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942/web/
◆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FTA是突破區域經濟的關鍵
◆ 聯合報黑白集╱蓋牌沒打敗民調
◆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須直面六百多萬人民的失望(《二○二○大選》系列之 三)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FTA是突破區域經濟的關鍵
2020-01-13 23: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對贏得連任的蔡總統團隊而言,未來四年除修補兩岸關係外,面對不斷增加的經貿挑戰,也是急需拿出有效對策的重點領域。
未來四年的最大變數無疑仍是美中貿易戰。固然美中本周將簽署所謂「第一階段協議」,但還有超過七成產品面對雙方的關稅制裁,科技戰激烈程度也不斷升高,第二階段談判所涉及的經濟結構改革問題更是難解。所以不但「美中脫鉤」(decoupling)的風險及壓力持續增加,更開始導致亞太地區供應鏈進入重組程序。影響所及,民國108年(2019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出口雖然只減少5%,新投資金額卻暴減50%,民國109年(2020年)應該還會維持這個態勢。對美出口顯著成長17%以上,投資金額卻沒有明顯增加,反而是對台灣的投資達到近年來高峰,似乎有一改長期困擾台灣的「貿易高順差、投資高逆差」失衡困擾的可能。
投資回台當然歡迎,不過是曇花一現還是可持續,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在科技戰下美國不斷畫出新的科技邊線,對岸也以各種優惠吸引台外商前往落地回應。東協各國也看到機會,紛紛祭出如企業所得稅減半甚至全免等誘因,向台商和外商招手,都在跟台灣競爭搶人。另一方面,台商回台看上內需市場者極少,最終還是要從台灣出口,因此經貿體制是否與國際接軌、出口障礙是否移除、資金人才運用是否自由,就成為台灣能否持續吸引投資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無法參與如CPTPP及RCEP等巨型區域整合機制或洽簽高品質雙邊協定所造成的「邊緣化」風險,出現二層意義,第一是傳統上全球供應鏈地位被取代的邊緣化風險,第二則是前述供應鏈重組競爭賽局中的邊緣化問題,因為非成員國通常被認定經貿體制國際接軌程度較低、出口及投資障礙較高、資金人才運用較不自由,招商自然較困難。
蔡總統第一個四年,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顯然交了白卷。除了跟邦交國簽了幾個可有可無的迷你協定外,基本停留在口頭宣示階段。第二任期內要有具體進展已是無法迴避的任務。
不可諱言,加入區域整合機制除經濟意義外也具有高度政治意涵,因此北京能同意支持台灣加入的機率,可能比美中結束貿易戰更低。中國態度不變不等於死路一條。因應亞太供應鏈重組,台灣最優先的選項,可能就是台美FTA。首先,現階段回台業者,應多是以美國為主要市場,才需要在美中外尋找可規避戰火的第三地,台美FTA有經濟利益;其次,美國非但是少數無懼北京壓力的國家,近二年更全方位提升台美關係,台美FTA有時機利益;第三,台美FTA自由化及新規則都屬高標準,有助於台灣內部體制接軌改革;第四,其象徵意義或許有助於降低日、澳、加等美國友邦的擔憂,帶來其他FTA的機會。第二選項則是CPTPP。主導國日本多次歡迎台灣及其他APEC國家加入,蔡總統也逢人必爭取支持,加上中國大陸尚非成員,也有空間。至於RCEP加入機會極小,不如期待除越、馬、星外有更多東協國家也來申請加入CPTPP比較實際。
不過無論是台美FTA或CPTPP,立即面對的難題幾乎一樣,就是我國被指控對關鍵國家的農、畜、漁產品有不合理的限制。產品及原因不同(美國是豬、牛及基改食材、日本是福島周邊五縣農產品),但禁止進口造成的結果及衝擊竟都一樣,顯示我國檢驗檢疫制度、風險評估方式,特別是風險管理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國人溝通,有「科學結果不被採用、政治說服無法到位」的系統性整合問題,正是蔡總統第二任期可以優先努力的方向。雖然改革鬆綁不等於取得門票,但至少遊說爭取支持時更加有力。這個問題一直是知易、行難,蔡總統要加油了。
聯合報黑白集╱蓋牌沒打敗民調
2020-01-13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這次選舉,因為韓國瑜(中)宣布「蓋牌」,導致後期民調遭到干擾,莫測高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當然不是敗在民調,而是敗在自己耕耘和經營不足。這次韓國瑜在高雄的得票數,較前年市長選舉掉了廿八萬票;可見,不少高雄市民對他做不到一年就「落跑」,確實無法諒解。這點,就算有眾多「韓粉」拚命幫他撐場,仍堵不住民意潰堤的缺口。
蓋牌未打敗民調,說明選民重視選舉承諾,卻不反證所有民調都值得信任。這次選戰,有些不知名的機構突然做出差距高達卅幾趴的民調,又無法說明調查取樣方式,有如在拍賣場胡亂喊價,明顯是為干擾選情。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瑜若不採取行動,恐怕支持者將先崩潰。因此,蓋牌雖未打敗民調,但對付假民調的暗算還是有點作用。
假民調和網軍橫行,是這次選舉的重要變數。儘管傳統的買票事件減少,但選舉的抹黑、炒作改由民調與網軍來煽風點火,投注的金錢其實並不更少。更嚴重的是,人們對此防不勝防,在東廠大軍出動下,百姓順手轉發個訊息就被告發,儼如回到威權時代。
韓國瑜蓋牌的結果未能扭轉乾坤,回高雄還得面對罷免;以他的戰鬥力,應該足以周旋。他若能拿出一番作為,仍有機會扭轉情勢,讓高雄市民再度對他刮目相看。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須直面六百多萬人民的失望
2020-01-13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20總統大選投票,蔡英文總統排隊時揮手向民眾打招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以八一七萬票贏得總統大選,創下歷年最高得票紀錄,令人刮目。然而,投票支持另兩組候選人的選民加總也多達六百多萬票,這些選票所代表的不滿與失望,蔡總統也不能不虛心面對。上屆大選時,蔡英文曾批評馬英九「只帶一半的人民前進」,使台灣陷於困境;她則會扮演「桶箍」,把人民團結起來。但過去四年不僅政黨清算更為嚴重,族群分歧擴大為世代衝突,國家機器則被用來打壓人民,整個社會的裂痕其實是在加深。這點,蔡總統必須思考如何細心修補,否則這個水桶可能從此散裂。
依照民主常理,待選舉硝煙散去,朝野都應回歸憲政軌道從事競爭,推動國家政經進程。這次蔡英文獲得極高的選票支持,則令人擔心民進黨會錯誤解讀民意,將因「反中」而暴增的民意,誤解為人民支持蔡政府過去四年的威權、鎖國和反民主治理,從而在施政上越發變本加厲,甚至放縱肥貓橫行。民進黨若果真如此解讀這次大選的所謂「新民意」,那恐怕將大錯特錯。
撇開鎖國、新南向、能源、勞基法、斷交等種種爭議不談,蔡政府執政的四年最讓人心驚的是:一個以民主進步自許的政黨,竟能做出這麼多違反民主、侵犯人權以及踐踏法治的行徑。而且,這樣的政黨藉著「抗中保台」口號,即可以讓大批選民忘卻現實生活之惡化,給予它強力的支持,這才是最令人憂心之處。許多人批評「韓粉」太過盲目,但相對而言,「英粉」的表現有更顯明智嗎?如果說韓國瑜具有民粹特質,但蔡英文的政治動員手段沒有更民粹嗎?
從兩岸的框架上看,這次選舉結果的確給北京一個明確的訊息,說明台灣人民對於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毫無興趣,而且極為反感。但如果從台灣本身內政的角度看,這次的選舉結果釋放的卻是一個對蔡英文的決策全盤擁抱及支持的訊息,那恐怕不是一個準確的圖像。至少,我們希望民進黨不會如此一廂情願地解讀,否則,它將嚴重誤判民意。
以過去四年的執政為檢驗基準,對於蔡英文的下一個四年,除了實現她開出的種種建設支票及政策承諾外,我們有三個重大期許。第一,請總統積極修補台灣社會的裂痕: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不斷遭到撕裂,從國家認同、省籍族群,到南北差距、藍綠對峙,而今甚至出現了世代對立。其間,民進黨都扮演著撕裂者的角色,利用衝突對立以牟取自己的政治利益。蔡英文曾承諾不會「只帶一半的人前進」,但過去四年,她不曾做過或談過有助社會「和諧」的事;這項缺口,期待她在下一個任期能加深著墨付諸行動。
第二,請停止各種毀壞台灣民主的作為:民進黨取得兩次完全執政,權力已經大到超乎想像,不需要再用破壞憲政的手段予取予求,應該讓五權的界限更臻明確。蔡總統不應再插手立法與司法,否則即與「帝制」無異;請保持距離,讓文官保有中立的空間;請謹慎用人,不要縱容派系通吃。
第三,請要求民進黨節制綠營網軍的行動:蔡英文兩次大勝,都是靠著龐大網軍的攻擊助陣,有效醜化、打壓對手。但這次網軍的素質已到了極惡毒及低劣的地步,除了任意編造謊言帶動風向,甚至連平日與政治無涉的善良人物都遭到惡毒的詆毀。蔡政府近期大肆偵辦「假訊息」,連一般庶民都不放過;更可怕的,則是天天在網路上施放毒素的職業網軍,他們多半是綠營豢養。
八百多萬票的民意付託,對蔡英文當然是極珍貴的支撐;但六百多萬票的反對者,則是對執政者同樣重要的鞭策。「反中」口號雖在選舉中召喚出巨大的能量,但誠懇回應民意期待,才是執政者的不敗真理。
(《二○二○大選》系列之 三)