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即時短評】許淑華一巴掌揮出鬥志 國民黨還能鬥智?

.【即時短評】許淑華一巴掌揮出鬥志 國民黨還能鬥智?
.【即時短評】長庚事件是醫療崩壞第一場土石流?
.【重磅快評】劉曉波走入歷史 預示了東方的黎明!
.【重磅快評】蔣介石消音 卡提斯教不會蔡英文的事
.【重磅快評】蔡英文 再怎麼野蠻也別藐視國會霸凌台灣
.【即時短評】陳金德下鄉溝通手腕高 但一點美中不足
.【重磅快評】消音蔣介石 看見台灣歷史日本化的危機
.【重磅快評】國視軍如草芥 軍將視國為何?
.【重磅快評】林子偉才不要靠「除罪化」在台灣獵山羌
.【即時短評】靠愛國心沒用! 年改恐引發高教逃難潮
.【即時短評】台巴經濟合作協定 邦交意義重於經貿內涵









【即時短評】許淑華一巴掌揮出鬥志 國民黨還能鬥智?


2017-07-15 12:35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日前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前的談話會上,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前右)上前要搶下麥克風時,遭國民黨立委許淑華(左二)一巴掌制止,雙方爆發肢體衝突。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臨時會處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案」,在民進黨團發動表決下,全案已直接付委,行政院長林全不必上台,也不必接受質詢。前瞻預算下周再戰,國民黨已揚言「永無寧日」,朝野隨時可能開打,但民眾更在意在野黨如何實質監督。
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雖將原來的8年8900億元改為4年4200億元,但可分期續編,刪減幅度有限,國民黨因此飽受「把關不力」的批評。
社會上對於執政黨屢屢在上台後強推「特別預算」,原本就有質疑,加上此次立院通過前瞻預算的法源,與政院原擬草案已有出入,政院竟在法案通過後迅速重提小幅更動的預算內容,過程之草率,讓在野黨有了全力阻擋的理由。周四談話會上,國民黨立委許淑華的「一巴掌」,也著實讓藍營立委重燃鬥志。
不過,國民黨以行政院「違法編列」為由要求退回重編,證諸過去立法實務及國民黨人數劣勢,幾乎難以達成;國民黨雖祭出「水球攻勢」,阻住林全上台,卻也因此無法透過質詢,就預算爭議逼使政院直接回應或作政治承諾。
對於民進黨團在混亂中表決讓前瞻預算付委,跳過林全報告及備詢,立法院舉出1997年連戰、2000年張俊雄及2013年江宜樺也未報告為例;但上述前例都是因「人」,在朝野共識下不讓閣揆報告預算,與此次因不滿預算編列有別,執政黨強行訴諸表決,已有仗恃國會席次優勢、迴避政院報告及答詢義務,難脫「粗暴」之嫌。
另一方面,立法院長蘇嘉全昨天主持朝野協商時,一度有意安排林全下周一再到立院報告,只是國民黨團一味阻止林全上台,未能拉長戰線,也自失實質堅督的機會。前瞻預算下周一付委審查,藍綠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若是延續「以暴制暴」的戰術,最終恐怕重演倉卒送出委員會的戲碼。
就如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前瞻預算已混雜年度公務預算,就算國民黨質疑其合法性及合理性,卻也不得不為執政縣市爭取預算,稍不留意就可能落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困境;最壞的情況,則是預算「退不了」、「擋不了」,卻也「審不了」。國民黨在展現鬥志之餘,想要有效監督,更要有「鬥智」的本事!

經濟/葉倫「緩升息、急縮表」的背後思維

.聯合報社論..劉曉波:中國良心的永遠傷痕
.聯合報黑白集.當「君主」綁架民主
.經濟日報社論.葉倫「緩升息、急縮表」的背後思維








經濟/葉倫「緩升息、急縮表」的背後思維


2017-07-15 03: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國會證詞偏向鴿派。 (路透)


全球主要國家央行6月經歷了「仲夏5月,群鷹亂飛」的熱季,導致全球公債及股市一度大跌,儼然是一場「迷你退場風暴」。然而形勢比人強,各國通膨持續偏低的客觀條件,又迫使央行官員硬生生將「鷹派」論調吞回去。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近日在國會作證,顯然已經為貨幣政策「正常化」訂出了「緩升息、急縮表」的新基調。
6月中先是Fed今年第2度升息,並首次提出詳細的縮減資產負債表計畫,今年內繼續升息與啟動縮表已是箭在弦上;6月下旬歐洲央行(ECB)在葡萄牙辛特拉召開年會時,總裁德拉基強調「膨脹」的力量已經超過「通縮」,接著英國與加拿大央行也表示準備升息,市場甚至傳出主要央行之間已經達成「辛特拉密約」,將「協同一致(co-ordinated)」地採取緊縮措施,全球金融市場因而出現動盪。
然而目前美國核心通膨率為1.4%,歐元區更僅有0.9%,距離2%目標還相當遠,而且過去三個月更連續下降。Fed至今仍認為通膨偏低是一些「過渡的」、「獨特的」因素所致,包括國際油價、無線通話費率及藥品價格下跌;只要就業持續成長,帶動消費與投資增加,形成良性循環,終將帶動工資與通膨上升。但當「過渡性、獨特性」因素消褪之後,又有新的因素出現,依然壓抑通膨上升;於是無論葉倫或其他Fed的決策官員,也不得不承認對通膨不振憂心忡忡,對未來的升息速度也語多保留。
葉倫本人專攻就業經濟學,而Fed利率決策所依據的基本理論則是「菲立普曲線」,即失業率與通膨率兩者之間具有替換性的關係;當失業率高時通貨膨脹率就低,而當失業率低時通貨膨脹率就高。5月美國失業率已經看到4.3%;6月雖升到4.4%,但卻是勞動參與率升高這項有利因素導致;而且目前的水準,也已經低於Fed原先所估計的「自然失業率(4.6%)」,但通膨卻不升反降,使菲立普曲線所主張的替換關係出現逆轉,而Fed單單憑失業率下降便持續升息,也備受經濟學界與金融市場人士的質疑。
實體經濟活動偏強,整體與核心通膨數據卻偏弱,這種矛盾現象已很難單單從需求面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釋。於是一些經濟學者開始觀察經濟供給面是否出現好轉,既能夠提高產出,又能使價格下降,來為通膨偏低尋找理由,而且已經初步發現一些肇因,並稱之為「正面的供給震撼」:
1.國際油市供給發生基本性轉變,美國頁岩石油革命,許多非洲及拉美國家開始生產或擴大產量,導致油價偏軟。2.一些原本放棄工作的人又重新開始找工作,勞工供給增加,勞動生產力成長率也在回升,使美國的潛在產出水準提升。
3.全球化效應,使全球製造業的價值鏈成長,且2000年來全球有16億人加入職場,已經超越了先進經濟體的通膨動能,美國當然也受到影響。
葉倫之前話說得太滿,現在不能說轉就轉。於是一方面強調升息的方向不變,但把觀察的時間拉長,同時也表達對通膨偏低的憂慮。最關鍵的一句,就是「利率不需要再進一步上升太多,就能達到『中性』水準」。既然不需要升太多,未來兩年便很可能無法按照目前的步調再升息約2個百分點。
幸好目前Fed手中有「升息」與「縮表」兩套「正常化」工具可用。既然再升息的空間不大,今年內是否再升1碼已無關緊要。但「縮表」才準備啟動,且依據Fed公布的計畫,啟動後第一年的「縮表」金額相當小,學界、金融界的反對聲浪也低,共和黨國會黨團甚至讚揚葉倫的「縮表」計畫。因此從Fed主觀判斷與客觀環境推論,「晚升息、早縮表」便很可能就是Fed緊縮周期的新方向,而且葉倫先下手為強,也可以預防未來Fed新領導班子改採「急升息、急縮表」的作法。

聯合/當「君主」綁架民主


2017-07-15 04: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會混戰幕後的藏鏡人其實就是蔡英文和林全,他們才是發號施令的「君主」,賣力演出的立委只是他們的「民主」的道具。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曾吉松/攝影

立法院第二次臨時會審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衝上前,與國民黨立委許淑華爆發肢體衝突。 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民主化已卅年,但國會仍在上演朝野打群架的戲碼,人們似乎也並不以為忤。尤其,藍委許淑華在拉扯中打了綠委邱議瑩一巴掌,許多民眾反而大聲叫好,這又是什麼奇景?
原因無他,邱議瑩過去動多了手腳,橫行無敵;如今突然變成受害者,反讓許多人覺得有意外平衡的效果。而且,一向怯戰的藍軍,在居於人數劣勢下居然能放手一搏,彷彿遭驍勇的民進黨人之魂魄附身,也讓支持者備感振奮。
然而,這些都只是浮面的說法,是看熱鬧者的角度。深一層的原因是,當蔡政府要強推一個備受質疑的前瞻計畫,綠營立委又靦顏打算全力護航;此時,在野黨除了背水一戰,還有什麼選擇?於是,平日看似斯文的女立委,頓時也變成了英勇女武神。
更深一層的原因,則是台灣的民主其實從來未曾真正的深化,而一直停留在「數人頭」的皮相。至於頭皮底下所需要的思考,一項花錢無數的建設到底能為台灣帶來什麼效益,一個雜七雜八的拼盤計畫到底有什麼前瞻願景可言,則根本不是執政黨立委關心的問題,他們要扮演的只是「護航」的角色。
因此,不管誰在那裡拉扯推擠、誰在那裡砸椅潑水,這場國會混戰幕後的藏鏡人其實就是蔡英文和林全,他們才是發號施令的「君主」,賣力演出的立委只是他們的「民主」的道具。可悲的是,當民進黨在譴責中共霸道時,卻看不到蔡政府的前瞻決策有多霸道顢頇。

聯合/劉曉波:中國良心的永遠傷痕


2017-07-15 04:2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但被捕入獄的他缺席了。頒獎台上最後以「一把空椅子」作為替身。如今那張空了的椅子,成為劉曉波留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記。 圖/BBC中文網


作為一個民主鬥士,對劉曉波而言,那個他無法出席領取的諾貝爾和平獎其實不是他的最大遺憾,反而像是一項加持。他的遺憾,應該是繫獄十年,但中國的民主之路依然迢遙。對北京的當權者而言,讓劉曉波在保外就醫時死於肝癌,或許不比拒絕讓他赴挪威領獎來得煎熬或難堪,反而像一次解脫。但是,劉曉波如果是中共眼中的一根刺,這根刺已變成中國良心的永遠傷痕;劉曉波未遂的追求,將恆久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劉曉波未及等親友為他爭取到出國就醫,即驟然病逝瀋陽,留下了無法以「自由之身」接受治療的遺憾,也相對升高了此一悲劇所引發的張力,餘波難以估計。如果北京當局及早讓劉曉波假釋,或者在發現病情之初即讓他保外就醫,不僅可避免憾事,也將大大有助於改善中國的人權形象。作為異議人士,劉曉波一向主張和平、非暴力的抗爭;但在不知變通的中共官僚作風下,終究把他變成了人民眼中的「烈士」。
劉曉波是在二○○八年參與起草《零八憲章》時,提出「取消一黨壟斷執政特權」及「在民主憲政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等主張,而遭逮捕,隨即於次年被北京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十一年。作為知識分子,劉曉波提出的主張其實完全屬於「言論層次」的表達,未料卻因此獲致重罪。劉曉波含笑入獄,除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聲援,次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更決定將「和平獎」頒贈給他。遺憾的是,此舉只是愈發激怒中共,他不僅無法前往領獎,妻子劉霞也遭到軟禁。
劉曉波最後繫獄這十年,正是中國崛起的十年。這十年,中國大陸在經濟上變成了一個傲視世界的大國,中國人的足跡和購買力遍及全球,中國在許多方面都因富強變得更為自信。但是,中共在政治上卻未因為更自信而稍顯寬鬆或柔軟,不少社會控制手段反而趨於緊繃,許多知識分子的言論則受到嚴格管制。表面上看,中國大陸變得更加穩定而富裕,但人們渴望的自由和民主,卻依然匱乏。要問的是,往後十年,這樣的失衡情況能否改變?
在二○○九年被判刑前夕,劉曉波曾寫下《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一文,為自己的作為作出最後辯解。他說,「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這兩句話,今天讀起來,仍讓人泫然欲泣。劉曉波因為自己不能已於言的良心而獲罪,終於以身殉道,病死獄中,或可謂死得其所。然而,「中國文字獄最後一名受害者」這樣的悲鳴,其實是多少中國人心中共同的痛,卻顯然不會隨劉曉波之逝而消褪。那麼,一個富強的中國,能不能為人民稍稍提供一些解方呢?
西方媒體把劉曉波形容為「中國的良心」,這「良心」二字,何其沉重!也正因這兩個字,劉曉波含笑接受了他獄中的命運;而他畢生為民主、自由鞠躬盡瘁的志業,則重重敲擊著許多中國人的良心,並留下永遠傷痕。
劉曉波用生命向自己的良心叩問,這其實也是中國大陸當權者必須思考與解答的問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也許不是中國所要追尋的唯一道路;但當中國日漸強大、日漸富裕、日漸自信,主政者能不能提供人民更多的自由承諾,而不一味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能不能趁著社會穩固時漸次開闢出民主改革的道路,讓更多人民的聲音可以在體制內外發出?能不能降低干預和控制的欲望,並透過法制化,讓「文字獄」在廿一世紀的中國徹底絕跡?能不能培養出更大的氣度,讓異議者能公開站著說出他們的論點?劉曉波走了,這些大哉問仍在全球華人心中迴盪。

聯合筆記/習安會上的台灣

.民粹猖狂 軍威「自立自強」
.國會暴力 挑起台版「南北戰爭」?
.南極冰裂 打開潘朵拉盒?
.聯合筆記/習安會上的台灣
.不生美國人 好個林子偉!
.少子化福利放送 模糊照顧界線
.用3C帶小孩 葬送孩子閱讀能力
.「前瞻」看過來 我不想吸廢氣










聯合筆記/習安會上的台灣


2017-07-15 02:44 聯合報  蔡佩芳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8日會談,談到台灣議題,安倍重申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一個中國」的日本政府立場。 圖/中新網



八日,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廿國集團(G20)峰會時,再次舉行會談。這次會談看似與過去大同小異,實則雙方釋出訊息,十分微妙。
其一,是兩人在兩國國旗前握手的一幕。習安兩人過去會談四次,從未在國旗前合影留念。二○一四年首次在北京會談,在未懸掛國旗地點握手,被認為反映日中關係釣魚台主權問題而趨冷。一六年在杭州舉行的廿國集團峰會,更是唯一未在國旗前合影的兩國元首,習近平走到會談門口相迎安倍,避開現場的國旗。此番不但首度在國旗前合影,根據共同社報導,國旗似乎還是由中方準備。
日方自去年便頻向中國大陸釋放訊息,期待改善雙邊關係,但中方反應始終淡薄。日媒指出,兩面國旗讓日本推動中日外交者認為,這是中方回應日本,有意改善雙邊關係的訊號。
另一方面,面對習近平表態,在歷史、台灣等涉及兩國關係政治基礎的重大問題上,不能打任何折扣,更不能有一絲倒退。安倍除表示,日本在一九七二年「日中聯合聲明」中闡明的台灣問題立場上沒有變化,還加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對區域、世界都非常重要,期待當事者間透過對話和平解決。」
儘管這不是日方首次表達這立場,但在中日峰會中向中國最高領導人當面闡述,並被日本外務省寫入新聞稿,相當罕見。從外務省新聞發布,過去四次的習安會、甚至安倍與李克強的會談,「台灣」都不曾躍上話題。安倍此話若給蔡英文聽,或有敦促民進黨政府在一中問題展現更大彈性,但說給習近平聽,更像是對大陸最近加大對台施壓的擔憂。
安倍友台,自蔡英文政府上台以來,日台互動密切,雙方交流窗口更名時,有日方相關人士指出,日本正開始逐漸形成「日本所定義」的一個中國政策。在中方對更名不滿尚未平歇,日本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三月訪台,更是台日斷交後訪台的最高級官員。
但也不諱言,過去一年台日關係的推進幾乎建立在安倍友善上,蔡政府外交立場雖向美日靠攏,卻無推進台日關係的清楚路徑,日本食品解禁等爭議處理失妥,更讓日本內部對蔡政府日漸失望。
時移勢轉,儘管安倍對台政策似尚無意修正,在美中關係趨緩,朝鮮半島緊張情勢下,日本修補日中關係必要性日漸增加,台日關係恐再無樂觀條件。

民粹猖狂 軍威「自立自強」


2017-07-15 02:44 聯合報  張鐸/樹德科大副教授 林泉利/退休國中老師

受到少子化和年改的影響,陸軍官校今年招生實際報到人數,還不到招生數的一半。圖為國軍人才招募中心人員,在學測考場發放軍校聯合招生傳單。 圖/本報資料照片


張鐸/樹德科大副教授(高雄市)
媒體報導,國軍各級軍官學校錄取狀況未達計畫招募數,尤其最具指標性的陸軍官校,實際報到人數不到招生數一半。有言是年金改革造成的衝擊,影響年輕學子從軍意願。國軍要重振軍威,個人有幾點淺見:
一、年輕人要從軍,基本認知就是準備隨時要為國犧牲,所以國家必須要有明確的精神指標,讓軍人願意在平時勤訓苦練、戰時為其拋頭顱灑熱血。這個指標,絕不能因不同政黨執政而搖擺不定、模糊不清。美國軍人為美國一貫的國家利益而奮鬥,不管哪個黨執政都是如此;以色列自始至終為珍惜其獨立建國而全民皆兵,絕無二心。
二、軍人必須是能讓政客無法插手其軍事訓練與管理,反過來說,政客也應時時尊重軍方的運作,及給予必要的預算支持。越戰結束時,美國國會熱烈檢討裁軍的必要,尤其是陸戰隊面臨裁減,但在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國會聽證之後,一致通過並立法保障陸戰隊員額不得低於十七萬人,以確保其具備一定的戰力。反觀國軍,明知現代武器設備越來越精密,義務役服役年限被刪減到跟夏令營一樣,官校畢業任官是要去帶童子軍、還是帶戰鬥部隊?戰力嚴重折損,軍方將領竟然沒意見!全國民眾也都無感!
三、台灣處於民粹猖狂年代,但國防部及國軍各級將領應挺身為建軍備戰捍衛直言;你可以有千百個理由拒讓民粹汙染國軍靈魂,畢竟國軍的存在,是為了保衛台灣領土。但看到的是,民粹當前,為保官位,個個噤若寒蟬。洪仲丘案即是一例,在民眾被民粹附身而人云亦云陳抗時,國軍團隊竟無一人出來捍衛國軍尊嚴,最後爽快地自廢武功,廢除軍法來滿足民粹的需求。
滅火器是「寧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世界各國的軍力整建,都是由國會在民意支持下,全力支持與配合。國防部各級長官應有此能力,尋求民意支持,如今民眾卻對國軍戰力削弱冷感,國軍在民眾心中已不如滅火器。
少子化及年改只是火上加油,國軍自我的心態與體質不改,不知自助的前提下,又如何要求他助呢?
林泉利/退休國中老師(新北市)
有報導認為年改不盡人意,加上年輕人怕受約束與吃苦,致報考軍警校不如早年熱絡,有志以軍警為業的年輕人更是不多。雖然官方表示,主要是受少子化影響,但畢竟關乎未來國家安全,不應輕忽。
現行軍警招募來自兩個管道,其一為軍校與警大、警校,其二為透過轉服志願役與警察特考。如果無法招到優秀學生,即便畢業後成為軍官、警官,然因熱忱與學養不足,亦難讓民眾期待其表現。
既然如此,軍警養成何妨透過高職教育開始扎根。如果教育部與國防、內政部合作,針對有意願的高職設立軍、警科,以半公費方式甄選有志就讀的國中畢業生,或可開啟另一扇招生之門。

國會暴力 挑起台版「南北戰爭」?


2017-07-15 02:44 聯合  祝少康/大學教授(加拿大卑詩省)

朝野立委為了前瞻條例特別預算案大打出手,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左)丟出一顆水球直接砸中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右)眉心。 記者陳柏亨/攝影


立委們又開打了。猶記得廿多年前留學美國時,不時在電視上看到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互相拉扯、咆哮、甚至拳腳相向的鏡頭。這些不但在美國新聞節目播出,也在一般娛樂性節目中出現。
暴力舉動雖有損國會莊嚴形象,但從歷史角度來看,國會暴力(legislative violence)早就不是新聞。還記得古羅馬政治家凱撒嗎?他因樹敵太多,被一群參議員以亂刀刺死於參議院。
十九世紀時,美國國會與州議會也發生多起暴力事件,最為人知的是一八五六年杖擊事件。
黑奴制度存廢始終是極具爭議性的話題。麻州聯邦參議員桑姆諾(Charles Sumner),對於廢除黑奴制度,向來不遺餘力。一八五六年五月十九日,桑姆諾在國會就廢奴發言,越說越激動,發言成了訓話,繼而成了謾罵。
桑姆諾極盡人身攻擊之能事抨擊黑奴制度頭號擁護者: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巴特勒。巴特勒當天缺席,但是他的一位遠房親戚、南卡眾議員布魯克斯在場,決意報復桑姆諾。
五月廿二日下午,布魯克斯走進參議院議事廳,對桑姆諾說:「你中傷了我的州,汙衊了巴特勒,我今天是來討回公道的。」語畢,拿出拐杖,猛擊桑姆諾頭部,桑姆諾當場倒地。由於傷勢過重,桑姆諾花了近四年的時間在家療傷。
布魯克斯因為杖擊事件而成南方英雄,但北方則是義憤填膺。眾議院為平息眾怒,決定開除布魯克斯,但遭南方議員否決。最後布魯克斯被罰款三百美元,整個事件就此不了了之。
美國南北兩方原本就因黑奴存廢傷了和氣,杖擊事件更是加深了雙方鴻溝,「全球最偉大的議事機構」的美國國會,也成了暴力攻擊的現場。
杖擊事件顯示黑奴制度存廢已成為高度情緒化的爭執,理性對話顯然已無法平息。對當時的人來說,戰爭似乎是唯一手段。黑奴制度存廢的爭議,引發了國會暴力,國會暴力進而演變成為兄弟鬩牆的流血衝突,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南極冰裂 打開潘朵拉盒?


2017-07-15 02:44聯合報 胡健驊/海洋大學退休教授(基隆市)

科學家發現,今年二月拍到拉森C冰棚的巨大裂縫現已完全崩解,形成重一兆噸、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的超級大冰山,相當於六分之一個台灣大,可能是史上最大的冰山。 美聯社


人類靠科技觀察最龐大的海上冰塊,終於從南極冰架分裂。冰架,或稱冰棚,是陸上巨碩冰層向海域延展的部分,是千千萬萬年下雪累積的淡水冰。它們厚達數百公尺,幾乎是坐在海床之上。
表面海水天冷時也會結冰,冰晶會排擠鹽分,但多少還留一些,稱為海冰。它們非常平,面積亦常十分可觀,但厚度最大兩、三公尺而已,漂浮海上。北極海中都是海冰。
相對的,大致如一圓盤的南極大陸,在紐西蘭及南美洲的經度,分別凹了一大塊,就是羅斯海和威德海。後者西側陸地向北突出成一個半島,稱為南極半島,其尖端不僅是南極大陸最北的緯度,跟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遙望形成德雷克海峽。
世界規模最大的洋流,就是環繞南極的環南極流,其水量輸送是黑潮的十倍,挾帶了三大洋特質混合的海水,從狹窄的德雷克海峽向東「擠」過去,造就了南極半島的極區生態。
其東側的威德海被南極半島屏障,免於強大洋流沖刷,得以建構無比壯觀的拉森冰架;早期畫的南極大陸蠻圓,以為那下面也是南極陸地。大陸上積雪日重,向海洋推擠,終究會導致冰架外圍出現裂痕,一旦崩斷,即自由外移、融化。
這次名為拉森C的斷裂冰架超大,何時脫離海床被引入環南極流、加快漂送而變更沿途的海洋水文條件、迅速釋放千古以前空中傳遞那時地球的細微物質,甚至令威德海冰架背擋大陸冰層滑動的機制頓時大減而門戶大開等,連串的未知變遷等著海洋科學家焦急地追蹤、評估。
廿七年前,我連三年前往南極,參加聖地亞哥加州大學的南極蝦生態動力學研究,內容是環南極流內蘊藏量驚人的小蝦,不會游水、只會跳,居然藉流完成生育養成的長程旅行。
研究團隊每次現場觀測達一個月,結果顯示南極蝦隨流「漂進」岸邊千山萬島的保護區內產卵、孵育至成蝦,共十四天,再漂出進入雄偉的環南極流,享受激情速度感的生命史,研究卻發現原需兩周時日正在縮短。南極蝦是「把三大洋特性積分一遍」的指標性海洋物種,以之追蹤全球變遷的蛛絲馬跡,演變成多國合作的「全球生態系統動力研究大計畫」至今。
小不點的南極蝦隨地球暖化逐漸早熟,是好事還是惡兆,尚未可知,卻早反映了南極生命世界的「動」。而冰塊世界今日的那個動,恐怕才正式展開一場從海上來的驚天之舉。
北極海的海冰夏季差不多融光了,有人吶喊北極熊將滅種,另類大亨則忙著搶奪北極海航權。南極冰架不易融光,卻絲絲牽動全球未知的明天。
我們等待悲歌,還是準備下一波豪奪強取?地球暖化導致缺水乾旱的國度,早就想拖回這款巨冰,以為好像藏寶千年而無汙染的海洋深層水一樣,不必去鹽即能取用萬年前地球上的純水,該多可喜。
真的嗎?要不要擔心侏羅紀世界再現,人類恐怕招「架」不住。

不生美國人 好個林子偉!


2017-07-15 02:44 聯合報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攻守俱佳的林子偉,成為紅襪在上半季的驚喜。 路透


旅美棒球好手林子偉登上大聯盟,表現亮眼,備受關注;但傳出林子偉妻子朱凱莉已從美國返台待產。想想許多人千方百計想到美國待產,生美國寶寶拿綠卡,但林妻卻回台待產,被問時還霸氣反問:「為什麼要生美國人!」
這一席話無疑是記當頭棒喝,當個台灣人是光榮的事,何必非要當美國人或美國人的父母不可?
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一文中說,人就像土地上生長的植物,離開了土地,植物只能枯萎。人離開了家鄉,心靈彷彿沒有了歸宿,任憑華衣美食、高樓大廈,也無法填補心靈上的失落,說得實在一點也不錯。

少子化福利放送 模糊照顧界線


2017-07-15 02:44 聯合報  王順民/文化大學社福所教授(新北市)

為了改善少子化問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預算編列7.91億元,改善幼托體系與友善育兒環境。 聯合報系資料照


配合立法院對前瞻計畫新增因應少子化項目,行政院提出相關規畫,包括「零至二歲幼兒托育公共化」及「三至六歲營造友善育兒空間」兩大項作為。若干基本論旨,仍有必要進一步思辨。
首先,因應少子化而來的友善育兒空間建設,忽略了「婚—生—教—養—衛」的全旨命題,恐淪為有基礎建設計畫之名,卻少了包括生命流點、生命事件、生命歷程之實的整體性規劃,欠缺從衛福端,到教育端以迄於勞動端等的照顧管理機制設計。
其次,從中央到地方的事權統一與治理機制,將是計畫關鍵,推動上述計畫,各項因地制宜的福利服務項目輸送,是否實地考量人流、金流、物流與資訊流的分殊差異,例如彰顯平價優質與普及的幼兒照顧,還是要面對城鄉資源配置的階層深化現象。
再則,前瞻計畫搶救少子化,存在兩難,像是從國家中心到公私協力以迄於商品市場化;從中央定調到地方執行;從公辦公營到公辦民營、非營利及民營盈利;從居家式、社區式到機構式;從平價、優質到普及;從嬰幼兒到婦女以迄於家庭、社會;從托育照顧到婦女服務以迄於家庭福利;以及從提供托育服務的創造就業機會,到孕產婦女二度就業等攪拌在一起的一道「活跳牆」!
最後,無論前瞻或友善育兒建設,還是側重在福利津貼與福利服務的全面大放送,這不僅讓民眾胃口習於競價,更是模糊了國家機器、父母親屬彼此之間的照顧界線,更遑論已然被稀釋的權責對應關係。

用3C帶小孩 葬送孩子閱讀能力


2017-07-15 02:44 聯合報  林思妙/退休教師(高雄市)


前些日子搭捷運,看到對面的年輕父母、幼兒,人手一機滑不停,著實嚇一跳,現在可能還沒上幼稚園就使用3C產品了。
近日去針灸候診時,隔壁幼兒要和滑手機的媽媽說話,只見少婦不耐煩地拿出遊戲機丟給小孩,「去玩,別吵了」,果真方便省事,四周又一片寂靜。
看到這些現象,我都覺得有些生氣;父母貪一時方便,不負責任,對小孩來說,他們錯過了許多重要人格特質與能力的培養,可以說是輸在起跑點。
其實,與幼兒說話是很快樂的,且機會稍縱即逝,他們很快就長大了。
在童稚時,家長可先拿著繪本,擁著小孩輕柔緩慢讀著。這時小孩很愛問「為什麼?」有許多疑惑,童言童語是他內心想法,家長微笑聽著或回應,是情緒與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機。這段回憶也將是親子最美的回憶。
閱讀能力是所有學問的基礎,且要自小培養,非一蹴而就。識字之後,家長挑些適合的書給孩子,別忘了也挑幾本好書給自己,然後一起閱讀,而不是把書丟給小孩,自己跑去看電視、掛在網路上;最後期待小孩自動自發愛看書,不滑手機,無異是天方夜譚。身教永遠是最佳的教育法。
在閱讀習慣養成初期,不必急著寫心得,就是純閱讀。讓小孩無負擔、單純地看書,愛上閱讀。之後家長可和他聊聊「這個故事如何?」「你想到什麼」,日後他自然懂得如何寫讀書報告。
自小親子共讀的額外收穫很多,小孩的閱讀能力、國文程度、作文水準會比同儕好;日後考高中、大學甚至公職,都可贏在起跑點,親子互動感情也會較好。
正值暑假,父母在為小孩安排活動時,別忘了放下手機,安排一個親子一起閱讀的夏令時間,你會發現今年夏天特別不一樣。

「前瞻」看過來 我不想吸廢氣


2017-07-15 02:44 聯合報  秦宗春/中原大學國貿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路上最大的空汙,大多來自車輛排氣,尤其是眾多機車,儼然成為隱形殺手。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黃義書攝影


最近一群美國學生來台,參加我們舉辦的營隊。始業式後,同學帶他們前往附近量販店採購生活必需品,有美國同學還買了芳香劑。
走回宿舍路上,這些外國學生好奇問,為何沿途很多騎士都戴著口罩,路上也有行人戴口罩,同學說是空氣不好。
我想到,每次去美國,出了機場,聞到清新的空氣,都會用力吸;回到台灣,反而經常要憋氣,尤其聞到車輛廢氣或二手菸味時。現在走在外面馬路,也是常戴著活性碳口罩,大熱天雖然悶熱,總想少吸點骯髒空氣。
連續卅五年,癌症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肺癌又居癌症第一位。肺癌成因當中,空氣汙染是重要因素。如能夠改善台灣空氣品質,降低細懸浮微粒PM2.5的數值,讓我們走在路上不用戴口罩,可以好好呼吸。
路上最大的空汙,大概來自車輛排氣,尤其是眾多機車,儼然成為隱形殺手。大陸有些城市已經禁止機車行駛,或使用電動機車;台灣政府也有財務誘因,鼓勵使用電動機車,但總覺得力度不夠,加上充電等配套措施不夠周延,成效有限。
政府最近使出「洪荒之力」推動前瞻計畫,如果可以用這種強度來管制機車,改善空氣品質,應該會獲得較多民眾掌聲,而不是罵聲吧!
前瞻建設中的軌道建設,我們未必能夠使用或享受到,但是呼吸這件事,我們每分每秒都在進行。
陽光、空氣、水,是大自然賞賜的;如今,我們想要呼吸新鮮空氣卻不易得,是不是更應放進前瞻計畫去?

洪蘭/抱怨不是紓壓,是地雷

.洪蘭/抱怨不是紓壓,是地雷
.方祖涵/用榮耀分享的信仰
.馬凱/薪資停滯 誰是罪魁禍首?
.林中斌/新雙城記
.葉銀華/該如何定位長庚醫院?
.周行一/手腦並用 技職與高教應無不同
.盛治仁/牆人.眼人.態度落差









洪蘭/抱怨不是紓壓,是地雷


2017-07-15 02:13 聯合報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在報上看到一篇「抱怨是健康的」文章,心裡有點不安;因為對大腦來說,抱怨是不健康的,它會使你負面情緒迴路越來越大條,臨界點越來越低,以後只要一點點刺激,負面情緒就會出現,負面情緒會壓抑免疫系統,對人的健康不好。
其實,抱怨最大的壞處,是話說出口,主控權就落入別人手中,一旦翻臉絕交,這些話就會變成把柄,對自己不利。通常越是交代「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的話,越是會馬上傳入那人耳朵,抱怨不是紓壓,它是地雷。
抱怨很像騎木馬,它讓你有事做,但不會前進一步。人的時間如果花在抱怨上,就無暇找出解決方法。我念小學時,媽媽叫大我五歲的姊姊帶我去上學。但是一個六年級的孩子是不喜歡有個一年級的跟在後頭,所以一出門她就走得飛快,我跟不上,呼喚她也不理。回家後,我就向父親哭訴,以為他一定要責罰姊姊。想不到他說:「她腳長,你腳短,你跟不上,但是你可以用跑的呀!你不能要求別人放慢,但你可以自己加快,加快就趕上了。」第二天我就一路跑到學校,姊姊看甩不掉我,後來就走慢了。凡事要操之在己,不要去冀求別人改變,改變自己就不需要抱怨了
美國哲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改變心態就改變生命」,古人也說人要自求多福。人只要不比較就不會煩惱。我剛畢業時,看到一個錢多到不知該怎麼花的人得憂鬱症,覺得非常驚訝,後來才知道,他在我們眼裡是個成功的人,但是因他不接受他得到的東西,所以就不快樂了。
人的抱怨多半來自工作和生活兩方面。其實沒有任何工作是沒有壓力的,如果工作難度超越自己能力,人有二個選擇:要或不要這工作。如果要,那麼就趕快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符合工作要求。有一部非常好的電影「關鍵少數」(The Hidden Figure):六○年代電腦剛出來時,很少人會用電腦,白人大學有教,但不讓黑人去讀,黑人女性要保住工作就得自己去想辦法。電影中,一個是去打官司讓白人學校允許她去上夜校,學電腦;另一位去圖書館借書回來自學,她自學到最後NASA的電腦中心以她的名字命名。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抱怨,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能力,壓力就會消失。 若是覺得壓力超越自己能力太多,那就去找壓力小但收入少的工作。生活需求是有彈性的,《左傳》顏斶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肚子餓時,吃什麼都好吃。人要免除壓力最主要是要有正確的心態,看見工作的意義時,自然會敬業,一個敬業的人自然不會抱怨。
抱怨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使你失去朋友,因為沒有人喜歡整天愁眉苦臉的人。卓別林說的好:如果一個笑話講了三遍便沒有人笑,為什麼一個不愉快的事要在心中翻卅遍呢?若真的想不開,寫日記吧,日記不會出賣你,反而可以使你從日記中看到自己的成長。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