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成敗在內需 振興應擴大推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678/web/

◆  聯合報社論/就用追問恩恩案的力氣,追究衛福部責任
◆  聯合報黑白集/金廈大橋是心理測驗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成敗在內需 振興應擴大推動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成敗在內需 振興應擴大推動


2022-06-23 02:41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聯準會和各國央行採取的抗通膨措施加劇停滯性通膨隱憂。歐新社



上周全球央行紛紛對貨幣政策做出最新決策,在美國Fed宣布升息3碼後,各國央行跟進動作不一,日本決定不調利率,我央行則是升息半碼。不同國家做出不同的貨幣政策,主要是在控制物價與維持經濟溫度兩者間取得平衡,誠如央行總裁楊金龍所說:「是個艱難決定。」

為什麼艱難?升息不夠可能對抑制通膨沒有顯著效果;升息太多,還正苦於疫情的經濟發展可能被澆了一盆冷水。央行列出了下半年影響我國經濟的因素有四:通膨壓力仍大且需求可能續降、主要經濟體持續緊縮貨幣、中國大陸振興經濟是否有效。最後一個因素,也是楊金龍眼中認為唯一操之在我的,就是國內疫情的後續發展,包括振興措施能否有效刺激內需,以及邊境管制的開放時程,都是影響下半年台灣經濟走勢的關鍵。

在央行眼中的四大經濟變數中,有三項都不是台灣能夠左右,換言之,央行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外在環境是悲觀的,能寄望的就是內需市場。國內物價問題仍在持續升溫中,但央行此次只升息半碼,這個決定所以艱難,是因為「相對有限」的升息幅度可能無助控制通膨,但至少可以給國內經濟多一點機會。

在「外冷」的預期下,國內經濟能否「內溫」甚至「內熱」,就不能只靠央行。立法院已通過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實施期限延長到明年6月底,這自然是要應對目前尚處高原期的Omicron疫情,拉大政府的應變時間與資源,但目前政府對紓困不論金額與速度都必須加大力度。首先,目前紓困預算約還剩下1,300餘億元,但其中1,200億元要用來防疫措施相關之用,換言之僅剩下百億元可用來振興產業,這筆金額用來紓困尚可應付,但要論及振興,恐怕就是力有未逮。

其次,這波疫情從4月中爆發,內需產業衝擊最大。4月餐飲業營業額年減5.8%並結束連六個月成長,在疫情更嚴重的5月,相關數據只會更加惡化,4月才剛創同月新高的批發零售業營業額,從5月起也將受到衝擊,其他包括景氣燈號、無薪假人數等都有下行趨勢。在景氣走弱的趨勢下,政府卻宣布大規模的振興方案要到9月才實施,所持的理由是「錢要用在刀口上」,但國人不免質疑,是否要等到接近11月大選時,才要開始推動振興方案?

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即刻展開振興方案,因疫情已有漸從高原回落的跡象,但許多內需產業無法支撐到9月,加上通膨的夾擊,現在內需產業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對於邊境開放的時程,雖然政府目前已將入境檢疫從7+7縮短至3+4,但每周2.5萬人次的入境規模偏小,這樣的放寬仍遠遠不夠,不少國人因此無法返國,對於停滯快三年的商務往來也沒有明顯助益。政府應加速滾動檢討目前國境的開放速度與規模,在國內醫療體系可以承擔的前提下,加速開放邊境,特別是優先開放商務客入境。

從目前俄烏戰事、國際能源供給等情勢來看,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機會不小,停滯性通膨已不再是假設性問題,而是會持續多久的問題。台灣近年外銷表現亮眼,但當美國經濟陷入停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時,台灣經濟的外在挑戰只怕會接踵而來,產業除了要更積極面對訂單下滑、庫存增加的挑戰外,政府也應擴大對內需市場的振興與引導,包括公共建設發包與民間投資案的推動,都應採取比過去兩年更大膽的作法。其餘包括振興方案的投入與實施也要擴大與提早,才能確保內需維持一定溫度,避免台灣經濟陷入內外皆冷的困境。










聯合報黑白集/金廈大橋是心理測驗


2022-06-23 02:36  聯合報/   黑白集
柯文哲今天出席北藝記者會,對於拋出金廈大橋惹議,柯嗆陸委會,「你的意思是,蔡英文2016年去金門的政見無知、而且荒謬?是這樣嗎?」記者/蘇健忠攝影



柯文哲去金門輔選,提議建「金廈大橋」聯結金門和廈門。綠營馬上批他「吳三桂」、「引狼入室」;陸委會則罵他「無知」,說建橋會衍生巨大國安風險。連民眾黨內都有人發飆,罵他「北七」(白癡)。但金門人不這樣想,多位民代力挺柯文哲,認為應加速規畫。

引發這麼多討論,柯文哲就賺到了。民進黨反對「金廈大橋」,是把金門當成「反中最前線」。問題是,蔡政府反中正在熱頭上,怎能讓金廈間搭起任何橋梁?

民進黨忘了,他們在野時,如何以和平為由力主金門「撤軍」和「非軍事化」。蔡英文自己在陸委會主委任內,還開放了金門「小三通」。二○一六年選舉,該黨當地立委候選人陳滄江還說,金廈大橋是他和蔡英文的「共同政見」。民進黨如今反對建橋,就是自證雙標黨。

金廈大橋的議題,其實比較像是一道心理測驗。把金門看成反共前線與軍事要塞的人,當然全力反對建橋;把金門視為兩岸交流孔道的人,則認為建橋有益金門發展。前者是對抗心態,後者則是和平本位。說穿了,那些主張兩岸不惜一戰的人,對台灣的利益並無太多珍惜,誰會在乎金門人的安危及犧牲?

金門距廈門僅一・八公里,距台北則有兩百公里。金廈大橋目前只是紙上談兵,但重點不在橋,而在我們怎麼看金門和台灣。











聯合報社論/就用追問恩恩案的力氣,追究衛福部責任


2022-06-23 02:40  聯合報/   社論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天分別在市政會議和疫情記者會上回應恩恩案,表示會反省檢討並負起責任。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兩歲男童恩恩因確診病逝,誰料,最近卻演成藍綠政治攻防戰。綠營利用恩恩爸不斷地追問真相,頻頻邀他上綠媒政論節目,並將矛頭對準新北市長侯友宜失職。這樣的操作,伴隨消防隊員外洩錄音檔給綠議員參選人卓冠廷的插曲,又進入另一波高潮。就事論事,恩恩的父親當然有資格窮究幼子死亡的真相;但此事被操作成政治事件,即註定要變味走調,反而使焦點模糊。兩年半來,在疫情中「冤死」或被「錯待」的民眾不知凡幾,若用相同標準追問衛福部的責任,蔡政府消受得起嗎?

近一周,閣揆蘇貞昌兩度脫口而出說要「打贏防疫的選戰」。可見,他心目中的防疫,已成為「選戰」的工具及同義詞。新北消防局報案錄音檔的曝光,固反映了地方單位在層層轉介時的繁瑣與耗時,卻很難說有人故意拖延或置之不理。何況,恩恩爸打給衛福部的一九二二專線報案,中央花了一四三分鐘進行各種聯繫;這比起恩恩媽向新北一一九求救,等了八十一分鐘才等到救護車,兩相比較,誰延誤的責任更大?

來不及長大的恩恩,何止他父母心碎,社會上許多人也同樣為這生命的驟逝感到哀傷。但兩年半來,我國確診死亡的人數已經高達五千五百人,因接種疫苗產生不良反應而死亡者亦有一千五百人,兩者加總即有七千人。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外界質疑的「黑數」,包括去年超額死亡的四千人,以及其他在家染疫身亡卻未住院亦未申報者。這些加總數以萬計的死者,每個人背後也都有像恩恩爸那樣不捨死別的家人,如果這些家屬聯合起來,成立一個「新冠受害者追討真相聯誼會」,蘇貞昌或陳時中自覺有能力一一答覆他們的質疑,還給他們真相嗎?

兩年半來,蔡政府用高壓手法進行防疫作戰,許多管制規章以極不透明的方式進行,苛刻地要求民眾遵循;對於民眾的質疑,動輒以「謠言」送辦。在這種威權而不透明的治理下,許多人的合法權益遭到剝奪與侵犯,許多生命沒有得到合理的對待及醫療。最令人錯愕的是,直至最近單日確診死亡者高達一百多人,陳時中才宣稱政策上並未要求「廿四小時內火化」,還稱一九二二專線是「委外」經營,沒有權力調度救護車;然而,副指揮官陳宗彦仍稱當日火化政策將繼續執行。這樣一個出爾反爾、嚴重雙標又罔顧情理的政府,竟還有臉拿恩恩案作文章打侯,莫非羞恥之心已經蕩然。

再看最近的黑心試劑事件,分明是衛福部把關不嚴,甚至有人上下其手,食藥署長吳秀梅竟厚顏地將責任全推給廠商,說業者才是應被譴責的對象。這種態度,把政府的公權力置於何地?把政府把關維護民眾健康的責任置於何地?試想,先前申請試劑進口的廠商,十家有九家遭衛福部刁難打回票;但政府在五月這波核准的廠商,竟然有大半是小吃店、印表機、直銷、電玩業「半路插花」轉生技的業者,其品質之低劣、行徑之離譜也就不難想像。衛福部在「牙醫幫」的包圍下,從疫苗開始即不斷圍事,直到疫情大爆發,還想藉機讓狐群狗黨發一波快篩試劑財。行徑之惡質,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

這次,民進黨利用恩恩爸追討真相的機會,對新北市政府展開攻擊,只是其嗜血本能的反應。但看在民眾眼裡,對照兩年多來衛福部防疫的偏私、顢頇及濫權的誇張,卻完全不成比例。如果全民用追討恩恩案的力氣追究衛福部,蔡政府能招架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雪貂與野鹿間的新冠迴圈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678/web/

◆  強制屋頂種電 扼殺市容
◆  台灣長住體驗 南北大不同
◆  吵金廈大橋 不如恢復小三通
◆  銷美芭樂品管 別蹈石斑魚覆轍
◆  嘆海基會功能變調 淪「官位分贓」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雪貂與野鹿間的新冠迴圈
◆  選舉提名比平穩物價重要?
◆  電價4年凍漲8次 誰得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雪貂與野鹿間的新冠迴圈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港府以一家寵物店「Little Boss」的倉鼠驗出新冠肺炎Delta病毒株為由,大舉「人道毀滅」相關的2,000多隻倉鼠。圖/路透



五月下旬荷蘭一名養殖場工人被養殖的水貂傳染新冠肺炎,兩年來學者一直擔心的「新冠病毒從動物身上傳回到人類」的惡夢得到實證。

這個消息也讓先後兩場動物「屠殺」事件得到支撐。首先,二○二○年十一月丹麥官方在雪貂養殖場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總理下達了緊急撲殺令,短短七天之內銷毀全境一千七百萬頭養殖水貂。一夕之間,丹麥從皮草王國退位,引來皮草供應鏈抗議,質疑總理濫權違法,也招來全球動物保護團體強烈關切與抗議。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香港一家寵物店一名店員確診後,香港當局採檢店中十一隻倉鼠,發現新冠Delta病毒,在中共全面動態清零的風聲鶴唳中,立即勒令停業,並突襲其他寵物店,兩千多隻倉鼠被「人道毀滅」,引發設在美國的在線請願網站超過兩萬多人簽署,呼籲香港當局停止撲殺。

帶著這樣的關懷,今年二月底一篇科學報導的照片引起我更多的關注:一隻小鹿被人穩住頭頸,另一位全身嚴密防護的醫護人員,正小心翼翼地拿著一根長長的棉花棒往小鹿的鼻腔裡採樣。圖片的旁白寫著:在小鹿鼻腔裡採樣比對人難多了,因為他們的鼻腔更長,野鹿又很驚恐。

是的,新冠病毒也傳到了野生動物身上。美國獸醫學者發現去年春天以來,美國東北一帶大量白尾鹿新冠確診,愛荷華州採檢九十七隻白尾鹿,竟然有八十隻呈陽性,疫情也蔓延到愛荷華、紐約州等地。這篇文獻對於俄亥俄州東北地區三百六十隻白尾鹿做了詳盡的新冠病毒追蹤研究,發現人類新冠病毒B.1.596於二○二○年八月在該州人類社區出現,到了十月間就由人傳鹿,次年一月到三月間又在野鹿鹿群間爆發群體感染,原來的單一病毒株也發生突變,迅速出現六個變異型。另外,新冠病毒B.1.2也在當年二月間在人類社區西邊的另外三個地區感染大量鹿群,也分別產生三個相異的突變型群集。簡言之:新冠病毒能透過人類的排遺及汙水系統傳染野外鹿群,在無疫苗控制下的野生動物間能迅速傳播,並很快發展出地區性的病毒變異群,形成另類的新冠病毒儲存庫與演化場。

從荷蘭雪貂傳染人類,到美國東北的野鹿的病毒傳播與演化,在在顯示著新冠病毒在人類與數類動物中形成了不同的病毒庫,構成完美互補迴圈,人類的新冠防疫更艱難了。











台灣長住體驗 南北大不同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台南小吃最有名,好吃的就在巷弄間。記者鄭惠仁/攝影



過去因為大學教授有固定休假研究或出國客座訪問機會,經常出國長住一年、半年或數月。然而近年疫情持續,原先退休計畫出國旅遊行程全部取消,更別提出國長住了。

既然不能出國旅遊,我和太太心想何不換個方式,離開台北,到喜愛的台南古都長住半年,深入體驗南部自然與人文風情,同時也可藉機到成大教學。很順利我們按計畫展開了今年一到六月的長住行動。這半年台南生活經驗,相較於台北的生活,感受大不同,藉此分享。希望能激發更多的南北、乃至東西的生活交流體驗,促進台灣人民彼此更深刻的認識與相互欣賞各地之美!

首先,天氣大不同。南部很少下雨,經常陽光普照,即便梅雨季節,頂多也只是偶陣雨,不像北部經常整天陰雨綿綿。好天氣、好心情、好自在,可以戶外多活動,對退休老人的身體健康應有幫助。

其次,房價大不同。根據長期調查研究,台北房價大約是台南的三倍多,換言之,相同的價格在台南居住空間較台北大很多,居住寬敞舒適,尤其疫情當前,宅在家也較沒有壓力,住房CP值相對較高。

第三,生活工作環境大不同。台南慢活工作較自在,行人步調緩慢,很多小吃餐廳晚上七、八點就收攤了,晚上較沒有繁喧的商業活動;不像台北生活與工作競爭壓力較大,行人步調快速,工作加班相當常見,市區越晚越熱鬧。

第四,飲食習慣大不同。台南小吃美食多且有特色,料好實在口味佳又便宜,美食天堂,當之無愧;不像台北飲食多在餐廳,小吃較少,相對較沒明顯特色,食材與價格受限於區位及店租昂貴,飲食CP值也不如台南。

第五,都市風貌大不同。台南古都規模不大,市區沒有高樓大廈,到處充滿歷史文化古蹟,狹小彎曲巷弄維持傳統鄰里脈絡,上千座廟宇和老樹更豐富都市風貌。然欠缺便捷的大眾運輸,街道較小圓環又多,加上眾多機車,欠缺停車空間,交通相對混亂不便。台北高樓林立與繁華商業活動,加上便捷的大眾運輸及較佳的交通環境,南北展現不同的都市風貌。

第六,自然生態大不同。台南平原地貌,郊區稻田農業,市區運河,臨近海灘沙洲,漁港漁船,台江國家公園,潟湖、濕地、蚵棚、鳥類…等自然景觀特別。這與台北四周高山圍繞的盆地地形明顯差異,雖然亦臨近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環境不如台南多樣豐富。

台灣地理環境並不大,但在南北住房與生活卻有如此不同的體驗,非常有意思。最近閱讀陳耀昌的《福爾摩沙三族記》和《傀儡花》,了解到台灣歷史各族群血源文化融合的脈絡,透過各地的長住體驗,可更深入感受不同的人文與自然環境,更認識台灣多元文化價值。

幾年前有部電影「戀愛沒有假期」,描述二位英國與美國的女主角彼此交換住宅,而產生不同的人生際遇。或許台灣也可以仿效建立「換屋居住平台」網站,至少可以從親友開始,如此可以促進不同生活經驗的交流,有助各地文化觀念的融合,以同理心認識南北差異。










吵金廈大橋 不如恢復小三通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拋出興建金廈大橋,被解讀2024參選總統起手式,也遭議員批柯文哲是吳三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民眾黨與民進黨難得在兩岸金廈大橋議題上鬥嘴鼓,雖然這話題應該是民眾黨柯文哲主席刻意挑選,為該黨成立地方聯絡處作宣傳,然而,其中某些討論涉及兩岸交流基本觀點,還是值得釐清。那就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是否互斥?就此議題,外界可看出民進黨的兩岸交流作為顯然矛盾。而無論是哪個黨,都應該把為民謀福利放在最優先,因此,或許可務實點,先從討論重啟小三通為宜。

關於蓋大橋主張是否無知荒謬,看過去民進黨總統副總統立委候選人怎麼說的,社會自有公評。但陸委會新聞稿明顯將國安與經濟民生議題對立,這是否適當?新聞稿稱金廈大橋模糊金門、廈門界線,使金門成為福建一部分。似乎是在講認同問題,但柯主席與金門楊縣長談的是建設與發展。

只是經濟民生與國安,對支持兩岸交流者來說,不是絕對對立,也不是單向統戰問題。對支持兩岸交流者來說,貿易是台灣命脈,不藉此賺錢、與世界連結,人困在這小島上,也沒錢買武器,哪裡還有國安可言?要做世界貿易,也不可能避開世界最大出口國與第二大進口市場的中國大陸。而金門對廈門在經濟上的需求,更甚於兩岸。此外,從兩岸經濟越近,認同越遠的民調數字來看,也不支持綠營看法。

然而,綠營對此態度曖昧。他們在正式國安體系外,意圖建構一個輔助性的經濟「國家安全網」。實際作為上,把大陸市場視為經濟威脅,說中共在吸納、掏空、邊緣化台灣經濟建構。所以國民黨時代對大陸投資案分准許、禁止、審查類,扁政府可以將之改為禁止、一般類,所有案子都要經過審查。到了蔡政府,更是增修國安五法、經濟間諜罪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之域外使用罪,其背後理據,就是假設兩者對立。只是如果真如此,ECFA為何不禁?或如川普課中國大陸貨品高關稅?這顯然矛盾。

其實陸委會知道,問題重點在金門鄉親關心的民生議題。如果確實如此,因疫情中斷許久的小三通如果能恢復,其實是最迅速簡單的方法。不管哪個政黨,真有心要解決問題,先從這點開始做起就好。










銷美芭樂品管 別蹈石斑魚覆轍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蔡國顯/芭樂農、導演(高雄市)
中國以檢出禁藥為由,13日起暫停輸入台灣石斑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大陸稱我方輸入的石斑魚檢出禁藥而暫停進口,造成台灣養殖業震盪。過去的鳳梨和釋迦事件,都引起國內熱議,各方應該詳加查證,還原事實真相。

我國以農立國,又有水果王國美譽,應多拓展其他國家通路,我國的水果品質名聞全球,必須嚴格品管,因其生產每一個環節都是手工,而每一個體手工都不一,但品管非常重要。

從這次石斑魚事件,想到我國正在輸往美國的芭樂,好不容易打開美國市場,但筆者有些憂慮。一般芭樂農在採收時都不夠謹慎,以致採收下來的芭樂果實有受傷現象,大半是因廠商生產的保麗龍保護套,厚度與密度不夠、長度也不足,筆者看來是滿嚴重的。近年雖有改善,還是不足以完全保護,且採摘碰傷的情形,當天裝箱時不易察覺;碰傷和東方果實蠅(蜂仔)叮到,通常須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後,才比較容易顯現,肉眼才看得出來,中間會有盲點。

筆者曾赴生產製造保護套的廠商處協議,願意提高價格請其製造稍微能夠完整保護的保護套,但廠商拒絕,令人納悶與不解。在此要呼籲農政單位以及出口商和芭樂農們,要盡快改善目前保護套不足以完整保護芭樂採收的問題。

一顆芭樂需經過六至七個月生長期,在最後一道關卡碰傷,是遺憾和可惜的事,一定要盡快改善,以免等到美國發現情況就不好了。

另台灣是東方果實蠅疫區,建議外銷美國要有兩次的品管篩選動作,確實做好品管,善加珍惜維護美國市場,否則一旦發生問題才要來彌補,就不好了,應引以為鑑。












嘆海基會功能變調 淪「官位分贓」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鄧岱賢/海基會經貿處前處長(台北市)
海基會人事異動,由前僑委會副委員長高建智接任副秘書長。圖為高在僑委會任內,出席休士頓僑界歡迎晚宴。本報系資料照片



拜讀廿二日聯合報社論「兩岸斷線多年,海陸官位還在不停分贓」,內容提及本人,內心十分感慨!海基會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是大陸台商、眷屬、台生的娘家,每年舉辦相關活動,回台參加人數都爆滿,並且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如今民進黨執政,海基會卻變成現在這般景象,令人唏噓不已!

海基會主要功能有三:協商、交流與服務,過去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海基、海協協商,共舉行十一次會談,簽署廿三項協議。除政府授權的協商功能外,還受政府委託執行交流與服務工作,是兩岸交流及提供雙方人民服務的最佳平台。

然而,光輝時代卻在民進黨執政後變調。由於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維持台獨黨綱,再加上高舉「抗中保台」、操弄「芒果乾」(亡國感),被大陸認為破壞雙方政治互信基礎,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

影響所及,海基、海協兩會協商中斷,先前廿一項協議執行也出問題。台灣輸陸的鳳梨、釋迦、蓮霧與石斑魚先後被禁,原本這些技術問題可透過協商解決,卻因兩岸協商中斷導致台灣農漁民權益受損!原先海基會的交流工作也因兩岸關係緊張停止,服務亦大幅縮減,大宗工作只剩文書驗證。

民進黨若不承認九二共識,又找不到更佳替代方案,兩岸緊張依舊,海基會功能萎縮是必然的,派誰來都無濟於事。然民進黨還是不問專業,酬庸親信空降擔任高層職務,補足補滿,最終還是為了選票!

尤有甚者,兩岸關係緊張,台商已夠鬱悶了,但民進黨對台商態度更是傷透台商的心。原本兩岸航點有六十一個,民進黨政府以疫情為由,縮減為北京、上海、廈門、成都四個航點,台商人數最多的華南地區,尤其廣東省,一個航點也沒有,當地台商苦不堪言。

更令人氣憤的是,需要台商幫忙時,台商都傾力相助,遇到選舉時,則翻臉比翻書還快,湖南長沙台協會長林懷就是明顯例子,林會長協助政府對李明哲案件付出的心力非常多,然而他卻因台商協會例行大會中有人提及選舉而被起訴,甚至一審被求刑,怎不讓台商心寒!

回憶過去在海基會服務期間,兩岸協商解決問題、不斷交流增加互信、提供親切完善服務,是兩岸關係的黃金時期,台商、台眷與台生權益也獲得充分保障。

然而民進黨執政後,海基會卻被評論為「官位分贓」,怎能不令人唏噓感嘆!












選舉提名比平穩物價重要?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通膨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全球通膨及俄烏戰爭,導致物價飆漲,日本內閣宣布成立「物價、租金、生活綜合對策本部」,積極擬定穩定民生物價方案。

首相岸田文雄廿一日發表談話,揭示重要施政方針。首先,在減輕電費負擔方面,一般民生用電戶,依據節約用電點數給予電費優惠方案;對於使用節能設備的工業大型用電戶,由電力公司買回其多餘電力,充分發揮電力使用效能,以舒緩夏季用電尖峰電力不足困境。

至於平抑糧食價格,岸田表示:對於進口小麥等農產品價格,以全面降低十%成本為目標;同時新設獎勵綠色農業補助金,降低仰賴進口糧食程度,並減輕農民高額肥料負擔。

我國同樣面臨民生物價居高不下問題,卻看不到政府提出有效解決方案。正當經濟部面臨是否調漲電價舉棋不定之際,工商界大老放話,調漲電價可能逼迫廠商出走。至於進口小麥、黃豆、玉米價格,雖然政府有若干調降關稅措施,但仍然抵不過國際運費上漲壓力。

調高電價,企圖以價制量解決用電吃緊問題,只會引起反彈,達不到預期功效。如日本節電優惠降低電力負載措施,應是可行之道。至於降低糧食進口成本,可考慮恢復實施小麥平準基金辦法,統一廠商進口成本,如國際小麥行情超過一定水準,由基金補貼差價;如市場供應不足,立即要求廠商增加進口因應。

在疫情嚴峻時期,百業蕭條、民生疾苦,執政當局卻熱中年底選舉提名作業,看在民眾眼中,情何以堪。期待政府當局正視經濟問題根源,擬定有效平穩物價方案。












電價4年凍漲8次 誰得利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許志義/中華大學特聘教授、中經院諮詢委員(台中市)
昨天國內用電創歷史新高,電價費率審議會臨時會下周一召開,目前最有可能的方案,仍是「只漲大戶」。記者曾學仁/攝影



俄烏戰局致國際燃料價格飆漲,加劇全球性通膨,對貿易導向的台灣經濟與產業衝擊甚烈。各媒體熱議「電價是否應維持凍漲?」

這個問題本質,宜從經濟學角度探討需求面與供給面之利弊得失。

電力需求主要有兩種:引申需求與最終需求。前者係指需求的行為主體,為製造某產品(如空調設備)的生產過程中,需用到電力。這種用電需求,又稱為中間需求。

最終需求係指經濟行為主體,因其本身之消費需求(如在家吹冷氣),而使用電力驅動空調設備。

由於台灣電力需求結構中,製造業的用電引申需求甚高,其生產之成品主要係外銷他國。按台電數據顯示,二○二一全年國內總售電量二三五四億度(含電力及電燈用戶)。其中,工業用電一三四七億度,占整體售電量五十七%;電燈非營業住宅用戶售電量五一○億度,占廿二%;非生產性質營業場所(如小店家、百貨大賣場等)之用電量三四二億度,則占十五%。

在此情況下,若凍漲電價,則補貼主要對象顯然是外銷產品的他國消費者。得到好處的國人反而僅占小部分,此種政策補貼並無法達致原定目標。而凍漲電價也不利需求面節能減碳及淨零轉型之推動。

從供給面來看,凍漲電價將嚴重惡化台電財務虧損,也波及眾多民營電廠與汽電共生業者,不但影響電源及電網的投資與維運成本,帶來潛在供電穩定風險,反過來可能增加整體社會缺電成本。

事實上,工業用電是整體發電增加來源(商業去年因疫情減少二點七億度),且其邊際成本遞增。何況製造業外部汙染成本,通常高於商業與家計部門。此雖可透過環保法規加強執行,但有其極限。而低電價助長需求增加,惡性循環造成的發電環境成本,難以迴避。因潔淨綠能占比去年僅六%,仍以火力為主。顯示積極布建再生能源刻不容緩。

尊重市場電價原則,應以供電邊際成本為訂價標準。當國際燃料價格飆漲,超乎警戒線數倍之遙,若主政者仍仿過去四年連續凍漲八次,這讓人聯想到東西德統一時笑話:西德人發現東德人煮馬鈴薯,是開水龍頭熱水沖熟的。因為熱水是偉大領袖對人民的恩澤,免費!











強制屋頂種電 扼殺市容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呂欽文/建築師、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兼任教授(台北市)
新增屋頂配備,我國再生能源趕進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要求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物,在一定條件下,必須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記者侯永全/攝影



為了全力衝刺光電,經濟部將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新增十二條之一,要求新建、增建或改建建築物達五十平方公尺以上者,除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經建築主管機關認定外,必須設置覆蓋屋頂總面積及屋頂淨面積卅%以上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且自明年開始實施。

這個政策的意思是,以後只要超過十七坪大的房子,有三分之一的屋頂要裝設太陽能板。

這個政策當然是為二○二五年太陽能裝置容量二十GW達標而下的「解方」,是繼農地種電、魚塭養電後的另一招。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發電,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很多人形容太陽能板像瘟疫,所到之處鳥不生蛋,一片荒蕪。這回,場景要搬到你我頭上,大家不難想像,未來街坊會是什麼景象。

沒有人反對太陽能的利用,也沒有人不能體認減碳的必要。但,這樣政策是否經過仔細評估對環境的衝擊?是否了解可能付出的代價?

每一棟建築,都經過一定程度的「都市設計審議」過程才被允許興建,舉凡造型、高度、顏色、材料,都被建管單位一一檢視;至於屋頂處理,很多地方還規定要有多少比例的斜屋頂,甚至斜屋頂的角度。美好的都市,是經過這樣細膩過程才被建構起來的。

卅%的屋頂太陽能板代表什麼呢?你看到的天際線不一樣了,你將看到一塊塊太陽能板在眼前!你的屋頂不再能做為逃生避難平台,你也不太能到屋頂舒活筋骨,當然也不用想曬棉被。比起能源危機,這些涉及美感及少數人生活層次的事務都可忽略。問題的關鍵是,卅%太陽能板政策,能換回多少效益?

不需要繁複計算,只要想想太陽能板最佳安放角度有多少限制(隨南北區域不同)、左鄰右舍樓房造成陰影對產能的干擾;要多少設置成本、維護代價,最終又能產出多少電量?老實說,在這樣技術與年代,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效益非常低,只是餵自己吃安慰劑罷了。

建築的目的有很多面向,從機能上來說,可分為生活、工作、娛樂、商業…;從心理來看,象徵性、尊榮感、家的意象等都是建築的一部分。建築設計,是為達成特定目的的前提下,對各種條件進行合理的分配與調整,然後找到最高效益的平衡狀態。治國如烹小鮮,國家政策更需仔細剖析與條理。與環境融合當然也是建築的重要目的,但不應過度膨脹單一目的而排擠其他目的。為了兌現眼前政策目標,急就章似「找出」解方,常是經濟部、能源局等事業單位的迷失。

國外有類似作法自然可借鏡,但不能忘記,台灣建築密度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建築設計是百年大計,太陽能板對環境的衝擊,又會影響每日每夜的生活。這樣的政策,不可不慎!



楊志良/兩岸根本一中,政治體制則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兩岸根本一中,政治體制則非
◆  盛治仁/死了21名師生 美槍枝管制仍無解
◆  方祖涵/學習對行人友善的都市
◆  朱宗慶/凝聚在一起,我們擁有更大的能量!







楊志良/兩岸根本一中,政治體制則非


2022-06-23 02:53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近年來民進黨操作「抗中保台」牌可說是得心應手,現在連跟中共不相關的內政議題,民進黨都可以打抗中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抗中保台」是蔡政權的根基,更是民進黨的提票機。在今日台灣,如果有人說自己是中國人,難免遭人側目,甚至被嗆聲,可見民進黨認知作戰的成功,深入民心。而在野的國民黨,近年來領導無方,論述無力,已快淪為第三大黨。

今天在台灣的居民,除少數的原住民外,連DNA都不必驗,即可確定絕大多數是漢人,或者至少祖先是來自中國。但是十分有趣的,有些台灣朋友自以為是日本人,可是不會講日文;自以為是美國人,可是看不懂英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卻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雖然各自口音常有所不同。

想當日本人,日本人不承認;想當美國人,美國人認為他們瘋了;不想當中國人,但至今多數中國人把你當同胞。他們拜中國的神,他們說中國的語言,他們過中國的節日,他們用中國的文字,他們的祖先全部來自中國。自從鄭成功驅趕荷蘭人據台後,大量漢人移入,不論政治體制如何,上述的中國元素一直未曾改變,可是在綠色執政的「教化」下,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這是多麼神奇的邏輯,真是令人嘆為觀止,讓人懷疑他們是否精神錯亂了。

大約一周以前,面對近廿位記者,我請問他們,台灣是越來越團結,還是越來越分裂?唯一答案是越分裂;再問他們,1450是讓台灣越來越團結,還是越來越分裂?唯一答案是越分裂;最後問,台灣分裂,是越來越有實力?還是越來越弱化,越來越有利於老共統一台灣?這樣的執政黨該不該下台?記者都不說話了。

再問大家喜歡統一嗎?幾乎全部都搖頭。簡單的一句話,血缘、語言、宗教、經濟(哪位民進黨大老,包括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敢大言取消ECFA?)根本上都是一中,但是兩岸政治體制完全不同,絕大多數台灣同胞都堅決要維持自己的政治體制,這一項絕對無法一中。

今天的執政黨與在野黨,就是沒膽識,或者不願意,大聲的、公開的敍明這一點,只能繼續用「抗中保台」綁架全民。

蔡英文跟她任主席的民進黨,為維持其政權,一方面篡奪原民進黨民主、自由、愛台灣的創黨精神,成為濫權、貪汙、腐敗,無法無天,將行政、立法、司法、監察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邪惡政黨;另一方面以錢及權掌握媒體及名嘴,從事認知作戰,洗腦全民,使得具有理想的創黨元老,一一憤而離開。

由於台灣在民進黨腐敗的統治下,相對大陸及周邊國家,不斷弱化,因此無法對抗逐漸強大的政治中國,只得淪為美國圍堵中國興起的棋子,唯命是從,以民眾的血汗錢,去購買美國超高價的二流武器。有這麽多「好康」,老美會支持國民黨重返執政才怪。朱主席訪美,是熱臉貼冷屁股,自爽而已。

另方面,民進黨不斷去中國化,包括歷史、文學、社會、倫理,更操弄網軍,激起兩岸人民,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仇恨,導致大陸年輕的人多主張武統台灣,抗中保台反成為亡國滅台。國人及各在野黨,對此必須深刻認知,否則無以自救、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