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化:中國版vs.美國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597/web/ 

◆  聯合報社論/中央不能、地方能:珍惜上海的交流大禮
◆  聯合報黑白集/黃珊珊是手滑或心滑?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化:中國版vs.美國版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化:中國版vs.美國版


2024-12-19 02:42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化:中國版vs.美國版。路透


美國在12月初修訂了《出口管理條例》,將140個中國半導體行業添加到「實體清單」;中國予以反制也宣布禁止原物料包括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對美出口。美國一系列動作除了有遏華動機之外,更多的是持續自川普1.0時代以來的反全球化思維,川普2.0尚未上任,即宣稱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徵關稅,即是對反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

僅僅在大約十年之前,美國是全球最主張、最積極推動全球化的國家,一度甚至把全球化上升到一個道德高度,對一些全球化程度不足的國家施加道德壓力,但這麼全球化基本教義派的美國,何以從川普1.0開始改變了方向,從「全球化」逆轉為「反全球化」,拜登與川普、民主黨與共和黨雖處處不對盤,卻在反全球化上高度一致,甚至還去全球化及逆全球化,這其中演變的邏輯為何,讓很多人不解。

作為對照,中國大陸在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之前實行的不僅是計畫公有體制,基本與世界上所有的市場經濟體制不相往來,換言之,是一個反全球化的忠實履行者,但從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開始出現了轉變,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改革開放決定,可視為中國走向全球化的1.0。大約20年後,民國九十年(2001年)加入 WTO,可視為中國走向全球化的2.0,中國終於認識全球化的好處並開始認真擁抱全球化了;民國一○二(2013年),剛上任未久的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情況一如上個世紀的美國,不但自己堅定不移地全球化,還號召、鼓勵各國一同加入全球化的大潮流,這應是中國邁向全球化的3.0了。如果把中國跟美國對照起來,一個從原本的全球化發展為反全球化,另一個則從原本的反全球化轉變為支持及擁抱全球化,這其中,到底是什麼邏輯才解釋得通?

其實,邏輯就在全球化的邏輯中就經濟學理而言,全球化有三個邏輯,分別是優化配置、優勝劣汰和優勢互補。優化配置容易理解,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而全球化即是市場經濟從一國範圍延伸為對全球範圍的覆蓋,故全球化自然也確保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關鍵在第二個優,即優勝劣汰,市場經濟必然充分競爭,充分競爭必然會優勝劣汰,關鍵是誰決定誰是優、誰是劣?表面看是市場,但市場又憑什麼決定誰是優、誰是劣?憑的是誰有核心競爭力或誰的核心競爭力更強,有核心競爭力者或核心競爭力強大者勝出,無核心競爭力或核心競爭力弱者淘汰。

長期以來,美國幾乎在每一領域都擁有超強的核心競爭力,讓它在競爭中占盡優勢擊敗對手,所以那時的美國贊成並鼓吹全球化。但時至今日,美國在製造業上早已缺乏競爭力了,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美國製造業王國的地位就被後起的中國取代了。這即是川普看到的美國的危機,所以他要用關稅來保護美國本土的製造業,為此不惜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相反的,中國在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王國,說明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早已今非昔比,所以中國不畏全球化,反而力推全球化。

但同樣的全球化,今天中國的全球化和當年美國的全球化有一基本不同。全球化強調市場經濟,這一點,中國版和美國版並無不同;如有不同,是美國版的市場經濟需有更多及明顯的資本主義色彩,也就是一切為追求最高利潤,可以無視於公平與正義,因此,上世紀以來的美國版全球化,雖然帶來了全球經濟的繁榮,但同時也產生了國際間的貧富差距問題

以學術概念表達,美國版的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加帝國主義,美國是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受惠者中國版全球化則是市場經濟加社會主義,中國將與全球化的各國合作共贏從人類大歷史的角度看,這或許也是全球化從1.0版到2.0版的進階吧














聯合報黑白集/黃珊珊是手滑或心滑?


2024-12-19 04:14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17日針對考試院人事同意權進行投票,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在投票時卻在柯麗鈴同意、不同意欄位都蓋了章。黃珊珊(中)下午在開完黨團會議後,一語不發的走回到立委辦公室,事後在臉書為此致歉,並承諾往後會更加小心。 記者曾學仁/攝影


立法院就考試委員同意權投票,這麼簡單的事,在野黨竟有四立委投錯,令人匪夷所思。有人是首次當立委,這其實不成理由。最不可思議的是黃珊珊,她在同一個名字底下同時蓋下「同意」和「不同意」,使那張票變「廢票」。

黃珊珊投錯的這個人,是藍營和白營共同指名要封殺的柯麗鈴,是教育部前部長葉俊榮之妻,也是黃珊珊的「師母」。儘管黃珊珊的廢票未影響最後結局,柯麗鈴仍被拉下;但黃珊珊到底是不小心「手滑」,還是故意的「心滑」,外界議論紛紛。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臉都綠了,黃珊珊因此被罰款五萬,暫停出席黨團會議兩個月

這種罰法,未免奇怪。黃珊珊因政治獻金假帳風波,三個月前遭停止黨權三年,黨團副總召也停職,卻還保有立委資格黃國昌曾說「跑票要開除黨籍」,現在卻罰款了事,民眾黨黨紀彈性真大

黃珊珊的政治之路複雜,從新黨出發,途經親民黨,轉進民眾黨,卻不斷向綠營示好這些曲折,比姚立明猶有過之她被稱為「小英女孩」,在大選藍白合時從中作梗,斧鑿斑斑如今柯文哲仍繫獄,她已心猿意馬,連投出廢票都「演很大」,讓人側目。再下去,民眾黨還留得住她的心嗎?

在野黨最好開個投票訓練班,教大家如何精準投票。否則,如何鬥得過綠營?
















聯合報社論/中央不能、地方能:珍惜上海的交流大禮


2024-12-19 04:05  聯合報/ 社論
上海市副市長華源(中)表示,將積極推動上海居民赴台團隊旅遊。 記者季相儒/攝影


在賴政府三卡五卡下終於順利舉行的「雙城論壇」,落幕時,意外收到上海副市長華源帶來的大禮:恢復上海團客來台旅遊。此舉,也為因疫情中斷四年多的陸客來台觀光,重新打通經脈。對此,萎靡多時的國旅業者備感振奮,陸委會及觀光署也表示歡迎。更重要的是,兩岸藉由觀光恢復交流,有助化解海空機艦對峙的敵意與僵局。

上周一度傳出陸委會企圖封殺雙城論壇,但因會議已箭在弦上,最後僅封殺了一○二名代表團中的十一人,包括上海台辦主任金梅、副主任王立新及九名隨行媒體記者。據傳,主因是陸委會要求在開會期間與上海台辦代表私下會面,希望商談營救被捕的一貫道信徒之事,遭對方以「非自身業務」拒絕。陸委會一怒,便使出封殺金梅等人的絕招。此事陸委會雖已否認,但會前臨時封殺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僅如此,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也向台北市長蔣萬安喊話,希望他能藉雙城論壇向陸方遊說,幫忙解救三名被扣的一貫道信徒,包括去年在上海被捕的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海、陸兩會如此千方百計亂搭,除暴露自己已失去對岸溝通管道,難以行使其職務功能又把不相干的事務強加於他人,更是顢頇到極點。在這種情況下,華源依舊帶著善意,攜來開放上海團客的大禮。兩相對照,號稱民主體制的台灣高官,反而顯得專斷無能。

上海市為何把開放團客的消息選在「雙城論壇」宣布,而不是先行與陸委會或海基會私下會商?其中,除了層級與職位的「對等」外,主要原因是,台北、上海雙城的交流由來已久,雙方具有平等和互信的基礎,是個可以充分表達善意的場域,而不必擔心遭到片面放話、抹黑、打臉。事實上,民進黨政府對付在野黨或黨內異議者動輒謾罵中傷,政治上幾乎不可能與對手有平等、理性的交往。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市自然願意選擇在光明正大的場合釋放善意;何況,台北市有七成多的民意支持兩岸交流。

大陸福建省開放對金、馬小三通後,對我國離島的觀光經濟助益頗多,國內觀光業者莫不期待能迎來更多陸客。上海市有兩千五百萬人口,居民的經濟能力普遍更強,也更具國際觀。由上海團客先行,對台灣的觀光業自然是一個好的起點;對撫平兩岸日漸升高的仇恨值,也是個較謹慎的測試。當年台灣大規模開放陸客,因品質良莠不齊及旅遊業者壟斷行程,影響到本地民眾的觀光樂趣,社會上迭有怨言。如今,兩岸各經四、五年起浮沉澱,民眾心情已有變化,兩岸觀光由上海市民領頭重返台灣,是個有序開展的契機。對此,觀光業者要做好軟硬體服務,政府和民間要做好心理準備,才能迎來後續大陸更多城市的開放。

在賴政府各式的卡關阻攔中,華源帶來上海開放團客的好消息,是個意外驚喜。雙城論壇的多年積極經營,終於使「城市交流」開出花朵。這項「中央不能、地方能」的成果,並不是市長蔣萬安有什麼特殊手段或魅力,他只是積極保持溝通善意,低調承受不同政治壓力,設法讓雙城論壇開成;最後,終於在兩岸亟需的交流突破上扮演了角色。

華源這次宣布開放上海團客來台,當然經過中共中央的同意據稱,居間扮演穿梭角色的,正是這次被陸委會封殺的上海台辦主任金梅。陸委會先前一路貶抑、打壓雙城論壇,如今看到此會推進了它自己無力成就的任務,會不會感到有些羞慚?更重要的是,民眾看到兩岸政策五年繞了一個大彎仍回不到原地,應該驚覺:兩岸善意全在一念之間!






【專家之眼】誰先按?川普上任立即面對核武競賽的困境

◆  【專家之眼】誰先按?川普上任立即面對核武競賽的困境

◆  【專家之眼】川普高關稅政策奏效?
◆  【專家之眼】教改30年 為何壓力未減?









【專家之眼】誰先按?川普上任立即面對核武競賽的困境


2024-12-19 07:24  聯合報/ 高永光/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2019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越南河內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合影。(美聯社)


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2月俄烏戰爭擴大之後,為了嚇阻北約國家參戰及烏克蘭使用美國先進武器,俄羅斯總統普亭不斷威脅要使用核武器。這種發展使得國際社會重新擔心世界會發生核武大戰,核戰毀滅地球的陰影在後冷戰時代一度消退,但如今又逐漸成為籠罩國際社會的黑暗。

有關裁減核戰略武器、核彈測試及禁止核武擴散的國際條約,是上個世紀後半葉時期東西雙方,即美國與前蘇聯都認知世界禁不起核戰毀滅下的產物結果促成美俄雙方合作,除了裁減核彈頭,也裁減可以攜帶核彈頭的各種飛彈

但現在令人擔憂的是上述有關核彈測試、禁止核武擴散的條約並未正式生效,以致這方面的國際約束力並不存在,導致無法遏止中國超速發展核武、北韓多次進行核彈試爆,就連伊朗也傳出已經有足夠的核能力,將現有的核燃料轉換成核武器;因此,伊朗有可能加入全球核子俱樂部:美、俄、中、英、法、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北韓等9國之後,成為第10個核武國家,對美國、以色列及其他阿拉伯國家進行「核威懾」

川普上任後將立即面對的是一個可能更激烈的「核威懾」時代。加上美俄之間本來有《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簽訂,但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2月21日,俄羅斯宣布暫停執行該條約,雖然普亭並沒有退出該條約,該條約到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終止。也就是說美俄雙方是否使該條約繼續存在並執行,會是川普上任後馬上面對的難題

核武競賽所以對川普是個難題,一方面是有關 new START 爭議很多,不只美國內部無論民主或共和黨,都有人認為 new START 對俄羅斯有利,且無法限制俄羅斯新的核戰略武器,美方依約裁減下去,反而減弱了美國的核威懾力量;而川普本人則認為 new START 應該把中國拉進來,一起討論削減核彈頭及進行核查。關於把中國拉進來,其實有些不切實際,因為美俄各有約3,000枚核彈頭,各方推測中國現下約有300枚,就算超級發展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有可能達到1,000枚。不要說中國不願意加入核武裁減,普亭也認為如果要把中國拉進來,也應該把英、法也拉進來。不過,重點是川普肯不肯改變自己對 new START 的態度,給自己下台階,只和俄羅斯雙方談判削減或擴大到範圍更廣的美俄軍備管制?

川普的另一個難題是美國內部對於自己「核威懾」能力的弱化,從而強烈要求汰換舊的核武彈頭及設備。美國自冷戰結束後,在20世紀末及21世紀初,隨著美俄核武數量的裁減,有一陣子以為核戰世界毀滅的危機已經消失了,美國停止了更新的核武發展,21世紀以來美國停止了核彈試爆。因此,美國有關國安及國防部門不斷呼籲要給予預算更新及增加核武庫,經費預算的提出,總數從1.5兆到3兆都有人在說。

川普本人也數度批評國會,不該刪減軍備及核武所需經費。預計川普上任後勢需聽從更新、增加核武庫的呼籲,但難就難在他要一方面增加自己「核威懾」能力,卻一方面要求對手如俄方削減戰略核武,將會是「川普困境」。因此,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2月 new START 條約期滿,這個唯一可以限制美、俄不要進行核武競賽的條約,是否在談判後會繼續有效及執行,備受矚目!如果 new START 被棄置,核武競賽可能會回到冷戰時代,但會不會有過去的「相互保證毀滅」下的「恐怖平衡」,就很難說了!核戰爆發的世界毀滅機率,是否比冷戰時代提高了呢?

核武戰爭的世界毀滅,和手握核武按鈕的國家領導人性格有密切關係,北韓的金正恩曾發狂語說:「我的面前桌子上有一個按鈕,我隨時可以按下去!」川普聽聞其語後也發狂語:「我的面前桌上也有一個按鈕,但比金正恩的更大,而且這個按鈕更有效。」顯然在關鍵時刻金和川普都會選擇,按下那個啟動核戰的鈕吧!?

美國內部一方面有人呼籲要增強核武威懾力,但也有人擔心川普上台後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發動核戰;因為美國總統以三軍統帥地位,要按下核按鈕,只需他一個人做決定,無需獲得他人同意,換句話說,美國總統一個人可以決定世界是否被毀滅;最近就有2位國會議員聯名寫信給拜登,希望拜登能頒布行政命令,限制美國總統行使核按鈕的前提是,必須事先徵得國會同意。事實上過去國會曾有立法提案,通過法律限制總統行使核按鈕的程序,但一直沒有完成立法。想來美國人也擔心在川普統治下,可能的核戰毀滅的世界末日的來臨!






阿塞德垮台 美以惡人皆爭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597/web/ 

◆  阿塞德垮台 美以惡人皆爭功
◆  避戰第一步 從揭發真相開始
◆  非核、反中 台灣恐撞冰山
◆  李大維省思錄 如何因應川普2.0
◆  兩岸交流 莫操弄兩手策略
◆  兩岸對抗 削弱對川普韌性
◆  愛這片土地 源頭解決營建廢棄物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阿塞德垮台 美以惡人皆爭功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正在世人為美國總統當選人也是狂人川普即將上台而人心惶惶之際,位於中東戰略要地的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在反抗軍發動新一波攻擊十二天內轟然垮台,結束了敘利亞五十三年、兩代的殘酷家族統治。阿塞德總統出亡,在莫斯科獲得政治庇護。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 David E. Sanger 報導,對於敘利亞政權易手,美國和以色列迅速表示自己當居首功。

拜登總統和他的助理認為,因為他們不懈地削弱敘利亞的主要支持者,包括俄羅斯、伊朗和真主黨,所以阿塞德的盟友在他急需救援的時刻,沒有能夠或意願伸出有效的援手,因此是美國奠定了基礎,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和他的助理則講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他們說阿塞德倒台的唯一原因,是以色列殺死了真主黨領袖。內唐亞胡先稱這是「敘利亞崩潰的轉折點」;接著以色列官員指出,內唐亞胡不顧拜登政府的反對,下令發動這次攻擊,而拜登政府擔心追捕真主黨領袖可能引發更廣泛的戰爭。內唐亞胡進一步表示,如果他聽取了拜登關於避免「更廣泛的戰爭」的警告,阿塞德現在很可能仍穩居在他的宮殿裡。

要弄清楚這裡的真相並不容易,中東的歷史學家很可能會長期爭論,到底是什麼因素起了關鍵作用,尤其是推翻阿塞德的反抗軍本身

另一方面,如果說阿塞德的倒台有美國的因素的話,那也需要一段時間。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八月,歐巴馬總統即表示,阿塞德該「讓位」了,兩年後,他宣布阿塞德已經失去了所有合法性,「必須下台」。但美國沒有真正的計畫來推翻他,當最終發生時,政權崩解來得如此之快,以致美國情報官員對崩潰的速度感到驚訝。

有學者指出,美國的政策可能確實導致了阿塞德的垮台,但是「華盛頓多年前就不再關注敘利亞問題了」,最終還是靠敘利亞反抗軍發動攻擊,將他們從這個殘暴政權中解放出來

對拜登來說,他希望在敘利亞的崩潰上居功,旨在鞏固他在許多領域的政績。內唐亞胡正在國內面臨貪腐審判,以及對以色列政府為何沒有預防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哈瑪斯恐怖襲擊的質疑,力圖挽救搖搖欲墜的聲譽

因此,對於非常不喜歡對方,而處於任期末期的兩位政治人物來說,宣稱在敘利亞政權垮台上有功勞是無法抗拒的;這個政權一直是伊朗武器、金錢和影響的核心管道,並在內戰期間使用了化學武器。

另一方面,美國白宮發言人指出,拜登在總統選後對真主黨達成停火的舉動發出了嚴肅的信號,反叛軍一定注意到真主黨不再參與戰鬥這個事實。

當選總統的川普將如何改變做法?就在阿塞德逃離該國之前,川普發文稱,美國的策略應該是按兵不動。這種做法非常符合川普所宣稱的「美國優先」理念。

美國是在中東製造動亂,導致敘利亞爆發內戰、生靈塗炭,六百萬人民流離失所的「始作俑者」指控阿塞德是「敘利亞屠夫」的以色列,自入侵加薩以來已成「中東屠夫」兩國即將下台的領導人為敘利亞變局爭功,充滿反諷,也是世人的悲哀,當不會為歷史所忘懷。













避戰第一步 從揭發真相開始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俄羅斯國防部長說,「十年內恐在歐與北約開戰」。若德國前首相梅克爾的看法為真,出身經濟學的這位防長,並非主張莫斯科攻擊北約。他是警示,北約與美國的政經與軍事部署完成後,可能就會刺激、挑釁與誘發克里姆林宮先下手而惹出事端;如同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美國「玉成」烏克蘭極右派政變八年後,挑釁俄羅斯犯罪而侵烏快滿三年。

梅克爾近日出版回憶錄,根據記者的解讀,重點之一是「俄羅斯領導層竭盡努力,避免因烏與北約衝突」。這是合理的看法,畢竟北約海陸軍力對俄羅斯的優勢大於三比一,戰機優勢是十比一;北約應付長期戰爭的經濟能力也使俄羅斯相形見絀。《美國保守派》雙月刊主編 S. Maitra 半年前有書,遍觀史料、案例與俄之軍事行動,結論是莫斯科當國安受到威脅時才會使用武力制衡,其軍事目標是平衡地緣政治,欠缺占領土地的意願或能力。法國學者 E. Todd 說俄人口縮減,只求維護領土現狀,不是擴張。

克林姆林宮現在占有烏克蘭近兩成領土,剛好是證據,不是顯示俄羅斯要取人土地,而是支持前三人的見解:俄烏戰爭爆發一個多月後,兩國已在土耳其完成和平協議,俄撤軍而烏克蘭不入北約。彼時若執行,烏克蘭不再損失寸土;但英美當時出面否定協議,他們的目的近日再次顯現。美國防長說,「我們要弱化俄羅斯」;英國前首相強森上個月底受訪,承認「我們發動代理人戰爭」。

可能有人認定,梅克爾、Maitra、Todd 與更多有相同看法的俄羅斯專家,觀點並不正確,惟這不是重點。要處在於,假使傳媒不先入為主,而是一本初心,平衡呈現事實與意見的多種面向,是不是可能減少事後諸葛的悔之已晚?

美國在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入侵伊拉克,官方理由是該國擁有大量毀滅武器,華府必須先下手為強,不能肆虐後才出面收拾殘局。但美軍與北約若干響應國家派兵入內後,掘地三尺,未見武器。次年,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在五月與八月於十版與頭版向讀者道歉,表示不該沒有查核而誤信官方宣戰的口實,不該扮演說謊政府的喉舌。但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伊拉克國不成國,其後伊斯蘭國捲起的動亂至今沒有結束,中東、北非難民因鄉土遭破壞而大量湧入土耳其與歐洲,捲起排外浪潮至今。

同樣,就俄烏戰爭,西方主要傳媒幾乎沒有誠實轉載,遑論穩定、持續與不斷凸顯梅克爾等人的觀點;對於早在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入秋至今,一些半學術或銷量不大的雜誌,已經陸續揭露,也提供允稱詳細的證據,指陳英美在開戰後就阻止和談的過程,西方檯面上的傳媒也罕見報導。反之,對立於此的說法,卻自始定調至今:戰爭爆發當日,拜登就說這是「無人挑釁」而不必爆發的戰爭;去年此時,為了給予烏克蘭新的軍援六百多億美元,他說,「如果普亭在烏克蘭獲勝,他…會攻擊北約盟國。」

戰爭無法完全由傳媒挑動,但傳媒恪遵自己的行業準則,盡量多面呈現戰爭事實的兩面或多面、設法給予互斥的意見都有露臉的機會,也許仍可減少戰爭的發生機會。「歐洲委員會議會大會」十月一日表揚亞桑傑(J. Assange),指其是受白宮迫害的「政治犯」而不是危害國安的刑事犯他有一句名言:「如果戰爭起自謊言,和平也能夠從揭發真相開始。」如果這太樂觀,新聞界仍然理當用此提醒與敦促自己,敬重本業也是強化公信力的不二法門。












非核、反中 台灣恐撞冰山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


最近,兩件事顯示我國的非核與兩岸和平政策,需要急轉彎。

一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在清大演講「實現淨零排放之機遇與挑戰」,以鐵達尼號快要撞上冰山比喻全球暖化危機,因要從石化燃料轉往淨零碳排,還需要時間,但已沒有時間可浪費,需集眾力盡速掉轉船頭。

他又指出石化燃料造成空汙,天然氣的費用也十分昂貴,核能則乾淨與價廉。核電廠可控制而安全,核廢可處理。美國加州原要關閉最後一座核電廠,他向州長表達異議,後來該核電廠確定至少延役五年。

二是,陸生團來訪,有一人提到「中國台北」,旋即遭受綠營圍剿,之後參與雙城論壇的上海團就遭減人報復。

當前美國認為大陸即將侵台,要求我國軍購與兵役;外國人不解為何我國民眾生活如常而雲淡風輕?其實,兩岸一直交流而可和平共處,範例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的馬習會與我參與國際組織。但綠營總是恐共與反中,弄得海峽烏雲密布。可知事在人為,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列子》提到「疑人偷斧」的故事:有人丟斧,懷疑鄰居之子偷去,因他走路與臉神等均像偷斧者。但不久之後,他挖溝見斧,之後看對方就覺得其行為表情均不像偷斧者。寓言提示帶有色眼鏡者,「疑心生暗鬼」。現實例子就是綠營對於大陸的詮釋,總是從可疑與有害的角度過濾,難怪一無是處。

可說,人是認知的奴隸。綠營反核,看到的只是世界三大核事故,卻不知核能界知錯必改,至今沒有重蹈覆轍,再提那三事故只是自曝其短而不知與時俱進;又只看到核廢料,不知其量既少又不急著處理,因成本一直快速下降。為何綠營看不到核電的巨大優勢,包括上述朱棣文以專業看到的低碳與廉價?甚至,去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顯示,若非核而改用火電,則一年導致五千多因汙染而死亡的冤魂。

綠營無心與大陸和平共處,看到的只是對方缺點,也深具「迫害幻想」,不思兩岸實力日趨懸殊,只知追求船堅砲利與「草螟弄雞公」,毫無治國智慧可言。

一八五九年,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著《雙城記》,藉由巴黎與倫敦兩大城故事,揭露法國統治階層的黑暗面,引發眾怒促成法國大革命,當可給綠營借鏡。














李大維省思錄 如何因應川普2.0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李大維(作者歷任外交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正值川普第一個任期。本文摘錄自李大維撰寫中的省思錄。)
國家安全會議前秘書長李大維。本報資料照片


對於川普總統第二任期,許多人都認為是不可預測的領導,也讀到很多悲觀的看法,然而從實務視角,至少未來四年還是必需與川普領導的政府交往,促進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

個人看法不同,從他的書中思維,以及競選時期的言行來看,其實是有一貫性。尤其是他的第一任期與蔡總統任期大半重疊,我方與其政府交手互動可稱頻繁。

川普相信直覺,不信傳統研究機構和官僚體系長時間累積、整理的「智慧」,他懂得如何操弄、應付對手,常故意以「霸凌」姿態恐嚇對方,「出招」不按牌理,擾亂對手思緒,但他深知底線及理性為何。多要的,就是多賺到的,這也是與商人進行交易時的基本思維。

川普的交易風格非常簡單、直接。他把目標設定得非常高,不斷向上推進,大部分時間也能獲得想要的價格。他也懂得虛張聲勢、製造新聞,認為這是「免費廣告」,而人們喜歡被雄心壯志的人帶動。他會「施壓、施壓、再施壓」,不惜冒犯對手,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他也坦白表示:從來不稱自己是高尚的人。

川普總統是位跳脫傳統框架的領袖,不能用傳統外交方式來衡量他。如果有人擔心「台灣」被交易掉,可能太低估他的「先天稟賦」(川普用詞),也太小看自己的實力本錢,更高估可能買方的底氣。

首要策略 有管道上達天聽
我方首要策略,是與川普總統、親戚、親信有直接管道,能上達天聽,蔡總統任內也曾經做過,也確實讓川普總統閱讀她的親筆信,並委由負責貿易的閣員考慮,但該君意志強烈,從事後之明思考,我方提出的建議並不符合美方政府當時思維。

在蔡總統堅強意志力推下,在本年十二月,總算是在賴總統時,看到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的初步成果

中美關係牽涉結構、意識形態、動機、利益不同,衍生許多待雙方領袖解決的問題,遠遠超過我國,而雙方元首會面時間通常有限,從國際到雙邊都有許多猶待尋求解方,或至少是諒解的議題,從國際外交、商業、科技、軍事、文化交流、氣候變遷、芬太尼毒品、非法移民等,可謂族繁不及備載。

台灣議題存在已七十多年,絕不是容易解決的,也沒有台、美、中三方可達成共識的良方。因此,如何讓台灣相關議題,避免成中方迫使川普總統放在談判桌上的籌碼,是我方在政策上必須要深刻思考規避的。

商貿溝通 請企業助力政府
第二項需補強的是與商務部、貿易談判總署、財政部的溝通管道,因為所涉專業,過去多由經濟部駐美同仁及委託的公關公司進行,可是層次不夠,難達決策高層。當然川普第二任期對解決貿易逆差、增加關稅、投資美國等,都是難解的優先議題。

美方高層也都是總統親信,貫徹意志仍屬必然,而這些人多出身國會、華爾街、矽谷公司高管、律師,嫻熟談判與交易,應對十分不易可能最好的辦法,還是要請具有比較優勢的我國廠商,如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鴻海等已經布局美國的公司,在業務繁重之餘,給予政府臂助。另外,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包括外資大型投資銀行在華爾街有聯繫者,也可妥為協力。

善用人脈 更深入實質交往
第三也是我們的強項,繼續與現有體制維持更深入、實質的交往、溝通。行政部門中,我方在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等部門深耕已久,建立不少人脈,如何在新政府政策指引綱領下,與這些揮之不去的「深層政府」打交道,仍然考驗我們第一線外交人員。所幸我們的底氣是足的,這也是數十年來代代傳承的成果。

立法部門可能是我們對美工作最值得國人引以為傲的層面。台灣的民主、多元價值與超過半世紀國會聯絡的優良傳承,建立起恐怕僅次於以色列對美的國會關係,從四十五年前的《台灣關係法》,到近年來有法律拘束力的友台法案,莫不是國人共同努力建立的堅實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為基礎得來的。民主國家領袖能忽略「深層政府」的建議,但不能置國會意見於不顧,此點更是在處理台、中、美關係上,我們擁有的相對優勢。

從關稅、貿易逆差、匯率、赴美投資設廠,都是我方政府與民間必須面對的多場硬仗。如何談判、交易、妥協,都極為不容易,但卻是不可避免,相信必已有準備。然而,增加對美軍事採購,還是應該思考如何以增強實質嚇阻能力為核心目標,主戰裝備固然重要,也要考量現代科技如人工智慧等進展,這對文人領軍的政府,會是極大考驗。

台灣議題 避中方與美攤牌
川普曾提過,對付流氓的唯一方法是,必須將敵人打趴,反擊到底。他也曾說過,中國領導人知道他有多瘋狂。由此觀之,川普二.○可以是契機,台海可以有四年的和平,而不是危機。自然操盤手也要有智慧,懂得如何趨吉避凶,才能成為贏家。

面對川普二.○的四年總統任期,只能因勢利導除了應該細讀他的著作《交易的藝術》,也應再去看《教父三部曲》,尤其是教父克里昂的角色,所有在道上的人,都需要尋求他的庇護。

我方可以完全掌握的,就是避免中方領袖認為有必要與川普總統攤牌,逼白宮就台灣議題與中方進行交易談判。每次中美峰會,都難免談論到台灣,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即可預見會有雙邊峰會,美方通常不願主動觸及,但中方不可能不提。如何不讓該議題被視為最主要核心議程,占據寶貴會議時間,考驗我方智慧。

個人還是相信務實主義大師摩根索對政治領袖的忠告:對不同政治行為的後果予以權衡、考量政治後果,就是「審慎」(張忠謀先生翻譯成:智慮),也是政治中最高的道德













兩岸交流 莫操弄兩手策略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彭士剛/自由撰稿人(屏東市)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順利落幕,不但簽署兩項合作備忘錄,最大亮點莫過於上海副市長華源宣布將積極推動上海團客來台旅遊,不僅振奮了低迷許久的台灣旅行觀光產業,也對兩岸和平有著積極正面意義。就在雙城論壇落幕的次日,馬英九前總統率「大九學堂」學員訪問大陸,出席在哈爾濱舉辦的「海峽兩岸青年冰雪節」活動,還將赴四川成都參訪。

從前陣子馬英九基金會主辦的陸生團訪台交流,到近期雙城論壇順利舉行,以及馬前總統第三次率團訪陸,兩岸交流的暖風持續吹送,讓兩岸僵局似乎有融冰的跡象。雖然兩岸執政當局遲遲無法開啟對話,但通過地方層級的官方互動,以及頻繁的民間交流,在台海局勢日益嚴峻的情勢下,延續兩岸和平的火苗,仍是可喜之事。

賴政府雖然聲稱兩岸要「對等尊嚴、健康有序交流」,卻又頻繁給兩岸交流活動抹紅並設置各種障礙,且縱容黨籍立委及側翼大打認知作戰,凸顯出賴政府沒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既不願在重要的兩岸交流活動被邊緣化,又希望牢牢掌握兩岸交流的話語權。

既然賴政府無法與大陸對話協商,就應該珍視雙城論壇這樣的兩岸官方交流管道,並對馬前總統及在野黨推動兩岸交流持積極正面的態度,讓兩岸之間不斷堆疊和平善意,則恢復陸客來台旅遊及陸生來台就學,也就能水到渠成。

隨著川普2.0時代即將到來,還邀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出席就職大典。可知川普與拜登將有極大不同,台灣過往幾年的聯美抗中路線勢必要作出調整。在新局勢下,協商對話成為主旋律,賴政府應捨棄「抗中保台」思維,積極促成兩岸交流對話,避免被認定為台海局勢的「麻煩製造者」,而成為眾矢之的。

期盼賴政府能做負責任的執政者,未來能以大開大闔的態度對待兩岸交流活動,莫再操弄兩手策略,遂行其鞏固政權的政治目的。若賴政府不放棄「抗中保台」思維,不僅不利於兩岸和平,且在川普2.0時代的世界格局下,台灣恐將迎來更多未知的挑戰。















兩岸對抗 削弱對川普韌性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宋磊/博士候選人(台北市)


北市府經歷重重關卡,扛住中央政府的壓力,終於如願以償成功舉辦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當蔣市長說出「多一點漁船燈火點綴夕陽,少一點船艦飛機的喧囂呼嘯」,實是點出當前兩岸溝通對話的困境上海副市長華源宣布,上海方面將積極推動上海居民赴台團隊的旅遊路線,一定會包含台北市,同時又稱許多台胞已將上海做為第二家鄉,為此屆的雙城論壇注入更多的希望。

兩岸、外交與國防是總統的職權,賴清德總統的兩岸論述很大程度影響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然而兩岸官方已中斷聯繫超過八年,雖然在蔡政府前期,雙方依靠馬政府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政治資產保持聯繫,但自蔡政府到目前的賴總統,因兩岸路線始終無法回歸到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或是從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精神出發,導致兩岸無法正面交流。賴總統五二○就職時更直接說出兩岸互不隸屬,讓兩岸關係每況愈下。所幸在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努力奔走下,兩岸至今仍舊維持一定程度的民間交流。

在兩岸關係上,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應扮演支援中央的角色,但現實在於,我中央政府無法和對岸正面對話,也無法獲得陸方的正面回應,於是這些年來兩岸交流幾乎仰賴地方或民間團體的努力。這也凸顯當前政府在兩岸關係上力不從心的窘態,於是對所有兩岸交流,易出現負面話語或不願協助的狀況。

無論地方政府或民間人士多麼努力,就大方向來論,兩岸關係仍無法完全恢復對話與互動。政府與其堅持意識形態面對兩岸關係,不如正視兩岸民間殷切期盼交流的需求;大力恢復兩岸民間交流,才是和平、交流保台的務實做法。尤其川普將上任,幾乎確立未來四年,全球將陷入更多的不確定性;台灣若能穩住兩岸局勢,降低軍事對抗的風險,反而更能助長台灣面對川普的韌性。

















愛這片土地 源頭解決營建廢棄物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華健/基隆市海洋保育協會理事長(基隆市)


聯合報陽光行動專題「國在山河廢」揭露全台營建廢棄物惡意棄置問題嚴重,監察委員指為行政怠惰所致內政部國土署回應,將推動工地廢土、廢料源頭分流,棄土三聯單改成電子聯單,以及載土車全面加裝 GPS 等;環境部長彭啓明則提出增加土石方合法容量、完善追蹤管控流程、強化科技執法能力等解方。

營建廢料威脅台灣大地由來已久,儘管過去主事者也都重複提過類似解方,近年來出現的爆點和不堪程度,卻更趨嚴重、難解。這表面上看來,是對大地與環境的衝擊,實際更凸顯了整體上對追求永續的漠視。換言之,當今處處、時時喊著「愛這片土地」和各式各樣美麗口號,背後仍不乏唯利是圖,而非古人明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不肖業者與政客。

和任何廢棄物管理的大方針無異,解決營建廢料問題須從根本做起,在源頭減量。其中重複利用舊材料,加上回收材質,是重中之重。

減少營建廢料數量,可立即帶來的好處,諸如:減輕焚化爐與掩埋場負荷、創造在地再就業、為地方提供商機等,尤其當採取的是解構和特定拆除工法時。如此同時可為業者減免新購和棄置成本,減少整體建造計畫的開銷。而且由於減少了進口和擷取原生材料,也有利於環境和大地。

營建和拆除材料含有既大又重的混凝土、木建材、瀝青、金屬、(磁)磚、玻璃、塑膠、門窗水管等建築部件、樹幹、土石等材料。當務之急在賦予經濟價值,同時建立流通系統。

實際促進流通的落實包括:建立整體資源化系統,包括引進適用於現場的回收設備,建立供需資訊共享平台及建立更具效能的現場外回收系統;建立資源化績效計點評估標準,提供業者作為落實誘因,並積極輔導;盡速建立標準與規格,例如對於綠建築的核定,可納入回收材料,讓公部門可帶頭允許業者使用。

長遠之計,須在一開始選用材料和工法時,即以低碳、永續為本,進行規畫與評估,例如:盡量保留既有建築而不一定要重新建構、優化新建築的尺寸、在設計新建築時顧及能延長壽限、採用允許未來能解構且能促進重複利用材料的工法、採用替代組購技術、減少內部裝潢等。其中的施作細節,例如以螺栓等扣件繫牢取代焊接,以組合板、桿結構取代泥作等。

採取解構方式,小心拆解建築,以盡量保留可重複使用和回收的部件,可立即在源頭大幅減少營建廢料產生量。如此還可帶來回收大量建材以及為地方創造諸如對回收材料再製、加工等就業機會與經濟活動等好處。

掌權者愛台灣這片土地和追求永續,是不是真心誠意,便要繼續看這片土地的殘敗景象是否逐漸消失了。






陳國樑/財劃修法僵局 小心豬羊變色

◆  陳國樑/財劃修法僵局 小心豬羊變色








陳國樑/財劃修法僵局 小心豬羊變色


2024-12-19 04:31  聯合報/ 陳國樑(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根據「立法動態資訊網法案追蹤平台」,目前立法院財委會共有審議中財劃法修正提案十八件,其中四案已由委員會審竣,再加上逕付二讀的三案,目前共計有七案進入政黨協商流程。

面對諸多修法版本,行政院至今仍然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除表示不會提出行政院版修法草案外,各部會上下齊心反制修法,明槍暗箭齊發,試圖透過操弄民眾的認知,阻撓修法的推動。行政院如此「老神在在」,可想而知,一旦藍白聯盟通過財劃修法三讀,行政院勢必會提出覆議案反制。

根據憲法,行政院對於立法院三讀決議的法律案,如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核可,在決議案送達行政院十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過往,不乏有三讀通過的法律案,經行政院覆議而修法失敗的前例。事實上,財劃法雖然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紋風不動,其間曾經一度三讀通過修正。

民國九十一年一月,趕在第五屆立法委員就職前,台北市長馬英九透過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財劃法修正案,訴求把餅作大、擴充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的規模。由於第四屆立院國民黨籍立委仍具壓倒性多數,「台北市版」財劃法修正案迅速於一月十七日三讀通過

二月一日,新國會與新任行政院長游錫堃同時就任;二月六日,行政院會通過財劃法修正覆議案。二月十九日第五屆立院第一會期為了處理覆議案提前開議,在國民黨籍立委席次大減、泛藍陣營跑票的情形下,無法達成全體立委二分之一以上的絕對多數主張維持原案;行政院成功覆議,推翻了「台北市版」財劃法修正

回到當前,倘若藍白聯盟三讀通過財劃修法,就算行政院無法重演歷史、複製二十多年前覆議成功的經驗,也還可以請出撒手鐧-憲法救濟。

根據憲法訴訟法,政院可提請釋憲,並可請大法官作成暫時處分,在憲法訴訟作成判決前,暫時停止已經三讀通過法律條文的生效。今年中本屆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會職權修法,政院即是透過憲法救濟程序而翻盤成功。

綜上,既有過去財劃法修正覆議成功的前鑑,又有日前國會職權修法憲法救濟的經驗,難怪行政院胸有成竹,並不把在野黨團與立委的諸多提案放在眼裡。但要提醒賴政府的是,就政治攻防來看,的確可以有手段阻擋修法決議上路,但也同時會對於國家與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行政院版修法草案壓根不存在的情形下,各種不同版本的整合,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不會有共識的協商期過後,二讀會程序的開始,國會將掀起新一波、更加劇烈的腥風血雨。

面對國會政黨爭鬥引發的政治與社會紛擾,行政院明知財劃法修正攸關國家財政未來,且可預見強行通過修法將造成財政混亂,仍然堅持不提出行政院版財劃法修正案,因此必須負完全責任,承擔所有可能的後果。

從日本殖民統治、威權體制、戒嚴時期,到經濟起飛與民主化進程,台灣與南韓有許多經驗相仿;兩位目前在位的總統,也同樣面臨朝小野大的政治局勢。南韓在政治與財政僵局下發生的「快閃戒嚴」事件,也許並不會在台灣上演,但所引爆政局的激變與動盪以及南韓人民的憂鬱與不安,足足以為台灣當權者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