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379/web/
◆ 聯合報社論/迎戰疫情第二波攻勢,要拿出新策略
◆ 聯合報黑白集/0加4的「智慧」
◆ 經濟日報社論/別低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別低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2020-03-01 23: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恐慌也日益加重,各界渴望知道疫情究竟何時能獲得控制,進而平息?整起事件對全球經濟影響面向、程度又是如何?疫情結束後,經濟到底是呈現快速強勁的V型反彈、蓄勢待發的U型反彈,抑或是低迷不振的L型走勢。
對此,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依現今情勢預測,疫情將使今年中國GDP成長率下滑至5.4%,且視病毒在亞洲或全球蔓延程度估算,全球GDP成長率將分別下跌0.5、1.3個百分點;信貸評級機構穆迪則認為,若疫情再惡化,全球GDP成長將重跌至1.1%;IMF相對較為樂觀,預測疫情將使中國GDP成長率從前次預測的6.0%下降至5.6%,全球則從3.3%下修至3.2%,且當疫情不再持續惡化時,全球GDP成長可望出現V型復甦。
然而,無論透過哪種經濟模型去預測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及復甦時點,都必須先對疫情本身的嚴重程度、持續期間及影響範圍有個預先假設,亦即各個經濟模型的預測能力取決於對疫情可能發展的假設。問題是日前中國以當前疫情發展與對政府防疫措施的評估所跑出的數學模型預測,以及英、美等國流行病學相關機構及專家所發表疫情預測,大多指向2月中下旬應為疫情高峰期,疫情可能在4月穩定。對照時下疫情似見失控的發展,顯有樂觀之虞。
再者,根據典型的流行病學數學模型可知,疫情擴散的動態歷程可以隨時間軸描繪成一條S型曲線,將累計受感染人數分為四個階段:起初為相對平緩的第一階段,之後病毒開始快速擴散,來到受感染人數上升速度加快的階段二;當新增治癒數高於傳染數後經過反曲點,將進入受感染人數增加速度趨緩的第三階段;隨後到達第四階段高原區後,疫情逐漸平息。
惟描述疫情動態變化背後的微分方程式模型並沒有代數解,運作時尚須經過專家的校準程序。所以,若相關單位要將此模型應用於預測疫情發展時,不僅需要對當前疫情有精確的掌握,還必須對病毒特性及傳染途徑加以了解,以便估算諸如傳染率、接觸率、病程及致死率等參數值。
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醫療科學界對新冠病毒發生及傳播途徑的認識依然不夠清晰。一來是疫情尚在發展階段,已確診病例可能僅是冰山一角,輕症、無症狀個案的感染狀況仍不為人知,遑論因檢驗技術或成本問題而未曾進行檢驗,或是基於不同原因而選擇隱瞞疫情的國家;二來是在病毒源頭、感染者數量、案例資訊皆不足的情況下,難以判斷何者為具傳染能力的病患、易感染人群,加上現階段各地感染人數、死亡人數正以不同的速度動態變化,更無法準確計算傳染率與致死率。因此,在置入的校準參數值精確度不高下,對各國防疫措施有效性的量化評估、應對措施的強度決策、醫療資源需求的預估等都將相當困難。
由此可知,現階段要判斷疫情何時結束尚言之過早,以此為前提假設所進行的總體經濟估計(GDP成長率衝擊程度、復甦樣態及金融市場走勢的預測),充其量也僅能稱為猜測。因此,若各界一味相信模型所估計出的結果,極有可能低估其嚴重性,致使政府與企業決策暴露在重大風險中。
要言之,由於疫情持續擴散,病毒的傳染能力及危害性依舊難以估計,故現階段評估疫情衝擊的策略,應為提高風險意識,對疫情可能帶來的各種情境嚴陣以待,並就各大機構所提供的經濟影響預測進行專業校準。此外,由於個別產業所受影響差異甚大,政府亦應依照個別產業特性評估其受影響之長度、廣度及深度,業界則應隨時追蹤疫情發展以調整決策,方能將疫情對經濟及企業營運造成的衝擊降至最低。
聯合報黑白集/0加4的「智慧」
2020-03-02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長游錫堃聘洪慈庸為機要顧問惹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講究的是「資深制」,蔡總統卻偏偏屬意毫無國會歷練的游錫堃出任院長,這要怎麼帶領國會,令人百思不解。果然,游錫堃一出手就讓人跌破眼鏡,他竟找了只當過一屆立委的洪慈庸來當顧問,還說要借重她的「經驗」。游院長的眼光確有過人之處,但說服力則稍嫌薄弱,因為零加四等於幾,連三歲小孩都會算。
游錫堃之所以聘洪慈庸,說穿了,既不是如他所宣稱的兩人在「性別」或「年齡」上很有互補性,更不是洪慈庸短短的四年國會資歷有什麼足以讓他「借重」。事實上,游錫堃只是趁機擴大他旗下的「正國會」派系在立法院的地盤罷了。
洪慈庸三年前與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之新聞局長卓冠廷結婚後,與民進黨愈走愈近,林佳龍就是正國會最大將。去年洪慈庸退出「時代力量」後,未能連任,但外界預料她改投民進黨是遲早之事。游錫堃這次捷足先登,利用她來壯大「正國會」的聲勢,同時也兼能用她來掌握時代力量在國會的動向。
這也凸顯了蔡英文的困境。她讓游錫堃擔任立法院長,就是為了制衡民進黨派系,尤其新蘇連。但現在,游錫堃也在擴張自己的派系了。
聯合報社論/迎戰疫情第二波攻勢,要拿出新策略
2020-03-02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疫情延燒,南韓、義大利、伊朗等國都出現大爆發,圖為南韓消毒街道。(路透)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人們迎來的,也是新冠肺炎病毒的第二波攻勢。外在情勢上,疫情迅速擴及各大洲,南韓、義大利、伊朗等國都出現大爆發局面,全球進入「非常高」的風險等級。內在形勢上,台灣連續爆發查不出感染源的病例,且透過病人和看護導致醫院的內部感染,包括台灣旅遊者自日本、中東等地區都帶進了病毒,情勢日益棘手。
目前全球的疫情地圖,重點仍在亞洲,但應對不足的韓、日已呈疫情爆發,歐陸、中東、中南美洲也均告失守。在第一個多月的首波防疫戰中,感謝國內防疫人員的不眠不休,堅守城池,使台灣防疫成績表現出色。但新冠病毒第二波攻勢來勢洶洶,加上學校開學及二二八、清明連假的人口流動,我們的防疫戰略必須全面盤整,民眾也應重新認識防護之道。
人類對新冠病毒仍相當陌生,一個多月的接戰經驗,公衛界稱其為「最完美的病毒」。這種新型病毒狡猾善於突變,它既頑強又柔軟,進入人體後,人類至今一籌莫展。從好的方面看,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比SARS低佷多,比較不必過度恐慌;從壞的方面看,它的傳播率很高,防不勝防。尤其,許多患者染有病毒卻無發燒、咳嗽等症狀,他們甚至不知道要就醫,卻在防疫網外遊走。
沒症狀但具備傳播能力的病毒,最為難防。甚至有些已痊癒出院的患者再接受追蹤檢測,竟呈陽性反應,使接觸過他們的人成為高危險群。台灣迄今痊癒出院者僅十二人,滿懷重生喜悅之餘,不能不防新冠病毒逆襲。
台灣日昨出現的「院內感染」案例,一發現即有四起。專家研判,應該是護理人員及清潔人員接觸患者或物品後,未確實做好手部清潔、消毒,而後不慎接觸臉部或口鼻,導致感染。這樣的慘痛教訓,值得民眾警惕:不要忙著排隊買口罩,卻忽略平時「勤洗手」的重要性。
一個多月來的抗疫經驗,不少人已逐漸理解:一個簡單的「勤洗手」動作,竟是最佳的防疫自保策略。這顯示,過去大家對傳染病的恐慌,其實是衛教及公衛意識不足,真正該補強的是衛生知識與生活習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費盡心血四處圍堵疫情,其實教會民眾勤洗手更有效。
衛教是公共衛生的基礎,民眾若衛生知識不足、生活習慣不佳,公衛體系再多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洗手、擦乾是很簡單的事,竟然要新冠病毒當老師,何其諷刺?不僅如此,人們生活作息多親近陽光,不在人多處逗留可免感染也是極簡單的道理,但要落實卻何其困難。
新冠病毒肆虐,最終仍然寄望藥物、疫苗的研發成功來解決。目前國衛院和幾所教學醫院都有相當進度,問題是研發到商品化量產之路仍很漫長。技術與科學門檻或許不是最關鍵,疫苗生產後的市場才是最重要;而國際疫苗大廠從來都是利益導向,看不到市場獲利潛力,疫苗研發常常戛然而止。以國衛院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及疫苗之研發為例,就是運用過去研發SARS、MERS未達陣的「半成品」;原因是,當年好不容易研發到生物試驗階段,病毒就消失了。
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研發新冠病毒的疫苗及藥物,也傳出若干進展;但要取得人體試驗成功並投入生產,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國際間彼此交換抗疫和治療的技術與方法,對待輕症和重症病人各有何迅速有效的療方,以降低患者死亡的風險。中國大陸累計治癒人數已達四萬多人,樣本數目最龐大,經驗也很豐富;儘管兩岸間政治溝通不良,但醫界和學界的交流絕不能中斷。在此之前,全球雖未找到對抗新冠病毒的良方,但人們只要勤洗手,或許就能降低被病毒入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