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  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手中?(解讀大選系列 2)

◆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  陳亮恭/東京大飯店
◆  王正方/下一代的事怎可以不管?
◆  洪蘭/邊改考卷邊煮飯的鬱卒
◆  周行一/投資人應很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  嚴震生/新的一年 新的論文
◆  馬凱/滄海桑田卅年兩岸驚夢

◆  盛治仁/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
◆  楊志良/寧可骯髒勝選 不可乾淨敗選
◆  方祖涵/棒球名人堂的全票通過危機
◆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  薛承泰/成見、偏見、歧視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2020-01-14 23:42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總統大選結果,韓國瑜大輸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這次選舉結果可以看到過去縣市長選舉作為總統選舉前哨戰的模式已經被打破,這也再一次證明現在的網路傳播方式不但動搖傳統政治板塊,也顛覆了過去的選舉模式。一次選舉到另一次選舉之間,都有足夠比例的選民會視議題、候選人表現和社會氛圍轉移支持對象。例如單在高雄一地,韓市長在市長選舉贏了十五萬票,十三個月後則是輸了快五十萬票。所以這次的贏家或輸家,並不保證下一次會是同樣的命運,選票轉移地太快太猛了。
另一方面,網路和社群戰,在形象的塑造和選票的動員上,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單一最重要影響因素,地方派系和傳統樁腳的力量相對式微。所有候選人都必須重視新世代的溝通工具,並善加利用。
民進黨而言,蔡總統的大勝,給了她強力連任的背書,也鞏固了絕對的領導威權。但對比十三個月前的慘敗,這不能解讀為對其四年政績的肯定,而是在競選過程中成功操作了「害怕共產黨」和「討厭國瑜黨」的氛圍,取代了之前的「討厭民進黨」。選戰操作國家治理兩個層次問題。蔡總統在權力鞏固之餘,如何對外處理兩岸關係,對內以何態度面對在野黨,並處理勞健保年改能源同婚政策歧見,同時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都是嚴峻艱困的挑戰。祝福她有智慧和能力,帶領國人開創新局。
國民黨則面臨生存的泡沫化危機。首先是面對世代自然交替,已經和年輕人在價值、語言和溝通工具上都嚴重脫節的百年政黨,如何注入新血,和年輕世代有效溝通,是最重要的課題。另一方面,國民黨兩岸關係的長期立場主張,已經被對手有效地和親中賣台聯結任何對岸的政治事件,例如香港反送中,都會成為選舉中對手滿地可撿的槍。國民黨必須認清,自己已經不是那個長期主導中華民國發展的大型政黨,而是從二千年後,廿四年間只有八年執政機會的中型政黨。
國民黨必須做出選擇,一是在原來的兩岸政策基礎上提出新的論述方式,認真地說服選民了解自己的主張,才不會像過去一樣,平時低調模糊,選舉時遇事則招架無力。另一選項則是因應新的國際局勢和多數價值,重新調整自己的兩岸政策定位,提出新世代的新論述,才有機會重拾選舉競爭力。
這裡不得不提出一個弔詭的現象。如果兩大黨都因為上述的選舉考量去調整兩岸政策時,兩岸關係勢必往更緊張的方向發展。換言之,滿足台灣內部多數選民的選舉良藥,卻可能是實質兩岸關係的毒藥。只是,沒有辦法獲得執政機會的政黨,空有理想也不會有落實的機會。年輕世代勇敢衝撞中老世代保守審慎,可能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論斷路線對錯了
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去點出這些矛盾是痛苦的。社會的應然面實然面明顯存在著落差。選舉要不要運用民粹和網軍?兩岸政策只要勇敢衝撞就有選票?這是每一位從政者和政黨必須要決定的路線,也是所有選民共同的抉擇承擔。我為自己和下一代所關心的是,民國109年(二○二○年)後的台灣發展,將在歷史上如何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