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解大陸經濟之危 必須加大力度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準大法官對廢死含糊其辭,求官不見風骨
◆  聯合報黑白集/吃銅吃鐵吃到原住民
◆  經濟日報社論/解大陸經濟之危 必須加大力度







經濟日報社論/解大陸經濟之危 必須加大力度


2024-12-15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日落幕,會後僅有政策宣示,沒有宣布具體措施,陸股次日失望性賣壓出籠。 法新社


備受期待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日落幕,會後僅有政策宣示,沒有宣布具體措施,陸股次日失望性賣壓出籠。

這次會議雖宣示將提高財政赤字率、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適時降準降息以保持流動性充裕,以及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等宣示,符合各方期盼,但還看不到牛肉,市場不買單。

中國大陸經濟陷入困境足足兩年,各種不利因素同時發生,各種嚴重病灶同時出現,執政當局不斷出台各種應急對策,迄今效果尚未彰顯。各方一再追問:解危的對策是否不敷需求?政策力度是否不足?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日前定調,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積極的財政,以穩定房、股市為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經濟政策主旋律。貨幣政策由「穩健」轉向「適度寬鬆」,但還不知將寬鬆到何種程度。與其搭配的積極財政政策,究竟將積極到什麼程度,各方不見政策出台不能寬心。

大旱望雲霓久矣,至於天能否降下甘露,仍在觀望中。 基於救急需求,人民銀行不是沒有降準,但降息幅度杯水車薪;財政赤字率目標不是沒有放大,但各方期待拉高至4%方足所需。中共中央面對黑漆漆一片的經濟情勢不是無感,但下藥多所顧慮,直到9月底才推出一攬子強力對策,但仍不足以提振景氣與信心,效果不彰。

大陸經濟屋漏偏逢連夜雨。明年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外部壓力遽增,在貿易、金融及科技各層面都將面臨更大颶風侵襲,經濟進一步受創在所難免,成長率保5越加困難。摩根大通、渣打等投行近期發布明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測,多落在3.9%至4.5%之間。這都是在川普出手前的預測,如果再遭重拳攻擊,情況只會更糟。川普新一輪加徵關稅箭在弦上,經濟情勢益趨嚴峻,能夠「維穩」已屬萬幸。所下的藥方必須更猛,否則經濟將有探底危機,社會的併發症可能層出不窮,即使厲行政治高壓手段,恐也抑制不了。

當前最要緊的是端出足以刺激內需消費及投資的有效政策過去兩個月,無論零售銷售、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生產、房地產銷售,數據都乏善可陳,在在顯示景氣仍在谷底,亟需更有力政策資源、更具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指引,方能挽救頹勢。

谷底中的大陸經濟所見到的,盡是一片蕭條景象與艱危困境,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跌宕、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不絕,外部環境更是風雨交加。今年設定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達標已無希望,明年也難現光芒。

中共需更強而有力地面對經濟發展困境,但中央救危對策不給力,強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但如何以「進」來促「穩」,仍未見有效藥方。如何增加民眾收入、加快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改革開放加快速度並加大幅度,需要更多大動作、強刺激的對策。 面對外資資金力道衰退不已,需要進一步開放,減少外商投資限制,並逐步落實外商國民待遇,才能擴大引資。

在科技自主創新方面,面對美國步步拉緊韁繩的卡脖壓力,必須透過政府、市場與公民營企業協同發力,堅實新型舉國體制,方能加快推動科技自主發展。其中,如何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與積極性,應是重中之重,這必須從鬆綁監控與鼓勵創新做起。

就中長期而言,中共中央必須劍及履及地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力度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把構建高水準市場經濟落到實處,實現產權有效保障、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民營企業創新興旺,並且進一步激發生產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才能帶動民間更強大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現在已到必須迅速且確實救危的急迫時刻。













聯合報黑白集/吃銅吃鐵吃到原住民


2024-12-15 00: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國民黨立委鄭天財、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圖)等人提案「原住民族委員會組織法修正案」,將原民會主委改由山地與平地原住民輪流擔任,各族聘用委員改為無給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原住民族委員會組織法修正案,將十六族聘用委員改無給職。民進黨原民立委批評這是歧視、矮化原住民族的修法,但檢視修法原因,竟是民進黨連最後的淨土都不放過,吃銅吃鐵吃到原住民,何其可惡!

立委高金素梅闡明修法主因:十六位以原住民族各族代表聘用的委員,有十四位是民進黨原民立委推薦,連特助、主任、選舉樁腳都封官,每月還比當年「林九萬」多領一萬元人民納稅錢。這不止是職位的酬庸,更像是領地的分封;民進黨連家臣的加官進爵之路都堪比高鐵。

依照遴聘要點,各族代表聘用委員應具備專門知能、熱心族群服務或深諳原民事務聲譽卓著,並要綜合考量其對族群貢獻程度。但什麼條件或資格都比不上家臣或樁腳的關係重要;何況按民進黨「國家就是我家」的邏輯,家臣或樁腳進駐領地看管,選舉分肥都方便。

另外,民進黨的「落選升官圖」,也高掛原民會。大家只知道民進黨縣市長選舉敗選者高升院長部長,立委落選者也接部會政次;現在才發現,原來連鄉民代表選舉落選的綠委特助,都升為原民會族群委員,代表整個族群

台諺「吃銅吃鐵」之後,還有句「吃到阿嚕米(鋁)」,意指仗勢吃乾抹淨;民進黨已吃到原住民,試問還有那個族群沒被「吃透透」?











聯合報社論/準大法官對廢死含糊其辭,求官不見風骨


2024-12-15 00: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完成大法官被提名人同意權案的審議,預定24日行使同意權投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屆大法官卸任前作成實質廢死的憲法判決後,開始出現重刑犯逃死案例。殺害師鐸獎女教師的劉志明五度判死,最後無期徒刑定讞,縱火燒死一家八口的陳彥翔也由死刑改判無期徒刑,都引發國人怒火。由於正值立法院審查大法官人事案,大法官被提名人對死刑的立場備受關注。不過七人中除一人支持死刑、一人堅持廢死外,其餘不是含糊其詞,就是避而不答,完全不見大法官應有的風骨。

劉志明殺害女教師和陳彥翔燒死八位家人,兩案判決引起社會矚目,不僅在其惡行重大且證據確鑿;更重要的是,兩案逃死都是憲法法庭判決實質廢死的結果。女教師丈夫痛訴大法官判決被害者痛苦無期;縱火案受害家屬也泣控高院救的是惡魔,並問殺八人不用判死,怎樣才會判死?受害悲鳴,令人動容,民憤高漲,難以遏抑。女教師案滿十年之際,民眾手持白玫瑰上街要求修法保障被害人,更喊出「拒絕廢死大法官」!

賴清德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過去大多廢死立場明確。如廖福特曾是廢死聯盟執行委員,劉靜怡、張文貞、陳運財、何賴傑也都曾對廢死表達支持立場。但在立法院審查時,除劉靜怡對憲法判決認定死刑合憲表示失望,以及王碧芳支持死刑外,其餘五人態度都模糊閃爍。如廖福特用「廢死兩階段說」迴避,是否廢死應「透過社會更多互動」;何賴傑反對死刑,但廢死與否要「視個案判斷」;面對逾八成反廢死民意,陳運財更說憲法法庭理應審酌民意,但也不受民意拘束。

至於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則索性逃避問題,說「唯一立場只有遵守憲法法庭裁判,目前就是認為死刑合憲」;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支持死刑,但強調應有比較嚴格的條件,不知與「死刑合憲但實質廢死」有何差別?

大法官被提名人對死刑議題立場曖昧,不免讓人想起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前提名的大法官,在被問及死刑存廢立場時,僅張瓊文持保留意見,其餘皆立場鮮明表達挺廢死院長被提名人許宗力甚至表示「死刑可能違憲」,為後來的「實質廢死」埋下伏筆

為何昔日許宗力等人可毫不避諱挺廢死立場,而現在張文貞等人卻不敢表態?其中關鍵並不在民意反廢死,也不是許宗力等人有什麼風骨,或張文貞等人立場改變,而是因為現在立法院反廢死的在野黨居多數八年前民進黨穩居國會多數,準大法官們有恃無恐。但現在再高舉廢死大旗,人事案通過可能性更低,準大法官們寧可「屈從」於立院席次。

但暫時的「屈從」,並不能改變其特定立場,只反映其求官意志。民國一○八、一一二年(二○一九、二○二三年)也分別有大法官的提名與審查,由於都值總統大選前夕,八位準大法官對廢死議題亦多模糊以對。如尤伯祥就說,要在「民意支持的基礎下逐步廢死」。但事實是,儘管民意高度反廢死,當他們就任大法官後,還是以憲法判決達成實質廢死目標。

雖然各國憲法判決常會面臨對抗多數民意的問題,但如果可以不顧民意,為何大法官任命要經國會同意?大法官掌理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不會只有廢死議題;但基於民情民意,廢死觀點仍應作為立委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的重要參考。尤其廢死議題恰如一面照妖鏡,證明過去八年來民進黨政府提名的大法官,就是以實現民進黨理念為主要任務至於高調以對或低調模糊,都只是政治手法。如讓這樣的大法官人事案過關,大法官的專業與風骨將更徹底沉淪。






名家縱論/感謝尹大統領的這堂民主界線課\星期透視/羅馬尼亞的選舉新動向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失根的教改是寧靜文革
◆  教改震撼:羞辱國民的歷史教育
◆  亂戒嚴重創南韓 台灣殷鑑
◆  尹錫悅雖遭彈劾 仍存變數
◆  名家縱論/感謝尹大統領的這堂民主界線課
◆  星期透視/羅馬尼亞的選舉新動向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感謝尹大統領的這堂民主界線課


2024-12-15 01:22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大講座教授)


不久前我還在談兩次少數政府先後造成的諸多體制扭曲,最近看到發生在南韓少數政府戒嚴事件,和我們少數政府立院黨團的即時上網貼文(暫時放下少數總統在總統制和半總統制的某些不同),不禁開始懷疑,這可能已是某種身不由己的強迫症了。

正因為是民主國家,偏偏執政黨在國會又只有少數議員支持,正經事一件也做不成,只有拚命反對別人的反對,數人頭數不過怎麼辦?我們在台灣經歷的,就是充分運用之前在全面執政時期已部署好的外圍兵團,包括各種憲法和法律位階、得以獨立之名對抗國會多數民意的機關,能拗多少拗多少。以及用血統標準安排好所有公私人事,當然還有早已控制的媒體、網紅和交相掩護的各種社會韌性組織、黑熊與青鳥等等,不斷給民粹主義加溫,這些已夠讓人瞠目結舌了。

十二月四日南韓總統在全無戰爭或叛亂跡象下居然半夜宣告戒嚴,我國執政黨立院黨團竟立即上線發文,雖然只說到「尹錫悅為守護自由憲政體制」,定性了動機的純正而沒有表明支持,但話鋒一轉就開始數落我國藍白在國會反對執政黨的種種,並強調「我們」隨時都在對抗「世界等級」的暗黑勢力,意在言外,比起來北韓那種只限北太平洋的暗黑勢力又算哪棵蔥!難怪連西方媒體都讀出那股濃濃的「共情」。

發現勢頭不對立刻更正,說明基本判斷事理的能力始終都在,但就是有那種機會來了一定要試試的衝動,是不是一種強迫症只有心理專家能說清楚。但為什麼聽到人家戒嚴就會起乩呢?真的想開戰嗎?實在不像,人家暗黑勢力根本還沒動靜,恐怕就是憋不住了,政府不能主動做事,還算政府嗎?但翻遍憲法,憑少數還能在反對反對外做一點正事的,就只有這一條了。只是朝鮮半島明明沒有戰爭沒有內亂,憑什麼戒嚴?尹大統領說的是北韓政府已經滲透在野黨,否則哪來接二連三的彈劾案對照之下,我們這裡不是也有大陸的學生團進來公然「統戰」嗎?如果南韓都可以戒嚴,我們的民眾至少有權而且應該知道。好像就是這樣,我們的大有為政府實在憋不住了。

接下來當然就比較尷尬,不僅南韓在野黨不埋單,南韓民眾也不埋單,國際輿論從搖頭不懂到瞠目結舌,而且好事的還會說台灣一度也有支持之意,無視我們執政黨嗣後明確表達反對戒嚴立場。甚至在我國安團隊陸續發中共圍台軍演通告,且為「自九六台海危機以來最大規模」後,還遭到美日一致有數字為憑的「與過去其他大型演習一致」回駁,只有與我們共情的尹大統領刻意為戒嚴的正當性再公開發表談話,追加「中國間諜無所不在」的新說法,認證世界等級的暗黑勢力確實存在,有點甩都甩不掉的味道,真是尷尬到沒止境。

我真正想說的還是憲法,少數總統在我國憲法是被容許的,但沒辦法對國會負責的少數政府(行政院),容不容許就不是那麼清楚,立法院可以選擇要不要對只獲得少數支持的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也可以僵在那裡,或逕由在野多數提法律案交政府執行。為避免混亂,總統至少有憲法義務去盡力組成一個多數政府。就此,法國的馬克宏總統剛好可以給我們參考,任上已換了幾個總理,受到許多抨擊,但至少該談的都談了,該請辭或待命的也沒有省略,因此至少沒有看到類似台灣甚至南韓的鬧劇。

回頭想,我們好像還要感謝昨天被彈劾的尹大統領,他給我們上的是一堂民主政治界線的課。 











星期透視/羅馬尼亞的選舉新動向


2024-12-15 01:22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中流基金會董事長)


近期歐洲多地出現內閣解組與選舉變天的新趨勢。在法國馬克宏政府遭遇自民國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以來第一次倒閣,在極右派與極左翼聯手合作下,針對總理巴尼耶的不信任動議,在五七七席國會中以過半數三三一票通過,巴尼耶上任短短三個月就倒台了!這是法國自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進入第五共和以來最短命的總理。

在德國,總理蕭茲於十二月十一日宣布,將於下周舉行不信任投票。原先的「紅綠黃燈內閣」是由蕭茲的社民黨(紅)、綠黨與自由民主黨(黃)組成。但因財政政策與對烏克蘭援助的立場不同,自由民主黨退出內閣,讓內閣失去絕對多數支持目前在德國七三三席國會中,社民黨和綠黨加起來僅有三二四席,遠低於過半數三六七席據輿論分析蕭茲政府恐將被迫下台

另外在東歐羅馬尼亞也出現了選舉變天的新形勢。羅馬尼亞是半總統制國家,總統擁有部分實權,主導外交,擔任三軍統帥,並任命內閣總理。十一月廿二日舉行總統大選,投票率為五十二點五六%,共計約有九四○萬名選民投票。但在首輪選舉中,無一候選人獲得過半數支持,必須在十二月八日舉行第二輪選舉,選出絕對多數的勝選者。

無黨籍民族主義候選人喬吉斯古(Calin Georgescu)以廿二點九四%得票率領先群倫。他支持不結盟運動,認同川普的實用主義,並且和川普一樣反對繼續為基輔提供軍事援助,但他不主張退出歐盟與北約。這是繼匈牙利總理奧班與斯洛伐克總理費科之後,第三個東歐的領導職位領先候選人,拒絕為烏克蘭背書。

喬吉斯古過去是羅馬尼亞民族主義反對黨羅馬尼亞團結聯盟Alianța pentru Unirea Românilor,AUR」成員,他擁有土壤科學博士學位,曾經在聯合國環境規畫署擔任代表。喬治斯庫批判目前執政的「羅馬尼亞全國聯盟Uniunea Nationala pentru Progresul Romaniei,UNPR」貪汙腐化,和川普的立場相似,強調「羅馬尼亞優先」,堅決支持基督教與民族主義價值,反對多元性向(LGBT)宣傳;另外他還主張將部分重要產業國有化,得到了基民黨、農民黨與社會黨的支持

至於排行居次的「拯救羅馬尼亞聯盟Union Save Romania,USR)」候選人,親美親西方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拉斯科尼(Elena Lasconi)則以十九點一八%得票率列居第二。她支持歐盟主流,採取宗教世俗主義立場,主張進一步加強與西歐整合,並加強對烏克蘭的援助。她得到了自由黨、民主與團結黨的支持。至於社民黨的現任總理喬拉庫(Marcel Ciolacu)表現不佳排行第三,無法進入第二輪決選。

對於選舉結果,現任總統約翰尼斯(Klaus Werner Iohannis)不表認可,他指控俄羅斯勢力介入大選。羅馬尼亞憲法法院為此下令重新計票,並在十二月二日正式確認選舉結果。但緊接著又在六日推翻先前判決,宣布首輪選舉作廢,原定八日的第二輪選舉取消,必須另外擇期重新選舉。

這是美國大選川普獲勝之後在東歐形成的選舉效應,俄烏戰爭會不會提前結束?歐盟當局能否改弦更張達成新共識?川普風潮是否會造成歐洲政局的動盪?值得吾人關注。












失根的教改是寧靜文革


2024-12-15 01:38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退休教授(台北市)
教育改革總體檢論壇召開「台灣教改30年總體檢」新書發表會。記者許維寧/攝影


昨天教育改革總體檢論壇召開「台灣教改三十年總體檢」新書發表會,眾多學者專家檢視教改三十年的種種問題與缺點並提出建言。

德國政治學大師馬克思‧韋伯曾說過:政治家投身理想目標的熱情即意圖倫理,能秉持負責態度與冷靜的判斷力,即是責任倫理。因此,在檢視人類推動的任何政治行為中,必須從政治義務和行動的後果加以檢視,而不僅是從政策是否出於良善意願,與擁有偉大的改革理念等動機。已逝的台大黃光國教授也感嘆過,自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以來的台灣教育改革,整個過程出現了「空有理想」,卻從未對實施後果進行檢討,與主事主咎責等行動

如今,回首三十年前(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教改政策的發展歷程,從最初「四一○教改大遊行」所提出的「落實小班小校、普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等訴求,隨後,由中研院李遠哲擔任教改會召集人,兩年後提出了「教育鬆綁、帶好每個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等五大台灣教改方向。當時的改革理想遠大,卻忽略了人口已開始少子化等問題,驟然推動影響日後高教與技職教育發展甚巨的「廣設高中大學」政策

直到近年來,一直讓社會各界爭議不休、屢遭教育人員批評的中小學「一○八課綱」,實施後如何大幅降低文言文比例,推動刪減中國歷史及地理等「去中國化」等手法。這一連串的課程改革,無論從「能力」到「素養」,從「多元入學」到「學習檔案」,仔細檢視這些琳瑯滿目的教改方案,背後動機無非想藉由教改中許多移植自美國等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與個人主權至上等思維與意識形態,來取代原本華人世界的儒釋道等傳統人倫與社會習俗,再以中小學的課程與教學來貫徹「新台灣人」形象等企圖!三十年後的台灣教育現場,已不再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使命!在不中不西的價值觀與教材內容中,新一代的台灣人於焉產生,但缺少文化根基的「走鐘現象」已隨處可見,也進一步拉大台灣社會世代之間在社會價值與倫理觀念上的差距。

從這場類似中國大陸當年文化大革命式的教改寧靜革命,三十年來形塑出的台灣之子,儼然已經成形!新的國族論述也早已體現在各種大大小小選舉場合與媒體報導中。只是當 AI 世紀即將來臨之際,三十年教改下的一代人,除了擁抱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之外,台灣還有什麼值得與世界分享的?教改如果把台灣原本保存良好的中華文化,成功的全面剷除之後,接下來的「國族認同及新文化」難道不會重蹈當年旅美華裔科學家陳之藩所說的「失根的蘭花」等覆轍嗎?














教改震撼:羞辱國民的歷史教育


2024-12-15 01:38  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宜縣東山)


教改三十年,現在的社會課或歷史課已變成「南島語族」的認同教育,從這個角度出發,藉由有人主張「漢番大量通婚」這種未見精確的說法,構築出「我們都是原住民」的族群認同。因此,我很震撼得知,小學五年級上學期的社會課本(翰林版)竟然在介紹「平埔族的傳奇-大肚王國」,這表示小學課本已經不是只要小學生認同台灣,還要小學生進而認同「漢人是侵略台灣的一群人」。

所謂的「大肚王國」這個「國家」,是未經證實具有國家意識的政治制度,只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員工個人覺得這是個王國,《熱蘭遮城日誌》與《巴達維亞城日記》把裡面的統治者稱做「王」,於是這個部落聯盟不需要有實際文本證據來顯示已自我認知是個王國,更不需要有任何證據來證明其如何有效統治周圍的領土與人民,就自動升格變成「王國」,這是把「傳言」當成「歷史」。

教師專用的課文還把鄭氏政權軍民說成是「這個王國」的侵略者,並且要老師問同學:為什麼「大肚王國」在抵抗荷蘭人的侵略後選擇歸順,而鄭氏政權派兵攻打「大肚王國」,「這個國家」強烈抵抗後卻沒有歸順呢?顯然這意味著在台灣的漢人(包括閱讀課本的同學在內)都是造成「這個國家」會徹底滅亡的後世子孫了,這難道不是在展開對漢人意識的「族群滅絕」嗎?

由於現在認識原住民族已成為認識台灣的主體,因此,當我翻開高中一年級上學期的歷史課本(龍騰版),自然會發現第一篇第一節就在介紹「南島語族與台灣原住民族」。課本一開頭有關原住民分類的演變,就在介紹我的祖先陳第將軍寫的《東番記》。作為後世子孫我深感榮幸,但課本裡面說:「台灣的西拉雅族,在明末陳第的《東番記》中是屬於『東番夷人』的一部分。」這裡面有三個問題:

首先,陳第將軍並沒有將這些人稱作「東番夷人」,這有斷章取義的問題,陳第將軍只是在全文開頭把現在的台灣稱作「東番」,將在地居民通稱作「夷人」,並沒有專指有一群人是「東番夷人」,因此書中後面就沒有再出現這個詞彙。

第二,文中實質意思是說「西拉雅族是東番夷人的一部分」,這語法很奇怪,《東番記》這本書裡面記錄的夷人本來就包羅全島,並沒有專門在指西拉雅族,當年更沒有「西拉雅族」的意識,怎麼能說誰會是誰的一部分呢?

最嚴重的問題是,課本怎麼會說「明末陳第」呢?李自成的作亂始於崇禎二年(一六二九),這位建立大西政權的闖王,後來讓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殉國,其作亂起點才是「明末」的開始,陳第將軍過世於萬暦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如何趕得上明朝末年呢?

附帶提到,該課本於該節寫道:「『原住民』一詞入憲,代表政府承認原住民與漢人是不同民族的事實。」文中「不同民族的事實」想表示一種完全不同的「國族想像」,但中華民國憲法絕無此企圖。如果兩者果真已是各自獨立的民族,就應該把「漢人」的權益同樣寫進憲法增修條文中。如果不這麼做,就請教育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修訂從小學到高中的歷史課綱,撰寫中華民國全體國民,不分族群都能學習而不受辱的正確歷史。














亂戒嚴重創南韓 台灣殷鑑


2024-12-15 01:22  聯合報/ 吳慶第/韓國慶星大學名譽教授(韓國釜山)


韓國國會以超過議員總數三分之二的二○四票,通過對尹錫悅總統的彈劾案。彈劾案通過雖可暫時緩解人民內心的怒火,但戒嚴令的黑天鵝效應,已經對韓國的政治與經濟情勢造成重創;如今,韓國的狀況極為混亂。台韓都是朝小野大,都處於國家分裂對立的狀態,也都有一位專斷自負的領導人台灣必須以韓國之亂象為前車之鑑。

彈劾通過後,韓國國會將把彈劾案送到憲法法院審查,至遲將在明年二月以前判定彈劾案合法與否,如合法,尹錫悅將立即下台,重新選舉新總統。

尹錫悅在被迫宣布解除戒嚴前,先向國民表示歉意,並謂:自己不再管理國事,下台的問題交由執政黨決定,國家政事則交由執政黨和政府共同負責處理。但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則指出,執政黨黨魁韓東勳不是國會議員,只是政黨代表,沒有資格管理國家大事;而且,尹錫悅所為乃內亂行為,對尹總統和韓東勳代表展開攻擊。韓東勳則堅決反對彈劾總統

盛怒的民眾要求尹立即下台,連日在各大城市舉行燭光示威,頗有怒火燎原之勢,情況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實,彈劾與否,各黨都各有盤算。因為民主黨代表李在明涉案,已被一審法院判刑,三審判決最快可在明年五月前宣告定案,如果判刑確定,他就沒有資格參選下屆總統。因此,下屆總統的選舉時間一直是兩黨相執不下的主因。

在尹宣布戒嚴又解嚴後,警察、檢察署和高級公務員搜查本部競相傳喚涉嫌和戒嚴有關的高級警察官和軍方將領,展開調查行動,讓人民頗有社會失序,天下大亂的感覺。

解嚴後,國防部長金龍顯立即提出辭呈,配合調查國會在調查戒嚴案時,陸軍總司令兼戒嚴司令朴安秀和防諜調查本部的許多高級將領相繼被調離職或免職接受調查,軍隊士氣大受打擊。

警察廳長和首爾警察局長也因涉嫌配合戒嚴令,在國會內外布置警力,被國會傳訊軍警都出現了下級調查上級,或者下級為了免罪,把罪責甩鍋給指揮官的惡質現象

在這北韓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的國家,軍隊士氣低落、軍心動搖的現象令人極為憂心。在調查過程中,有許多國家機密洩漏出來,對國家也形成極大的威脅

就在此際,尹總統突然又發表宣布戒嚴的必要性,主張「戒嚴是總統可以行使的職權」,和內亂無關,指責在野黨不顧行政部門的實際需要,刪減預算案,身為總統不得不宣布戒嚴以糾正在野黨的多數暴力行為。與此同時,又批示了許多重要人事命令,繼續行使總統職權。

韓東勳則在看到尹言行的違背承諾後宣布尹沒有自動下台的意思,黨籍議員在第二次彈劾表決時,可自行投票這讓國民力量黨陷入分裂危機,彈劾案也因此出現逆轉

尹錫悅宣布戒嚴後,韓國的經濟已經遭受極大衝擊,美元匯率飆漲,股市持續低迷。民主總工會宣布全面罷工,現代汽車也宣布罷工,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三星半導體遠落於台積電之後,原已是韓國最大的遺憾,逢此鉅變,雪上加霜。彈劾案通過後,韓國的未來仍是霧裡看花,無人能預測。

看到韓國因為領導人的專斷濫權所造成的國家動亂以及對於政治經濟情勢的重大創傷台灣能不引以為戒嗎?















尹錫悅雖遭彈劾 仍存變數


2024-12-15 01:22  聯合報/ 劉德海/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特聘教授


南韓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昨天通過。他在彈劾案前夕對南韓國民發表演說,宣稱絕對不會發動二次緊急戒嚴令,且表示他知道這次舉措在法律與政治上必須負責任,但強調願意接受執政黨提出的安定方案,在黨的監督下繼續執政,顯然無意下台

戒嚴事件後尹錫悅支持率進一步下滑。南韓蓋洛普六日公布的十二月第一周調查顯示,尹錫悅在宣布戒嚴前的三日,肯定評價和否定評價分別為十九%和六十八%,但在戒嚴鬧劇後實施的四日至五日調查中,肯定評價跌至十三%,不支持者則上升到八成不支持尹錫悅者的首要理由是經濟、民生、物價問題最高十九%,其次是認為緊急戒嚴不當的十六%

另一方面,執政的國民力量黨代表韓東勳原本建議尹錫悅盡快辭職,然後由他和總理韓悳洙組成政府共管國是,有序地縮短總統任期。所以,執政黨反對第一次的彈劾尹錫悅案,國會以一九八票贊成彈劾,未能過關。就在反對黨共同民主黨再次提出彈劾尹錫悅案前夕,尹錫悅突又發表錄影演講替自己辯解,強調在野黨是親北韓的反政府勢力,癱瘓國政,他為維持國安才發動戒嚴過程中也只有調動小部分軍隊,沒有違法尹錫悅還提到宣布戒嚴前有召開過內閣會議,辯稱並未違憲同時表明他不願按照執政黨要求「自動辭職」,認為一切合法

顯然尹錫悅與自己所屬政黨也不合,把自己當成律師,辯解其行為正當,惹火了執政黨的韓東勳派轉而支持彈劾因而招致第二次彈劾尹錫悅案通過,最終二○四票贊成、八十五票反對尹錫悅因彈劾被停職,由總理韓悳洙代理總統職務,彈劾案將進入最後階段,移送憲法法院審理

依據南韓憲法,憲法法院九名大法官中必須有六人同意才可通過,憲法法院審理彈劾案的最低人數是七名大法官一致同意,但目前憲法法院僅有六名大法官,尚缺三位待補,勢將由國會提出的大法官人選補上後才能審議。在此之前,朝野對人選一直無共識,推選的人也必須由總統任命,現在尹遭彈劾,將由總理韓悳洙代為任命。所以,還有一段路要走,且仍存在變數。

民調顯示大多數南韓民眾支持彈劾尹錫悅,按理在如此龐大輿論壓力下,憲法法院的大法官們會順從民意贊成彈劾案。事實上,這已是第三次南韓總統被國會彈劾,不過,前兩次的結果迥異。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盧武鉉總統因涉嫌違反選舉法,國會通過彈劾案,卻因民意反彈,彈劾案被憲法法院推翻,盧武鉉恢復職務。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朴槿惠總統的彈劾案,八位大法官無異議贊成彈劾,使這位南韓首位女總統亦成為第一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這兩案分別是在彈劾案通過六十三天及九十一天後做出裁定

總之,尹錫悅彈劾案仍有至少兩個月以上的憲法法院審判期,就算彈劾案成案,又須在六十天後舉行總統補選。因此,南韓經濟勢將被持續衝擊,產生股匯市動盪、訂單轉單與外資裹足不前或撤資等不良後果。萬一憲法法院未能有七票贊成,尹錫悅將可復職。若如此,執政黨內鬥爭勢難終止,在野勢力也絕不會善罷甘休,南韓恐將進入長期朝野纏鬥,經濟受創更深。





王文華/自己餵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自己餵
◆  闕志克/民主規範的崩裂
◆  張延廷/台灣能變成「北約+」嗎?
◆  廖元豪/慎防戒嚴與緊急命令的濫用
◆  馬凱/如果護國神山被搬走
◆  薛承泰/教改三十年成就了什麼?
◆  魏國彥/我們都年輕過──致瓊瑤、劉家昌








王文華/自己餵


2024-12-15 01:33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小朋友從被爸媽餵到自己吃,是一個里程碑。

大人從被網路餵到自己吃,也是里程碑。

我開了一堂課,帶同學討論 AI 和人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我們聊到大型語言模型是被訓練出來的。你「餵」它很多個人資料,它就能更客製化地服務你。比如說,你把公司過去大賣的產品的資料餵給它,它就可以設計出類似的新產品。

這是 AI 的優勢,接著我們討論人的優勢。等到優、劣勢都討論完了,一位同學語重心長地說:「AI 不斷被餵,人不斷被掏空。」

我們都有過「被掏空」的感覺。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事情排山倒海,每一件都緊急,每一天都不得已。老闆下班後還發訊息,於是我們睡覺也不敢關機。

「掏」,本身不是壞事。鑽石要打磨,才能去除瑕疵。瓷器要高溫燒製,才能穩定美麗。

活著就會被掏,那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要賺錢養家,不是每個老闆或客戶都合情合理。用體力和心力換薪水,沒什麼不對

但掏到「空」,顯然不妙。每個人都在被「掏」,為什麼有些人「成功」,有些人「成空」?

看自己被掏後有沒有補給

某些選擇,表面上看起來是補給,本質上還是掏空。比如說大量吸收網路上的資訊、機械式地點開推給我們的每一首歌曲、不斷檢查社群媒體上的動態、苦心塑造最完美的網路人設。這些動作在發生的當下感覺很補,事後卻感覺很虛。雖然是我們的腦和手在操作手機,但本質上是演算法在「餵」我們

這樣被餵久了,不覺飽滿,更覺空虛外表還是人,但失去了人味、人情、人性、人慾

所幸,人類的優勢,是可以選擇「自己吃」:只看自己想看的東西、甚至根本不看。不偷窺、不過度分享、不留在回音室、關機。

AI 不斷被餵,人不斷被掏空」,接下來會怎樣?

AI 不斷被餵,會變得更像人,貼心地滿足使用者獨特的需求。人不斷被掏空,會變得更像機器,麻痺地重複例行公事。

任何重複的例行公事,遲早會被機器接收。當機器變得愈來愈像人,人必須變得愈來愈像「活人」:放大人味、人情、人性、人慾,而不是默默地被科技壓抑。

我開的那堂課下課後,說出掏空名言的那位同學寫信跟我說:「昨天的課程非常有趣,碰撞出許多新的思想火花。謝謝你中午抽出時間跟我一對一對話,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我鬆了一口氣。你看,這位同學,並沒有被掏空!活的美好,在感受意義人的美好,在點燃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