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3427/web/

◆  聯合報黑白集/少林足球與蔡政府
◆  聯合報社論/那些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今安在?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2020-05-29 02:5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最近召開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即一般通稱的「全國兩會」,是中國大陸年度最大的政治集會。此次會議著重在重整國內經濟衰退情勢,由於受到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雙重衝擊,中國大陸今年第1季經濟負成長6.8%,為改革開放以來首見;雖然目前疫情已趨緩,經濟逐漸由谷底攀升,但情勢仍相當嚴峻,而且全球疫情及經濟景氣不確定性高,所以在報告中不列出經濟成長率的目標。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由追求高成長轉為穩定成長,以確保國內經濟安定為重點。特別是疫情使得過去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出口嚴重衰退,國內投資也不振,惟有依賴消費振興經濟。未來內需市場將是支撐中國經濟成長主力,會以健全開放內需市埸為重點;另外也要因應外資企業撤離對國內就業市場的衝擊,所以保民生、保就業成為首要目標。
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需因應美國排山倒海的反制措施,在兩會期間美國又擴大對中國大陸防堵措施,將33家包括中國企業、學校及科研機構,甚至個人納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美國早已將中國大陸由競爭對手視為競爭敵人,新冠肺炎更使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美國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川普及拜登兩位候選人競相表態對中國立場強硬,川普在選前對中國大陸制裁還會加碼,中國大陸承受不小壓力。
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搭上全球化順風車;而當年也啟動「十五計劃」,在政策強力主導下,雖然亦曾面臨一些問題,但中國藉由外貿出口促進成長,招商引資獲取技術,海外投資擴展勢力,20年內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人均GDP也突破1萬美元,中國無疑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今年是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收尾年,2021年將進入「十四五規劃」,但必須面對反全球化及去中國化浪潮的挑戰,被美國強力壓制退出全球產業供應鏈,中國政府的手更不能再肆無忌彈的介入市場等限制。中國未來也走入「中等所得國家成長陷阱」,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所以必須改變以往經濟成長模式,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途徑。
基於此,中國大陸未來將擺脫已經式微的加工出口生產基地,而朝向建構完善內需市場,以做為與美國分道揚鑣的支撐。在兩會前夕,中國公布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計畫,所謂「金融30條」,大幅進行金融開放及吸引外資,以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同時推動以5G、物聯網以及創新基礎設施的「新基建」,以強化國內營運環境,另外也宣布在今年致力推動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做好與美國長期抗衡的準備。
台灣必須掌握中國大陸新情勢。台灣過去成功利用中國大陸加工再出口的中介角色,然而目前大陸世界工廠地位動搖,包括台資企業撤離中國,必須迅速尋覓可以做為加工基地的其他國家;如何降低移轉供應鏈成本至為關鍵,政府應該主動協助。例如日本政府對由中國轉往日本,甚至東協的日商,提供多元的補助,對中小企業也提供更多資金援助;美國有意跟進此作法,台灣也應調整推動台商回流的相關政策。
不過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歷史已久,生產物流等各方面配套措施完善,目前其他地區仍無法取代,所以短期不可能連根拔起完全撤出中國。再加上中國大陸積極強化內需市場,消費能量不容忽視,各國仍會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形成製造去中國化,但市場連結的雙軌結果,台灣更應有所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少林足球與蔡政府


2020-05-29 00:3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罷韓文宣冒用部徽,法務部長蔡清祥日前稱「可原諒」惹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的台灣政壇,很難不讓人想起電影「少林足球」中,大反派謝賢的著名台詞:「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單位全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鬥?」
球賽必須有合理的規則、正直的裁判。在政府機構中,司法、監察權必須維持立場超然,在行政權中各個負責監理、裁決、調查的獨立機關如中選會、NCC等,當然更須去政治化。但到了蔡政府,這些機關全都變了形。
民進黨對權力的欲望及對選舉技術的嫻熟,也使它自己徹底異化,追求「勝選」是唯一目標。只要能在數人頭競賽中勝出,任何規則公平或程序正義,都可以靠邊站。日前外洩的總統府密件充分顯示,對於獨立機關人事,執政團隊念茲在茲的只是保證「全都是我的人!」
民進黨利用「完全執政」的優勢,量身訂做各種法律,削弱對手不遺餘力。對於應獨立行使職權的獨立機關,全部換上自己人,為政府所有作為背書;只要自己在控球,保證犯規的哨音就不會響起。綠營常嘲笑,中共所有的部門都「姓黨」,事實上,蔡政府也差不多。
從北檢與蔡系監委辦案帶風向,到中選會對核四公投極力掣肘,最近主委帶頭猛炒罷韓選情;乃至法務部「原諒」罷韓團體冒名,贈送一百卅元洗手液「金額不是賄選唯一標準」。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他們就是這場比賽中擔任「球證、旁證、主辦、協辦」的自己人。如果不能贏球,還有什麼事值得認真?










聯合報社論/那些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今安在?


2020-05-29 00:3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地方黨部選舉,「海派」囊括兩席受矚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舉行地方黨部選舉,游錫堃、林佳龍領軍的「正國會」大勝,和盟友共拿下七席。最受矚目的,則是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為首的海派囊括兩席從其發跡地高雄一口氣插旗新北市。外界對此役的解讀有三:一是海派強壓新潮流,菊系邊緣化;二是「英海體制」成形;三是民進黨「媒體治國」時代來臨。
地方黨部的版圖變化,必然牽動民進黨內派系的勢力拉扯和消長,這是無可避免的事。然而,看到「英海體制」這樣的標籤,不免令人心裡一驚:蔡英文和海派的關係已如此密不可分了嗎?再看到「媒體治國」時代來臨之形容,則更令人沮喪:在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廿多年後,台灣真的不知不覺又走回那條老路了嗎?
「海派」的崛起,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海派高雄市議員林瑩蓉在謝系的支持下當選中常委,海派的勢力便伸入了民進黨決策核心。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海派更上層樓,結合甫卸任台北市黨部主委的黃承國組成海國會」,聯合謝系拿下兩席中常委此後,海派不斷吸納失勢的謝系人馬,王定宇、趙天麟徐國勇管碧玲皆進入海董旗下去年底,三立主播林楚茵獲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算是蔡英文和林崑海合作關係的正式公開化至此,海派已擁有四席立委、兩名中常委若再加上新北、高雄兩市黨部的關鍵地盤,其政商媒的綜合勢力誰敢抵擋
海派的影響力,主要得力於三立電視堅決挺綠的色彩,提供了民進黨莫大的宣傳及攻擊管道林崑海近年又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合作,共同收購了壹電視;如此一來,整個電視新聞生態大舉走向親綠。問題是,民進黨廿多年來結合學界人士發起一波波運動,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而今,海派卻憑藉著擁有媒體的優勢登堂入室,成為民進黨重要的勢力。這樣的發展,不自覺矛盾嗎?但民進黨對自己違背民主初衷,根本不以為意。四年前,在海派的林瑩蓉當選民進黨中常委時,只有新系大老林濁水一人公開批評很糟糕」,其他人皆坐視不語。也因此,四年來海派快速茁壯,成為擠掉菊系的新興勢力
林崑海的奇特崛起,較之當年自稱肩負「本土化媒體」任務的民視董事長蔡同榮遭逼退,則恍若民進黨的照妖鏡。民國92年(二○○三年),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壓力下,扁政府由羅文嘉發難,迫使蔡同榮辭去民視董座職位。兩相對照,蔡同榮退出媒體,選擇僅從事立委的問政工作;而林崑海則繼續享受其政媒雙棲的榮光,並藉此擴大其「海派」人馬和地盤,沛然莫之能禦。蔡同榮和林崑海的不同際遇,難道只是蔡政府與扁政府的風格不同,或者民進黨的理想已經褪色,根本不在乎背棄自己的追求?
黨政軍退出媒體運動的主要目的,旨在避免媒體變成掌權者的附庸,成為言論一言堂」,從而妨害民眾知的權利。反觀今天,台灣在建立了那麼多「公共頻道」之後,民進黨仍極盡所能地以顏色來決定公共媒體的人事,甚至把「海派」列為總統友好結盟的對象。試問,這種開倒車的作法,算什麼媒體「公共化」?不僅蔡總統如此,先前「台數科」集團申請成立新聞台,該集團因與「正國會」的林佳龍友好,因此迅即獲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核准。消息曝光後,蘇揆大表震怒,NCC旋即又收回成命。派系爭搶媒體到如此醜態畢露,理想與原則何在?
最近罷韓團體的幾名要角被譽為「四君子」,一副正義凜然的姿態。這不禁令人懷想起當年那些英勇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不知他們對當今海派崛起、派系競逐媒體的現象作何感想如果覺得不忍卒睹,請賈其餘勇聲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