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推扣除額設限機制 避免一錯再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把《通保法》當成自家百寶箱?
◆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者叫人民「魯蛇」
◆  經濟日報社論/推扣除額設限機制 避免一錯再錯







經濟日報社論/推扣除額設限機制 避免一錯再錯


2018-11-17 01:2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宣布暫停推動綜所稅扣除額調整規畫,主要理由是等明年5月後,檢討前一波「所得稅優化方案」實施對所得稅基的影響,再定奪進一步的改革,現階段只先調整因大法官745號釋憲所要求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薪扣)部分令人不解的是,如果前一波的所得稅改革夠「優化」的話,財政部根本無須擔心會破壞稅基。由此可知,財政部早就警覺到事態嚴重,匆忙之間,難有善策,只好把問題拖延一段時間。
然而大法官釋憲二年時限將屆,財政部要在立法院這個會期將薪扣調整案送院審議通過才來得及。據悉,財政部所擬「所得稅法修正案」內容大致底定,準備近日先送行政院審查。如同預期,為因應大法官釋憲的要求,財政部的方案是除現有的薪扣20萬元之外,新增訂幾項薪資可列舉扣除項目,未來薪資所得者可選擇核實減除增訂的可列舉扣除項目或薪扣20萬元計稅,二者擇一。
但我們要強調的是,將薪扣當做薪資收入的必要成本,固然是大法官犯下的「一錯」,但若鄉愿地以為只要增加幾項核實列舉項目即可符合釋憲意旨,甚或不顧此舉對稅制造成的傷害,顯然就是財政部未盡職責的「再錯」了。
回顧我國稅史,薪資所得特別扣除始於民國63年(1974年),採用定率加定額上限,雖沒有核實列舉項目,但從方法上看其性質與必要成本較為接近民國79年(1990年)後迄今,改為採單一定額扣除,再加上民國82年(1993年)起規定,薪扣與免稅額一樣都準用物價指數連動法調整,「應依所得水準及基本生活變動情形,每三年評估一次」明顯可知其性質已轉趨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的概念
隨後民國89年(2000年)、民國97年(2008年)、民國103年(2014年)及今年的調高金額,其修法理由都是為減輕薪資所得者的稅負,而非為取得薪資必要成本之故由此可知,或可說目前定額的薪扣為一種基本生活所需,或是一種減輕薪資者稅負的特別扣除,但不能說是取得薪資的必要成本,事理至明
財政部修正案所提可供薪資所得者核實列舉扣除的項目共有治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工具支出等三項,且減除比率各為薪資總額的3%由於是與20萬元薪扣二擇一,據估算只有年薪資超過225萬元以上者才會受惠,大約有10萬人
財政部前一波「優化方案」才剛對高股利所得者給予最高的減稅利益,如今又對高薪資所得者釋出更多的減稅優惠(約40億元),令人擔憂其對我國稅制公平性與所得分配的負面傷害
日前公布的資料顯示,105年度綜所稅所得總額超過200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竟然有188戶分文不用繳稅,是五年前的四倍,其中甚至有所得超過2,000萬元卻免繳稅這些都是因為扣除項目與金額設計不良所造成,未來再添上這兩波改革,可以想見稅負分配不公的後果將更加惡化
面對此一充滿政治與專業矛盾的複雜情勢,我們給財政部的具體建議是:一、薪扣薪資必要成本脫勾,薪扣名目與金額不變,並將其納入納稅人權利保護法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之扣除項;二、准許薪資某些成本費用項目的核實扣除(可適度設限)或單一定率扣除,二擇其一;三、針對所得超過一定金額的納稅人可享受的扣除總額設定上限,且隨所得愈高其可享受的扣除總額愈少。
第一種作法可以為薪扣正名,且薪扣維持納保法基本生活所需之扣除項,可避免造成稅收損失;第二種作法不但符合大法官釋憲真正的意旨,更是回到各類所得計算必要成本費用扣除應有的一致作法;第三種作法則可立即為已被嚴重侵蝕的稅基流失止血,更可以適時抑止稅負分配不公的情況更加惡化。
尤有甚者,第三種作法所增加的稅收,遠足以彌補第二種作法所造成的稅損。如此兼顧多贏的建議,期待能成為蘇部長新上任後第一件為人稱頌的好政績。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者叫人民「魯蛇」


2018-11-16 23:2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副總統呂秀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副總統呂秀蓮在電視上批評韓國瑜政見空洞,還說「人生的魯蛇(失敗者)都靠向他了」。什麼樣的執政者,會把人民稱為「魯蛇」?
陳水扁時代,高呼「人民是頭家」;蔡英文競選時,也高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現在,眼看高雄可能「變天」,民進黨就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抹黑對手,甚至把「頭家」推倒在地,把變心民眾稱為「人生魯蛇」。民進黨不僅是標籤之王,還是冷酷大師
呂秀蓮自詡一生致力於捍衛女權和人權,她曾因美麗島事件入獄,也曾高高在上享受過執政的權力美味。誰料,到了關鍵時刻,她竟輕易拋棄所有平等、自由、人權的理念,把不跟自己同路的人民瞬間貶為次等公民、人生的失敗者。
當民眾正在質疑民進黨的政治實踐到底把人民放在什麼地位時,呂秀蓮的話一出,立刻就揭露了真相。對民進黨而言,人民從來不是什麼「頭家」,也不是什麼「主人」;它要的,只是跟在自己身後搖旗吶喊的「追隨者」。一旦有人覺醒了,或者不想再當它的啦啦隊,那麼你就一夕變成了頭殼壞掉的「魯蛇」。
的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難免會有失敗者。但政府的責任,不就是在減少人民成為魯蛇的機率,或者要拯救弱勢民眾使他們免於淪為魯蛇?民進黨不反省自己執政的不足,卻反而責備百姓變心,這正反射了它的不仁。
如果追隨韓流的都是魯蛇,那就來一次「魯蛇起義」吧!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把《通保法》當成自家百寶箱?


2018-11-16 23: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法務部公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正草案,放寬檢察官可調閱通信紀錄及使用GPS的權限,藍委批評這是空白授權、侵犯人民受憲法保障的隱私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在選前敏感時刻,法務部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簡稱「通保法」)修正草案放上國發會網站,對人民自由通訊權利大幅限縮;此舉,引發了憂心。民進黨數年前在「馬王政爭」時,以「維護通訊自由」為由堅持修法限縮檢調人員的監聽權如今執政,卻以「打假新聞」及「打擊犯罪」為由要回頭放寬檢調監聽權限這種把國家法律當成自己工具箱的態度,有什麼理念可言?
回看《通保法》修法的擺盪過程,就如同看到一面政壇照妖鏡,映照出政客「換位置就換腦袋」的醜陋。當年馬王政爭後立法院反馬勢力集結,為了保護柯建銘與王金平,原本運作良好的《通保法》被拿來祭旗,橫加修改,限縮檢調調閱通聯紀錄的權力,還訂出極具針對性的「黃世銘條款」,規定與監察目的無關的證據不得作為司法證據。政黨輪替不過兩年多,蔡政府就急急要把《通保法》改回原狀,這豈非滑天下之大稽?
當年的修法重點是:除非是涉及強盜、擄人勒贖、毒品等重罪,否則檢方調閱通聯紀錄,一律須經法官核准。但如此為個案而修法的結果,就是背離現實,弄得檢警偵辦其他犯罪案皆遭綁手綁腳例如黑道介入陳抗活動或電信詐騙案,即因通聯紀錄調閱困難而不易偵辦,犯罪者更形囂張
諷刺的是,民進黨於「馬王政爭」時成功以「保障通訊權」為由鼓動反通訊監察的民粹;但蔡政府全面執政後,法務部提出之《通保法》再修正草案,卻又宣稱與馬政府時代的版本「大致相同」。試問,這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還是原地打轉?或只在欺騙人民
這次炒作《通保法》的時機,挑在選前敏感時刻,也讓人感到「醉翁之意不在酒」。九月中假新聞議題甚囂塵上,內政部長徐國勇即聲稱修《國安法》不足以因應,政府也要修《通保法》讓檢察官可以調閱通聯紀錄從「打擊犯罪」的角度看,這可讓檢方多一項辦案利器但從「打擊政敵」的角度看,就是讓各機構「廠公」多了利爪。畢竟,相對於殺人放火販毒詐騙,「假新聞」算什麼重罪?若有造謠者,依現行《社會秩序維護法》由警方開罰或移送法院,或依「電信三法」開罰,皆已足夠!何況,檢方偵辦刑案都已分身乏術,還能有多少餘力打假新聞?除非自甘沉淪,充當執政者鷹犬
因此,也難怪在野黨質疑,蔡政府以打擊假新聞為由修《通保法》,其實是為趕上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前實施,以箝制言論、偵蒐反對黨,甚至將蒐集之情資轉為抹紅抹黑對手的籌碼。這並非無的放矢。去年賴揆甫上任即發生「中國新歌聲」在台大校園發生獨派學生與統促黨群眾衝突事件,賴清德當時即稱現行法制無法有效嚇阻黑幫犯罪,要求法務部等盡速研議修正《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與《通保法》。可見,行政部門「擴權」早已定調。法務部九月拋出修法方向,即曾引發質疑;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因而宣示:「選前不會推動爭議法案修法」。此話言猶在耳,法務部不僅上網公告,更限定討論日僅十二日,怎不啟人疑竇?
檢視《通保法》草案,更讓人心驚於新法爪牙之銳利。例如,新法草案認定,通信紀錄及通信使用者資料(例如信用卡刷卡紀錄、高速公路通行資料等)對人民隱私權影響輕微,因此沒有「法官保留」之必要。又如,政府擔心APP業者如LINE等不配合交出資料,因此課以電信事業電信服務範圍外的「強制保存義務」。如此,拿著干預電信事業、侵害人民通訊自由的大砲來打假新聞,多麼方便好用
在野時為了打擊政敵,民進黨便主張限縮檢調監聽權;如今執政了,又說為了「國安」必須放寬檢調監聽民進黨真的把法律當成自家百寶箱嗎

【即時短評】首都三腳督選戰 操作棄保已因緣俱足?

◆  【即時短評】首都三腳督選戰 操作棄保已因緣俱足?
◆  【重磅快評】美國操演就代表局勢緊張?未免自作多情

◆  【重磅快評】蔡英文為詹雅雯發聲 被網攻的北漂女孩呢
◆  【重磅快評】一心選舉助攻 中選會要當功臣或戰犯?
◆  【重磅快評】韓國瑜或陳其邁,誰解高雄魔咒與迷幻藥?
◆  【重磅快評】誰管20萬人命懸半空 普悠瑪調查報告選後再說?
◆  【即時短評】拿國寶政策買票也是「原來那個民進黨」嗎
◆  【重磅快評】政策買票命運難料:國寶南漂與宜鐵高架
◆  【重磅快評】豬隊友成群的台鐵還有救嗎?
◆  【即時短評】還在扯基本盤? 年輕人厭惡非藍即綠
◆  【重磅快評】「蜂蜜檸檬水」將流向何方?







【即時短評】首都三腳督選戰 操作棄保已因緣俱足?


2018-11-17 12:22 聯合報  記者周志豪╱即時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一早前往環南市場拜票,攤商相當熱情。記者魏莨伊/攝影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右)上午前往臨江市場掃街拜票,民眾送上蒜苗祝高票凍蒜。記者蘇健忠/攝影
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明天將舉辦「手牽手、護台北」造勢活動,姚文智上午召開「1118手牽手護台北,百工百業站出來」記者會,號召民眾一起走出來手牽手、護台北。記者徐兆玄/攝影


首都市長選戰三強鼎立,隨選戰進入決戰期,合縱連橫、棄保操作成勝負關鍵;但即使綠營有人與柯文哲暗通款曲,棄保客觀條件看似「因緣俱足」,但深綠集結反柯,藍營有「韓流」強喚支持者歸隊下,棄保恐怕知易行難。
棄保效應要發酵,首先是候選人之間要有連結性,讓選票可以流通;其次支持者可流通的候選人間氣勢要有明顯落差,相對於第三位候選人,兩人必須集中選票才有機會由獲集中支持者勝選。
以這次台北市長選戰主要的三個候選人來看,民國103年(2014年)高舉白色力量旗幟獲得勝選的柯文哲,因為支持群眾跨越傳統藍綠,是這次選戰可能的棄保效應下,唯一可能的受益者;除此之外,「棄姚保丁」或「棄丁保姚」都有難度。
選戰進入末期,柯文哲先是於婦聯會座談會上失言後自我修正;小野事件遭質疑綠白合作後,柯又表態力挺小野,讓自己綠光罩頂。再加韓國瑜吹起的「喚回藍軍歸隊」韓流中,柯文哲與藍軍選票間已畫上一堵牆,藍營已逐漸回流支持丁守中
為抑制藍軍歸隊讓丁守中勝出,柯文哲更加只能重回上屆市長選戰綠營禮讓格局,爭取綠營在這次選戰繼續支持,鼓動棄保成為選戰末期必打王牌,而這也是泛綠繼續維持在台北市執政權的最後選戰策略。
民進黨近日傳出,內部定調台北只要「丁守中贏不了」,對綠營就沒輸,棄保算計味十足,但府黨不承認,現在要鼓動的棄保對象又是綠營中反柯人士,結構上恐難有進一步成效。
延續民國103年(2014年)台北市長選戰格局,其實今年選戰一開始,綠營間就已發生「棄姚保柯」效應,這也是為什麼姚文智一路選選情始終艱困主因,現在力挺姚的,都是不願挺柯文哲,又投不下丁守中的綠營基本盤。
選戰末期,即使綠白合作默契讓柯文哲操作棄保已「因緣俱足」,除非民進黨高層明確確認,冒著讓民進黨在台北市基本盤崩盤風險,甚至造成分裂的外溢效應,台北市長選戰三角督格局,應會走到最後,最後勝負關鍵仍在藍軍歸隊情形








【重磅快評】美國操演就代表局勢緊張?未免自作多情


2018-11-17 11:45 聯合報  主筆室
日前舉行聯合操演的雷根號(近處)、史坦尼斯號(遠處)航艦。圖/美國海軍檔案照


先前連續兩天,國防部宣稱「沒有美國航空母艦操演」消息美軍第七艦隊就宣布,由夏威夷西來的「史坦尼斯」號航艦,以及才結束美日聯合演習的雷根號航艦,在一、二島鏈間的菲律賓海,舉行聯合操演。消息傳到台灣,頓時使國防部臉上無光
民間專家更引述相關網站等公開訊息,指出這場操演的地點,就位於日本本州東南方,還有兩架B-52轟炸機由關島起飛參演。好事者頓時解讀,這象徵美軍打擊兵力已經進駐足以威脅北京等中國大陸核心地帶的位置。更有人認為,這與台灣即將舉行的選舉有關
國防部的發言,固然是挖坑給自己跳;然而把局勢渲染成一觸即發,也是自作多情。
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編制有五艘航空母艦,其中一艘常駐日本橫須賀,另四艘母港都在本土西岸橫須賀是美軍唯一在海外的航艦母港,自民國103年(2014年)以來,就由雷根號航艦進駐。不過航艦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必須在港內整補,一旦雷根號返港,美軍就會由東太平洋調動一艘航艦西來,暫時頂替西太平洋乃至印度洋的巡弋任務。
美國現役航艦僅11艘,分散在全球各地,平日在海上活動者約半數,並非經常可以碰面,因此一旦航艦打擊群在海上相遇,幾乎都會順便進行操演舉例而言,此次史坦尼斯號由華盛頓州的母港出發時,在夏威夷附近遇到卡爾文森號,雙方也實施了聯合操演。難道中太平洋目前也局勢緊張?當然不是如此。
美軍新聞稿也提及,相關操演通常搭配西太平洋地區航艦的接防而舉行,民國106、105、103、101、98、96、95、90年(2017、2016、2014、2012、2009、2007、2006、2001年),美軍都在亞太舉行航艦聯合操演,其中去年還出動三艘航艦,民國101與90年(2012與2001年)的操演範圍,甚至包括南中國海。長遠來看,美軍的航艦聯合操演,次數有逐漸密集化的趨勢這反映中共軍力愈來愈強,美方也相應加強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
因此,若問美軍在亞太海域操演,有沒有「秀肌肉」的成分?答案當然是有。但從操演地點、規模等客觀因素判斷,可知其仍是一種例行性表態。以近日北京與華府關係來看,並無特別升高緊張的事件發生,實在很難看出,這場操演有多大的針對性。
真正值得國人深思的,反而是先前雷根號打擊群,搭配日本自衛隊在琉球附近水域舉行的「利劍」演習。這場演習當中,雷根號上的一架F-18戰鬥機,因為機械故障墜海;10月中旬,該艦也有一架MH-60直升機墜海。換言之,總機數約70架的雷根號,不到一個月就摔掉兩架飛機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台灣,幾乎可以預期結果就是:立委立刻要求軍方專案報告,國防部長鞠躬道歉宣稱改進,機場附近民眾抗議生命財產受威脅,PTT上一片譏嘲「國軍不意外」,社群網站出現各式爆料,政論節目名嘴紛紛討論「飛機老舊」或是「台灣附近有百慕達三角」之類話題......
台灣身處全球潛在火藥庫地區之一,社會大眾對於國防議題,實在不能說不關注;但是這種「關心」的方式,恐怕也很難謂之健康表現。

聯合筆記/外交也能業力引爆?

udn 論壇報

◆  灰濛的天 染不起五顏六色
◆  股市上萬點 散戶卻賠錢?
◆  一塊石頭也不還?日俄還有得談
◆  印太戰略翻轉 美算盤落空
◆  風光金馬55 看出陸片「影」響
◆  自我照顧 勝過蜂蜜檸檬
◆  好助攻與豬隊友
◆  聯合筆記/外交也能業力引爆?
◆  漫畫/南轅北轍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外交也能業力引爆?


2018-11-16 23:37 聯合報  蔡佩芳
美日副總統級經濟對話已中止一年,總共也只舉行過兩次。是否因為麻生失言爭議失去潘斯信賴而疏遠沒無法證實。左為潘斯、右為麻生太郎。 (路透資料照片)

美國副總統潘斯在期中選舉後,做為川普代理人本周進行首次亞洲訪問。潘斯首站訪問盟友日本,安倍破格禮遇,罕見的以總理對副總統等級發表聯合聲明,當焦點都集中在美日經貿談判、對中戰略的磨合,副總理麻生太郎角色悄悄消失。
這固然與安倍直接接待潘斯不無關係,但朝日新聞一篇報導指出,麻生因為希特勒失言爭議,已經失去了潘斯的信賴,儘管潘斯仍禮貌拜會麻生,但不願與麻生舉行經濟對話
希特勒失言爭議發生在去年八月底,麻生在橫濱舉行自民黨內自身派系「麻生派」的議員研修會演說時提到,立志成為政治家的動機無所謂,重要的是結果,屠殺了幾百萬人的希特勒,就算動機再怎麼正確也是不行;只有為國民留下結果,才能成為著名的政治家。這番話被認為是為希特勒的動機辯說而引起批評,兩天後麻生道歉,收回發言。
潘斯是否真因此疏遠麻生,無人會證實真假。但事實是,自去年十一月,副總統級美日經濟對話已中止一年,總共只舉行過兩次。儘管潘斯多次表達對美日貿易失衡的不滿,卻對舉行美日經濟對話意興闌珊;也因美日經濟對話成果不佳,日本政府倡議另外創設美日部長級貿易協議(FFR)。為了取得更高的成果或彰顯雙邊關係緊密,提升對話等級或可理解,降級以對不免讓人諸多聯想。
麻生因為不修飾的發言已經惹過多次爭議,希特勒動機論是內部會議談話,連在日本國內的政治效應都還有限,顯示政治人物的國內發言在國際間同樣受到考驗。甚至因國情的差異,另一方對其言行的較真與關注遠超過自己的想像。
在野時候的發言甚至必須比執政更為謹慎。執政總有包袱,就像安倍為了迴避與東亞鄰國的衝突,約束內閣閣員不得赴靖國神社參拜,在野時言行往往被認為更能反映內心真正想法不只個人發言,基層民代的過激表現也會被視為黨高層放縱授意的演出
台灣不要自以為小,政治人物的發言他國政府都有關注。馬上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往往選舉近了政治人物講話也辛辣了,小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以為不過是對內發言,實則在他國的形象與可信賴度已在未察覺間消耗。當業力爆發在外交上,真是難以承受之重









一塊石頭也不還?日俄還有得談


2018-11-16 23:47 聯合報  汪哲仁/研究人員 (菲律賓)
日相安倍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十四日在新加坡會談,會後安倍表示雙方達成共識,將加速簽署和平協議的談判。 (路透資料照片)

日本首相安倍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十四日在新加坡會談,會後安倍表示雙方達成共識,將在「民國45年(一九五六年)日蘇共同宣言」的基礎上,加速簽署和平協議的談判。
這是繼九月普亭拋出兩國在沒有前提條件下簽訂和平協議建議後,兩國關係最重要的進展。然而類似的承諾在談判中並非第一次出現,民國90年(二○○一年)普亭與日本總理森喜朗簽的「伊爾庫茨克聲明」也有類似承諾,而民國86年(一九九七年)葉爾欽總統與日相橋本龍太郎簽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協議」,甚至規定雙方須在二千年前解決和平協議的簽署,但這些最後均無疾而終。
此問題延宕七十年未解決,主要是日本政府堅持和平協議簽署必須在同意「四島一併返還」後;而俄羅斯在「共同宣言」中僅同意,在簽訂和平協議後,進行齒舞群島與色丹島返還談判。
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安倍重新執政後採取的對俄策略,主要是以經濟合作、人道協助與文化交流為主,避談領土爭議,雙方關係逐漸提升。雖在民國103年(一四年)克里米亞制裁事件後關係降到谷底,但安倍努力擺脫G7集團壓力,他與普亭在民國105年(一六年)五月於索契進行非正式會面,奠定了兩國進一步合作的基礎。
雙方領導人雖同意互惠合作,卻有不點破領土爭議默契,近年來原島民回島祭祖與北方四島經濟開發潛能探勘有明顯進展,安倍希望透過合作來加強雙邊信任,降低解決阻力,但未來仍有不少困難須解決。
首先,美國在仇俄氛圍下,是否願意讓日本與俄國修好,有待觀察而俄羅斯也害怕若北方四島歸還後,美國勢力將透過美日安保條約染指鄂霍次克海,讓千島群島不再是俄羅斯遠東本土的緩衝區
其次,雙方國內均有領土不能割讓的民族意識例如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野上浩太郎在新加坡會後重申,日本要求解決領土歸屬需先行於和平協議簽署態度並沒有改變;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東方問題專家塔夫羅夫斯基教授接受訪問時表示,俄羅斯不會將任何一塊石頭還給日本,雙方領土問題可能僅能夠透過另外一場戰爭來解決。
可見,雙方共識只是另一輪談判開始,還有無數的談判考驗雙方智慧。







印太戰略翻轉 美算盤落空


2018-11-16 23:43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APEC高峰會儼然成為中美兩國競逐區域影響力的戰場。圖為美國副總統潘斯。 (美聯社)

川普高度寄望用以圍堵遏制中國崛起及其南海絲路的「印太戰略」,在這次APEC高峰會被翻轉成為可與「一帶一路」相融共榮的「印太願景」,大大和緩了美中冷戰的劍拔弩張氛圍。
「印太戰略」最早由安倍於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提出,冀望能由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主導,整合太平洋至印度洋地區國家,基於共用法制和市場經濟等價值觀,展開經濟和安保領域的務實合作;其政策意涵的潛台詞,是對中國構成有力牽制
美國歐巴馬政府在民國102年(二○一三年)針對中國大陸快速崛起,推出「亞洲再平衡」和TPP對抗中國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但是川普上任後即退出TPP,轉而取安倍「印太戰略」構想強力抑制中國崛起。
先是在今年六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闡述「印太戰略」的五大原則與四大手段,在地緣政治上,強調維繫海上主導地位,以遏制中國海上崛起;在地緣經濟上,則是加強與區域內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以沖銷中國日益提升的經濟影響力。
不過,早在川普呼籲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之先,日本和印尼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政策思想。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是第一個推動印太區域政策國家,同樣聚焦與日本、印度和澳洲接壤的太平洋和印度洋間三角區域。
印尼於民國102年(二○一三年)首次公布「印太戰略」藍圖,其次才是日本安倍,最後則是川普。印尼的政策強調包容性,不同於日本和美國希望遏制中國在南海影響力跟軍事勢力,印尼模式以區域合作為基礎,以東南亞國協維持團結的手段而發展其所謂的「印太戰略」,具有高度包容性和全面性,並對參加民國100年(二○一一年)東亞峰會的所有國家開放,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印尼模式可與習近平一帶一路共存共榮,而非互抗遏制
日本政府也認為「印太戰略」會讓國際社會產生「打群架」對付中國的感覺,也會使中國嚴加警惕,反而帶來區域政經的動盪變數。
安倍十二日表示,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願景,希望「印太戰略」參與國,攜手向國際社會釋放強有力的正向信號;他也於十四至十八日訪問新加坡、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宣傳相關願景構想。接著安倍在中日印等十六國參加的RCEP峰會和APEC峰會,改以「印太願景」爭取東協親中國家之贊同,以構建亞太區域整合自由貿易圈。
由於東協有些重量級國家並不認同「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必須互相對抗的構想,這也是為何安倍政府要將抗中的「印太戰略」翻轉成為和中「印太願景」。
因川普拒絕親自出席這次APEC高峰會,以致印太戰略在APEC及東亞高峰會中被翻轉,應該也是美國副總統潘斯此行代表川普與會絕對始料未及之事








風光金馬55 看出陸片「影」響


2018-11-17 00:02 聯合報  王長安/資深影評人(台北市)
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主席李安(左)與評審團主席鞏俐各自比「5」手勢,呼應邁入第五十五屆的金馬獎。 記者侯永全/攝影

第五十五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將在今天舉行。大陸名導張藝謀、婁燁、姜文、畢贛,演員周迅、鄧超、孫儷、徐崢、趙濤都聚集台北金馬盛會,評審團主席鞏俐也來台一周進行審片,甚至日本名導岩井俊二也出席大會,盛況空前
至於入圍影片,台產國片除「誰先愛上他的」入圍八項外,全是陸片的天下;香港影片缺席倒是令人遺憾張藝謀新創作的「影」,應該是自「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頗受爭議後,另一部相當有創意及創新之作。片中鄧超一人飾兩角,演出一場庶民人性與君主權謀的爭戰,全片影象呈黑白的低調畫面,有如國畫山水畫的精緻,雨水不停的飄盪,也有如雲門舞蹈水之美;鄧超與孫儷演出出色,特別是鄧超一人飾兩角有令人驚豔的表現。如果出現由鞏俐頒獎給張藝謀的合體,那真是世紀圖像
台產國片可能在影片及演員獎項勝出的「誰先愛上他的」,是徐譽庭的自編自導處女作這片先前已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影片、男女主角獎男主角邱澤及女主角謝盈萱最有可能將角逐的演員獎項留在台灣。這部影射同性戀的黑色喜劇將一家四人關係有荒謬的呈現但卻不脫離寫實,男女主角的表現在誇張中有人性的喜感,特別是謝盈萱的舞台式表演喋喋不休中又有中國女性的特色讓人注目,片中也將漫畫插入劇情中,是相當大膽的嘗試卻有不錯效果。
今年金馬獎參加的來賓,還有影后劉嘉玲,桂綸鎂,舒淇,惠英紅,影帝劉德華,洪金寶,張震及「瑯琊榜」胡歌等人,以及歌手王力宏及莫文蔚的開場及壓軸演唱,真可謂華語片巨星雲集的電影嘉年華,相當值得期待。






灰濛的天 染不起五顏六色


2018-11-16 23:52 聯合報  衣若蘭/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台北市)
反空汙救藻礁大遊行,群眾貼著印有賴揆語錄的貼紙,表達對執政黨承諾跳票的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下周六即將舉行地方縣市長、議員與村里長選舉及十大案公投,涉及性別認同之公投議題,已有簡易版的圈選「指南」,在社群網路上瘋狂轉發;然而,台灣的生態永續與人民健康,卻從來不是各項選舉會提出來檢討反省的主題
各政黨與各層級候選人長期以來只需操弄各種認同(從省籍到統獨,現在又增加性別),或利用悲情、憤怒來左右選民,多麼容易與廉價,根本不必端出什麼實質改變環境汙染的政見「牛肉」
當前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島內意識形態相左的同胞,也不是對岸的文攻武嚇。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沒有意識到我們所居住的島,正面臨環境生態的破壞、人民健康正受空汙的巨大威脅我們對自己周圍環境長期遭到以「開發」為名的財團剝削、以「發展」為名的錯誤政策綁架,而渾然無知
政商不公開攸關環境的訊息,選民也從不關心。我們還在看廿年如一日、粗製濫造的談話性口水節目,看著藍綠陣營如孩童般,互比誰的造勢大會人數多、指責誰的民調是作假等戲碼。我們心中的「顏色」似乎比是非真相都還重要,我們總戴上有色眼鏡來看待不同意見我們還在各種人物與論述中積極先找政治顏色,再決定是否同意
當前最大的敵人,在於能源政策、環保議題也被政治顏色所籠罩,不論島內天空已多麼灰濛政黨輪替是台灣民主政治的象徵,可惜藍綠情結廿年來仍很難化解,在某些方面甚至成為進步的阻力。例如有些親綠的環保人士,對民進黨政府通過興建深澳燃煤電廠時,卻默不吭聲本次公投七、八、九案基本上是反空汙、反興建燃煤電廠與反核食的理念,這些朋友卻傾向不理會或選擇不同意,難道只因那是國民黨的提案
同樣的,不少親藍人士號稱反空汙,卻支持「以核養綠」公投,未深究這個提案涉及的能源配比中,燃煤發電比當前規畫還高出十%,實際上跟國民黨反興建深澳煤電廠的概念相左。
中央與地方對於誰可以關掉高雄早過除役年歲的興達燃煤電廠,互踢皮球日前甚至有立委質疑中研院開發的空氣盒子,研究基礎並不完善,顯示的空汙指數造成民眾恐慌,揚言要刪預算而愛護環境的民眾,除了選擇日常戴口罩、淨灘減塑與資源回收外,並不具備基本檢視候選人環保政見的習慣與能力
如果選民不關心環境議題,如果關心環境議題的人不當「選民」,就沒有力量面對政商勾結下,台灣生態汙染、極端氣候、全球暖化的難題。愛護台灣,是否該立即成為監督環境正義的公民?不斷質詢各層級候選人對鄉里的環境改善、對縣市環保的監督、對中央能源政策與生態的立法。否則政客永遠不須對環境有任何改善的作為,只要繼續輕易操弄政黨顏色或將對岸做不同方式的解讀和運用。
不緊迫監督政治人物,環境只會更惡化。有智慧的選民,您的這一票不是為藍綠,您的這一票是關乎台灣的永續與人命!期待這次選舉,是環保議題終上選舉議題檯面、選民養成體檢候選人環保政見的轉捩點







自我照顧 勝過蜂蜜檸檬


2018-11-17 00:00 聯合報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台南市)
吳蕚洋在市長辯論會上大力推廣蜂蜜檸檬,並清唱「愛江山更愛美人」,意外造成一股風潮。 圖/摘自聯合影音網

最近蜂蜜檸檬因為台北市長候選人辯論會而暴紅,先不論飲料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以每年平均就醫次數來看,台灣人的自我照顧能力的確不足
最近我在授課時,比較了一個數據:台灣人平均每年看健保的次數是十五次,而美國人只有五次這個數據顯示,美國人不喜歡隨便上醫院,也很重視學習自我照顧與保健。當然,這可能和美國醫藥收費較高有關。
在美國生病,病人可先打諮詢專線,先學會自我照顧技巧,看症狀是否減輕,不須馬上到醫院。這種自我照顧技巧,在美國廣泛運用在感冒、疲勞處理、糖尿病、背部護理、氣喘護理、過敏教育、高血壓及男性女性的健康問題。這些預防及自我照顧的學習,也幫必須替員工出醫藥保險的公司省了不少醫療保險花費
美國賓州的一家製造公司,它讓員工學會自我照顧技巧,一年內省了廿四%的醫療費用美國科羅拉多的衛生事務處也指出,每花費一美元學習產前保健,就可以減少至少九美元的產後照護
台灣健保是論量計酬,大家迷信大醫師,造成教學醫院人滿為患,但病人量多,健保局又會將點數打折,其實是種惡性循環。民眾其實可以選擇家附近的診所,也會有良好的醫療服務。
美國民眾第一線服務的都是家庭醫師,讓一位醫師服務數百個家庭,若大家能做到自我照顧與保健,省起來的醫藥費可以抽一部分讓醫生當獎金,所以美國醫師比較強調疾病的自我照顧與預防
候選人鼓勵喝保健飲品替大家省健保費當然很好,但是要有科學根據來佐證;民眾平時也要學習自我照顧,不但可以節省健保花費,也不必吃一大堆化學藥物而傷身

王正方/言論自由最珍貴 不可踐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言論自由最珍貴 不可踐踏
◆  林中斌/美軍將撤離阿富汗
◆  馬凱/一個total solution—點土成金脫胎換骨
◆  李清志/諾亞方舟、飛機墳場、最美競選總部… 桃園另類景點探險
◆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  楊志良/為誰效忠?

◆  薛承泰/民進黨的寒流 國民黨的罕流
◆  葉銀華/台灣股市何去何從?
◆  周行一/利他利己改善少子化
◆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  趙春山/馬習會3周年回顧:啟動兩岸領導人會晤的3把鑰匙
◆  洪蘭/豬是被罵出來的
◆  盛治仁/川普太多,林肯太少

◆  王健壯/更高的忠誠是什麼?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王正方/言論自由最珍貴 不可踐踏


2018-11-16 23:34 聯合報  王正方(電影導演)(作者為電影導演)
蔡政府動員各機關卯勁打假新聞、假消息,雖遭各界乃至負責配合的公警基層批評,仍不改其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為有人傳播「假新聞」,造成某些候選人選情不利,這說法能夠成立嗎?此語也暗指選民無知,難辨真假,誤信「假新聞」,投下錯誤的一票。
「假新聞」一說並沒有大眾都接受的定義,誰有權力確定一則新聞的真假?然而持假新聞之說的人理直氣壯、大力抨擊「假新聞」危害了民主。是因為美國也在吵這個假新聞議題?數十年來美國老大一直是台灣的楷模,跟著山姆叔叔走錯不了。
美國川普總統極端厭惡自由派媒體,動輒惡言相向,指責他們報導假新聞,是人民的公敵川普只看福斯電視台新聞(Fox News),該台的政治立場與川普完全吻合。該電視台報導:參加川普就職典禮的人數多到破紀錄。有電視台將歐巴馬就職與川普就職大典的空拍照片並列,川普的就職典禮,處處人丁稀落。「假新聞」的指控,只是以主觀意識形態,借題發揮而已
川普不時以「假新聞」攻擊媒體,但僅限於在推特上作驚人之語,發揮個人言論自由川普尚未有壓制對付「假新聞」的實際行動狂傲如川普,也懂得言論自由的神聖不可侵犯
台灣亦步亦趨緊跟美國走,在炒作「假新聞」上,青出於藍、猶勝於藍。行政院發布命令:製造傳播假新聞者,最高可罰鍰二百萬元、成立「行政院即時新聞澄清專區」,由官方來宣告什麼是「假消息、假新聞」、警政署成立「查緝假消息專責小組」,一經提告,警方立即依法偵辦國安局宣布監控臉書等公開網路社群,偵蒐具爭議性的訊息及情資;凡是「影響國家安全」、「詆毀元首」、「擾亂社會安定」、「扭曲政府政策」者都要受到調查。調查局鎖定追蹤的有臉書六大社群、新聞媒體網、某電視台節目,談韓國瑜的時段太多,取消赴高雄播現場,主持人休假。這些作法已嚴重違反言論自由的基本精神
某無黨籍政務委員對於「假新聞」說了話:「第一、行政院自已不要造謠,第二、若有片面訊息就快速澄清;處理假訊息的重點是言論自由的紅線不能踩。選舉期間若有意圖使人不當選的事情,《選罷法》有規範;破壞民主基礎的行為,應依司法程序處理。」
話說的在理。行政院本身是否說過假話、或保證不再說假話?球員兼裁判,自行設定「假新聞」的標準,就辦起案子來,就是在漠視人權。《選罷法》中有明文規定:散布謠言意圖使人不當選,依法偵辦起訴;若不滿意這項法令,就應依程序另立新法。輪不到行政單位設立體制外機構,手持尚方寶劍,一劍揮下去,上繳大洋二百萬元,這也是法治?
滿清初年,某名士在家中讀書,一陣風過來,吹亂了頁數;事後寫了首詩,其中有兩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好事者向當時的「查緝假消息專責小組」舉報:此人詆譭聖主,傳播假消息。隨即捉將官去,斬首示眾。
「文字獄」是封建威權時代最卑鄙的罪行,不能讓它起死回生「清風」若識字,當知有無數人曾為「言論自由」犧牲性命,切莫因一己私怨,毀掉世間最珍貴的自由

名家觀點/低淨值比族群 短打強棒



名家觀點/低淨值比族群 短打強棒


2018-11-17 01:22 經濟日報  林成蔭(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

景氣,未見反轉,持續趨緩。主計總處公布的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2.28%,代表國內經濟仍處於成長擴張態勢,這個數據較上次預測數低,主因消費成長不如預期,未來會不會繼續低迷,是重要議題。
台經院最新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2.57%,較7月預測值略為上修,但對民國108年(2019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為2.20%,並指出明年上半年若不是這麼好,可能還會面臨保「2」保衛戰。由於中經院先前公布的經濟預測,也是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將降至2.18%,顯見基期墊高後,未來台灣經濟動能力道有待加強,這也將影響股市發展。
國際政經環境緊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G20會議中碰面,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指出,G20只會談貿易框架,因此1月仍會將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由10%上調至25%,市場期待和解的大利多不易發生,可能發展是暫停新一輪對2,670億美元的大陸輸美商品課稅,這可以期待。
值得留意的是,原油價格由10月3日的每桶76.9美元反轉且快速拉回,到11月13日最低見到每桶54.75美元,最大跌幅達28.8%,由牛市轉熊市,原因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增產、制裁伊朗力道不如預期、傳統淡季、美國產量大增,避險基金配對交易平倉等,眾說紛紜
惟證諸歷史,油價突如其來急挫,後續常出現景氣收縮。民國97年、100年(2008年、2011年)原油價格都發生兩個月跌幅逾二成,前者隨後襲來金融海嘯、後者歐債危機加劇;民國103年(2014年)原油價格在四個月跌幅逾20%,短期影響不大,但10月美聯準會(Fed)停止量化寬鬆QE,民國104年(2015年)第3季新興市場股市重挫,資金流出,台灣景氣對策燈號由民國104年(2015年)6月到民國105年(2016年)3月出現歷史第二的「連十藍」。
歷史不一定重演,但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提高警覺,有其必要。
無獨有偶,台灣科技業大客戶蘋果,股價從10月3日每股233.47美元到11月14日最低每股185.93美元,跌幅也超過20%,股價「牛熊變色」,近因是新款iPhone銷售不如預期,真正關鍵應該是智慧手機成長進入高原期。
根據研調機構IDC報告,今年第3季度全球智慧手機總出貨量3.5億支,比去年同期下滑6%,市場買氣疲軟,事實上,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從去年到今年均呈現縮水,預估到民國108年(2019年)才有望恢復平穩增長。
硬體賣不動,對蘋果這樣的業界巨擘雖有影響但有限,因為其服務收入不斷增加,傷腦筋的是這幾年迅速崛起的智慧手機供應鏈,當總體量呈現飽和時,如何爭取留下大客戶訂單極其重要,降價是常見手段,難免侵蝕獲利,未來如大立光、台積電等能依靠高端技術取勝的企業,才能保住成長趨勢。
大盤修正後,適逢國內外政經環境多變,預期強勢可進入9,600~10,000點整理,弱勢將再下測9,400點,波動空間有限,資金可能流向相對安全的低股價淨值比個股,依11月16日收盤價計算多達575檔,可望成為業內短打標的。
金融股常成為護盤重心,惟金控業因全球金融市場10月大幅波動,加上新台幣貶值需提列所得稅費用,整體金控業獲利僅96.57億元,較9月下滑31.7%,銀行為主體的金控獲利較穩健,如兆豐金、中信金等低檔應是有限。 


林成蔭

財子學堂創辦人林成蔭,參與股海20多年,擔任過新光投信協理、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組合基金經理人,熟悉法人操作手法與動態。 個人奉行不賭底部、不賭頭部的穩健投資法,強調一檔穩穩的定存股,效果可不輸數檔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