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擺脫中等生魔咒唯有靠知識經濟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勿把國會變成殺戮戰場
.聯合報黑白集.中共六中的兩個凡是
.經濟日報社論.擺脫中等生魔咒唯有靠知識經濟






經濟/擺脫中等生魔咒唯有靠知識經濟


2016-10-29 01:4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國內新藥開發公司智擎宣布胰臟癌用藥安能得獲得歐盟藥證,近8億元授權金到手,若連同先前取得的美、台藥證,智擎是目前國內新藥開發公司回報率最高的企業。計算智擎從買入技術授權到臨床總計投入約新台幣11億元,如今已取得的授權金及後續銷售權利金,加總可達230億元,總投資報酬率高達12倍。
智擎的故事,就是新型態知識經濟產業能夠取得高額回報的最佳案例。除了新藥以外,高階醫材、電子上游精密設備、尖端材料、關鍵零組件,再到各種網路科技的軟體與應用,都屬於知識經濟的範疇。在舉國陷入該如何轉型升級的辯論中,如何讓各產業領域培育更多的「智擎」,正是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道。
不過,台灣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有許多觀念與思維似乎都還未準備好,即使大家都認同知識經濟的價值,也相信台灣需要藉此完成轉骨,但大部分人的想法與作法,都還停留在過去,缺少對知識經濟本質的了解,一旦遇到挫折或挑戰,就立刻大力抨擊甚至走回頭路。因此,有關知識經濟的特性,以及將帶來那些衝擊,值得再多做解釋。
事實上,知識經濟的型態與特色,與台灣習以為常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太相同。過去,台灣電子業承包代工生意時,是「以100元賺3元」,其後透過高技術與資本密集投入,推進至「以100元賺30元」,但知識經濟的特色,則是將知識與創意價值發揮到更極致,甚至可以翻轉為「以3元賺100元」。
當然,要創造如此高的回報,一定要有更高昂的付出與投入,需要的努力也絕對是以倍數計算,因為知識經濟需要極高的創意、極深的技術、跨領域人才的合作交流,以及複雜耗時的開發驗證過程。因此,企業想要挑戰知識經濟,企業主絕對要有追求卓越的決心,並有忍耐長期燒錢或沒有收入的心理準備。
過去,台灣熟悉的模式是me too主義,只要跟著大廠的規格與功能走,做出更快速、更便宜的東西,就能安全取得金字塔中低端的三成市場,切入B+或A-的市場,這種成功方程式,讓台灣快速走向中等國家的捷徑,但如今這塊中低端市場面臨後進國猛烈的搶攻,不僅中國大陸步步進逼,印度更積極以數量龐大的優質人才切入各項創新領域,台灣若無法升級到A+市場,就永遠難以擺脫中等生的魔咒。
知識經濟的另一項特色是,成功帶來高報酬,更免不了導致高失敗率。頂尖企業只是少數,大部分公司若無法擠進前幾名,就會淪為平庸甚至被淘汰。
因此,當低成功率不是必然,只有把失敗視為常態,整個社會也要準備好接受失敗、包容失敗,最忌諱的就是遇到失敗就百般批評、交相指責,只有容許犯錯的空間,才更有實力走向知識經濟的成功之路。
如何提高成功率,聚焦自己的優勢,集中資源並全心投入,是每家企業最艱難的挑戰,沒有企業可以一次就成功,當然更不用把失敗當成恥辱或藉口,甚至因此停止嘗試創新,這才是社會最大的失敗。
知識經濟也並非大型企業的專利,缺乏資源的中小型創業家,反而更有機會聚焦一塊沒人重視的市場,綜觀全世界眾多創新企業,都是從小創業起家,真正顛覆市場的大創新,絕少來自包袱沈重的大公司,而這個特色,最適合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台灣,也是台灣可以藉此以小搏大並促成轉型升級之道。
更何況,如今全世界科技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許多新機會源源不絕,台灣不愁沒有創新的機會,只怕自己限制了創新的可能。此外,台灣擁有勤奮的人才、優勢的工藝技術,還有豐富的民間資金,如今最缺乏的,反而是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跨領域人才整合的嘗試,以及更多在全球知識經濟體系中成功的經驗,這才是今天台灣努力邁向知識經濟的過程中,最應著力之處。

聯合/中共六中的兩個凡是


2016-10-29 01:47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昨閉幕,正式提出習近平為核心的概念。 新華網


中共十八大六中確立「習核心」,但觀察的焦點則在明年十九大習近平如何作出換屆交班的安排。
習近平與李克強在十七大成為政治局常委,十八大接班,預期在廿大交班。接習者則預期在十九大入常,廿大接班,廿二大卸任。這個「前一屆大會立儲候任」的體制是否仍會在十九大出現,目前已成懸念。
北京黨政高層的入退場體制,有兩個天花板。一、一任五年,任滿兩任十年即退場;二、至國家正副領導人層級,第一任至六十七歲可留第二任,六十八歲即退場,此謂七上八下。
此制可謂是舉世一黨專政的最重大發明,既可保障政權安全,又可節制權力膨脹,對維持政治生態的新陳代謝,即使民主政治也做不到。
如今,習近平是否會在廿大退場的懸念卻甚囂塵上,有三種說法:一、將國家主席改為實質治理角色(大陸民間戲稱為總統制),使習不是在現制作第三任,而是作新制的第一任。二、習在國家主席職位上卸任,但不是裸退,仍留任黨總書記及軍委會主席。三、以上二說皆出臆測,習將按現制卸任,不會冒大不韙改變兩任十年退場的權力遊戲規則。
六中全會出現了兩個「凡是」:一、將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等,一概列為中共主體論述。二、針對性地將政治局常委等中共高層,一概列為政治生活的關鍵及重點的規範對象。這些動作的效應,將如何呈現在明年的十九大上?

聯合/蔡總統勿把國會變成殺戮戰場


2016-10-29 01:4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由於民進黨整夜占領會議室順利召開,
會議主席吳玉琴宣布確認週休二日初審議事錄,引發朝野立法委員肢體衝突。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蘇震清(中)掐住國民黨籍立委陳宜民(右)脖子站上桌子大打出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曾吉松/攝影


為了「一例一休」修法,朝野立委在國會大打出手;有立委掛彩,但真正受到傷害的,是立法院最高立法機構的職能。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幾乎淚崩,質問蔡總統:「這就是妳許諾的正常國會嗎?」他的賣力演出,反襯出立法院從「半分忠」到「一分瑩」,兩年來沒有多少進化。
兩年前,黃國昌領導太陽花學運進行「反服貿」抗爭,占領立法院三周,堅持要求「程序正義」,藉此大大拉抬了民進黨的聲勢。兩年後,黃國昌踏著太陽花的天梯登上立委寶座,在國會扮演關鍵第三黨角色;這次在「一例一休」議題遇上「一分瑩」事件,他如果不作勢抗爭,對自己以及曾經相信那場運動的年輕人,將如何交代?他曾聲嘶力竭呼喊的「程序正義」,若因民進黨執政就輕易放棄,時力將如何繼續號召年輕族群的支持?
不管是純表演還是出於理念,黃國昌這次的演出,卻充分暴露民進黨政府的虛偽與霸道。虛偽的是,蔡政府自稱是「最會溝通的政府」,卻不讓這個議案在立法院有任何討論的機會,就想直接闖關三讀。蔡政府也自稱是「勞工最好的朋友」,卻吝於舉辦公聽會或座談會,和勞工團體對話或說明。霸道的是,以民進黨在國會的多數優勢,這項法案過關斬將易如反掌;民進黨卻因擔心在野黨議事杯葛,就直接偷渡法案。事實上,路人皆知,國會議事杯葛的祖師爺正是民進黨自己;而國民黨才開始學做在野黨,能有多大拖延能耐?
民進黨號稱「完全執政」,立法院卻淪為殺戮戰場,是一件弔詭的事。原因是,在任何民主國家,國會不僅是一個政治櫥窗,也是最重要的民意機關。如果國會議員不能就國家政務提出辯論,卻仍和二、三十年前一樣,用武打、占領、抗爭的手段來推動法案;這樣的演出,有何民主內涵可言?早年台灣尚未民主化,民進黨以在野少數身分採取暴力抗爭策略,也就罷了;如今既已執政,又是國會多數,民進黨卻還要在國會打人,用粗暴手段偷渡法案,台灣民主將如何進步?
撇開政治文化底蘊的問題不談,這次的「一例一休」之爭,主要問題出在蔡政府的處理方式。「一例一休」是蔡英文在「決策協調會議」拍板,並定調為「周休二日」;因此,民進黨立院黨團傾全力護航,只求快速過關,便不惜犧牲程序正義,連一分鐘的討論都不給。「決策協調會議」是否涉及違憲,從這次勞基法修法之爭,答案已經十分明顯;因為民進黨團已自甘降級為「立法局」,為行政決策護航,完全顧不得立法院的尊嚴。
更可悲的是,民進黨立委似乎還未意識到立法權之「自甘矮化」,幹事長吳秉叡在強行表決得逞後還大剌剌地說:「不支持這個政策的人,可以不用支持民進黨。」這種把選民「用過即棄」的政客,毫不在乎政黨理念與立場的一致,真以為支持者可以免費吃到飽嗎?也難怪,不少網民回應:「我們二○一八走著瞧!」
蔡英文總統為了挽救內閣民調,並堅持貫徹自己的意志,而召開行政、立法的黨政協調會議,並親自拍板重大決策。此舉,從提升行政決策效率的角度看,自有其作用;但從憲制分工與權力制衡的角度看,政府卻陷入了「一言堂」的泥淖,各項決策不僅失去討論與再思的空間,更讓「分權」變成了「集權」。先前這項會議召開時,人們擔心的是閣揆淪為總統的「執行長」;誰料,從實際的演出看,立法院也同時淪為總統的「立法局」。日前,蔡英文拍板讓陸生納保,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由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宣布總統「指示立院黨團」如何如何,這不嫌撈過界太遠?
蔡總統應保持果斷,但她也應保持對憲政分權的尊重。把立法院變成殺戮戰場,對台灣民主實無助益。

聯合筆記/請多聚焦金融革新

.政府開完會 不妨逛逛市場
.產業5+2 創新仍不足
.聯合筆記/請多聚焦金融革新
.新南向怎麼走 最該問台商
.不計代價救船員…不含機票錢
.國會多數暴力…那面權力照妖鏡
.老師們 帶孩子去博物館與森林公園吧
.好行程,陸客自然來
.政府翻臉砍假 請道歉








聯合筆記/請多聚焦金融革新


2016-10-29 01:27聯合報  李莉珩

金管會主委李瑞倉上任當天就赴立法院備詢,因為缺乏金融、保險、證券背景,講不出什麼有前瞻性的金融監理改革理念、產業發展的正面方向,委員會裡整個質詢重點最「吸睛」的,竟只有「調降證交稅是可研究方向」,聽了不禁令人搖頭。
今年以來,金融證券市場接連爆出大案,例如第一銀行的ATM被國際駭客侵入盜領、華南銀行遭詐騙多起假房貸案、衍生性金融商品人民幣TRF糾紛、樂陞案、兆豐案…,弄得市場交易和監理秩序雞飛狗跳,陳年積弊一一曝現,亟需大刀闊斧改革。而國內金融產業管制有餘、開放不足,金融創新創業被綁手綁腳,整體產業與市場暮氣沉沉。
五二○甫就職的金管會前任主委丁克華,任期僅短短四個月,儘管在證券圈有多年經歷,應付金融弊案已顯捉襟見肘;而在非常時期,接任者履新之言竟也毫無新氣象,首次在立法院的答詢,沒有抓住時機宣揚政府對金融監理的理念與方向,答詢更幾乎沒有什麼火花,缺乏振奮信心或耳目一新的願景或方向;連質詢的立法委員也只能在「老藍男」、「老綠男」的政治口水裡打轉,連金融「救火隊」的能力都令人擔憂,更遑論帶領整體產業的發展。
對於金融監理,李瑞倉開出了八字訣的「且戰且走、與時俱進」對策;但用白話解讀,意思應該就是「目前還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對於活絡股市,面對立委詢問「支不支持調降證交稅」,他的回答是「這是可以研究的方向」。也許說者無心,但畢竟這仍將創造股市的話題與想像空間。
然而,在此時此刻,金融的各項市場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例如金融監理與內控機制改革、鼓勵市場創新、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金融科技日新月異,「金融監理沙盒」機制(允許業者在可控風險的環境下,盡量研發測試創新產品與服務),也值得金管會多付心力研究與試辦,重燃產業的活力與信心。總之,金融市場亟待振衰起弊,領頭者更需強大的智慧與專業。
證交稅既非金管會職掌,當前金融監理又陷入黑暗時期,金融市場最需要的「與時俱進」良方,絕對不是調降證交稅這個假議題與老話題。拜託,就饒了證交稅,多聚焦在真正對市場有利的革新吧!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嚴震生/台灣給中國最惠國待遇?
.劉維公/被放棄的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李清志/寶可夢的場所精神
.朱宗慶/年輕藝術家的實驗室與舞台
.葉銀華/政府應保護納稅者權益
.王健壯/違憲擴權不是憲政慣例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2016-10-29 00:38聯合報  劉克襄

如何在偏遠困頓之地經營餐飲,最近看到了最喜歡的一樁。
一位經年浪蕩的友人,千禧年初回到高樹大路關,在村裡接下了親人的麵攤。全台奔走多年,見過世面,他因而深知,小本生意之道,在於如何以鄉土美學裝潢,進而料理精彩的在地麵食。
但在此山腳鄉村開店,幾不見遊客。初始六年,每天營業額一千元不到,如是勉強支撐,營營七年後才略見利潤。麵店的名氣好不容易打開,吸引了遠方的旅人陸續前來。但房東見機不可失,決定收回房子,自己執業。
他乾脆在街角的祖厝另起爐灶,繼續以就地取材的精神,重蓋一間磚造老房,並設一寬敞亭子腳,提供木椅和奉茶,讓路人村民皆可進來納涼休憩。店內再以漂流木和廢棄木頭打造各種餐桌廚具,質樸淳厚之氣遂彌漫於室。
而最大特色,當是以爐灶燒柴,煮出一碗麵食。柴燒的木頭,取自附近廣泛栽種的蜜棗樹。在講求快速量化的社會,各地小吃皆以瓦斯備餐。相對下,竟然有人以慢食為準,勢必得有一番料理的膽識和堅持。
早期客家人的飲食偏油重香,友人傳承家藝,卻改良得清淡。微微透明的粄條展現純米內涵,口感柔滑不生硬。再加上灶火炒煮,菜色自是別具風味。餐桌上還有在地烏醋和辣椒醬,可驚奇地扎實調味。盛食的碗盤則出自陶藝朋友的製作,特別燒印在地老麵店字樣,凸顯一世一食的信念。
經營小麵店,若要擴大商機,精心製作食物,強調傳統生活,都是必備基礎。但若夢想著為整座村子帶來改變,譬如讓年輕人留下工作,或者朝向一個友善生態的家園走去,就不容易了。
偏偏友人滿懷此一理想,因而積極參與地方田野調查,整理煙樓、廟寺等文史風物。本以為這是基礎,村子才能走出永續的可能。不意,小店前的亭子腳,最近讓他體悟更深。因為固定提供一壺燒煮的開水,做為奉茶之處。那兒意外地成為麵店最溫暖的風景。
村裡近九十的老農,每天耕作休息都會過來喝水,再去工作,直到往生。一位尼姑常到附近不遠的廟寺修行,每回經過都會踅進,添加開水,視為佛心之堂。還有一對原住民夫婦,路過時,男的一定買瓶米酒,長坐板凳頭小酌。喝得滿足,便高哼一首古調再啟程,而老婆總在旁默默陪坐。他最懷念這些尋常的、不認識的人,在麵攤前,怡然自得的休憩,像一隻林鳥的尋常飛過。
可這些人又似乎帶來諸多隱喻,好像每個人只要平常心,努力過日子,一碗茶水即能撫慰,整個村子都會朝好的方向轉變。總之,麵店可大可小,奉茶絕不能少。
村子過往以石獅聞名。此地每逢稻穀收割季節,就有來自山谷的強風作祟,造成農作莫大損失,村人乃籌建大石獅鎮壓強風。友人特別在旁立牌解說。
每回到老麵店用餐,我都會帶朋友順道去旁邊,參拜那福泰的石獅。兩年前造訪,初遇友人,他還在摸索著如何繼續深耕地方文化。如今再探看,聽他敘述亭子腳的心得,總覺得他的表情和心思,愈來愈有那石獅的形容了。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