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經濟繁榮網路 要做好功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645/web/

◆  聯合報社論/促轉會劍指司法院,大法官後悔了嗎?
◆  聯合報黑白集/高鐵老董步步生金
◆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經濟繁榮網路 要做好功課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經濟繁榮網路 要做好功課


2020-09-30 02:3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美合作升級是近期聲量極高的話題,其中不斷被提到的關鍵字就是美國的經濟繁榮網路」(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似乎只要能加入就能保證繁榮。其實經濟繁榮網路並非免費,因此加入有其必要,但需要有所準備。

先定義一下經濟繁榮網路」,基本上就是指美國有意推動、建立第二軌全球供應鏈的計畫。從中國改革開放起算,過去40年來逐漸茁壯、成熟的全球供應鏈,中國大陸若非唯一的核心,也是最主要的供應環節。對於如資通訊、電子、紡織、醫衛等產品,沒有中國,世界供應就會停擺。這是所謂的第一軌全球供應鏈」。

第一軌全球供應鏈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資通訊產品為例,中國主要任務是最後一哩組裝地,設計來自美、歐,供應商及重要零組件來自台、日、韓,供應鏈管理來自台灣。這樣的結構,意味著在供應鏈系統上的各國業者、各國政府,乃至於市場及消費者,都具有經濟上命運共同體關係

過去數十年來,這個命運共同體替美、中、台、韓、日帶來巨大的經濟貢獻,以及物美價廉且從不缺貨的各類商品。問題來了,自民國98年(2009年)開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製造工廠後,能量持續增加,目前全世界已有三成的產品是中國製造」,美國只剩16%。而資通訊、成衣等特定產業,中國製比重超過七成,同時日韓歐等美國盟友,合併產能都還低於中國大陸,東協十國更只有區區的5%而已。

隨著美國開始認定中國是威脅者、挑戰者及競爭者後,這樣的過度集中問題,在美國的眼裡看到的風險及威脅,逐漸超越了經濟利益。簡言之,美國認為第一軌供應鏈發展至今,已對其經濟主權安全形成威脅

回應這種威脅,美國先是提出「印太戰略」嘗試建立更多命運共同體,今年開始藉疫情物資短缺的機會,加速推動「第二軌全球供應鏈」,並套上「經濟繁榮網路」這個華麗的標題。

經濟繁榮網路的具體內容還在形成當中,不過核心概念自然在於降低供應鏈對特定國家過於依賴的問題,並藉此創造參與成員的經濟持續成長。對潛在成員設定的條件,包括經濟治理架構透明可歸責、尊重現代法治、接受互惠原則、價值觀一致及具有可信賴性。另外亦有智庫指出了乾淨的要件,就是不能對西方價值的敵手中、俄、北韓、伊朗在經濟上過於糾結

不只美國,日本聯合澳洲、印度,也開始推動新供應鏈計畫,歐盟執委會本月初公布的報告,一樣提出過度依賴進口,威脅經濟主權的警語。事實上,也有學者指出中國製造2025本質上也是在追求第二軌國產化供應鏈當美、歐、日、中四個最大經濟體都不約而同啟動供應鏈重組計畫時,大概已可確定接下來會逐漸看到更多第二軌供應鏈的具體行動

由於台灣高度仰賴供應鏈經濟,因此無論是一軌還是二軌甚至三軌,都必須積極了解、布局、參與。按照美國對參與成員設定的條件,台灣應該可以很有自信的全部打勾,而美方也多次認證台灣是可信賴夥伴。

然而針對「乾淨」這一點,可能會讓很多業者有疑慮,是否意味著為了加入經濟繁榮網路,就必須要在美、中之間選邊;果真如此,對以中國市場為主的企業,就可能尚未「繁榮」就先衰敗,不如不參加。但是若美國堅持這個特質,則從加拿大、日本、韓國到澳洲、星、馬,多數亞太國家都不能也沒興趣滿足,因此似乎也不用過於擔心。不過這也凸顯出台美強化對話的重要性,以掌握美國的考量、表達我國興趣及關切,同時經濟部、國發會也應積極與產業分享資訊,消除疑慮擔憂,對產業未來十年布局方向,具有高度意義。










聯合報黑白集/高鐵老董步步生金


2020-09-30 00:3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鐵董事長薪事爭議不斷獎金自肥案剛落幕,又被踢爆老董江耀宗走幾步路開董事會,一次就能爽領八千元車馬費,半年領走十二萬全球不景氣,許多企業都要紓困,只有公家差事還如此油水滋補,步步生金也難怪,蘇貞昌說台灣是亂世福地

江董說車馬費是歷任慣例,依法辦理,言下之意就是「歷史共業」。但高鐵五年前收歸國有民營交通部若放任官派董事享受民營福利,就是瀆職若這慣例是國有後才建立,那就是巧立名目自肥,難逃貪汙之嫌

立院調閱十五家交通部投資事業官派董事薪酬,各家撒錢方式多如牛毛如此,養出一群金牛董事,和高鐵難分軒輊的就有中華電。人稱交通部長是肥缺,資源多到連閣揆都搶著替自家派系卡位,搶著安插人事。但林佳龍對江董移步生金卻和稀泥,牽拖情理法,低調得像是怕堵了自己人後路。

蘇揆剛宣布軍公教明年不調薪,因為疫情,公帑得花在刀口上,希望共體時艱。但有辦法的人仍滿手民脂民膏:蘇揆自己就有五十多億紓困私房錢,住帝寶的肥咖也能領紓困金,國營事業老董還為自己發獎金吃國家的個個怡然自得政府撙節的刀口,卻只對著小老百姓

還說亂世福地,哪個國家執政者有這種財留高官拒基層加薪的福氣











聯合報社論/促轉會劍指司法院,大法官後悔了嗎?


2020-09-30 00:3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促轉會近日要求司法院交出九份大法官解釋的全部檔案,惹來外界注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繼進入大學校園封存國民黨託管的檔案引發爭議後,促轉會近日劍指司法院,要求交出九份大法官解釋全部檔案司法官提交給促轉會的資料,隱去了所有人名,理由是大法官釋憲的評議過程依法應保密,這是維護獨立審判的核心價值。促轉會顯然不滿意這個解釋,特別召開研討會公開向司法院施壓,要求這些資料必須交出由檔案局典藏。

司法院遭促轉會如此施壓砲轟,為的又是當年大法官解釋檔案,不知道今日司法院大法官們看了,作何感想?會不會有「來日自己若被追查」的心寒顫慄?諷刺的是,大法官上月底剛就《黨產條例》和黨產會之爭議作出跌破大家眼鏡的「全部合憲」解釋,對於「黨產會」以一介行政機關卻兼擁司法權絲毫不以為意,甚至曲意苟同。而如今,促轉會以同樣兼擁行政權與司法權的姿態向司法院叫陣,司法院卻振振有詞地抗拒,這樣的態勢變化令人啞然失笑。

促轉會」和「黨產會是蔡英文創造的一對雙胞胎,它們最大的神似,是都以鬥爭國民黨為宗旨;而兩者最畸形的構造,則是身為「行政機關」卻兼具「司法機關」的裁判權。身為行政機關卻兼具司法裁判權,所以權力無限大,可為所欲為;正因如此,兩個機關皆極易濫用手中權力執行特殊政治目的,淪為東廠。大法官針對《黨產條例》釋憲時,原應為這兩隻「雙重權力」的怪獸套上韁繩,予以節制;誰料,大法官卻選擇向總統屈膝,幫怪獸裝上翅膀,寧可扭曲法治精神也不願指摘《黨產條例》立法失當。大法官的輕率放縱,事隔一個月,報應立刻反射到自己身上。

促轉會向司法院索討的九份大法官解釋檔案,事關當年萬年國會的形成及軍事審判體制的建立,外界皆亟欲了解其間來龍去脈因此,司法院以保護評議過程的秘密性是核心價值為由,隱去發言法官姓名,未必能說服所有大眾但誠如大法官書記處長許辰舟所言,如何回到過去那個時空」,去體會他們走過的路,也許是一個更好的理解方式

不難想像,在民國39年(一九五○年)代的威權體制內外交迫的環境下,當年的大法官也許沒有太多自主意識便呼應了威權統治者倡議,對萬年國會軍事審判作出同意的解釋。但時過境遷,當大家開始反省那個艱困年代的不合理決定時,台灣民眾有沒有意識到:即使在當今的民主自由體制下,體制內那種對元首唯命是從的心理,似乎依然不減。上月大法官對《黨產條例》和黨產會的合憲解釋,不就是對權力屈從的活生生例證?卅年後,也許在另一種轉型正義氛圍下,這項釋憲和近年胡亂修改的一些惡法,難保不會成為被後人追查的對象。

大法官上月釋憲最大的錯誤,是把轉型正義所追求的「道德目標」和黨產會的「機構職能」畫上等號,以為透過黨產會促轉會之手,即能回復時代正義。沒錯,轉型正義是一頂大帽子,戴起來冠冕堂皇。問題在,幫你戴帽子或扣帽子的人是誰,他們能否代表真正的公平正義?當大法官輕率認定黨產會和促轉會兼具行政和司法權時,他們其實是造就了一批權力怪獸,這是大法官的愚昧和懦弱

促轉會劍指司法院,讓大法官後悔了嗎當年是哪些大法官在為萬年國會擦脂抹粉,是民眾渴望知道的真相今天是哪些官員在幫主政者遮羞掩醜,人們一樣很想知道尤其,誰把蔡英文升等論文列為卅年不能解封的密件,不需要打開封印


去梯言/備戰,光徵兵制是不夠的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645/web/

◆  當高歌自由蓋過「我的祖國」 
◆  教育體系漏接的台灣囝仔 
◆  多元文化 多點理解 少些偏見 
◆  彈性學習 摸魚時間 理想幻滅 
◆  罔顧生態 農地移轉「上下一騙」 
◆  去梯言/備戰,光徵兵制是不夠的 
◆  美豬來了,立院應速通過吹哨者保護法 
◆  漫畫/「助」日代表 
◆  竹內結子的燦爛笑容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備戰,光徵兵制是不夠的


2020-09-29 23:07  聯合報 /   公孫策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在網路節目上提出兵制應該需要調整,一是募兵制應該全面調回徵兵制,二是女性也應該要當兵。記者周志豪/攝影


從馬英九說出「首戰即終戰」後,兩岸話題從「國軍能不能戰?美軍會不會來?」轉到了「台灣要如何備戰?」,日前有女市議員提出恢復徵兵制,而且男女都要當兵主張,如何備戰更進入具體政策的討論

同時間,民意調查則顯示:台灣人民壓倒性的不接受中共統治,可是萬一兩岸開戰(中共採武統手段),卻又有半數以上傾向與大陸和談,同時又有六成認為美軍有可能來援。簡單說,台灣民意對和戰的態度是很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且正由於民意主流不明確,當前這個事事看風向的政府乃幾乎沒有任何備戰作為。容我直言,這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首戰是不是終戰」不能以言詞辯論做輸贏的,第一看國人對戰爭的態度第二看政府的備戰工作

曾經,日本軍閥揚言「三月亡華」,可是打了八年最終投降,說那是全國人民團結抗日,對,可是對戰爭的態度其實更重要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日軍侵犯熱河,大家都知道對日開戰必不可免,輿論一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聲。胡適當時為文:「我們要準備犧牲,要準備更大更慘的犧牲。」可是他對那些徒逞血氣之勇的言論,如某董姓教授文章「就用『無組織』和『非現代』來與日本一拚」深不以為然,痛陳「我要很誠懇的對董先生說,如果這才是救國,那亡國是什麼?」

那時候蔣介石被認為不抗日」,還因此發生西安事變。董某所謂「無組織」就是國軍不打,人民打游擊戰,「非現代」就是武器不如人,用大刀跟日寇拚。

那胡適說的,既要準備犧牲又不要拿起大刀上前線,是什麼意思?

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開始建立鋼鐵廠、廢銅煉廠,之前已經開始加緊開採煤礦、鐵礦、石油,建飛機發動機廠。陳誠在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四月說:「二十五年一年的建設成就,超過二十一年到二十四年間四年的建設工作。」那一年七月,就宣布對日抗戰了。那是日本無法「三月亡華」,而中國能夠八年抗戰的重要原因,也就是積極備戰

如果確認兩岸免不了一戰,那麼,國人對戰爭的態度是重要的,要準備付出犧牲代價,但不能只會講「戰至最後一支掃帚」;政府備戰作為是重要的,不能束手無策以為鴻鵠將至美軍會來)。而備戰是總體性、全面性的,不是只有恢復徵兵制而已












美豬來了,立院應速通過吹哨者保護法


2020-09-29 23:15  聯合報 /   邱錦添/律師(台北市)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中分局爆發集體涉喝花酒及收賄弊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所謂吹哨者亦稱窩裡反條款,即某些個人為了維護正義、公益,針對其所服務之政府部門、企業或公司違法或不當行為,向外界或司法機關採取檢舉或告發行動。世界先進各國如美國「吹哨者保護法」、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英國「公益通報法」及新加坡「證人保護法」,早已對吹哨者加以保護及獎勵之立法,尤其美國對檢舉人之保護最為周到,甚至曾讓三位檢舉者登上時代雜誌,予以英雄式表揚。

日前農委會水保局台中分局爆發集體喝花酒收賄事件、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緋聞請辭案、前立法院公務員田文志揭發長官貪汙被冰凍清算案,均為吹哨者舉發廉政單位才積極偵辦。回顧去年,蘇澳斷橋、普悠瑪火車事件死傷慘重,即事前沒有吹哨者舉發所致,足見我國應早日建立完善對吹哨者之保護立法。

尤其是政府急於明年進口帶有萊克多巴胺之美豬,對於美豬產地及是否具有萊克多巴胺及檢驗等「標示」是否確實明確,在在關係消費者判斷,影響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健康至巨。故立法院應依蔡總統司法國是會議,將其列入優先審議法案,盡速通過吹哨者報護法揭弊者保護法),但該法迄今躺在立法院睡覺已久,立委諸公,看看美日諸國之立法,能不汗顏











竹內結子的燦爛笑容


2020-09-29 23:14  聯合報 /   蕭芸嶙/身心診所院長(台中市)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驚傳在家中被發現身亡,享年40歲,無預警走上絕路震驚亞洲演藝圈,外界推測可能與產後憂鬱症有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9年(二○二○)是個悲情的一年,好不容易熬過了四分之三,以為不再為任何聳動新聞動容,但竹內結子離世的新聞,仍讓我心頭一揪。熟悉的「笑容女王」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留下八個月稚兒。回顧她那燦爛的招牌笑容,如此不真實,彷彿隠藏著無奈、無助、無處可逃…

竹內結子是否有產後憂鬱症?我無從得知。但診所一向有不少孕期或產後憂鬱的年輕媽媽就診。產後憂鬱主因是體內荷爾蒙變化,尤其在產後更明顯,伴隨產後生活變化、家庭、婚姻、育兒壓力,甚至婆媳問題。

婚姻生活衝突是必然的,那是兩個原生家庭的對撞。生產更是一輩子的事,從嬰兒呱呱墜地起,已無法再隨心所欲,有個小生命緊緊依附著妳,人生不再單純為自己而活。

上帝為母親做了個奇妙的設計懷孕的母親杏仁核敏感度會大幅增加,而且再也回不去杏仁核是大腦情緒的警報器,意味著母親從此再也不會有「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生活,隨時要警醒小孩有沒有蓋被子,是否餓了…這種巨大的生理心理變化,身為男人的丈夫,是無法完全體會了解的另外,有些人可能出現精神症狀,如出現幻覺,有些媽媽會覺得「寶寶是惡魔」、「自己是惡魔」等,擔心自己傷害小孩。

竹內結子走了,笑容女王並沒有跨過去這一關。或許「以後,再也不關我的事了」,或許「為了避免自己傷害小孩」,為母不見得強,但做出的選擇仍是為了孩子。

求助專業是很重要的,國人對精神藥物常有刻板負面印象,其實在精神科醫師幫助下,即使是孕婦仍有可以選擇的藥物!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自殺防治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罔顧生態 農地移轉「上下一騙」


2020-09-29 23:40  聯合報 /   邱傑/畫家、農(桃園市)
農地移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記者林敬家/攝影


台灣農地因買賣、繼承或其他各種原因而轉移時,現行規定在執行面上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上下一騙」騙成一團,不知政府相關單位是故做不知,還是真的眼瞎耳聾?其中甚至因而衍生的一條龍商機,商人賺飽,生靈塗炭,惡法之惡,莫此為甚。

農地移轉規定是標的物必須仍是農地,凡有被移做他用則須回復為農地方得辦理轉移。這樣規定看似合理,也是確保農地維持農用之手段。但在執行面上卻是漏洞百出,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例如農地已被大面積填埋水泥,賣者便須請來「專業指導」,在水泥鋪面上填上一層泥土,而後於其上進行植栽以展示出一個農地仍為農用的形狀。運土、鋪土是一種專業,植栽又是另一種專業,內行專家指導之下,植栽物最常見的是火龍果苗、芭樂苗、香蕉苗等等價錢便宜而又好種,種下去即使未加照顧,至少也可以維持一個月兩個月生命,這樣的生存期足夠讓有關單位前來通過會勘而讓買賣順利完成轉移。一旦轉移通過,苗木即行剷除當成垃圾,泥土運走,續往下一個轉移案循環使用。這樣的專業與分工下,所謂確保農地農用政策根本形同虛文。

因為這樣教人虛應故事的政策,卻造成大地環境的另一種災難。許多土地所有者因擁有多年,無力維持全面積耕種,其中用以耕墾土地比率偏低,或許千坪土地只使用百坪種瓜種菜,其餘十之八九任其成為荒野。

如此荒野狀態之地貌,事實上是對土表與環境最友善者,土表因植物成長而獲水土涵養,昆蟲、鳥類、爬蟲類、兩棲類相繼出現,休養之土地自然形成若大若小的生態系。在人力缺乏、人口老化之偏鄉,如此小型生態區塊更往往相互併連,形成大型生態環境生態現象常令人驚喜。

筆者曾連續兩年以白鼻心為主題調查其在桃園海岸線農村荒野存活現狀,驚喜發現即使工業化及環境汙染、大肆開發而造成生態惡化,白鼻心仍有少量族群勉力繁衍。若干區域還可看見貓頭鷹領角鶚)、穿山甲,溪澗也仍可見到河鯽、蜆、蚌、鰻、鱔、蟹等原生水族。許多人都認為田溝圳渠幾已遭水泥化而造成鰻魚無法溯溪返鄉,但海岸入冬仍有大批人民下水捕撈鰻苗出售,可回推鰻魚在內陸水域存活。

吾人保護環境行動如此之軟弱無力,日日為生靈之存續憂心,而政府卻僅僅為了口號上的確保農地農用及行政方便,忍教自然形成的荒野生態因轉移而一夕夷為平地,真乃教人扼腕。農地轉移之執行面,應該是檢討的時刻了。












彈性學習 摸魚時間 理想幻滅


2020-09-29 23:10  聯合報 /   李國朋/高職教師(高雄市)
高中增設「彈性學習時間」提供自主學習,有學者憂配套不足恐淪為「自習課」。圖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廿八日高中彈性學習時間  恐淪自習課」的報導,身為高職教師的我心有戚戚焉。

日前經過學校操場,看到有任教班級的熟識學生在福利社前的樹下乘涼喝飲料,因為是上課時間,我詫異詢問他們是什麼課可以在這裡休息?學生告訴我說是彈性課,看操場周邊,學生三五成群的聊天打屁,更多的是專心玩手遊,眼見他們虛擲光陰不禁讓人搖頭歎息。

彈性課程的設計,不禁讓人想起多年前曾試辦的綜合高中,當時有所謂的「空白課程」,是學生選課後遺留下的空堂時間。為此學校安排專責組長及教師,將沒課的學生全數集中到圖書館,要求學生書寫空堂學習計畫;並以請公假的方式到其他教室或工廠,進行例如學習檔案製作、技能訓練等個別化的學習內容,相關教師還需給予學習認證,專責組長則負責檢視每一位學生的計畫及執行情形,整個環節滴水不漏,為的就是不讓學生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

反觀新課綱實施之後的彈性課,學校也安排不少學習課程,教務處的業務量爆增,卻不像試辦綜合高中時有三個全職組長的行政配置,倘若選擇自主學習,因為缺乏專責人力管制學生,混水摸魚難保不發生。就算學生選了某一堂學習課程,但學分不計,也無法打成績,多數學生不當一回事;且一次段考期間就轉換一次,缺曠的情況十分嚴重,對教師而言這種不計基本時數的鐘點也是額外負擔,最後就演變成像前述這種「放牛吃草」的窘況。

現下一隻手機就能讓學生瞬間渾然忘我,出神遨遊在綺幻的虛擬世界當中,同時也在大學兼課的我,發現連頂尖學府的高材生都未必能夠抗拒誘惑,何況是身心相對更不成熟的高中生職生?教育部期望孩子能自主學習,卻不願配置相應的學習輔導人力,這樣的實驗理想是否太過危險也太不切實際?











多元文化 多點理解 少些偏見


2020-09-29 23:13  聯合報 /   章俊博/博士生(台東市)
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由Buya(陳宇)(右)、Pagnoyod(鍾家駿)(左)的kakudan時光機獲得。部分媒體報導穿著達悟族服出席的Pangoyod(鍾家駿)時,以「屁股蛋整顆露出」等文字作為標題,引起批評。記者曾原信/攝影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是電影賽德克巴萊曾引用莫那.魯道的一句話,有反諷也有反思的意涵

上周金鐘獎穿著達悟族服登場的來賓,媒體報導用「屁股蛋」等輕佻文字,加上之前如羅姐的原住民「吼吼吼」、政大校長的「衣不蔽體」等語言或文字,已對多數原住民帶來衝擊,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不希望有這樣的理解,絕大多數的人也都知道族群和諧與族群相互尊重的價值,為何會有這樣對文化錯誤理解顯示台灣社會仍充斥各種關於族群現象的迷思與價值判斷

或許有些事、有些話是不經意說出及無意冒犯,但有時聽起來就是怪怪的,就算有人聽起來覺得好笑,別人聽起來就覺得不舒服;關鍵在於說出或寫出此話者,有沒有想過會有怎樣的反應?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需要更關注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到底了解多少?你說的笑話就是很好笑但換成別人說就覺得輕蔑,不夠莊重。

之所以引發這多爭議,是因為一般人對於族群現象的特質與本質,有著太多的誤解;認為台灣有族群問題的,通常將族群視為歷史源遠流長,具有特殊文化,而且界線明確的團體。從這些事件可看出,我們承襲了以前中國人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難道非原住民就是這樣看台灣原住民?今日證明台灣是南島的原鄉,台灣原住民居住在台灣有六千年歷史,必然有其優質的文化。文化不能有優劣之區分,應該彼此互相尊重,尊重台灣內部豐富多元文化的價值。

這些年原住民媒體努力傳承,在這類事件上應強化論述,呈現族群豐富多元文化,不是要引起更大爭端,而是呼籲大家彼此珍惜居在自由的台灣。「原視」除扮演為族群發聲的平台外,也要和台灣主流環境多一些互動,多一些理解,就少一些偏執。媒體存在的價值就是傳播多元價值,這需要大家的包容及相互欣賞。















教育體系漏接的台灣囝仔


2020-09-29 23:09  聯合報 /   鄞楷謙/國會助理(高雄市)
東南亞跨國銜轉學生長期在海外生活,華語能力不佳讓他們返台後面臨嚴重適應問題,教育單位應多花心力。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為了減輕對中國經濟依賴與拓展國際夥伴,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強化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因此東南亞外語人才培育便成為新南向的重要基礎。根據教育部一○七學年度統計,國中小學生中東南亞新二代約九萬人,這些學生理應是支撐新南向政策的潛在人才,但實際上卻有不少新二代反而成為教育體系中的弱勢族群。

許多東南亞新住民家長因經濟困難,將年紀尚小的子女送回母國撫養,數年後再接回台灣,這些新二代就此成為「跨國銜轉學生」。久居海外的跨國銜轉學生,華語能力不佳讓他們返台後面臨嚴重適應問題,不僅聽不懂上課內容,與同學交談也有障礙,課業、人際關係,甚至生活上都出現巨大困難。為了協助跨國銜轉學生適應返台生活,教育部於民國93年(二○○四年)提出華語補救課程,然而這個政策迄今仍存在三大問題。

首先是宣導問題,儘管補救教學申請案件逐年增加,但仍不及跨國銜轉學生數量據國教署統計,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申請案數為二七一件,跨國銜轉學生卻高達六七一人,且人數仍在增加,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已突破八百人。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教育部針對跨國銜轉學生該議題舉行會議,許多地方政府卻以沒有需求為由未派代表出席,造成部分校方根本不知道有此課程。課程申請也缺乏地方窗口,導致校方有需求時只能連絡國教署,經國教署審核通過後才分派師資。教育部除須加強政策宣導,更要盡速與地方行政單位合作建立申請窗口,才不會讓學生的潛能在漫長等待中消磨殆盡。

其次是師資問題。冗長的申請時間造成校方常以新住民志工或是其他新二代學生充任教學師資。但志工雖有熱忱,終非專業教師,教學上難免事倍功半。國教署應與各大學合作,引入華教相關系所學生協助教學,一方面讓學生累積實務經驗,另一方面也可發掘外派東南亞儲備華師。除華教系所學生,教育部另可招募具備東南亞外派經驗的華師,由於這些華師對外派國家與台灣文化異同有充分認識,因此除語言外,還能在文化適應上給予學生協助。

最後也最關鍵的是整合問題。當前各校僅能透過開學後的學生調查找出跨國銜轉學生,而後再準備課程申請,過程中很可能錯過輔導學生的黃金時機。教育部、移民署及地方戶政機關應該進行資料整合,追蹤新住民學齡子女就學情況,在新二代返台時通報學校主動關懷,而非學生到校發生適應問題後才被動應對。

東南亞新二代不但擁有雙語優勢,更具備多元文化背景,是新南向政策未來關鍵助力。儘管受外配人數減少及少子化影響,東南亞新二代國中小學生人數占比已從一○四學年度的六點二八%下降至一○七學年度的五點一二%,人數也從十二萬人減至九萬人,但政府與大眾對新二代教育的重視不應減少,因為不論來自何方、不論人數多寡,他們都是台灣的囝仔。














當高歌自由蓋過「我的祖國」


2020-09-29 23:37  聯合報 /   吳衣/獨立電影工作者(雲縣虎尾)
台灣藝人參與中共「十一」晚會,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身為公眾人物,享受了自由民主和健保資源,還跑到對岸去唱不適當的歌,國人自有公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名台灣藝人因參加中國十一晚會錄影獻歌,成為新聞話題。只見蘇院長接受媒體訪問時拉下臉義正嚴辭:「我們是自由民主的國家,有些人他享受我們的資源…,還跑到對岸去唱不適當的歌,國人自有公評」,緊接著又播出陸委會聲明,措辭就帶有警告的意味了:「勿淪統戰樣板!…若涉及兩岸相關規定,將依法查處」。

蘇院長曾為優秀的律師,當年替黨外辯護,對民主自由的輪廓,應比經濟外交專業出身的政務官更理解:藝人為了她們演藝事業,去對岸央視獻唱兩首歌曲,那怕其中一首名為《我的祖國》,但仍在個人言論自由保障之列,無涉任何國家主權利益或安全的法律問題。如果這在台灣不必是律師也能以憲法保障基本人權推出的簡單邏輯,蘇院長怎像網民似的加入一些誘導用語呢?

有些媒體做球給院長展現抗中意志,自從民進黨執政以來,這樣替政府展現不示弱於中共的相同套路,總覺得如出一轍不斷上演。例如海軍艦艇冬瓜檸檬總統溫馨篇、一支掃帚絕不投降決心篇、絕不買中國口罩國家隊信心篇、健康換尊嚴美豬進口一個可以讓台灣走出去的決定國際形象篇,到令民眾憂心不已的陳時中絕不買中國製疫苗放心篇,去中國化、反中、仇中,島內在這些狹隘民族主義氛圍裡打轉了廿年,網路世代的年輕人甚至是吸收這樣的國家認同長大的,別告訴我如此的時代基調,中華民國還能存在下去。

正因為在這些理直氣壯的民主自由中,多少人認真想過:為此,其實我們反而失去了自由。一個高聲中華民國會遭致同儕暗自恥笑的自由、一種除了表述自己是台灣人外別無選擇的自由,多少對後代子孫有更具重要意義的歷史方向,在這片高頌自由歌聲中被抹殺了。

全球化潮流下無法改變的經濟宿命仍是經濟實力,無法否認的是戰略位置;只圖尊嚴立國的簡化思維,讓我們不務正業的整天驚慌著去細數我們還有幾個邦交國,去檢視有幾個不愛台灣的賣國徒,擔心著還有幾個商人或文化工作者又跑到對岸去唱《我的祖國》。然後到了選舉前,將這些無足輕重的作為展示一遍,激情之後年復一年,我們該發展的產業反而滯足不前,依然無法改變長期在對岸工作有五十萬人的事實,忽視他們的行為軌跡已經等同選擇了《我的祖國》那樣的主旋律,最挺你們留在台灣的年輕人,依然領著低薪必須依偎在父母身邊,附和著你們教會他們的那一套民主自由。

然而一切並未移動而前行。占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與我們語言文字相通之最大市場與機會,仍在一海之隔的身邊;民主自由改變不了地形上的脣齒相依,戰略上一時平衡的軍事消耗,也削弱了國家發展資本。把廿年來為了虛無而耗的本錢,專心搞好任何一樣產業,我們的行政院長何須去回答或者配合演出,誰才是祖國這樣綜藝化的問題?光是忙於真正的民生大計,忙都忙不過來。

李清志/火車旅行的魔法性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火車旅行的魔法性格
◆  范疇/彩票意識到保險意識
◆  趙春山/大小氣候變動中的兩岸關係--解讀聯合報2020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

◆  薛承泰/勞保改革轉彎了嗎
◆  朱宗慶/前進或倒退?取決一念間
◆  蘇蘅/新聞台審查的十二月風暴
◆  賴英照/大法官的戰爭
◆  沈呂巡/美台關係可否提升為「官方關係」?
◆  黃介正/「堡壘台灣」是代號 還是防衛構想?
◆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  王健壯/蔡清祥該聽聽昆德拉的控訴
◆  方祖涵/「廣播」「電視」金鐘獎?
◆  王正方/天下沒有教不會的笨孩子
◆  盛治仁/資本主義是環保解方或病因?
◆  楊志良/世間蠢人多?
◆  林中斌/武統台灣?
◆  周行一/迴旋空間

◆  嚴震生/貶抑軍人的川普 還能發動戰爭嗎?
◆  薛承泰/道路上的無知之幕
◆  馬凱/30年前的預言與超級全球化
◆  洪蘭/讓孩子去做白日夢吧
◆  盛治仁/125個死刑冤獄
◆  劉維公/「靠北」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  方祖涵/捕手鈴木清的川普紅帽

◆  王健壯/大法官對憲法閉上了眼睛
◆  趙春山/巧婦難為,不要吝於給江主席按讚
◆  黃介正/美對兩岸「戰略模糊」的終結?
◆  葉銀華/康友之公司治理警訊
◆  沈呂巡/美國對台灣主權爭議轉折記
◆  羅智成/「真」的貶值







李清志/火車旅行的魔法性格


2020-09-29 23:33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屏東去年首辦「南國漫讀節」,特別使用藍皮火車的部分車廂,布置行動書櫃,邀請作家分享精彩文學,同時感受懷舊時代的鐵道回憶。 圖/屏東縣文化處提供


九月屏東的南國漫讀節」,特別設計了藍皮火車的特別講座,我受邀在沒有空調、只有電扇的藍皮火車上演講。搭乘這部台灣僅存的藍皮火車,用緩慢的節奏前進,可以好好欣賞藍天大海,好像去了另一個不同的時空,猶如宮崎駿「神隱少女」動畫中,少女千尋帶著無臉男搭電車去錢婆婆家一般,的確有一種解憂的功效!

從十九世紀開始,人們就認為火車是通往秘境的魔法工具,只要搭乘火車,就可以前往某個神秘的國度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國」,描述著這樣一段文字:「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下來。」火車成為一種穿越時空的工具,帶領著人們進入另一個雪白的國度

據說川端康成寫的「雪國」,就是位於越後湯澤,這個地方群山環繞,雪量很大、雪季也很長,成為一個滑雪者的天堂。為了一探作家的心境,我特別搭乘火車前往當地,初春之際,許多地方早已融雪,但是當火車穿過隧道時,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大片雪白的景色,內心不禁讚嘆:「這就是雪國啊!」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條逃避現實的鐵道,因為川端康成寫的「雪國」,主人翁是一位作家,每當他想逃避東京的壓力與煩擾,便會搭乘火車前往雪國。

事實上,每個城市都需要有一列逃避現實壓力的列車,最好是可以帶你去看海,讓心情可以海闊天空

以前北淡線火車就是藍皮的解憂列車,許多功課壓力沉重的中學生,蹺課就會去搭北淡線火車,逃到淡水碼頭去看海!百年歷史的江之島電車簡稱江之電),也是東京中學生最喜歡的逃學列車,在周間經常可以看見穿著制服的中學生,搭乘江之島電車到湘南海岸看海,他們每個人都很開心,也真正達到逃學的目的,重擔與壓力暫時得以解脫。

搭火車逃亡」(escape其實具有一種浪漫氣質,我小時候就著迷於英國間諜小說三十九步」,覺得主角從倫敦易容搭火車,往北邊蘇格蘭高地去的過程,本身就是充滿驚險刺激又浪漫的旅行,令人讀了有如身歷其境,很想去高地體會那種逃亡的浪漫。

三島由紀夫小說金閣寺中的小和尚,因為著迷金閣寺建築的極致美感,最後受不了放火燒掉金閣寺,放火之後,他感受到一種害怕與快感,因此搭火車逃往靠海邊的舞鶴。小說中並沒有詳盡描述這段逃亡過程,只是一句話帶過,但是我可以想見小和尚連夜逃跑,在火車上的心境變化,那種豐富的感受絕非一句話可以形容;我如果是拍攝「金閣寺」電影的導演,我不會照小說的時間順序來編劇,我會從逃亡的火車上,小和尚的內心戲開始,然後藉著窗外的景色變換,開始回溯放火燒金閣寺前的每個片段。

鎌倉物語」電影中,江之電則成為聯絡陰陽兩界的交通車,主角堺雅人夜晚搭乘江之電到陰界,去拯救被鬼抓走的老婆。當年日本文豪們(川端康成太宰治)都曾搭過這台電車,川端康成後來在鎌倉的住家自殺身亡;而太宰治則帶著銀座的咖啡店女侍,相約在鎌倉附近投河殉情,女友身亡,太宰治卻活下來,從此兩人永隔於陰陽兩界。

不論如何,火車的確是一種具有魔法性格特殊機械,試試看搭乘火車去旅行,它將會帶著你到另一個超乎你想像的奇幻世界!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反彈後的新課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587/web/

◆  聯合報黑白集/只能拿健保說嘴
◆  聯合報社論/台海危疑,誰錯估形勢誰錯解民意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反彈後的新課題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反彈後的新課題


2020-09-29 00:0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從第 1 季衰退 6.8%,大幅反彈至第 2 季正成長 3.2%,進而帶動陸股走揚的情形看來,中國經濟自低點迅速反彈的態勢確實優於全球。

之所以有此表現,疫情快速受控,以及政府推出強力的財政與貨幣寬鬆政策乃是重要因素。例如復工復產帶動工業生產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率先反彈政府基礎建設支出提供固定資產投資支撐力量,寬鬆的貨幣環境則讓房地產業逆勢走揚,房地產價量齊揚,共同支撐第 2 季中國經濟成長表現

疫情也讓中國在美中貿易戰籠罩下,得到些許喘息空間。由於疫情使全球的交通運輸、終端需求及現金流都受到重大衝擊,讓跨國企業更在意成本的控管,遂在綜合考量中國現有的勞動技術、成本及基礎設施狀況後,大幅放緩將供應鏈移出中國的步伐。再者,從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可發現,自民國107年(2018年)7月6日美國對中國首次加徵關稅至今年8月底,中國 REER 由 124.53 點小降至 122.77 點,顯示即便美中貿易戰至今經歷數輪關稅加徵,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仍在,加以中國為防疫與醫療相關產品生產大國,使其出口出現逆勢上行。

不過,要就此認為中國經濟已走出疫情陰霾則言之過早,翻揚的經濟成長背後仍有許多潛藏的問題,最為顯著的即是貧富差距擴大消費支出疲弱不平均復甦現象

資料顯示,今年3~8月份零售銷售年增率 -5.2%,仍呈現明顯衰退,顯示消費面的復甦速度遠不如工業生產相關數據般亮眼。若探究消費品細項表現可知,一般民眾消費占比最高的餐飲和服飾消費動能雙雙遽減,累積餐飲消費仍呈現巨幅衰退-19.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也衰退 -11.1%奢侈品消費卻復甦快速,跌破各界眼鏡。今年第 2 季,時尚品牌路易·威登集團(LVMH)在中國的營收增長了逾 65%、Prada今年6月在中國的銷售額年增率亦大漲逾50%,7月更是超過60%。

中國消費復甦不均主要源於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擴大。資料顯示,儘管第 2 季中國可支配收入回到正成長4.5%,但農民工的月收入卻下降了 6.7%;另有調查發現,高收入受訪者(年收入逾30萬元人民幣)在第 2 季收入已回到正成長,其餘所得階層則持續衰退,特別是年收入低於 5 萬元人民幣者的收入下降幅度最大。同時,從支出面來看,民國108年(2019年)中國民間消費占 GDP 比 39.12%占比為消費、投資、出口三架馬車中最高因此,普羅大眾消費低迷將不利長期經濟成長

進一步分析中國消費不均的成因有三:一、收入較高的白領工作者工作方式較有彈性,在疫情爆發後仍有多數可透過遠距完成工作,但類如一般零售業受僱員工的低收入工作者,在疫情高峰階段出現大量的失業,且在消費面未全部復甦下,較不易找到工作;二、寬鬆貨幣環境帶來股市和房市飆升,最大受惠者即是高收入者,使其可支配所得增加幅度較大;三、中國推出的經濟激勵方案偏重在固定投資基礎建設,而非如其他國家一樣普遍發放紓困現金,這樣的政策較有利富人而不利於中低收入者。

由此可知,疫情對中國消費面的衝擊,相對較有政府支出與信貸支持政策的生產面為大,對消費端相關個體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進而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值得注意的是,後疫情時代的貧富差距擴大現象並不會只發生在中國,其他國家若處理失當,也難免會面臨所得與消費面所產生的不均問題。誠如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高平納斯G.Gopinath所說:我們尚未走出危機,政策制定者應保持警覺,必須隨形勢變化調整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只能拿健保說嘴


2020-09-29 00:1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對於有台灣藝人參與中共「十一」晚會,蘇揆(右三)表示國人自有公評。記者邱宜君/攝影


藝人張韶涵、歐陽娜娜要在對岸國慶晚會開唱,陸委會文化部揚言要依法查處,蘇貞昌則批她們「享受台灣民主自由和健保,還跑去唱不適當的歌」。政治人物帶頭圍剿,兩人立馬成台灣酸民箭靶,各種惡毒言論出籠。彷彿兩人去唱個歌,台灣就要深陷鐵幕了。

此事讓人聯想到當年張惠妹在我國慶大會唱國歌而遭對岸封殺,未來兩位女星在台發展,恐怕堪虞。民進黨二度執政,肅殺和控制直追對岸,連藝人也不放過蔡英文四年前說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道歉」,終成笑話一句

從蘇貞昌到綠營支持者攻擊套路一致,都指責在對岸工作的台灣人貪享健保。前不久,球星林書豪入籍中華民國,也有網路鄉民說他是為「享受台灣健保」。台灣的吸引力,難道只剩健保可以說嘴?

台灣人到大陸工作,不論哪行,多半是為了發展機會,很少是因為「認同」而去。亦即,保留國籍,不會只是為了健保。若台灣能給他們相同或更好的發展環境,誰願離鄉背井?他們希望的,只是更多「被看到」的發展機會,但政府給了他們什麼?一再提健保」,正顯得心虛

蘇貞昌雖然也提了「民主自由」,但掌握權柄的高官,用政治立場帶頭欺負出外打拚的遊子,這是什麼民主、什麼自由?根本是自打嘴巴。












聯合報社論/台海危疑,誰錯估形勢誰錯解民意


2020-09-29 00:0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漢光36號演習七月登場;圖為AAV7兩棲突擊登陸車裝載進入中平軍艦船艙內。圖/國防部提供


台海情勢惡化,危機升高六月,「國際危機組織將台海列為政治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八月美國前中情局副局長前參聯會副主席推演明年一月共軍可能在三天內武統台灣。連日來美軍航母穿梭、共軍實戰演練,台海緊張已不是「芒果乾」或「狼來了」,而是國際社會共同焦點

根據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台灣民眾的感受也部分證實了國際社會對台海的觀察:民眾仍普遍認為兩岸開戰可能性低,但兩岸關係天平已明顯向「戰爭」一端移動,民眾對兩岸軍事與政治敵對的感受都達到十一年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民眾感受出現兩個重大的反差:一方面,民眾知道民進黨導致兩岸關係緊張,但仍力挺蔡總統的兩岸政策和親美反中作法;另一方面,民眾對大陸人民的好感和對大陸政府的負評,都達到新高。先不談外部因素,民心這兩大反差可能部分形塑了當前的台海形勢,也影響未來兩岸關係走向。

民進黨慣於抹紅打藍操弄反中獨化教育成功國民黨則有理說不清,一路挨打,兩岸論述陷入泥淖蔡政府不但藉機建構國安五法反滲透法法制刑具,加上善帶風向側翼網軍,製造寒蟬效應民進黨因而全面掌握話語權,大內宣發威,熱賣「芒果乾」。

民眾雖知民進黨帶來兩岸動盪,但在整體社會氛圍下,許多「勇敢的台灣人」無畏中共軍事威脅,不擔心被捲入美中角力戰火;或者相信台海有事,美國馳援;甚或希望美國積極介入,遏中扶台。民眾對台灣前途雖仍以「永遠維持現狀」為主流,但明顯呈「統消獨漲」的態勢;但若任由此態勢發展,結果若非走向兩岸民粹相撞,就是台灣淪為美國棋子,無論美國是否來援,台灣都將生靈塗炭

民進黨仍供奉著台獨神主牌,蔡政府去中國化的作法肆無忌憚,文化台獨的用心也昭然若揭。但蔡英文機巧運用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定位與兩岸關係,再用「中華民國台灣」處理國家認同國家定位,既安撫不同光譜選民,也讓民眾在蔡英文和傳統民進黨之間作出區隔。蔡英文聲望一直高於民進黨聲望,原因在此

最近中共迫台日甚,機艦繞島、飛越中線、持續軍演、外交打壓,既毀了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又撕破對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種種威嚇和打壓,都讓台灣民眾對北京反感,也讓蔡英文繼續撿到槍。因此,在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負評達到新高之際,蔡英文也獲得更高的支持度。中共變成了蔡英文的啦啦隊,中共軍演的砲火,也變成專為蔡英文綻放的煙火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試圖讓中國大陸民眾對中共產生對立,形式上區別對待中國政府與大陸人民中共方面,則繞過民進黨政府,直接示惠台灣民眾但蔡政府卻把大陸民眾都當成共產黨,在反中氛圍下,連陸生、陸配、小明、台商、在陸台灣藝人都受到株連,似顯不智。相形之下,台灣民眾則懂得區隔大陸的」,也因此,對大陸民眾的好感和對中共政權的反感都達新高。對台灣,這是兩岸緊張關係中最重要的緩衝;對大陸,則是兩岸心靈契合最珍貴的資產。這不僅值得兩岸政府珍惜,更應深思其中寓意。

領導人不能錯估形勢,更不能錯解民意兵凶戰危,領導人應避戰而不畏戰,應追求和平而不是追求戰爭。台灣多數民眾仍相信兩岸尚不致開戰,兩岸領導人不能辜負這真誠善良的願望。

【重磅快評】對登陸藝人開刀 還記得萬沙浪嗎?

◆  【重磅快評】恢復徵兵?「與我無關就支持」? 
◆  【重磅快評】吳音寧的質譜儀與柯文哲的2024 
◆  【即時快評】逼公務員做非專業行銷 勞動部長官有事嗎? 
◆  【重磅快評】對登陸藝人開刀 還記得萬沙浪嗎?  

◆  【重磅快評】國外都打過疫苗當安慰劑?陳時中太阿Q 
◆  【重磅快評】執法緊縮化 政府還能期待日本的善意嗎?  
◆  【重磅快評】唱支歌就除籍 難道這裡不自由了?








【重磅快評】對登陸藝人開刀 還記得萬沙浪嗎?


2020-09-29 12:28  聯合報 /   主筆室
歌手萬沙浪(右)1996年回到台灣,隔年因意外摔傷腦部成為殘疾,一路困頓潦倒,令人不勝唏噓。圖/本報資料照片


藝人歐陽娜娜、張韶涵將登上大陸央視的中共國慶聯歡晚會舞台,分別和其他藝人合唱「我的祖國」、「守護」。在行政院長蘇貞昌一句「享受台灣民主和健保,卻到對岸唱不適合的歌」以後,文化部表示會配合查處甚至開罰。這種要藝人選邊站,「非友即敵」的做法,讓人覺得彷彿回到威權年代。

這也令人想起一件多年前的歷史事件。民國77年(1988年),在台灣發展遇到瓶頸的資深原住民歌手萬沙浪,登上大陸央視的春晚舞台,成為最早赴陸發展的台灣藝人之一。雖然當時兩岸已逐漸開放,而台灣也正處於民主轉型中,但萬沙浪此舉還是遭致嚴重的後果。不但被台灣全面封殺,甚至妻離子散,有家歸不得。時隔8年,萬沙浪才在民國85年(1996年)回到台灣。但隔年他就因為意外摔傷腦部成為殘疾,一路困頓潦倒至今,令人不勝唏噓

當然,以歐陽娜娜、張韶涵在大陸走紅的程度,即使從此被台灣封殺,應也不致淪落到如萬沙浪般的境地;但萬沙浪的遭遇是演藝人員甚至許多到大陸發展的台灣人縮影:或者在台灣遇到瓶頸困難,或者想要更上層樓,所以把大陸視為第二個機會」。而拜兩岸開放往來所賜,到大陸發展者,即使未如預期,也不至於像萬沙浪因為政治因素被封殺

就拿張韶涵來說,當年如日中天,家人指她吸毒、棄養,因此被經紀公司冷凍,加上輿論的鋪天蓋地抨擊,在台灣已無她容身之地,因此才到大陸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才終於又成為一線歌手,獲得肯定。能在連番打擊下重新站起,若無此次事件,這也應該也算是勵志佳話了。

但因為扯上政治,卻讓一切改觀。「央視獻唱事件」,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或許觀感欠佳,但回到藝人的角度看:如今兩岸對立情勢越發高漲,一如台灣民眾要求藝人政治表態,對岸對藝人的要求恐怕只會更過。當藝人們接到類似國慶晚會這種邀約,就注定會面臨兩難:接受,會有來自台灣的聲音說她們背叛;不接受,對岸的觀眾會說她們是「台獨」,下一步可能就是全面封殺、抵制,讓她們的發展全部化為烏有

民進黨政府和許多民眾的要求,顯然是希望她們選擇後者,否則就應該「除籍」、「滾出台灣」。用鍵盤要人放棄一切容易,但對當事人來說,這是多沉重的選擇?

另外,民進黨政府要用兩岸關係條例31-1條辦歐陽娜娜和張韶涵,但這個條文如此擴充解釋的結果,未來就是所有藝人到大陸登台、演戲,若未經過准許,都有可能遇到相同命運。寒蟬效應下,就是讓缺乏舞台的藝人失去第二次機會,即使有機會,也可能落得有家歸不得的下場。下一個萬沙浪,彷彿已經在我們眼前出現。











【即時快評】逼公務員做非專業行銷 勞動部長官有事嗎?


2020-09-29 13:11  聯合報 /   記者黃寅/台中即時報導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自拍的一部「青年就業獎勵」宣傳影片,網友們看了反應不佳,還引來許多負面批評,昨緊急下架。圖/翻攝自臉書打臉覺青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為了宣傳青年就業獎勵政策,要自家女同事拍 MV 宣導,卻引來負評如潮。事實上,近年政府機關都喜於要求公務員自拍影片宣傳,理由雖冠冕堂皇說是為了宣傳,但他們放下應該專心從事的公務,卻把精神用在成效有限的非專業上,得不到應有的成果又把公務預算浪費了,長官們實在應該檢討、檢討。

據指出,這些拍攝 MV 的中彰投分署女職員來自該分署不同單位,平常各有各的業務要辦,他們不僅不是舞蹈專業,也僅訓練了半天,要拿出什麼好成果,本就不可能,但他們仍在長官「號召」下,犧牲了周末本該休息的時光拍攝,結果不僅得不到預期效果,還引來如負評,正如他們的長官所說「同仁們也相當難過」。

但是,會讓這群賣力演出的中彰投分署女職員難過,原因在於明明不是他們的專業,為何長官卻要他們來做,而女職員們在長官要求下,能不做嗎

事實上,稍具市場行銷觀念的人都知道,要做好行銷工作,不是片子拍了就有人看,還需要講究片子的內容、呈現方式,以及利用何種的平台進行,牽涉的原因很多,卻要公務員硬著頭皮上場,這樣對嗎?

以中彰投分署自拍影片行銷而言,它不該怪舞跳的好不好,或影片中演出的人漂不漂亮,更不是經費不夠,或是時間倉促,而是勞動部的官員們在要求這麼做的時候,可曾清楚想過該把預算如何運用,而不是以為只要有人上陣就好。












【重磅快評】吳音寧的質譜儀與柯文哲的2024


2020-09-29 17:32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三)前天視察北農質譜儀化學快檢作業流程及供應人實名制檢查作業,表示台北市有檢查瘦肉精能力。記者潘俊宏/攝影


北農兩年前設置質譜快速篩檢技術實驗室、去年啟用新式質譜化學快檢查驗農產品農藥殘留,今年7月正式啟用供應人實名制」,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天視察後表示「將來要檢查瘦肉精也可以」;未料有人爆料這質譜儀北農前總經理吳音寧購置的,柯市長今天被媒體問及此事時直搖頭嘆氣,未做正面回應

柯文哲從未掩飾他對民國113年(2024) 總統選舉的企圖心,日前更在議會答覆議員說「我不是想過,是直接準備」,一向直率的表態是柯市長的人格特質,也是吸聚柯粉的一項利器,但也因為他一直在「準備」民國113年(2024) 大選,以致最近常常遭來無心市政的批評,副市長黃珊珊已經是在做市長的活了

前天柯文哲到北農視察質譜儀化學快檢及供應人實名制,柯努力說明推動實名制政策,就是在打蔡政府目前最為人詬病的食安牌,他怕說不清楚,還特別強調他發現質譜儀將來要檢查瘦肉精也可以,聲稱台北市已具備檢查瘦肉精的能力;柯說出「瘦肉精」關鍵字,立刻受到關注,馬上有人發現柯大為稱讚的質譜儀,其實是北農前總經理吳音寧在任內購置的,還質疑柯「政治不難,不要糟蹋人才就好」、「割稻尾」。

原本是一個可以和中央開放萊豬政策叫板的利器,瞬間被外界指為拿吳音寧買的質譜儀當政績、糟蹋人才、割稻尾,負評湧來,柯文哲面對媒體不是搖頭就是嘆氣,和前天宣布台北市有檢查瘦肉精能力時的意氣風發,判若兩人。 

其實,柯文哲既說要直接準備民國113年(2024)大選,正當國人對開放萊豬充滿疑慮,蔡總統因為這項政策而聲望大跌之際,柯文哲推質譜議、農產品實名制確實是張好牌,北農在那一位總經理任內買質譜儀又如何?就算是吳音寧買的,柯市長當時也沒有否決,難道非要韓國瑜買的才能用?

蔡政府沒有配套就宣布開放萊豬,即使立委要求落實標示,衛福部長陳時中被逼問半天才勉強說「會鼓勵業者這麼做」,不少地方政府都訂有瘦肉精零檢出的自治條例,台北市民自然期待市府也能嚴格把關,柯市長要想的是如何充分發揮檢驗能量?如何促使中央落實標示源頭管理,吳音寧買的質譜議又如何?市府是北農大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有什麼好歎氣?













【重磅快評】恢復徵兵?「與我無關就支持」?


2020-09-29 18:22  聯合報 /   主筆室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在電視政論節目表示,支持恢復徵兵制,國防部長嚴德發答覆媒體「會再評估」。記者周志豪/攝影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在電視政論節目表示,支持恢復徵兵制,國防部長嚴德發答覆媒體「會再評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關係緊張,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在電視政論節目表示,支持恢復徵兵制,甚至應比照以色列,女性也要當兵。今天在立院,國防部長嚴德發答覆媒體,國防部「知道外界有這些聲音,會再評估。」

職業軍人出身的嚴部長,在內閣團隊算得上是老實君子。但也因如此,先前一再宣稱募兵成績優良,今年底就可達到 90% 編現比目標的部長,如今說出「會再評估」,就顯得格外引人矚目,格外令人對局勢憂心。

國軍總員額是 21.5 萬人國防部宣稱,扣除文職與維持員額受訓、長假等),編制員額是 18.8 萬人,而且部隊平常不必滿編,可以少一成人力,因此只須 16.9 萬,預計今年底就可達標。儘管「只有」16.9 萬人,但相對全台 2,300 萬人口,軍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仍然明顯高於歐美國家。要論待遇或是軍人地位,我國距歐美有明顯距離,要募到更高比例的青年從軍,談何容易?

儘管局面不利,國防部的確將人數拉到將近 16.9 萬,這幾乎是不可能任務,箇中努力絕對值得稱讚。然而這也暴露,在今年底終於達標之前,其實國軍的戰力,長期處於標準以下。更不要說,共軍將「首戰即終戰」當成攻台目標,我方警戒時間有限,國軍幾乎是隨時要迎戰,部隊以九成編現比為目標,期望屆時再動員後備軍人補實,是否合理?

儘管現行募兵制有諸多問題,但難以否認的現實是,現在想要走回徵兵,難度比推動募兵更大。民國105年(2016年)大選前,時任民進黨立委的蕭美琴,曾經引述中研院民調指稱 60% 國人支持徵兵,要求國防部慎重評估募兵制消息一出,立刻被認為是民進黨打算恢復徵兵。蕭美琴趕忙對外澄清並無此意,不久蔡英文當選,至今5年,政府沒再提過徵兵。

當徐巧芯宣稱支持徵兵時,一旁的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立刻宣稱我沒有要喔」,飽遭網民奚落。王浩宇事後宣稱,當時講的是「我們(替代役)也要喔」,並表示國民黨若真支持徵兵,就請由立院黨團提案。

王浩宇不愧資深網路鄉民,立刻把鍋甩回國民黨,也巧妙地避掉自己是否支持徵兵的關鍵問題。至於他宣稱,自己身為替代役,戰時也會被動員蓋工事、運傷患,則完全出自想像;更不要提他擔任的替代役,其實正是徵兵時代產物

然而也確如王浩宇所言,國民黨立委不會提出恢復徵兵。事實上近年來,從沒有區域立委公開宣稱,支持改回徵兵。蔡政府仗著完全執政優勢、以及對操縱輿論的擅長,想要推動的政策,幾乎沒有不敢推動的,但也從來沒打算在此方向努力。至於所謂民調支持恢復徵兵,如果將調查範圍放在 20 歲以下的男性,以及家有可能要當兵子弟的父母,答案還會是支持

甚至去問軍中幹部,多數人也會承認:在近年社會的反軍風氣,許多年輕人又極度自我中心的情況下,再把「不願役」塞回軍中,部隊的管理問題,會比洪案時代更嚴重。

這就掉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多數民眾都認同,目前國軍的戰力,對防衛台灣的任務有不足之虞;但對於如何解決問題,大家卻都如寓言故事中的老鼠,希望其他同伴到貓脖子上掛鈴鐺,自己只想置身事外。大家支持的,都是與我無關的徵兵

同樣例子出現在近日的民調上,多數民眾認同,兩岸爆發戰爭的風險比過去高。但多數民眾卻也認為,美國屆時必然會出兵助戰。事實上過去 40 年,美國政府從來沒有一次承諾,會在兩岸開戰時協防台灣;歷來美國內部的民調,支持為了台灣與中國大陸開戰的民意,也從來都是明顯少數。

民國100年 (2011年),馬政府推出舞台劇夢想家」,因為所費不貲,飽遭綠營砲轟。然而回到現實,如果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是把自身的安全與福祉,押寶在外人根本不曾出手的承諾上,這豈非更離譜的夢想家?這些盤據輿論市場的夢想,如果必須和現實正面對撞,又是多麼不堪想像的恐怖後果?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醫療施仁術 醫療智慧存仁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587/web/ 

◆  漫畫/知道錯哪了嗎? 
◆  政治力操作 台灣人變中國人敵人 
◆  政治切割歷史 文化斷根難凝聚 
◆  畫中有話/提早「登積」 
◆  查禁和審查書是死胡同 
◆  疫情下的「傳奇」 再現八○年代熱情與理想 
◆  金鐘 穿回自然是勇者 
◆  你的「屁股蛋」 我的族群尊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醫療施仁術 醫療智慧存仁心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醫療施仁術 醫療智慧存仁心


2020-09-28 23:11  聯合報 /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因應智慧醫療浪潮,台大109學年起成立「智慧醫療學分學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工智慧技術日新月異,深度學習方法已在諸多領域橫掃千軍,成為勇冠群倫的佼佼者。

在醫療照護上,無論是醫學影像判讀、特定癌症診斷、遠距病患照護、醫療結果預測,乃至於流感疾病的預防上,人工智慧軟體都能藉由巨量資料分析,展現其快速精準的特長,適度支援臨床醫療的決策與執行。例如宏碁與台大醫院、諾華製藥聯手開發的智視康AI 輔助診斷軟體」,近日剛獲衛福部核准為眼科用裝置,該團隊預期未來商轉時可望協助快篩糖尿病患的視網膜病變

因應這波智慧醫療浪潮,台大醫學院與電資學院這學期合設智慧醫療學分學程」,自然語言處理專家陳信希教授領軍。課程主軸涵蓋在醫療照護及生醫產業具廣泛影響力的影像處理技術、數據分析方法、資訊系統與安全等面向,以培育智慧醫療跨領域人才,從而提升新世代醫療水平。

須留意的是,儘管人工智慧軟體在棋賽和益智競賽中皆已勝過人類,但這並不意味著智慧醫療軟體可以取代醫生或者超越醫生。前些年打敗 Jeopardy! 益智競賽世界冠軍的 Watson 機器,藉由吸納海量醫學病歷及文獻來支援醫療決策,溢美願景讓 Watson 火紅了好一陣子,可惜 Watson 在理解複雜的醫學資訊時卻有看沒有真懂,這幾年在市場上跌跌撞撞,學到了痛苦教訓。

何況深度學習方法的透明度及可解釋性往往不足,有時可能產生顛三倒四的結果,而人命關天,一旦出事,該由誰負責?

最新一期 Nature Medicine 即聚焦於醫療照護導入人工智慧的規範,依指導方針建立可適度監控的機制。為了要跨越人工智慧鴻溝,專家建議可考慮分三階段處理,第一階段關注資料存取的權限及安全,第二階段為毫不影響醫療決策的沉默觀察期間,第三階段才以臨床試驗檢視其優越性及通用性。

雖然當今人工智慧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仍遠遠不如人類醫師,但其軟體的精算能力和機器手臂的精準功力已是臨床好幫手,相信假以時日,智慧醫療必能在精準醫療和健康照護上有更出色的貢獻。

當我佇立醫院梯間仰望楊英風大師的景觀浮雕「痌瘝在抱」時,不禁聯想到一段醫師誓詞「病人的健康應為我首要的顧念…我將不容許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治或社會地位等因素來干擾對病人的職責。」

智慧醫療帶來更精湛的醫術,而醫病醫心,問診仍應回歸人本的醫療智慧。期盼未來任何人就醫,無論有沒有關係,都沒有關係,那就功德圓滿了。












你的「屁股蛋」 我的族群尊嚴


2020-09-28 23:11  聯合報 /   陳張培倫Tunkan Tansikian/布農族、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花縣壽豐)
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由Buya(陳宇)(右)、Pagnoyod(鍾家駿)(左)的kakudan時光機獲得。記者曾原信/攝影


電視金鐘獎獲獎名單揭曉,原民媒體節目及主持人榮獲多項冠冕,正當原民社會為族人榮耀欣喜之際,卻有媒體在報導身著達悟族傳統服裝丁字褲的原民獲獎人時,以「金馬(鐘)新人露屁股」、「激露」、「全場最辣」描述其穿著,甚至下標時出現「他『屁股蛋』整顆露出」此類輕佻文字,透露出主流族群部分成員潛存著對原住民族及其文化慣有的輕慢貶抑或甚至霸凌心態,完全無助族群平等的實踐

首先,在長期宰制狀態下,原住民族近年得以擁有自己經營的媒體、培育自己的從業人員、製作展現族群觀點的節目。經多年努力,開始嶄露頭角,尤其此次獲獎節目及人員,都是在與非原民同業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這證明只要擁有公平競爭機會與資源,原住民族也能表現的如同其他族群一樣優秀。

再者,因長期同化教育氛圍的影響,不少年輕族人對在公眾場合穿著族群傳統服飾難免有些猶豫。但此次獲獎的達悟族年輕人,在眾人盛裝與會之際,願意身著該族勇士正裝現身,展現出新一代族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自豪,獲獎人在受訪時亦刻意向大眾說明其身著傳統服飾的緣由,這本應是值得讚揚鼓勵之事。

可惜的是,部分新聞報導未能體會其文化及教育意涵並側重報導之,也沒有關注到原民社會是如何從艱困環境中,逐漸建立起族群媒體的專業性。這種自以為是報導方式,不但平白喪失了對大社會進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好機會,更糟糕的是,甚至還以物化女性的「屁股蛋」用語標記之,將年輕族人莊嚴勇敢的文化自我展現等同於街頭八卦娛樂新聞,不但傷害原住民族的尊嚴、忽略了原民媒體人優異的專業表現,更無助於主流社會成員對原民文化應有的認知與尊重。

部分媒體此一譁眾取寵又傷害族群關係的報導方式其來有自。雖然我國憲法基本國策早就強調尊重原住民族多元文化,也推動了不少族群平等政策。但主流社會部分成員習於以否定態度看待該族群,加上長期以來貶抑式的獵奇心態,遇到與原民相關的新聞,即使原民社會自身展現自信美好的那一面,但報導內容依然容易歪樓,而呈現所謂「番人」的「不文雅」(屁股蛋)表現,再次於閱聽大眾中複製具有上下優位意涵的族群刻板印象。

誠摯呼籲各新聞媒體及從業人員,在遇到與原民相關新聞時,下筆務必再三斟酌,多一些族群換位思考,讓報導文字成為促進族群平等的公器,而非複製族群偏見的幫凶。












金鐘 穿回自然是勇者


2020-09-28 23:12  聯合報 /   林登秋/台灣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台中市)
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由Buya(陳宇)(右)、Pagnoyod(鍾家駿)(左)的kakudan時光機獲得。記者曾原信/攝影


上個周末熱鬧登場的金鐘獎頒獎典禮中,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得主 Pangoyod 穿著達悟族服出席,成為媒體報導的失焦點

一個地區的人的衣著反映當地的文化,而自然環境對衣著文化有很強的形塑力量例如住在酷寒極區的紐特人原稱愛斯基摩人)的衣著都採用動物的毛皮為原料;位處赤道附近的印尼最具代表性的衣著則是吸汗功能強的 batik 服裝。同樣居住在熱帶達悟人的傳統服裝,男性上半身是無袖無領淺灰色芭蕉布製成的短背心,下半身是芭蕉布材質緊兜檔布,這是極為適應熱帶氣候的衣著

在全球關注地球暖化的今日,符合自然環境傳統的衣著和效法西方溫帶國家爭奇鬥豔的各式服裝,那一個才是在一個具代表性與宣示性場合的進步穿搭?值得我們深刻省思。如果把焦點放在露了多少遮了多少,低俗的是我們的視野,而不是穿回自然的勇者。












疫情下的「傳奇」 再現八○年代熱情與理想


2020-09-28 23:13  聯合報 /   卓玫君/編劇(台北市)
吳興國最後一次於台灣演出《李爾在此》,記者會上由弟子朱柏澄(左)飾演李爾王,然正式演出吳興國仍為一人分飾十角。圖/兩廳院提供


在世界各國疫情尚未退歇之際,各地劇場多數僅能在維持社交距離的嚴苛條件下重新開放,台灣劇場很幸運地維持正常運作,其中最具紀念意義的演出,就是近日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的經典作品李爾在此在台封箱演出,甫一推出即告售罄,甚至應戲迷要求加演一場,成為另一種疫情下的台灣傳奇

李爾在此》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李爾王》,民國90年(二○○一年)由吳興國自編、自導、自演,以京劇生、旦、淨、末、丑行當,一人分飾十角,該劇以極簡的傳統戲曲技法刻畫莎翁筆下複雜深刻的人性,首演以來獲得全球劇場界熱烈迴響,迄今巡演廿國五十城

劇中吳興國以後設的劇場手法,不迴避在觀眾面前換裝,刻意打斷觀眾的劇場幻覺,卻能瞬間以聲音與科步的微妙轉換,出入不同階級、性別與性格的角色之間,令全場觀眾目不轉睛。這齣廿年前的作品,至今仍牢牢抓住不同世代觀眾的心,差別是當年觀眾看到的白髮老人李爾王是由青年時期身手矯健的吳興國扮演,今天的觀眾看到的年輕男女角色,則是由老當益壯的資深演員吳興國蛻變而成。時光的流逝並未成為演技的阻礙,反而讓一位卓越的演員在歲月的淬鍊之下,如老木般綻放滿樹的繁花,在落英繽紛中,完成了演員的試煉。

當代傳奇劇場當年是由吳興國等一群勇於突破傳統的京劇演員於民國75年(一九八六年)創立,有感於傳統戲曲形式難以回應時代的轉變,致力於開創傳統京劇與當代劇場之接軌。過程中雖然面臨種種質疑與挫折,但三十幾年來該團不斷受邀至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與世界各大藝術節演出,早已成為台灣最美的名片之一。

當代傳奇劇場茁壯於台灣社會從戒嚴體制走向民主開放之際,事實上,民國69年(八○年)代是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史上相當關鍵的時期,民國76年(一九八七年)解嚴、民國77年(一九八八年) 報禁解除,政治與思想上的箝制與框架逐漸被打破,釋放出豐沛的創意能量。充滿熱情與理想的年輕人紛紛以各種形式的行動力推動台灣社會轉型,在表演藝術方面,除了形成一波以實驗創新為主的小劇場運動外,許多今日台灣重要表演藝術團體,如朱宗慶打擊樂團、優劇場優人神鼓前身)、屏風表演班、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場、太古踏舞團、舞蹈空間舞團等,都在這個時期成立,風格各異、充滿獨特性的藝術家們,讓當時的台灣文化就像一座長滿奇花異木的花園,散發著盎然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藉由優秀的藝術家們在國際各大藝術節慶與場館努力耕耘,台灣社會具有的自由、多元、創新之能量,因此被世界看見。

藝術家們對當年劇場形式/內容展開的挑戰與革新,無疑是受到時代氛圍之啟發與影響,但他們的創新與創意同時也反過來形塑一個自信昂揚的時代精神,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或許國寶級藝術家們美好的身影將逐漸淡出舞台,但他們所做的種種努力,已為未來更具包容性與永續性的台灣藝文環境奠下穩固的基礎。













查禁和審查書是死胡同


2020-09-28 23:14  聯合報 /   王岫/國圖前編審(台北市)
台南市議員林易瑩( 右)與同志家長陳釩舉辦記者會抗議「國王與國王」繪本回收。記者修瑞瑩/攝影


美國圖書館界和出版界,每年九月最後一個星期都會發起禁書周」(Banned Books Week;BBW活動,今年禁書周於九月廿七日至十月三日舉行。但 BBW 並非倡導查禁圖書,反而是要反禁書,因此,翻譯成「反禁書周」 或許更為明確。

這項活動已有卅八年歷史了,最初目的是基於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楬櫫的「人民有言論及出版自由的權利」,宣示閱讀亦有自由的主張。因為,即使號稱是民主發展最進步的美國,各地也有族群、團體、學校、社區等,因宗教觀、道德觀、種族觀的不同,而強加抑制一些民眾或學生對資訊的利用和圖書閱讀的自由(如自圖書館書架取下圖書、從學生參考書目中取消書單,甚至公開查禁、燒毀等)。這個小組每年舉辦 BBW 的目的,就是要宣導反對禁書、反對限制閱讀。每年的活動大致是舉辦討論會、演講,並張貼海報、分發書籤、傳單、製作各種宣傳徽章,放映各種箝制出版的系列電影等。

BBW 今年的宣傳主題就是「查禁和審查是死胡同」,海報上就是一位審查者面對一個大迷宮,永遠走不到「閱讀」的終點;BBW 要大家奮起捍衛自由閱讀的權利

早走上民主大道的美國,每年還是會發生許多強加限制圖書閱讀自由的事件,台灣也是如此。前幾年有本英國兒童文學家大衛.威廉斯所寫的兒童小說中譯本《穿裙子的男孩》,被某國小家長認為有鼓勵孩子變裝之嫌,要求學校圖書館下架。今年則有《國王與國王》之中譯童書,涉及多元性別認同而被家長要求圖書館下架等爭論。

其實大家觀點不同是當然的,但如同我不贊成你的主張,但我堅決捍衛你有主張的權利」一樣,圖書館或學校,不可因某些家長的主張,而強加下架另一些家長認為的好書。變裝或同性戀等問題,多數人或許不認同,但社會就存在這些人,也要尊重他們閱讀的自由

圖書館可在事前選書方面,多加依據選書師或專家評選的好書單選進好書,不要淪於被民代綁架,選買一些不堪閱讀的不良書籍;並斟酌圖書內容,給與適讀年齡或適合親師及親子共讀的分類…等等方式,讓閱者有其書,書籍不寂寞,亦有其讀者。但記得,一旦書籍經選擇購買上架,就不能被某些人以宗教、道德、種族、性別…等因素,要求下架。

查禁圖書和審查制度都是死胡同了,在網路時代,誰能強迫誰不能閱讀什麼了呢














畫中有話/提早「登積」


2020-09-28 23:15  聯合報 /   記者潘俊宏
記者潘俊宏/攝影


研發替代役制度實施迄今已為高科技公司創造不少產值,台積電為在有限的名額內提早卡位,特別將「提早登積」招募研發替代役男的專車開進台大校園,提早甄選尋覓彼此契合的學子,讓未畢業的役男先找到工作,也為公司尋覓適合的人才。

今年疫情下許多產業前景不明,影響剛畢業的青年學子求職路,政府如何在疫情、中美貿易戰等混屯局勢中扶植各產業競爭力,有賴端出好的政策讓各產業具競爭優勢,人才也能適得其所。











政治切割歷史 文化斷根難凝聚


2020-09-29 00:39  聯合報 /   王伯元/創投及科技業者(台北市)
108課綱中,國二歷史從中國史改為東亞史,有教師批評三國史、武則天等內容都被刪除或簡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是一○八課綱一周年,歷史教科書已有了大幅度的更動,除了在所謂「略古詳今」的架構下中國史大幅縮水,且用「南島語族」取代了中華民族,用「多元文化」來取代「中華文化」,另外也否定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歷史脈絡。這樣歷史教科書引起了很多爭議。

但近廿年來,中學生課綱成了政治及意識形態博弈的前哨。因為政治上的「拒中」及「去中」,「去中國化」從主權、經濟,一路延伸到教育、文化上。近年來國高中學生的國文、歷史、地理、公民等科目,都有顯著的「去中」斧鑿。甚至過分美化日本殖民時代的統治,以淡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就拿最近引起爭議的八年級歷史課本為例,中國古代史已被簡化得支離破碎。從商周到隋唐的二千四百年歷史,在教材中僅占一千六百字,在部分版本的教科書已看不到楚漢相爭及三國史。這種以扭曲的歷史觀來切割民族的文化臍帶,從基礎教育來斬斷兩岸淵源脈絡,會讓台灣的年輕一代不再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有任何關係,進而達成社會及政治上的「去中國化」的目的。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幾百年來有著不同的移民及統治者,各自對台灣有所貢獻,也豐富了這塊土地的生命及文化。台灣的歷史就是這些共同記憶的累積,缺了任何一塊,都無法完整呈現台灣真實面貌。當然,因為立場及記憶的不同,對同一事件我們可能有不同的見解,但是不管基於那種史觀,都不能偏離史料及史實。

台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除了原住民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自大陸各地移民到台灣,從最早期的漳州泉州等閩南人,到後期隨國民政府自大江南北撤退到台灣的所謂「外省人」,因此包含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都是中原華夏移植到這塊土地上生根茁壯。儘管中間有過荷蘭、日本的短暫統治,又有原住民、西班牙、歐美等文化的影響,但台灣文化的主體仍是中華文化,這是無庸置疑的

不管要如何「去中」,我們血統裡有著華人基因,我們日常生活裡還是保留著大量中華文化的傳承,無論在宗教信仰、風俗節日、飲食習慣以及倫理價值上都無法與中華文化切割。我們會去拜關公,跟著媽祖遶境,會在農曆過年時團圓圍爐,也會在即將來到的中秋節賞月吃月餅。中華文化在台灣有著豐富的底蘊,世代的傳承,早已滲入我們的骨髓靈魂,如何切割得掉?

台灣可以在政治與中國大陸切割,但卻不能否定中華文化與歷史根源。否定了過去,等於是否定了現在,而不了解現在,又怎能創建未來?台灣不要為了一時的政治目的而抛棄這些可貴資產,讓後代子孫成為忘卻自己文化,不懂歷史根源,沒有民族認同的失根浮萍。如果整個社會老中青三代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及文化歸屬,這個國家如何凝聚向心力及認同感?

教育肩負著培育人才與傳遞文化的重責,影響了個人的未來、社會的安定以及國家的興衰。但是教育的成果不像產業投資那樣可以收立竿見影之效,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且一旦政策錯誤,方向走偏,將牽連數代子孫,危及國家長期發展。「政治」不應該等於「文化」,盼望政府能跳脫意識形態束縛,用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百年大計,以培育出兼具優良文化特質及國際競爭實力的人才,那才是台灣之福。












政治力操作 台灣人變中國人敵人


2020-09-29 00:42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日前辭世的王曉波,多年前在北京對中共對台事務官員表示極力反對武力統一台灣;王曉波的母親是共產黨員,來台後被國民黨逮捕,不降,處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近年有個反常的現象,一些支持台獨的外省人成為島內分裂族群的急先鋒,引發了中國人和台灣人之間的仇恨,實質上造成了「求戰」的效果;反而是偏統的一些本省人卻不希望中共軍事攻台,以免產生了不必要的傷亡。那麼,是誰真的愛台灣呢?

這也不是省籍之分,多年前,王曉波在北京對中共對台事務官員即表示極力反對武力統一台灣王曉波的母親是共產黨員,來台後被國民黨逮捕,不降,處決,而王曉波豈不是愛中國,也愛台灣嗎?

多數主張台灣獨立者,目前不願意接受中共的制度,筆者認為是合理的反應,但是這並不表示長遠以後一直要反對做中國人,而只要中國大陸的政治改良,未來的情形是可以商議的。這和受日本殖民教育而不願意做中國人的台獨是不同的。

中共在解放以後的三十年中,確實曾以極左思想與施政方式造成中華民族相當嚴重的傷害。文革以後中共力求改變,這四十年來,大陸人民生活水準普遍上升,然一方面大家記憶猶新,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日益富強,有崛起之勢,卻在政治控制方面愈加收緊,給予美國右派有機可乘,川普選情不穩,一再下重手壓迫中國。而台灣是其最佳棋子,民進黨卻認為這是台灣獨立的良機,一再配合美國演出,成為刺激中共與中國人民的馬前卒,而不知中共鷹派亦認為此刻是統一台灣的契機。在美國右派、台灣獨派、中共鷹派「願望的交集」下,戰爭非常有可能發生。

在民國19年(三○年)代,國民黨殺戮不少共產黨員,造成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深刻仇恨,因此在國共內戰及中共建政後,迫害國民黨員與其族人者不計其數,可見仇恨必須制止。文革以後,中共對台政策守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原則,惟有自外於中國民族,甚以異族自居且引外力介入者,不論在大陸是何種政權,對此勾引蕃戎,困我生民者,無不將士用命,予以平亂

在此台海戰火升高之際,是戰是和,只在一心,我們是不是中國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者,是在李登輝主政中期以後施政方針變化所致,從此「台灣」與「中國」日益對立,台灣人演變為中國人的敵人,完全是政治力操作的結果

范疇/彩票意識到保險意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彩票意識到保險意識
◆  趙春山/大小氣候變動中的兩岸關係--解讀聯合報2020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

◆  薛承泰/勞保改革轉彎了嗎
◆  朱宗慶/前進或倒退?取決一念間
◆  蘇蘅/新聞台審查的十二月風暴
◆  賴英照/大法官的戰爭
◆  沈呂巡/美台關係可否提升為「官方關係」?
◆  黃介正/「堡壘台灣」是代號 還是防衛構想?
◆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  王健壯/蔡清祥該聽聽昆德拉的控訴
◆  方祖涵/「廣播」「電視」金鐘獎?
◆  王正方/天下沒有教不會的笨孩子
◆  盛治仁/資本主義是環保解方或病因?
◆  楊志良/世間蠢人多?
◆  林中斌/武統台灣?
◆  周行一/迴旋空間

◆  嚴震生/貶抑軍人的川普 還能發動戰爭嗎?
◆  薛承泰/道路上的無知之幕
◆  馬凱/30年前的預言與超級全球化
◆  洪蘭/讓孩子去做白日夢吧
◆  盛治仁/125個死刑冤獄
◆  劉維公/「靠北」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  方祖涵/捕手鈴木清的川普紅帽

◆  王健壯/大法官對憲法閉上了眼睛
◆  趙春山/巧婦難為,不要吝於給江主席按讚
◆  黃介正/美對兩岸「戰略模糊」的終結?
◆  葉銀華/康友之公司治理警訊
◆  沈呂巡/美國對台灣主權爭議轉折記
◆  羅智成/「真」的貶值






范疇/彩票意識到保險意識


2020-09-29 00:36  聯合報 /   范疇(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近日共機頻頻擾台對立升高,總統與國防部高調回應國軍準備好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我都買彩票,也都買保險。這是社會人生常態,但絕大多數人不會意識到其中的矛盾。買彩票是基於人性中的僥倖,好運氣會落到我頭上。而買保險是基於人性中的務實,壞事情有可能會落到我的頭上。

對於戰禍這件事,台灣人現在處在彩票意識遠高於保險意識的狀態,也就是僥倖心理遠大於務實心理

半年前,戰禍在台灣還是禁忌話題,甚至是禁忌意識,只要誰敢想就是唱衰台灣,誰敢說就會引來嫌棄,誰要敢倡議人民付諸具體行動,就更加罪不可赦。不要看到電視、媒體上都在大談「戰爭」,就以為「戰禍」不是禁忌話題,其實媒體上對「戰爭」大放厥詞,正好就是「戰禍」意識其實還是禁忌的一種反證。因為媒體在談戰爭時大都圍繞著「美中戰爭」、「美中戰力的對比」展開,好像焦點是在南北韓、波斯灣、南海,這其實是忌諱以台灣為戰爭主體、戰禍的承受者展開討論,好像自己是戲評家,而不是演員或後台。俗話說「公親變事主」,而台灣在戰爭、戰禍這件事上卻是「事主變公親」,把自己當圈外人的本領驚人。

再看學界,分析評論多半來自外國人材料,美國某智庫如何說啦、歐洲某教授的觀點啊、日本的看法啦…請問,台灣自己的研究在哪?台灣人的看法在哪?是台灣人自己沒數據、沒相關知識?應該不是的。那麼大家的心理禁忌在哪?為什麼關係台灣自己福禍的戰爭、戰禍現實不敢談,一定要等到美國、歐洲、日本數據、觀點出爐,才願意堂而皇之議論,挾洋以自重?

這絕對是個心理問題。台灣的政府、學界、媒體、人民都必須轉大人。

對於戰禍應該有的心理意識務實準備,本專欄八月廿七日的首戰即終戰!?考驗你的頭腦一文中已把框架講得很清楚,不再重敘

這裡想更坦率地談。由於幾個月來一直在有意打破台灣對「避戰」、「備戰」、「戰禍話題的禁忌,前陣子某前部長對我提了一個尖銳問題:「請問台灣要積極備戰是怎麼個備法 ?全民恢復徵兵,兵役期恢復兩年?南北關鍵電塔從兩個變成十個?三個天然氣接收站增加成十個?還是其他方法?」意思就是,台灣的人心和基礎設施現狀禁不起打,談積極備戰有用嗎

我的回答是:一、現實上,台灣只能㬨阻登陸戰,無力嚇阻「非登陸戰」(如飛彈襲擊、水電癱瘓),任何非登陸性質的攻擊後果都要靠民心民力支撐(可想像為全島發生八級地震);二、據我了解,若桃園登陸,雲林人不會馳援,反之亦然,因此各地需有自衛力,社區民防、民團、民兵的訓練組織,應立刻開放建立;三、一時恢復徵兵制不可能,但可在募兵制下積極召募女兵。(請 Google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十月文《為什麼不招募 50% 女兵?》)

人民的備戰呼聲近日越來越高聯合報系鳴人堂」網站刊出《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一文,Line 群組中也有以下意見:「1.從國中到高中,每周三小時的槍擊訓練;2.不論男女,每年一天槍擊訓練;3.每個派出所建設彈藥庫,擁有足夠的槍枝、彈藥。全民有槍、有訓。開戰當天,所有人拿健保卡像領口罩一樣,有職訓過的,每個人都有槍」。

幾年前南北韓緊張時,南韓政府告訴人民開戰後首爾可能死亡卅萬人,首爾地產並未因此下跌。大局下,台灣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處於戰火及身的邊緣,政府、媒體、學界、人民,應該開始轉大人,彩票意識轉向保險意識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台美FTA 謀定而後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538/web/

◆  聯合報社論/從炒飯賽到私房錢,看史上最揮霍預算
◆  聯合報黑白集/爽貓熊與苦力黑熊
◆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台美FTA 謀定而後動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台美FTA 謀定而後動


2020-09-28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高度期待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在國內引發不同的解讀,甚至還需事後由經濟部長召開記者會說明。無論此對話是台美貿易協定的前奏曲,還是美國只是虛晃一招,但台灣未來必須先弄清楚美國如何啟動貿易協定談判?可能要求的重點為何?以及未來可能談判機制,才是務實之道。

美國川普上任後,捨多邊改採雙邊模式,要求與墨西哥、加拿大及韓國,就原先已經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行修正談判另外分別與日本、英國及肯亞展開新的貿易協定談判

無論是何種態樣,共同程序是行政部門必須根據民國104年(2015年)版的貿易授權法The Trade Priorities and Accountability ActTPA),在啟動協定談判 90 天前,正式通知國會。貿易授權法顧名思義,是美國國會授權政府進行貿易協定談判,所以未來台美貿易協定也要經過相同的立法程序。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已不到二個月,所以在大選前當然不可能進入實質談判階段;目前民調落後的川普總統也不可能在選前通知國會,將在90天後可能由新政府啟動台美貿易協定談判。

貿易授權法會詳細列出美國對外談判目的,並據此列出未來貿易協定必須涵蓋的項目以確保美國利益,這些項目可以視為核心部分,未來各貿易協定上可以有程度差別,但缺一不可。另外只要雙方同意,也可以再增加其他的談判項目。

美國對於貿易協定要求標準高,以最新公布啟動的日本、英國及肯亞貿易協定談判列示的項目,相似性極高,未來台美貿易協定也可能會以此為藍本。除了包括傳統貨品及服務業市場開放、嚴格的原產地認定、非關稅貿易障礙消除、貿易便捷化措施、政府採購、對國營事業規範,以及政府行政監理措施的透明化對於新興的數位貿易,也要求納入不少規範。另外不屬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範圍的勞工、環保、匯率、競爭政策,以及反貪汙等議題,也在協定範圍內。

基本上,美國要求工業產品全面零關稅的市場進入條件,就連對開發中國家肯亞也不例外;所以未來工業部門要有全面零關稅的準備,不太可能保留排除開放項目。美國對於農業要求雖低於工業,但也必須大幅削減或免除關稅,確保全面市場進入條件。美國在服務業要求開放水準也不低,更點名多數國家保護程度較高的電信及金融服務業,必須列入優先項目。

另外,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的國家例如日本,美國也會直接要求對方必須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有效解決貿易失衡問題。而在美中貿易戰轉單效應,近年來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大增,未來也有可能被美方要求改善。

美國對原產地規定更為嚴格。因為一般貿易協定是希望藉由原產地來強化區內分工,減少對區域外的依賴;但是美國卻要求以美國為重心,盡量在美國生產,此種由區域內生產轉為美國製造,已成為美國貿易協定的一大特色

根據以往與美國談判經驗,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可做為未來貿易協定談判平台。TIFA 是美國對外擴展經貿關係、解決與貿易夥伴貿易問題的重要機制,也是美台雙方目前最重要的高層諮商管道,由民國83-105年(1994年至2016年) 總共召開十屆台灣申請加入 WTO 與美進行雙邊諮商,即是透過 TIFA 平台與美談判TIFA 對台灣順利加入 WTO,具有關鍵作用,未來 TIFA 仍然可以扮演同樣角色;不過未來只要雙方同意,也可以透過其他談判平台。但是無論是透過何種途徑,美國要求的項目不會少,標準不會降,立埸不會變,態度不會軟,台灣一定要做足準備,才能有實力與美國斡旋。















聯合報黑白集/爽貓熊與苦力黑熊


2020-09-28 00:4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地下街位於京站和北捷連通道,出現一幅行銷觀光的廣告看板,圖中以清明上河圖為模仿畫作,將台灣黑熊比擬成服侍中國貓熊的苦力,引發熱議。圖/陳怡君提供


台北地下街一幅台鐵廣告熊熊上河圖昨日引發熱議。在這幅仿《清明上河圖》的作品中,黑熊在船上賣力划槳,反觀貓熊,則在閒逛遊樂。民進黨北市議員陳怡君不滿地說,此圖將台灣黑熊比喻為「服侍」中國貓熊的「苦力」,有極強的針對性,令人不舒服。

一幅以動物為主的趣味廣告,竟會引發國人「被矮化」的聯想,也真是匪夷所思。這幅廣告已存在多時,平日地下街人來人往,兩年來也沒有人注意到它有何不妥。但最近兩岸不太太平,突然熊熊就產生了認同問題,就被賦與歧視之解,然後不酥胡的感覺就上來了議員一譴責,台鐵豈敢怠慢,連忙聲稱會將圖撤下

真要這麼敏感的話,玻璃心是碎不完的。創作者都說了,原本的構想是要全部用貓熊來代替人,後來覺得應加入台灣元素」,所以有了黑熊又為了表示歡迎外來觀光客,又加了棕熊和北極熊。熊來熊往的大圖中,僅那麼一艘船出現爽貓熊和搖槳黑熊的對照,就被傳成台灣黑熊服侍中國貓熊的不平等現象。真的是一涉政治,就惡意講不完

曾幾何時,台灣人這麼認同黑熊了在山林裡,被獵殺、設陷、斷掌的黑熊何其多,那些對貓熊感到不酥胡的民眾,先問問自己是否知道台灣還剩幾隻黑熊












聯合報社論/從炒飯賽到私房錢,看史上最揮霍預算


2020-09-28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進行「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二次追加預算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度跳針直說因疫情才要紓困振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目前有三大類預算在立法院審查,一是產業紓困3.0計畫,二是前瞻計畫後續四年經費,三是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三者加總高達二・八八兆元。審理如此龐大預算是艱鉅的工程,立委必須具有清晰的腦才能推動建設,又防杜浪費。透過近日的立委質詢,人們已可一窺蔡政府浮編名目、濫用公帑的本事,這些預算之揮霍無度堪稱史上之最

舉例而言,國民黨立委吳怡玎發現,紓困3.0預算中有農委會編列的七七六萬元經費,要用於舉辦全國炒飯大賽」。她質疑,炒飯比賽原編列在例行的「年度預算」項下,如今卻改編到「紓困特別預算」中,根本是濫竽充數。農委會去年即辦過全國炒飯比賽,當時尚無疫情,用的自然是年度預算;這類例常活動為何要進到紓困預算來爭搶資源,又有何紓困的迫切性

不僅如此,除了炒飯比賽,農委會編列的紓困預算還包括到香港舉辦特賣會,以及到日本推銷台灣水果事實上,行銷推廣原是政府例行業務,如何扯上紓困?何況,疫情期間各國邊境管制十分嚴密,農委會怎麼可能派人到香港、日本推廣農產?說穿了,炒飯比賽及海外行銷利用紓困名義編列特別預算,是農委會習慣性的不誠實」,就跟主委陳吉仲處理美豬一樣本末倒置便宜行事見洞就鑽

農委會竟連炒飯比賽經費都敢堂皇假「紓困」之名,那麼蘇貞昌在紓困預算中編列的「私房錢」,膽子顯然就更大,胃口也更寬了。立委賴世葆發現,紓困特別預算中有一筆五二・八億元經費,完全未載明預算科目,等於是編給蘇貞昌的公務私房錢」。當下,主計長朱澤民還酸他「看錯行、弄錯數字」;但最後,衛福部坦承確實編了這筆經費,要供蘇揆「統籌運用」。以蘇貞昌一向行事依藍綠分大小眼,有如此豐厚的私房錢」,豈非更滋長行政不中立

對於緊急事項之支應,各級政府本來就設有第一預備金第二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那麼,紓困特別預算為何還要另設科目不明的「私房錢」,供閣揆私下運用?再說,紓困特別預算必須以舉債方式籌款,名目不詳的計畫豈能納入其中?尤其弔詭的是,當初蔡政府編列新冠疫情紓困計畫,以為僅此一回,誰知全球疫情沒完沒了,必須一再追加補貼救濟,規模已累增到超乎想像的地步。儘管蔡政府用3.0之名來美化紓困,彷彿計畫不斷「進化」;事實上,這是政府錢坑無止境化」。

且看,紓困3.0總計編列了二,一○○億元,其中用於「回補」的金額,竟高達一,二三五億元。換句話說,預算都還沒通過,錢已用掉了六成,更別提其中夾藏了多少諸如全國炒飯比賽、香港特賣會、院長私房錢之類的名不正、言不順項目。更可議的是,「炒飯比賽」的前身為「碗粿比賽」,農委會一直採取限制性招標,皆由同一家公司得標而這家行銷公司則是在蔡英文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當選總統之次日成立,其利益輸送之嫌撇得清嗎

年度例行的炒飯比賽突然改為紓困預算支應,乃至閣揆擁有五十多億元的紓困私房錢,占總預算的比例也許不大,卻暴露了蘇內閣獨斷獨行、予取予求的濫權作風。尤其可議的是,去年底蔡總統才自詡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號稱「廿二年來首度達成預算平衡」;不旋踵,如今政府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已高達六兆多元,成為史上之最任憑蔡政府如此揮霍下去,才真是債留子孫

【重磅快評】唱支歌就除籍 難道這裡不自由了?

◆  【重磅快評】國外都打過疫苗當安慰劑?陳時中太阿Q 
◆  【重磅快評】執法緊縮化 政府還能期待日本的善意嗎? 
◆  【重磅快評】唱支歌就除籍 難道這裡不自由了?  

◆  【重磅快評】台灣人用氣質打敗病毒?陳時中真的太OVER 
◆  【重磅快評】前瞻輪軌砍半後 一樣要蒙混闖關?  
◆  【重磅快評】調查易入罪難 陳時中是否違法無罰責? 
◆  【重磅快評】不當側翼 時力就不用怕丟臉了 
◆  【重磅快評】台北上空有戰機 是國慶預演還是心理演習? 
◆  【即時短評】又否定在野時的堅持 民進黨還認得自己? 
◆  【重磅快評】國防真能寄望於掃把、鍵盤俠與冬瓜檸檬? 
◆  【即時短評】反美豬 藍白合作抗綠試金石? 
◆  【重磅快評】蔡煌瑯在防止犯罪? 蘇貞昌只好「尊重」了 
◆  【即時短評】王婉諭那一票 證明時力反萊豬是打假球 
◆  【重磅快評】以假打假!農委會可以這樣花人民納稅錢? 
◆  【即時短評】立委貪汙官場現形 國會恥辱完美呈現 
◆  【即時短評】第一擊改自衛反擊 美中台能鬥而不破?






【重磅快評】唱支歌就除籍 難道這裡不自由了?


2020-09-28 13:06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灣藝人參與中共「十一」晚會,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身為公眾人物,享受了自由民主和健保資源,還跑到對岸去唱不適當的歌,國人自有公評。圖/取自UDNTV


歐陽娜娜張韶涵將參加中共十一國慶晚會,陸委會憂其成統戰樣板,揚言若違法將懲處,蘇貞昌罵她們享受自由民主,卻跑去唱不適當的歌,不知是網紅還是藝人的陳沂則要求陸委會趕快懲處,將歐陽註銷國籍

歐陽娜娜的節目是跟幾個大陸、香港藝人合唱「我的祖國」,可能是這首歌挑動了台灣的敏感神經,引起一陣撻伐,張韶涵也是合唱,唱的是抗疫歌曲「守護」,可能是沒那麼政治,陳沂矛頭竟然就將她省略,放了她一馬,說她老早是加拿大籍就算了

陸委會的違法說走得有點遠了,一位藝人唱個歌,能違什麼法?蘇貞昌深諳其中玄虛,就只說這兩人跑去「唱不適當的歌」,點到為止。陳沂則顯然想要帶些風向,於是拋出除籍論,看能不能釣一些嗜血的鱷魚出來。

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評得也算適切,他說:「妳是可以自由地唱歌,但妳也是選擇了向不自由低頭!」意思是歐陽娜娜與張韶涵是有到對岸十一國慶去唱歌的自由,只是這個自由被用到向不自由致敬的負面情境上。不過,這話還是言重了。放在自由、壓迫的語境裡,這個評價當然是不錯的,但歐陽娜娜與張韶涵一次算是商業行為的演出,真的需要承載這麼大的包袱嗎

這句話是否可以轉而跟投資大陸的台商或是將東西賣到對岸的企業說:「你是可以自由地貿易,但你也是選擇了向不自由低頭」?如果不能如此套用,是否意味台灣只准商人逐利,卻不准藝人唱歌

這些評價的後頭都有一個隱然的後設:即任何人與對岸有所勾連、交易,都是在背叛國家。但這個後設其實是一個十分過時、老舊的框架,它屬於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但冷戰已經結束快三十年了,許多人卻還死抱這種意識不放

按照這個邏輯,兩岸的這紙 ECFA 協議其實是叛國的,怎可接受匪偽政權刻意讓利的早收清單呢這明顯就是中國的統戰伎倆,陸委會怎不斷然拒絕,一舉將它撕毀,卻還呼籲北京不要終止協議呢蔡政府繼續保留這個統戰的樣板,要不要自我懲處

進一步論,民進黨人裡頭包括貴為立法委員的諸多國家大員,以及黨內大老、資深黨員,亦有不少在對岸開公司、做生意,享受既肥沃又滋潤的利益,怎不聞曾是黨主席的卓榮泰說,「你們選擇了向不自由低頭?」

回到我的祖國的這個癥結點,這首歌是紀念韓戰、即對岸稱為朝鮮戰爭的一部電影主題曲這場戰爭其實是台灣重新獲得美援的關鍵,台灣恐怕正是最大的間接受益者。如果人民志願軍上甘嶺打得一敗塗地,台灣也可能老早就被杜魯門拋棄歷史往往是弔詭的,吊打這首歌恐要小心它反過頭來射傷自己

更何況,它的歌詞就只是「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的文藝風罷了,並沒有噁心地歌頌共和國或是五星旗,實在沒必要大作文章。

陳亭妃說歐陽、張兩人已黃安化,只是 2% 仔,既然如此,她們的統戰效果應該趨近於零,何勞立委大人動嘴?若是真的一怒之下就將歐陽除籍,大家反而要問,難道這裡不自由了?











【重磅快評】執法緊縮化 政府還能期待日本的善意嗎?


2020-09-28 16:20  聯合報 /   主筆室
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在釣魚台海域,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碰撞受損,海巡署基隆艦前往救援。取自海巡署影片


就在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剛上台之際,昨日,卻傳出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釣魚台海域,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碰撞受損宜蘭縣政府說是日本公務船以甩尾方式衝撞我漁船,日方則說是台灣漁船違法越界作業撞上公務船,外交部則表示將視調查結果再予以回應,只是,不論外交部如何的低調」,在漁民與日本政府的各說各話下,以及漁權與主權的相互碰撞下,恐將讓平靜多時的台日關係波瀾再起

從事實層面來看,這次的碰撞事件,與過去有些相同,但也有些不同,相同的都是台灣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之間的執法糾紛,今年三月,我國兩艘漁船在東部的專屬經濟海域作業時,也曾經被日本船艦鳴笛驅趕,當時海巡署還曾經派艦前往宣示主權,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在於漁權議題上的寸步不讓

而不同的是,過去台日漁業糾紛大多發生在沖之鳥海域,但這次則是出現在具有主權爭議釣魚台海域猶記得今年六月,日本石垣市政府才將釣魚台更名為登野城尖閣」,可見日本政府在捍衛釣魚台主權下,正在逐步實施漁權緊縮政策

自從民進黨上台之後,為了要徹底解決台日之間的漁權爭議,兩國成立具有官方色彩的「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當時的蔡英文政府還把此當成是台日關係的一大突破,但是,台日海洋會議成立四年多以來,卻淪為每年儀式性簽署合作備忘錄的政治大拜拜,連在沒有主權爭議沖之鳥海域捕魚議題,都無法達成任何共識,而去年更是破天荒的連一紙合作備忘錄都沒有簽署對照馬政府時期所達成的台日漁業協議」,可見蔡政府在台日漁權議題上,只重表面形式、而不重實質結果的做法

而最引人關注的是,之前馬政府時期的「台日漁業協議」,曾經對釣魚台周邊海域捕魚規則進行制度性的規範,而從這次的碰撞事件當中,日本公務船對我國漁船拖網因洋流漂流至十二海哩之內,便在沒有任何預警及鳴笛的情況下逕行衝撞,可以看出台日漁業協議規範正在逐漸模糊化而日本政府的執法標準則趨於嚴格化

再加上強調務實,同時與台灣沒有任何淵源的菅義偉上台後,在缺乏情感因素的緩衝下,未來台日之間的漁業糾紛,勢必將會層出不窮,政府在漁權問題上,應要有所作為,而並非一味的期待日本政府的善意。












【重磅快評】國外都打過疫苗當安慰劑?陳時中太阿Q


2020-09-28 18:58  聯合報 /   主筆室
立委質詢問我國疫苗取得以及施打的時程,陳時中表示,已採多方管道取得疫苗,「但就算買不到疫苗,情況也比現在好」。 記者曾原信/攝影


閣揆蘇貞昌日前報告防疫紓困特別預算追加預算案,藍委質疑衛福部匡列 52.8 億元預算的內容模糊,主計長否認有這筆預算結果後來不但證實有,還說是要買疫苗,綠委更接力抓包」,發現之前已編列 135 億買疫苗;對照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就算到時買不到疫苗,情況還是比現在好;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陳時中的超前部署就是如此盤算?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日前質詢指衛福部匡列 52.8 億元預算,金額很高,但項目卻只寫因應疫情變化,辦理相關防治工作所需經費」,不清不楚,疑為行政院的私房錢列席的主計長朱澤民不假思索反駁說,確有一筆 5.2 億的預算,但沒有 52.8 億的預算,是賴看錯了,蘇也反譏賴「眼鏡要換一下」。沒想到蘇、朱一搭一唱的戲被自家人揭穿,衛福部不久即證實確有這筆預算,並非賴士葆看錯。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今天接力」質詢詢問這筆 52.8 億元預算的用途,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說這筆錢是要因應疫情變化,防治預算不足時會拿來用,其次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藥品研發有不確定性,例如突然有新藥出現,可能要動用這筆預算去購買。

劉建國反問疾管署不是已編了 135 億元買疫苗?薛解釋,當時是以每人一劑作為評估基礎,但現行臨床實驗疫苗都要打兩劑,原預算可能不足,劉批假如預算不足,應該追加預算,而非先行編列,現在單價、數量都沒確定,衛福部就編列 135 億元,現在又跑出 52.8 億元,到底要做什麼需要講清楚

也許劉建國不是要找行政院的麻煩,他只是要搞清楚事實,但一問一答之間卻把衛福部底牌掀出來,原來防疫超前部署就是這麼一回事,只要把預算編好編滿就行? 

陳時中昨出席防疫獎章頒獎典禮感性表示「台灣人氣質好,靠著我們的氣質可以打敗病毒」,今天更洩底,綠委高嘉瑜問他,若到了秋冬流行期,國外都已有疫苗可施打,我國則相對還在封鎖階段,對經濟不利。陳時中表示,秋冬有第二波疫情「是可以想像的」,就算到時買不到疫苗,情況還是比現在好,因為國外民眾都打過疫苗了,境外移入個案也會減少。

原來,陳時中的盤算是,即便秋冬有第二波疫情也毋須緊張,因為國外民眾屆時都有疫苗可打,就算我們買不到疫苗,情況還是比現在好;我們這才了解,原來阿中部長頗有「阿Q精神」,「國外民眾都打過疫苗可作安慰劑,現在買不到疫苗沒關係,反正以後就會變成買方市場,難怪阿中部長不要大陸疫苗,也不擔心冷鏈疫苗的問題 ,因為時間會解決所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