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別低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379/web/

◆  聯合報社論/迎戰疫情第二波攻勢,要拿出新策略
◆  聯合報黑白集/0加4的「智慧」
◆  經濟日報社論/別低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別低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2020-03-01 23: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恐慌也日益加重,各界渴望知道疫情究竟何時能獲得控制,進而平息?整起事件對全球經濟影響面向、程度又是如何?疫情結束後,經濟到底是呈現快速強勁的V型反彈、蓄勢待發的U型反彈,抑或是低迷不振的L型走勢。

對此,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依現今情勢預測,疫情將使今年中國GDP成長率下滑至5.4%,且視病毒在亞洲或全球蔓延程度估算,全球GDP成長率將分別下跌0.5、1.3個百分點;信貸評級機構穆迪則認為,若疫情再惡化,全球GDP成長將重跌至1.1%;IMF相對較為樂觀,預測疫情將使中國GDP成長率從前次預測的6.0%下降至5.6%,全球則從3.3%下修至3.2%,且當疫情不再持續惡化時,全球GDP成長可望出現V型復甦。

然而,無論透過哪種經濟模型去預測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及復甦時點,都必須先對疫情本身的嚴重程度、持續期間及影響範圍有個預先假設,亦即各個經濟模型的預測能力取決於對疫情可能發展的假設。問題是日前中國以當前疫情發展與對政府防疫措施的評估所跑出的數學模型預測,以及英、美等國流行病學相關機構及專家所發表疫情預測,大多指向2月中下旬應為疫情高峰期,疫情可能在4月穩定。對照時下疫情似見失控的發展,顯有樂觀之虞。

再者,根據典型的流行病學數學模型可知,疫情擴散的動態歷程可以隨時間軸描繪成一條S型曲線,將累計受感染人數分為四個階段:起初為相對平緩的第一階段,之後病毒開始快速擴散,來到受感染人數上升速度加快的階段二;當新增治癒數高於傳染數後經過反曲點,將進入受感染人數增加速度趨緩的第三階段;隨後到達第四階段高原區後,疫情逐漸平息。

惟描述疫情動態變化背後的微分方程式模型並沒有代數解,運作時尚須經過專家的校準程序。所以,若相關單位要將此模型應用於預測疫情發展時,不僅需要對當前疫情有精確的掌握,還必須對病毒特性及傳染途徑加以了解,以便估算諸如傳染率、接觸率、病程及致死率等參數值。

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醫療科學界對新冠病毒發生及傳播途徑的認識依然不夠清晰。一來是疫情尚在發展階段,已確診病例可能僅是冰山一角,輕症、無症狀個案的感染狀況仍不為人知,遑論因檢驗技術或成本問題而未曾進行檢驗,或是基於不同原因而選擇隱瞞疫情的國家;二來是在病毒源頭、感染者數量、案例資訊皆不足的情況下,難以判斷何者為具傳染能力的病患、易感染人群,加上現階段各地感染人數、死亡人數正以不同的速度動態變化,更無法準確計算傳染率與致死率。因此,在置入的校準參數值精確度不高下,對各國防疫措施有效性的量化評估、應對措施的強度決策、醫療資源需求的預估等都將相當困難。

由此可知,現階段要判斷疫情何時結束尚言之過早,以此為前提假設所進行的總體經濟估計(GDP成長率衝擊程度、復甦樣態及金融市場走勢的預測),充其量也僅能稱為猜測。因此,若各界一味相信模型所估計出的結果,極有可能低估其嚴重性,致使政府與企業決策暴露在重大風險中。
要言之,由於疫情持續擴散,病毒的傳染能力及危害性依舊難以估計,故現階段評估疫情衝擊的策略,應為提高風險意識,對疫情可能帶來的各種情境嚴陣以待,並就各大機構所提供的經濟影響預測進行專業校準。此外,由於個別產業所受影響差異甚大,政府亦應依照個別產業特性評估其受影響之長度、廣度及深度,業界則應隨時追蹤疫情發展以調整決策,方能將疫情對經濟及企業營運造成的衝擊降至最低。












聯合報黑白集/0加4的「智慧」


2020-03-02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長游錫堃聘洪慈庸為機要顧問惹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長游錫堃聘洪慈庸為機要顧問,遭批評是「慈庸變酬庸」。撇開十二萬月薪算不算酬庸不談,這項人事案最離譜之處是:一位國會資歷為「」的院長,請只有四年資歷的生手當「顧問」,到底在互補什麼

立法院講究的是資深制」,蔡總統卻偏偏屬意毫無國會歷練的游錫堃出任院長,這要怎麼帶領國會,令人百思不解。果然,游錫堃一出手就讓人跌破眼鏡,他竟找了只當過一屆立委的洪慈庸來當顧問,還說要借重她的「經驗」。游院長的眼光確有過人之處,但說服力則稍嫌薄弱,因為零加四等於幾,連三歲小孩都會算。

游錫堃之所以聘洪慈庸,說穿了,既不是如他所宣稱的兩人在「性別」或「年齡」上很有互補性,更不是洪慈庸短短的四年國會資歷有什麼足以讓他「借重」。事實上,游錫堃只是趁機擴大他旗下的正國會派系在立法院的地盤罷了

洪慈庸三年前與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新聞局長卓冠廷結婚後,與民進黨愈走愈近,林佳龍就是正國會最大將。去年洪慈庸退出「時代力量」後,未能連任,但外界預料她改投民進黨是遲早之事。游錫堃這次捷足先登,利用她來壯大「正國會」的聲勢,同時也兼能用她來掌握時代力量在國會的動向。

這也凸顯了蔡英文的困境她讓游錫堃擔任立法院長,就是為了制衡民進黨派系,尤其新蘇連但現在,游錫堃也在擴張自己的派系了












聯合報社論/迎戰疫情第二波攻勢,要拿出新策略


2020-03-02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疫情延燒,南韓、義大利、伊朗等國都出現大爆發,圖為南韓消毒街道。(路透)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人們迎來的,也是新冠肺炎病毒的第二波攻勢外在情勢上,疫情迅速擴及各大洲,南韓義大利伊朗等國都出現大爆發局面,全球進入非常高的風險等級內在形勢上,台灣連續爆發查不出感染源的病例,且透過病人和看護導致醫院的內部感染,包括台灣旅遊者自日本、中東等地區都帶進了病毒,情勢日益棘手

目前全球的疫情地圖,重點仍在亞洲,但應對不足的韓、日已呈疫情爆發,歐陸、中東、中南美洲也均告失守。在第一個多月的首波防疫戰中,感謝國內防疫人員的不眠不休,堅守城池,使台灣防疫成績表現出色。但新冠病毒第二波攻勢來勢洶洶,加上學校開學及二二八、清明連假的人口流動,我們的防疫戰略必須全面盤整,民眾也應重新認識防護之道。

人類對新冠病毒仍相當陌生,一個多月的接戰經驗,公衛界稱其為最完美的病毒」。這種新型病毒狡猾善於突變,它既頑強又柔軟,進入人體後,人類至今一籌莫展。從好的方面看,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比SARS低佷多,比較不必過度恐慌;從壞的方面看,它的傳播率很高,防不勝防。尤其,許多患者染有病毒卻無發燒、咳嗽等症狀,他們甚至不知道要就醫,卻在防疫網外遊走。

沒症狀但具備傳播能力的病毒,最為難防。甚至有些已痊癒出院的患者再接受追蹤檢測,竟呈陽性反應,使接觸過他們的人成為高危險群。台灣迄今痊癒出院者僅十二人,滿懷重生喜悅之餘,不能不防新冠病毒逆襲。

台灣日昨出現的院內感染案例,一發現即有四起。專家研判,應該是護理人員及清潔人員接觸患者或物品後,未確實做好手部清潔、消毒,而後不慎接觸臉部或口鼻,導致感染。這樣的慘痛教訓,值得民眾警惕:不要忙著排隊買口罩,卻忽略平時勤洗手的重要性

一個多月來的抗疫經驗,不少人已逐漸理解:一個簡單的勤洗手動作,竟是最佳的防疫自保策略這顯示,過去大家對傳染病的恐慌,其實是衛教及公衛意識不足,真正該補強的是衛生知識與生活習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費盡心血四處圍堵疫情,其實教會民眾勤洗手更有效

衛教公共衛生基礎,民眾若衛生知識不足、生活習慣不佳,公衛體系再多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洗手、擦乾是很簡單的事,竟然要新冠病毒當老師,何其諷刺?不僅如此,人們生活作息多親近陽光,不在人多處逗留可免感染也是極簡單的道理,但要落實卻何其困難。

新冠病毒肆虐,最終仍然寄望藥物、疫苗的研發成功來解決。目前國衛院和幾所教學醫院都有相當進度,問題是研發到商品化量產之路仍很漫長。技術與科學門檻或許不是最關鍵,疫苗生產後的市場才是最重要;而國際疫苗大廠從來都是利益導向,看不到市場獲利潛力,疫苗研發常常戛然而止。以國衛院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及疫苗之研發為例,就是運用過去研發SARS、MERS未達陣的「半成品」;原因是,當年好不容易研發到生物試驗階段,病毒就消失了。

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研發新冠病毒的疫苗及藥物,也傳出若干進展;但要取得人體試驗成功並投入生產,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國際間彼此交換抗疫和治療的技術與方法,對待輕症和重症病人各有何迅速有效的療方,以降低患者死亡的風險。中國大陸累計治癒人數已達四萬多人,樣本數目最龐大,經驗也很豐富;儘管兩岸間政治溝通不良,但醫界和學界的交流絕不能中斷。在此之前,全球雖未找到對抗新冠病毒的良方,但人們只要勤洗手,或許就能降低被病毒入侵的機會。

【重磅快評】「救人先自救」與「自掃門前雪」

◆  【重磅快評】「救人先自救」與「自掃門前雪」

◆  【重磅快評】防疫超前部署 媽祖不可遶境、黑工趴趴走
◆  【重磅快評】6萬是酬庸,12萬是慈庸
◆  【重磅快評】擒縱顏清標 媽祖經濟學也要「順時中」
◆  【重磅快評】防疫物資務必寬列 不容許紅燈出現
◆  【重磅快評】擋駕媽祖怕掀了總統新衣 陳時中天人交戰
◆  【即時評論】防疫順時中還是順標哥?
◆  【重磅快評】媽祖遶境也要「順時中」?陳時中快補破網
◆  【重磅快評】順時中或順文哲?陳時中將了柯文哲一軍
◆  【重磅快評】武漢台民化整為零 蔡政府還在橫濱模式







【重磅快評】「救人先自救」與「自掃門前雪」


2020-03-02 14:41 聯合報 / 主筆室


日前有一家連鎖便當店因為拒送便當到台中榮總,遭網友發起抵制,最後道歉捐錢了事。該便當店的行為雖不可取,但當時他們拒送的理由,疫情問題店家無法承擔」,仍不免令人有感:這樣的社會氣氛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台灣最美風景是人」,會因為一場疫情完全變了調?

要探究這個問題,恐怕要從一個多月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一番要先自救才能救人談起。當時蘇貞昌宣布了口罩禁止出口政策,理由是「救人得先自救」。這話在某種層面上當然沒錯,如醫護人員如果不計安危救人,讓自己深陷險境;又或者大量醫療資源耗在沒有效益的地方,都會使「自救」能量降低,影響「救人」。

但如果把這句話無線上綱就反而變成了自掃門前雪是美德助人反而成了被譴責的一方。這樣的例子,可說數不勝數,而且範圍不斷擴大。如藝人范瑋琪批評行政院禁止出口,遭鄉民撻伐;慈濟捐贈醫療物資到中國大陸,也被批評。

接著連自己的國人也遭殃,在是否要接回滯留武漢台灣民眾議題上,民眾對接回陸配、子女的意見很多,醫護界索性發起連署,要政府在防疫資源無虞的情況下,才可接回這些國人,甚至說「我們要接回的是同胞,不是病毒」。這一切,都是救人必先自救的延伸擴大

某種程度上看,便當店說無法承擔疫情」,雖然誇張無知,但邏輯上難道不也是基於自救」?由此觀之,就知道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出現如此情況,並不令人意外。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但同時人的天性也是自私的,所以助人一方面合乎人性,又違反人性。「救人必先自救這句話簡單易懂,但範圍到底到甚麼地步,卻很難拿捏清楚。可以確定的是,當政府公開呼籲這麼做,就是鼓勵人民向「自救」的一方靠攏,靠攏到什麼程度,只能相信人心。但從結果來看,人心顯然不足恃

疫情當下,又有民進黨立委倡議要限縮大陸人士在台居留納入健保的條件,理由是挽救瀕臨破產危機的全民健保」,並得到行政院的支持。但到底這些納保的陸籍人士造成多少健保虧損,其實並沒有數據佐證。唯一確定的是,這又是一個「救人得先自救」的發揚光大。「自救」兩字背後藏著多少「反中」因素,也就不辯自明了。

聯合筆記/疫情讓中日韓更麻吉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379/web/

◆  疫情失控? 韓國主動調查、全數檢疫
◆  第二階段防疫 高壓鍋蠢動
◆  聯合筆記/疫情讓中日韓更麻吉
◆  一級開設 防疫生活指引有哪些?
◆  關懷醫院基層勞動者
◆  醫護禁出國 紓困條例的「時中」劍?
◆  免費愛心便當 消費司法自主
◆  漫畫/「菜鳥」一起拚?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疫情讓中日韓更麻吉


2020-03-02 00:22 聯合報 /   陳言喬
中國大陸捐助南韓醫療口罩,並在箱外寫下一千一百多年前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名句。(新華社)


二月初,大陸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時,日本援助大陸口罩,紙箱外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二月底,輪到日韓疫情緊張,大陸疫情趨緩後大手筆援助日韓,捐贈南韓口罩紙箱外也有「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等句。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一千三百年前日本長屋王之作,大意是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出自一千一百多年前新羅朝鮮詩人崔致遠之手,大意是道義相通,不會因為國家不同而產生距離。

除了這兩句,在捐贈的物資外箱上也散見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些詞句都在表達:「彼此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但大家生活在世界同一個大家庭。疫情當下,只有共同合作相互扶持才能度過困難」。

大陸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日前說,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感染範圍最廣、傳播速度最快、防治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但也因這場疫情拉近大陸與日本、韓國等近鄰的距離。

民國101年(二○一二年)九月日本宣布釣魚台國有化,徹底激怒大陸中日官方關係降至冰點,海上武裝衝突一觸即發,大陸民間反日情緒高漲,多家在華日企遭到破壞。

南韓也是如此,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七月南韓宣布部署薩德飛彈系統,中國強力反對,並祭出限韓令」(韓國的影視音樂全被禁及旅遊禁令;韓國電子產品滯銷;同意出租薩德基地樂天集團在大陸大量關店,損失慘重

近年國際局勢轉變,中日韓關係回暖,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日本民間主動援助大陸,口罩外箱的動人字句更讓許多大陸民眾改變對日印象,原本電視台播放的抗日電視劇考量雪中送炭情誼都因此停播。大陸外交部還少見的公開稱讚日本,這也是大陸迄今仍願配合推動習近平訪日的主因。

回看疫情下的兩岸關係,不僅未因共同防疫讓兩岸關係升溫,更因台灣第一時間禁止口罩輸陸,以及陸配子女、滯留武漢台胞難以返台,與台灣爭取加入WHO等問題,兩岸再齟齬,且加深台灣仇中的氛圍

中日韓重新結合或有國際現實政治考量,本是同胞應互助的兩岸關係卻像世仇般的不斷惡化最近網路有「疫情會過去,兩岸回不去」的警語,也被反中網友訕笑

這句警語的意涵應該是勸喻兩岸彼此要有同理心,不要一竿子否定、醜化對方,尤其是操作仇中反中的網友及背後那隻黑手,如果有一天當大陸人民對台灣過度失望而不再把你當做同胞時,台灣面臨的風險恐將大增。










免費愛心便當 消費司法自主


2020-03-02 00:29 聯合報 /   張升星/法官(台中市)
台南地院法官遭人檢舉,多次排隊領取免費愛心便當,更與案件當事人在現場爭吵,引發各界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南法官排隊領取愛心便當,遇見案件檢舉人攀談審理內容而產生爭執,嗣後法官仍多次排隊領取便當,即遭拍照檢舉。台南地院認其未謹言慎行,有違法官倫理規範,院長口頭命令「促其注意」。法官不服,即向考試院保訓會提起再申訴仍遭駁回。新聞見報後,網民及同僚均有仁智互見的評價,但是除了八卦揶揄之外,《法官法立法意旨司法實務落差,恐怕要比愛心便當爭議,更值識者憂心!

《法官法》開宗明義規定法官與國家為「特別任用關係」,由於審判職務的特殊性質,因此設立職務法庭。立法理由指出:「法官依據法律獨立審判,…與一般公務員上命下從之性質迥然有別……爰基於司法機關懲戒自主之憲法原理,…參考德、奧立法例,建構職務法庭之組織…」顯然,職務法庭就處理法官懲戒保障的「唯一法定機關

法官法規定職務法庭掌管「職務監督影響法官審判獨立之事項」,學者援引德國法制,認為並非所有職務監督的爭議,全部劃歸職務法庭,而是僅對影響審判獨立者,交由職務法庭審理;其餘「不影響審判獨立」者,仍依既有公務員救濟法制。嗣後司法院職務法庭在一○二年度訴字第二號花蓮法官調職案,亦採相同見解,認為此乃「雙軌救濟制度」。

依據公務人員保障法》,公務人員認為機關管理措施不當時,得向保訓會再申訴。由於職務法庭對其職掌自我限縮所以關於司法首長「不影響審判獨立」的職務監督,保訓會就堂而皇之進行實質審查。例如在一○三年桃園法官無故延滯案件進行,司法首長命其「嗣後注意」,及近日愛心便當爭議,司法首長「促其注意」,均因法官提出再申訴,而由保訓會審理保訓會決定書援引法官倫理規範」作出解釋,宣示法官應有的行為準則,看似洋洋灑灑,其實卻是舉世罕見的怪異法制

保訓會係對「上命下從」的公務員權益提供救濟,如今竟由保訓會來界定、詮釋強調獨立審判的法官專業倫理,不僅混淆權力分立架構,形成行政權指揮司法權荒謬現象,根本不符合機關功能最適原則」。這種強烈的違和感,再對照職務法庭立法理由基於司法機關懲戒自主憲法原理」,愈發諷刺。

問題出在哪裡?德國法制雖區分「影響審判獨立」和「不影響審判獨立」的職務監督,但前者係由職務法庭審理,後者則由行政法院審理,兩者均屬司法權範疇,符合「司法機關懲戒自主之憲法原理」。但在台灣,保訓會掌管一般公務員的職務監督救濟,其再申訴決定有拘束各機關之效力,且不得提起行政訴訟保訓會儼然成為「法官倫理規範」的終局決定機關,這樣符合權力分立和司法審查的原則嗎疏於考慮本國法制環境對外國法制不加思索籠統套用,輕易就將「司法懲戒自主之憲法原理」自我閹割,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愛心便當雖然免費,但張冠李戴錯誤詮釋,則會讓司法權付出重大代價!











醫護禁出國 紓困條例的「時中」劍?


2020-03-02 00:33 聯合報 /   許凱傑/法官(南投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醫院醫事人員出國禁令,引起熱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月廿三日宣布「除非經過報備者,擬限制醫事人員出國」,引發各界熱議。指揮中心搬出醫師法第廿四條醫療法第廿七條,認為醫師及醫療機構分別於法定傳染病的預防或重大災害,都有遵從主管機關指揮義務等規定來回應。

但憲法賦予人民遷徙自由的權利,除非為了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都不得以「法律」限制。雖然防疫工作是在維護公益,但指揮中心宣布的「出國禁令」,仍應要有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授權限制醫療人員出國,才能限制。但翻遍醫療法或醫師法,找不到對於醫師出國管制的規定,所以指揮中心援引上述法律,都不妥當。

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六條中的概括條款規定「依其他法律限制或禁止出國」才能限制人民出國,也呼應憲法對於遷徙自由的保障。在少部分輿論聲援質疑下,指揮中心雖然在二月廿七日的記者會上以「協商會議沒有詳細討論法源,主要考量有多條法律可以適用」作為回應,但此種「先限制,再找依據,反正會給補償」的心態,與行政機關需依法行政的原則相悖

立法院已於二月廿五日火速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下稱紓困條例)》。而矚目焦點之一,是第七條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命令或措施」。這也是前次因應SARS病毒,由立法院制定臨時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防治及紓困暫行條例》所沒有的規定此規定雖然看似授權指揮中心得以行政命令做出與防疫相關的極大權力,但是《紓困條例》對於人民出國限制依然隻字未提顯然立法者不欲透過《紓困條例》限制人民出國的權利

其實,若指揮中心在召集各級醫院討論後,仍一番好意要「禁止」相關醫療人員出國,在立法院仍來不及修正《紓困條例》或另訂相關出國管制的法律前,可以考慮頒行無強制拘束力參考標準,就限制出國的區域、落日條款及詳細的補償的規定例如紓困條例徵用調用補償規定避免醫療院所醫療人員勞資糾紛),並請各公私立醫院以內部管理的方式配合,制定合理的請假規定,而非直接下令「禁止」醫療人員出國。

盧梭言「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在防疫的關鍵時刻,縱然不希望糾結在法律的泥淖裡,而讓防疫措施顯得縛手縛腳,或為人權一百分,防疫零分的荒謬現象。但願能藉此討論,強化公眾對於法治及人權意識,再以這股力量支撐防疫的行政舉措,更能提升民眾法意識遵循政府頒行合法、合理的措施,平安共度這次疫情的危難。












關懷醫院基層勞動者


2020-03-02 00:41 聯合報 /   陳啟濃 /國中校長(南縣水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院內感染,一名醫院清潔工與三名醫護人員感染。圖為2003年爆發SARS疫情,嘉義長庚醫院一位清潔工忙著為電扶梯消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確診卅四案例在醫院衍生出一名清潔工與三名醫護人員感染,目前這四名案例雖只是輕症,然民國92年(二○○三年)和平醫院爆發的SARS,除因院方隱匿疫情就是因醫護人員洗衣工救治疏於做好防疫措施,造成後來院內大傳染,犧牲了好幾個醫護人員

對於疫情指揮中心在防疫上專業的指示,國人應嚴格執行外,針對醫院的洗衣工、清潔工、搬運工以及許多看護,指揮中心以及各級醫院,都應該採取更綿密的關心與防疫教育訓練因為這群基層勞動人員,欠缺防疫專業,卻要每天穿梭於醫院各角落,而且他們都是經濟狀況比較弱勢者,辛苦之餘欠缺一般中產階級的健康資本,面對疾病,相對說來比較險峻

為了養家不得不每天往醫院鑽,處理的都是最容易沾染細菌病毒的衣物或廢棄物,其危險性並不輸醫護人員。希望醫院照顧他們的作為,應等同醫護人員等級。這群醫院工作人員,在勞務安全防疫物品上需要得到更多照顧。照顧好他們,才能做好整個醫院防疫工作











一級開設 防疫生活指引有哪些?


2020-03-02 00:22 聯合報 /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學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上月27日宣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至一級開設後,陳時中再度被指派為指揮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全力防堵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衛福部陳時中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在上月廿七日行政院會中,建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即宣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從二級提升為一級開設,指揮官依然是防疫獲得民眾信任的衛福部長陳時中。但二級開設與一級開設有何差異?有無民眾該配合或是遵守的防疫生活指引

一級開設後的首場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被問到移工問題時,他卻說:「在這個移工保護上面,當然這是勞動部主管的權責,那我們會提醒他們,對於勞工移工的權利也要注意。」一級開設的指揮官,當然有權力跨部會指揮,但是陳部長兼指揮官這麼說,是不是蘇院長只給名分沒有給實權

一位歷練豐富的友人告訴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但是他看不到有何差異?從例行記者會的出席人員到疫情指揮中心的組織架構、人員等等。

行政院發言人Kolas說形式上,一級開設後,指揮中心的常態會議,將由各部會副首長進駐,詳細做法由指揮中心對外說明。而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一級開設後加強方向為三大面向,包含強化橫向聯繫、中央與地方合作、醫院加強部署。

蘇貞昌院長表示防疫視同作戰,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要做好預防社區感染的準備;但更該授權一級指揮官進行跨部會的指揮。

事實上,民眾更關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級開設後,在防疫措施上有何生活指引?如戴口罩的時機有無改變?多少人的室內集會要停止?宗教遶境活動是自主決定或是指揮中心有依循準則?多少人的戶外集會是否限制?路跑活動由各縣市首長決定辦理與否,還是由指揮中心提出一致性的規則等等,具體明確的生活指引,可讓民眾安心並有所依循,才能共同攜手防疫。












第二階段防疫 高壓鍋蠢動


2020-03-02 00:22 聯合報 /   傅柏畯/副護理長(基隆市)
衛福部長陳時中(中)日前到衛福部桃園醫院,了解醫院部署準備,護理人員向他說明發放宣導單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92年(二○○三年)SARS重創了台灣醫療體系,和平醫院封院期間,我們痛失了七名醫護人員,所以因著SARS經驗,時隔十七年後面臨新冠肺炎,台灣有著超前部署警覺性敏感度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累積四十確診病例,在國際上堪稱公衛防疫的典範,但遺憾的是,卻也在第卅四確診案例後,發生了院內感染的現象。猶記得第一階段檢疫期間,我們看見民眾因著恐慌搶購口罩,導致社會氛圍緊張,直到政府介入徵用與配套措施後,就在二月中左右,因疫情似乎沒有人們想像得多,口罩之亂才漸趨平息。但身處醫療機構中,我們知道接下來防疫才正要面臨未知的最大挑戰,如何防止疫情擴散保護醫護人員執業安全,是醫院首要顧念

隨著二月中之後,陸續有台商包機境外旅遊返國零星社區感染的族群,抗疫的任務隨之加重,民眾因害怕就醫就被隔離的「隱匿現象」出籠,無法配合居家檢疫隔離的案例屢見不鮮,如何在醫院體制下有效分流就醫人群及管理篩檢與治療系統,便是一大考驗。第一線醫護人員在沒有增加人力的狀態下,輪流廿四小時堅守治療照護的崗位,醫院的管理階層跟隨著疾管署的每日疫情說明,隨時開會討論應變措施,可以感覺到第二階段防堵疫情擴散與院內感染的任務正要開始,這個高壓鍋已蠢蠢欲動。而在第一階段檢疫階段,醫療機構不論是在人員與資源上,已有一定程度的耗能,接下來如何持穩的堅固醫療系統便是最重要的事。

此刻我們需要能穩定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站在前線,不乏聽見擔憂與害怕的聲音,但以有邏輯與系統篩檢治療方式協助醫護人員安全執業,是政府與醫院的責任。我們更需要民眾對疾管署政策與各醫院規範的配合,才能有盼望的持續抗戰下去,而醫護人員要有更堅定的態度與專業素養,成為民眾的依靠,這需要民眾有心配合與醫護有愛堅守。

「愛」其實不該分政治、國籍或民族,唯有齊「心」,我們才能在艱難困境中,展現人性該有的高度與格局。每個生命都彌足珍貴,為每位病人祈禱,為每位醫護人員祝福,我們相信一定可以戰勝這一戰。











疫情失控? 韓國主動調查、全數檢疫


2020-03-02 00:25 聯合報 /   盧鴻金/韓國新安山大學教授(韓國京畿道安山)
韓國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增加,對韓國社會各領域造成極大影響。圖為韓國總統文在寅二月二十五日到疫情最嚴重地區大邱視察。(美聯社)


在武漢的疫情如火如荼展開之際,韓國感染數字一直維持在二十多人,增加速度平緩,心想韓國控管有條有序,是時還為台灣實施實名制,每周每人限購兩張口罩感到不可思議。但在大邱新天地教會女信徒卅一號二月十八日確診之後,情況急轉直下,到三月一日確診數字已達三千七百多例,一時人心惶惶,對於韓國社會各領域影響極大。

許多外國人憂慮韓國疫情是否已失控,歸納疫情快速增加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韓國採「主動調查、全數檢疫」的方式,只要是新天地宗教名單已掌控,信徒加研習生約近三十萬人信徒,各地方行政當局一律主動聯絡、追蹤,有症狀者立即實施檢疫。加上韓國並未限制人口流動,處於潛伏期中的感染者任意移動,連帶使得精神病院、軍隊、基督教會等均發生確診病例。在種種複合情況下,確診患者數字呈現爆發性增長態勢。

從二月初起,一般民眾已開始嚴肅看待此一事件,政府也一再宣導注意事項,教育部等政府機構也勸導各級學校取消密集聚會的場合,例如畢業典禮和新生入學典禮等,開課日期也延到三月十六日軍隊更已下令停止實施休假、暫停韓美聯合軍事演習、呼籲宗教界暫停各種法會、彌撒、禮拜聚會等活動,避免疫情持續擴大。

新冠病毒疫情日趨嚴重之際,也帶動消費心理萎縮,一般民眾不願外出、聚餐、消費,購物則以網購為主。因此一般傳統市場、餐廳均陷入蕭條局面,為此,韓國政府也緊急編列特別預算六點二兆韓元,意圖振興經濟。

目前韓國新冠肺炎疫情最為迫切、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負壓病房嚴重不足,導致數位確診患者在等待醫院通知時死亡。尤其大邱、慶北當地的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但該兩地的患者約占整體確診者的八成,因此韓國政府已緊急規畫將患者移動到其他區域隔離就診。尤其韓國城鄉發展差距明顯醫療資源仍以首爾京畿道等大城市為優。此外,醫療人力、物資的投入亦有待增加與落實。

目前韓國在看待疫情發展、檢討擴散原因時,仍難免落入政治傾向的考量與判斷。在野黨猛烈抨擊文在寅政府未能全面管制中國人入境南韓,導致疫情失控。但執政黨則堅守政府已經實施有效政策,讓赴韓的中國人銳減;並說明疫情擴散的主要原因為新天地信徒接觸、傳播頻繁所致預計政爭將會延長至四月中旬國會議員選舉,並對選舉結果產生影響

韓國民眾已經認知到接下來的數周將是重要關鍵期,目前除購買口罩不易之外,尚未發生搶購民生物資的情況,政府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的記者會讓民眾確實了解最新的發展情況,大部分韓國民眾也依據政府的呼籲,做好個人預防措施,並減少外出與參加聚會的次數。

期待全球疫情獲得緩解,讓民眾生活早日回到正軌。

楊志良/新冠肺炎的最糟情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新冠肺炎的最糟情境

◆  薛承泰/天擇的再現







楊志良/新冠肺炎的最糟情境


2020-03-02 00:22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退休教授)
國內出現第一起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事件,部分醫院暫停一般病房探病,加強防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目前全球已有近九萬確診個案,及近三千死亡案例。他們的臨床及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人類可能面對自民國7年(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以來,最嚴酷的全球疫情大考驗。

新冠病毒可算是一種十分成功的微生物首先它的傳染力非常強,比 H1N1 有過之而無不及,飛沫及接觸皆可傳染,家人共餐、牧師佈道,即可傳給多人;再來是有很長的潛伏期,在潛伏期間就有傳染力

更重要者,它有不少無症狀,甚至不發病的帶原者。十一歲少年的確診,其實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因為他沒有症狀,只是因有病患接觸史,才被篩檢發現,否則必然繼續趴趴走。

民國98年(二○○九年)的 H1N1 大流行,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感染,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並非高估。更嚴重者,新冠肺炎的致死率比 H1N1 的零點零二%高很多,目前全球確診個案的死亡率約近一%,是流感的近五十倍,如果一直未能發明有效的藥物及疫苗,最終將造成千萬以上的死亡。

川普一向不把流感疫情放在眼裡,美國也不像台灣會大規模接種流感疫苗,因此這一季(通常以十月秋冬開始算至隔年五、六月)已有二千萬人感染,一萬六千人死亡。但他們在了解新冠肺炎病毒的厲害後,也緊張起來,發動全面的防疫作為。

台灣對新冠病毒的防疫,仍然依循:一、防堵於境外;二、發現入侵一個不漏;三、避免境內傳染;四、緩和社區感染。以成果論英雄,各界原以為台灣距中國大陸最近,人員貨物來往最多,應是重災區,但實際上,相較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為優,至今可謂功績卓著」。

原因一方面是二千年即設立疾病管制局現為疾管署),完備傳染病防治法」,依法可強制隔離治療病患及疑似感染者、徵用防疫物資、動員醫事人員等。另一方面是已有多次設立指揮中心的經驗,加以兩岸因政治情勢,在疫情發生前,來台陸客人數已大幅減少等因素,得以至目前為止防疫表現非常優異。

但本人自元月下旬起,多次在媒體上提出警告,爆發社區感染必不可免。目前韓、日病患已達數千和近千人,若平均每名病患接觸二、三百人,就要追蹤幾十萬人,即使做得到,也將耗盡防疫的能量

H1N1流行時,當確診病患以萬名計,就不再追蹤可能接觸者,只能加強全民個人防護,全力醫治病患,減少死亡。台灣的新冠疫情已逐漸進入社區大量感染併院內感染的階段,必須有所準備

防疫政策及措施,必須分析臨床發現及流行病學的資料,採行因應之道。根據中國大陸至二月廿三日資料,發現感染者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除原已患有其他疾病者,甚少感染;死亡率八十歲以上近十五%,但隨年齡急速下降,七五到七九歲八%,六十到六九歲三點六%,四十歲以下零點二%,十歲以下近乎為零。然而政府至今仍比照流感,將防疫重心放在青少年、學童(H1N1的主要患病年齡群),反而耗用大量防疫資源及人力,令人不解,在可見的未來,要有與新冠病毒長期共處的準備。

全民支持及配合防疫措施,對罹患者及配合隔離者,非但不可予以汙名化,且應給予溫情關懷。因疫情必然引起若干人高度恐慌,1922防疫專線應同時聘請心理師協助;民眾則可使用「心情溫度計」App自我量測,或撥打1925依舊愛我)、1995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尋求協助。

期待最糟情境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