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這場罷免該懲罰的是林右昌,而非謝國樑
◆ 聯合報黑白集/顧立雄答不出的問題
◆ 經濟日報社論/以伊衝突恐擴大 提防油價蠢動
經濟日報社論/以伊衝突恐擴大 提防油價蠢動
2024-10-10 00:54 經濟日報/ 社論
伊朗石油產量每日約為320萬~330萬桶,占全球產量的3%。 路透
加薩戰爭已滿周年,我們看到以色列大殺四方,不僅與哈瑪斯、胡塞青年組織、真主黨發生衝突,甚至連4月伊朗與以色列互轟飛彈與無人機,油價也沒漲起來,甚至還比一年前低。但是最近的伊朗200枚飛彈攻擊,招致以色列聲言要報復,卻讓國際油價4日突漲,布蘭特原油期貨周線大漲逾8%,西德州原油漲9%,創近兩年來最大單周漲幅。
以色列的可能攻擊目標,大家首先擔心的是伊朗核設施,但因都深藏地下,收效恐不大,只會激起伊朗加速完成核武的決心,其次是攻擊伊朗的生產與輸油設施,目標明顯,摧毀容易,也會斷絕其海外收入,顛覆政權的正當性,但後遺症複雜,恐怕會造成全球油價高漲,不僅會形成經濟危機,更會衝擊美國總統選情。
伊朗石油產量每日約為320萬~330萬桶,占全球產量的3%,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三大產油國。攻擊目標如何選定,涉及複雜的考慮。
伊朗每日出口170萬桶的石油,向來是伊朗用以支援地區代理人的外匯來源,如果以色列攻擊伊朗的油田或輸出設施,必然會招致伊朗與其盟友的反擊,進而將「危機國際化」,伊朗革命衛隊的將領已在官方媒體放話警告,如果以色列敢對伊朗下手,就要瞄準其電廠、煉油廠,甚至攻擊目標擴大至中東地區所有的原油相關設施,包括美國與其他國際原油公司的產業。
中東地區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發生全面大戰所造成的生產、運輸的中斷,可能讓原油市場每天供應減少800萬桶,據紐約時報估計,最糟情況會使油價漲至每桶157美元。
有人猜測,伊朗甚至會封鎖荷姆茲海峽,目前全球原油供應量的五分之一通過此海峽,雖然這是美軍演習假想情況,但是這也有違伊朗自己的利益,因為伊朗也須經由海峽才能外運原油,除非伊朗要玉石俱焚,不然不會出此下策。
有人認為無須緊張,近年來,由於原油供過於求,石油輸出組織一直在減產,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目前每日還有500萬桶的後備產量,可以應急,同時西方工業大國也各自有戰備儲油,可以因應緊急情況,可是美國的戰備儲油已經降至8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歐洲各國為了因應通膨,多半已經耗盡自己的存油。
如果以色列摧毀位於伊朗南部海岸25公里外的哈格島(Kharg Island),九成以上的原油出口將受阻,導致全球減少1.4%原油供應,國際原油價格勢必會飆升,衝擊最大的當屬中國大陸,北京今年上半年每天從伊朗進口120萬至140萬桶原油,是伊朗的最大客戶,如果失去伊朗原油,中國大陸應該無法支持太久。也有陰謀論者認為,美國應該樂見以色列堵住北京的能源供應。
不過國際油價高漲,對美國也不利,原油價格是物價的重要組成,根據經驗法則,原油價格每桶攀漲10美元,將導致汽油價格每加侖上漲24美分,如此會使每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0.3個百分點,讓好不容易才平抑下來的通膨,再度上揚,衝擊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的選情。
這就是為什麼,拜登總統急著在上周五出現在白宮記者室,並公開表示,他已勸阻以色列不要將打擊目標對準伊朗的石油設施,但是美國現在對以色列還有沒有影響力,頗有疑問。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中東戰火,超級颶風米爾頓正在墨西哥灣肆虐,這對海上鑽油平台,以及輸送設備,也會造成相當損失,讓原油與天然氣停產。
兩年多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油價曾經達到每桶130美元,現在的油價正在蠢蠢欲動,國際投機客都在等下手的機會,一般投資人如能夠避險,愈早愈好。
聯合報黑白集/顧立雄答不出的問題
2024-10-10 03:35 聯合報/ 黑白集
空軍清泉崗基地今傳打靶意外,一名士兵中槍,子彈貫穿臉部送醫急救,不治死亡。國民黨立委徐巧芯今質詢國防部長顧立雄是否知道打靶SOP,顧支吾其詞不清楚細節。 記者曾吉松/攝影
顧立雄最近有幾度尷尬時刻。前些時,賴總統對將官們見到元首不起立而發怒,身為國防部長的顧立雄首當其衝,顏面似有點掛不住。其後,傳出正國會多人帶槍投靠英系,政壇引申出賴清德將在年底撤換內閣英系人馬,其中包括顧立雄。他再度躺著也中槍。
更尷尬的是,他在立法院備詢,一天中有兩次答不出話來。先是有士兵在清泉崗基地打靶時中彈身亡,藍委徐巧芯問他步槍打靶的 SOP。顧立雄老實招了:「沒辦法詳細報告。」不知為不知,這很誠實。但是,看在諸多國軍眼裡,對這位文人部長難免減損了幾分敬意。
下一題更棘手。白委張啟楷問,政府計畫培訓四十萬民力,賴總統的兒子還在美國,會不會回來接受培訓?一向口齒便給的顧立雄頓時結巴,吶吶回答:「我不清楚。」張啟楷再問,「你的兩個孩子會參加訓練嗎?」顧立雄支支吾吾說,「那要看他們有沒有被召入民防系統行列。」
張啟楷問到了問題要害。賴政府把「四十萬民力」和「全民防衛韌性」宣傳得震天價響,吹噓得無比光榮威武。然而,一問到四十萬大軍由誰擔綱,總統和高官的兒子卻爭相迴避。「別人的兒子死不完」,不正是這種景象?賴清德談起戰爭始終面不改色,說穿了,需要犧牲奉獻的都是別人家子弟,他當然只顧輕鬆用兵。
聯合報社論/這場罷免該懲罰的是林右昌,而非謝國樑
2024-10-10 04:21 聯合報/ 社論
基隆市前後任市長林右昌(右)、謝國樑(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周日即將投票,支持及反對雙方正加緊動員,公辦電視說明會也已舉辦完畢。由於此案是今年大選後藍綠對決的關鍵一役,國民黨不敢輕忽,積極出兵力挺謝國樑。民進黨更是磨刀霍霍,由秘書長林右昌領軍親征,所有綠媒網軍名嘴率皆加入「伐樑」陣線,務求置謝國樑於死地。在這種緊繃態勢下,最後的結果,將取決於支持謝國樑的市民能否站出來。
這場罷免行動的起因,始於今年二月基隆東岸商場重新招商的點移交爭議,罷樑團體指控市府是「強行闖入」,甚至上綱為「強盜行為」。然而,其後的事態發展,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原因是,八年前基隆市府與大日公司簽訂的東岸商場開發合約,僅限一樓及停車場;後來大日另與協力商 NET 簽訂租賃合約,由 NET 自行增建二至四樓經營商場。問題出在,東岸商場是以《促參法》的 OT 案招標,範圍僅限立體停車場;但林右昌任內的基隆市府卻以 ROT 案方式和業者簽約,範圍擴及商場,導致市府與業者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一團混亂。
正因為權利關係混沌,NET 堅稱自己擁有東岸商場二至四樓的產權,並指控謝國樑市府強行點交是強盜、侵入他人建物罪行。謝國樑則認為,林右昌市府放任廠商擴建卻不處理商場產權,又僅按 OT 方式向廠商收費,這對市府的產權和收益構成雙重損失。三月七日,市府正式登記東岸商場二至四樓產權,次日「山海公民拆樑行動」即正式發動罷樑行動;可見,罷樑團體背後必有廠商和民進黨的推促。
檢視這段東岸商場的歷史,即不難發現林右昌任內處理公務多麼草率,應對廠商的需索又多麼寬縱。甚至,因此造成市府財產平白遭到侵占,收益平白蒙受損失,他都不以為意。兩年前林右昌無法將基隆執政權交棒給民進黨同志,如今又因東岸商場爛攤弄得名譽掃地,他因此頻頻出招,不斷發表千字文自清,並發動討伐謝國樑。問題是,他批評得越急切,反而愈凸顯自己的心虛,因為一連串的司法及行政裁決都不是站在他這邊。
從六月迄今,東岸商場相關的四項訴訟,都支持謝國樑對該案的處理。第一,大日公司要求基隆市府支付商場二至四樓興建費用五千萬元,基隆地院裁定大日敗訴。第二,NET 主富公司對東岸商場二至四樓聲請民事假處分,今年八月遭基隆地院駁回,認為它沒有主張東岸商場的權利。第三,主富公司向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假處分,遭高等行政法院駁回。第四,主富公司向財政部提出異議,主張促參案不公,八月遭財政部駁回。
換言之,東岸商場爭議其實就是林右昌任內的官商弊案,相關政商不虛心檢討,卻不斷反咬,甚至假藉「罷免」的手段企圖顛倒是非。謝國樑原非雄辯滔滔之輩,面對綠營四面八方湧至的欲加之罪,他雖擁有司法「四連勝」的加持,其回應往往過於簡短,彷彿顯得氣勢不足。而這正是台灣民主的弔詭:理屈者往往偽裝成氣盛,用巧言厲詞欺世盜名,往往得逞;而理直者缺乏巧舌,反被視為怯懦而遭背棄。這場罷免案,基隆市民千萬不要讓這種憾事重演。
深一層看,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地方選舉,基隆市民選擇了政黨輪替,無非就是希望基隆能在不同市長領導下展現新貌。但今天這場動機汙濁、手法惡劣的罷免案,卻在利用少數人的惡意或無知為槓桿,意圖推翻多數人的意願,這當然是一次反民主的操作。無論如何,這場罷免該懲罰的是林右昌,不是謝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