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經濟/川普經濟學發酵 企業快應變

.聯合報社論..美河市案凸顯政府區段「沒收」的劣跡
.聯合報黑白集.只許州官放火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經濟學發酵 企業快應變







經濟/川普經濟學發酵 企業快應變


2017-01-08 04: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川普再度在推特砲轟在墨西哥設廠的汽車製造商,這回砲口瞄準日本豐田汽車。 法新社

福特宣布取消在墨西哥設新廠,回歸美國生產。圖為墨國夸奧蒂特蘭市福特工廠的招牌。 歐新社


「川普經濟學」正在發威,繼日前迫使福特汽車放棄在墨西哥建廠,回歸美國生產之後,川普又放話豐田若在墨西哥設廠出口美國,將遭到美國重稅侍侯。這些威脅利誘短期內會獲得一些效果,讓依賴美國市場的各大企業必須調整規劃中的投資案,來應付川普政府的「需索」;但中長期而言,企業將會努力開發其他市場,來避開對美國的依賴。各國對美投資和貿易終將逐漸減少,對美國發生「短多長空」的效果。美國經濟目前其實已經翻落世界首位,未來和王座的距離將迅速拉開更遠。
2015年的全球經濟生產,以換算美元的數據來看,美國以18兆美元大幅超越中國的11兆美元但若以購買力平價(PPP)調整的數據觀察美國其實已在2014年被中國些微超越,2015年中國更以19.4兆美元明顯地領先美國的18兆美元
中國不願意喧嚷,以免被美國盯上而產生不利後果;美國也不願挑明,畢竟是顏面無光之事。一般平民百姓仍以為美國還是世界第一,但經濟專家們可都心知肚明;加以中國經濟一年成長6%以上,而美國不到3%,美國的世界經濟首強不僅已經一去不復返,今後距離過去「那些美好的老時光」也將愈來愈遠了。
要維繫美國經濟的風光歲月,應該是維持一個開放的引才環境,讓全球一流人才流入美國為其所用,讓谷歌、臉書、蘋果等類型企業源源不斷地產生,也讓美國企業到全球各地落腳,善用當地物美價廉的生產因素在全球獲利。
但是,川普代表的美國半數保守選民卻反向而行,要拴緊人才流入的管道、嚴格管制企業對外擴張、削減透過貿易的因素資源流動,其結果很簡單-美國將會自處於全球化的主流之外,「美國外」的全球化會繼續進行,「美國內」的全球化腳步停滯,讓美國的經濟競爭力變弱,終將導致高關稅也檔不住的貿易赤字,美國經濟會逐漸潰敗。
美國的相對衰退,本來可能需要一、二十年才會明顯,但川普政府的計畫如果落實且持續,大概五到十年就會看到明顯的「效果」。有趣且諷刺的是,屆時川普大概已經不在大位,苦果將由未來的執政者和民眾去承擔了。這其實和台灣李前總統的兩岸政策類似,在「戒急用忍」之下,禁止高科技大廠赴陸投資,當時的台灣經濟還算可以;但失去掌控大陸市場的良機,而紅色供應鏈還是靠其他外力協助,逐漸建構完成,反過來成為台灣廠商的競爭對手。
川普和他的策士們,雖然枯思索腸地要恢復美國的經濟地位,可惜開錯了藥方。二次大戰結束時,以購買力平價衡量的經濟生產,美國占了全球三成,也許還可以用這種「威嚇治療法」來對外榨取專業化和貿易下所獲得的生產剩餘,但目前美國經濟生產僅占全球16%,對全球經濟影響力僅剩過去一半時,威嚇的效果其實有限,只會讓大家盡量迴避美國,將美國「隔離」在全球化之外,加速美國衰敗。
處於這樣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國企業界的自處之道,要分兩類企業來看:大企業,特別是對美享有明顯貿易順差者,或者要設法對美進行若干投資,或者分散對美出口途徑以避開矛頭,另外要開發新的市場,同時強化反傾銷案件的處理能力。中小企業則可以聯合爭取政府協助,來建構上述大企業可以獨自完成的應變;也可以考量轉進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少的國度投資。
針對此項發展,政府可做的雖然有限,但除了強化整體和協助企業對美進行反傾銷訴訟的能力外,還是要積極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包括對美國)、協助企業開發新出口市場,來分散市場、減少來自美國的貿易風險。

聯合/只許州官放火


2017-01-08 03:53 聯合報 聯合  黑白集

一例一休上路後各種物價上漲,行政院盯上九家近日漲價的知名連鎖餐飲業者,要找他們到消保處「喝咖啡」,了解他們上漲的時間、項目和理由,包括鬍鬚張、八方雲集、三商巧福等都在列。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


一例一休帶動漲風,行政院先排出大陣仗警告企業不得漲價,繼則展開「約談」行動,已有九家連鎖餐飲被鎖定,罪名是「抹黑」一例一休的政策美意。這大帽子一戴,被「有罪推定」的商家難保不變成人民公敵。
號稱民主政府,做起事來卻像推土機,比威權政府還威權,林全內閣的作風讓人不敢苟同。政府心知肚明,這些商家販售的不過是市民日常飲食,替代性很高;如果胡亂漲價,消費者就不會再上門。台灣滿街滷肉飯、水煎包,要說哪些店漲價可能觸犯「聯合行為」,恐是欲加之罪。
更何況,連林全都公開說了,一例一休實施,「漲價是必然的」;那麼,政府何以率先出來打壓商家,不許他們因應勞基新制作出相應的調整?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制度,讓企業的經營空間變窄,卻不准企業因應環境變化調整營運策略,這種作法,不正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政府要查的重點,其實不是哪些商家趁火打劫,胡亂漲價;而是要觀察,企業漲價之後,有沒有把利潤回饋給員工,包括加薪或發放加班費在內。那樣,才是既不礙市場競爭的原則,又維持了照顧勞工的初衷,一例一休才不會淪為「三輸」。
一例一休之所以變成怪物,變成連小學生都擔憂的問題,必須怪政府決策不思前想後,卻一味蠻幹。試問,當初討論新制時,經濟部可曾發出過任何聲音?如果沒有,做出來的決策怎麼會正常?

聯合/美河市案凸顯政府區段「沒收」的劣跡


2017-01-08 04: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捷運新店機廠小碧潭站聯合開發案美河市工地,引起當地民眾不少質疑,大法官最新解釋指出,為興建捷運徵收之土地,不能任意移轉成聯合開發。 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政府與日勝生集團共同開發位於新店小碧潭捷運站的美河市建案。 本報資料照片


大法官就美河市開發案做出第七四三號解釋,認為「以公益之名徵收,不應移轉給第三人」。美河市徵地依據的是《大眾捷運法》第七條兩年前大法官第七三二號解釋已認定違憲,至此,該案的法律爭議塵埃落定。後續的原地主權益彌補、官員究責,如何確保不再發生政府惡意徵地、剝削人民財產,考驗著標榜轉型正義的蔡政府。
政府惡意徵收土地引發民怨的事件層出不窮,苗栗大埔案、南鐵東移案、高市果菜市場拆遷等案,造成住戶被迫遷離、財產化為烏有,甚至造成居民憤而身殉。政府不當揮舞公權力,除了濫權,更嚴重毀損公信力。放眼全台各都會區,有超過一百個捷運聯合開發案是循美河市模式操作,若皆得逞,對土地正義的傷害難以估計。
一般土地徵收有所謂「五加一」原則,依序為法律依據、公共利益、必要性、比例原則、損害人民權益最小化;這五原則確認後,才是「完全補償」民眾。這些原則,旨在約束政府不得隨意徵收私有地,以保障人民的財產權
從美河市聯開案的幾個關鍵時程,不難看出政府遊走法令、曲解規章的行徑。民國八十七年該案細部計畫公告時,徵收的三萬坪土地註明是「捷運系統用地」;九十四年通過都市計畫審議時,名目變成「捷運新店機廠聯合開發案」。三萬坪基地,捷運系統僅用掉約一萬坪;剩下的兩萬坪,蓋起了美河市超過十萬建坪的二十九層連棟巨廈當初徵收補償原地主每坪不到四萬元,而美河市完售金額超過三百億元,社會怎可能不質疑政府圖利財團
聯開案晚了七年才提出,外界懷疑,是為營造有利、可運作的法律環境。九十三年《大眾捷運法》第七條修正,授權政府徵收土地可以做聯開使用,原徵收的三萬坪基地遂有了蓋豪宅的授權,遂於次年提出美河市計畫
在捷運法第七條增修之前,政府對徵收私有土地的利用,都嚴格限制必須依徵收目的「交通用地」使用,且徵收面積必須對民眾損害最小。市府聲稱,與日勝生簽約執行聯開案曾請示中央部會,問題是,請示的是哪個部會?土地徵收中央主管機關是內政部,有請示內政部嗎?若請示非土徵主管部會,不是刻意遊走法律嗎?
即使新修的捷運法第七條授權徵收土地可做聯開使用,但也詳列了必要規範,但北市府並未嚴格遵守這些規範,處處都從寬解釋。第七四三號解釋「以公益目的徵收土地不能移轉給第三人所有」,但一○一年監察院糾正北市府時即指出,三萬坪「興辦交通事業」的基地,超過八成五是強制徵收私地取得但聯開案竟然有七成公有地移轉為私有,不但不符比例原則,更難逃圖利第三人之嫌
聯開案打破都市計畫禁忌之大膽,令人驚嘆。美河市聯開案興建超過十萬建坪連棟巨廈,超過二千個住宅單位,估計有近萬人入住;這麼多人口所需的學校、綠地、道路、市場、水資源、廢棄物,要怎麼應對?
一連串強徵民地、迫遷案的背後反映地方政府以財政手段壓榨土地正義。例如,為因應財政困窘,地方政府恣意徵收土地,低價取得私有土地後變賣,或移轉給特定第三人,以增加進帳。尤有甚者,對於開發案動輒給予不符比例原則的容積獎勵,容積率儼然成為生財法門。政府大筆一揮,就有滾滾財源,卻使都計、都更、土徵的精神遭到扭曲。
美河市原地主的權益要如何彌補,恐仍有漫長的司法程序要走;其勝算如何,仍無法樂觀。從七四三號釋憲文公布後各造的反應看來,似乎宣示意義大於實質。蔡政府必須正視這次釋憲,成立專責機構檢視所有爭議個案,廣邀民眾參與討論,侵害人民居住權、財產權的野蠻行為才不致重演。

名家縱論/一個人走100步 不如100個人走一步\星期透視/「老屋重建條例」能解都更困境?

.名家縱論/一個人走100步 不如100個人走一步
.星期透視/「老屋重建條例」能解都更困境?
.記錄時代苦難 但別戳傷疤
.一例一休最怕…物價漲,失業增
.何以日本不喊「去中國化」
.排除「自給自足」 年金何來破產?
.「假新聞」當道 施政求透明
.國民黨內造化 中心思想在哪
.老樹有多重要 看了根才知道
.稱陸配426…歧視一直存在
.畫中有話/陽光下,吹泡泡…










名家縱論/一個人走100步 不如100個人走一步


2017-01-08 03:36 聯合報  徐重仁

你愛用國貨嗎?現在台灣雖然沒有推廣愛用國貨,但相較鄰近國家日本、韓國愛用國貨的程度,台灣用國貨的比例正急速下滑,意味著國人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轉為單薄,若不認同自己國家,恐怕衝擊國內產業,牽累國人就業市場
近期美國新總統當選人川普喊話,要將製造業重新拉回美國,意味著美國生產的比例將拉高;事實上日本也開始意識到,要拉高使用國貨的比例,提高日本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為一名日本人對台灣企業及人民的忠告。他說相較於日本、韓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強烈認同感,台灣人感覺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相對較不強烈,就連汽車、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大多數都使用日本品牌,雖然台灣製造品質也不差,但消費者不見得埋單。
他的論點是,如果國人不買自己國家製的產品,多買了一件大陸製造物、一件韓國產品、一件日本貨,也許就多了一個失業的台灣人,造成台灣產業逐漸沒落。
我們必須去思考,如果不認同自己國家,都去用別國的產品,造成國家產業缺乏內需消費市場的基礎,人才、產業都可能外移,經濟乏力下,生活條件只會愈來愈苦。
過去,台灣在服飾、橡膠手套產業曾有一番榮景,後來企業家為了取得低廉勞力,產業外移至中國大陸,技術被學走後,台商便失去了競爭力大陸商一方面有國家支持且低價搶單,很快就威脅到台商的生存空間,現在台灣這些產業幾已沒落。
當前國人愛台灣的心意沒錯,不過應當團結,思考台灣的優勢是什麼?特色在哪?如何努力更好?怎麼行銷台灣?在內外環境都轉為嚴峻下,國人要更努力,千萬別放棄自己。如果為反對而反對,就像家裡面家人吵來吵去,這個家難道不分裂嗎?我們需要更認同自己國家。
「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一百個人走一步」。國家單靠少數人往前,效果有限;然而如果眾人同時動起來的話,因為每個人都不同,齊心往前踏一步,發展得以多元,國家也會因而強盛,大家一同凝聚信念,壯大台灣,從認同自己國家開始
我認為台灣的觀光旅遊、在地文化具國際吸引力,日本人看了電影KANO、海角七號,在日本掀起一波討論台灣的話題,會想來台看看電影場景;如同台灣人、日本人看了韓劇之後,也會想去韓國一樣。
重點是國內銜接外國遊客的設施與建置必須到位,舉例來說,台灣有溫泉優勢吸引日本人來台,做法則可以取經日本,如日本百貨裡的「LaQua」針對都市上班族舒壓的需求,規劃自泡湯、休憩、SPA等順暢使用動線,連外國人首次去也很容易知道如何使用,便值得台灣商場參考。
又譬如台灣有離島、小島,昔日為軍方用地,如今撤離後逐漸荒蕪,亦能參考日本瀨戶內海的藝術祭,透過藝術、傳統祭典展現當地特色及文化,從一座荒島搖身一變讓外國旅客慕名而來,這便是地方創生
我投入經營宜蘭傳藝中心,也是秉持此信念,以地方創生為概念,透過良善規劃、設置,凸顯台灣在地深根的傳統文化,並以讓外國旅客易懂的方式呈現。台灣各地都有地方創生的案例,遺憾的是缺乏政府集中資源,撥出預算,將各地方創生的做法,有系統性地串聯。
尤其,這類在各地相繼在做的地方創生,絕不能僅是曇花一現,而要如「波浪理論」般,一波又一波、綿延在各地開花綻放,持續性地努力做,同時要有國人參與支持。在地文藝做得好,加上國人積極參與觀看,產生良性循環,台灣的文化力量才會壯大,社會才有希望。
(作者為全聯實業中心總裁)

星期透視/「老屋重建條例」能解都更困境?


2017-01-08 03:36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都市更新加速推動,是各界的共識與焦點,關鍵是應如何推動?在推動過程中,如何避免不公的利益分配與都市環境和法律體系的破壞爭議?換言之,政府推動「危險老屋重建條例」能否突破困境且避免爭議?
首先,危險老屋重建給予各種獎勵的正當性為何?過去都更提供獎勵,是因老屋重建後提供空間供公眾使用產生公共利益,包括道路、開放空間、停車場、公共設施或場所,即便如此,均需嚴格審查,避免獎勵不當。
危險老屋不但產生居住不安全,且可能危及周遭,產生負面外部性,照理應予以懲罰並強制改善;如今政府不執行公權力,保障人民居住安全,反而提供獎勵讓住戶自行解決;原本該給棒子,卻反過來給蘿蔔,這樣獎勵的正當性何在?
其次,危險老屋重建必須全體住戶同意,政府既強調此條例適用對象是經建築主管機關嚴格評估有危險且有拆除必要建物,為何還需要住戶都同意才拆除?如此少數住戶不顧自身安全影響大多數住戶權益,政府公權力不介入,是不顧人民的居住安危,是否失職?
第三,是否一定要達到卅年以上老舊屋齡?政府應該只有建物安全是唯一標準,屋齡較新的建物也可能因不當增建、改建,甚至違建,再加上土壤液化或地震風災等影響,成危險建物;這些未達卅年的老屋,政府就不介入評估是否危險,且排除適用,是否恰當?
第四,為危險老屋另立重建專法,是否破壞整體法制?危險建物必須拆除以保安全,這是建築法令規範的基本原則,完全不應涉及容積率、建蔽率、甚至租稅及融資等獎勵。如今為改善居住安全,捨棄建築法令基本規範與執行,也不去面對整體都市環境改善,透過都市計畫都更條例修訂,全面解決問題,只為急功近利,排除根本建築法令、都市計畫或都更條例規範,另立專法;如此便宜行事,破壞法制,對後續的影響不可小覷呢?
第五,立專法是否能突破困境,加速推動都市更新?都更推動關鍵在地主與建商實施者協商整合,如今地主百分之百同意不需整合,且不限建物地區規模,換言之,單棟四樓危險老舊公寓的改建,也可適用獎勵對象,如此不但失去都更的本質,更可能使得原本都更地區範圍的個別建物改建,阻礙後續該地區都更的整合推動。因此,此條例的推動,不但可能無助都更,反不利未來都更的加速推動。
或許有人認為,居住在危險老屋地主,有些是弱勢家庭,若缺乏多方獎勵將無法重建。這是將弱勢居民的補助老舊危險房屋的獎勵,混為一談;目前已有許多投資客專門投資危險老屋等待都更,我們研究發現有些老舊都更宅,比鄰近屋齡較新屋況較佳的房子還要貴,如此不合理現象,將因此條例更加嚴重。
追根究柢,訂定危險老屋重建條例,只是政府不願執行保障人民居住安全的公權力,希望透過獎勵討好危險老屋地主,自行解決個別房屋改建,其結果是本來就該重建且容易談成的少數地主(包含投資客),突破現行建築、都計及都更法規,輕易獲得各種獎勵,形成錦上添花效果;多數困難整合的危險老舊房屋,政府仍未積極介入,沒有雪中送炭,都市更新的困境仍然無解,令人憂心。原本藉此小規模零星個案重建,企圖達到振興經濟與房地產業目的,能否達成也令人懷疑。

記錄時代苦難 但別戳傷疤


2017-01-08 03:36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我寫過一些一九五○年從大陸隨軍來台後的記憶性文章,那年我十二歲,舉目無親,孤苦伶仃,流浪基隆碼頭時幾乎餓死,後來當了幼軍兵,和我命運相同年齡相仿者一千多人過著嚴格的軍中生活。
這些文章在台灣報紙副刊發表並結集出書。幾年前廣州「南方周末」邀我寫相同題材文章,以小說題材寫了十餘萬字,之後同時以簡體字和繁體字出版。
寫這些文章的動機,一方面是對自己生命作交代,另方面是希望補綴歷史之不足。歷史的紀錄是冷冰冰的,且有謊言;文學性的自傳,固然仍可能有漏述錯置之處,但因發乎真情,胡佛教授謬為血肉文筆
接著,出現與文章相同的一些事,台灣多家電視台訪問我;大陸方面,有三家機構和我洽商將其中一篇文章拍成電影,但向大陸有關單位提出拍攝意願時,皆未獲應允。
先後有福州廣播電台、香港鳳凰衛視、二○一五年北京中央電視台春節有個特別節目叫「回家」,都希望訪問我或參加節目。最近,大陸又有電視台來電,表示年後有個特別節目,打算來台灣採訪我。
訪問中要談的,都是我已寫成文章的那些苦難事。
每次訴說那些事,我便會流淚,甚至大哭,無一例外。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中有我的故事,她來台南訪問我時,我便哭過。
後來「大江大海」放映訪問紀錄影片,瘂弦、管管也和我一樣哭得涕泗縱橫。龍應台任文化部長時,處理過基隆政府欲拆碼頭遭文物保護者抗爭,一九五○年我來台,就在那碼頭上岸;她邀我參加現場說明會,有位UDN記者訪問我,我又哭了。
最近幾年,我漸漸沉澱下來,覺得歷史還其真面貌是必要的;但大悲大痛之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它、刺它,也是必要的嗎?我上述經歷,使我聯想到台灣有一群人對「二二八」事件不斷重複碰它、刺它,似乎有使歷史的不幸,成為台灣永續不幸的意圖。如此,身受其苦的人或其後代,便有可能成為另一個目的的工具。
我的疑慮或警覺,使我拒絕了許多邀訪。上述三家機構的節目,我都拒絕了。最近一次,一時失察我竟答應了,但幾小時後我又透過友人向對方表示,同樣事不願再傷心,請他代為轉告取消。
我一直覺得,兩岸有許多歷史真相,亟需摘下政治面紗還其真面貌。我的故事說完,別的故事還埋藏著。大陸有本高水準雜誌「看歷史」頗有意爬梳出這些故事,三年前曾派人來台南,約我寫十萬字關於反共救國軍的故事,我承諾執筆;不料數日後對方來電,連說抱歉,因為這題材未獲審查機構同意。
近兩年住榮民之家安身,聽了許多比我年長榮民故事,個別瑣碎的苦難是那個時代共同苦難。因八、九十歲老人口齒不清,記憶模糊,記錄相當困難。馬英九任總統時曾要求退輔會整理老兵故事,不了了之,確因有難為之苦。
然而,有些大事件,如一九五四年韓戰前後有一萬四千多名「反共義士」,及五○至七○年代十六名中共空軍飛行員和機組員駕十三架飛機來台「投奔自由」。中共理該讓事實進入歷史篇章,顯示出大國胸襟。
榮家還有許多「反共義士」,他們刺在手臂上「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藍色刺青依然可見,時常和他們聊天,感慨萬千。大陸媒體,為何要「忘」了他們。

王正方/政客愚弄歷史 愚弄「這個國家」

.王正方/政客愚弄歷史 愚弄「這個國家」
.嚴震生/舉重金牌與學術正義
.林中斌/川普外交「聯俄制中」?
.黃介正/二○一七兵推年
.周行一/當學習是良心事業時
.盛治仁/批評,應該像雨水
.方祖涵/點滴累積的榮譽心








王正方/政客愚弄歷史 愚弄「這個國家」


2017-01-08 03:02 聯合報  王正方(電影導演)

新竹市光復中學「歲末感恩·光復有愛」變裝遊行,有班級扮納粹德國親衛隊,還出動虎式戰車惹爭議。 圖/截自網路


光復中學校慶,有同學身穿納粹軍裝、揮舞納粹旗幟。以色列和德國駐台單位發出嚴重抗議,得罪不起!「這個國家」的領導層立刻道歉、撤銷該校補助津貼、查辦負責人、校長辭職,快速平息快要因星星之火而引起的燎原之災。事件過去,沒人再提它,現代人患嚴重的健忘症,不足為奇。
某教授與中學生座談,問起希特勒來,只有一位同學知道他是德國人,許多同學將希特勒和希拉蕊混為一人。感嘆,台灣的教育真失敗,學生缺乏國際觀,對二次大戰這段歷史怎這般無知?
真正無知、不具國際觀的大人可能更多,還有心懷特定政治目的政客,扭曲掩蓋歷史事實,為己牟利,才是造成普遍無知的根源!有政客說:當今台灣許多人不知反納粹,要怪國民黨,國民黨在大陸時,曾與希特勒政權關係良好,蔣深受希特勒影響,所以要反納粹就需先反蔣,如今「蔣廟」還在台灣,如何反納粹呢?繞了一圈,又回到台灣藍綠惡鬥,用心良苦!這種拗法,也算是別開生面。
老蔣先生領導全中國時,請來多名德國軍事顧問,購買武器,接受德式訓練。據說他效法希特勒,成立「藍衣社」。但早期的台灣歷史教材,對納粹屠殺無辜暴行,全力譴責,四五十歲以上受過教育的人,不會對希特勒、納粹一無所知。
蔣公在台初期,透過岡村寧次大將,秘密邀請多位日本軍事將領來台,成立「白團」,長期培訓國軍軍官。二次大戰甲級戰犯岡村寧次,戰時指揮整個日本亞洲占領區:中國大陸、滿州國、東南亞各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與希特勒在伯仲間。據傳,岡村在東京法庭審判罪刑較輕,是蔣公為他說情。
「白團」這段史實,未曾公開,知道的人少,因為它是威權時期不可告人的秘密。當下的新政府正來不及的巴結日本右翼,但凡日軍在侵華、侵東南亞各國戰爭中的姦淫擄掠、燒殺搶劫等暴行: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以活人做細菌武器實驗等,一律略過或不提。還要確立立場:台灣在二戰時的祖國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台灣應當是日本的「南方國境」(不止是過去式?)。
蔣公曾心儀希特勒強國之道,推崇岡村寧次指揮才能、燒殺無赦的凶悍,固不能苟同;如果反納粹必先反蔣,那麼反蔣也必須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殘暴!日本軍國主義者在滿州國、抗戰八年、東南亞戰區所做所為都應翔實的編入歷史教材同時詳盡講述納粹在歐洲的滅絕人性行為
教材太多,編排不下?最重要的二戰史實,納粹與日本侵略者的惡行,人人須知,不可以省略掩蓋或扭曲。以色列駐台代表建議:組織台灣學生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認清日軍的罪行,應讀齊邦媛老師的書「巨流河」,其中有:日軍占領某個縣城後,把反抗軍領袖的人頭割下來,掛在城門上;澆油漆在抗日份子身上,點火燒死…。
為達政治目的,便肆意的玩弄、扭曲、掩蓋歷史,結果是愚人不成,反愚弄了自己謊話連篇、愚蠢無知、缺乏國際觀,長此以往,台灣怎麼走得出去?
(作者為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