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期待新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577/web/ 

◆  聯合報社論/綠電財團賺飽,現在要民眾幫台電埋單
◆  聯合報黑白集/看黃仁勳跳扭秧歌
◆  經濟日報社論/期待新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







經濟日報社論/期待新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


2024-01-24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當選人提出了「鼓勵金融創新,平衡金融監理」的政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融發展雖非此次總統大選的競選主題,卻是台灣經濟活動重要組成。觀諸三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政見,我們發現只有賴清德提到「鼓勵金融創新,兼顧金融監理與發展」。賴清德就任後,社會似可期待新政府的金融監理將有別於以往。但「新金融政策」的內涵與落實方式,則仍有討論空間

金融產業曾是台灣經濟發展策略重要一環。今天台北101大樓就是當年政府為推動亞太營運中心金融中心地標;可惜過去30餘年,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社會意識形態對立,再加上政府保守作為,使得我們喪失金融發展先機演變至今台灣竟成為國際科技界巨擘」與「金融界侏儒」的畸形產業結構

自從新銀行及金控公司成立後,台灣金融業發展具有以下三大特徵:一是整體金融業產值占 GDP 的比重每況愈下;去年累計至第3季為6.6%,僅是半導體產業的一半。二是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遠高於市場證券發行額,故是以「中介為主體金融環境。三是政府與家族為金控公司控制主體政府或民間大股東干預公司治理情況嚴重

「七年之病得求三年之艾」,台灣金融產業脫胎換骨將是未來賴清德政府的巨大挑戰。畢竟,我們早已失去地緣經濟優勢。而若根據目前監理模式,政府想改造金融產業,僅能就現實環境持之以恆地逐步推動,至於結果則要多年後方能評估成效。這樣的觀察是否意味我們對台灣金融發展就不再抱持期望了嗎?答案其實不然。

世界正處於以網路為基礎智能化工業革命時代金融業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而這正是台灣金融產業的改革契機。

FinTech 興起重塑金融業經營模式,但台灣金融科技進展步調卻明顯較慢。這應與市場集體壟斷缺乏有效刺激機構法制僵化,以及政府保守心態有關。金管會過去近乎「同溫層」的管理,使金融創新失去顛覆動力,而純網銀與開放銀行業務發展遲滯就是明證

找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可以從政府管理金融創新癥結開始探討。首先,目前《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的實施成效不彰;許多 FinTech 商業模式並未藉此導入金融業。其次,金管會以「指導原則」管理金融創新業務,卻不能有效解決消費金融爭端。第三,層出不窮金融創新產品未被彈性納入證券交易法管理,故有必要對「有價證券重新定義

我們因此建議政府針對非金融機構且從事金融創新新興事業,採取低強度管理,其中若涉及市場交易商品則宜採用「有價證券規範。無論如何,兩者監理底線皆為消費者權益保障至於立委關切金融科技金融產業影響,建議可由金管會轄下各業務單位與金融研訓院、證基會、保發中心及各產業公會分工合作評估

賴清德總統當選人既已提出「鼓勵金融創新,平衡金融監理」的政見,未來新政府就推動友善金融創新監理環境

新的金融監理模式不僅要為 FinTech 建立「得來速通道,更要以改善產業與治理結構為目標。新政府可以「另闢蹊徑」來推動新金融監理模式成立行為及金融消費者保護局」,監理金融創新業務與機構,而最終則是建構機構審慎監理」與「行為及金融消費者保護監理分立監理雙軌制

政府過去採用「築高牆」的機構監理,固然維持了金融機構短期經營的穩健性,保護既有業者的利益,其代價卻是阻滯金融業對經濟發展貢獻最後形成家族治理反而不利金融監理。值此國際金融產業面臨典範轉移之際,我們期盼未來的賴政府落實金融改革政見;讓新創業者不僅提供好的金融商品,更要創造多元金融服務促進產業發展,最後能改善家族壟斷金融公司治理缺憾












聯合報黑白集/看黃仁勳跳扭秧歌


2024-01-24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訪台,皮衣酷男再度炒熱股市和夜市。但國際媒體關注的卻是黃仁勳上周密訪中國大陸探究輝達如何繞過白宮禁令,力保中國市場。在外流的短片中,AI教父身穿東北大花背心,手轉紅帕,與大陸員工年會跳扭秧歌

美國不斷擴大晶片輸中禁令,不少跨國公司都縮減在陸業務;而輝達則積極尋求對策,並增募員工,因應美中科技競賽核心的艱鉅考驗。中國市場占輝達全球營收四成七,黃仁勳不只須與拜登政府斡旋,還要迎戰華為即將追平中國特供版晶片挑戰

因疫情及科技戰,黃仁勳暌違四年才登陸,行前已獲准有條件晶片銷陸。他趁春節前應景卸下皮衣人設,改穿東北大花犒勞大陸員工,被盛讚「老黃接地氣」;而行程低調保密沒讓白宮失面子AI教父細膩精算,他說,要在與政府關係和中國客戶間找到適當平衡不容易,「是需要時間重大過程」。

黃仁勳吃豬腳穿東北大花,展現良好平衡能力。他被吹捧成台灣之光」,殊不知,還得在大陸跳扭秧歌才能持續高光。台灣人除關心輝達概念股,也要想想:為何輝達不像蔡政府大內宣所說「遠離中國市場」?

寧夏夜市辦「科目三」舞蹈賽,挨轟被「舞統」不妨將老黃扭秧歌照片掛在現場共襄盛舉還可擊退認知作戰










聯合報社論/綠電財團賺飽,現在要民眾幫台電埋單


2024-01-24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綠色和平指出,綠電供給總量不足、取得困難、價格不透明等,成為企業投入綠電市場的隱憂。圖為屋頂太陽光電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選剛過,台電即以虧損累累為由,放出調漲電價的風聲。經濟部和行政院已展開作業,可能在四月實施,由蔡政府幫賴清德在上任前把爛攤清一回。表面上看,國營事業台電嚴重虧損,理當調整電價,以求財務收支平衡。但是,如果人們進一步了解台電虧損的背後是一堆綠電財團都從中賺飽要民眾掏錢埋單,恐怕誰都不願意。

台電近年發生嚴重虧損,有三大原因:其一,在國際能源價格高漲時,高價購買大量天然氣來發電;這是蔡總統能源轉型政策誤判,關掉便宜而乾淨的核電廠而改發昂貴火力。其二,以不平等合約高價向風電和光電業者買電,卻必須低價轉售民眾,台電要吸收其間巨大價差,而許多獲利財團都是民進黨的「綠友友」。其三,電價調整原訂有客觀計算公式,但蔡政府為了掩飾政策錯誤不時棄公式於不顧民生用電即曾遭連十一凍干擾。現在趁蔡英文即將下台便放手讓電價漲

上述三項原因,每一項都極可議。第一,不顧台灣缺乏自產能源,而把大量電力寄託在價格高昂又造成空汙天然氣只為了推動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既偏執又不現實。第二,風光綠電的發展固然必要,但蔡政府在缺乏經驗力推,就寫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幾乎是在圖利廠商的情況下,迫使台電向他們高價買電。第三,電價本來可以依公式循序調整,蔡政府卻利用政治干預製造假象;等到終於擋不住壓力,一鬆手就如洪水般襲來,必須大漲。

蔡英文當初推動「非核家園能源轉型政策時,曾誇口十年不漲電價,也不會缺電」。結果,不僅連年發生大小缺電事故,去年四月電價調漲,平均漲幅即高達十一%。今年更離譜,四月預計上漲幅度高達廿五%這在通貨膨脹已然蠢動情況下,勢必更推波助瀾,加劇萬物追漲。賴清德一上任,就要承受排山倒海民怨,他未來四年會好過嗎?

民眾必須了解的是,以往台灣的電力供需關係相對單純:國營事業的台電自己發電,自己輸電配電,直接供應給人民使用;因此,成本和價格之間的關係相對清楚。但這八年來,經過蔡政府以一部殘缺電業法》的改造表面上實施電業自由化」,民間業者可以自組公司自行發電;但是他們開發出來的電力,卻以極不合理高價賣給台電,台電再用低價供應給下游業者或民眾。換言之,台電的鉅額虧損,其實是在成全上游民間綠能財團保證獲利。如果知道這點,一般民眾會心甘情願幫財團埋單嗎?

舉例而言,根據經濟部日前公布再生能源躉購費率,陸域風電每度七.四一元,離岸風電則為四.五元,為平均電價的兩三倍。尤其,經濟部主導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已出現○元競標價,但台電卻仍用數倍的價格在購買風電。至於太陽能電力躉售價格,則在四到五.八元之間,也是高的驚人。政府台電用高價格向民間電力公司購電,又要求台電以低價供應給人民,被剝兩層皮台電,怎麼會不虧損

更可議的是,這些所謂的民間電力公司,就是諸如「雲豹」之類的綠營派系人士直間接經營,打著「綠能」的名號吃銅吃鐵不斷繁衍增生。民眾黨在選前的揭弊記者會,更直指號稱「綠能國家隊」的聯合再生公司,董事和獨董都是綠營「自家人」,光靠著政府授權的光電案場土地轉租,即獲利二.六億元。這些私相授受劣跡斑斑,要民眾掏錢支付高電價,誰會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