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重磅快評】罷韓團體批韓市府撒幣 忘了誰是祖師爺?

◆  【重磅快評】蘇貞昌只管醫院車位 家鄉淹水未置一詞?
◆  【重磅快評】罷韓團體批韓市府撒幣 忘了誰是祖師爺?
◆  【即時短評】助普悠瑪重傷者長照 別讓最好照顧變謊言

◆  【重磅快評】通姦除罪!今天起 台灣重寫情感劇本
◆  【重磅快評】中共對台動武?吳釗燮的謊言、真言與預言
◆  【重磅快評】豪雨即成災!脆弱國土源自壞進骨裡的積弊
◆  【重磅快評】點評行政指導?蔡碧仲還真是蔡清祥的老師
◆  【即時短評】罷韓國家隊出動 行政中立擺一旁
◆  【重磅快評】港澳條例變燙手山芋 這又是蔡英文點的火
◆  【重磅快評】蔡英文拋棄港人前 先別叫張飛亂打岳飛
◆  【重磅快評】當憲兵套綠迷彩 還分得清是片場或戰場?
◆  【重磅快評】懲罰港人、示警北京?厲害了 我的台灣!
◆  【重磅快評】光明正大也可贏 偏偏要作弊的民進黨政府
◆  【重磅快評】耽誤救急的振興券 依然有馬英九影子








【重磅快評】罷韓團體批韓市府撒幣 忘了誰是祖師爺?


2020-05-31 17:31 聯合報 / 主筆室
罷韓投票關鍵倒數,兩派互尬,韓國瑜拚勘災,罷韓團體攻三山造勢。記者劉學聖/攝影


「#五月納稅月你的税金XXX猛撒」、「#紓困是否足夠振興是否到位XX不能只憑感覺走」、「#若沒有紓困振興經濟效果反而浪費人民血汗錢」、「這樣就花掉五千萬,到底紓困到誰,振興到多少產業,具體效益是多少,還是要再次再次地呼籲XXX,要妥善的規畫完整,才不會浪費公帑。」
上述這些摘自臉書粉專的文字,乍看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是在野黨針對去年大選期間蔡政府猛撒幣,以及最近行政院紓困振興方案的詰問。答案揭曉,這是民進黨高雄市議員及罷韓團體最近跳出來齊聲質疑,韓市府明天推出的「高雄振興購物嘉年華」是為了反制罷免的大撒幣,但每一句卻都狠狠地打在行政院跟蔡政府的臉上。
大家記憶猶新,去年選前,蔡政府為了搶救選情到處大撒幣,別說價崩、只要價格比往年稍稍下降的農漁產品幾乎無所不補貼,完全不顧市場機制,不只花生堆滿各倉庫、場館,農委會更喊出公糧收購無上限,讓早已爆倉的公糧倉庫雪上加霜;加上去年度相關經費已占農發基金支出達86%,嚴重排擠預算,公糧儲備達安全存量三倍、將近100萬公噸、每年倉管費用幾達3億,監察院不久前以農委會「窮到只剩下保價收購」,顯有嚴重違失,糾正農委會。
不只撒幣,蔡政府當時還到處撒軌道,不是蓋新的軌道,就是不顧需求及效益,把各地平面鐵路高架或地下化,建設預算動輒上百、上千億元,且工程至少10年起跳,比起撒幣補貼,簡直是小兒科。
到了今年,歷經四個多月的防疫戰爭,口罩管制買賣禁令明天就要解禁,國內也準備迎接解封新生活,百業凋零正需消費活水。但行政院光一個還在難產中的振興券,就搞得天怒人怨,從名稱到內容,一變再變,最新版本是民眾得先掏出一千元現金,才能「買」到三千元的振興抵用券,用沒有使用期限的現金買限制一堆的票券,難怪會被財經專家質疑這根本是在揩老百姓的油,等於民眾先得拿出200億幫政府紓困,全世界絕無僅有。罷韓團體及民進黨市議員的質疑,句句都更像民眾對行政院與蔡政府的心聲,這話說得不心虛、不汗顏嗎?
別忘了,真要說大撒幣,民進黨才是祖師爺,韓市府的等級跟段數實在差得遠。但也由此可見,去年大選如果角色互換,在野的民進黨有可能坐視執政的國民黨同樣肆無忌憚地大撒幣嗎?












【重磅快評】蘇貞昌只管醫院車位 家鄉淹水未置一詞?


2020-05-31 17:47 聯合報 / 主筆室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到高雄榮總醫院屏東大武院區視察,蘇全程面色凝重,對高雄榮總院長林曜祥有關停車位的答覆並不滿意。記者劉星君/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時刻關心家鄉屏東縣,過去十天來,屏東至少兩度因豪雨而淹水,災情不輕,蘇院長昨天南下視察,結果淹水問題隻字不提,卻專程三度視察東港深水碼頭擴建,並對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的停車位「關切有加」,電爆了高榮院長,受淹水之苦的屏東人豈不感慨?
過去十天來,梅雨鋒面及西南氣流在南台灣投下密集雨彈,屏東、高雄、台南都傳出淹水災情,淹水民眾苦不堪言,淹水也成了政治攻防話題,行院院副院長陳其邁上週五連夜趕回台南、高雄勘災,還在臉書細數歷來治水績效,只是一縣之隔的屏東縣其實災情更嚴重,可惜未能得到陳副院長的關愛眼神。
在陳其邁南下勘災之前,豪雨造成屏東縣鹽埔、林邊、佳冬等地淹水達一級警戒,東港第一排溪水還倒灌淹沒500公頃稻田,農民認為是縣府發包排水工程施工不當釀禍,林邊交流道還淹水兩天,造成車輛拋錨;陳其邁勘災之後,26、27日屏東再降逾300毫米的雨量,枋寮鄉水底寮嚴重淹水,山上流瀉而下的黃泥淹滿多處,東港、林邊又是淹水二級警戒,不少屏東人夜不成眠。
淹水之後,剛好屏東鄉親蘇貞昌院長也下鄉了,而且這次只跑屏東,地方鄉親認為蘇院長來關切一下淹水問題也是剛好而已,未料,淹水恰似船過水無痕,蘇院長好像渾然不知鄉親才剛歷經淹水之苦,念茲在茲的只有深水碼頭擴建及新建醫院的停車位。
蘇貞昌關切的東港鹽埔漁港深水碼頭,其實是早在去年2月就允諾擴建,完工後可提供千噸級大型漁船泊靠卸魚和整補,去年7月蘇院長還出席動土典禮,昨天是第三次視察,以頻率來說,可以說是對漁民、漁業極盡闗切之能事,而這項工程預計今年底完工,一切依計畫進行中,並無耽誤落後的情形,蘇院長的關切程度實屬罕見。
視察高雄榮總大武院區的工程進度時,蘇院長立即恢復酷吏本色,他不滿意高雄榮總院長林曜祥「停車位大概500多個」的說法,竟也能發火,直嗆林院長「連有幾個車位都搞不清楚?」、「同樣是院長,我是很嚴格的,我出手很重、又很快」,再度讓人領教蘇氏官威。
平心而論,如果蘇院長是基於昔日送母親到台大醫院就診的親身經驗而苛求林院長,那倒也無可厚非,只是,如果連鄉親就醫的停車位都如此關心,蘇院長又何能未視屏東十天之內兩次淹水,並利用下鄉視察之際要求中央及地方主責單位提出對策呢?難道行政院長就只管醫院停車位而不管淹水了?










【即時短評】助普悠瑪重傷者長照 別讓最好照顧變謊言


2020-05-31 10:57 聯合報 / 記者陳熙文/台北即時報導


普悠瑪事故發生的當下,陳美雪人整個被拋出車外,被送至宜蘭羅東聖母醫院急救。當時家人向她撒了兩個謊,一是她的丈夫董進發還活著,二是希望她好好復健,有一天可以再站起來。
然而,事實是,董家8口全數罹難,也包括她的丈夫,而陳美雪因為重傷半身不遂,永遠都無法再用自己的雙腳行走。
「有時我也想,為什麼不把我一起帶走就好?」陳美雪在事故後,所面對的是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雙重打擊,努力從善意的謊言中清醒,接受殘酷的現實,不過她現在可能得面對第三個謊言:政府會給事故受難者最好的照顧。
長期照護是一場長期作戰,事故發生一年多後,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而面對各項需求,普悠瑪受難者及家屬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盡力走回原來的生活。他們的台東站到現在還沒有抵達,此時更需要政府從旁協助,攙扶他們跨過辛苦的長河。
然而現在卻傳出台鐵對於相關補助,包括所需的衛材費用、輪椅購買、爬梯機補助等,卻審核從嚴,甚至家屬提出需求,卻見不到可以拍板做決定,真正提供他們協助的高層官員。
誠然,行政機關有責任為民眾把關稅金,但面對重大建設計畫,政府可以慷民眾之慨,以上億元計,其實不必在這裡替民眾省錢,更應該為長照2.0政策做完美的示範。
一年多了,逝者已矣,普悠瑪事故追思會結束了,但活下來的人還在。政府既然伸手幫忙,就不要幫忙幫一半。
或許罹難者的衝擊已無當初強烈,輿論也已漫遊到不知何方,蔡政府已經進入第二任,組成了新內閣,但交通部官員仍是原班人馬,政府毫無藉口卸責,也別忘記還有人記得、還有人放不下,還有人在看政府當初允諾,「最好的照顧」是不是一個謊言。


王健壯/誰敢向NCC開第一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誰敢向NCC開第一槍?
◆  馬凱/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  李清志/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  范疇/台灣已進入五角關係
◆  嚴震生/控拜登性騷擾 前助理假學歷風波
◆  陳亮恭/高齡照護在新冠疫情的八大提醒
◆  陳立恆/寫給以為自己是獅子的綿羊們

◆  蘇蘅/全球串流大躍進 台灣不能獨憔悴
◆  盛治仁/遠距工作的各種可能性
◆  薛承泰/蔡英文沒注意到的人口危機?
◆  趙春山/五二○講話後 兩岸何去何從?
◆  方祖涵/無情病毒的階級歧視
◆  黃介正 /台灣親美的另類「芬蘭化」?
◆  施振榮/防疫寫下「東方矽文明」精采扉頁

◆  王健壯/政府有告知人民數位監控的義務
◆  葉銀華/獨董的當然解任 誰來認定?
◆  王正方/贏得國際「罵名」自取其辱
◆  林中斌/北京:下情滯上達 上令厲下行
◆  陳亮恭/負債累累貴公子的未來
◆  王文華/很抱歉,經驗越來越不值錢
◆  馬凱/抗疫英雄要當復興典範

◆  洪蘭/跟別人不一樣 很需要勇氣
◆  周行一/封城解除後的全球經濟情勢
◆  楊志良/三分靠努力 七分天註定?
◆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  方祖涵/最幸運的超級盃亞軍
◆  朱宗慶/不應讓北藝中心開倒車

◆  王健壯/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  嚴震生/新冠病毒下美國對亞裔的歧視
◆  黃介正/「戰疫」對「戰役」的啟示







王健壯/誰敢向NCC開第一槍?


2020-05-30 23:30 聯合報 /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交代行政院啟動組織改造工程,提到構想成立數位發展部。圖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NCC 委員又要換人了,但十四年來不管怎麼換人,這個獨立機關至今仍以管制為能事,連媒體的家務事也管得不亦樂乎,簡直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NCC 應該扮演的角色只有兩種:一是通傳產業的推動者,另一是通傳秩序的維護者。但 NCC 卻不務正業,始終以媒體管理者,甚至控制者自居,管制媒體內容已屬越權,管制媒體內部事務,當然更是恣意濫權。
TVBS 自去年七月換董事長後,NCC 至今仍未核准這項變更案,每次開會決議都是續行審議,而且每開一次會對T台的要求就多加碼一項,先是要求新任董事長到會說明,說明為什麼下架 AIT 主席莫健專訪影片,以及為什麼常到新聞部走動;接著又要求副董事長到會說明,為什麼擁有三成股權卻沒有發言權與經營權;再接著又要求T台說明,為什麼遲未召開董事會,以及為什麼董事長要兼任總經理;最近一次開會,又要求T台要制定編輯室公約,以及聘任一位有新聞專業的外部董事。
NCC 對T台的要求和質問這麼多,但有哪項跟董事長變更案有相關性?NCC 發言人說「這是委員持續討論形成的共識」,但委員共識可以高過國家的法律嗎?NCC 的法定職權中,有哪一項授權NCC 可以對電視台的家務事指指點點,甚至作為核准董事長變更案的裁決依據?
以編輯室公約為例。公約是媒體產業民主的一種實踐,保障的是媒體免於資方干預的「內部新聞自由」,但公約是否應該制定,屬於媒體內部勞資雙方的自律事務,既屬自律,又何勞政府他律?更重要的是,台灣有哪一項法律規定媒體必須制定編輯室公約?NCC 把媒體的自律事務當成他律事項,媒體的道德義務變成法律義務,這是認知錯誤,也是違法行政。
再以聘任有新聞專業的外部董事為例。媒體要找什麼人當董事,屬於公司治理事務,即使找來的人都是阿貓阿狗,祇要這些人未受法律禁制,哪輪到政府說三道四?況且,NCC 叫這家電視台設立獨立審查人,卻又叫那家電視台設立外部董事,到底標準是什麼?對其他電視台,NCC 是否也一體要求?更重要的是,NCC 委員中又有幾人具備足夠的新聞專業與實務經驗?憑什麼對媒體要找什麼人當董事下指導棋?
至於 NCC 要求中天電視新任董事長與經理人「到會陳述意見」,更屬官僚惡習。NCC 發言人說這項要求是延續慣例,但慣例有法律依據嗎?經濟部有要求哪家公司行號的新任董事長與經理人,到部陳述意見嗎?媒體董事長應命到會報告,猶如接受 NCC 委員面試,NCC 儼然是太上董事會,全世界有哪個國家如此?更重要的是,慣例若是惡習,就應立刻革之除之,連大法官都可以推翻釋憲前例,NCC 有何不可?
NCC 如果不改掉根深柢固的管制心態,持續插手媒體內部事務,就代表 NCC 一直在侵犯媒體的新聞自由。但矛盾的是,NCC 一方面要求媒體制定保障內部自由的編輯室公約,另一方面自己卻又不斷以各種方式侵犯媒體的外部自由,讓人不禁懷疑:NCC 委員是否瞭解 press freedom 與 journalistic freedom 究竟有何異同?
蔡英文期待 NCC 轉型成數位發展部會,但即使改了名字,如果心態不改、惡習不除,NCC 仍然是個現代版的警總與新聞局,電視台就應該聯合公開抗之拒之;但有哪家電視台敢站出來開這第一槍?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制裁衝擊中港台經貿互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制裁衝擊中港台經貿互動
◆  聯合報黑白集/通姦該當何「罪」?憲法解釋初一十五不一樣
◆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應拿我產業風險成就川普選情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制裁衝擊中港台經貿互動


020-05-31 02:0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通過港版國安法引發美國總統川普怒火,宣布取消香港享有的特殊待遇,包括關稅、引渡協議、軍民兩用的科技輸出限制,以示懲戒。美國在去年11月因為香港反送中運動,經由兩黨共同支持通過《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保護香港法》,針對大陸違反人權予以制裁,在美中關係惡化情況下,這次對中國採取嚴厲措施並不令人意外。
稍早,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在國會作證時稱:「香港已無法在中國維持高度自治」,這意味美國有意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以及不承認香港的個別關稅領域身分,川普昨天的宣布,引發各界對香港未來以及對台灣經貿影響的關切。
香港是在1986年4月,由英國以殖民地宗主國身分,宣示對外商務關係及GATT管轄事務上具有完全的自主權,而同意香港以個別關稅領域身分加入GATT。在1995年WTO成立時香港順勢成為會員,至今分別與中國、紐西蘭、歐盟、智利、澳門、東協、喬治亞以及澳洲簽訂了八份自貿協定。香港也保有單獨的關稅及市場開放與監管機制,在對外貿易關係及邊境措施上具有絕對的完全自主權。就任何角度來看,香港是一個有別於中國大陸的個別關稅領域殆無疑義,這是WTO決定的,不是美國單方面可以取消的。
任何WTO會員針對特定會員提高關稅或是採取限制措施,必須符合WTO規範,可是川普已經帶動了美國仇中情緒,美國今天逢中必反已成兩黨共識。美國早已把WTO規章置之不理,我行我素,而WTO已成強弩之末,大家都無可奈何;所以美國要取消承認香港的個別關稅領域,恐怕無人能夠阻止。
美國撤銷香港特殊地位的效果,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制裁和出口限制,可能同樣適用於香港與美國間的雙邊貿易,而改變對香港法治及金融監管的獨立性,可能危及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至於影響多大取決於美國要取消香港的何種待遇,以及對大陸的制裁是否適用於香港,如果確實執行在技術移轉、技術交流及留學生上的設限,都影響香港的發展。
美國、香港2018年貿易額約在380億美元左右,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約在334億美元之譜,大陸對美約8%的出口及6%的進口都是經過香港。香港是美國的重要出口市場,在2018年排名第十位。此外有1,300多家美資企業在香港經營,充分得利於香港作為美國物流中心及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國取消特殊待遇之後,彼此的關稅會立即提高,雙方貿易情勢受到影響,香港商品價格必定上揚,香港零售業必會失去對大陸遊客的吸引力。香港是西方資金進入大陸門戶,外資對大陸直接投資的1,250億美元中,990億美元是經由香港,約占80%。有大量的大陸企業包括96家央企在香港上市。全球70%人民幣經由香港結算。因此,美國的制裁必定會危及香港整體與金融信心;如果對港元及香港上市造成傷害,損失的不止是香港,西方國家利用香港進入中國門戶的地位也恐大幅滑落。
台灣與香港經貿合作十分緊密, 依據香港統計2015年至2019年期間,港台雙邊貿易每年平均增長5.4%,2019年台灣是香港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六大港品出口市場,第五大轉口市場。目前台灣有26家企業在港設有營運總部,包括鴻海、寶成等40家企業在港上市,由於香港在國際法律、市場推廣、金融、物流方面具有優勢,原本選擇在港上市的台企應會更多。如今香港地位動搖,一定會影響台灣利用香港作為轉口貿易、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及籌資中心的地位。
美國對香港特殊待遇的任何變動,都會牽動香港在國際的地位,尤其在經貿、金融方面,對美國、中國 、香港及台灣四方都會有極大的不利影響,我們應該盡早評估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通姦該當何「罪」?憲法解釋初一十五不一樣


2020-05-31 00:3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憲法法庭宣告通姦罪違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法官作出釋字第七九一號解釋,宣告刑法通姦罪違憲,立即失效通姦除罪化之後,緊接而來的考驗是,台灣社會如何看待婚姻及家庭?這也是欣慰趕上世界潮流之餘,無以迴避的嚴肅課題。
十八年前大法官作成釋字五五四號解釋,認為婚姻與家庭為社會形成、發展的基礎,受憲法制度性保障,因此通姦罪合憲。如今換一批人罕見地推翻前人解釋,有人欣然譽為「進步解釋」,但仍不乏憲法解釋初一十五不一樣、法官造法少數決斷等批評;也有人質疑大法官只敢吃道德紅線的軟柿,無能吞黨產會、促轉會黑機構的硬道理。
通姦除罪爭議多年,主張除罪化的理由,主要是侵害人民性自主權與隱私權、不應動用刑法恫嚇人民忠誠婚姻、刑罰只是滿足報復心態、尚有民事賠償途徑可循等但民調也顯示多數民眾反對通姦除罪,顯然在法理論辯之外,社會仍普遍認為婚姻與家庭背叛者必須負相當責任。還有憂心者認為,沒了警方或徵信社協助取得「捉姦在床」之類的有力佐證,被背叛一方民事官司勝訴的難度必將倍增
誠然,感情不能依賴刑法維繫,警察也樂得不必「抓猴」,但通姦除罪化對社會價值的衝擊,也讓婚姻與家庭的制度化保障到了必須嚴肅面對的時刻。立法院必須對民法作配套修正,否則民事法官依舊判賠三、五十萬「公定價」,那就會像許多民眾所說的,有錢的小王、小三可以放鞭炮慶祝了。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應拿我產業風險成就川普選情


2020-05-31 00:3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積電日前宣布將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歐新社)


台積電日前宣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先進製程工廠。紐約時報將此投資案形容為「川普的勝利」,但川普的勝利卻是建立在台積電的風險上,而且是蔡政府親上美中科技戰火線,拿著台灣產業的風險成就川普的選情。
美國的晶圓代工生態鏈並不完備,台積電若真的落實投資案,代表將有大量的台積電協力廠商會前往設廠,僅台積電就可在美國創造一千六百個直接高科技專業機會,間接的工作機會亦有上千個。對亟需兌現「美國製造」與「美國就業」政治支票的川普而言,這個投資案正是他年底選舉的及時雨。但「川普的勝利」反映台積電赴美投資並非單純的產業投資案,國際媒體主要關注點都在美國與中國的科技戰,讓台積電必須做出抉擇
我們可以從生產成本與市場銷售兩個面向,來檢視台積電的選擇。首先,台積電過去在台灣與大陸設廠的主要考量,是研發人員彼此支援速度快,多數可在一天內完成,加上大陸快速興起的半導體市場需求,台積電設廠可就近服務客戶。美國亞利桑那州雖已有多家半導體工廠,卻與台積電的代工模式有相當差異。晶圓代工講求上下游緊密相連的產業鏈,除了晶圓廠,還要有封裝等配合工廠,彼此合作才能達到規模經濟。亞利桑那州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台積電去設廠,台灣相關廠商勢必得一同前往,從零開始意味著台積電美國廠的成本條件難以跟台積電在亞洲的工廠競爭。
在銷售面上,赴美設廠能不能幫助台積電繼續維持大陸的客戶,市場的疑慮也逐漸加深。台積電宣布赴美投資時,市場認為台積電是買一張看不到的保單,要保障台積電未來能夠跟大陸客戶做生意。但這張保單很快就被美國官方否認,美國官員說:不保證台積電未來可以賣產品給華為。
對台積電而言,大陸客戶華為雖比不上蘋果、輝達等美國廠商重要,但仍是關係台積電每年營收十五%、上千億元的巨大生意。美國一宣布緊縮科技產品銷陸,台積電股價立刻下跌,原因不言可喻。除了台積電,台灣另有十九家上市科技公司會受美國管制的影響,若無法出貨給華為,這些知名公司每年營收輕則減少五%,最重可能要減少卅%,這些公司股價近日最高跌幅約兩成,代表投資人對美中科技戰前景的悲觀預期。
不論在成本與業務上,台積電赴美設廠在短、中期內都看不到巨大效益,中、長期的隱憂也不少,除了捲進美中對抗可能危及台積電在大陸的布局,美國封殺華為也讓大陸警覺必須自主開發半導體產業。近期大陸國家資金加大挹注本土半導體業,未來扶持力道只會更強,可以預期未來十到廿年台灣半導體業會面臨大陸強大的挖角攻勢。過去大陸在半導體代工業還是一隻沉睡的小獅,但在美國一連串動作敲擊下,小獅極可能快速長大,反而成為台灣半導體業的最新競爭對手。
台積電赴美設廠,有媒體報導蔡英文總統是背後推手,總統府沒有強力否認,經濟部與科技部官員則紛紛表態樂觀其成」,我政府在美中貿易戰的選擇已昭然若揭。蔡政府的「選擇」不應拿台積電當棋子,政府雖是台積電大股東,但台積電另外有逾四十萬的小股東,他們在乎的是台積電的獲利能力,「川普的勝利」並不是他們買股的期待。
蔡政府對台積電赴美設廠「樂觀其成」的同時,台積電卻在美國延攬遊說專家、擴大政府關係部門,以加強與華府溝通,降低美中摩擦的衝擊,透露出一股不同的氣圍。蔡政府別忘了,用台積電的風險來成就川普的選情,小則賠上台積電股東的權益,大則影響台灣半導體業的前景;用台灣市值最大的公司與產值最大的產業來換取川普短暫的注目,下的賭本會不會太大了些?




















人民日報鐘聲:制裁香港 注定徒勞


2020年05月31日05: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美方揮舞的製裁大棒,嚇不倒香港,更搞不垮中國。任何人、任何所謂的製裁,都阻擋不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定步伐

  日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美方卻一再橫加干涉,甚至揚言要對香港採取制裁措施。這是對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赤裸裸干預,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粗暴踐踏,充分暴露出美方徹頭徹尾的雙重標準和強盜邏輯。我們正告美方,制裁香港注定徒勞,打“香港牌”注定失敗!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是包括 750 萬香港同胞在內的 14 億中國人民的香港。香港的高度自治從來都不是由美國人來定義的。美方對中方國安立法損害香港高度自治和自由的指責,純屬造謠誣衊,是對“一國兩制”的惡意歪曲。任何不帶偏見的輿論都公認,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香港同胞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國家安全立法是中央的權力和責任,立法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不影響香港高度自治,不影響香港居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不影響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合法權益,只會使香港擁有更加完備的法律體系和更加穩定的社會秩序,有利於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國家安全是一國安身立命之本,國安立法是一國神聖不可侵犯的主權。美方一方面大搞國安立法有如銅牆鐵壁,打著國家安全旗號的觸角無處不在;另一方面卻大肆污名化、妖魔化中國在國安立法方面的合理合法舉措,甚至以製裁相威脅,這種雙重標準和強盜邏輯實在是蠻橫之極、無理之極、無恥之極。美方公然宣稱,數十年來一直把香港作為“自由堡壘”,企圖以“香港模式”改變中國內地社會制度,這一番“大實話”不打自招地暴露了他們以反中亂港分子為“馬前卒”、以香港為“橋頭堡”對中國內地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的真實意圖和險惡用心,這也恰恰有力地反證了中國全國人大決定制定有關法律、堅決堵住國家安全漏洞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近一段時間來,美方對於中方的無理指責從未中斷,其中原因“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高分貝的威脅和恫嚇絲毫不能動搖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和意志,也絲毫無損香港市民支持國家安全立法的熱情,目前已有超過兩百多萬香港市民簽名支持國安立法。香港立法會前主席範徐麗泰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全國人大出手製定有關法律,完全沒有影響到香港的高度自治。相反,如果任由那些暴力、近乎恐怖的活動繼續下去,香港就完了,那時“香港的特殊地位”對我們還有什麼意義?
  回歸以來,香港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多個貿易夥伴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美國駐港公司達到 1,344 家,約有 8.5 萬名美國公民在港居住。過去十年,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累計高達 2,970 億美元,位列美全球貿易夥伴首位。如果美方一意孤行製裁香港,首先受損的一定是美國自己。這點明白賬都算不清楚,美方所謂的製裁只能是貽笑大方的又一出鬧劇。美方不惜毀掉香港以阻遏中國發展進程的企圖注定徒勞無功,奉勸美方切勿誤判形勢,及早懸崖勒馬。
  “邪不壓正”。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堅定不移,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對一切外來干預,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將採取有力措施予以回擊。此前,美英等極少數國家出於自身政治目的,妄圖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舉行公開視頻會議對涉港國安立法進行討論中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絕大多數安理會成員均不支持有關提議,認為涉港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與安理會職責無關。
  “人間正道是滄桑”。香港在國際經貿關係中的獨特地位是由基本法賦予的,非任何外國單方面施予。香港的繁榮穩定是香港同胞在中國內地大力支持下奮力拼搏出來的,非任何外國單方面恩賜。中國的進步與發展就是香港抵御風浪、戰勝困難的最大底氣所在,也是香港繁榮發展的巨大機遇所在。美方揮舞的製裁大棒,嚇不倒香港,更搞不垮中國。任何人、任何所謂的製裁,都阻擋不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定步伐。
《 人民日報》( 2020年05月31日03 版)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治理新課題 也該超前部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治理新課題 也該超前部署
◆  聯合報黑白集/黃榮村何苦接雞肋
◆  聯合報社論/虎口下的台灣,剩多少趨和避戰的自主性?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治理新課題 也該超前部署


2020-05-30 01: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走過高峰後,很多國家逐漸鬆綁管制,恢復正常經濟活動,台灣也領先全球紓困振興雙管齊下,解封救經濟。
疫情早晚會過去,特別是疫苗研發已有成果,不久就可以問世抗疫。然而,肺炎的衝擊太大,全球已有500多萬人確診,30多萬人離世;最嚴重時約有半數人類被要求居家抗疫,除少數必要活動外不准外出,導致經濟活動嚴重停滯。在行為模式大幅改變的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在各種面向將顯著改變:儲蓄傾向、飲食習慣、採購行為、交易工具、住宅設計、上班模式、生產模式、投資布局,學習模式、會議溝通等,幾乎沒有一項不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正快速改變。而在此全新的世界中,企業如何掌握商機,政府如何調整法令規範,來適應後疫情時代新經濟發展所需,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
台灣的防疫績效突出,展現了優異的公衛醫療和製造能力,讓國際「看見台灣」,爭取到拓展實質外交的優勢,也成為全球富裕經濟體中,經濟成長率仍被樂觀期待「正成長」的極少數之一。一般預期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成長將會長期低於過去;但即便在景氣低迷之下,準備充裕的經濟體仍可能獲得亮眼成績,端看是否有前瞻眼光,可以洞燭機先、化危機為轉機。因此,若能超前部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治理,就可能掌握各種衍生商機,協助企業和民眾轉敗為勝。
首先是「現金為王」,民眾消費行為會傾向保守、降低消費以保留現金;加上重要「生存物資」去全球化和美中貿易戰更為深化兩者相疊衝擊,可能讓全球經濟長期低迷不振,疫後從V型反彈轉變為緩慢復甦的Nike勾勾型,甚至是接近L型的極緩慢復甦,因此國家稅收可能會減收少、失業補助和政府債務都會增加,而擴張型政策會遇到預算上的更嚴厲限制,企業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大環境。
其次,在紓困下獲得存續的無競爭力企業,會拖累資本和人力市場的流動,降低企業生產力,也進一步拉低經濟成長力道,但其企求轉變的心態也會是顯著的商機。第三,遠端辦公、視訊會議、居家學習等減少實體接觸的活動,讓國內外交通客運需求降低,衝擊旅運產業,但提高對筆電和周邊設備的需求,5G設施的市場需求也急速擴張,連帶對資訊安全的需求相應提高。第四,店鋪、住宅的需求和設計規劃,會發生顯著變化-許多實體店會轉變成體驗和倉儲功能的據點,實際交易透過網路,發貨中心也會縮小規模後分散到更多鄰近消費的各地;都會辦公大樓因居家上班普遍而減少坪數需求,都會集中住宅需求也會減少而往郊區移動。第五,有能力建構優良電子交易平台的大型企業,會持續擴大市場占有率,無力改變的中小型企業萎縮退市,進一步惡化所得分配。
這些未來的新趨勢,產生了各種商業的萎縮和興起,對企業有危機也有商機,提早認清就可及早應變,甚至乘勝追擊;但需要改變的經濟治理,除了企業還包括政府,例如,當「無人機」被大量使用於遞送小型物件後,對無人機的管理法規就必須及早規劃;當宅配運送更興盛後,街道巷弄的禁停線標和路口待燈區應該調整,免得商業熱區無處停靠車輛、路口無足夠空間停機車;設立學校的規範調整鬆綁,讓以網路授課為主的新型學校可順勢興起;是否該跟上中國大陸,由政府發行「數位貨幣」來降低交易成本、減少犯罪並減少接觸感染?遠距醫療即將興起,是否該對可提供此類服務的醫事機構,進行標準的規範?
這些後疫情的新形勢,值得內閣組成專責委員會來統籌各部會,以有效能的經濟治理,因應疫後新變局,開創商機。
































聯合報黑白集/黃榮村何苦接雞肋


2020-05-30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提名黃榮村(中)為考試院長,外界反應平淡。 (中央社)


蔡總統提名黃榮村為考試院長人選外界對於這個名單,反應平淡。黃榮村出任此職,沒有爭議或負評,當然比賞給民進黨自家人要好。問題是,考試院剛剛被民進黨糟蹋矮化,去當這個院長,似乎沒什麼賀詞可說。
蔡政府年初才強勢修改考試院組織法》,把考委人數從十九人大砍過半,任期由六年縮減為四年這擺明了就是廢考試院的前奏。黃榮村的社會形象不錯,現在去當這個縮小版的末代院長,沒增添什麼光彩,反而可能賠上聲譽,卻不知所為何來?
說考試院長是「雞肋」,並不為過。蔡總統任內,有誰記得現任考試院長叫啥名誰,或者此人做過什麼要事?不記得!大家的印象是「零」,一個無聲的人。不僅如此,原本傳聞蔡政府對考試院的人事安排,有意將現任副院長李逸洋扶正,並讓輔選有功下台的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去接副院長。誰料,兩人都無意續任公職,堅決不接受提名。因此,黃榮村才以「黑馬」之姿出線,爆出冷門。
試想,連民進黨自己人都不想幹的職位,卻丟給外人分食,這不是雞肋是什麼一個不受民進黨尊重且不時喊的機構,可能做出讓自己感到光榮的事業嗎
這不禁讓人想起黃煌雄黃煌雄因具有超然的社會形象,懷著滿腔熱血出任促轉會主委未料,卻被副主委張天欽的東廠論弄到灰頭土臉,最後踉蹌下台黃榮村須以黃煌雄為鑑








聯合報社論/虎口下的台灣,剩多少趨和避戰的自主性?


2020-05-30 00:2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共通過制定《港版國安法》,美國揚言取消香港特殊經貿待遇。 (美聯社)

中共通過《港版國安法》,美國以香港「無法維持高度自治」為由,將祭出制裁取消特殊經貿待遇,為疫情中脆弱的全球經濟埋下未爆彈。相對各國謹慎因應,蔡總統搶先喊停《港澳條例》,外長吳釗燮更放話「中國下一步可能對台動武」,因引起議論,由外交部幫忙改口說只是警告。兩強衝突,虎口之下不只是香港,還有台灣。蔡政府只知替美國磨槍點火,卻不思籌謀後路,實非明智。
新冠病毒改變世界秩序,美中爭相主導新局,關係繼續惡化。雙方在世衛大會角力,美國未能施懲北京,再藉華為禁令擴大科技戰,白宮並發布最新《對華戰略方針》,被視為「新冷戰宣言」。尤其川普迫使台積電赴美建廠,這是美國組建重要軍工及資通供應鏈的起手式,配合對中禁售令,全面壟斷關鍵技術,堆高科技鐵幕。
美國連續出手,策略都是「以台制中」;北京則回以《港版國安法》,劍指境外勢力。中國趁疫情未歇,斷然處理香港問題,除了針對立法會與特首選舉未雨綢繆,同時對新冷戰提前部署,預防香港成為川普對中發動金融戰的籌碼。
香港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在於金融安全。美國去年八月起將香港問題與貿易談判掛鉤,立法定期檢討對港特殊待遇,此舉影響香港金融穩定,可能引發貨幣戰。當時,反送中運動在港發動攻擊銀行、癱瘓金融等行動,讓北京警覺香港將是中美博弈的破口,四中全會便定下目標,防患未然。
在川普指控中國散布疫情後,國務卿龐培歐五度評論香港自治,延遲提交《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年度報告,槍口對準香港問題。為此,北京拋出國安立法,顯然已作最壞準備。《紐約時報》形容,港版國安法是習近平的政治豪賭;事實上,美國是香港經貿最大外國受益者,川普的制裁也是豪賭。
面對華為與香港問題,台灣早已站在美國隊一方。蔡總統因反中贏得連任,但若繼續任由川普放大施壓槓桿,未必能獲利,兩岸關係還可能雪上加霜。事實上,美國在製造業大量外移後,製造條件荏弱;為升高科技戰,必須從台灣「拉伕」,以重建其產業鏈。台積電之後,台灣還要貢獻多少上下游業者,才能讓川普完成大業?台積電雖赴美設廠向美國「買保險」,未必能保住中國市場;華府公布第二波華為禁令,無異閹割業者接單自主性。一旦失去選擇供應鏈及市場的自由,台灣電子代工產業將形同失去競爭力;那麼,蔡總統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何來發展餘地?
蔡政府的產業政策因美中惡鬥漸失自主性,在香港問題上,更是自毀立足之地。台灣對美國一味盲從,若真停用《港澳條例》,歷任政府辛苦建立的兩岸緩衝地帶將被迫失去。執政者為了親美表忠,不惜將台灣通往大陸的另一扇門關上,是減少自己運用空間的自傷做法。停用港澳條例後,凡港澳人士投資居留、人員往來都將回歸《兩岸條例》處理,除了難民問題,台灣失去吸引外資、金融人才的機會,原透過香港中轉的企業和海空運業將成政治棄兒。
香港國際中轉地位能否延續,法制基礎來自中國特別行政區的設計,而非美國的香港關係法、特殊貿易待遇。除非白宮成功發動全球抵制,否則基本法存在一天,各國仍可繼續在港自由貿易;諷刺的是,中共尚未毀壞司法與市場,川普已讓大家作不了生意。一旦美國制裁導致金融動盪,蔡政府能保證台灣毫髮無傷?
川普為求連任,對中攻勢不斷,台灣賣力唱和,逐漸失去自主。在參與世衛議題上,川普政府只見口惠;蔡政府不知自省,還奉送台積電赴美,更把台港關係賠給美國。如此缺乏自主意識的政府,不知道自己正被美國當成棋子嗎?

馬凱/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  李清志/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  范疇/台灣已進入五角關係
◆  嚴震生/控拜登性騷擾 前助理假學歷風波
◆  陳亮恭/高齡照護在新冠疫情的八大提醒
◆  陳立恆/寫給以為自己是獅子的綿羊們

◆  蘇蘅/全球串流大躍進 台灣不能獨憔悴
◆  盛治仁/遠距工作的各種可能性
◆  薛承泰/蔡英文沒注意到的人口危機?
◆  趙春山/五二○講話後 兩岸何去何從?
◆  方祖涵/無情病毒的階級歧視
◆  黃介正 /台灣親美的另類「芬蘭化」?
◆  施振榮/防疫寫下「東方矽文明」精采扉頁

◆  王健壯/政府有告知人民數位監控的義務
◆  葉銀華/獨董的當然解任 誰來認定?
◆  王正方/贏得國際「罵名」自取其辱
◆  林中斌/北京:下情滯上達 上令厲下行
◆  陳亮恭/負債累累貴公子的未來
◆  王文華/很抱歉,經驗越來越不值錢
◆  馬凱/抗疫英雄要當復興典範

◆  洪蘭/跟別人不一樣 很需要勇氣
◆  周行一/封城解除後的全球經濟情勢
◆  楊志良/三分靠努力 七分天註定?
◆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  方祖涵/最幸運的超級盃亞軍
◆  朱宗慶/不應讓北藝中心開倒車

◆  王健壯/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  嚴震生/新冠病毒下美國對亞裔的歧視
◆  黃介正/「戰疫」對「戰役」的啟示






馬凱/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2020-05-30 00:04 聯合報 /   馬凱(經濟評論者)
行政院的振興方案即將啟動,規畫民眾消費1000元,換取3000元振興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橫掃全球,造成百年不一見的災情,各國紛紛不遺餘力以種種方法紓困。疫情後發先至的美國,更是慷慨解囊,除了排富每人發美金一千二百元之外,失業者還每周發給六百美元。反觀台灣,早早提出一兆六百億元紓困計畫,聲稱要發放酷碰券以提振消費;幾經波折,最後終於拍板定案,要從七月十五日開始,不排富,每人可以一千元購買三千元振興券
此議一出,立刻引來各方批判。前總統馬英九固再三譏嘲其繁瑣囉嗦,遠不如二○○九年他執政時所發的三千六百元消費券,一般大眾也抱怨必須先掏出一千元方可取得振興券,許多阮囊羞澀者恐怕連一千元都拿不出來,何不直接發現金?
其實馬政府當年的消費券並不愜人意,有許多大可改進之處。馬政府依拙見決定發放消費券之初,即以社論力陳其非;可惜被當作馬耳東風而一意孤行,致引來無謂的撻伐。此次蔡政府幾經躊躇不願蹈其故轍,想必是有鑑於此瑕疵前例,乃從酷碰券到振興券不斷強調乘數效果;最後拍板買一千給三千,其目的即在以兩千元的給付,釣出三千元的消費,達到一點五倍的乘數。
不過,未考慮乘數,僅只是消費券的弊病之一。另一弊病,因不排富,令一部分補貼流入根本不缺這點小錢而消費傾向本就偏低的富戶手中,白白糟蹋了。此外,未有限定期間,欠缺目標指向性及未進行配套措施的激勵消費意願,都是其未盡之處。
振興券即可針對這些未盡之處,大加改善,發揮更強大的提振消費效果。其一是,仿美國之例,將所得高於一定水準以上富戶排除。如此,則四百億預算可以每人發給至少三千至四千元紓困金,效果遠大於目前。其二是,不要求先支出一千元購買,而是合格者每人無條件獲得上述金額振興券,但不可以直接用以購買同額商品;而需憑此券再自付一千,亦可加價購買兩倍金額的指定商品。於是,四百億元預算,即可擴增消費達八百億元,其激勵效果也可自原估的○.二三%,大增為○.三%之譜。
其三是,振興券的主要目的是提振國內受創最劇的產業,因此排除未受其害反蒙其利的電商。但若進一步選擇受創最深者,如餐飲旅遊業、紡織業、休閒娛樂業、零售業等,透過適當的認證檢查,給予安心消費標準,成為振興券的主要使用對象;此八百億即能發揮最大的提振效果。
如果再與地方政府配合,在一定期間內鼓勵相關業者給予振興券的使用者更大的優惠與折扣,則一股消費熱潮即能風起雲湧般地大張聲勢,為國內經濟打一劑強心針。
最後,振興券的使用若期其集中火力、一擊成功,應該定一個期限;譬如將六月廿五日端午節之後一個月,定為安心消費月。屆時大部分公共場所大幅度解禁,配合振興券的使用、業界的促銷,整個台灣將醞釀出一股猶如嘉年華會的熱鬧氣氛,將三月以來的愁雲慘霧一掃而空;台灣這個抗疫英雄就會成為全球最成功的振興經濟典範!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3427/web/

◆  聯合報黑白集/少林足球與蔡政府
◆  聯合報社論/那些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今安在?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2020-05-29 02:5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最近召開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即一般通稱的「全國兩會」,是中國大陸年度最大的政治集會。此次會議著重在重整國內經濟衰退情勢,由於受到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雙重衝擊,中國大陸今年第1季經濟負成長6.8%,為改革開放以來首見;雖然目前疫情已趨緩,經濟逐漸由谷底攀升,但情勢仍相當嚴峻,而且全球疫情及經濟景氣不確定性高,所以在報告中不列出經濟成長率的目標。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由追求高成長轉為穩定成長,以確保國內經濟安定為重點。特別是疫情使得過去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出口嚴重衰退,國內投資也不振,惟有依賴消費振興經濟。未來內需市場將是支撐中國經濟成長主力,會以健全開放內需市埸為重點;另外也要因應外資企業撤離對國內就業市場的衝擊,所以保民生、保就業成為首要目標。
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需因應美國排山倒海的反制措施,在兩會期間美國又擴大對中國大陸防堵措施,將33家包括中國企業、學校及科研機構,甚至個人納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美國早已將中國大陸由競爭對手視為競爭敵人,新冠肺炎更使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美國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川普及拜登兩位候選人競相表態對中國立場強硬,川普在選前對中國大陸制裁還會加碼,中國大陸承受不小壓力。
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搭上全球化順風車;而當年也啟動「十五計劃」,在政策強力主導下,雖然亦曾面臨一些問題,但中國藉由外貿出口促進成長,招商引資獲取技術,海外投資擴展勢力,20年內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人均GDP也突破1萬美元,中國無疑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今年是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收尾年,2021年將進入「十四五規劃」,但必須面對反全球化及去中國化浪潮的挑戰,被美國強力壓制退出全球產業供應鏈,中國政府的手更不能再肆無忌彈的介入市場等限制。中國未來也走入「中等所得國家成長陷阱」,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所以必須改變以往經濟成長模式,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途徑。
基於此,中國大陸未來將擺脫已經式微的加工出口生產基地,而朝向建構完善內需市場,以做為與美國分道揚鑣的支撐。在兩會前夕,中國公布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計畫,所謂「金融30條」,大幅進行金融開放及吸引外資,以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同時推動以5G、物聯網以及創新基礎設施的「新基建」,以強化國內營運環境,另外也宣布在今年致力推動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做好與美國長期抗衡的準備。
台灣必須掌握中國大陸新情勢。台灣過去成功利用中國大陸加工再出口的中介角色,然而目前大陸世界工廠地位動搖,包括台資企業撤離中國,必須迅速尋覓可以做為加工基地的其他國家;如何降低移轉供應鏈成本至為關鍵,政府應該主動協助。例如日本政府對由中國轉往日本,甚至東協的日商,提供多元的補助,對中小企業也提供更多資金援助;美國有意跟進此作法,台灣也應調整推動台商回流的相關政策。
不過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歷史已久,生產物流等各方面配套措施完善,目前其他地區仍無法取代,所以短期不可能連根拔起完全撤出中國。再加上中國大陸積極強化內需市場,消費能量不容忽視,各國仍會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形成製造去中國化,但市場連結的雙軌結果,台灣更應有所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少林足球與蔡政府


2020-05-29 00:3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罷韓文宣冒用部徽,法務部長蔡清祥日前稱「可原諒」惹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的台灣政壇,很難不讓人想起電影「少林足球」中,大反派謝賢的著名台詞:「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單位全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鬥?」
球賽必須有合理的規則、正直的裁判。在政府機構中,司法、監察權必須維持立場超然,在行政權中各個負責監理、裁決、調查的獨立機關如中選會、NCC等,當然更須去政治化。但到了蔡政府,這些機關全都變了形。
民進黨對權力的欲望及對選舉技術的嫻熟,也使它自己徹底異化,追求「勝選」是唯一目標。只要能在數人頭競賽中勝出,任何規則公平或程序正義,都可以靠邊站。日前外洩的總統府密件充分顯示,對於獨立機關人事,執政團隊念茲在茲的只是保證「全都是我的人!」
民進黨利用「完全執政」的優勢,量身訂做各種法律,削弱對手不遺餘力。對於應獨立行使職權的獨立機關,全部換上自己人,為政府所有作為背書;只要自己在控球,保證犯規的哨音就不會響起。綠營常嘲笑,中共所有的部門都「姓黨」,事實上,蔡政府也差不多。
從北檢與蔡系監委辦案帶風向,到中選會對核四公投極力掣肘,最近主委帶頭猛炒罷韓選情;乃至法務部「原諒」罷韓團體冒名,贈送一百卅元洗手液「金額不是賄選唯一標準」。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他們就是這場比賽中擔任「球證、旁證、主辦、協辦」的自己人。如果不能贏球,還有什麼事值得認真?










聯合報社論/那些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今安在?


2020-05-29 00:3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地方黨部選舉,「海派」囊括兩席受矚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舉行地方黨部選舉,游錫堃、林佳龍領軍的「正國會」大勝,和盟友共拿下七席。最受矚目的,則是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為首的海派囊括兩席從其發跡地高雄一口氣插旗新北市。外界對此役的解讀有三:一是海派強壓新潮流,菊系邊緣化;二是「英海體制」成形;三是民進黨「媒體治國」時代來臨。
地方黨部的版圖變化,必然牽動民進黨內派系的勢力拉扯和消長,這是無可避免的事。然而,看到「英海體制」這樣的標籤,不免令人心裡一驚:蔡英文和海派的關係已如此密不可分了嗎?再看到「媒體治國」時代來臨之形容,則更令人沮喪:在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廿多年後,台灣真的不知不覺又走回那條老路了嗎?
「海派」的崛起,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海派高雄市議員林瑩蓉在謝系的支持下當選中常委,海派的勢力便伸入了民進黨決策核心。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海派更上層樓,結合甫卸任台北市黨部主委的黃承國組成海國會」,聯合謝系拿下兩席中常委此後,海派不斷吸納失勢的謝系人馬,王定宇、趙天麟徐國勇管碧玲皆進入海董旗下去年底,三立主播林楚茵獲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算是蔡英文和林崑海合作關係的正式公開化至此,海派已擁有四席立委、兩名中常委若再加上新北、高雄兩市黨部的關鍵地盤,其政商媒的綜合勢力誰敢抵擋
海派的影響力,主要得力於三立電視堅決挺綠的色彩,提供了民進黨莫大的宣傳及攻擊管道林崑海近年又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合作,共同收購了壹電視;如此一來,整個電視新聞生態大舉走向親綠。問題是,民進黨廿多年來結合學界人士發起一波波運動,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而今,海派卻憑藉著擁有媒體的優勢登堂入室,成為民進黨重要的勢力。這樣的發展,不自覺矛盾嗎?但民進黨對自己違背民主初衷,根本不以為意。四年前,在海派的林瑩蓉當選民進黨中常委時,只有新系大老林濁水一人公開批評很糟糕」,其他人皆坐視不語。也因此,四年來海派快速茁壯,成為擠掉菊系的新興勢力
林崑海的奇特崛起,較之當年自稱肩負「本土化媒體」任務的民視董事長蔡同榮遭逼退,則恍若民進黨的照妖鏡。民國92年(二○○三年),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壓力下,扁政府由羅文嘉發難,迫使蔡同榮辭去民視董座職位。兩相對照,蔡同榮退出媒體,選擇僅從事立委的問政工作;而林崑海則繼續享受其政媒雙棲的榮光,並藉此擴大其「海派」人馬和地盤,沛然莫之能禦。蔡同榮和林崑海的不同際遇,難道只是蔡政府與扁政府的風格不同,或者民進黨的理想已經褪色,根本不在乎背棄自己的追求?
黨政軍退出媒體運動的主要目的,旨在避免媒體變成掌權者的附庸,成為言論一言堂」,從而妨害民眾知的權利。反觀今天,台灣在建立了那麼多「公共頻道」之後,民進黨仍極盡所能地以顏色來決定公共媒體的人事,甚至把「海派」列為總統友好結盟的對象。試問,這種開倒車的作法,算什麼媒體「公共化」?不僅蔡總統如此,先前「台數科」集團申請成立新聞台,該集團因與「正國會」的林佳龍友好,因此迅即獲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核准。消息曝光後,蘇揆大表震怒,NCC旋即又收回成命。派系爭搶媒體到如此醜態畢露,理想與原則何在?
最近罷韓團體的幾名要角被譽為「四君子」,一副正義凜然的姿態。這不禁令人懷想起當年那些英勇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不知他們對當今海派崛起、派系競逐媒體的現象作何感想如果覺得不忍卒睹,請賈其餘勇聲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