算上,以至於國債鐘的人均負債值創下廿七萬元的新高。

相對地,上次修財劃法造成「地方財政普遍困難整體景象」(引陳主計長論文說法)。全部地方政府從此入不敷出,還因為統籌分配稅(統分稅)一國三制的分配,先將地方切為三塊,再各以複雜公式分配,以致患寡又患不均的地方政府,常常出現「互打」的現象。中央則在一邊涼快,從未把原屬地方的財源大器地還給地方政府。

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曾比喻中央政府為父母,地方政府有如子女,則修正財劃法的大方向,當然是身為富爸爸的中央,應該把從窮子女身上偷走的十五%收入,還給窮子女。依照一一三年度政府收入淨額三點六兆計算,中央今後應當至少拿出五,四○○億元,把統分稅的餅做大,回到民國八十八年前的相對合理狀態,才符合財政的轉型正義。

上述的中央政府收入淨額,主計總處說是「已扣除」補助款及統分稅款等重複計算部分,因此把餅做大頂多就是讓地方分到全部收入的四成而已。綠營卻惡意「外加」,抹黑為藍白合謀修法「瓜分一半以上的國家資源」,行徑有如詐騙集團,真是其心可誅

分配方面,本應簡化為窮弟妹(離島、農業縣份)先分一定比例,再以地方居民人人平等原則,以人均數相同的方式公平分配;再對創造國稅較多或配合中央政策而特別犧牲(如國土法劃定為農地、汙染較重)的地方政府,給予特別補償;並透過「優勢讓利」的微調,實現地方通贏的結果。

從藍白版來看,都做到了上述的把餅做大及合理分配。模擬試算藍版,發現十六縣市(尤其窮縣)分配的比例大增,六都則降低,顯著縮小地方政府間的差距。而且都是「超黨派」的視野公平分配,例如,人口高達四百萬人的新北市,分配的人均數卻是全國最低;綠營執政的五個地方政府(尤其是屏東、嘉義縣)都顯著受益。綠營的縣市首長不感謝就算了,如果還搞黨同伐異,那真是政治使人瘋狂

綜上,中央與其把錢花在國防、外交肥水流落外人田,還不如把錢權下放給地方政府,留給地方居民拚經濟,就像富爸爸本來就應省下對外交際應酬的錢,讓窮子女免於匱乏,惡意曲解財政轉型正義為掏空中央,只能說這個中央,實在是個為富不仁的壞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