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經濟性世代矛盾」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988/web/

◆  聯合報社論/四年僵局後 兩岸如何重啟協商(《二○二○大選》系列之 四)
◆  聯合報黑白集/網軍還在仇恨動員
◆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經濟性世代矛盾」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經濟性世代矛盾」


2020-01-14 23: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這次缺乏經濟議題的大選已然底定,浮出的是政治性世代矛盾。敗選的國民黨震懾於世代更迭的劇變,檢討九二共識主張、要求改革迎向年輕世代民意的呼聲鵲起。事實上,勝選的民進黨也有隱憂—政黨得票率較之四年前明顯下降,顯示人民儘管願意支持蔡總統捍衛民主自由體制,卻對民進黨的施政不盡滿意。更重要的是,這次大選投票率大增,多出來的大多是年輕世代的選票,但民進黨的支持度反而下降,凸顯了年輕選民對現況仍有諸多不滿。爭取年輕世代的支持,非僅國民黨必須改革,民進黨同樣有不小壓力。
年輕世代的不滿,不會是年金改革或同婚議題,他們關心的當然是未來人生能否安身立命的經濟議題,包含薪資停滯不前、過長工作時間、高房價、高婚育成本等陳年問題。在蔡政府的第一任期內,儘管經濟數字表現不錯,但年輕世代關心的問題並沒有具體解決;儘管也為青年努力打造各種安全網,也只是治標而難治本。
過去對於國家經濟政策意見發言權多屬工商團體的大老闆,年輕世代由於資歷淺、權力小,向來沒有太多聲量。然而這次大選與過去大異其趣—年輕世代勇於表態、勇於挑戰長輩世代與傳統權威,願意支持同樣年輕的政治人物。可以想見,年輕世代這次大選表現在對於體制的捍衛上,未來就會在他們切身的經濟問題上。
對蔡政府而言,要滿足年輕世代經濟改革其實和年金改革本質相同,同樣會衝擊很多既得利益者。這次大選中,經濟議題雖然少被著墨,但蔡總統提了兩個頗為關鍵的想法一是要推出經濟發展新模式2.0二是要打造亞洲高階製造中心。正面來看,這些都是外在局勢變遷下務實的目標,但從另一面來看,要推動經濟發展新模式,那麼遍布各地的舊模式經濟該如何處理?要打造高階製造中心,那麼原本為數不少的低階製造該如何處理?而這些問題也與年輕世代的發展息息相關。
產業結構薪資高低本是同一個結構性問題,這也正是蔡總統四年前提出「創新、就業、分配」的原因—希望透過創新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並據以提供優質就業、改善分配。反之,如果產業轉型升級不順,就無由提供好的就業條件,導致薪資停滯、分配惡化。但產業結構調整何其困難,正因涉及太多業界能否維持既有利益的考量而裹足不前。
除了政黨,選後工商產業界也忙不迭提出許多經濟政策建言。例如期望政府持續解決五缺問題,或期望政府加強兩岸對話與交流,因為中國大陸是台灣的重要市場之一。就產業界來看,這些當然都是重要課題,但無可諱言某種程度也是舊經濟模式的思維。解決五缺問題期望的是政府提供量多價低的生產要素,但若著墨過度,將容易造成產業依賴而難以走出要素驅動或效率驅動的低階製造模式,當然也就難以解決年輕世代的發展困境。過去對中國大陸在經貿及投資上的高度依賴,帶來榮景也帶來傷害,藉由分散投資生產基地與出口市場來強化經濟安全與經濟自主性才更是當務之急。從年輕世代的角度來看,這些建言恐怕是不符合他們心中的想法。
事實上,近來年輕世代已對舊經濟模式下的「慣老闆」們不滿、對政府寬待農地違章工廠不滿對不正視氣候變遷與節能減碳不滿。可以預見,第二任的蔡政府如果不能有魄力地將已設定好的經濟新模式或高階製造中心目標具體落實,則在餅做不大的情形下,年輕世代困境無解,經濟性的世代矛盾也將會日益擴大,不會讓政治性的世代矛盾專美於前。蔡總統四年前首次就職演說對年輕世代的關懷重視言猶在耳,到目前更是她不能忽視的嚴肅課題。年輕世代對舊經濟模式的衝擊方興未艾,勢必帶來既深且鉅的影響。










聯合報黑白集/網軍還在仇恨動員


2020-01-15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選結束了,但「黑韓產業鏈」依然繁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結束,政客無論輸贏,不忘說幾句促進團結的人話;反而網路世界似乎人鬼殊途。輸不甘願的滿腔怨憤,不難理解;但贏的那方彷彿不夠盡興,繼續凌辱輸家,毫不鬆手網軍和網紅窮追落水狗,是嫌太平日子無法趁火打劫嗎
蔡英文主攻年輕選票,極盡醜化韓國瑜,並延伸醜化韓粉盡皆弱智老年霸凌手法,竟也操作成功,擄獲年輕世代認同。選贏後,她金口施恩要大家放下對立,擁抱家人;但這種世代災難,有這麼容易收拾嗎?
選後,某藍營大媽支持者臉書開罵,指小燈泡媽媽「還有兩個可被砍」,惡毒言論被火速轉貼,又變成網友痛批韓粉「老人教育水平低、不理性」的活證。大媽是否韓粉仍未可知,但如此交互霸凌出草,能變成網路日常嗎?
黑韓產業鏈選後照樣繁榮,蔡阿嘎演韓粉開票後崩潰,在別人傷口撒鹽取樂。有人責備他「落井下石」,隨即另有人反嗆「韓流活該被鞭屍」。特定媒體渲染韓國瑜選輸還大賺一億多補助款,這筆錢明明法定由政黨領取,卻無事生非。吃人不吐骨頭,也算台灣價值
蔡英文該注意一下「韓粉父母無助會」這類網路社團,同溫層裡輪流批判長輩如何挺韓罔顧親情,討論如何離家畫清界線。年輕世代因「黑韓」而「仇老」,綠營網軍繼續擴散世代裂痕,台灣社會禁得起一撕再撕嗎?得票雖創紀錄,蔡總統說「擁抱家人」不該是空話一句。











聯合報社論/四年僵局後 兩岸如何重啟協商


2020-01-15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在勝選演說中表示,期待與大陸開啟對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在勝選演說中,第一時間呼籲北京當局要正視台灣人民的選擇,並期待與大陸開啟對話。當天大陸國台辦發言人的簡短回應,僅重申對台一貫、明確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和過去四年的說法沒有什麼不同。不難想像,北京仍在解讀這次選舉結果,並觀察台灣政局的後續演變。
北京方面可能的對策不外幾點:其一,不理會這次選舉結果,維持其過去四年「以我為主」的政策,在經濟、軍事與外交上繼續對台施壓;其二,把解決台灣問題進一步放上時間表,開始規劃「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具體步驟;其三,改弦易轍,與連任後的蔡總統重啟協商。
中共若繼續其施壓政策,可以預見,對現況可能不會帶來任何改變。這次選舉,蔡英文以「抗中」為主軸,取得了空前的支持,顯示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引發反感。連韓國瑜都喊出「寧死也不要一國兩制」,可知這次大選已形成拒斥一國兩制的新民意。
下一步,北京仍將以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為綱領,否則即顯示其對台政策失敗。但北京也可能試著與台灣協商,探索新的可能;但此事要成,需有四個要件
第一,台灣願做出必要妥協,並把握兩年的機會之窗。所謂妥協,並不是指犧牲主權,而是創造一個像過去「九二共識」那樣的模糊概念,保持台灣的生存空間。蔡英文拒提九二共識,但大陸仍會要求台灣說明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找尋能替代「九二共識」的新共識。這是蔡英文無法迴避的問題,作為談判專家,她必然清楚雙方目前已經沒有緩衝空間,必須各退一步,做出必要的妥協。蔡總統剛剛取得新民意的授權,必須善用這個機會之窗,在一年半到兩年之間敲定協議架構。否則,黃金機會一過,接下來的選舉和民進黨的接班問題會讓蔡總統跛腳,即難有所成。
第二,大陸也必須調整強硬的立場,才能重啟與台灣協商。對中共而言,台灣問題雖小,卻極關鍵。美中對峙問題,大陸的發展大計,乃至領導人的威信,都以此為樞紐。台灣問題久懸不決,甚或惡化,就會像香港問題一樣棘手,任何人都擔不起責任。當然,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初習近平稱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他當然也可以拍板提出兩岸新共識。有了新共識,即使各方無法立即同意,也可以相向而行共同商議,進而創造新協議。
第三,兩岸要建立管道,創造互信。這是兩岸達成新協議最難的部分,兩岸政治體制不同,要做出政治妥協,要冒重大政治風險。管道是技術問題,但如果沒有互信的基礎,大家都寧左勿右,根本就談不起來。蔡英文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就任前曾有過一回試探,因而在就職演說中提及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北京卻回應「未完成答卷」,導致蔡政府不信任北京。其後半年,北京仍維持兩岸相向而行的期待,但當年底「川蔡通話」後,北京覺得被台北耍了,態度丕變,兩岸和解的契機自此消失。
第四,兩岸的小氣候受美中大氣候的影響,美國態度也是關鍵。川普上台後發動美中對抗,蔡總統託庇於美國護佑,得以力抗中共。但領導人必須警覺世局的轉變:中美關係近數月來漸回常軌,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即將簽署,半年諮商機制建立,川普準備今年再訪大陸,美國對台灣抗中的態度也有改變。美國官員開始「建議」台灣要與大陸接觸,顯然擔憂兩岸衝突尖銳化,影響美國自身利益
上述四個要件:兩岸各讓一步、建立互信、美國態度,就算都能夠滿足而重啟協商,也未必能確保新協議能完成。無論如何,兩岸關係是台灣生存最重要的挑戰與契機,蔡總統不應迴避,要有為有守有智慧。
(《二○二○大選系列之 四

【重磅快評】被消失的柯市長是不是蔡總統的家人?

◆  【重磅快評】蔡政府再伸手管媒體 只為防治自殺?
◆  【即時短評】蔡英文的「口諭憲法」 片面改變現狀?
◆  【重磅快評】被消失的柯市長是不是蔡總統的家人?
◆  【重磅快評】糟糕,武漢非典病毒證實會人傳人

◆  【即時短評】搶救國民黨 改名劉德華就會變萬人迷?
◆  【重磅快評】凌遲或改革國民黨?吳敦義有三個遺憾
◆  【重磅快評】接力辭中常委 不如檢討中常會功能
◆  【重磅快評】九二共識要進化 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呢?
◆  【即時短評】要怎麼痛 國民黨才能真心改革?
◆  【即時短評】農業補貼雖可恥 但對選票有用







【重磅快評】被消失的柯市長是不是蔡總統的家人?


2020-01-15 12:35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和布拉格市長賀瑞普(左)合影。 圖/北市府提供

蔡英文總統贏得連任,她在勝選當天呼籲支持者放下對立,在選舉結束後要擁抱家人。這段美好的談話究竟能不能實現,我們不妨從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被消失」一事來檢驗。
柯文哲近日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協定,慶祝台北市與布拉格締結為姊妹市,城市外交本是一樁美事,但碰到柯文哲就變了調。
外交部在臉書祝賀台北與布拉格簽訂姊妹市的貼文中,柯文哲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台北市府團隊」,但另一方的布拉格市府團隊則不是重點,外交部貼文的重點放在批北京、挺蔡總統的布拉格市長賀瑞普,外交部還不忘強調賀瑞普在台灣擁有廣大粉絲
在兩市締結姊妹市的重要慶典上,外交部刻意讓柯文哲消失,此等肚量立刻引來國人的質疑並向外交部抗議,在柯文哲被消失的貼文刊出十多個小時候,外交部終於補上了柯文哲的名字。
過去一年蔡陣營的網軍所向披靡,先是打垮了初選競爭者賴清德,再成功的打韓、打國民黨,蔡總統在這次大選中贏得徹底,民進黨也再度完全執政。這樣夠了嗎目前看來還不夠
柯文哲這幾年給足了蔡總統臉色,民國107年(2018年)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總統還得放低身段與柯文哲同台但之後的反送中運動給了蔡總統翻身的槍砲,蔡、柯之間的氣勢對調,柯文哲在選前即預言,蔡總統若連任,一定清算他
選前民進黨還不確定能否在立院獨立過半,為了吸收淺藍或白色力量的選票,跟柯文哲的民眾黨還保持友好關係;選後民進黨確定在國會獨立過半,場面話可以不用再提,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就說走一個作秀,來一個白目」,左打時力黃國昌,右打民眾黨蔡壁如
柯文哲訪布拉格「被消失」一事,預告了柯文哲選前的預言極可能成真,看看連選前沒什麼打蔡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轄內的環狀線捷運到現在還不能通車,只因蔡政府認為這不是民進黨的政績,自然就不用在選前做功德給國民黨。其他像是蘇花改與南迴公路改善工程通車,只能交由綠營人士剪綵,完全不提前朝人的功勞,也就不令人意外。
檢驗政治人物最好的方式是看他了什麼,而不是他了什麼。蔡總統說選後要擁抱對立者,因為他們也是我們的家人。不曉得「被消失」的柯市長,是不是蔡總統的家人?












【重磅快評】糟糕,武漢非典病毒證實會人傳人


2020-01-15 10:27 聯合報  主筆室
大陸武漢非典型肺炎,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確實會人傳人。 (中新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昨天證實台灣民眾擔心的武漢非典型肺炎確實會人傳人;不是先前說的只會由動物傳人,人傳人的機率極低;昨天修正說詞,會「有限度」的人傳人。
WHO當然理解這項「證實」會大增民眾的憂慮,但不面對可能的傳播途徑,勢將造成防疫的漏洞。WHO在這之前沒把話說死,不排除病毒人傳人的可能,昨天很嚴肅地承認,病毒會有限度人傳人。
WHO為了降低病毒傳染路徑帶來的衝擊,刻意限縮「有限度」的面向:近距離、長時間的接觸,例如家人、醫護人員、照顧者…,WHO的解釋有些畫蛇添足,僅撇開禽畜是唯一媒介的指控,另也承認接觸、飛沫直接傳染外,很可能是空氣傳染這正是防疫最困難、最憂心的事
禽畜、飛沫的直接傳染,都能「冤有頭、債有主」找到病毒的來源,但空氣傳染不然,無法據以找出病毒的出處,這正是防疫最擔心的情況。台灣兩位到武漢做非典肺炎疫調的防疫專家,可能接觸到的對象至多是隔離的重症患者,或是617位觀察中的可疑感染者,這些人的共同特徵是有症狀、可能帶原,但無症狀的帶原者也有傳播病毒能力,這個無從著力的防疫黑洞要怎麼補上?
必然憂慮的是,WHO當然知道武漢非典病毒人傳人的機率有多高,為什麼等到9日61歲男性病故才正式透露這一訊息?為什麼宣布武漢非典病毒命名為民國108年(2019)新冠狀病毒〈2019n-cov〉後才宣布人傳人的可能?不客氣的說,WHO的權威性備受質疑,承受不了過去以發生地做病毒名稱的反彈,但這些都是周邊、非防疫相關,何況WHO承認至今仍有重要感染源不明。
當然,WHO、大陸衛計委、武漢公衛當局努力釐清n-cov有相當進度,至今確認病毒核酸,是人們相當陌生的冠狀病毒家族,且確認與宿主蝙蝠有87﹪近似度…,其實這無意義,就算99﹪近似,也表示他不是民國92年(2003)宿主蝙蝠身上檢出的SARS冠狀病毒。
17年過去,人們對冠狀病毒一樣陌生,唯一可喜的是檢測技術進步。民國92年(2003年)3月底厄巴尼醫師身殉SARS,之後相當一段時間仍不知基因序列,更談不上檢測、治療、疫苗的研發進度;2019的n-cov證實迄今才15天,已對這些領域小有把握,防疫網雖不足,但已起步前進,等赴武漢疫調的專家返台後或許能揭密。











【重磅快評】蔡政府再伸手管媒體 只為防治自殺?


2020-01-15 19:34 聯合報  主筆室
近日預告的自殺防治法施行細則草案要求媒體遵行十項規定,包括不得將自殺新聞刊登於頭版、網路平台首頁或過度重複報導,違者最高重罰百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近日推出自殺防治法施行細則草案,規定傳播媒體不能將自殺新聞放頭版、網路平台或過度報導,違者可處百萬元罰款。防治自殺人人有責,但原本應屬於媒體自律、道德約束範疇事項,卻成為政府擴張公權力的藉口,真沒有侵害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之虞
前年通過的「自殺防治法」規定傳播媒體不能報導或記載「教導、教唆、誘使民眾自殺訊息」、「詳細描述自殺個案的自殺方法和原因」、「致命性自殺工具銷售情報」等等,因立法目的及內容緊扣「防治自殺」,施行一年多來媒體也多予配合。但這回衛福部訂定施行細則進一步規定自殺新聞不能放頭版、網路平台或「過度」報導,不免讓人質疑是否恣意擴張對母法的解釋?
誠然,世界衛生組織自殺新聞報導曾提出六不」,即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不要報導自殺細節、不要簡化自殺原因、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刻板印象解讀,以及不要過度責備。但這終究是希望媒體自律的建議」,更遑論干涉媒體編採自由政府若據以作為強制性規範依據,更進一步限制媒體刊登版面,恐已有違憲之虞
讓人不解的是衛福部的邏輯,如果認為自殺新聞刊登頭版會引起仿效效應,卻又為何以但書規定,若是知名公眾人物或國內外重要人物相關新聞和自殺有關就不在此限?難道竟不知公眾人物自殺會比升斗小民自殺更引發民眾閱聽動機?此時為何民眾知的權利就能凌駕於防治自殺之上
再者,若升斗小民自殺涉及重大政策或者牽涉公共利益,反可能因法令之限縮,使得報導失去理性討論空間。例如士兵受不當管教自殺,或是基層公務員不願同流合污自殺,若僅因他們並非公眾人物,即限制媒體以頭版去凸顯輿論的重視程度,以及要求政府給個說法的強度,反可能使得幕後藏鏡人得以逃避其責。
更離譜的是,此事攸關媒體自律新聞自由,但據報導衛福部討論施行細則草案時僅找自殺防治學者專家來討論,竟未找直接相關的媒體,如此修法程序,又豈符合公開、透明、民主原則
當前民進黨政府最為人詬病之一,就是設置種種機制關卡行管控言論之實,選前台大教授蘇宏達乃至許多民眾莫名遭「查水表」即是顯例。如今再推出如此矛盾又幾如黑箱立法的施行細則來管控媒體,又教人民如何能相信,蔡政府再次對媒體伸手,真的只為防治自殺?










【即時短評】蔡英文的「口諭憲法」 片面改變現狀?


2020-01-15 14:25 聯合報  本報記者 李光儀

當選時表示願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為基礎和大陸展開協商的蔡英文總統,短短四天後就拋出了震撼彈,口諭憲法的方式逕行宣布我們叫做中華民國台灣(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雖然此一論述,蔡總統在選前就已多次提及,但從論述的脈絡來看,還是有明顯的改變。
傳統上,民進黨對於台灣獨立的論述,分成「更名派」「不需更名派」,後者在論述上的三段論分別是「台灣已經獨立」,「不需要更改國號」,「國號叫中華民國」。雖然這仍有把台獨以「中華民國」借殼上市的問題,但畢竟國號叫「中華民國」,仍符合目前憲法的歸範
但蔡總統的新論述,三段論的前兩段不變,最後一個從「國號叫中華民國」變成了「我們自稱為中華民國台灣」。而且過去四年,「中華民國台灣」的英文敘述也從"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變成了"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前者的「台灣」有附註、也可稱的意思,後者則是把台灣納入國名的一部分。而且徵諸過去與大陸在各項國際組織上會籍"Taipei,China"、"Chinese Taipei"之爭,"Taiwan"顯然是蔡總統宣示的國號主體
當然,「自稱中華民國台灣」和「國號叫中華民國台灣」仍有一段距離。但這顯然是民進黨意欲打擦邊球的做法,其意義是「中華民國」的憲政現況已經名存實亡,只是民進黨不能、不願或不敢正式提案更改國號而已這到底算不算片面更改現狀」,將會有很大的解讀空間
若把時間拉回到選前,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林靜儀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提出許多對兩岸的觀點。其中民進黨否認了「主張統一是叛國」的說法,卻並未否認無法推動修憲更改國號是受限於國會席次不足」。這與蔡總統在此次專訪裡說台灣「不需要宣布獨立」顯然有所扞格民進黨和蔡政府真正的主張是甚麼應該說明清楚
只是無論是蔡總統的「口諭憲法」,或者民進黨傳統的制憲正名,對於已然緊繃的兩岸關係都是雪上加霜。817萬民意當後盾,蔡總統有底氣做她想做的事,但這其中包括兩岸再度兵戎相見嗎?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  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手中?(解讀大選系列 2)

◆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  陳亮恭/東京大飯店
◆  王正方/下一代的事怎可以不管?
◆  洪蘭/邊改考卷邊煮飯的鬱卒
◆  周行一/投資人應很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  嚴震生/新的一年 新的論文
◆  馬凱/滄海桑田卅年兩岸驚夢

◆  盛治仁/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
◆  楊志良/寧可骯髒勝選 不可乾淨敗選
◆  方祖涵/棒球名人堂的全票通過危機
◆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  薛承泰/成見、偏見、歧視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2020-01-14 23:42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總統大選結果,韓國瑜大輸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這次選舉結果可以看到過去縣市長選舉作為總統選舉前哨戰的模式已經被打破,這也再一次證明現在的網路傳播方式不但動搖傳統政治板塊,也顛覆了過去的選舉模式。一次選舉到另一次選舉之間,都有足夠比例的選民會視議題、候選人表現和社會氛圍轉移支持對象。例如單在高雄一地,韓市長在市長選舉贏了十五萬票,十三個月後則是輸了快五十萬票。所以這次的贏家或輸家,並不保證下一次會是同樣的命運,選票轉移地太快太猛了。
另一方面,網路和社群戰,在形象的塑造和選票的動員上,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單一最重要影響因素,地方派系和傳統樁腳的力量相對式微。所有候選人都必須重視新世代的溝通工具,並善加利用。
民進黨而言,蔡總統的大勝,給了她強力連任的背書,也鞏固了絕對的領導威權。但對比十三個月前的慘敗,這不能解讀為對其四年政績的肯定,而是在競選過程中成功操作了「害怕共產黨」和「討厭國瑜黨」的氛圍,取代了之前的「討厭民進黨」。選戰操作國家治理兩個層次問題。蔡總統在權力鞏固之餘,如何對外處理兩岸關係,對內以何態度面對在野黨,並處理勞健保年改能源同婚政策歧見,同時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都是嚴峻艱困的挑戰。祝福她有智慧和能力,帶領國人開創新局。
國民黨則面臨生存的泡沫化危機。首先是面對世代自然交替,已經和年輕人在價值、語言和溝通工具上都嚴重脫節的百年政黨,如何注入新血,和年輕世代有效溝通,是最重要的課題。另一方面,國民黨兩岸關係的長期立場主張,已經被對手有效地和親中賣台聯結任何對岸的政治事件,例如香港反送中,都會成為選舉中對手滿地可撿的槍。國民黨必須認清,自己已經不是那個長期主導中華民國發展的大型政黨,而是從二千年後,廿四年間只有八年執政機會的中型政黨。
國民黨必須做出選擇,一是在原來的兩岸政策基礎上提出新的論述方式,認真地說服選民了解自己的主張,才不會像過去一樣,平時低調模糊,選舉時遇事則招架無力。另一選項則是因應新的國際局勢和多數價值,重新調整自己的兩岸政策定位,提出新世代的新論述,才有機會重拾選舉競爭力。
這裡不得不提出一個弔詭的現象。如果兩大黨都因為上述的選舉考量去調整兩岸政策時,兩岸關係勢必往更緊張的方向發展。換言之,滿足台灣內部多數選民的選舉良藥,卻可能是實質兩岸關係的毒藥。只是,沒有辦法獲得執政機會的政黨,空有理想也不會有落實的機會。年輕世代勇敢衝撞中老世代保守審慎,可能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論斷路線對錯了
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去點出這些矛盾是痛苦的。社會的應然面實然面明顯存在著落差。選舉要不要運用民粹和網軍?兩岸政策只要勇敢衝撞就有選票?這是每一位從政者和政黨必須要決定的路線,也是所有選民共同的抉擇承擔。我為自己和下一代所關心的是,民國109年(二○二○年)後的台灣發展,將在歷史上如何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