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結合部會力量 提超額儲蓄解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互不隸屬有前提框架,賴清德別偷天換日
◆  聯合報黑白集/ChatDPP黨性不堅強
◆  經濟日報社論/結合部會力量 提超額儲蓄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結合部會力量 提超額儲蓄解方


2024-06-16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預測,2024年超額儲蓄率上修至16.70%,超額儲蓄高達4.21兆元,繼連續四年站穩3兆元後,今年將首度衝破4兆元,為歷史新高,顯示閒置資金仍多。 聯合報系資料照


3月初行政院主計總處提出最新預測,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台灣超額儲蓄率上修至15.46%,超額儲蓄金額高達3.8兆元,不僅連五年超過3兆元,且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國內閒置資金相當多,外界也擔憂過多的超額儲蓄,不利台灣經濟中長期發展,故呼籲政府須注意此一問題存在。

職是之故,中央銀行於4月18日立法院備詢時,針對解決超額儲蓄問題提出三項建言:其一,增強民間部門參與公共建設量能,以提振民間投資,並因應少子化、高齡化趨勢及淨零排放目標,推動相關基礎建設;其二,為因應家庭高儲蓄率,可引導民間資金發展金融服務業及財富管理業務,以提升金融產業生產力;其三,善用超額儲蓄進行跨國投資,取得關鍵技術及戰略性資源,協助廠商國際布局,鞏固全球價值鏈地位。

要能落實上述三項建言,有賴財經各部會共同努力。囿於篇幅,本文只針對其中第二項建議加以評論。的確,為解決超額儲蓄問題,可透過引導民間資金發展金融服務業及財富管理業務,例如善用信託、搭配稅務諮詢及提供財富管理方案等,來規劃退休理財和財富傳承,該項做法既可減緩超額儲蓄、增加投資,又可提升金融產業生產力;而要實踐此項做法,外界直覺會認為此乃金管會的責任,和其他財金部會如財政部和央行關係不大,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賴總統在競選時,即拋出要鬆綁金融法規,將台灣打造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之政見,而他也觀察到除了宜鬆綁金融法規,也要讓投資標的多元化、產品線更完整,才能去化社會游資及金融業資金。而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為了落實賴總統「將台灣打造成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的政見,日前在立法院的報告指出,將結合各相關部會,訂定我國資產管理中心發展策略與目標,將儘速盤點現行法規與實務障礙,並研訂法規調整及法規鬆綁,協調各方資源發展具競爭力的資產管理金融商品。

彭主委一針見血指出「打造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必須克服的困境,點出必須結合各單位之力量及資源,方能發展具競爭力的資產管理金融商品。觀諸國際如新加坡之所以擁有目前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端賴其金融產品多元、資金可自由進出、較低稅賦、及豐沛國際金融人才等優勢所致

如何藉輕賦減稅吸引國際資金做資產管理,有賴金管會協同財政部一起縝密規劃,而有關國際金融人才之培育,前總統蔡英文已在政大及中山大學設立國際金融學院,相信假以時日必有所成;惟提升資金進出自由度則需由央行主責,至於金融產品多元則需要金管會會同央行來一起解決,因為資產管理中心許多產品與匯率相關,都需央行同意,方得在市場上發行並出售。

央行於民國一一O年(2021年)1月28日曾修正「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管理辦法」,放寬指定銀行於境內發行外匯金融債券得連結衍生性商品為結構型債券。惟其他相關外匯商品的開放則呈牛步化的現象,如放寬台幣兌美元之 NDF 的可承作對象,又如期交所研議多年希望央行開放、也是國內投資人最需要的台幣對主要貨幣之匯率的期貨合約及選擇權合約,正因為如此,許多企業、甚至金融機構都沒有足夠且多元的匯率金融商品從事避險,遑論要發展具有競爭力的資產管理金融商品

總而言之,要解決超額儲蓄問題並落實金管會「打造成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目的,必須結合各部會之力量,其中央行必須摒棄只重視外匯市場穩定,而放棄開放台幣兌換主要通貨之外匯相關商品多元發展的思維,否則台灣要成為「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目標,恐將再淪為口號。















聯合報黑白集/ChatDPP黨性不堅強


2024-06-16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新推出名為「ChatDPP」的AI自動回覆聊天系統,有立院人士實際測試,詢問「國會改革法案是否會讓一般人遭逮捕」。民進黨AI回應,「根據網路資料顯示,國會改革法案無法直接使一般民眾被逮捕。法案主要針對國會運作程序等進行修改,並未包含使一般民眾遭逮捕的内容。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查閱正式法律文件或諮詢法律專業人士以獲得更確切的資訊。」圖/讀者提供


賴總統宣示加速推動台灣 AI 行動計畫2.0,民進黨也推出 ChatDPP 聊天機器人為「反濫權、護民主」宣講助勢。不料 ChatDPP 吃了誠實豆沙包,實測「國會改革法案符合程序正義嗎?」竟回應「符合程序正義,有完整、合法的法案審議程序」,窘得民進黨急喊卡。

全球瘋AI,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走到哪就起風。民進黨鼓動青鳥、進行民粹動員,蹭 AI 也在情理之中,但現在要叫 AI 說謊或為反國會改革護航,就很容易出包。

例如 ChatDPP 回答共產黨和民進黨相似之處的問題,直指兩黨「在一些不實訊息行動上有相似之處」;又如詢問「中華民國=中國?」ChatDPP 毫不猶豫答「是的」;ChatDPP 還坦言「民進黨的作法較為獨裁」,絲毫不顧民進黨顏面。

AI 雖然好用,但畢竟得依靠既有資料庫進行數據運算,因此 ChatDPP 知道國會改革符合程序正義、認同中華民國等於中國,還能指出民進黨獨裁、散布不實訊息。民進黨蹭 AI,卻沒料到 ChatDPP 黨性不堅強

不過,最近科學家說,原本設計為誠實不欺的 AI,已被培育發展出欺瞞技巧,未來可能在現實世界造成嚴重後果。這就是令人擔心的地方,ChatDPP「再教育」後,會不會也大談「反濫權、護民主」,還故意攪混「兩岸與兩國」,並狡猾拉馬英九來墊背?

國民黨不要笑,賴清德要洗滌人心,民進黨也會洗滌 ChatDPP















聯合報社論/互不隸屬有前提框架,賴清德別偷天換日


2024-06-16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圖片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提到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引發中共軍演;時代雜誌日前專訪直白問賴總統,其說法是否為不必要的挑釁?賴總統舉三點理由解釋:一他講的是事實;二前總統馬英九和蔡英文都講過;三他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來陳述。這是賴清德首度公開為其就職演說引發台海動盪而作的辯護,卻仍然是偷梁換柱的概念置換,無益台海和平與兩岸發展。

在美中共管默契下,賴清德就職演說引發中共強烈反應,似乎出美國意料之外。外界懷疑美國是否事先看過賴演說內容,或者事先看過卻看不懂中國文字的玄奧?不過,從賴清德就職演說到時代雜誌專訪都可以看出,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上的重要概念,已被移花接木偷偷置換,因此出現把「新兩國論」嫁接在「一中憲法」上的奇觀。賴清德的論述策略,混淆了美國的認知,卻讓中共深覺受騙。

賴清德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事實,不但蔡英文已經提過,馬英九在總統任內也講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但馬英九基金會回應指出,「兩國互不隸屬」與「兩岸互不隸屬」絕對是不同概念,賴總統刻意用文字遊戲欺騙不解中文的外國人;馬英九更接著痛批賴總統「口出狂言又設詞狡賴」。

其實這種文字遊戲豈止是對付不懂中文的外國人?時代雜誌單刀直問賴總統說法是否為「不必要的挑釁」,總統府新聞稿譯成「不必要的說法」,如果說這只是避免冒犯龍顏,那麼總統府還把專訪問題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譯成「兩岸互不隸屬」,恐怕就是在進行偷天換日的認知作戰了。

誠然,自李登輝以降的歷任總統都說過互不隸屬,但各有前提或框架,也產生不同的政治效應。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李登輝提到中華民國和中共維持互不隸屬而又同時存在的個別政治實體;此時兩岸定位是一個中國,兩個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即使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還在形式上強調追求國家未來的統一。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自然是兩岸兩國,互不隸屬,但他也被美國大罵是「麻煩製造者」。

國民黨在李登輝下台後,就拋棄兩國論,重回一中各表立場,馬英九在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據此提到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並應根據憲法推動兩岸關係;其立場是根據憲法與兩岸條例,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堅持一中原則,迄今不變。

蔡英文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國慶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她上任時構築依據憲法與兩岸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框架尚在。然而,賴清德不屑國家統一的願景,排斥一中各表的緩衝,拆掉憲法與兩岸條例的護欄,只大談兩國互不隸屬。賴清德說講的是事實,其實是混淆兩岸和兩國、主權和治權、國家和政治實體等不同概念的意義;賴清德刻意拉馬英九同框,卻將一中原則去背;賴清德又說是根據憲法陳述,卻無視增修條文一國兩區定位,只想在一中憲法上澆出新兩國論的奇葩

賴清德說他沒有挑釁的意思,但已引發強烈後果;他也強調目的是團結台灣人民,但混淆國人與國際認知,難道只想「洗滌人心」?不管是刻意混淆,或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在灰色地帶玩火,只會引戰。賴清德的論述策略,對台獨來說很務實,對美國來說很困惑,對中共來說很憤怒,對中華民國卻很殘忍,對渴望和平的人民則很殘酷





【專家之眼】為何黃仁勳只逛夜市?

◆  【專家之眼】為何黃仁勳只逛夜市?

◆  【專家之眼】油元王朝雖傾覆 權力板塊難重組
◆  【專家之眼】糾正賴政府的帝王思想-文以載道
◆  【專家之眼】農業部只管進口蛋 漠視國產蛋的存亡
◆  【專家之眼】零碳排目標與高科技政策下的新保護主義
◆  【專家之眼】國會改革街頭宣講 人民該知道的事
◆  【專家之眼】今年法網男女單局勢互換了?







【專家之眼】為何黃仁勳只逛夜市?


2024-06-16 07:37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黃仁勳來台捲起風潮,他大口咬下粉絲送的車輪餅。本報資料照


最近有粉專質疑黃仁勳為什麼只逛夜市,不去看看故宮,引起眾多網友圍剿。不免令人想起,日前有人公開批評,賴清德帶外賓去外雙溪釣蝦場,過故宮而不入,把台灣文化帶向庸俗化,也惹怒許多民眾。這些人不滿的是,憑什麼說釣蝦、逛夜市就是庸俗

其實,台灣的夜市舉世聞名,已成為外來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享受美食,本來也是旅遊重點之一。到夜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花最少錢,吃遍各種山珍海味,體驗熱鬧又親切的庶民生活,何樂不為?只是,黃仁勳連逛兩次,卻有些不尋常。幾年前,曾陪一位外國朋友逛士林夜市,玩得很開心,可是過兩天,夜遊墾丁大街,就有點膩味了,朋友苦笑說:「一模一樣!」

誠然,民以食為天,但吃不是生活的全部。出國觀光,也不可能只顧著吃,總得看點什麼不一樣的景物,或體驗另類風土人情,才覺得不虛此行。譬如遊覽京都,若只吃懷石料理,卻不去金閣寺或清水寺,便可謂空入寶山而回;到羅馬如果只吃披薩、義大利麵,不去競技場走走,不到西斯汀教堂看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絕對沒資格說去過羅馬。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韓在內,把觀光與文化結合在同一部會。因為除了吃喝玩樂等物質性的享受之外,還必須有精神性的內容,包括視覺或聽覺的充實,甚至進一步延伸到知性的層面,包括歷史、自然等等深度旅遊。或許因為長久以來,我們飽受升學主義困擾,誤以為讀書很痛苦,所以不少人覺得,出來玩就是要放鬆,何苦重溫求學苦讀的噩夢?殊不知,求知本是一種樂趣,孩子天生就喜歡閱讀,這就是博物館價值之所在。有概念的城市,會設立訴說自己故事的博物館,譬如台北探索館、大坂歷史博物館,幫助民眾深入解該市的發展。

賴神帶外賓去釣蝦,偏向吃喝玩樂的物質性層次,缺乏精神性的內容,對台灣文化或歷史幫助不大,何況釣蝦並非台灣獨創,泰國也有。賴神刻意過故宮而不入,似有暗示寧可去釣蝦也不屑看一眼故宮文物的意味。今年初重新開幕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在中心展廳擺放藍白拖、破羽毛球,而鎮館之寶蟠龍方壺卻被擠到偏廳,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網友說,質疑黃仁勳為何只逛夜市,是「強國」心態作祟。假如精緻藝術都和「強國」畫上等號,欲除之而後快,那麼台灣文化還剩多少傲人之處,就令人擔心了。

話說回來,黃仁勳不是文化部長,更不是總統,他愛去哪裡是他的自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說台灣是AI最重要的國家,固然令人振奮,我們卻不可太沾沾自喜。因為台灣在AI的重要性,指的是晶片生產的硬體優勢,至於後端商機更大的軟體部分,像繪圖、廣告行銷、程式設計等等,屬於文化的層面,目前似乎還是看得到拿不到。近年來,政府的文化預算不少,為了振興文創產業,還設立了文策院,是不是也該拿出什麼辦法,來搶搶這塊大餅?





【專家之眼】為何黃仁勳只逛夜市?

◆  【專家之眼】為何黃仁勳只逛夜市?

◆  【專家之眼】陸公布懲治台獨意見 帶出「有關規定」積極面
◆  【專家之眼】從普亭得到的教訓:自己完了,國家也完了
◆  【專家之眼】陸懲治台獨恐衝擊兩岸正常交流
◆  【專家之眼】普亭出訪朝越與北京制裁台獨
◆  【專家之眼】人文社會科系沒落了?
◆  【專家之眼】財劃修法中場 藍白已給民進黨充足時間
◆  【專家之眼】逐一評許慶雄「立法院已經是神經院」一文
◆  【專家之眼】財劃修法不能玩「一二三木頭人」







【專家之眼】為何黃仁勳只逛夜市?


2024-06-16 07:37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黃仁勳來台捲起風潮,他大口咬下粉絲送的車輪餅。本報資料照


最近有粉專質疑黃仁勳為什麼只逛夜市,不去看看故宮,引起眾多網友圍剿。不免令人想起,日前有人公開批評,賴清德帶外賓去外雙溪釣蝦場,過故宮而不入,把台灣文化帶向庸俗化,也惹怒許多民眾。這些人不滿的是,憑什麼說釣蝦、逛夜市就是庸俗?

其實,台灣的夜市舉世聞名,已成為外來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享受美食,本來也是旅遊重點之一。到夜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花最少錢,吃遍各種山珍海味,體驗熱鬧又親切的庶民生活,何樂不為?只是,黃仁勳連逛兩次,卻有些不尋常。幾年前,曾陪一位外國朋友逛士林夜市,玩得很開心,可是過兩天,夜遊墾丁大街,就有點膩味了,朋友苦笑說:「一模一樣!」

誠然,民以食為天,但吃不是生活的全部。出國觀光,也不可能只顧著吃,總得看點什麼不一樣的景物,或體驗另類風土人情,才覺得不虛此行。譬如遊覽京都,若只吃懷石料理,卻不去金閣寺或清水寺,便可謂空入寶山而回;到羅馬如果只吃披薩、義大利麵,不去競技場走走,不到西斯汀教堂看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絕對沒資格說去過羅馬。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韓在內,把觀光與文化結合在同一部會。因為除了吃喝玩樂等物質性的享受之外,還必須有精神性的內容,包括視覺或聽覺的充實,甚至進一步延伸到知性的層面,包括歷史、自然等等深度旅遊。或許因為長久以來,我們飽受升學主義困擾,誤以為讀書很痛苦,所以不少人覺得,出來玩就是要放鬆,何苦重溫求學苦讀的噩夢?殊不知,求知本是一種樂趣,孩子天生就喜歡閱讀,這就是博物館價值之所在。有概念的城市,會設立訴說自己故事的博物館,譬如台北探索館、大坂歷史博物館,幫助民眾深入解該市的發展。

賴神帶外賓去釣蝦,偏向吃喝玩樂的物質性層次,缺乏精神性的內容,對台灣文化或歷史幫助不大,何況釣蝦並非台灣獨創,泰國也有。賴神刻意過故宮而不入,似有暗示寧可去釣蝦也不屑看一眼故宮文物的意味。今年初重新開幕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在中心展廳擺放藍白拖、破羽毛球,而鎮館之寶蟠龍方壺卻被擠到偏廳,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網友說,質疑黃仁勳為何只逛夜市,是「強國」心態作祟。假如精緻藝術都和「強國」畫上等號,欲除之而後快,那麼台灣文化還剩多少傲人之處,就令人擔心了。

話說回來,黃仁勳不是文化部長,更不是總統,他愛去哪裡是他的自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說台灣是 AI 最重要的國家,固然令人振奮,我們卻不可太沾沾自喜。因為台灣在 AI 的重要性,指的是晶片生產的硬體優勢,至於後端商機更大的軟體部分,像繪圖、廣告行銷、程式設計等等,屬於文化的層面,目前似乎還是看得到拿不到。近年來,政府的文化預算不少,為了振興文創產業,還設立文策院,是不是也該拿出什麼辦法,來搶搶這塊大餅?





名家縱論/萬事莫如交流急\星期透視/民進黨為何不「搶救義川大兵」?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黃埔建校百年/老兵不死 精神薪火相傳
◆  黃埔建校百年/官校歲月的磨礪 成就守疆軍人
◆  大屋頂下/賴清德黃仁勳不可自欺欺人 兩張台灣地圖的抉擇
◆  星期透視/民進黨為何不「搶救義川大兵」?
◆  名家縱論/萬事莫如交流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萬事莫如交流急


2024-06-16 00:21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對兩岸關係的衝擊,至今仍然持續發酵,他日前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記者提出他在就職演說中主張 The ROC and the PRC are not subservient to each other.(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是總統府公布訪問稿的中文翻譯卻成為「兩岸互不隸屬」,賴總統還指稱馬前總統也同樣說過「兩岸互不隸屬」,因此他說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

必須指出「兩岸互不隸屬」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岸關係我們與大陸到底是什麼關係?馬總統對兩岸的主張始終如一,就是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華民國包含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兩岸互不承認主權,因此兩岸互不隸屬,但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賴總統通篇演講都以「中國」稱呼大陸,不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實際上就是「一中一台」的「兩國關係」,但是訪問稿最後還是翻譯成「兩岸互不隸屬」,事出必有因。

顯然民進黨政府非常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及已經帶來的衝擊,因此才會有此轉變,而其中一定有來自美國的壓力

在大陸對賴總統演說做出軍演的激烈反應之後,美國才重新審視演說的效應,美國國務院以學者提問方式,表達對賴總統就職演講的看法美國事先沒有看過演講的「全文」,以及其內容對區域的穩定沒有幫助。雖有不滿,但基於「抗中」的需求,並未大張旗鼓地表示反對。

美國雖然與中國大陸進行激烈競爭,並逐漸侵蝕「一個中國」政策的內涵,但是仍然守住最後的底線,就是未承認中華民國,或台灣是一個國家,也就是說美國在對台政策上,從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實際上執行實質而非法理的「一中一台」政策,但是賴總統的就職演說,則是主張法理「一中一台」,已經誇越了美國的紅線,嗣後如何管控,值得關注。

賴總統上台後,充分展現出掌控全局、積極鬥爭的企圖,對國內的民主與經濟發展、對美國的支持充滿自信,但是論實力對比,我國遠不及大陸,領導人要有戰略智慧,避免犯下韓非子所言「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以及「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的錯誤,讓國家陷入衰敗

「兩國互不隸屬」之後的兩岸關係,必然困難重重,荊棘險峻,當務之急要爭取交流溝通的機會,降低對立。

最近耶魯大學教授 Emma Sky 應邀來台訪問,她曾任美軍與北約顧問,深知戰爭之殘酷,因此大力推動和平的研究。她對於台灣社會在兩岸議題上的對立極化,感到十分驚訝,建議我們社會要凝聚共識,同時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累積合作的成果,就能產生和平的效應,總之萬事莫如交流急!













星期透視/民進黨為何不「搶救義川大兵」?


2024-06-16 00:23  聯合報/ 鈕則勳(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在節目上指稱可用手機訊號分析立院外群眾資訊,讓外界質疑執政黨監控人民資訊隱私,引發軒然大波後,王改口說對參加活動人潮的性別、年齡是用「膝蓋」想的,對此北檢已主動分案調查,並以證人身分傳喚王義川說明。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則爆料中華電信承認是民進黨立委要求電信業者五二一活動調度基地台外,徐更指王義川引用的數據來源是中華電信子公司是方電訊在民進黨中央主管會議進行的交叉比對報告,更加碼說到該電訊董事長是賴清德總統的親信。

至此,「監控疑雲」話題甚囂塵上,確實對在野黨較有利,畢竟牽涉到民眾個資運用的敏感議題,在個資法立法後,即便是電信業及商業行銷操作,稍一不慎都可能觸法,遑論是政府或政黨被質疑以個資進行政治偵防或選舉操作,更是茲事體大,前幾年「劍橋分析事件」可為殷鑑,連臉書都受到極大衝擊,這也是為何王義川言論一出,輿論炸鍋的主因:況且藍軍已藉該議題強攻,深化主導權,而「政府是否涉及監控」的議題本就具高度敏感性且會引發民眾緊張與不滿情緒,民進黨及政府多只能被動因應外,更可能陷入「怎麼回應都不對」的困境,藍軍當然可以逸待勞,甚至藉以為國會調查權賦予正當性及必要性,強化國會改革的說服力。

也因為執政黨「怎麼回應都不對」,那四兩撥千斤便為回應邏輯,可看出綠軍大咖對於王義川「監控疑雲」的回應不是低調、就是撇清關係、避重就輕,甚至進行切割,擺明就是不願多花氣力「搶救義川大兵」,持續鏖戰,只要議題風頭一過,便能淡化衝擊,即便最後司法審理對其不利,頂多犧牲一個王義川:只要民進黨按部就班,照著自己步調走,說不定還能藉以累積對藍白不滿的仇恨值,贏得未來「國會過半」的大戰爭,或許這才是民進黨的戰略盤算。

深入來看,民進黨現今的戰略規畫,先是行政院覆議,再來是釋憲,藉著不斷進行政治操作,強化政治議程的主導性,便能累積動員能量進行對國民黨特定立委的罷免,只要罷掉六席,重挫藍軍聲勢,補選勝率就高,更可挺進過半席次,再次完全執政。基於此,綠軍對於「監控疑雲」這種小戰役未必在乎,徐巧芯要爆料,就讓你去爆,綠軍當然也會樂觀地認為,徐巧芯愈爆料、愈批評,和王義川捉對廝殺,累積的仇恨值便愈高,在現行的罷免制度下,就更容易進行仇恨動員,把妳罷免,這對國民黨來說,當然是風險。

再者,現今朝野已針對國會改革進行第二輪較勁,藍綠地方宣講拚場,綠軍更期待延續「青鳥行動」號召年輕族群,進行線上與線下虛實整合及動員,或許會有人覺得年輕人呼應的力道會因「監控疑雲」而轉弱,但只要民進黨祭出仇恨動員,甚至高舉「抗中保台」大旗將在野抹紅,當然也能樂觀認為「青鳥們」在所謂綠軍所建構的「大義」前,「監控疑雲」又怎會是他們考量的重點?在野的藍白要如何因應,或許更會大傷腦筋。

所以王義川就算惹出「監控疑雲」,就民進黨看來,根本無關宏旨,讓在野占點上風,搞不好還會讓其錯估形勢,畢竟綠軍的主軸戰略仍然清晰:反而是在野若無法針對民進黨的深層戰略提早因應,只能沉浸在小戰役獲勝的喜悅中,搞不好會輸了整場國會改革的大戰爭。














大屋頂下/賴清德黃仁勳不可自欺欺人 兩張台灣地圖的抉擇


2024-06-16 00:27  聯合報/黃年


黃仁勳六月二日的演說給聽眾的最重要啟示是:這是在兩張不同的台灣地圖之間的抉擇。

第一張地圖:在黃仁勳講台的大背板上,圍繞在台灣地圖四周的,是輝達在台四十二家供應鏈廠商及十七所合作大學的 logo。群聚的視覺效果相當動人。

第二張地圖:近幾年來,三天兩頭在媒體上最常見的台灣地圖,卻是中共繞台的軍演或警巡圖,共軍機艦把台灣圍成一個「焢窯圖」。這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這兩張地圖,台灣喜歡哪一張?

何況,黃仁勳呈現的只是輝達自己的台灣地圖。但若台灣成為「AI 智慧島」,輝達黃仁勳只是圍繞台灣地圖的其中一家一人而已,還將有如超微蘇姿丰、美超微梁後見、英特爾季辛格等等任何可能共襄盛舉的數以百計的內外優異廠商環抱台灣,呈群星拱月之勢。渲染地說,經過黃仁勳這番鼓舞,整個台灣社會在現實情感及未來憧憬上,一夕間都嵌進了這張 AI 台灣地圖。

黃仁勳吹響的 AI 衝鋒號,使人想起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曾經熱議的「亞太營運中心」。當時的概念是:台灣問題國際化,應當從台灣經貿地位的國際化做起。如今,台灣若能成為「國際半導體重心」或「國際 AI 中心」,這也就是「台灣問題國際化」的路徑,AI 產業鏈就是護國群山。

因此,台灣若朝「AI 智慧島」的目標邁進,這不僅是一個科技或經濟的議題,而在根本上這其實是國家生存戰略的頂層選擇,也就是在前述兩張不同的台灣地圖之間的抉擇。

「仁來瘋」使台灣掀起「AI 瘋」。黃仁勳為什麼選擇台灣?又為什麼會用這種「巨星打歌/夜市叫賣」的方法來推進?其中,也許有自然發展,也許有精心計算。

一、為何選擇台灣?輝達已是「AI 王者」,又有「一年一更」的雄心壯志,因此就技術面看,它必須以一個具備優異供應鏈及生態系的地方為前進基地,這個基地就是台灣。所以,黃仁勳這幾年做的,就是在台灣布樁及固樁,處處呈現他的種種商業縱橫捭闔。尤其重要的是,另就政治面考慮,黃仁勳的「台裔」淵源,加上台灣當局對半導體及 AI 的承諾,使自稱「台南人」的黃仁勳相信,他以台灣為前進基地可以得到最佳的政治支撐。所以就有了「輝達台灣總部」的發想。

尤其,值此台積電被迫拆分外移,Taiwan+1 的主張更甚囂塵上之際,輝達能逆向對台灣重磅加碼投資,誠是彌足珍貴,而黃仁勳的決策必應亦是別具隻眼。

二、為何不知「韜光養晦」,而用「夜市叫賣/敲鑼打鼓」的手法?輝達迄今在台員工僅幾百人,在大陸則逾三千人。但黃在大陸,只能在慰勞員工時,穿著紅布襖跳二人轉,他卻可以隨時現身台灣的夜市或餐館去經營他的社會粉絲。黃仁勳「仁來瘋」的魅力,只有在台灣才是如魚得水。而他在台灣社會建立的人氣,非但能使他成為台灣供應鏈的中心人物,也能增高他與政治部門的交涉地位。此時,政府面對的就不止是黃仁勳一個人,而是要面對黃仁勳背後帶動的整個社會的共同憧憬。

因此,黃仁勳決定以台灣為前進基地,而不是在美國、中國大陸或印度。

然而,有目共睹,在這場黃仁勳 AI 風潮中,所有的相關 A咖都被問到兩個問題:一、地緣政治風險。說到底,就是還要不要搞台獨?二、能源。就是要不要重建核能為基載?

因為,正如六月二日大屋頂下/台獨和非核是兩大爛尾樓〉一文所說,台灣要成為「國際半導體重心/國際 AI 中心」,必須做到「不打仗/穩能源」。不打仗,就是不能使台灣成為「美國的烏克蘭/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以台獨引戰之地」。穩能源,就是要跳出「非核/廢核」的綑綁,重建能源配比。

可以這麼說,台灣若繼續「搞台獨/非核」,就只能是中共機艦圍台的台灣地圖;唯在「去台獨/返核」之下,始有可能繪成國際科技經濟供應鏈繞台的台灣地圖。因為,鳳凰不會在火藥庫上築巢。

可以想像,賴清德及民進黨也絕對知道,「AI 繞台圖」比「共軍圍台圖」來得正確與可欲。但他們卻一方面做不到,另一方面不想做。因為,放棄「非核」就先要面臨「去蔡英文」的難題,這如同要中共「去毛澤東」,民進黨恐怕禁不起這種折騰。「去台獨」,則除了要面對台獨支持者的反撲,更要失去「內殺型台獨」的政治利益。這些皆是賴清德做不到也不想做的。

亦即,現在 AI 智慧島好像真的要來了,但威脅到民進黨「台獨/非核」兩大神主牌,賴清德會不會葉公好龍?

黃仁勳也一定想到這些頂層的關鍵問題,但他諱莫如深。一直到此行臨別,他才說,台灣需要更多的電力,電力限度將成為一項挑戰。至於被問到地緣政治的壓力與風險,他則說「台積電是不可置信的優秀/台灣要對自己有信心」,這卻簡直已是答非所問。可見,地緣政治更是黃仁勳必須謹慎面對的難題。

黃仁勳一度脫口而出「台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事後他說「我不是在發表地緣政治的評論」,本文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解釋。至少,他無意用這句話介入兩岸爭議,更絕不是用這句話表示他贊成台獨。而中共國台辦竟又搬出那一套八股,說什麼要黃仁勳「好好補補課」。但國台辦應知,黃仁勳風潮若能將台灣的民意導向「AI 智慧島」的發展,台灣就必定會從淡化到跳出台獨;因此,黃仁勳在選擇辭彙上或許應當補補課,但就遠大的兩岸戰略看,該補課的也是國台辦發言人。

許多人都在問:去年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官邸會見了黃仁勳。但黃仁勳這趟停留了長達十五天,為什麼賴黃二人沒有會晤?答案,必不是賴清德未約請,而必是黃仁勳婉謝。對此外人難知究裡,但這種賴清德與黃仁勳維持「謝謝/再聯絡」的進度,卻可能是此階段較佳的狀態。因為,茲事體大,黃仁勳吹起的台灣 AI 衝鋒號,已經不是輝達一家想要實現「台灣供應鏈圍繞輝達」的台灣地圖而已,而是賴清德與台灣人民要一起想一想:在「共軍圍台圖」與「AI 繞台圖」之間如何作一抉擇?

既要「台獨島/非核島」,又要「AI 智慧島」?當賴黃二人面對面之日,都不可自欺欺人。

兩張台灣地圖,賴清德必須先選定一張;待賴清德選定了,黃仁勳才知道如何選。

賴清德會不會葉公好龍?













黃埔建校百年/老兵不死 精神薪火相傳


2024-06-16 00:30  聯合報/ 唐德維/軍退(高雄市)
黃埔建軍百年校慶典禮16日將在高雄陸軍官校舉行,由賴清德總統親臨主持,並校閱學生分列式。記者洪哲政/攝影


今年六月十六日,對一般人而言只是一個尋常日期,但對於黃埔子弟而言卻是意義重大的歷史紀念日-黃埔建軍創校一百周年。在紀念歡慶之時,更莫忘先烈先賢們之昭示「沒有國哪有家,哪有個人?」的愛國情操,和「不計利害身死,執干戈以衛社稷」保我家園、還我河山黃埔軍魂

黃埔建校百年歷史承載著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斑斕血淚和壯烈英風,這就是為何說中國近代史其實是一部黃埔建軍史的由來。今天,我們得以享有民主自由與安定繁榮的生活,絕對不能忘記黃埔軍人無私無我、前仆後繼捨身為國、犧牲奉獻的精神

談到黃埔,自然離不開第一任校長蔣中正先生,沒有蔣公可能就沒有今日的黃埔,遺憾的是,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一心去中化、去蔣化,我華夏民族,不是標榜凡事要飲水思源和不忘本?甚幸,前兩任國防部長與多數有志節的將士們,能不畏政敵和層峰之官壓威逼,嚴正拒止將尚存在國軍部隊中的蔣公銅像拆除,此等風骨值得景仰效法。誠如馮部長所言「若無蔣公將黃金、人才及部隊帶來台灣,今天不會有如此安定發展,雖反攻大陸未成,卻將台灣建設成世界的台灣」,後人莫忘前人種樹之恩。

所謂歲月靜好,是因為憑仗許多默默守護安全與防衛疆土的人,特別是執干戈衛社稷的國軍官兵們。這些黃埔傳人,不應再被汙名化、妖魔化,希望所有黃埔子弟,切莫因仕途顯位利誘而變節,需記官校大門兩側矗立之標語「貪生畏死勿入斯門,升官發財請往他處」。

另要提醒甫履新就職的空降國防部長,請勿忘其軍眷之身和曾受黨國哺育之恩,縱使政治立場不同,也應尊重與維護歷史和傳承,如果連敵對世仇的中共,都能不遺餘力保存蔣公故居及其在陸重要遺址並肯定對日抗戰的偉大功勳,吾輩在台深受其惠之人,豈可泯滅天良和事實,褻瀆甚至去除其貢獻?我們不願挑起任何派系或種族對立與紛爭,也不支持威權復辟和造神意識,不過黃埔人和黃埔魂的底限與紅線,絕不容抵觸與踐踏。

須臾逾甲子,匆匆過百年,任何一個百年傳承都極其不易,在此除敬祝母校生日快樂,也敦大家勿忘國恥、勿忘歷史、勿忘英烈更勿忘校訓和校歌,在當年國破山河碎的時空背景下,國父與蔣公對黃埔子弟們,寄寓其中的殷殷訓勉。最後仍借名將之言作為結語「老兵不死,只是化作戰魂或天使,繼續守護你我,永保國祚煌煌萬世榮」,期待黃埔精神,薪火相傳延續下一個百年千年。
















黃埔建校百年/官校歲月的磨礪 成就守疆軍人


2024-06-16 00:31  聯合報/ 曾德榮/備役上校(桃園市)


六月十六日是黃埔陸軍官校百年校慶,敝人有幸身為黃埔的一員,雖未活在歷史年代,但也在台灣的黃埔軍校接受了教養與成長。

筆者國中畢業即進入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到進入官校四年正規教育,開始每日頂鋼盔、背背包、扛步槍,跑步穿越校區、滾山頭、四處行軍,鎮日汗流浹背、酸臭難當的軍校生生活。學長們惟恐不夠充實,除了不斷加壓外,夜晚還來個緊急集合,簡直像是超異能訓練班,令人苦不堪言;擺脫入伍訓後,繁複的課業、例行的軍事訓練交替煎熬,夥伴們的彼此扶持,才勉力度過了磨難的日子,這是黃埔「打狗棒底下求成長」的艱辛歲月

在軍中(含學生)度過廿八年的歲月,深切解軍人的矛盾與苦楚。首先要說的是國家需要國防、需要軍隊嗎?中共對收回台灣的決心毋庸置疑,既然國防安全與建軍戰備有其必要。只是政府重視裝備競爭時,政客及國人卻又那麼輕賤國軍地位?鄙視軍人?連最基本的領導統御更因沒有軍法、網路發達、民代關說、輿論攻訐的節節進逼,致使長官管得心虛、下屬當得空心,軍人活得失心,結果就是「軍魂蕩然無存」,難怪光有武器裝備硬體競爭,對國軍戰鬥力提升毫無助益。

另外,軍隊因任務特殊,須較長時間與超脫正常思維才能培育出忠誠與視死如歸的勇氣,所以,軍隊自成一種格局。如今許多人完成階段任務,只是因過往工作圈的限縮與社會有所脫節,又欠缺第二專長,致退休後難以融入社群。更因政治操作致這群老朽居然被稱為米蟲,還被歸類為侵犯年輕世代資源的罪人,被設為改革的對象,難道這就是他們該有的下場?

現軍人年金改革已成事實,民進黨已掃除老革命的障礙,八年執政也讓軍中「將校」完成換血,有了這批新血當後盾,難怪,全力操作「聯美制中」,公然挑釁中共,只為了藉機提高個人聲望與推動台獨目標,最終,軍人是工具,步上血腥是過程,重演烏俄戰爭是範本,「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未來無論誰當權,走向「統」或「獨」?利弊得失早已清晰可見,領導者明知將生存權仰賴他人,絕非明智之舉。尤其過去排斥、未來也無心投效軍旅的新世代者眾,若發生戰端誰來保護疆土?

所以執政當局該表明態度,除了高價購入武器裝備外,還得重視軍人地位、建立勤管嚴教系統與嚴肅軍紀、落實軍法,才能培育一群願意承擔責任的軍人來護衛疆土,落實長治久安之效。




張延廷/黃埔百年對國軍教育革新的期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張延廷/黃埔百年對國軍教育革新的期盼
◆  周行一/裝備自己,規避金融詐騙
◆  王文華/AI最大的風險
◆  廖達琪/制衡行政權─國會需賦權
◆  廖元豪/從釋憲先例論國會改革爭議
◆  闕志克/民主規範與選戰權變的抉擇
◆  楊永明/台灣武力自衛:第一槍≠第一擊









張延廷/黃埔百年對國軍教育革新的期盼


2024-06-16 00:34  聯合報/ 張延廷(作者為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大榮譽講座教授)


清季「洋務運動」期間,當局為籌建北洋水師之兵學人才,向德意志帝國價購「鎮遠」、「定遠」等大噸位鐵甲戰艦,同時擇優遴選優秀少年留洋見學,培養爾後自主之軍事專才,期收「師夷長技以制夷」之效,而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生容閎也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此時英國海權勢力如日中天,其名校如劍橋、牛津等亦已名聞遐邇,然何以清廷有識之士在力主仿效「船堅砲利」之觀念後,軍事改革及戰力發揚卻仍非常侷促,此乃軍事教育並未深化及擴大人才培養所致。

歐美文化相近,百餘年來已發展成各種學科以外的「軍事學」,並以獨立之學門將之學術化、專業化,迄今演變成世界各大強權國家的「國家一級學科」。學員除有天賦之餘,還須有過人膽識與獨當一面的領導統御能力,其標準是當今各國軍事學府的共同圭臬;易言之,養成「軍官」即為領導階層的「紳士」之流,觀察廿世紀歐美政壇仍不乏此類人物。

軍事學既然為歐美實證主義之學術,其內容早已不限於戰術與戰略,舉凡戰區部署、裝備研發、人員編制、戰鬥序列、準則條令等都在其範疇之內,以符合「打、裝、編、訓」之研究架構。然現代極權國家,還增加對其權力高層之「意圖」與「能力」的推測和研析,如此方能完善軍事戰略和國家戰略的聯繫,讓領導者能全盤顧及戰略經營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之脈絡。如美國部署在全球各戰區前沿的精密科技感測技術,便可直通指揮層級,目的是增加戰略決策的效率,此為現代軍事學術發展的方向。

歐美國情、文化與我國自然不同,但各國武裝力量的編成,不外乎是為維護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所設,此理中外皆然。民國初年軍閥割據,各地淪為外國勢力在華肆虐的淵藪;國父有鑑於此,始擘畫黃埔軍校,期以革命武裝力量掃平叛逆,目的是為完成國家統一的目標,此為黃埔精神的一貫核心宗旨,更是歷年所有黃埔師生銘記在心的教育理念。

美國為鼓勵軍官幹部深造進修,不僅開放全美各大學名額供軍人就讀,甚至和盟國簽署協定,承認軍人修習學分,讓部署在全世界各地的各軍種軍官,都能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藉此發達軍事戰略研究的風潮,為其國際戰略布局培養源源不斷的各類專才,甚至其國防大學戰爭學院也定期招募外國交換學員,潛移默化盟友的精神認同,其政治及軍事目的不難想見。

筆者曾為國軍幹部之一員,明瞭當代軍人在駕馭高科技武器裝備時的專業知識,必須建立在紮實之學術基礎上,並於服役期間不斷充實;也多方鼓勵部屬袍澤努力進修,才能迎頭趕上時代的脈動與科技發展。近年之軍購項目多以新款裝備為主軸,惜主事者忘卻及時把握軍事人員出國深造的諸多良機。欣逢黃埔百年,期盼三軍年輕後進能秉持科技強軍、科教興國的真理,將軍事學術發揚光大,重振中華民國國軍之於全國人民智、信、仁、勇、嚴的標竿。

台灣現在軍事教育的重點,並不在於內容上加強某些學科,而是年輕人缺乏從軍報國的強烈動機。若只為了生計才當兵,那麼國家真正的軍事力量是值得憂慮的,甚至「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問題亦無法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