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經濟/第三次能源轉型首重「三穩」

.聯合報社論..當不負責企業遇上不負責政府
.聯合報黑白集.陳映真的夜行貨車
.經濟日報社論.第三次能源轉型首重「三穩」









經濟/第三次能源轉型首重「三穩」


2016-11-24 00: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電力供應,從光復之初的水力發電,到上世紀70年代改以燃煤火力發電為主力,再到70年代末邁入核能發電,從水力到火力再到核能,歷經兩次重要的能源轉型,除因為國際石油危機影響,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台灣從農業社會邁向工業社會,電力使用需求大增,而我國又是一個高度仰賴從國外進口能源的國家,兩次能源轉型既要考量國際能源供應現實,更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所需。
今年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政見中,強調我國必須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換言之,未來九年,占國內供電約18%的核能發電要逐步歸零,蔡總統寄望綠能取而代之,這項重大轉變,將會是我國第三次能源轉型。相較於前兩次能源轉型,第三次能源轉型的挑戰更大。
近20年來,國內新電廠開發愈見困難,包括核四、彰火等電廠,不是興建過程延宕,就是在評估作業時就已胎死腹中,以致於近年台灣供電情況每下愈況,備用容量率在1999年達到28.1%的近30年高峰後一路下滑,去年時只剩11.5%,今年更極可能掉至個位數。過去十年台灣的供電情況,可以用「吃老本」三字總結。
台灣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過慘痛的限電危機後,藉由開放民營電廠等方式穩住供電,九家民營電廠陸續投入供電後,從2003年迄今,台灣從未限電。然而,這個「電力淹腳目」的好光景已不復見,近兩年供電愈見捉襟見肘,今年情況尤其嚴重,過往不應出現供電吃緊的秋天,多次出現供電警戒,顯示國內供電穩定已經響起了警報。
在供電環境相對脆弱之際,新政府仍決定推動綠能並逐步減少核能,在2025年時,將再生能源的供電比重,從目前的4%大幅提高至20%,這樣大膽的構想,日本朝日新聞日前專訪經濟部長李世光時,直言蔡政府的非核能源政策在亞洲罕見。「罕見」或許是日媒的客氣之詞,背後的真正含意,則是對台灣是否能在2025年前完成綠能取代核能的政策抱持質疑。
不只朝日新聞質疑,包括美、日、歐等在台商會,或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等企業家,都對未來幾年台灣在推動能源轉型時可能出現的缺電問題提出警告。
林全內閣上台後,已經兩度暗示,若國內出現供電危機,會考慮讓核一、核二兩部目前停機的機組恢復發電;經長也表示,對於推動綠能,台灣的「時間壓力非常大」。
蔡政府非核家園的目標已定,此事攸關蔡總統與民進黨的政治生命,未來出現轉圜的機會極微,但台灣第三次能源轉型關係國計民生,政府有必要更細緻的說明轉型的路徑、時程與投入成本,以利企業、國人提前做準備,期間也必須要兼顧三個「穩」,才能將我國第三次能源轉型的陣痛降至最低。
第一個「穩」是穩住供電。從德國與日本的綠能轉型路徑來看,適當使用火力甚至核能發電,是等待提升綠能發電比重、又能穩住供電的必要方法。林揆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若台灣缺電,就會重啟核一與核二,雖然遭致部分民進黨內人士或環團抨擊,甚至揶揄又是髮夾彎,但這其實是理性、務實的作法,應予以支持。
第二個「穩」是穩住電價。日本在311福島核災後,採用大量天然氣發電以取代核能發電,造成電價大漲,企業與民眾負擔加重,台灣未來幾年也會走類似日本的老路,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政府必須提早擬定政策,若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揚時,政府要如何穩住電價。
第三個「穩」是穩住碳排放,在增加火力發電以因應降低核能發電比重的同時,政府也應該做好汙染控制,以避免碳排放激增並帶來新的環保爭議。
非核家園與推動綠能是新政府的理想,然而,穩定的供電、電價與控制排汙,則是台灣發展經濟時必須面對的現實。理想與現實兼顧,是我國推動第三次能源轉型時不可忘記的硬道理。

聯合/陳映真的夜行貨車


2016-11-24 00: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陳映真作品「夜行貨車」書封,畫中人物即為陳映真。 圖/遠景提供

現今被歸類為「左統」的陳映真,曾是台灣鄉土意識的掌旗者。
七○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合法性動搖,政治反對運動勃興。陳映真曾是當年台灣鄉土運動的弄潮人如今病逝北京,其一生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陳映真和《夏潮》團隊,曾是當年台灣政治反對運動在論述和動員上的重要支柱,許多憤青學子皆受其感動與啟蒙。陳映真在文學上使用的是大家共同的語言,但在政治上則心有所屬。因此,解嚴後,陳映真去到北京,其他鄉土運動者如王拓等則傾向或進入主張台獨的民進黨。
這是那個時代人物常見的「同途殊歸」。譬如,當年鄉土人物高舉反帝反美口號;但至當年的政治反對者也成了今日的既得利益者後,反帝反美已在其政治論述中消失。
陳映真受到台灣文壇及政壇的尊崇不衰,是因為他的真誠、熱情與才華感動並折服了眾人。許多今日文壇及政壇的俊彥,當年心中那株火苗是由陳映真點起來的,只是後來的歸趨不同。因而,即使是同途殊歸,陳映真仍然被人懷念。
陳映真的中國思維,幾乎是形成在文革高峰期;但當中國崛起儼然已成舉世共識,台灣人的中國情感卻陷在低潮。陳映真的中國情懷或許太過癡情,相形下就顯得這一代台灣人的中國感情有些吝嗇。
人生有如陳映真的小說《夜行貨車》,也許每一個車內人都自己覺得心燈是亮著,但路畢竟是黑的。

聯合/當不負責企業遇上不負責政府


2016-11-24 00: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復興航空無預警宣布解散,松山機場停機坪與機棚停滿興航的飛機。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復興航空驟然宣布解散,留下大量旅客滯外及員工失業的爛攤,讓投資人和社會大眾錯愕不已。兩次飛安事故及過度擴張造成營運困境,加上兩岸關係倒退陸客止步使載客率大跌,讓興航選擇黯然退出航空市場。更糟的是,政府在整個事件中簡直宛如旁觀者,看不到任何監督、應變或管理的角色,令人失望。
復興航空之所以選擇「解散」,而不同於一般艱困企業宣告「破產」或申請「重整」,原因是:一,興航的資產仍大於負債,依法不能宣告「破產」。二,一般申請「重整」的企業多因財務困境暫停營業,仍試圖維持公司的存續;而興航資方則已完全失去經營意願,所以片面宣告解散。
但興航銀行團卻抱持不同看法,他們反對直接解散,將向法院提出重整之議清算債權,並尋找新的經營者接手,讓飛機續飛。這個想法,為這家已有六十五年歷史的公司提供了另一個解決可能:若真有人願意接手,至少可避免該公司兩千名員工立即失業,包括既有航權及離島旅客的輸運也可以保住。然而,如果客觀環境因素不變,有沒有人願意接手這個「每天開門即虧一千萬」的燙手山芋,則是個大問號。
從這次興航宣布停飛手法之粗糙,恰可看出該公司第三代接班後的暴走作風:好大喜功式的擴充、缺乏責任感的飛安管理、缺乏深思的經營決策,短短幾年即把公司推向絕境。我們不能說新生代接班都不可靠,但這種不知先人創業之艱苦、卻把龐大事業當成兒戲般揮霍的故事,在台灣恐怕不是罕見案例。否則,上個月才在那裡慶祝加開五個日本航線,這個月就把旅客和員工全都死當,請問這是什麼企業責任?而停飛當天的訊息遮遮掩掩、反反覆覆,把信賴公司的股民耍得團團轉,這又把信譽和形象放在哪裡?
興航宣布解散的草率,對照政府主管部門從交通部、金管會、民航局到證交所的一路「狀況外」,恰成正比;要說興航有多不負責,那行政部門就有多無能。八月間興航旗下的「威航」宣布停飛,已是一大警訊;但政府卻當成這只是廉價航空市場可有可無的自然淘汰,不以為意。尤其,興航停飛的訊息傳出後,一時間竟沒有任何部門可以證實消息之真偽;因此,只能任由投資人在市場瞎摸,而有心人士則趁機倒貨。行政院跨部會會議,也只見一群副主管參與,如無頭蒼蠅。興航匿報重大訊息,主管機關卻坐視市場翻雲覆雨,事後僅由證交所罰款一五○萬元,民航局裁罰三百萬元,這於事何補?
復興航空在資產尚有五十幾億元淨值下宣布解散,另一原因是,「日虧千萬」的窘境看不出有好轉跡象;其潛台詞就是:「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會讓兩岸航線一直賠下去。」對興航而言,近年開了十幾條兩岸航線,正在蒸蒸日上;但五二○後兩岸關係轉冷,陸客大減,興航擁有的二線城市航點受到的打擊最沉重。往後看,政府政策毫無鬆動或解凍的跡象,再硬撐下去,不可能等到轉機,不如早日死心。
從這點看,即可知兩岸關係倒退引發的後遺症正在擴大。先前的遊覽車、民宿、土特產、旅遊業叫苦只是序曲,現在,野火已延燒至航空及旅館業。以興航為例,公司一關門就是兩千員工失業,十萬旅客權益受損,若干偏遠地區航線中斷,下游旅行社受牽累者更不計其數;這些,政府都不放在心上嗎?諷刺的是,面對這麼嚴重的經濟事件,主管機關只會喊著要辦「內線交易」,卻拿不出辦法來幫消費者、員工及離島居民解圍,當然更不會想到聰明的解方;這樣的政府,有能力服務民眾嗎?
從台化關廠、中油南遷、台塑被迫討回饋金一路下來,政府對企業的不友善,歷歷在目。如今興航主動棄子投降,莫非隱喻著一個經濟黑暗時代的到臨?

聯合筆記/總統 不必那麼嚴肅

.川普「地雷」 恐引爆內外危機
.五新革命…叫電商,落伍了
.聯合筆記/總統 不必那麼嚴肅
.接文化總會 名正更要言順
.興航無預警收攤 就怕連鎖崩塌
.政府螺絲鬆 興航第一槍
.興航 眼看它樓起樓塌
.地價稅民怨/只顧大老闆負擔 不管小百姓死活?







聯合筆記/總統 不必那麼嚴肅


2016-11-24 00:02 聯合報  張立

美國總統歐巴馬(左圖)與前總統馬英九(右圖)卸任前拍影片自嘲。
歐新社、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句話說,「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美國總統選舉落幕,歐巴馬正式進入看守期,他半年前拍的一部影片,想像下台後的生活,最近又在網上流傳,歐巴馬用自嘲與反諷的方式,充分展現幽默與氣度。
歐巴馬的影片名為沙發統帥(Couch Commander),形容掌管三軍的統帥,一夕間變成只能對沙發上的遙控器發號司令;影片開頭,副手拜登建議歐巴馬下台後去申請駕照,但歐巴馬去辦理時卻受到百般刁難,並要求他出具出生證明。他掏出證明時特別強調,「這是真的」,承辦人員仍以質疑的語氣問說,「真的嗎?」
美國總統選舉有所謂的「美生條款」,意即候選人必須在美國出生,而歐巴馬的非裔背景一直被對手質疑。申請駕照的段子,歐巴馬幽默回應了對他是否在美國出生的話題。儘管政治立場的問題,歐巴馬並不能讓反對他的人相信他,但他至少可以拿自己開玩笑,不是氣急敗壞、不必臉紅脖子粗。
或許受到歐巴馬啟示,前總統馬英九卸任前兩天,也拍了一部類似影片。馬英九首先提到死亡之握,並拿出護手霜自嘲要好好保養雙手;接著說起鹿茸的笑話,用毛筆罰寫三遍。馬腦水母、逆轟高灰等遭人訕笑的話題也都進入劇本。
馬英九不是個幽默的人,他的笑話通常很冷,他拍的影片當然遠遠不如歐巴馬自然、好笑,雖然此馬不如彼馬,但多少展現出誠意,願意面對自己的不足,仍然得到相當多掌聲。
愈是開得起自己玩笑,愈能展現氣度,政壇上對待敵人本來是刀刀見骨,歐巴馬在影片後段,向已退出政壇的眾議院前議長貝納請益退休生活;貝納是共和黨人,與歐巴馬時常意見相左,兩人卻共同為搞笑影片收尾。回頭想想,馬英九的影片,如果是和在APEC上風光露臉的宋楚瑜共同演出,又是怎麼樣的風景?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歐巴馬八年政績普普,但他慧黠、幽默的特質,近年來大概只有雷根可與之相比;那年雷根遇伏擊中彈,看到夫人南西的第一句話,「親愛的,我忘記躲了」,讓南西放下心來。
生活太苦悶,日子不必過得那麼嚴肅,歐巴馬豁達看待卸任,馬英九跟進拍了影片,期待下一部,但會是誰?






地價稅民怨/只顧大老闆負擔 不管小百姓死活?


2016-11-24 00:02 聯合報  許松/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長(台中市)


地價稅大漲,各地民眾紛表不滿,群起抗議,各縣市政府雖分別採取應變措施,但問題似仍未平息。
公告地價大漲,除增加民眾負擔外,也使公有土地租金隨之調高。報載行政院日前緊急採取補救措施,對國有地、科學園區及加工出口區及促參案件等公地租金擬分三年緩漲;而對於地價稅暴增所引發的民怨,卻仍責由地方政府採分期繳納或延長自用住宅申請期限方式自行處理,並未解決一次調漲太多,以及公告地價調整不合理租稅公平問題。
地價稅雖為地方稅,公告地價之調整也是由地方政府自行評定,如何補救交由地方政府自行處理,當無不妥;惟鑑於地價稅之課徵,涉及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之規定,亦為中央土地政策之一環。民眾地價稅之調整與負擔輕重,自應由中央政府衡酌國內社會經濟環境與民眾負擔能力,予以統調節救濟,以免分歧,更加引起民怨。
平均地權條例規定公告地價應每三年調整一次,必要時得延長之。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六年間均未調整公告地價,以致七十八年調整後當年地價大幅暴增,也曾引起很大抗爭。為消除民怨,當時行政院乃責由內、財兩部依土地法一九三條規定「因地方發生災難或調劑社會經濟狀況,得由財政部會同中央地政機關呈經行政院核准,就關係區內之土地,於災難或調劑期中,減稅或免稅」會銜報院採分三年緩漲(分三年按六折、八折、全額課徵)。
鑑往知今,衡酌當前國家經濟狀況,房地產景氣低迷,物價節節高漲,民眾痛苦指數攀升,此際大幅調高公告地價重課地價稅,顯非適當時機。若行政院此時出手僅就出租國有地租金予以三年緩徵,而對民怨最深之高漲地價稅卻不能比照緩漲,顯然讓人感覺政府決策有「只顧企業大老闆之租金負擔,不管小百姓死活」之憾!深望蔡總統謙卑體恤民情。

黃介正/感恩節時分的華府

.黃介正/感恩節時分的華府
.葉銀華/當公司倒閉或解散時
.羅智成/真理也需要制衡—對「無限上綱」的警惕
.陳立恆/峰會搭台,何懼兩岸合作?
.王健壯/蔡英文不能搞烽火內政
.方祖涵/踢開酸性的社群言論
.劉克襄/快樂的小蒼蘭阿嬤







黃介正/感恩節時分的華府


2016-11-24 00:01 聯合報  黃介正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也是闔家年度團聚的大節日;而次日的「黑色星期五」則開啟耶誕節前,長達一個月的血拚季,應可算是美國所有家庭最感溫馨的歡樂時刻。
自從一九八八年創各國之先河,中華民國高等政策協會辦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研討會,已連續廿八屆;近年來,合辦單位固定為美國國防大學與知名智庫蘭德公司。為配合我國會計年度以及美國人的節慶季節,每年都選在感恩節前,在台北和華府兩地輪流主辦。
去年在台北的研討會主題著眼於二○一七,回顧檢討「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今年則應時勢發展,以「評估習近平國防與軍隊改革」為主題。是巧合也是必然,在美國總統大選後及感恩節之前,輪到在華府舉辦研討會,也給予我們除了開會以外,及時初探美國總統大選後情勢之難得機會。
今年美國的感恩節很特別,在高舉民粹主張的川普勝選後,餘震依然在美國各地不斷搖晃,被衝撞顛覆之「華盛頓建制」,也在斷垣殘壁的低氣壓中遊蕩。現在進行式的美國總統交接期,像極了今年初我國總統交接期;華府的政客、策士、說客等,有噤聲不語者、有探尋出路者、也有查證八卦者,在一切都說不清、算不準的氣氛中,儘管百貨公司布置亮麗,卻完全體會不到過節的氣氛。
華府形形色色的政策智庫,通常號稱是政務官的旋轉門,每次總統選舉結束,尤其碰到政黨輪替,搬家公司的貨車就會充斥距離白宮不遠的「智庫巷」(think tank alley)。二○○八年歐巴馬首度當選時,排名世界第一的布魯金斯研究院,就有一次離職廿四人進入政府的亮眼紀錄。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駐點的知名資深記者孟慕James Mann)觀察,這回根本沒看到搬家公司的車。
「任何人宣稱知道川普的人事任命與未來政策,都是騙你的」,華府一位智庫學者如此說。走訪多家智庫,我國朝野皆熟識的亞洲問題專家,幾乎沒有人參與川普競選團隊。無論是保守或自由派傾向的智庫,這時卻都會強調自己是「跨黨派」的政策研究機構,畢竟美國政府仍須仰賴這些世界頂尖智庫的建言,未來的研究計畫也還是要爭取。
話雖如此,各個智庫認真又勤奮的學者專家,多產且紮實的研究報告,仍然使來訪者感受到美國指向未來的先導視界,以及放眼全球的大國氣魄。政治是現實的,但國力是積累的;川普地震後的美國,雖面臨首度由商人入主白宮,兩黨內部奪權紛擾,未來執政團隊難以預知等高度不確定性,然而美國的雄厚人才與知識庫,仍將是國家最大資產。
歐巴馬總統在離任前的最後一次感恩節,會再次行禮如儀的「赦免火雞」並祝全民佳節愉快。眼見TPP的決絕、歐記健保之將墜、移民及社會政策的反轉、工業暨環保政策之重訂、以及對外與國安戰略的可能丕變,思及八年總統經典政治遺產的剝離危機,歐巴馬過節的心境,恐怕不知如何「感恩」吧!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