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減排 從內部碳定價做起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087/web/ 

◆  聯合報社論/交流當犯罪,歹徒論人權,變態的綠色正義
◆  聯合報黑白集/急徵「中共武嚇」
◆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減排 從內部碳定價做起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減排 從內部碳定價做起


2024-01-05 01: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淨零碳排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政府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訂出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碳排目標,之後國發會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12月宣布「台灣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氣候變遷因應法去年完成立法,將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且新增對排放源徵收碳費之法源基礎。除此之外,環境部也於日前提出碳費收費辦法,預計自今年起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2.5萬公噸的電力業及大型製造業課徵碳費。

在淨零的浪潮之下,碳定價機制備受矚目,若以簡易的方式區分碳定價機制,共分為直接碳定價及間接碳定價兩種。直接碳定價包括:(1)總量管制排放交易;(2)碳環境稅費;(3)碳信用抵換機制;(4)內部碳定價間接碳定價則包含燃料的燃料稅、貨物稅等。業者普遍對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碳環境稅費、碳信用抵換機制較熟悉,但對企業內部碳定價則相對陌生。

所謂內部碳定價乃指企業將排放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在企業內部訂定一個排碳價格,並向排碳的相關單位實際收取排碳費用。此一機制主要是透過收費的手段,讓排碳者減少排放,促使企業內部在碳排放上自我節制,進而推動更低碳的生產流程、研發技術,或重新調整內部供應鏈,幫助企業轉型,進而達成所設定的減碳目標。

根據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碳揭露計畫CDP)的報告指出,全球已有1,077家公司實施內部碳定價,並且有1,601家公司回報將在兩年內開始執行。另外,全球前500大企業也已有超過半數執行內部碳定價,產業分布則以電力產業及化石燃料產業居前兩名,而台灣亦有超過30家公司(如台達電、台積電、國泰金等)執行。可見內部碳定價未來將成為趨勢。

內部碳定價的方式非常多元,根據 CDP 的報告,企業使用比例最高的前三種,之一為影子價格:其應用方式為公司先為排碳訂定一個價格,並在公司內部進行投資分析時,把排碳造成的成本內部化,計入投資分析架構中的現金流負項,以令特定投資方案的淨現值內部報酬率計算時得以將碳排放納入考量。此種形式的特點,在於並不涉及真實金流變化,而是衡量若將碳排成本納入時,投資決策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內部碳定價之二為隱含價格:當公司為了達成低碳目標,會透過投資執行各種不同的減量專案,並計算這些減量付出平均單位減量成本,如友達即採用此一型式。之三為內部碳費:這種模式與國家層次的碳環境稅費運作機制雷同,重點在於給予受管制對象一個明確的價格訊號,讓它知道排碳所須付出的金流代價。公司在使用內部碳稅費向管制對象收取稅費時,多會成立專款專用基金,以提供低碳相關事務之用,故該機制可引導公司內部金流配置轉向低碳事務投資,以促進低碳轉型,如微軟即採用此一型式。

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亦將促成多種優勢。首先,可以改變公司內部行為並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次,有助於降低有價化法規實施後的風險,並強化企業競爭力;再者,亦有助於篩選低碳投資項目並促進企業永續經營;最後則可促進內、外部減碳政策溝通,以減少監管風險。

總而言之,氣候變遷因應法已經完全立法,不但把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也新增對排放源徵收碳費之法源基礎,而且環境部亦已提出碳費收費辦法草案,可以預見未來不只碳排大戶中小企業也將面對外界要求減碳的巨大壓力,是以建議企業應該積極實施內部碳定價。準此,一方面不但可以提升企業碳風險管理能力、強化自身的氣候韌性,另一方面亦可為落實政府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目標盡一份企業社會責任。












聯合報黑白集/急徵「中共武嚇」


2024-01-05 02: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防部近日突然公布3枚氣球飄越本島的資訊。圖/國防部


年紀稍長的民眾,應會記得國軍對大陸空飄物資與心戰標語的事。當年學子也都被教育,撿到來自對岸的傳單,趕快向老師或警察報告。

台灣海峽不過百餘公里寬,兩岸當年都利用氣球空飄進行心戰。夏天台灣氣球升空,自動「反攻大陸」;冬天輪到大陸放氣球「投奔自由」。如今兩岸已不用此戰術,但氣象單位每天仍須施放多枚探空氣球,同樣可能在季風吹拂飛越海峽。有些不受控的氣球,無法預判確實路徑,就算飄到對岸上空,也難有情蒐價值。

國防部每天都會公告台海周邊中共機艦活動,近日突然加入氣球,箇中「奧妙」不難想見。自然不乏「友好媒體」心領神會,大肆渲染氣球跨海飄至台灣上空,冠以「囂張」、「挑釁」、「入侵」等聳動標題

同樣道理,近日檢調紛傳查獲對岸各式滲透的消息,但若仔細閱讀其內容,會發現泰半雷大雨小。少數與現役軍人相關案件,涉案者只是涉密程度甚低低階士官兵,偵訊後都交保或直接請回。這顯示,這類案子的「含金量」,比被強扣四年的向心夫婦遠遠不如。

這一切措施的背後,自是大選將屆,對岸卻仍未發動大規模武嚇。執政黨期待的「大補丸」遲遲不來,只好濫竽充數,把氣球與小案拿來撐場面。要知道,為了延續完全執政,大內宣此時不能斷炊!















聯合報社論/交流當犯罪,歹徒論人權變態綠色正義


2024-01-05 01: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法務部在行政院會報告須加強查緝的五大境外勢力新興介選模式,將新住民列為首位,引發歧視新住民的爭議。圖為法務部。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王聖藜/攝影


法務部最近加緊查緝境外勢力介選五大模式,竟將「新住民」列為首位,認為他們是最可能從事介選的第一線嫌疑者。這種將整個族群鎖定為嫌犯的偵辦策略,不僅是公然歧視,也在製造社會仇恨,朝野政黨都認為法務部做法不當。正當國中生割頸案的餘波盪漾,社會對蔡政府過度保障犯罪者人權激烈反彈,法務部卻不斷以《反滲透法》上綱偵辦村里長赴陸交流的小案,又把新住民列為首嫌。蔡政府的人權天平,為何如此倒錯?

檢調部門近期以「中共介選」為由,大肆偵辦各地村里長赴陸旅遊接受所謂「不當招待」案件,共高達上百案,涉案人數超過兩百人,正式起訴近七十案。蔡政府如此大規模地對村里長動手,主要是今年尚無像「王立強共諜案」那樣的大型案件可資操作,因此選擇基層村里長下手,希望產生恫嚇作用,阻止「下架民進黨」的氛圍在地方發酵。

問題是,檢調祭出《反滲透法》的大刀,向基層村里長的尋常旅遊交流應酬開鍘,是一個正常政府的做法嗎?這些村里長自費赴陸旅遊,其間接受對岸台辦或統戰官員招待吃了一頓飯,或是在台商邀約的餐會上有大陸官員說了幾句統戰言論,甚至只是不經意間在「兩岸和平統一」的宣傳標誌下拍了照,都構成「被滲透」罪嗎?在村里長眼中,旅途接受招待不過是兩岸交流的「應酬人情」,要說他們就會甘願聽命中共協助介選,誰能相信?如今一頂叛國紅帽戴到頭上,誰又能承受?就算有人可能貪點旅費的小便宜,就能說他受到對方利誘犯罪嗎?

選戰正酣,蔡政府用《反滲透法》來對付人民,不僅村里長不滿,一般民眾也覺得名不副實。試想,這些村里長半夜或清晨遭到檢調搜索傳喚,即使訊後無保請回聲名形象也已大受損傷。尤其,法務部鎖定新住民為介選嫌犯之首,一個指令下去,各地檢警將立刻大肆動員對轄內新住民家庭盯梢、查水表;如此疑民擾民,跟警總復辟有何差別?再說,法務部到底有何憑據敢這樣大剌剌打翻一船人?或者,它真正在意的只是選前的嚇阻效果,卻不在乎政府公權力侵害了誰的人權

蔡政府把赴陸觀光交流的村里長和陸配當成罪犯,這是赤裸裸對人權的侵害。相形之下,包括校園割頸案及許多殘暴凶殺案中的犯罪刑案,卻在民進黨催眠般人權口號下,受到保護和隱匿,這是多麼諷刺而荒謬的事。國中生割頸案原不必上綱到「廢死」議題,但民進黨的「人權」標準真的太變態了,才會訂出連搜書包都要家長會代表、學生代表共同執行等背離現實規定就連有重案前科學生學校都必須照收不誤並隱匿其個資。種種做法,不僅剝奪教師管教權,更形同將危險人物丟入群眾中,任由無辜者受害。蔡政府這種心態,不只是善惡不分,更是無能解決現實問題,才會凡事都假藉人權大帽子來遮掩

再看,國中生割頸案中,人們議論紛紛的是宮廟八家將及黑道文化滲入校園問題,民進黨對此卻避而不談。這點,就像蔡政府打詐始終只抓「車手」並隨即縱放,永遠逮不到詐團核心人物,只能任由犯罪滋生。八家將正是民進黨所鼓勵本土文化,至於多少黑道寄生其間販毒逞凶,蔡政府一概不問。國中生遇害招魂後,校園驚恐未定,卻有一群黑衣人在校外聚集向學生叫囂,警方僅加強巡邏了事;公權力只有這點能耐嗎?

交流者被當犯罪,犯罪者卻受維護,你要倒立著看才會懂。




政客後語否定前語 真相在哪?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087/web/ 

◆  政客後語否定前語 真相在哪?
◆  在兩岸衝突拉高的路上
◆  蔡賴傳承交棒 能解高端疑雲?
◆  自欺欺人當鴕鳥 停電夢魘不遠
◆  選舉有輸贏 年輕人別輸掉未來
◆  用選票捍衛中華民國憲法
◆  擦亮眼 勿選放生人民的司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政客後語否定前語 真相在哪?


2024-01-05 02:31  聯合報/ 吳成豐/靜宜大學企管系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右)從政以來,從未遮掩他的台獨主張,但為了爭取總統大位,一下子是務實的台獨政治工作者,一下子又是沒有獨立路徑。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載「查緝介選、鎖定新住民」,因各界批評此舉對新住民歧視,公部門迅即改稱「在地協力」。公部門改稱名詞,抑或候選人改口;實質上,「語言的力量」已在民眾心中植根,可說改口亦難忘。

日前柯文哲嘲諷賴清德,說賴不敢再講「務實台獨工作者」,而改口說「務實工作者」,別以為他沒注意到,有氣魄就講到底。

為什麼說改口也無益?日籍作家永松茂久的研究認為,先有語言,意念接踵而至意念化成語言,意念才有力量他認為,這是語言的力量

解析永松茂久的話,或可有如此理解,就是:嘴巴講久了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講者已在意念上深耕,即便改口缺二字,只稱務實工作者,但意念已根植,故改口又有何益?對傾聽者的認知而言,會認為一個人對重要的意念改口,則此人的言行一致程度,叫人存疑。不過,最讓全民關心的是,政治人物改口背後真相是否意圖粉飾台灣未來與戰爭連結黏著度

法國諺語說真相深藏井底,而謊言滿街跑」。且看看台灣高端疫苗的真相在哪裡?

聯合報另報導「高端合約疑雲延燒」,意謂真相仍在井底。政府是高端疫苗唯一買家,買疫苗的錢是民脂民膏,公部門早先卻說買賣合約要封存卅年,亦即當前不會公開。但值此大選之際,輿論高喊合約解密。於是,公部門改口了,閣揆說,要與高端談談是否同意提早公布合約內容。賴清德也表示贊同公開合約。

即便公部門改口,以及賴清德有上述表態,但高端疑雲仍未稍解。因為,「真相井底」的語言力量,讓很多民眾仍未走出疑雲的陰霾。

腦神經與醫學家們研究已驗證:人類語言經由大腦神經系統的「過濾網 RAS」,篩選出需要的資訊,記錄在腦中,並出現在顯意識上。如此科學驗證結果,旨在說明語言力量是經由腦神經篩選產生。在實際世界情境中,包括政治人物在內的各階層人士,如果任性地改口,抑或試圖用後語否定前語,均難產出令人信服的功效。












在兩岸衝突拉高的路上


2024-01-05 01:05  聯合報/ 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台北市)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全國競選總部推出「在路上—交棒篇」的影片廣告。圖/擷取自賴清德Youtube


民調封關,賴蕭陣營馬上強打「在路上-交棒篇」的廣告,片中蔡英文開車載著賴清德進行交心對話,順勢帶出其治國理念,且期待總統立委雙贏,而後蔡將車交給賴來凸顯交棒傳承,賴則繼續載著蕭美琴,兩人對話雖輕鬆,但仍強調「選對的人、走對的路」之競選主軸;廣告刊播在 YouTube 平台僅一天,就衝破一五四萬點閱,賴營也順勢推出該廣告幕後花絮。

至於綠營其他廣告,包括守護下一代的「家門篇」,提出政見的「國家希望工程」,賴太太代言「照顧台灣的人」,呼應主軸並強化政績與價值的「未來、繼續陪你一起」、「世界的台灣」、「走對的路、選對的人」等,綜括來看,就是強打政績、價值選擇與國政願景的執政者策略。

以「在路上」來說,賴仍訴諸「路線與價值」,仍有濃濃的「抗中」邏輯,希望藉隱喻感性廣告與實際議題強攻的操作,強化「軟硬兼施」的效果;特別是「在路上」這感性文本操作,不僅是為蔡英文執政做總結,也想幫賴做印象上的改變,讓他更感性與貼近生活。賴營更企圖藉此廣告將英粉轉向賴,但要對中間選民產生說服力或仍有懸念。

第一,眾人皆知蔡與賴在上屆初選中攻伐激烈,心結很深,哪可能靠一則廣告緩解宿怨!當然只是「做個秀、過個場」。第二,理性的中間選民也會質疑,「在路上」會不是會在兩岸衝突拉高的路上?賴又會否在台獨的路上飆車?

至於藍營,現階段有「各界推薦侯友宜」系列,包括馬英九、藍營縣市長、前閣揆等,雖有職業代表自述推薦侯,但廣告策略太過傳統,點擊數稍弱;一個禮拜前,侯康以攻擊廣告為主,包括年青人用 Rap 批判民進黨執政的「侯友宜來改變-打貪」系列、藉由俄羅斯娃娃來諷刺民進黨執政高官外遇的「滿口美德、滿門桃花」系列、以侯康定裝照為背景來強調的「民主要制衡、政黨要輪替系列,都有不錯的口碑。

更早的還有批評民進黨執政疫苗、雞蛋、詐騙、八八槍擊案等為內容的「貪汙腐敗、政府失能」篇,均是攻擊廣告,更早還有強打恢復「特偵組」系列,廣告藉刑偵劇拍攝手法,隱喻民進黨執政的疑案,並期待凸顯侯友宜警長、鐵漢有氣魄的印記,來訴求中間選民,這系列的廣告在 YouTube 平台上皆有超過兩百萬的點擊量,亦能凸顯中間選民對廣告內容的認同,策略操作到位。

從藍綠的廣告對決也能看出明顯的區隔,綠營承襲以往操作邏輯,希望藉感性文青風來擄獲選民的心,甚至訴求更高遠的理念價值來驅動選民的投票行為;而藍軍明顯是想藉由民進黨執政負面事件的堆疊,點燃「討厭民進黨」的情緒,建構政黨輪替的氛圍。但問題是,投票是種感性決策,當選民看到綠營濃濃的感性廣告,只要有「算了!有 Fu!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吧」念頭,侯康勢必得要跳出思考框架,將「政黨輪替」或「和平與戰爭」主軸的硬性價值做軟性包裝,才能觸動人心、驅動投票決定。












蔡賴傳承交棒 能解高端疑雲?


2024-01-05 02:45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全國競選總部推出「在路上—交棒篇」的影片廣告。圖/擷取自賴清德Youtube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推出了「在路上」競選廣告,蔡英文總統當駕駛,載著賴清德、蕭美琴,象徵國政交棒傳承。蔡、賴貌合神離政壇盡知,竟可為了權力裝腔作勢,這支廣告既諷剌又弔詭。

近日,隨著高端生技董事會此案「穩過的」、政府會「一路開綠燈」錄音檔曝光,讓高端合約疑雲不斷延燒。賴清德雖承諾合約可以公開,但蔡政府的回應卻是推諉卸責冷處理。高端疫苗從研發生產到採購囤積滯銷,過程幾不受監督,獲得蔡政府高度培植呵護,疑點重重;一旦依循蔡英文路線的賴清德僥倖當選,真相依舊石沉大海,恐將永無水落石出的一天。

四年前民進黨總統初選,賴清德挑戰蔡英文,兩人在競爭過程中火花四射,當時挺英網軍對賴清德展開猛烈攻擊;賴清德呼籲民進黨需要一場君子之爭,也希望蔡總統「要求她的網軍停止攻擊」,道盡初選過程當中受盡的委屈與不公平待遇。

豈料,賴清德獲民進黨提名角逐大位,竟恭維「在蔡英文的領導下,世界已經看見台灣、肯定台灣,自己將在相同的民主道路上,持續壯大民主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價值」,並強調延續蔡路線,頗有整合英系的況味。

從四年前黨內初選被蔡霸凌後屈就副手,到這次獲黨提名輸誠尊蔡,賴清德前倨後恭,讓人看到賴屈服於權力的投機、狡詐與虛偽。四年前挑戰大位要網軍放過他,四年後卻坐上蔡英文駕駛的車。究竟要將台灣帶往何處?不禁讓人捏一把冷汗。













自欺欺人當鴕鳥 停電夢魘不遠


2024-01-05 02:31  聯合報/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新竹市)
台灣過去曾歷經多起全國性大停電,缺電、電網韌性不足問題浮上檯面,加上綠電增加帶來電力調度挑戰,如何促進穩定供電,是台灣民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在元旦的新年談話後接受媒體採訪,談及供電問題時說:「過去一年,備轉容量率不曾低於六%,且持續維持在六%至十%。甚至從二○二二年開始,台灣綠電的總發電量就超越核電。」此外,經濟部去年底對外的新聞公告中,對未來是否有缺電之虞,依舊制式回應台灣不缺電,並強調「去年不僅夜尖峰時段的電力備轉容量率都能維持六%以上,日間則經常有十%以上」。

最離譜的是,經濟部回應學者關於民國一一三與一一四年(二○二四年與二○二五年)的缺電疑慮,辯解之餘竟還公開酸言批評「歲末年終,星座老師還沒分析明年運勢…老師就先展開缺電攻勢」。作為執行國家能源政策的部會,經濟部的決策攸關經濟與民生發展,本不能專斷獨行,必須傾聽民間的聲音,以避免行政上出現思慮不周導致的疏漏與不足。如此回嗆學者的專業預測,不僅官箴盡失,名嘴般的回應更易引發民眾反感

回歸電力供給主題。首先,蔡總統說「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起綠電已經超越核電」,彷彿這是特別的成就,但當年度運轉核電機組僅剩三部,是原有數量的一半。當機組一部接著一部除役,即使再生能源的進展持續龜速,一定會有超越核能發電量時,不值大肆吹噓。

其次,經濟部一再強調電力備轉容量率足夠,「台灣沒有缺電的問題」。檢視去年供電狀況,除了零星不斷的饋線跳脫造成區域性停電,並沒有發生全台大停電,是因為供電真的充裕嗎?

查詢能源署資料庫,不難發現經濟部恐怕言過其實!事實上,去年一至十一月總發電量為二,五八四億度較前一年同期減少七十三億度去年一至十一月再生能源發電二三○億度較前一年同期增加十四億度。再生能源開發進度嚴重落後,發電量明顯不足以彌補除役機組少發的電量。原本預期的大停電並未發生,主因是去年經濟狀況不佳,各行業用電量大幅下降,因而驚險度過缺電威脅。經濟衰退不能當未來常態,經濟部誇口再生能源續增、歲修機制及電力調度改善,因此未來不會缺電,恐是自欺欺人、鴕鳥心態的說法。

另一方面,供電全年亮出代表供電充裕的綠燈,也非真實情況。台電每日備轉容量率燈號,僅反映午時供電狀態最佳的時刻,備轉容量率達十%以上本非難事。實際上,光電歸零後的傍晚,才是供電是否吃緊的關鍵時間點,去年也確實發生過數次燈號逼近供電警戒橘燈(低於六%),七月廿一日晚間八時卅分甚至出現備轉容量率不及四%的險境。台電官網每日公告的供電燈號,根本無法反映即時供電狀態,參考價值極低。

最後,除非政府冀望「未來經濟持續『不』成長」,否則今年核三的一號機於七月準時除役後,加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尚未完工,新增燃氣機組無氣可用,缺電必然發生,大停電夢魘也將揮之不去。今年如此,明年五月核三的二號機除役後,更是如此。












選舉有輸贏 年輕人別輸掉未來


2024-01-05 02:42  聯合報/ 王祥齡/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2024大選,中間、年輕選民被視為決勝關鍵。(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那年,因家母年邁請了北越家事移工阿和」照顧。在我們全家五位全天候耳濡目染下,不到半年已能每天背誦一首唐詩,並榮獲台北市最佳外勞獎越南駐中華民國代表親自到寒舍頒贈獎牌並邀請我們及阿和參加越南國慶日酒會。其尊翁將他們全家六個孩子取名:越南愛好和平。阿和排行第五,所以取名鄧氏和

阿和人美、嘴甜、愛學習,又有一顆善良的心,社區鄰居無人不曉,甚至那年高雄外籍移工暴動,勞委會還派人到寒舍拍攝宣傳影片;她休假回越南時,越南中央電視台還到她家採訪,為國增光。

有天阿和談及當年北越的越共好厲害,「打敗了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我回說確實越共好厲害,但「你們贏了,其實你們輸了」。阿和不解地問道,怎麼說?我說就是因為你們越共贏了,妳才會到台北來當移工。其實她一來我們家時,我們都說她是來遊學的,完全把她視為家中一員。

幾年後,我到山東大學參加臨沂舉辦的「荀子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期間遇到大陸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一教授,餐敘時他發表高論,言及毛澤東用兵如神,不到兩年半就將老蔣部隊打得逃到台灣。我回:「我們輸了,但我們贏了。你們贏了,但你們卻窮了五十年;台灣富了,台商到大陸投資,幫你們也富起來了!」

如今亦如是,選舉有輸有贏。倘若年輕族群選票投給不該投的候選人,雖然「很爽」、卻讓那不講信用的贏了,中華民國台灣未來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道德與經濟面的崩潰,輸的是年輕人的未來聰明的人熟讀歷史的教訓,愚笨的人恥笑歷史的真實,瞎蠢的人享受歷史的重現。年輕人的未來,掌握在你們智慧的抉擇!











用選票捍衛中華民國憲法


2024-01-05 02:35  聯合報/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去年12月30日登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中華民國憲法災難說」引發極大爭議。圖/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上星期總統大選辯論,賴清德說:「中華民國是兩岸的災難。」後來澄清是口誤,其原意是「中華民國憲法才是災難!」其實不論是哪一句,都讓民眾瞠目結舌。中華民國現任副總統可以說出這樣的話嗎?

首先,賴清德就職時曾依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八條宣誓:「吾謹以至誠…遵守憲法…。」現在他說憲法是災難,如果他成為總統,會不會開始修理憲法?也許在法理上要修憲會有困難,但會不會在實際運作的地方動手腳?就像民進黨政府在許多地方採取非常明顯的去中化,令人擔憂。

辯論完不久,蔡總統幫賴清德打圓場,說「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和一國兩制」的三位一體才是風險。這就像四年前蔡總統說「我們不接受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一樣,是故意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強扣在一起的錯誤說法。其實九二共識的正確說法應是:「兩岸都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至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則由雙方各自以口頭表述」,也就是所謂的「一中各表」,與一國兩制根本沒任何關係,因為九二共識講的是「兩岸在統一前的關係」,而「一國兩制」是在統一後、陸方建議的統一方式,但我方現階段幾乎沒有討論空間。所以馬總統時代說的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只討論到「統一前」,絕沒談到任何一國兩制的問題。

這兩天,賴清德又說「把中華民國憲法九二共識化」才是災難,這是對中華民國憲法強扣帽子。因為憲法已存在這麼久了,而九二共識是在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才出現,且出現後憲法也沒有因此而有任何改變,怎麼會說憲法被九二共識化?這個邏輯非常奇怪。其實侯友宜的說法才正確,他說:「支持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清楚說明了九二共識必須符合憲法,與一國兩制無關

依中華民國憲法,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屬於中華民國的領土,亦即,中華民國享有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主權。因此在和大陸協商時,當然不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這是基於憲法的規定。但在現實世界裡,不能否認兩岸各自享有治權,因此,我們說「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九二共識」指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這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

所以說,九二共識是符合憲法的,也符合憲法中關於兩岸在「統一前」的安排。因為,在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中寫著「為因應統一前之需要…」,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一條也寫著「國家統一前…」,所以九二共識討論現階段如何安排兩岸關係,符合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正確的說法是「九二共識必須符合中華民國憲法」,而不是「中華民國憲法被九二共識化」!

最後,蔡總統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就任時曾說,「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關係。」也就是說,她雖不接受九二共識,但仍會遵守憲法沒想到現在賴清德不但不願接受九二共識,甚至說憲法是災難。我們很擔心,萬一他當選總統,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會不會踩到兩岸的紅線?或是,會不會踩到美中之間設定的兩岸紅線?人民能放心把這麼大的權力交給這個人嗎?











擦亮眼 勿選放生人民的司機


2024-01-05 02:24  聯合報/ 程裕民/工程顧問公司工程師(高雄市)
社運、勞工團體上月在自由廣場舉行秋鬥記者會,主題為「終結綠色恐怖—反惡政、反貪腐、要和平」。記者曾學仁/攝影


聯合報報導,民進黨政府執政近八年,社運、環保、媒體、民眾抗爭呈現被政府壓制、遭網軍出征的困境,對施政的無奈和憤怒可以「狗吠火車」形容。

現今駕駛火車的執政團隊不惜雙標,不認犯錯;本該是乘客的人民被放生,只在意優先載運黨友和利益。莫怪約六成人民期待能換掉執政者。

侯友宜、柯文哲兩位候選人,從政態度勝過當朝。只是照目前三腳督的局面,兩人若都落選,將失去導正台灣政治的機會。即使藍白贏得國會多數,仍可能是賴蕭行政團隊不放在眼中的民意。八年來在野與社會團體的經驗告訴藍白兩黨有志之士:不在火車上,狗吠火車對台灣政治或前途是毫無用處的。

離大選日不到十天,支持在野政黨的選民們該想想,投票日當天是要集中力量贏回火車的控制權?還是要被民進黨勝選者繼續視作無用的犬類?




楊志良/民主又進步?無恥!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民主又進步?無恥!
◆  薛承泰/領導人不重品德 恐開車向斷崖
◆  李清志/老狐狸
◆  朱宗慶/工作到老,要有朋友,有空聚聚
◆  陳立恆/文化資本決定國家的苦難與奇蹟
◆  劉憶如/回顧過去 看二○二四全球挑戰






楊志良/民主又進步?無恥!


2024-01-06 03:51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


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名言之一:「謊話說一千遍也不會成為真理,謊話說了一千遍又不許別人戳穿,很多人就相信了。」放到今日的時空下,簡單的說,就是控制了媒體及名嘴,謊話就變成真理

目前的台灣不就是如此嗎?從蔡英文、柯建銘、蘇貞昌,幾乎全部的民進黨人物,聲嘶力竭反萊豬,卻又進口萊豬,說是可以跟美國 FTA(雙邊自由貿易),結果只是舔美而已。蔡英文講了很多謊言,但媒體還是在歌功頌德

民國六十四到六十八年(一九七五到七九年)間,本人在密西根大學修博士學位陳文成夫婦從外州過來,我及內人陪他們兩位到北密西根度蜜月。加上同在密西根大學念書的洪永泰、王惠珀夫婦,三家人經常一起共餐論國事。我們學業完成後全部返台,王惠珀進扁政府擔任藥政處長,多次被施壓,惠珀堅持維護人民健康及公務員倫理,不願屈服,只得辭官轉任長庚大學藥學院長。惠珀曾為文,但民進黨仍毫毛不傷。

行政院長陳建仁的指導教授林東明教授恩師陳拱北教授,也都是我的老師,然而在高端疫苗上,二期實驗尚未完備,他就高調推動施打,違反科學倫理;林智堅論文抄襲,他公然力挺,違反學術倫理。古代有言,師父往生,師兄可代為管照叛徒,台大公衛所多位教授對他不以為然,但媒體在他手,又能奈他何?

更有趣的是,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到中國慰問台商,綠媒及名嘴照三餐罵;柯P說兩岸一家親,獲相同待遇。但許多民進黨立委到上海、北京,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也曾到上海,媒體及名嘴卻沒什麼質疑,真正舔共的不就是他們嗎?

腦袋裝漿糊跟學歷無關,台灣廿五到四十歲民眾,六十八%是大學學歷,比 OECD 國家平均要高,高等教育很普遍。但仍有許多人挺民進黨,南部更是如此。南部人不是比較笨,因為連李遠哲都被騙了,現在後悔有什麼用?中央研究院院士夠聰明有學問了吧?還不是跟監察委員一樣,只會吃飯領薪水,對今日民進黨政府的倒行逆施,有說過什麼嗎

只要用國人的稅金及政治力量控制媒體,就可以謊話說到一千遍,每件事情都硬拗。本人站台的時候,論及人民水深火熱生活困苦每年有十萬以上家暴案件虐老虐兒萬人以上且不斷增加,總統府及行政院長居然要我道歉。

就算挾持媒體,還是有許多人民希望政黨輪替。藍營要成立特偵組,最優先的不是要查那幾十個貪腐弊案而是某些特定媒體及NCC(髒兮兮),如何把老百姓的錢拿去搞謊言

老友陳文成不幸身亡,民進黨一直說是國民黨幹的,如今民進黨已執政二次、十六年,就請公布一下調查真相,也好再打藍,也讓我們這些老友有個明白。

話說回來,國民黨只會盯著賴皮寮,其他民進黨多如牛毛的惡行都不會打,競選幕僚到底在做什麼?連金刀都成鈍刀了!




劉大年/大陸經濟降溫 台灣應適當轉軌

◆  劉大年/大陸經濟降溫 台灣應適當轉軌
◆  詹文男/一暝大十吋的生成式AI








劉大年/大陸經濟降溫 台灣應適當轉軌


2024-01-05 00:07  聯合報/ 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去年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不佳,雖然下半年略為好轉,大陸官方也認為達到百分之五成長率的目標沒有問題,在東亞國家仍可排名在前中段班但是除了數據可靠性引發討論外,前年基期較低也是重要因素,更無法反映中國大陸目前需求低迷、出口不佳、房地產泡沫化,以及失業率偏高的實際狀況。各主要機構預估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經濟很難再創高峰。

前年中國大陸人均 GDP 約為一萬三千美元,已非常接近世界平均,較十年前成長近一倍。而在未來成長明顯趨緩下,不但十年翻倍已遙不可及;甚至有可能會陷入「中度所得陷阱」,不易有所突破。

為因應經濟變局,目前中國大陸是以「穩定增長擴充內需吸引外資提振民企」為政策重點方向;並以強化製造,建立自主供應鏈為主軸,以期可以在美國的圍堵下,可以成功轉型。

兩岸經貿關係也因此發生變化,投資及貿易關係均呈現弱化。在大陸內需市場不振,以及進口替代政策發酵下,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下滑,台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由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約百分之四十四巔峰,下降至今年約百分之卅五

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下滑,雖然降低對大陸依賴,但卻是台灣經濟去年成長緩慢重要原因。台灣半導體對大陸出口仍一枝獨秀,已成為台灣對大陸出口及順差最重要來源;其他產業出口則普遍表現不佳。未來在大陸強化自主供應鏈下,如何持續維持半導體優勢;以及在大陸鋪天蓋地進口替代政策下,發掘更多利基產品,以維持出口動能。

台灣對大陸投資下滑趨勢更明顯。在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台灣對大陸投資占台灣海外總投資比重突破八成達到歷史新高後即下滑美中貿易戰後減少更快去年前九個月比重僅剩約三分之一,而且已被台灣在東協投資超過

投資弱化顯示台灣將過去以「加工貿易」為目的投資已式微,未來如何轉型為開拓大陸內需市場投資,才能有效切入大陸市場

在兩岸關係不佳下,大陸對台灣經貿政策轉為強硬對台灣經貿限制措施增加。特別是最近大陸以台灣長期禁止逾二,五○○項大陸產品進口,形成貿易壁壘為理由,取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產品中十二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這其中擺脫不了政治操作,甚至還有經濟脅迫動機但也反映出大陸順應國內產業需求不願再對台灣讓利」,未來可能還會取消更多早收項目關稅減免,以及其他惠台措施,兩岸經貿不確定性再度升高。

總體而言,全球經貿環境變化,以及地緣政治影響,中國大陸經濟減速產業加速轉型,未來對台灣的外溢效應隨之擴大,台灣也應做適當的轉軌以為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