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期待新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577/web/ 

◆  聯合報社論/綠電財團賺飽,現在要民眾幫台電埋單
◆  聯合報黑白集/看黃仁勳跳扭秧歌
◆  經濟日報社論/期待新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







經濟日報社論/期待新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


2024-01-24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當選人提出了「鼓勵金融創新,平衡金融監理」的政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融發展雖非此次總統大選的競選主題,卻是台灣經濟活動重要組成。觀諸三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政見,我們發現只有賴清德提到「鼓勵金融創新,兼顧金融監理與發展」。賴清德就任後,社會似可期待新政府的金融監理將有別於以往。但「新金融政策」的內涵與落實方式,則仍有討論空間

金融產業曾是台灣經濟發展策略重要一環。今天台北101大樓就是當年政府為推動亞太營運中心金融中心地標;可惜過去30餘年,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社會意識形態對立,再加上政府保守作為,使得我們喪失金融發展先機演變至今台灣竟成為國際科技界巨擘」與「金融界侏儒」的畸形產業結構

自從新銀行及金控公司成立後,台灣金融業發展具有以下三大特徵:一是整體金融業產值占 GDP 的比重每況愈下;去年累計至第3季為6.6%,僅是半導體產業的一半。二是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遠高於市場證券發行額,故是以「中介為主體金融環境。三是政府與家族為金控公司控制主體政府或民間大股東干預公司治理情況嚴重

「七年之病得求三年之艾」,台灣金融產業脫胎換骨將是未來賴清德政府的巨大挑戰。畢竟,我們早已失去地緣經濟優勢。而若根據目前監理模式,政府想改造金融產業,僅能就現實環境持之以恆地逐步推動,至於結果則要多年後方能評估成效。這樣的觀察是否意味我們對台灣金融發展就不再抱持期望了嗎?答案其實不然。

世界正處於以網路為基礎智能化工業革命時代金融業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而這正是台灣金融產業的改革契機。

FinTech 興起重塑金融業經營模式,但台灣金融科技進展步調卻明顯較慢。這應與市場集體壟斷缺乏有效刺激機構法制僵化,以及政府保守心態有關。金管會過去近乎「同溫層」的管理,使金融創新失去顛覆動力,而純網銀與開放銀行業務發展遲滯就是明證

找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可以從政府管理金融創新癥結開始探討。首先,目前《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的實施成效不彰;許多 FinTech 商業模式並未藉此導入金融業。其次,金管會以「指導原則」管理金融創新業務,卻不能有效解決消費金融爭端。第三,層出不窮金融創新產品未被彈性納入證券交易法管理,故有必要對「有價證券重新定義

我們因此建議政府針對非金融機構且從事金融創新新興事業,採取低強度管理,其中若涉及市場交易商品則宜採用「有價證券規範。無論如何,兩者監理底線皆為消費者權益保障至於立委關切金融科技金融產業影響,建議可由金管會轄下各業務單位與金融研訓院、證基會、保發中心及各產業公會分工合作評估

賴清德總統當選人既已提出「鼓勵金融創新,平衡金融監理」的政見,未來新政府就推動友善金融創新監理環境

新的金融監理模式不僅要為 FinTech 建立「得來速通道,更要以改善產業與治理結構為目標。新政府可以「另闢蹊徑」來推動新金融監理模式成立行為及金融消費者保護局」,監理金融創新業務與機構,而最終則是建構機構審慎監理」與「行為及金融消費者保護監理分立監理雙軌制

政府過去採用「築高牆」的機構監理,固然維持了金融機構短期經營的穩健性,保護既有業者的利益,其代價卻是阻滯金融業對經濟發展貢獻最後形成家族治理反而不利金融監理。值此國際金融產業面臨典範轉移之際,我們期盼未來的賴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讓新創業者不僅提供好的金融商品,更要創造多元金融服務促進產業發展,最後能改善家族壟斷金融公司治理缺憾












聯合報黑白集/看黃仁勳跳扭秧歌


2024-01-24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訪台,皮衣酷男再度炒熱股市和夜市。但國際媒體關注的卻是黃仁勳上周密訪中國大陸探究輝達如何繞過白宮禁令,力保中國市場。在外流的短片中,AI教父身穿東北大花背心,手轉紅帕,與大陸員工年會跳扭秧歌

美國不斷擴大晶片輸中禁令,不少跨國公司都縮減在陸業務;而輝達則積極尋求對策,並增募員工,因應美中科技競賽核心的艱鉅考驗。中國市場占輝達全球營收四成七,黃仁勳不只須與拜登政府斡旋,還要迎戰華為即將追平中國特供版晶片挑戰

因疫情及科技戰,黃仁勳暌違四年才登陸,行前已獲准有條件晶片銷陸。他趁春節前應景卸下皮衣人設,改穿東北大花犒勞大陸員工,被盛讚「老黃接地氣」;而行程低調保密沒讓白宮失面子AI教父細膩精算,他說,要在與政府關係和中國客戶間找到適當平衡不容易,「是需要時間重大過程」。

黃仁勳吃豬腳穿東北大花,展現良好平衡能力。他被吹捧成台灣之光」,殊不知,還得在大陸跳扭秧歌才能持續高光。台灣人除關心輝達概念股,也要想想:為何輝達不像蔡政府大內宣所說「遠離中國市場」?

寧夏夜市辦「科目三」舞蹈賽,挨轟被「舞統」不妨將老黃扭秧歌照片掛在現場共襄盛舉還可擊退認知作戰










聯合報社論/綠電財團賺飽,現在要民眾幫台電埋單


2024-01-24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綠色和平指出,綠電供給總量不足、取得困難、價格不透明等,成為企業投入綠電市場的隱憂。圖為屋頂太陽光電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選剛過,台電即以虧損累累為由,放出調漲電價的風聲。經濟部和行政院已展開作業,可能在四月實施,由蔡政府幫賴清德在上任前把爛攤清一回。表面上看,國營事業台電嚴重虧損,理當調整電價,以求財務收支平衡。但是,如果人們進一步了解台電虧損的背後是一堆綠電財團都從中賺飽要民眾掏錢埋單,恐怕誰都不願意。

台電近年發生嚴重虧損,有三大原因:其一,在國際能源價格高漲時,高價購買大量天然氣來發電;這是蔡總統能源轉型政策誤判,關掉便宜而乾淨的核電廠而改發昂貴火力。其二,以不平等合約高價向風電和光電業者買電,卻必須低價轉售民眾,台電要吸收其間巨大價差,而許多獲利財團都是民進黨的「綠友友」。其三,電價調整原訂有客觀計算公式,但蔡政府為了掩飾政策錯誤不時棄公式於不顧民生用電即曾遭連十一凍干擾。現在趁蔡英文即將下台便放手讓電價漲

上述三項原因,每一項都極可議。第一,不顧台灣缺乏自產能源,而把大量電力寄託在價格高昂又造成空汙天然氣只為了推動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既偏執又不現實。第二,風光綠電的發展固然必要,但蔡政府在缺乏經驗力推,就寫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幾乎是在圖利廠商的情況下,迫使台電向他們高價買電。第三,電價本來可以依公式循序調整,蔡政府卻利用政治干預製造假象;等到終於擋不住壓力,一鬆手就如洪水般襲來,必須大漲。

蔡英文當初推動「非核家園能源轉型政策時,曾誇口十年不漲電價,也不會缺電」。結果,不僅連年發生大小缺電事故,去年四月電價調漲,平均漲幅即高達十一%。今年更離譜,四月預計上漲幅度高達廿五%這在通貨膨脹已然蠢動情況下,勢必更推波助瀾,加劇萬物追漲。賴清德一上任,就要承受排山倒海民怨,他未來四年會好過嗎?

民眾必須了解的是,以往台灣的電力供需關係相對單純:國營事業的台電自己發電,自己輸電配電,直接供應給人民使用;因此,成本和價格之間的關係相對清楚。但這八年來,經過蔡政府以一部殘缺電業法》的改造表面上實施電業自由化」,民間業者可以自組公司自行發電;但是他們開發出來的電力,卻以極不合理高價賣給台電,台電再用低價供應給下游業者或民眾。換言之,台電的鉅額虧損,其實是在成全上游民間綠能財團保證獲利。如果知道這點,一般民眾會心甘情願幫財團埋單嗎?

舉例而言,根據經濟部日前公布再生能源躉購費率,陸域風電每度七.四一元,離岸風電則為四.五元,為平均電價的兩三倍。尤其,經濟部主導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已出現○元競標價,但台電卻仍用數倍的價格在購買風電。至於太陽能電力躉售價格,則在四到五.八元之間,也是高的驚人。政府台電用高價格向民間電力公司購電,又要求台電以低價供應給人民,被剝兩層皮台電,怎麼會不虧損

更可議的是,這些所謂的民間電力公司,就是諸如「雲豹」之類的綠營派系人士直間接經營,打著「綠能」的名號吃銅吃鐵不斷繁衍增生。民眾黨在選前的揭弊記者會,更直指號稱「綠能國家隊」的聯合再生公司,董事和獨董都是綠營「自家人」,光靠著政府授權的光電案場土地轉租,即獲利二.六億元。這些私相授受劣跡斑斑,要民眾掏錢支付高電價,誰會甘願?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 就是創造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577/web/ 

◆  新南向未奏效 抗中保台 準備好了?
◆  新國會 朝野應回歸政策之爭
◆  妖魔化抖音 不如檢視挺台認知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 就是創造它
◆  準總統 能否還給人民平安回家路
◆  新冠流感高峰來了 怎麼防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 就是創造它


2024-01-24 01:27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台東縣長饒慶鈴(左二)宣布,縣府「TTGO台東預約接駁服務」升級系統平台,1月5日正式上線。記者尤聰光/攝影


請讀者想像以下的畫面-十年後的你,今天來到你的面前跟你說話,你希望那位未來的自己跟你說什麼呢?是稱讚你,還是抱怨你呢?十年後的自己,不要等到十年後才開始,現在就應開始努力去實現。正如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今天你所做的事情,將決定十年、廿年和卅年後你的心靈和體魄。」是的,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世界和自己最好的預測就是去創造並實現它

筆者也用同樣的邏輯應用在自己的學術實踐上,特別是針對偏鄉「行的正義」。行政院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底曾經召開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以「台灣二○三○願景-創新、包容、永續」作主軸,揭示未來台灣科技發展藍圖。筆者思考二○三○年來到之前,希望台灣有什麼樣的永續城鄉圖像?可以有什麼樣富人文精神包容性社會?經過十年以上的學術探索和帶學生投入大學社會實踐,終於在今年初推出了「TTGO 2.0台東預約接駁」這一小步。

TTGO 2.0其實就是道地的「偏鄉Uber」。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為精神,招募台東偏鄉民眾,經資格審核並完成專業訓練後,輔導考取職業駕照,並向監理站提出申請,將私家白牌車轉換為偏鄉專用商用綠牌車即可成為合法的偏鄉營業司機,合法兼差開車賺錢TTGO 2.0提供除台東市之外鄉鎮民眾的預約叫車,二人以上共乘即可發車。民眾可以利用電話、網站、App向客服中心訂車,在地司機即可就近提供點到站door-to-station或站到點Station-to-door接送服務。台東縣民眾和外地遊客無論是從住宿點到車站、文健站、鄉公所、衛生室、醫療院所、觀光景點…抑或是各站到點的共乘接送,司機均可提供接送服務。惟為避免衝擊到現有計程車與公共運輸業者,TTGO 2.0只接受預約訂車,不接受路邊招攬。

偏鄉地廣人稀,交通出行需求十分不穩定,在市場機制運作下,自然不會有業者想要去經營偏鄉交通。為了嘗試在偏鄉推動包容式移動創新方案,筆者在國發會支持下,藉由五十%車資補貼,推動台東成為全國第一個由地方政府主導共享交通試辦縣市。此種藉由輔導在地司機考取職業駕照,「帶車投靠」投入日常接送服務,不僅為在地民眾和觀光遊客提供便利的接駁,更創造了在地就業機會,為部落和鄉村帶來發展契機。相較於交通部傳統的「虧損補貼模式TTGO 2.0以「創造價值」和「多元收入」為設計理念創新偏鄉交通運輸新模式,以「跨運具、跨鄉鎮、跨服務」全新理念推動偏鄉交通永續可能。在台東出行的遊客或民眾,只要藉由 TTGO 2.0 預約媒合平台訂車,乘客僅需負擔五十%車資即可享有城市般的交通接送;更棒的是,搭車的共乘人數愈多,每人分攤的車資愈少。TTGO 2.0 藉由大數據的自動共乘媒合,用更少趟次載送更多民眾出行,讓台東的好山好水得以被保護,兼顧環境永續

下次有機會來台東,歡迎一同 TTGO 吧!











新南向未奏效 抗中保台 準備好了?


2024-01-24 01:24  聯合報/ 鄭國權/貿易商(日本)
當兩岸經貿發展受阻,新南向政策又無法確實填補缺口,勢必影響我經濟發展。圖為高雄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總統上任,宣示要發展新南向政策,旨在與中國經濟脫鉤,迄今實際執行成效為何?

無論進出口,亞洲均為我國最重要的經濟重心,進口約占整體六成,出口則超過七成。我國於進口部分,對中進口依賴微微上升,東南亞國協則是穩定占約二成。我國出口市場方面,中國每年都穩超五成五,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更來到六成,其次為東南亞國協穩定維持二成

我國民國一○○至一一一年(二○一一年至二○二二年)貿易結構上並沒有顯著改變。新南向政策無疑是「說的比做的好聽」。若新南向政策奏效,那東南亞國協整體出口占比應該明顯上升,甚至讓對中出口占比漸漸降低。但東南亞國協的占比仍舊低迷

再細部探究,民國一○○年(二○一一年)中國占台灣進口比率約十五點九%,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已達廿%。雖然占整體比僅提升四%,但民國一○○年(二○一一年)總進口額約二,八七三億(美金),占十五點九%即四五六億;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總進口額已到四,二八○億,占二成即八五六億。也就是說,雖然占比只提升四%,但因進口總額大幅提升,整體的量體還是增大不少。

我國民國一○○年(二○一一年)整體輸出額為三,一二一億,中國占台灣整體出口比率四十點三%,即一,二五八億。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整體輸出額為四,七九四億,中國占比為卅八點八%,即一,八五八億。如同進口狀況一樣,即便歷年占比都維持在四成上下,但量體卻已經成長許多。我對中依賴程度愈來愈高

民進黨與蔡英文總統,甚至準總統賴清德先生,口口聲聲說著抗中保台,但從近幾年的數字趨勢觀察,很明顯都沒有準備好。

一、想要抗中保台,必須要想辦法與中國經濟脫鉤。目前我國無論進出口,對於中國的經濟依賴仍舊處於高度依附的狀況,且嚴峻狀況不減反增。

二、對中市場的洞需要填補。政策講求實事求是,而非今日抗中保台,明天對中進出口就可歸零。這些數字代表的就是我國大中小企業主,甚至是每一位國民的溫飽。若要經濟脫鉤,就須找到替代財源並逐步調整結構,但從各項數字比來看,我國政府並沒有顯著行動

三、新南向政策看不見功效。蔡總統大力倡導新南向政策八年,東南亞國協的占比並沒有顯著性、結構性的增長。

四、捨近求遠,捨本逐末。我國鄰近中國大陸,單就成本運輸方面就是其他國家難以抗衡。

五、關稅壁壘。除運輸成本外,台灣面臨的關稅壁壘也是其中的問題所在。我國 ICT 產業是少數在國際享有免稅優稅的產業,但其他諸多種類商品在面臨關稅下實難和他國產品競爭。若想要在國際競爭上具優勢,應當極力爭取加入 RCEPCPTPP

蔡總統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曾說「面臨 RCEP 衝擊,我們已經做好超前部署」,但實際成效為何,大家心知肚明。直到今日,連繼任的賴清德準總統都呼籲我國應極力加入 CPTPP。那麼蔡英文的這八年,或者接下來賴清德的四年,究竟會有什麼實質行動呢?

「到底是國家承載著幻覺,還是幻覺成就國家?」這是筆者喜歡的相聲裡最後的一句話。想要改變,需要實際去做、用力去做;但筆者實看不見執政黨的努力,只用一個「抗中保台」大旗招呼天下,這究竟是執行目標?還是昇華神話?我只想問:抗中保台,你準備好了嗎?












新國會 朝野應回歸政策之爭


2024-01-24 01:18  聯合報/ 羅德水/全教會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新國會三黨不過半,對在野黨而言,當務之急莫過於提升在新國會的監督力道。 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選最突出的結果,就是改變了過去八年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局面,「謙卑再謙卑」在完全執政時期淪為口號,卻是少數總統、三黨不過半下,檢驗新政府能否傾聽民意的明確指標。

對在野黨而言,當務之急莫過於提升在新國會的監督力道。在總統直選且取消立院閣揆同意權之後,擁有最大實質權力的總統又不必直接面對國會,完全違反權責相符憲政原理。尤其自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來,民進黨更以完全執政之勢輾壓國會,在野黨團戰力貧弱,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如何發揮應有的監督力量,當是新國會的首要任務;何時啟動國會改革,更牽動人民對在野黨的評價

新國會二月一日就要報到,原本暗潮湧動的國民黨戲劇性完成整合;但在三黨不過半下,朝野仍有合縱連橫的空間。不少人以民眾黨是否支持國民黨「韓江配」,甚至是否推出「國、民配」的正副院長組合,檢驗藍白是否有政黨合作的誠意。

誠然,藍白黨團合計六十二席立委,確實在國會占有優勢,但政黨合作仍須以理念為基礎,不談理念只談職務分配,必定招來權力分贓之譏;作為關鍵少數的民眾黨團,如果沒有政黨的中心思想,只想擺盪在藍綠之間獲取政黨私利,不久也必定會被選民看破手腳。選民與其關注立院龍頭之爭,或白色力量動向,不如關注朝野黨團實際問政表現;選民要看的是政黨如何贏得人民認同

比如,大選期間三組總統候選人均提出不少政策利多,從承諾提高社會福利到增加教育投資,不一而足。這些福利政策共同點都是要耗費鉅資問題是,若未能同步增加政府財政規模,是否影響施政優先順序?是否產生排擠效應?更重要的是,台灣遠低於先進國家的租稅負擔率,能否支撐得起政治人物承諾福利國願景與教育公共化理想

租稅負擔率」係指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也是衡量國家財政基礎是否穩健重要指標。根據財政部數據,台灣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為十四點二%,近三年(民國一○九至一一一年(二○二○至二二))平均為十三點二%,明顯低於南韓的廿二點一%、日本的十九點八%、美國的廿點三%及其他歐洲國家。台灣不僅租稅負擔率偏低,主要稅收更是來自薪資所得者,而資本利得課稅卻長期偏低,凸顯國家稅收制度偏向富人階級事實朝野黨團是否推動改革,也取決於政黨的中心思想與基本路線

是以,新國會除了監督新政府逐步落實政見,朝野對於國家發展路線、經濟成長分配模式、如何改善貧富差距、落實教育公共化,也都要提出明確主張與改革期程;各政黨黨團的角力與競合,更應回到左右之辯與基本路線之爭

此次選舉,角逐不分區席次的小黨全數鎩羽而歸,不利於台灣的多元社會發展向大黨傾斜選制與統獨意識形態挾持下,台灣政黨政治很難走出統獨泥淖唯有回到左右路線與基本綱領檢驗各政黨,才能真正帶動國家長期發展與社會進步












妖魔化抖音 不如檢視挺台認知戰


2024-01-24 01:14  聯合報/ 洪秋心/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政府試圖妖魔化「抖音」。路透


近日調查局成立「認知作戰研究中心」,政府更認為「抖音」成為介選平台,影響國人認知,好似只要挑起「抗中」、「恐中」情緒,人民就會埋單。表面是因應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實際卻是企圖壓抑異己言論。

政府除了試圖妖魔化「抖音」,準總統賴清德與民進黨從政黨員試圖挽回年輕選票,紛紛轉向使用「Threads」,但不論年輕選民的接受度如何,政府的功能應回歸執政專業,與其表面看似為阻擋認知戰與假訊息誤導人民認知,實為讓人民感到寒蟬效應,不如先檢視、認知國際在選後一波「挺台灣」的虛實為何。

台灣選後,美國拜登總統重申不支持台獨,一再打掉賴清德試圖緊握的台獨魔杖。但是在美國即將到來的選舉壓力下,民主、共和兩黨紛紛以不同形式「抗中挺台」。例如,當諾魯聲稱因一中原則與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與台灣斷交,AIT主席羅森伯格卻稱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並未決定台灣地位,所以未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卻又深怕惹惱大陸,因此又矛盾地重申美國依然基於「一個中國」政策,在美中談判桌上擺弄台灣這塊籌碼,正如德國《商報》認為,台灣選舉結果並未改變台灣是中美之間玩物現狀

美國眾議院數名議員與政選後陸續訪台表達「挺台」立場,我政府是否有能力借助在美國朝野一片「挺台」的聲浪中,如實反映台灣人民對和平的渴望?並往賴清德曾說過的,他當選後兩岸會往戰爭風險最低的方向走,還是只能再度獲得美國的口頭認同與支持?甚至還要跟著美國「抗中」腳步,繼續挑釁大陸?

日前外媒報導指去年五月訪台的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在去年八月竟曾遊說英國政府加快速度向中國大陸出售掃雷設備,即使特拉斯聲稱是為了選區人民,實際上卻揭示出國際的殘酷現實外交部自我安慰的表示,並未看見特拉斯有任何傷害台灣的言行

政府彷彿認為,只要國際友人曾經發出「挺台」言論,其他舉措皆可無視,也不會危害國家利益。事實上,他國/政客之所以挺台,都是以自己的國家與選舉利益為出發點,民進黨政府卻只會向人民灌輸國際間的一切友台舉措,都是「挺台抗中」,這與其擔心所謂境外勢力認知戰影響我人民又有何異?其實,唯有擺脫各國「挺台」卻口惠實不至的認知戰,考量自己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賴政府才能真正降低兩岸的戰爭風險。













準總統 能否還給人民平安回家路


2024-01-24 01:18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車禍受難者家屬給準總統賴清德一封信,期望他信守承諾,提出具體改善交通安全計畫及改善時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台南三歲余姓女童遭撞身亡案引發關注,其父日前在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成立大會上致詞,並給準總統賴清德一封信。期望他信守承諾,提出具體改善交通安全計畫及改善時程,還給人民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社會大眾期望的交通安全改善,與政府目前進行方式有明顯落差,原因主要在於要建立「以人為本」的道路交通安全環境,看似遙不可及,無法得到民眾認同。去年十月公布的交通事故死亡二九一人,比前年同期還增加廿三人,是連續三個月下降後再升高,交通部長王國材坦言,去年死亡人數降百分之五的預定目標難以達成。其關鍵原因,是政府目前的道安改善措施只能治標難以治本。

交通事故原因,主要與用路人交通行為有關。比較這幾年用路人交通因素之背景差異,再參考美國最近的分析,因擔憂疫情、通膨及極端氣候等壓力,已導致部分駕駛在路上用藥或喝酒及出現路怒症,加上智慧型手機分散注意力,使交通事故頻率升高。這似乎也驗證了這兩年台灣在交通環境難以改變下,自撞事故攀升的原因,造成交通改善成效形似碰運氣般,運氣好死傷數據就降,運氣差就又回升。唯有推動公共運輸,盡量減少民眾開車及騎車才能有效改善。

要治本,就必須真實面對台灣道路面積有限,難以容納高數量多元運具,造成嚴重混合人車流的問題。要改變成以「人」為主的規畫設計,維護行人安全,唯有循序漸進減少運具的數量與種類,甚至管制部分運具使用,簡化改善複雜多元危險的交通環境,減少人車動線衝突。交通部為維持國道交通效率,在國五實施匝道儀控甚至主線儀控及高乘載車輛管制時段等管制措施;如今為了交通安全,更應與社會大眾溝通說明,開始實施必要的運具管制促使交通減量的政策。

建議中央訂定交通減量關鍵績效指標KPI),要求各縣市政府透過公共運輸月票的明顯優惠、轉乘接駁便利性措施、提高私人運具使用成本與限制部分運具等,藉由推拉力量逐年降低交通量。在交通工程方面,除持續改善路口行人安全設施、設置行人早開或行人專用時相、人行道規畫設計、人行道障礙物遷移、及非號誌路口改善等,應透過各式社區化交通管理,與社區民眾溝通說明,改善交通環境人人有責。參考如荷蘭的生活街道、美國的交通寧靜區、日本的人車共存道路規畫,及台北市大學里的推動經驗,爭取支持設置「交通友善區」,藉由社區民眾交通需求調查分析,規畫設計適當的交通工程,設定速限卅甚至廿公里,達到促使車輛降速以限制通過性車流的目的,以社區交通減量與分流方式避免人車衝突,由下而上及由小而大,有效改善交通安全。















新冠流感高峰來了 怎麼防疫


2024-01-24 01:04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我國疾管署預估下週將進入新冠與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日國內呼吸道感染人數速增,本週冷氣團再襲,加上我國疾管署預估下週將進入新冠與流感病毒流行高峰,以及中國大陸多省較往年異常寒冷,未來幾週民眾的防疫作為與官方的緊急應變極為重要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跨年活動後,往往會掀起一波「類流感」(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病患的流行;而今年又有總統、副總統與立委選舉的人群聚集造勢,恰提供呼吸道病毒於人際間傳播的機會,流行高峰來襲之前,我們應有那些防疫努力?

民眾自我防禦上,凡有呼吸道病徵者,宜在家休息,不但減少出外避免傳播病原給他人,更降低不幸染到另一病原致共同感染而加劇病情;即使出門,也應戴妥口罩,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人群少處掩口咳嗽後,立即消毒雙手,降低傳播率。另凡五十歲以上或有氣喘、糖尿病、腎疾等慢性病患,以及肥胖、吸菸與養禽、豬等的動物接觸者和市場人員,若尚未注射人流感疫苗者,請盡早接種流感疫苗;又因感染流感病毒後,呼吸黏膜受破壞,致第二波的細菌入侵易引發肺炎,所以符合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者,宜打妥此疫苗,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康。至於新冠病毒高風險群,若過去打 mRNA 疫苗副作用大者,宜徵詢醫師專業意見,打妥 XBB  的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降低風險。更重要的是若得感染後,要禁酒、燒酒雞、羊肉爐與麻油雞等補品及過度辛辣食物,避免加劇發炎反應致惡化病情。

近兩年在全球流行的新冠、人流感、呼吸道融合及禽流感四病毒均為 RNA 病毒,持續不斷演化,因此必須以分子流行病學追蹤此四病毒的變異走向。過去常見某亞型流感病毒流行幾年後累積足夠群體免疫力時,可能在幾年後流行另一亞型流感病毒,如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新型 H1N1 亞型病毒流行幾年後,今年已見 H3N2 亞型病毒的崛起,全球的流感病毒是 H3N2 占52%,而 H1N1 占47%,至於B型僅占1%以下。台灣的人流感病毒流行與國際走向雖相去不遠,但上傳病毒序列的樣本數少而難下結論

至於H5禽流感病毒,近年全球已是演化分支2.3.4.4b的天下,取代原流行多年的2.3.4.4c分支,且不論在 H5N6 或 H1N1 亞型,均有此取代趨勢。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在四川發生 H5N6 的人死亡病例也是感染H5的2.3.4.4b分支病毒,值得我國及早備製此新興病毒疫苗。

新冠病毒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近四週的偵測,境外檢出病毒株以 JN.1 最多(66%),其次依序為 EG.5(22%)與BA.2.86(7%);然而本土病例,卻以 EG.5 最多(58%),其次為 JN.1(31%)及XBB.1.5(5%)。換言之,臺灣境外移入的病毒株往往在美國流行三至六個月後出現類似趨勢而本土流行仍視那一病毒在國內人群傳播的優勢而定

至於前陣子在我國學童流行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 virusRSV),如同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除A亞型之外,已另出現新的B亞型。

當然,任何新病毒株的出現,均要再檢視以舊病毒株研發的前一代疫苗,在人的抗體效價或其他免疫指標又降多少?是否仍對新病毒株有抵禦力?許多研究結果再再顯示研發能抵抗多種病毒的多元疫苗,仍是國家疫苗政策該有的努力,尤其新冠病毒變異又比流感病毒為何攸關國人健康的疫苗政策卻沒有李國鼎掌科技顧問時代的跨部會整合達成目標效率及尊重不同專業意見多次討論慎重決定

誠摯建議:一、支援疾管署進行病毒變異快速檢測病毒全長定序經費。二、行政院科技顧問應協調國內疫苗相關單位召開「病毒疫苗研發政策專家會議。三、食藥署重要決策官員宜勤讀我國疫苗研發新近數據,與時俱進,作「對」的決策



陳冲/暴虎馮河 外交殃及經貿?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冲/暴虎馮河 外交殃及經貿?
◆  劉憶如/紅海危機與供應鏈轉型
◆  魏國彥/以自然為本 與山河共好







陳冲/暴虎馮河 外交殃及經貿?


2024-01-24 01:10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諾魯日前正式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落幕,硝煙未息,即傳來邦交國諾魯另覓新歡,一周後又傳出吐瓦魯可能生變的消息。建交斷交原非本基金關切重點,但如威脅我國對外經貿外匯存底安全,全民都應高度關心。
外交部在記者會中表示,諾魯「索求鉅額經濟援助」,外交「不應淪為比價」,而對方在大選後「突擊」,是對「民主價值報復,也是對國際秩序公然挑戰」;經濟部也表示斷交對經貿影響「微乎其微」,一方面凸顯前友邦需索無度,另一方面也暗示小國寡民無足輕重。至於不少網民留言,似乎認為斷交無關宏旨,其中也不乏一些情緒字眼,諸如清理要飯的、比蘭嶼還小、隨便啦、斷久就習慣等,這些官方或民間言論所反映的偏狹與冷漠,是真正值得憂心的。

也許是競選後遺症,許多人(或台獨工作者)已經習慣,唇舌間講爽就好,言論有無實益、能否解決問題,甚至反而製造問題,並不關心。建交斷交,用白話文講,就是是否承認一個國家。我們在學生時代就耳熟能詳國家四要素,除了政府、人民、領土外,還有主權。主權其實是個簡略的說法,比較周延的措辭,參照有九十年歷史的蒙特維多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美洲國家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權利義務公約詮釋國際法基本原則第一條,就是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capacity to enter into relations with the other states),換言之,獲取他國的外交承認,至關重要少了外交承認,在國際法上,就不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國際社會權利義務主體。諾魯斷交後所剩的十二個邦交國,就是我們賴以證明中華民國還是個國家,中央銀行有資格(權利能力)在四處開戶、購買並保存金融資產的憑據,換言之,也是全民累積超過五千億美元外匯存底的救生圈。所以不要小看任一邦交國,也不要暴虎馮河講些不交也罷、邦交斷光也沒關係的賭氣話,總統更應該針對最糟的情況(worst scenario)演習一下,這才是真正國安問題

去年,因宏都拉斯斷交、中美洲議會排除我國,本基金曾兩次(七月廿四日九月一日發表專文分析對我涉外經貿影響,兩篇文末均含蓄提到要注意是否危害國際法上權利能力,宜審慎因應。當時因有輿論主張美國不會坐視,文中也特別提到美國國會確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通過 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特意在法律名稱中嵌入大寫 TAIPEI,簡稱台北法),徒具形式,法律通過近四年,先後已有三國斷交,從不見美國依該法第五條第三款「對於嚴重損害台灣安全或繁榮之國家,應研議以適當及符合美國外交政策利益的方式,並經與國會諮商後,改變美國與該等國家之經濟、安全及外交往來」採取任何行動考慮這種趨勢必將危害我國外匯存底安全、擾亂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區域經濟整合,總統、國安及外交系統高度正視,至少可以要求美國執行美國法律,以落實所謂台北法」的立法意旨

兩個月前,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8)在杜拜盛大召開,台北出發的立法委員代表團因不能進入藍區,向外交部大聲抗議,官員則表示各項活動均正常進行。事實上,於 COP28舉辦活動國際露臉的都是政府周邊單位活動場域也都在帛琉、馬紹爾及聖克里斯多福等國的場館,沒有這些「微乎其微」的友邦,我們能有立足舞台?能說邦交國不重要

新總統要上任了,不知看清楚問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